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但愿人长久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但愿人长久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但愿人长久教案1
导入新课:
苏轼是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值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谛,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这节课我们就用各种方式来展示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小组准备: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师及时指导表演)。
小组展示:
1组展示:介绍有关苏轼的资料。
2组展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7组展示:感情朗读全文
3组展示:苏轼与弟弟的感情如何?从哪里能够看出来。
4组展示:诗人为什么埋怨月亮,从哪些词能够看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5、6组展示:苏轼的`情感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谈自己的体会。
8、9组展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10组展示:背诵课文4、5、6自然段。
11、12组展示以“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为主题的诗词。
教师总结: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完美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让我们一齐背诵苏轼的《水调歌头》,以旷达的心态对待生活!
但愿人长久教案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苏轼的思亲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读题,理解题意。
2、简介苏轼。
3、基础性诊断练习,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苏轼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诊断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检查,进行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认读生词。
(2)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讨论交流,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交待了苏轼创作的原因。
(2)中秋节,各家团圆,而苏轼却独在异乡为异客,你还联想到什么诗句?
(3)苏轼与弟弟感情如何?你从哪个词看出的?
3、指导朗读
(二)学习4-5自然段。
1、诗人为什么睡不着?
2、诗人为什么埋怨月亮?从那些词看出他的思亲之情?
(1)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2)讨论交流,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苏轼并未陷于怅恨之中,很快解脱,他转念又想到了什么?从哪看出他的豁达大度、热爱人生、积极向上?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读诗句,用第五段中的句子理解诗句。
2、介绍古典诗词及《水调歌头》。
3、听课文录音。练习朗读。
四、总结课文,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总结全文。
2、背诵《水调歌头》。
五、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收集有关古典诗词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2、开展背诵古典诗词活动,将生活与学习相互结合,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能力。
但愿人长久教案3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1、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①出示自读要求: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②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③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④学生练读全文。
⑤抽读卡片。
⑥读准字音。
⑦理解词语
a、皓月:明亮的月亮。
b、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范读课文.
3、细读课文。
(1)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
②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②“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③“形影不离”呢?
(4)指导朗读.
(四)作业布置:
抄写词语。
(五)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3)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4)自由练读.
(5)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6)引导想象。
(7)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8)细读5,6自然两段。
(9)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10)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11)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1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1)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2)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四)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
重亲情
转念
宽慰
通情达理
但愿人长久教案4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怎样度过的?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来,我们会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才上心头,却下眉头,许多写月的诗词作品都表达了这种情愫。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所学过的有关描写月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诗词《水调歌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文
出示诗歌《水调歌头》,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朗读,纠正学生读音。(阙,琼,绮)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想象丰富,语言凝练,情感深刻,意境深邃,同学们在学习理解上遇到了较大的困难。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但愿人长久》,仔细阅读这篇文包诗结构的作品,就能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
三、精读诗文
读了课文,你感受和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绪?(埋怨、宽慰)
课文一至三小节描写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在中秋月圆之夜,诗人为何单单想起了他的弟弟呢?什么是手足情深?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出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深?指名同学朗读。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这首诗里,同样也蕴涵着这样的感情,让我们齐声朗读,来感受这种深深的思念之情。齐读《水调歌头》。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写诗人的离愁别绪,自由读读这一段。你感受了怎样的意境?(《静夜思》)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李白《静夜思》,指导朗读描写月夜环境和诗人辗转反侧的句段。
在皓月当空之时,诗人静思什么呢?齐声朗读诗人月下所思的句段。你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齐读句段。从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诗人的责怨,齐读句段体会感受;从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的愤懑,再读句段,进一步体会感受。
在诗人的诗中同样也蕴藏着这样的情绪,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来体会诗人当时的情绪。齐读《水调歌头》。
课文后面部分抒写了诗人的心情得到了宽慰,是什么让他得以释怀的?指名读课文的五至七节,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引述第五自然段,分析诗人的情绪变化。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齐读〈〈水调歌头〉〉。
三、总结全文
自古多情伤离别,无数诗人墨客都表达这种情绪。苏轼也写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但最终得以解脱,不愧为大诗人、大文学家。让我们将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珍藏在我们的记忆中,齐读课文及诗词。
但愿人长久教案5
教学要点:
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并相机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演示课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
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渡过的呢?
2、引入:(课件出示图片)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习课文第4节
1、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配乐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课件出示)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
五、总结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教案6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7个,读准平翘舌音。
2.了解故事内容,背诵文中的诗词。
3.体会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知道苏轼是宋代著名的诗人。
4. 了解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人物、典故和重大事件,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培养民族的自豪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发奋图强。
重点: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这首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
板课题,齐读
质疑: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1.交流
音:轼 辙
形:州
义:皓月、婵娟
2.分组读课文
3.再读课文,解疑
师:读了课文,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事?
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采用各种形式背这首诗。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听配音全班读
4.各组比赛读。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了苏轼思念亲人的故事,真是人间亲情浓于血。
欣赏歌曲《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教案7
1、会本课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体会作者苏轼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
投影、录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了解内容
1、投影出示要求
(1)练读课文后生字。
(2)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
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隐藏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4、指导朗读《水调歌头》这首词,重点是朗读后面几句话。
三、指导学习生字词语
1、对“屈、悲、缺”等字进行书写指导。
3、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不懂意思的词语。
四、总结下课,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听录音,感受《水调歌头》这首诗歌描绘的意境。
了解苏轼生平。
齐读课题。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练习朗读自己课文。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生思考后自由作答
练习朗读背诵
2、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县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写的词境界阔大,风格豪放,是宋代豪放派词的代表人物。他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极深的造诣。
但愿人长久教学时间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投影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齐读《水调歌头》。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感情朗读,体会感情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板书: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
师板书:宽慰
(3)师生一起朗读《水调歌头》
三总结课文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齐读课题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
(b突出第2小节朗读的欢喜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理解第四小节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埋怨月亮的话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理解)
(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2、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但愿人长久教案8
一、导入新课
王维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苏轼一个人在他想看着别人在家里团圆,欢欢喜喜的过节,自己却一个人孤独的在思念着多年未见得弟弟,他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他又是怎么样过节的呢?
二、进入新课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课文的第四小节,同学们自己把这一小节读一遍,划出课文中表现苏轼孤独的词语。
他又在埋怨什么呢
他又问什么要埋怨月亮呢?
因为他觉得月亮也在戏弄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那么圆那么亮,但是月亮不是人,无所谓有情或无情,苏轼怨月实为怨人,人事纷繁,为了生活而各奔东西,亲人常常很难相聚。
指导朗读,注意要把他孤独的感觉和他埋怨的语气读出来
大家来想一想,这一小节最后为什么要用省略号的`呢?他可能还会想些什么?
他一直这样埋怨下去了吗?(一位学生读第五小节)
这是他似乎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他什么呢?
(说明他与常人不同,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想到这里,它不禁提笔,写下了这名垂千古的佳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小结
苏轼这一美好愿望通过月亮送给了弟弟,送给了亲人,也送给了天下所有的人,这也是这首诗流传至今的原因,也希望这一美好的愿望能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但愿人长久教案9
教学内容
2.但愿人长久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
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书写生字。
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资源
苏轼的背景资料
歌曲《明月几时有》
预习设计
1.自学生字词,理解下列词语意思:皓月当空、一年一度、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十全十美、阴晴圆缺。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3.搜集有关苏轼的诗词。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交流谈话,进入课文。(4分钟)
1.背诵写月亮的古诗词。
2.生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5分钟)
预习作业1
(1)读词语
(2)辨析字形。
(3)交流词语意思,完成相应题目。
预习作业2
(1)组号为“1”的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正确、读流利长句子。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5分钟)
【学习单1】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时间:2分钟
【预设】
课文主要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名篇《水调歌头》的经过。
从中体会到了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四板块:学习第一段(15分钟)
【学习单2】
(1)自由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找出表现苏轼情感的一个词。思考:在这样的一个夜晚,苏轼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他在想些什么呢?
(2)时间:3分钟
【预设】
(1)皓月当空,月圆人不圆。
(2)家家户户热闹非凡,触景生情。
(3)手足情探,分别已久。
(小时侯……)
(惆怅的 伤感的 失落的 孤寂的)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练习说话。
2.学生朗读课文。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来到了,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古代的文人墨客以月亮为题材写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你会吟诵那句诗?
2.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在这月圆之夜,因思念自己的弟弟而写下了《水调歌头》。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首词作,以及它的写作过程。 (板书:但愿人长久) 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1
(1)出示词语:
做官 观赏 品尝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屈指 但愿 十全十美 悲欢离合隐藏 眼睁睁 阴晴圆缺 虽然 宽慰苏辙 苏轼 埋怨 皓月当空 一年一度 手足情深 婵娟
▲开火车读词语,相机正音:“尝、赏、睁”是后鼻音,“隐”前鼻音,“埋”多音字 。
(2)比较“隐”与“稳”;“尝”与“赏”。
(3)交流预习作业中的词语意思。相机完成《补充习题》一、二中的相应题目。
预习作业2
1.抽组号为“1”的六名学生展示交流。
(1)及时纠正读音。
(2)读好两组长句。
▲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这么亮呢?……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集体交流。
第四板块:抓“思念”,研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过渡:思念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同样的中秋节,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也和我们一样,思念起他的手足情深的弟弟。
2.学生自主学习。
3.导学
▲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他在想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
▲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
▲重点理解:“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你和亲人分别过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如果是分别七年呢?
算算七个年头有多少天呢?如此手足情深的弟弟分别了七年之久,二千多个日日夜夜,怎么不令人触景生情,倍加思念呢!难怪这会儿别人是欢欢喜喜的,而苏轼呢?他却是——
3.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心绪不宁呢!)
4.指导朗读。通过朗读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和伤感。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作业
设计
☆ 抄写词语。
☆☆ 完成《一课一练》第1——4大题。
☆☆☆ 收集描写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句。
教学内容
2.但愿人长久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通过自主阅读、研读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
重难点
1.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
资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e),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qi)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预习
设计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2.尝试理解课文内容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3. 熟读课文,找出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有关词语:思念(心绪不宁)——( )——( ),并思考变化的原因。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复习。(3分钟)
1.引读第一到三段,再次感悟思念之情 。
2.交流展示预习成果 。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感悟意境
(27分钟)
(一)感悟“埋怨”
【学习单1】
(1)自由读,思考讨论: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2)时间:3分钟
【预设】
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埋怨月亮。
(想当初,我和弟弟形影不离,手足情深,可如今,却天各一方,无法相聚。
虽然面对同一轮圆月,可我们却天各一方,彼此分离。7年了,我多么想在这团聚的时刻和我的弟弟举杯同饮呀!)
1.学生读课文,读出苏轼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二)感悟“宽慰”
【学习单2】
(1)苏轼这么忧伤,这么惆怅,心中充满了埋怨,后来他转念又想到了什么,因而他心理又宽慰了许多?
(2)自由读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3)时间:3分钟
【预设】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学习单3】
(1)这几句词说的是什么意思呢?默读第五小节,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意思的句子。
(2)时间:2分钟
【预设】
(略)
(豁达开朗、积极乐观)
第三板块:拓展提升
1.自由交流课前收集的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诗词,并用心感受。
2.写下对亲人朋友的倾诉之情,最好用上书本上的诗词。
第四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到三自然段,知道了(引读课文)
2.课前要求大家找出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谁来说一说苏轼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感悟意境
(一)感悟“埋怨”
过渡: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师板书:埋怨)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
▲理解“眼睁睁”一词在文中的意思。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看着这轮皎洁的圆月,自己却没有办法和弟弟相聚,一种无奈和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体会省略号的意思
3.指导朗读。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他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二)感悟“宽慰”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2.讨论小结:词人由月亮的圆缺,想到人的`悲欢离合,悟出世上的事情往往不能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提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间,兄弟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一轮明月。
板书;宽慰
人生哲理:月有圆缺 人有离合
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3.这首词流传至今,千古传唱,是因为它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师生共同吟诵第六自然段。
4.默读第五小节,理解词中句子的意思。
5.交流。
6.从苏轼的内心想法和心情变化,你感受到苏轼是个怎样的人?
7.齐读《一课一练》上的《水调歌头》。
第三板块:拓展提升。
1.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诗词还很多,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收集的诗词,找小伙伴自由交流,在交流的同时还要注意倾听,用心体会。
(学生自由交流)
2.说了这么多,听了这么多,想不想把自己的感情倾诉出来,告诉亲人和朋友?拿出纸和笔,把它写下来,最好能用上文中的语句或交流时体验深刻的诗句。
(写一写,再交流)
3.还有许多同学想说,课后我们把它写成信,寄给他们,让这美好的情感长留我们心间!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
☆ 背诵四、五、六自然段。
☆☆ 完成《一课一练》《补充习题》的部分内容。
☆☆☆收集诗词并准备举行诗词朗诵会。
范围:有关“月亮”的诗词
有关“苏轼”的诗词
有关表达“思念之情”的诗词
但愿人长久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诗人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文章重点段落、词句的赏析,感悟文章富有美感而深远的意境。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课前查阅一些有关苏轼的资料。
2、教师准备有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走进文本
(教师演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这美好的中秋佳节,你们平常是怎样度过的呢?(集体交流)这节课让我们和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一起过一个中秋之夜,好吗?我们来一同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
板书: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第一遍读课文,注意标出生字词。
(2)第二遍读课文,注意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弄清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3)学生第三遍读课文,读通全文,理解大意。
2、检查自读,组织交流,理清课文的`情感线索: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板书)
3、引导学生看板书提问: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明确重点学习任务)
[设计思路:学生在自读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借助各种资料、工具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尽最大努力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尝试将新知纳入自己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中,同时,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为下面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三)换位体会,深入探究
(学生扮苏轼,教师做学生。)
1、感悟“心绪不宁”
师问:苏先生,在这美好的月圆之夜,人们都在品尝月饼,观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却显得如此“心绪不宁”呢?把您的心事说给我们听听好吗?
(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等词进行理解、体会。
(2)引读:苏先生之所以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思念(弟弟)啊!是的,苏先生跟弟弟从小(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怪不得苏先生会这般(思念弟弟呢)!
(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对于描写人们欢聚的句子要读出愉快的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要读出伤感的语气。)
2、感悟“埋怨”
师: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苏先生,您的思亲之情我们能够理解,可您又是在“埋怨”谁呢?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边看图边想象(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您在干什么?又在想什么?
(3)互动对话交流。
师:是呀,在这美好的月圆之夜,苏先生,您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难过呀!望着天上这圆圆的月亮,更增添了您丝丝忧伤之情。
(4)配乐范读,重点指导读好“偏偏”这个词语。
(5)学生练读,教师指名读(评点)。
(6)齐读第四自然段。
3、感悟“宽慰”
师问:苏先生,我知道后来您的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词。最后五行我已经读过了,可我读得不好,想请您作示范,好吗?还有些不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您的“宽慰”之情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五、六自然段,画出重点句段。
(2)小组合作交流,然后集体交流。
①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评议。
②指名说说诗人心中宽慰的理由。
③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大海般广阔的胸怀。重点指导朗读。
④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的含义。
师述: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要伤悲,把思乡之情留在心中,共同欣赏这醉人的良宵美景吧!
(3)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此类感情的诗句,丰富积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4)师生分角色读。
(5)学生赛读。
(6)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播放乐曲,让学生在乐声中边舞边吟。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把学生由“画外人”变成了“画中人”,变被动为主动,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悟。]
(四)情感升华,意蕴无穷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首词的全部内容吗?、
出示《水调歌头》(全文),师范读。想想这首词的全部意思,好吗?
3、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首词,体会词中的感情。(齐读)
(五)拓展延伸,积累内化
1、同学们,古代文人以“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为题材写出的优秀诗篇有很多,你能背出几首吗?举行一次朗诵会。
2、这首词很快传到弟弟手里,当弟弟苏辙捧着这首饱含着一片真挚情感的词时,他的。心情如何,是惊喜,还是悲叹,请发挥想像把它写下来。
[设计思路:立足于文本而超越文本,促进学生的有效积累,丰富文本内涵,深化主题,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了祖国灿烂文化的艺术魅力。]
附板书设计: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一埋怨一宽慰
设计思路:
本教学根据“文包诗”课文的特点,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进行“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典诗词的意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后反思:
让孩子们的想象飞起来
根据本篇课文的教学要求,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孩子们进行“换位体验”,让他们在激荡的感情波涛中与文本进行对话,为此,我紧紧抓住“想象”这一法宝,叩响了孩子们的心灵之窗。
在体悟“埋怨”进行互动对话交流时,学生的发言给了我意外的惊喜:我引导学生“换位”之后,有一个“小苏轼”这样说道:“贤弟呀,在这美好的中秋节夜晚,你在干什么呢?是否也在欣赏着月亮呢?我们小时候一起赏月一起吃月饼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现如今天却天各一方,不能相见,可是月亮偏偏在这个时候变得如此明亮、皎洁,这是何故呀?想到这里,我不禁埋怨起月亮来。”想象如此之妙令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学完课文后,我想课堂中让学生想像地比较多,课后不如再来个练笔,让学生继续他的想像之旅,在想像中和苏轼兄弟相会。于是我布置了这样一道练笔:苏轼的这首词很快传到弟弟手里,当弟弟苏辙捧着这首饱含着一片真挚情感的词时,他的心情如何,是惊喜,是悲叹,请发挥想像把它写下来,孩子们都非常用心,都把自己当成了苏辙,纷纷进入角色之中。我想这也许就是画龙点睛的一笔!
虽然,作了充分的课前准备,但我自己仍然觉得不够满意,如提问没有照顾到全体等等,我想,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更要苦心钻研,精益求精。
但愿人长久教案1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六自然段。
2.联系课文资料,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教学难点:
反复吟诵,启发想象,领会词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月日总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
谁能说说中秋节民间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学生畅所欲言)
2.总结: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距今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轼(苏东坡),他有一个弟弟叫苏辙。小时候,兄弟俩一齐读书,一齐玩耍,整天形影不离,真是手足情深。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极少见面。这不,一晃又有七年没有见面了。这天正是中秋佳节。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苏辙而心绪不宁。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创作完成了。
出示《水调歌头》词,教师吟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经过的课文《但愿人长久》。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①区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各奔东西偏偏隐现阴晴圆缺吟诵婵娟
后鼻音:躺朝廷
翘舌音:玩耍苏轼苏辙婵娟
②读谁下列多音字:
各奔东西屈指算来似乎
3、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
①朗读下列词语:
品尝玩耍埋怨悲欢离合
观赏但愿宽慰阴晴圆缺
皓月当空心绪不宁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各奔东西
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忙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4、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
(1)指导读好下列长句,注意停顿: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2)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忙学生正音。
三、默读课文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课题。
介绍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
“但愿完美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
四、指导书写生字。
躺:左旁最后两笔不能写错。
缺:指导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五、作业。
1、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耍( )赏( )陪( )偏( )
要( )尝( )倍( )遍( )
第二课时(月日总课时)
一、复习:
1、读词语。
2、读好下列长句:
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二、导学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读了这一段,你对苏轼有何了解?
3、齐读。
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一年一度”,说说词义。扩词:一年一度的( )
3、出示“皓月当空”,说说“皓”的意思,并理解“皓月
当空”。
板书:皓月当空
4、自读,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5、映示第二、三句,结合指导朗读。
第二句:读好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美景。
第三句:读出人们“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的团聚喜悦
之情及苏轼的“心绪不宁”。
板书:思念
过渡:苏轼为什么会如此“心绪不宁”呢?
第三自然段。
1、默读,体会兄弟情深。
2、议一议:读了这段,你体会到什么?
3、从什么地方能够看出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呢?
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形影不离”,补充几个近义词:朝夕相处如影随形
板书:形影不离
出示:“各奔东西”,说说词义。
动作演示,请学生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描述教师的`动作(掰着手指头计算数目——“屈指算来”)。
4、比较朗读领悟: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经有七个年头了。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情绪:
指名朗读,引读,齐读。
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讨论:中秋佳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观赏明月,苏
轼为什么会埋怨明月呢?
板书:埋怨
映示并朗读:“无情的明月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此时此刻,苏轼的情绪怎样?
3、小结:苏轼因思念弟弟苏辙而难以入眠,因久别的亲
人不能团聚而满怀惆怅,于是竟埋怨起中秋圆月。请同学们透过朗读,把苏轼的这种思念、惆怅之情表达出来。
4、反复朗读,尝试背诵: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师范背,指名背诵,小组比赛背诵,齐背。
小结:月亮渐渐西沉,银色的月光洒到床前,苏轼因思念心切,竟埋怨起月亮来。
板书:月亮西沉床前银光
5、延伸:出示《水调歌头》词,并指出:这段资料是词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意境。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3、熟读课文,试背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课时(月日总课时)
一、复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五至六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1、引读: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
哪里会……但愿……虽然……也能……。
2、再读,思考:人世间的事情同天上的月亮有什么相似
的地方呢?
板书: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指导朗读:“……哪里会十全十美呢!”读准反问语气。
板书:此事古难全
3、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读出苏轼祝愿离人彼此生活愉快,
在皓月之下共赏美景的完美期望。
板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齐读。
小结:苏轼转念想到这些,因此心进而似乎宽慰了许多。
板书:
转念宽慰
第六自然段。
1、齐读。
2、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上文找出解释这几句词的意思的话,对照着读一读。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此事婵娟
齐读词,并背诵。
三、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互背,引背,小组比赛背,指名背。
四、练习。
1、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悲( )离( )阴( )圆( )
美( )亮( )远( )留( )
2、根据课文资料填空。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亮(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3、课外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教案12
一、导入新课
王维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苏是一个人在他想看着别人在家里团圆,欢欢喜喜的过节,自己却一个人孤独的在思念着多年未见得弟弟,他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他又是怎么样国过节的呢?
二、进入新课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课文的第四小节,同学们自己把这一小节读一遍,划出课文中表现苏是孤独的词语。
他又在埋怨什么呢
他又问什么要埋怨月亮呢?
因为他觉得月亮也在戏弄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那么圆那么亮,但是月亮不是人,无所谓有情或无情,苏是怨月实为怨人,人事纷繁,为了生活而各奔东西,亲人常常很难相聚。
指导朗读,注意要把他孤独的感觉和他埋怨的语气读出来。
大家来想一想,这一小节最后为什么要用省略号的呢?他可能还会想些什么?
他一直这样埋怨下去了吗?(一位学生读第五小节)
这是他似乎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他什么呢?
(说明他与常人不同,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想到这里,它不禁提笔,写下了这名垂千古的佳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晴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小结
苏使这一美好愿望通过月亮送给了弟弟,送给了亲人,也送给了天下所有的人,这也是这首诗流传至今的原因,也希望这一美好的愿望能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但愿人长久教案13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要求学生:
注意倾听,听准字音,注意停顿。一会儿比一比看谁像老师一样读得好。
2、赛读课文。
要求学生: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相应的语气,注意营造各个小组间的比赛氛围。
学情预设:
下面加点字学生容易读错。
教学措施预设:
在学生读的时候,注意以下加点字的字音。
做官 品尝 观赏 眼睁睁 心绪不宁 .....
虽然 宽慰 悲欢 埋 怨 阴晴圆缺 ........
三、再读课文
根据老师或同学的点评,自由朗读,读流利,读出相应的语气。
四、默读课文,感知课文
默读课文,小组内交流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读一读,检查是否已经真正认识。
2、描红。
老师要逐字指导,起笔、顿笔、落笔,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范写,要求学生注意看间架结构,难写的笔画的起笔、收笔要领,以及疏密要领等。
4、学生仿写。共同评价学生仿写的字。评价要领: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等。
六、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体会他对兄弟苏辙的感情。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七、任务分配
1、默读课文,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默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苏轼对兄弟苏辙的感情?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的意思。
4、任选一两段展示朗读。
5、展示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6、谈谈你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理解并背给大家听。
7、搜集一些关于”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为主题的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任务展示
1、小组内准备展示任务。(五分钟)
2、展示汇报
(1)默读课文,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默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苏轼对兄弟苏辙的感情?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的意思。
学情预设:
从课文内容来看,学生很难理解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因为没有丰富的个人经历,学生的理解也是很肤浅的。
教学措施预设:
课文主要写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
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
措施一:
细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读课文2、3自然段,想一想:此时,苏轼的心情怎样呢?(心绪不宁)师板书。
思考:苏轼为什么思念弟弟?
(2)学生讨论。
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这是亲人团聚的时候,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二是目睹他人团聚的情景:“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苏轼却“独在异乡为异客”,饱受离别之苦。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更勾起苏轼对弟弟的思念,因而”心绪不宁”。
三是与弟弟手足情深且分别已久。着重理解“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的意思
(3)进一步自读感悟,指名读,读出思念之情。(配乐朗读,背景音乐《良宵》)
措施二:
细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
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在想什么呢?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2)学生自由发言:苏轼移情于月,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3)自由练读,感悟苏轼埋怨之情源于思念之苦。引导学生读好反问句。
(4)这段后面是省略号,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有能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
措施三:
细读课文第五六自然两段
(1)(出示课件)宽慰是什么意思?(豁达开朗,积极乐观)(板书:宽慰)苏轼为什么会宽慰了呢?他到底想到了什么?(自由回答)
(2)(出示句子)(自由朗读)
交流讨论:
A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B“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C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3)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4)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情预设:
读下面的句子时,注意根据提示语读出相应的语气。
(1)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2)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教学措施预设:
句子一:
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指导:
在皓月当空之时,诗人静思什么呢?
你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从“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诗人的责怨,齐读句段体会感受;从“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的愤懑。
但愿人长久教案1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计
心绪不宁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 、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 重亲情
转念
宽慰 通情达理
但愿人长久教案15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怎样度过的?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来,我们会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才上心头,却下眉头,许多写月的诗词作品都表达了这种情愫。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所学过的有关描述月的作品。这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诗词《水调歌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文
出示诗歌《水调歌头》,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朗读,纠正学生读音。(阙,琼,绮)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想象丰富,语言凝练,情感深刻,意境深邃,同学们在学习理解上遇到了较大的困难。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但愿人长久》,仔细阅读这篇文包诗结构的作品,就能帮忙我们学习和理解。
三、精读诗文
读了课文,你感受和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绪?(埋怨、宽慰)
课文一至三小节描述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在中秋月圆之夜,诗人为何单单想起了他的.弟弟呢?什么是手足情深?课文中是怎样描述出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深?指名同学朗读。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这首诗里,同样也蕴涵着这样的感情,让我们齐声朗读,来感受这种深深的思念之情。齐读《水调歌头》。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述诗人的离愁别绪,自由读读这一段。你感受了怎样的意境?(《静夜思》)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李白《静夜思》,指导朗读描述月夜环境和诗人辗转反侧的句段。
在皓月当空之时,诗人静思什么呢?齐声朗读诗人月下所思的句段。你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齐读句段。从“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诗人的责怨,齐读句段体会感受;从“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的愤懑,再读句段,进一步体会感受。
在诗人的诗中同样也蕴藏着这样的情绪,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来体会诗人当时的情绪。齐读《水调歌头》。
课文后面部分抒写了诗人的情绪得到了宽慰,是什么让他得以释怀的?指名读课文的五至七节,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学生根据课文资料引述第五自然段,分析诗人的情绪变化。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齐读〈〈水调歌头〉〉。
三、总结全文
自古多情伤离别,无数诗人墨客都表达这种情绪。苏轼也写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但最终得以解脱,不愧为大诗人、大文学家。让我们将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珍藏在我们的记忆中,齐读课文及诗词。
【但愿人长久教案】相关文章:
《但愿人长久》教案01-23
但愿人长久教案12-24
《但愿人长久》教案10-14
但愿人长久教案02-17
《但愿人长久》教案优秀09-30
《但愿人长久》优秀的教案08-25
但愿人长久教案(精选5篇)05-20
《但愿人长久》教案15篇03-02
但愿人长久教案(15篇)03-07
《但愿人长久》教案(15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