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教案

时间:2023-11-28 10:45:0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教案1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3.同学们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的简洁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重、难点

  重点: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3.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二、自学提纲:

  一.主要让学生能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1.判别式在什么情况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

  2.判别式在什么情况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

  3.判别式在什么情况下无实数根?

  二.ax2+bx+c=o(a≠0)的两个根为x1.x2那么

  X1+x2=-x1x2=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根据不同的类型的问题.列出不同类型的方程.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例1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x=k-1没有实数根.试判别关于x的方程x2+kx=1-k的`根的情况。

  巩固提高:

  已知在等腰中,BC=8.AB.AC的长是关于x的方程x2-10x+m=0的两个实数根.求的周长

  例题2:

  .已知:x1.x2是关于x的方程x2+(2a-1)x+a2=0的两个实数根.且(x1+2)(x2+2)=11.求a的值。

  .巩固提高: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m+1)x+2m-1=0.

  (1)求证:不论m为任何实数.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方程两根为x1.x2.且满足

  求m的值。。

  例3某电脑销售商试销一品牌电脑(出厂为3000元/台),以4000元/台销售时,平均每月销售100台.现为了扩大销售,销售商决定降价销售,在原来1月份平均销售量的基础上,经2月份的市场调查,3月份调整价格后,月销售额达到576000元.已知电脑价格每台下降100元,月销售量将上升10台,

  (1)求1月份到3月份销售额的平均增长率:

  (2)求3月份时该电脑的销售价格.

  练习: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赢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利润,商场决定采取适当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

  1)若商场平均每天要赢利1200元,则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

  则降价多少元?

  四、小结这节课同学有什么收获?同学互相交流?

  五、布置作业:课前课后P10-12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关系的应用题。

  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代数中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应用问题的优越性。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的关系的应用题。

  2.教学难点:根据数与数字关系找等量关系。

  3.教学疑点:学生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问题中检验步骤的理解。

  4.解决办法: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先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然后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获得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列方程解应用题,最重要的是审题,审题是列方程的基础,而列方程是解题的关键,只有在透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恰当地设出未知数,准确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的步骤?

  ①审题,②设未知数,③列方程,④解方程,⑤答。

  (2)两个连续奇数的表示方法是,(n表示整数)

  2.例题讲解

  例1 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这两个数。

  分析:(1)两个连续奇数中较大的奇数与较小奇数之差为2,(2)设元(几种设法)a.设较小的奇数为x,则另一奇数为,b.设较小的奇数为,则另一奇数为;c.设较小的奇数为,则另一个奇数。

  以上分析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有三种设法,就有三种列法,找三位学生使用三种方法,然后进行比较、鉴别,选出最简单解法。

  解法(一) 设较小奇数为x,另一个为,

  据题意,得

  整理后,得

  解这个方程,得。

  由得,由得,

  答:这两个奇数是17,19或者-19,-17。

  解法(二) 设较小的奇数为,则较大的奇数为。

  据题意,得

  整理后,得

  解这个方程,得。

  当时,

  当时,。

  答:两个奇数分别为17,19;或者-19,-17。 第 1 2 页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教案3

  (一)引入新课

  设问: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倍少3,它们的积是135,求这两个数.

  (由学生自己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问:所列方程是几元几次方程?由此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对于上述问题,设其中一个数为x,则另一个数是2x-3,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这是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下面先复习一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 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分析题中的数量及其关系,用字母表示问题里的未知数;

  (2) 用字母的一次式表示有关的量;

  (3) 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 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 检查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并写出答案.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一样,只不过所列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而非一元一次方程而已.

  2、例题讲解

  例1 在长方形钢片上冲去一个小长方形,制成一个四周宽相等的长方形框(如图111).已知长方形钢片的长为30cm,宽为20cm,要使制成的长方形框的面积为400cm,求这个长方形框的框边宽.

  (三)分析:

  (1)复习有关面积公式:矩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圆.

  (2)全面积=原面积 截去的面积 30

  (3)设矩形框的框边宽为xcm,那么被冲去的矩形的长为(302x)cm,宽为(20-2x)cm,根据题意,得.

  注意:方程的解要符合应用题的实际意义,不符合的应舍去.

  例2 某城市按该市的九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要求,1997年的社会总产值要比1995年增长21%,求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

  分析:(1)什么是增长率?增长率是增长数与原来的基数的百分比,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增长率=

  何谓平均每年增长率?平均每年增长率是在假定每年增长的百分数相同的前提下所求出的每年增长的百分数.(并不是每年增长率的平均数)

  有关增长率的基本等量关系有:

  ①增长后的量=原来的量(1+增长率),减少后的量=原来的量(1--减少率),②连续n次以相同的增长率增长后的`量=原来的量(1+增长率);

  连续n次以相同的减少率减少后的量=原来的量(1+减少率).

  (2)本例中如果设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为x,1995年的社会总产值为1,那么

  1996年的社会总产值=

  1997年的社会总产值= .

  根据已知,1997年的社会总产值= ,于是就可以列出方程:

  3、巩固练习

  p.152练习及想一想

  补充:将进货单价为40元的商品按50元售出时,就能卖出500个,已知这种商品每个涨价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问为了赚得8000元的利润,售价应定为多少?这时应进货多少?

  (四)课堂小结

  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要深刻理解题意中的已知条件,严格审题,注意解方程中的巧算和方程两根的取舍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教案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关系的应用题.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问题,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数与数字之间的关系的应用题.

  2.教学难点:根据数与数字关系找等量关系.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列方程解应用问题的步骤?

  ①审题,②设未知数,③列方程,④解方程,⑤答.

  (2)两个连续奇数的表示方法是,2n+1,2n-1;2n-1,2n-3;……(n表示整数).

  2.例1 两个连续奇数的积是323,求这两个数.

  分析:(1)两个连续奇数中较大的奇数与较小奇数之差为2,(2)设元(几种设法) .设较小的奇数为x,则另一奇数为x+2, 设较小的奇数为x-1,则另一奇数为x+1; 设较小的奇数为2x-1,则另一个奇数2x+1.

  以上分析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有三种设法,就有三种列法,找三位学生使用三种方法,然后进行比较、鉴别,选出最简单解法.

  解法(一)

  设较小奇数为x,另一个为x+2,

  据题意,得x(x+2)=323.

  整理后,得x2+2x-323=0.

  解这个方程,得x1=17,x2=-19.

  由x=17得x+2=19,由x=-19得x+2=-17,

  答:这两个奇数是17,19或者-19,-17.

  解法(二)

  设较小的奇数为x-1,则较大的奇数为x+1.

  据题意,得(x-1)(x+1)=323.

  整理后,得x2=324.

  解这个方程,得x1=18,x2=-18.

  当x=18时,18-1=17,18+1=19.

  当x=-18时,-18-1=-19,-18+1=-17.

  答:两个奇数分别为17,19;或者-19,-17.

  解法(三)

  设较小的奇数为2x-1,则另一个奇数为2x+1.

  据题意,得(2x-1)(2x+1)=323.

  整理后,得4x2= 324.

  解得,2x=18,或2x=-18.

  当2x=18时,2x-1=18-1=17;2x+1=18+1=19.

  当2x=-18时,2x-1=-18-1=-19;2x+1=-18+1=-17

  答:两个奇数分别为17,19;-19,-17.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1.三种不同的设元,列出三种不同的方程,得出不同的x值,影响最后的结果吗?

  2.解题中的x出现了负值,为什么不舍去?

  答:奇数、偶数是在整数范围内讨论,而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3.选出三种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

  练习

  1.两个连续整数的积是210,求这两个数.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321,求这三个数.

  3.已知两个数的和是12,积为23,求这两个数.

  学生板书,练习,回答,评价,深刻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例2 有一个两位数等于其数字之积的3倍,其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2,求这两位数.

  分析:数与数字的关系是:

  两位数=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

  三位数=百位数字×100+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

  解:设个位数字为x,则十位数字为x-2,这个两位数是10(x-2)+x.

  据题意,得10(x-2)+x=3x(x-2),

  整理,得3x2-17x+20=0,

  当x=4时,x-2=2,10(x-2)+x=24.

  答:这个两位数是24.

  练习1 有一个两位数,它们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为8,如果把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调换后,所得的两位数乘以原来的.两位数就得1855,求原来的两位数.(35,53)

  2.一个两位数,其两位数字的差为5,把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调换后所得的数与原数之积为976,求这个两位数.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笔答,板书,评价,体会.

  (四)总结,扩展

  1奇数的表示方法为 2n+1,2n-1,……(n为整数)偶数的表示方法是2n(n是整数),连续奇数(偶数)中,较大的与较小的差为2,偶数、奇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数与数字的关系

  两位数=(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

  三位数=(百位数字×100)+(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

  ……

  2.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比较、鉴别、分析、综合,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刻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在解应用问题中的用途.

  四、布置作业

  教材P.42中A1、2、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教案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题.

  2.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时,应注意是方程的解,但不一定符合题意,因此求解后一定要检验,以确定适合题意的解.例如线段的'长度不为负值,人的个数不能为分数等.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2)长方形的周长、面积?长方体的体积?

  2.例1? 现有长方形纸片一张,长19cm,宽15cm,需要剪去边长是多少的小正方形才能做成底面积为77cm2的无盖长方体型的纸盒?

  解:设需要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为xcm,则盒底面长方形的长为(19-2x)cm,宽为(15-2x)cm,

  据题意:(19-2x)(15-2x)=77.

  整理后,得x2-17x+52=0,

  解得x1=4,x2=13.

  ∴? 当x=13时,15-2x=-11(不合题意,舍去.)

  答:截取的小正方形边长应为4cm,可制成符合要求的无盖盒子.

  练习1.章节前引例.

  学生笔答、板书、评价.

  练习2.教材P.42中4.

  学生笔答、板书、评价.

  注意:全面积=各部分面积之和.

  剩余面积=原面积-截取面积.

  例2? 要做一个容积为750cm3,高是6cm,底面的长比宽多5cm的长方形匣子,底面的长及宽应该各是多少(精确到0.1cm)?

  分析:底面的长和宽均可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则长×宽×高=体积,这样便可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解:长方体底面的宽为xcm,则长为(x+5)cm,

  解:长方体底面的宽为xcm,则长为(x+5)cm,

  据题意,6x(x+5)=750,

  整理后,得x2+5x-125=0.

  解这个方程x1=9.0,x2=-14.0(不合题意,舍去).

  当x=9.0时,x+17=26.0,x+12=21.0.

  答:可以选用宽为21cm,长为26cm的长方形铁皮.

  教师引导,学生板书,笔答,评价.

  (四)总结、扩展

  1.有关面积和体积的应用题均可借助图示加以分析,便于理解题意,搞清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相互关系.

  2.要深刻理解题意中的已知条件,正确决定一元二次方程的取舍问题,例如线段的长不能为负.

  3.进一步体会数字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教材P.42中A3、6、7.

  教材P.41中3.4

  五、板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教案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增长率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增长率问题.

  2.教学难点?:有关增长率之间的数量关系.下列词语的异同;增长,增长了,增长到;扩大,扩大到,扩大了.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原产量+增产量=实际产量.

  (2)单位时间增产量=原产量×增长率.

  (3)实际产量=原产量×(1+增长率).

  2.例1? 某钢铁厂去年一月份某种钢的产量为5000吨,三月份上升到7200吨,这两个月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分析:设平均每月的增长率为x.

  则2月份的产量是5000+5000x=5000(1+x)(吨).

  3月份的产量是[5000(1+x)+5000(1+x)x]

  =5000(1+x)2(吨).

  解:设平均每月的增长率为x,据题意得:

  5000(1+x)2=7200

  (1+x)2=1.44

  1+x=±1.2.

  x1=0.2,x2=-2.2(不合题意,舍去).

  取x=0.2=20%.

  教师引导,点拨、板书,学生回答.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为计算简便、直接求得,可以直接设增长的百分率为x.

  (2)认真审题,弄清基数,增长了,增长到等词语的关系.

  (3)用直接开平方法做简单,不要将括号打开.

  练习1.教材P.42中5.

  学生分析题意,板书,笔答,评价.

  练习2.若设每年平均增长的百分数为x,分别列出下面几个问题的方程.

  (1)某工厂用二年时间把总产值增加到原来的b倍,求每年平均增长的百分率.

  (1+x)2=b(把原来的总产值看作是1.)

  (2)某工厂用两年时间把总产值由a万元增加到b万元,求每年平均增长的百分数.

  (a(1+x)2=b)

  (3)某工厂用两年时间把总产值增加了原来的b倍,求每年增长的百分数.

  ((1+x)2=b+1把原来的.总产值看作是1.)

  以上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总结下面的规律:

  设某产量原来的产值是a,平均每次增长的百分率为x,则增长一次后的产值为a(1+x),增长两次后的产值为a(1+x)2 ,…………增长n次后的产值为S=a(1+x)n.

  规律的得出,使学生对此类问题能居高临下,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例2? 某产品原来每件600元,由于连续两次降价,现价为384元,如果两个降价的百分数相同,求每次降价百分之几?

  分析:设每次降价为x.

  第一次降价后,每件为600-600x=600(1-x)(元).

  第二次降价后,每件为600(1-x)-600(1-x)x

  =600(1-x)2(元).

  解:设每次降价为x,据题意得

  600(1-x)2=384.

  答:平均每次降价为20%.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完毕,学生板书,笔答,评价,对比,总结.

  引导学生对比“增长”、“下降”的区别.如果设平均每次增长或下降为x,则产值a经过两次增长或下降到b,可列式为a(1+x)2=b(或a(1-x)2=b).

  (四)总结、扩展

  1.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严格审题,弄清各数据相互关系,正确布列方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以及渗透转化和方程的思想方法.

  2.在解方程时,注意巧算;注意方程两根的取舍问题.

  3.我们只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所以只求到两年的增长率.3年、4年……,n年,应该说按照规律我们可以列出方程,随着知识的增加,我们也将会解这些方程.

  四、布置作业

  教材P.42中A8

  五、板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教案7

  一、教材

  1.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第二章第五小节第一课时。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在几何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 一元二次方程》 这一章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和发展,尤其是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内容的深入和发展,是方程知识的综合运用。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九下学习一元二次函数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而本节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最后部分。当然,尽管是最后一部分内容,但在本章的2~4节探索医院二次方程解法的过程中已经涉及到了一些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因此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并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材的重点:掌握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 教材的难点:建立方程模型。

  二、教法:

  选取现实生活中的题材,调动兴趣,探索、解决问题,讲练结合。

  三、学法:

  通过阅读细化问题、逐步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隐射教学目标

  1. 观察图片: 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古希腊巴特农神庙,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它们都是古今中外历史上著名的建筑,在这些建筑的设计上都运用到了数学一个很奇妙的知识——黄金分割。

  2. 释疑: 你想知道黄金分割中的黄金比是怎样求出来的'吗?如图,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_______________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称为黄金比(0.618)。黄金比为什么等于0.618 ?方程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解:由=,得AC2=AB·CB 设AB=1, AC=x ,则CB=1-x ,代入上式, x2=1×(1-x) 即:x2+x-1=0 解这个方程,得 x1= , x2=(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黄金比=≈0.618

  (二) 一元二次方程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例1:如图,某海军基地位于A处,在其正南方向200海里处有一目标B,在B的正东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C.小岛D位于AC的中点,岛上有一补给码头;小岛F位于BC上且恰好处于小岛D的正南方向。一艘军舰沿A出发,经B到C匀速巡航,一艘补给船同时从D出发,沿南偏西方向匀速直线航行,欲将一批物品送达军舰。 (1)小岛D和小岛F相距多少海里?

  (2)已知军舰的速度是补给船的2倍,军舰在 由B到C的途中与补给船相遇于E处,那么相 遇时补给船航行了多少海里?(结果精确到0.1海里) 『分析』(设置一些小问题):

  ①你能在图中找到表示小岛F的点吗?在本题中, 实际要求的是什么?

  ②这是一个路程问题,路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本题中,从出发到相遇,军舰、补给船的航线路线分别是图中的哪些线段?两艘船的时间、速度、路程已知吗?两艘船的时间、速度、路程各有什么关系?

  ③你能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来表示军舰和补给船各自的路程吗?

  ④你能借助图中的特殊图形解决本题的两个问题吗? 解:

  (1)连接DF,则DF⊥BC, ∵AB⊥BC,AB=BC=200海里 ∴AC=AB=200海里,∠C=45° ∴CD=AC=100海里 DF=CF,DF=CD ∴DF=CF=CD=×100=100海里 所以,小岛D和小岛F相距100海里。

  (2)设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x海里,那么DE=x海里,AB+BE=2x海里 EF=AB+BC―(AB+BE)―CF=(300―2x)海里 在Rt△DE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方程:x2=1002+(300-2x)2 整理得, 3x2-1200x+100000=0 解这个方程,得:x1=200-≈118.4 x2=200+(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相遇时,补给船大约航行了118.4 海里。 这部分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联系实际选取例题,通过这个例题详细展示了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解题过程,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解题的一般步骤,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练一练 例2:如图,在Rt△ABC中,∠C=90°,点P,Q同时由A,B两点出发,分别沿AC,BC方向向点C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s.几秒后△PCQ的面积是Rt△ACB面积的一半? 『分析』(设置一些小问题):

  ①本题同样涉及的是行程问题,在本题中,时间、速度、 路程这三个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通过假设 未知数,你能将各未知量表示出来吗?未知量和已知之 间有什么关系?未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点P、Q的路程在右图中分别对应哪些线段?在右图中 你还能表示出哪些线段的长?问题中涉及的两个三角形的 面积分别该如何表示? 解:设x秒后,△PCD的面积是RT△ABC的一半, 由题意得: 整理得:

  6.答: 答案也必需是完事的语句。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本题中找等量关系的方法是“图示法”,常用的方法还有“列表法”等。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教案8

  课题:一次函数

  教学目标: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写出实际问题中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关系的解析式.

  3.掌握“从特殊到一般”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将实际问题用一次函数表示.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用一次函数表示.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函数请举例说明.

  2.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铅笔数n(个)关系式是什么

  3.在上述式子中变量是谁.常量是谁自变量又是谁

  二.讲解

  在前面我们遇到过这样一些函数:

  y=xs=30t

  y=2x+3y=-x+2

  这些函数都使用自变量的一次式来表示的,可以写成y=kx+b的形式

  一般的,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特别的,当b=0时,一次函数y=kx+b就成为y=kx(k是常数,k≠0),这时y就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例一:

  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在一个斜坡上向下滚动,其速度每秒增加2米/秒.

  (1)求小球速度v(米/秒)与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3.5秒时小球的.速度.

  分析:v与t之间是正比例关系.

  解:(1)v=2t

  (2)t=3.5时,v=2×3.5=7(米/秒)

  例二:拖拉机工作时,油箱中有油40升.如果每小时耗油6升,求油箱中的余油量Q(升)与工作时间t(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t小时耗油6t升,从原油油量中减去6t,就是余油量.

  解:Q=40-6t

  课堂练习:

  P961,2

  小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意义,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次函数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数,而正比例函数一定是一次函数,会将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一次函数或正比例函数表示出来

  作业:P971。2。3。4。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教案9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增长率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增长率问题.

  2.教学难点?:有关增长率之间的数量关系.下列词语的异同;增长,增长了,增长到;扩大,扩大到,扩大了.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原产量+增产量=实际产量.

  (2)单位时间增产量=原产量×增长率.

  (3)实际产量=原产量×(1+增长率).

  2.例1? 某钢铁厂去年一月份某种钢的产量为5000吨,三月份上升到7200吨,这两个月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分析:设平均每月的增长率为x.

  则2月份的产量是5000+5000x=5000(1+x)(吨).

  3月份的产量是[5000(1+x)+5000(1+x)x]

  =5000(1+x)2(吨).

  解:设平均每月的增长率为x,据题意得:

  5000(1+x)2=7200

  (1+x)2=1.44

  1+x=±1.2.

  x1=0.2,x2=-2.2(不合题意,舍去).

  取x=0.2=20%.

  教师引导,点拨、板书,学生回答.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为计算简便、直接求得,可以直接设增长的百分率为x.

  (2)认真审题,弄清基数,增长了,增长到等词语的关系.

  (3)用直接开平方法做简单,不要将括号打开.

  练习1.教材P.42中5.

  学生分析题意,板书,笔答,评价.

  练习2.若设每年平均增长的百分数为x,分别列出下面几个问题的方程.

  (1)某工厂用二年时间把总产值增加到原来的b倍,求每年平均增长的`百分率.

  (1+x)2=b(把原来的总产值看作是1.)

  (2)某工厂用两年时间把总产值由a万元增加到b万元,求每年平均增长的百分数.

  (a(1+x)2=b)

  (3)某工厂用两年时间把总产值增加了原来的b倍,求每年增长的百分数.

  ((1+x)2=b+1把原来的总产值看作是1.)

  以上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总结下面的规律:

  设某产量原来的产值是a,平均每次增长的百分率为x,则增长一次后的产值为a(1+x),增长两次后的产值为a(1+x)2 ,…………增长n次后的产值为S=a(1+x)n.

  规律的得出,使学生对此类问题能居高临下,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例2? 某产品原来每件600元,由于连续两次降价,现价为384元,如果两个降价的百分数相同,求每次降价百分之几?

  分析:设每次降价为x.

  第一次降价后,每件为600-600x=600(1-x)(元).

  第二次降价后,每件为600(1-x)-600(1-x)x

  =600(1-x)2(元).

  解:设每次降价为x,据题意得

  600(1-x)2=384.

  答:平均每次降价为20%.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完毕,学生板书,笔答,评价,对比,总结.

  引导学生对比“增长”、“下降”的区别.如果设平均每次增长或下降为x,则产值a经过两次增长或下降到b,可列式为a(1+x)2=b(或a(1-x)2=b).

  (四)总结、扩展

  1.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严格审题,弄清各数据相互关系,正确布列方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以及渗透转化和方程的思想方法.

  2.在解方程时,注意巧算;注意方程两根的取舍问题.

  3.我们只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所以只求到两年的增长率.3年、4年……,n年,应该说按照规律我们可以列出方程,随着知识的增加,我们也将会解这些方程.

  四、布置作业

  教材P.42中A8

  五、板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教案】相关文章: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教案01-13

一元二次方程复习教案03-12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通用12篇)01-07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02-24

有关《一元二次方程》教案3篇05-16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04-12

一元二次方程的说课稿04-05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04-02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