科学教案(实用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声音的轻和响;
2、初步体验在不同的场景中发出轻和响不同的声音;
3、学会自我控制,兼顾他人。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己制作的在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如:午餐、点心、搬椅子、穿衣服、睡觉、问好、唱歌、上课回答问题等)的图片;
2、玩具动物一只、轻和响的分类标志各一;
3、噪音的录音。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引出轻和响(声音越讲越轻,直至听不到)能听到我的声音吗?为什么?
原来,为了能让别人听清楚,我们必须用响亮的声音说话。
2、用响亮的声音介绍自己
3、听噪音录音,感受响是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要用响亮的声音呢?
(听噪音的录音)你能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吗?为什么?
有时候,所有的人都在大声说话,就太吵了。
4、回忆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区分轻和响
1)、在幼儿园你都会做些什么?(随着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片)
2)、什么时候需要轻轻的,什么时候需要响一点呢?(出示轻和响的分类标志)
3)、将一日生活各环节图片按照轻和响的要求分类。
5、实践轻和响
1)、大声的向老师问好、大声的唱歌
2)、小动物想睡觉了,轻轻的`哄小动物睡觉;小动物睡着了,轻轻的搬椅子、轻轻的走路。
教学反思:
该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让幼儿感受、区分和实践不同场景下的轻和响,真正体现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教育观念。
整个活动一气呵成,首先是感受轻和响,借助讲故事和听录音这两种形式,潜移默化中让幼儿知道,轻和响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下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其次,区分轻和响,则运用幼儿自己制作的在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图片作为教学具,在按标志分类中体会不同场景下轻响有度的做法及其原因。最后有针对性的选择了几个易于操作的行为让幼儿实践轻和响,首尾连贯自然。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过冬的方式,重点了解冬眠和换毛这两种过冬方式,并知道这两种过冬方式的代表性动物。
2、技能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的原因,并自主探索、讨论,根据动物生活的习性,以及过冬的不同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操作和观察,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得出结论。
3、情感目标:激发和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让幼儿探索动物的生活从中感受到极大的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教学准备:
自制过冬、换毛过冬小动物的房子、ppt课件、多种小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通过带领小朋友做手指游戏《悄悄话》,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悄悄话
小鸟小鸟住在大树上
田鼠田鼠住在大树下
喇叭花喇叭花爬呀爬
喇叭花喇叭花变成小电话
喳喳喳,吱吱吱......
小鸟和田鼠说着悄悄话......
手指游戏结束后,教师紧接着询问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
鸟田鼠在说什么悄悄话吗?那你们想知道小鸟和田鼠在说什么悄悄话吗?"紧接着教师讲小鸟和田鼠说的悄悄话故事,作为导入。
二、基本部分
1、重点掌握冬眠和换毛的过冬方式。
①下雪了,找动物宝宝出去玩儿,并且出示下雪天的PPT。
"哇,下雪啦!动物宝宝们,我们可以出去堆雪人啦!我们到小刺猬家叫小刺猬出来玩吧!"
教师做敲门动作。
"咚咚咚,请问小刺猬在家吗?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刺猬睡觉的PPT,"嘘,别吵,小刺猬在睡觉呢,他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出来玩儿呢!"
"哎,算了,小刺猬在睡觉呢,我们还是去小青蛙的家找小青蛙玩儿吧!"
教师敲小青蛙的门:"咚咚咚,请问小青蛙在家吗?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青蛙的PPT:"谁啊,别吵,我在睡觉呢,我要睡到春天才出来玩呢!"。
②教师抛出问题,请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哎呀,怎么回事啊?怎么都要睡觉啊?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③"哦,原来他们是在冬眠啊!那他们为什么要冬眠呢?"请孩子说一说。
④出示PPT,解释什么是冬眠。
老师:"那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冬眠?"并且出示PPT。
博士爷爷:"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博士爷爷,你们知道吗?小刺猬和青蛙都是冷血动物,天气越冷,他们的体温也就不断地下降。有的动物体温只有几度,甚至0度。为了自己不被冻死,像青蛙、刺猬这样的冷血动物就钻进泥土里、洞里,不吃也不喝,整整睡上一个冬天。这就叫冬眠,等到第二年春天才出来活动。你们明白了吗?"
⑤小青蛙有话让老师转告小朋友们,小青蛙说:"真冷啊!我不像小兔子一样有温暖的`皮毛,如果不冬眠,我就会冻死的!"
⑥出示小兔子的PPT,小兔子:"大家好,我是一只可爱又美丽的小白兔,冬天到了,为了使自己更加暖和,我要换上厚厚的毛,就像给自己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这样冬天就不冷了。小朋友,你知道了吗?"
提问:兔子是怎么过冬的呢?(兔子身上短短的毛慢慢脱落长成了长长的、厚厚的毛)
⑦提问:还有哪些动物要像兔子那样需要在冬天换毛呢?
⑧做游戏。
教师出示多种换毛过冬的小动物与冬眠过冬的小动物的图片,并请小朋友们一一认识,接着请两位小朋友上台来把动物分别送到冬眠过冬和换毛过冬的小房子里面去。
2、小动物过冬方式的延伸。
请幼儿思考除了冬眠、换毛,动物还有什么过冬的方式?(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观看PPT:简单了解另外两种过冬的方式:迁徙、储存粮食。
三、结束部分。
播放音乐课件《小动物怎样过冬》做为结束,并总结小动物们过冬的方式,并且提醒小朋友们,天气寒冷,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附:《小动物怎样过冬》的歌词:
冬季里刮呀刮北风
冰天雪地天呀天气冷
我们穿上厚棉衣
小动物怎样过冬
小动物怎样过冬
小羊毛儿长得长
小兔毛儿厚绒绒
燕子飞到南方去
小青蛙睡在泥土中
小青蛙睡在泥土中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的主体性的发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并且本次活动给予幼儿充分自由讨论时间,以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但是本次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在游戏中,如果在教室内创设几个动物过冬的场景,请小朋友分别扮演一种小动物,然后带上相应的动物头饰,去找到自己过冬的地方,会使课堂的氛围更加的活跃,更能加强幼儿的参与性。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能用打结的方法将线进行连接,感知将几根线两端任意两两打结后出现的有趣现象。
2. 大胆猜测游戏结果,能用符号记录并清除表达自己的发现。
3. 体验在科学游戏中小组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大记录纸1张,小组记录用纸、笔和线
经验准备:幼儿基本学会打结
活动过程:
一、两根线的连接
师:谁有办法把两根线拼起来?
幼:打个结
要求:小组三人合作,试一试怎样打结起来。
提问:两根线连成功后是个什么情况?
情况1:变长了;情况2:变成了圆圈;
小结:原来线连接起来会有不同的结果。
承上启下:
刚才我们用两根线连接起来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如果有更多的线连接起来,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二、六根线的连接
1. 提出游戏
师:老师这里有6根线,我们一起来做做这个实验,这个实验需要三个人合作,请两个小朋友和我一起来完成这个实验。
实验方法:一人抓住线的中间,两边两人按两根两根的'方法连接。
师:实验在进行中,请下面的孩子猜一猜会产生什么结果?
幼:可能会有不同的圈、可能变成很长的一根线。
2.猜想记录
师:三人一小组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并贴到大记录单上。
3.交流讨论
师:请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你们认为6根线两边两两打结后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有哪个小组和他们想的不一样?(相同的想法有不一样的记录)
4. 动手实验
要求:三人合作;不会打结的可以拿线,但要握紧线、不松手;两边的小朋友两根两根打结;全部打好后松开把结果记录下来。
5.介绍交流
提问:哪个小组来介绍交流一下?有小组和他们一样吗?和你们猜的情况一样吗?
6. 揭示老师的6根线
师:原来,可*组是一样的。
承上启下:
我们用6根线两边两两打结,出现了许多不一样的结果,如果我们用更多的线打结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
三、多根线的连接
1. 分两组游戏:
要求:每人占一个位置,每人打一个结
2. 两组展示结果,幼儿入座。
结束语:
原来,很多线连接在一起,出现的不一样的结果,还会有不同结果吗?我们可以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进一步的尝试。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愿意与同伴交流操作的过程及方法,体验制作彩色面点的快乐。
2、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紫甘蓝汁前后的不同,并能用图画或符号记录它的变化。
3、感知紫甘蓝汁添加不同佐料后变色的现象。
活动准备
1、紫甘蓝汁500毫升、碱一袋、白醋一瓶。
2、面粉两斤、塑料盆16个、一次性手套一包。
3、每位幼儿一套操作盘(透明塑料杯36个、塑料勺16把、滴管16支)。
4、盘子、毛巾;记录表每人一份。
5、关于面点点心的图片。
6、前期有团、揉面粉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鼓励幼儿回忆生活经验。
1、引导幼儿回忆在幼稚园里吃过的点心,说说它们的不同。
T:在幼稚园每月的自助餐,厨房叔叔都会用面粉为小朋友们制作各种各样的点心,你们还记得吗?
你们发现每一种点心哪里不一样吗?(颜色、形状、味道……)
2、以情景渲染,启发幼儿通过讨论发现不同颜色面点的来源。
T:新年马上就要到了,小熊一家准备邀请亲人和朋友到家里聚餐,它们需要准备不同的颜色的面点,你们可以帮帮它们吗?
T:哇!这么多好吃的面点,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呢?
1)引导幼儿讨论,并说出理由。
T:也许你的好办法可以帮助小熊哟,可我们要做健康小达人哟,要怎么吃才能让我们的身体健康又有营养呢?
2)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蔬菜榨汁,用蔬菜汁来制作面点。
T:什么蔬菜可以榨汁呢?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几种蔬菜汁,一会儿你可以选择一种试一试。
二、尝试运用两种佐料进行变色。观察与比较,发现紫甘蓝汁前后的'不同。
1、鼓励幼儿猜想,怎么让蔬菜汁变色?
T:这一种蔬菜汁是什么颜色的呢?它可以变成了蓝色吗?可以变成绿色吗?可以变成红色吗?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T:你们想的办法可真多,真会动脑筋!瞧!这里有几种佐料,一起来看看吧!(出示PPT)
T:这是碱,这是酸酸的醋,一会可以帮助你变色哟。(提前录好视频,请厨师叔叔简答讲解什么是碱?)
2、出示工具,引导幼儿观察蔬菜汁与佐料结合后的变化。
T:认识它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滴管,在变色时它也可以帮助我们。
T:在变色之前,王老师有三个小要求,仔细听哟:A、每位小朋友选择一种蔬菜汁和佐料进行操作。B、请选择相对应的工具进行操作。C、请将你操作的过程进行记录。
1)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指导观察:幼儿使用工具的情况,引导幼儿记录操作过程。(提醒幼儿保持桌面的整洁)
3、分享、交流
T:你用什么佐料变出了什么颜色呢?拿起来给同伴看一看。
1)引导幼儿结合记录表说一说操作的过程。
T:为什么用同一种佐料操作,可变出的颜色不一样呢?
2)引导幼儿说出佐料使用的量不同。
小结:原来,我们往紫甘蓝汁里加入碱和白醋时,它都会变颜色。碱和白醋加入的量不同,变出的颜色也会不一样。神奇吧!
T:现在变出的颜色是你喜欢的颜色吗?你还能变出其他的颜色吗?让我们再次动手试一试吧。
4、再次操作,引导发现加入白醋的量越多颜色就会变得更红。
重点观察:请你在添加佐料时,仔细看一看紫甘蓝汁的变化。加入一滴、两滴、三滴白醋后它有什么不一样?并进行记录。
T: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将不同颜色进行比较)
小结:通过刚才的操作和比较,我们发现紫甘蓝汁加入的白醋滴数越多,它的颜色就更红,加入的碱越多,它就会变成绿绿的,是吗?今天回家后小朋友们可以跟爸爸妈妈再试一试,说不定变出的颜色和现在的有不一样。
三、感知面粉与变色后的紫甘蓝汁融合在一起的现象,体验制作彩色面点的快乐。
1、引导幼儿团一团、揉一揉,巧手变彩色面团。
T:营养又健康的蔬菜汁变好了,我们现在一起来揉面粉吧。看看会变成什么呢?
1)引导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彩色面团大变身,制作美味面点。
T:哇!我们的面团揉好了,我们一起送到厨房,和厨师叔叔阿姨们一起制作彩色面点吧。
四、延伸活动,品尝美味面点。
科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下雨前气象特征和知道有些动物也能预报天气。
2、知道一些常见动物在预报天气时的特殊表现,丰富气象知识。
3、通过模仿、表演,掌握动物在预报天气时的动作。
4、引起幼儿探索关于动物的各种小秘密及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和欲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6、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根据故事自制多媒体课件。
2、 在班内让幼儿每天轮流当"气象记录员"。
3、 请家长收集有关动物预报"气象"的资料。
4、动物的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乌云、太阳的头饰个一个;沙包若干。
5、录音机、磁带
6、提前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关注天气变化,使幼儿对天气有初步的了解。
三、活动过程
1、 幼儿观察并讨论:今天是什么天气?前几天是什么天气?怎样知道明天的天气?(听广播、看报纸、看电视等。)
2、天气预报员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变化的? 了解手表的基本构造,知道手表由表面、表带以及时针、分针、刻度、表把组成。(引导幼儿讨论,充分发挥想象,主动表达自己想到的各种预知天气的方法)
教师总结:"气象专家是通过卫星定位系统,观测云象,利用专业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来预知天气。(可出示卫星定位系统。气象仪器等图片)
3、知道一些动物和天气的'关系
(1)、认识各种动物和相对应的小字卡。
(2)、观看课件,认识各种动物在下雨前的习性。
4、教师小结:"小动物们真神奇,,他们在下雨之前做出各种动作来提醒人们要下雨了。它们是神奇的气象员!那我们小朋友也知道在下雨之前空气会怎么样啊?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如:空气闷热、空气潮湿等)
师:一些动物也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小动物们帮助了我们知道天气的变化,他们很厉害。"
5、游戏《我是小小气象预报员》
师:小动物们是神奇的气象员,那我们小朋友也来当回神奇的气象员吧!
游戏玩法:幼儿戴上小动物的头饰,教师戴上太阳的头饰,那小朋友们就随乐玩耍,教师戴上了乌云的头饰,小朋友们就根据自己扮演的动物,用肢体语言预报天气。(游戏可进行数次,每次可让幼儿交换头饰,感受不同动物的表现,也可让幼儿来当太阳和乌云。)
游戏注意点:表演时不可碰到旁边的小朋友,及时根据教师的头饰做相应的反应。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仔细观察还有哪些动物可以做气象员的,并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与天气"这方面的资料。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科学教案 篇6
这是一个科学范畴的活动,它来源于生活,也是小朋友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活动中涉及了环保的因素,告诉小朋友要用淘米水、柠檬片、茶叶包等废旧的东西来清除污垢。
当我抛出问题后,孩子的经验就是用洗洁精来清洗油腻的盆子和餐桌,而那些实用、经济又环保的方法他们都不知道。阅读幼儿用书时,孩子的眼神是好奇的,如果当场提供实物来操作验证,对孩子来说留下的印象是抹不去的.。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我无法为小朋友提供这些材料,只能告诉小朋友回家去试。
科学活动需要真实客观的现象带给孩子的印象和经验,仅停留于纸上谈兵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小朋友对今天的活动可能还带着疑惑“是真的吗?”小朋友只有做过了、看过了才不会忘记。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一)复习并巩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
(二)通过变魔术游戏活动,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四)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1个、瓶盖2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二)红、黄、蓝塑料筐。
(三)记录表
活动重点
了解颜料被水溶解变色的小秘密。
活动难点
通过变魔术的游戏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法"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我们数一、二、三,把它请出来!
师:瓶子里有什么?
生:(回答)师:瓶中的水宝宝有没有颜色?
师小结: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会流动。
师:水宝宝可好玩了。现在它要和我们玩变魔术的游戏,我们一起念魔法咒语"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变变变!"他才会变的。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我们来试试?(师摇动瓶身,让水接触瓶盖里的颜料)(播放音乐)师(语气的神秘感):哇,水宝宝怎样了?
生:(回答)师:水宝宝变色了,好玩吧!现在请小朋友当会小魔术师。
(二)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水宝宝变色的秘密。
1.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师:老师在小朋友前面放了一个瓶子,听清楚了,每个宝宝只能拿一个瓶子,我们一起学老师来变魔术,还要说魔法咒语:"水宝宝,变变变哦"。
生:(幼儿操作)(播放音乐)师:你们的魔法显灵了吗?水宝宝变成了什么颜色?
2.巩固红,黄,蓝颜色的认识。
师:出示(大水瓶),这是什么颜色?
生:(回答)师:现在它要找跟它一样的水宝宝,*颜色的水宝宝在哪里?(与框子对应放相同颜色的水宝宝)妈妈带着水宝宝回家喽!
3.解读秘密师:好奇怪呀,水宝宝怎么会变颜色呢?
(幼儿猜测)肯定有秘密,我们快来找找(教师同时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和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回答)师:这瓶怎么没变不出来,而另外一瓶却变出来了?
生:(幼儿猜想)(观察瓶子)师:(提示观察瓶子瓶盖)生:(回答观察结果,肯定有幼儿发现秘密)师小结:哈哈,(xx小朋友说对了,可见观察的'非常仔细,科学就要认真的观察)(同时打开瓶盖让幼儿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教师小结:其实老师在瓶盖里放了颜料。盖子里的颜料进到水里就变成了有颜色的水,而盖子里没有颜料当然就变不出来了。
(三)第二次探索,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老师手里有一瓶*颜色的水,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在一起会怎样呢?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
师:(爱心提示)瓶盖记住一定要拧紧,要不然调皮的水宝宝会跑出来的。(老师检查瓶盖是否拧紧了)师:(分组)(第一组)(PPT展示)红+蓝生:交换瓶盖后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颜色的变化。(边摇边念咒语)(播放音乐)师: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
生:(回答)师:(归纳结果)(PPT展示)师:(第二组)(PPT展示)红+黄生:交换瓶盖后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颜色的变化。(边摇边念咒语)(播放音乐)师: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
生:(回答)师:(归纳结果)(PPT展示)师:(第三组)(PPT展示)黄+蓝生:交换瓶盖后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颜色的变化。(边摇边念咒语)(播放音乐)师: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
生:(回答)师:(归纳结果)(PPT展示)师小结:哇,颜色可真有趣,原来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
(四)活动总结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都很能干,变出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让我们把这个秘密带到区域里再玩一玩,变出更多不同的颜色吧!
活动延伸:
找颜色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都很能干,变出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其他的颜色。小朋友,可以在教室找找和我们瓶宝宝一样的颜色,也可以找找不同颜色的。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科学教案 篇8
夏天到了,孩子们对季节的变化感觉的很敏锐。很多孩子早上来园的时候就在说“夏天到了,天气真热”“我都穿短袖了!”等等。那怎样让孩子真正的认识到“夏天”的季节特征,并了解到夏天降温的方法呢?为此,这个主题的科学课《夏天到了》就显得比较重要。
本次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一节科学课的设计及执教过程中孩子的学习状态,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可以进行修改。首先针对本次活动设计的不足之处,我认为:
目标上:感知、了解夏季的主要特征;知道如何适应夏季的天气,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夏天。这两个目标比较笼统,尤其是第二个目标接近健康领域。作为科学课,目标应该有科学特质才能让执教老师更快的理解本节课的主旨。
活动准备上:幼儿曾在散步和活动时观察过园内及附近的夏季景色,观察过夏季开放的花卉和班级自然角的植物;幼儿收集一些夏季用品,如扇子、风油精、驱蚊水、太阳帽等;《夏天到了》ppt。 在这些准备中,如第一个活动准备,夏季开放的花卉在幼儿园比较难找,在公园里或许会多一些。让幼儿收集了夏季用品,但是在教学环节中并没有用到,不能体现这个准备的价值。Ppt中仅有几张图片,让幼儿观察,内容少,涉及面窄,适合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但是用着夏天的科学课中显得不是很恰当。
活动设计上:一节课中,孩子们都是坐在位置上,看、听、讲,话题单一,没有探究的过程。科学课要求幼儿要在探索的.过程中,比较、分析,判断,然后才能够得出结论。但是本节课中孩子相互分享的经验都是已有经验,没有同伴互学的一个过程。
因此,我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新的构思,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主要为: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夏季的来临,体验夏季的主要特征。
2.了解多种夏天的降温方法。
3.积极思考并尝试解决碰到的问题。
这样的目标定位是从中班幼儿的认识特点出发的。孩子需要在探索中发现、比较。虽然每个孩子都已经有了自己对夏天的初步认识,但是,这种认知是浅显的,不是系统的,没有证明过的,甚至仅仅是同伴分享的。那么,只有通过多种感官的感知,才能够感受到夏季的主要特征。而且在科学课中,思考并尝试解决碰到的问题,这个过程才是孩子们学习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剪贴制作具有夏季特征的小卡片若干,事先分藏在室内各处。
2.各种玩水物品、玩具、材料。
3.每组一个文件夹、一张白纸、一只水笔。
4.电脑、电视机等。
从教学准备看,利用网络做到了资源整合,能够帮助幼儿解决遇到难点,提高幼儿的对夏天的认知。还准备了一些实物供幼儿实际操作,体现了一定的操作度。
活动过程设计:
1.带幼儿在阳光下活动,感受夏天天气的炎热。
2.引导幼儿摸一摸太阳下的水泥地、石头、大型活动器械表面,提问:夏天的太阳和冬天的太阳有什么不同?
3.再回到室内。引导幼儿比一比,活动前后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4.说说夏天天气很热时,自己怎样才能降温?
5.引导幼儿分组讨论,由一位幼儿执笔将小组讨论的内容用简笔画的方法记录下来,教师巡回参与幼儿的讨论。
6.每组派一名幼儿讲述本组讨论的结果。
7.游戏:“快乐寻宝”。
开展找夏季图片的游戏,介绍自己找到的图片内容,比一比哪组找得又快又多,然后相互交流,讲述自己喜爱夏天的哪些方面、哪些活动。
8.欣赏网络图片:夏天的水果、蔬菜、夏令用品以及人们在夏天里的活动。
第一环节,通过实际感受,给孩子一个比较鲜明的对比,室外温度很高,夏天天气炎热。通过摸摸、找一找等多种手段,让幼儿了解了夏天里气温、动植物与其他季节的不同。幼儿的自由度、操作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利用小组讨论,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孩子在说说,记记、讲讲的过程中了解夏季解暑降温的方法,通过网络资源、直观的画面将夏天里的蔬菜、水果、夏令用品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获取了大量关于夏天的知识。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11-26
科学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