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时间:2023-11-30 18:36:3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线段图和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2.进一步体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价值,懂得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培养运用这一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

  (2)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

  (3)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完成一些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同学们将再次感受画图这一策略的价值。(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

  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10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将教材上的线段图补充完整。

  这里比较困难的是弄清楚线段图中,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表示的是不是8张。

  教师可以进行启发:如果多出的`这一段是8张,那王晓星就要把这一段都给张宁;这一段都给张宁后,两条线段会一样长吗?

  引导学生发现:只能把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的一半给张宁,这样两条线段才会一样长。因此多出的那一段要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才是8张。

  让学生独立解答,组织汇报。

  3.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11题。

  组织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补充线段图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综合练习

  用画示意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8题。

  这道题画示意图时,引导学生可以用一个小圆点表示一个人,画出下面这样的示意图: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计算出每个方阵需要两种颜色的运动服各多少套,再算出一共要准备多少套。

  2.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13题。

  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将长方形扩大成正方形。

  3.完成教材第52~54页“练习八”其余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解读题意,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借助树状算图和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

  2、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建立正确的数量关系;并对两种不同解题方法的进行对比。

  难点:理解“有些用三步计算来解决得实际问题,也可以用两步计算来解决”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简便计算:38000÷125 5400÷36 798-(245+298)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 回忆各自的寒假生活并进行交流和阐述活动的意义所在。(出示课题:愉快的寒假)

  2、 交待丁丁、小胖、小亚和小巧的寒假生活:在寒假中,闵行的北海道滑雪

  场开设了学生免费专场,为期两天。上海的许多小学生都积极参加了这次滑雪活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两天的情况吧!

  探究阶段

  二、出示例1,旨在审清题意。

  滑雪场第一天接待学生650位,第二天接待学生875位。如果每25位学生需要一名保洁员,滑雪场第二天要比第一天多派几名保洁员?

  1、 通过读题,你了解了哪些信息?(信息既指条件,也指问题。此处加以重申)

  2、 你们对其中哪个信息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或要作补充说明?

  (1)这句话说明了学生人数和保洁员人数之间的关系;

  预测:如果学生对以上这个问题难以解答。

  对策:可换个角度提问:对“如果每25位学生需要一名保洁员”这个句子,你们是怎样的理解的?

  (2)第一天与第二天派出的保洁员的标准是一样的。

  三、独立探究,建立正确的数量关系。

  1、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和问题,我们可以怎样寻找解题突破口,建立正确的数量关系来解答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尝试解答。

  2、汇报交流。

  (1)讨论小组内部交流,共享思考过程。

  (2)班级汇总:

  〖方法一〗

  从问题出发来解决:

  综合算式:875÷25-650÷25

  强调: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意义

  把条件和要求的问题结合起来思考

  〖方法二〗

  把条件和要求的问题结合起来解决问题:

  综合算式:(875-650)÷25

  强调:第二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提问:每多派出一名保洁员,要增加多少名学生。

  3、两种解题方法的对比,得出结论。

  (1)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和交流,我们列出了两种不同的算式得到第二天要比第一天多派出9名保洁员。比较这两道算式,它们之间的区别体现在哪些地方?

  (2)独立思考、汇报:

  角度一: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

  角度二:解决的方法不同

  角度三:计算的步数不同

  (3)小结: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法。因此有些用三步计算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有时也可以用两步计算来解决。

  四、学会充分思维,领会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1、根据算式,灵活、科学地改编例题。

  提问:如果将算式875÷25-650÷25 875÷25+650÷25

  我们将如何改写这道应用题呢?改什么?怎么改呢?

  2、算法多样化的运用。

  要求的问题改编为:两天总共派出多少名保洁员?

  提问:这个用三步计算来解决的实际问题,能不能用两步计算来解决呢?

  五、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借助树状算图或线段图来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有条理地、周密地思考问题,才能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例1

  875÷25-650÷25 (875-650)÷25

  = 35-26 =225÷25

  = 9 =9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3

  教学目标:

  1、借助树状算图和线段图来分析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能通过审题,区分求一倍数和几倍数应用题的解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画算状树图或线段图,理解和掌握求一倍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区分求一倍数和几倍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说一说下面2道题目的数量关系

  1、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三倍

  白兔的只数=

  2、钢笔的支数是铅笔的5倍

  钢笔的支数=

  一、创设情境,建立等量关系。

  引言:在寒假中,同学们要参加社区活动,观看大型电视机纪录片《故宫》。

  1、小丁丁步行到社区,小巧骑自行车到社区。小巧每小时行的路程是小丁丁的5倍。

  2、到了社区放映室,发现男孩子的人数比女孩子的3倍少7人。

  改写成:到了社区放映室,发现男孩子的人数比女孩子的3倍多7人。

  学生说说数量关系式。

  过渡:我们通过阅读,可以了解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就能正确地建立起等量关系。

  二、探究阶段

  1、分析理解关键句,解决问题:

  引言:大型纪录片《故宫》,讲述了许多关于故宫的历史。还告知我们

  出示:上海人民广场的面积约是14万平方米,故宫的面积要比上海人民广场面积的5倍还多2万平方米。那么故宫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米呢?

  (1)故宫的面积与上海人民广场的面积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大小关系?

  (告知这是一句关键句,用来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数量关系式)

  (2)你们是怎样来理解这句关键句的?

  理解的角度:

  (1)把人民广场的面积作为标准,也就是一倍数;(圈出)

  (2)写出等量关系式:故宫的面积=人民广场的面积×5+2

  (3)列出算式:

  14×5+2

  =70+2

  =72

  3、出示:故宫的面积约是72万平方米,要比上海人民广场面积的5倍还多2万平方米。那么上海人民广场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米呢?

  (1)比较这题与上题的异同点:

  一个已知条件与问题交换了一下,关键句没有变(即故宫面积与人民广场的面积间的关系没变)

  (2)探究各种数量关系的表示方法,正确理解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

  提问:根据等量关系式 故宫的面积=人民广场的面积×5+2

  (已知) (未知)

  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直观的表示故宫面积与上海人民广场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帮助我们求出上海人民广场的面积呢?

  (3)组织讨论。

  (4)汇报:

  (72-2)÷5

  =70÷5

  =14(万平方米)

  解决:72-2的计算结果表示什么?解决:如何用逆推的方法求出人民广场的面积?

  (5)比较两种表示等量关系的方法,在解题上的相同点。

  相同点:思考方法是一致的,都是先求出人民广场的5倍,再求一倍数。

  (6)怎样求几倍数?怎样求一倍数?

  师:求几倍数用正推,先用乘法求出几倍再多的加上,少的减去。求一倍数用逆推,多的先减去,少的先加上,再除以几倍,这样才能正确解答。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列算式

  (二)试一试(画画线段图或树状算图)

  1、你知道吗?世界有哪七大洲?

  世界七大洲中最大的是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亚洲的面积约是4400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的岛屿),比大洋洲面积的5倍少85万平方千米。大洋洲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2、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参观展览会。四、五年级一共去了329人,比三年级的2倍少5人。三年级去了多少人?

  (三)独立练习

  1、一头大象重3吨,一头鲸鱼比一头大象体重的37倍还多9吨。一头鲸鱼重多少吨?

  2、学校买来科技书372本,文艺书比科技书的3倍少90本。买来文艺书多少本?

  3、学校买来科技书372本,比文艺书的3倍少90本。买来文艺书多少本?

  四、总结:同学们在解题时一定好看清求几倍数还是求一倍数。求几倍数用正推,先用乘法求出几倍再多的加上,少的减去。求一倍数用逆推,多的先减去,少的先加上,再除以几倍,这样才能正确解答。

  板书设计

  故宫的面积=人民广场的面积×5+2 故宫的面积=人民广场的面积×5+2

  14×5+2 (72-2)÷5

  =70+2 =70÷5

  =72 (万平方米) =14(万平方米)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4

  本节课主要教学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材已经提供好了大体的框架和思路线索,教学时可以按照教科书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逐一解决,大体分为三大步骤,先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收集信息,能够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再尝试探索、寻找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最后通过反思解决方法的正确与否,让学生在交流、评价中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后教学的,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节应用课,前面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混合运算知识的掌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方法指导

  引导法,提示法,学会观察,讨论法,探究法

  预设流程

  具体内容

  激趣导入

  (约3分钟)

  一顿营养的早餐是一天生活的开始。对将近10个小时不停消耗能量却没有补充的身体来说,早餐格外重要。早餐唤醒了身体,开启了身体高效的新陈代谢;早餐能把能量最先供给到大脑,以便让我们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断力进行一天的工作、学习。不吃早餐,不仅会营养失衡、引起胃肠疾病,还会出现身体不适、容易衰老、精神无法集中等各种问题,所以,要想学习好,早餐要吃好哦!

  自主学习

  (约7分钟)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1、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深入理解,体会方法

  (1)一共要考(90)个,已经烤了(36)个,剩下(54)个没有烤,每次烤9个,剩下的要烤(6)次。

  (2)在图示中,把要考的90个看做一个整体,分成(已烤的)和(剩下的)两部分,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必须先求出(剩下的量),再用剩下的数量除以每次烤的数量9个,就是要烤的(次数)。

  (3)尝试解决,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90-36)÷9

  =54÷9

  =6(次)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说出自己的想法。

  (6)教师精讲,再次理清题意。

  2、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

  (1)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

  (2)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精讲点拨

  (约5分钟)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

  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

  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测评总结(约15分钟)

  1、达标测试。

  问题: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

  (25+15)÷8

  =40÷8

  =5(只)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

  ④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⑤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问题: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60-15)÷5

  =45÷5

  =9(米)

  ③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④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⑤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

  ①你知道了什么?

  ②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6×3÷9

  =18÷9

  =2(排)

  ③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④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⑤解答正确吗?

  2、课堂总结

  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3、布置作业

  作业: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第3题。第56页练习十二,第5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4:

  (90-36)÷9

  =54÷9

  =6(次)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

  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相关文章:

《解决问题》教案09-05

《 解决问题》教案03-03

《解决问题》教案02-19

解决问题教案02-12

除法解决问题教案02-26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03-02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11-19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07-26

《解决问题》教案15篇02-11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