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本学期收集到的有关运动的资料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
2能自定标准对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卡片进行分类。
3能用多种形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
4能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位置、运动、力等知识进行系统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爱护自己长期收集的资料和成果,并很好地保存起来。
2愿意与同学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学习成果。
3能形成收集资料、制作卡片的习惯,并能认识到整理总结资料、展示成果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点:
自定标准,对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卡片进行归纳、总结和分类。
教学难点:
展示出自己的学习成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放有本学期收集制作的.各种资料卡片、学习记录、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资料的“科学小本本”或“科学采蜜集”、小制作、模型、网页等;教师准备展示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内容:
活动1 整理我们的学习资料
1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本学期围绕运动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2在学习中我们大家都收集记录了一些与运动有关的资料,你们想展示给大家看吗?
3那需要整理我们收集到的这些资料。定期搜集整理到的学习资料,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方法。我们经验自己确定资料的分类标准,并给资料编号,便于今后查找。
4个人活动,整理自己的学习资料。给资料分类,可以按单元、课次、不同的运动主体、运动的基本形式等分,也可以按来源、摘录时间等来分。
5把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和同学交流后,针对这个和资料卡片的内容展开互评和自评。
第二课时内容:
活动2 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
1观看科技馆展览、六一作品展览录象片。对后面自己制作展示板做铺垫。
2设计布置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板。要求:主题明确、布局合理、资料丰富、版面美观、浅显易懂等。
3展开评比活动,记录优缺点,以备改进不足、发扬优点。
4在“科学采蜜集”上记录下本学期主要收获。
5爱护学习成果,长期保存教育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陀螺旋转时,知道陀螺面上的图案会发生变化。
2.探索发现陀螺旋转时陀螺面上点、线会“变”成圈圈。
3.体验陀螺旋转的乐趣,感知陀螺变化的奇妙。
【活动重点】
活动重点:探索发现陀螺旋转时陀螺面上简单的点、线的变化。
活动难点:探索“同心圆”及“从圆心出发,画三条向圆外的线”的变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玩过陀螺,知道陀螺旋转时,上面图案会发生变化。
物质准备:在圆心打好孔的圆形陀螺面,“同心圆”陀螺面,用乐高积木做出的陀螺。
【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
幼儿进行组装乐高陀螺,并自由玩陀螺。
指导语:之前我们用乐高积木的齿轮、轴,组装成一个有趣的陀螺,你们还记得应该选用哪种规格的齿轮?齿轮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开始玩陀螺吧。
引导幼儿观察陀螺旋转时,表面发生的变化。
提问:老师为我们齿轮穿上了新衣服(有图案的圆形面),谁愿意帮我转动它?在陀螺旋转时,你发现了什么?它的图案会产出变化吗?
基本部分
1. 引导幼儿探索陀螺旋转时,陀螺面上点的变化。
(1) 幼儿拿出两张陀螺面,进行按规则进行画点。
指导语:拿出一张陀螺面,在上面画上一个大大的点;再拿出一张,在上面随意地画上多个大大的点。
(2) 幼儿分别转动两张陀螺面,观察交流纸上面的变化。
提问:我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幼儿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发现的喜悦。
(4)师生共同分享发现的现象,鼓励幼儿进行总结。
引导语:谁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的发现。一个点时,你看到了什么?随意画多个点时,你又看到了什么?
2. 幼儿拿出“同心圆”纸片,进一步探索。
(1)幼儿沿着“同心圆”纸片上的'圆线,画一圈点。
指导语:沿着上面的线,我们画上一圈点,可以稍微近一点,也可以稍微远一点。
(2)请幼儿大胆地猜测结果,并进行实验。
提问:画了一圈点,你觉得会发生什么?现在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吧。
(3)师生共同交流实验结果,请幼儿进行总结。
指导语:在同心圆上,转动一个点就是一个圆,我们画的这一圈点,转动时每个点形成的圆圈就在这个“同心圆”上,所以旋转起来我们只看到一个圆圈。
3.引导幼儿探索陀螺旋转时,陀螺面上线的变化。
(1)幼儿拿出两张陀螺面,开始划线。
提问:拿出一张陀螺面,在上面画上一条粗粗的线;再拿出一张,在上面随意地画上多个粗粗的线。
(2)幼儿进行实验,并分享实验结果。
指导语:原来在陀螺面上画线,旋转时我们会看到圆圈。
4. 幼儿拿笔“从圆心出发,画三条向圆外的线”,进行实验。
(1)教师提出关键问题,再次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指导语:陀螺面上所有的线转动时都会看到圆圈吗?像这样的陀螺会怎样呢?
(2)幼儿进行实验,分享实验结果。
引导语:你用不同颜色,进行画竖线,它们的呈现的颜色,会一样吗?还是原来的陀螺面的颜色吗?
延伸活动
1.在科学区,多投放白色的陀螺面,引导幼儿进行后续的观察。
引导语:你们可以在科学区中,在陀螺面画一些有趣的点、线,也可以画一些图案,观察陀螺在旋转时,发生的变化。
2.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哪里还存在这种现象,并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
3.了解多级火箭的发射过程。
4.通过实验探究和制作,了解火箭发射的原理。
5.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了解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6.体会航天事业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
7.意识到太空探索是一项光荣而危险的任务。
8.能让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1. 发射火箭的录像或图片
气球、喷气车,可旋转的大塑料瓶、水 、打气筒 。
第一课时
一、情景创设。
1.播放视频——20xx年10月12日9点整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的精彩瞬间。
2.学生描述发射瞬间火箭运动状态。
3.观看一些火箭图像。使学生知道飞向太空是人类千年的梦想,要进入太空就必须有足够的速度,目前采用的推进工具是火箭。
二、教师提出问题。
火箭能升空,大家认为它的力量从哪里来?
三、学生进行假设,教师对大家的假设做整理。
四、验证假设。
1.师:小结大家的假设,我们看到的火箭在飞行时,总是一部份向前运动,另一部份向反方向运动,在我们生活中有这种类似的运动现象吗?
2.师:我们能借助这些现象,做实验来证明我们的假设吗?
3.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对提出方法作适当评价。
4.教师演示自动喷水器。它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吗?制作自动喷水器需要哪些材料?
我们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那些现象?
5. 学生讨论并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并提出问题:
如:向筒内倒水后有什么现象?水从喷口向哪个方向喷出?筒朝哪个方向转动?
五、制作、实验,搜集证据并作记录。
六、 交流观察现象,并作解释。
学生描述,并上台画示意图,也可以.画箭头并说明意思。
七、对反冲现象进行小结。
1.如果从物体内喷出的不是水而是气,物体会不会运动?运动方向又怎样呢?还可以做哪些实验?
2.演示实验:反冲小船
3. 教师小结: 当水、空气从一种物体中向某个方向快速喷出时,这种物体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起来,这种现象叫做反冲。
4.师生解释、交流:火箭飞离大气层,它的飞行与反冲作用有关。
八、拓展应用。
除了火箭,生活中你还知道那些反冲现象?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揭示任务。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反冲现象,今天我们来做模拟火箭。
二、制作火箭,了解火箭升空的道理。
1.观察“火箭”的结构,明确模拟火箭的制作材料。
(1)小组观察并讨论,并作记录:
“火箭”有哪些部分组成?制作“火箭”需要哪些材料?“火箭”起飞的动力从哪里来?
2.分小组制定做火箭的方案
教师要求:
(1)记录时力求文字简练,提倡图文并茂。
(2)提倡记录预测结果。
(3)思考:需要装多少水?水的多少影响火箭的飞行吗?需要打多足的气?空气的多少影响火箭的'飞行吗?
3.小组交流方案,并相互质疑。教师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先要明确学生的意图,针对核心问题进行质疑。对不能达成共识的方面可做记录。
4.小组按设计方案做火箭。
5.分小组放飞火箭
教师要求:
(1)装水,打入气体,增大封闭气体的压强,在水火箭尾部加接一根轻绳,便于实验安全和回收方便。
(2)请仔细观察“水火箭”起飞后的现象,作好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记录。
(3)按照设计方法反复做几次,如果需要可以修改设计方法。
(4)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器材,做好交流准备。
6.小组交流放飞火箭中的现象,提出更好的改进方法。
7.解释火箭飞行的道理。
火箭飞离大气层,必须自带氧化剂,火箭的飞行主要靠向后喷出燃气的反冲作用。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根本目的:
1、通过孩子的动手操作尝试教学,了解沙的特点:沙是松散的、一粒粒的、细微的、不溶于水的。
2、初步清楚沙的.用处及教育玩沙的安全。
3、通过玩沙教学启发孩子的快乐心情,培育初步的探究尝试精神。
教学预备:
孩子人手1套玩沙工具(铲、胶碟、、耙等)、水、手巾。
教学过程:
一、把孩子带到沙池边,以玩沙导入学习教学,导出教学主题且开展安全教育。
师:孩子,你们看这就是啥呢?(沙),对了,你们喜爱玩沙吗?今日,我预备了许多玩沙工具,待会请你们用手玩玩,用脚踩一踩,跳跳,说说你发现了沙有哪一些奥秘?告知教师或小伙伴们!但是你们玩时,请留意:不可以把沙向上抛,要保卫自个儿与小伙伴的双眼与鼻子,别用脏手揉双眼。明白了么?
二、通过各尝试教学,幼儿初步了解沙的首要特点。
A、孩子自由玩沙。孩子通过团沙、踩沙、筛沙、把水放到手里的沙中,接着再将沙放入水里等动手操作教学,了解沙的特点。
B、教师跟幼儿一块儿概括沙的特征:
沙是松散的、一粒粒的、细微的、不溶于水的等。
三、协助孩子初步清楚沙给大家带来的好处。
师:你们明白了沙有如此多奥秘,如此沙有何用哩?(沙可用来建房屋、铺路、彩沙可用来画画、装扮等等。)
四、孩子用沙开展建筑教学,体会沙带来的快乐。
师:好,我们来扮演建筑师,将你想建的物品建出来吧!(孩子自由建构)
科学教案 篇5
【学情分析】;基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发展特点,学生已有一定的观;
【教材分析】;哺乳动物是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一类动物,其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猫和兔让学生发现哺乳动物特征,并归纳;
2、通过观察活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掌握归;
【教学重点】;能用各种感官对动物进行观察,认识猫和兔的共
《猫和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猫和兔》
【学情分析】
基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发展特点,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基础,但仅限于简单、粗略的观察,观察的目的性不强,需要进一步训练强化。另外,学生对所观察到的信息资料不善于归纳、整理,这是在课堂上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希望通过本课的科学观察经历,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
哺乳动物是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一类动物,其中有很多是孩子非常熟悉的。本课以猫和兔为切入点,引领孩子观察、认识哺乳动物的特点,进一步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和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猫和兔让学生发现哺乳动物特征,并归纳出共同特征。
2、通过观察活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掌握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通过本课例对动物王国的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用各种感官对动物进行观察,认识猫和兔的共同特征,归纳哺乳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归纳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观察讨论记录表、每组两张贴纸(练习巩固环节使用); 学生准备:课后观察猫和兔,并将观察结果加以整理记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同学们喜欢逛动物园吗?那动物园中的这些动物你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开火车喊出它们的名字好不好?(学生边看图边说出动物的名称)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觉得动物园中这些动物的“家”安排的合理吗?如果不合理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动物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为了便于管理,管理人员决定将动物园中的动物分类安家。大家看这是动物园中的哺乳动物区\,这就是一个庞大的动物家族----哺乳动物(板书)的家了。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助管理人员找一找动物园中的哺乳动物呢?你打算怎样帮助管理人员?
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为了帮助大家,老师请来了两位我们都很熟悉的朋友----猫和兔(板书),这两位朋友能帮我们找出动物园中的哺乳动物。大家看,这两位朋友来了,它们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说呢?(出示课件)。
2、小组合作:人多力量大,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寻找猫和兔的共同特点。注意阅读“实验报告单”上猫和兔的话。
3、汇报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说一说猫和兔的共同特征。
4、教师出示课件总结:像猫和兔这样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的动物,一般都是哺乳动物。
三、趣味活动,巩固所学
1、教师引入: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一般的哺乳动物的`特征了,那我们就帮动物园的管理人员一起来找一找动物园中的哺乳动物吧!
2、学生小组合作:运用老师发放的代表动物园中动物和哺乳动物区的贴纸,从中
选择,选出后把哺乳动物粘在“哺乳动物区”中。
3、展示小组合作情况,看同学们都找出了哪些哺乳动物。
4、关于“特殊哺乳动物”:根据学生了解的一般的哺乳动物的知识,他们可能不知道一些特殊的哺乳动物也属于哺乳动物。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发放关于特殊哺乳动物的资料,请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解决文字后面提出的问题,从而判断这些动物是否是哺乳动物。
5、学生根据教师发放的资料,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汇报之后,再把是哺乳动物的请到哺乳动物区\内。
四、课堂检测,检查所学
同学们这节课学的都非常认真,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学习情况-----课件出示本节课的课堂检测。
五、总结拓展,感情升华
出示视频:展示哺乳动物这一亮丽的风景。
对学生提出要求:同学们,哺乳动物这一亮丽的风景既需要我们的了解,同时还需要我们的保护,同学们,你愿意加入到保护动物的行列中来吗?“保护动物朋友,共享美好明天”,希望我们大家能在课外多去了解关于动物的知识,同时也为保护动物贡献你自己的一份力量。
科学教案 篇6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请你们欣赏一段音乐视频。想不想听呀?准备好了吗?
歌曲好不好听?老爷爷和小女孩他们在干嘛呢?对,在唱歌,跳舞,可是,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了,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思考一下,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人体骨骼是由206块骨头组成的框架,如果光靠骨骼这个骷髅架子,老爷爷和小女孩能跳舞吗?他们能唱歌吗?还需要什么的参与?
2、讲述:对,就是肌肉,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肌肉这个内容。(揭示课题:肌肉)
3.下面请同学们举起你们的右手和老师一起输空。 《肌肉》老师写完了,你们写好了吗?同学们都表现得很棒,老师决定给各个小组呢分别加5分,希望接下来的课程同学们还能保持这样的精气神儿,好不好?
4.这节课我们要学些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整齐的朗读学习目标。一,我能1、2.老师给同学们设置了两个学习目标,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这两个学习目标来展开学习。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学习目标,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摸一摸自己的身体,思考一个问题:人体哪些地方有肌肉?可以小组交流讨论,也可以个人独立思考。时间是两分钟。
2、时间到,
3、人体哪些地方有肌肉?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呢? 学生 回答问题,谈话,同学们,除了刚才你们说的这些地方有肌肉外,那其他地方就没有了吗?你们能不能把刚才的答案全部整合成一个词呢?通过刚才看的视频,我们知道肌肉和运动有关,也就是经常运动的部位肌肉就比较多,而我们人体全身都会运动,所以我们全身各处都布满了肌肉。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看这幅人体肌肉图,看看人体的肌肉是如何分布在人体身上的?是一小块一小块还是一整块的像一张人皮一样挂在人体骨骼上?(一小块一小块)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肌肉是一块一块的,那到底人体有多少块肌肉呢?请同学们大声整齐的朗读这两句话,我们的身体1、2.
5、小结:我们的身体有600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6、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人体5块比较大的肌肉。第一块是胸大肌……….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身上指出胸大肌的位置。
7.下面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回顾我们刚才一起认识的五块肌肉,然后能在自己身上准确这五块肌肉的位置。时间到,同学们都找准位置了吗?下面我们来玩个小游戏,老师想请两个同学上来为大家展示一下,看能不能准确的找准这五块肌肉的位置,娜两个同学想来展示一下,举手示意。分别给这两个小组加2分,由于时间关系,这个游戏呢如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下课后自由组合来玩,好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完成这幅人体肌肉图,从同学们的表现可以看出你们听课非常认真,也非常仔细,所以我也不吝啬,决定给各个小组分别加5分。
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既然人体全身都是肌肉,那肌肉又是如何工作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活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右手,跟着老师一起做。
右手手心向上,握紧拳头,做曲臂运动,左手摸一下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两块肌肉有什么变化?然后将手臂伸平,做伸臂运动,左手摸一下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两块肌肉又有什么变化?
3、请小组交流讨论,预测一下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完成老师发给你们的活动记录卡,时间5分钟。
活动记录卡填好了吗?你们的预测是什么呢?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预测结果。同学们都非常棒,你们的结果和老师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的结果正不正确呢?下面请同学们先认真看曲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是怎样的。是不是刚好和我们预测的结果一致?对,是一致的,曲臂时,肱二头肌收缩,而且肌肉变短,变硬,肱三头肌舒张,肌肉变软变长。那你们再看一下伸
臂时,他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跟我们预测的结果还一致吗?对,很好,还是一致的。跟曲臂刚好相反,此时肱二头肌的肌肉变长变软,肱三头肌的肌肉却变短变硬。你们再认真仔细的观察图片,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是不是刚好附着在同一块骨头上?当曲臂时,他们的变化是相反的,同样,伸臂时,他们的变化还是相反的,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刚好是附着在骨头上的一对肌肉,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舒张)。收缩的肌肉摸上去又紧又硬,还会变短。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整齐的朗读这句话。我起头,附着在1、2,同学们读的非常棒。
但是如果肌肉连接的是两块骨头,他们的工作形式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图片,仔细观察当曲臂时,这两块骨头有什么变化?请同学起来回答(靠拢)对,如果肌肉连着两块骨头,那么当肌肉收缩时,两块骨头就会相互靠近,从而牵动骨骼运动。这就说明肌肉有帮助运动的功能。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而实现的。
8、同学们,每天晚上我们都需要睡觉,但是睡着后我们的肌肉是不是就不运动了?(不是)对,现在你们闭上眼睛,假设在睡觉,你们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心脏,有什么感觉,再摸一摸你们的肚子,有没有感觉到肠胃在动?再摸一摸你们的鼻孔那里,是不是感觉到鼻孔周围的肌肉在动。所以,不运动时,负责心脏、肺、肠、胃、血管以及呼吸的肌肉仍在运动。
四、课堂测评
谈话: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练习,看同学们这堂课学得如何?
五、总结评学。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谁能给我们说一下。说的很好。
2、接下来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看哪个小组表现最棒?某某小组最棒,不过其他小组也很优秀,希望下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步,好不好?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水里加盐会让物体浮起来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杯子若干,盐、小苏打、明矾、勺子、土豆片
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引起兴趣。
1、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现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幼儿回答教师验证)
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老师在这三个杯子里分别加了一些东西,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桌子上蓝、绿、橙三个盆里的东西,那到底是哪个盆里的东西会帮助土豆浮起来呢,下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老师巡视观察
1、提出操作要求: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盆子里的东西,记住绿颜色标签的杯子里只能放绿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红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红颜色盆子里的'东西,蓝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蓝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看看土豆怎样了?
2、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怎么样了?浮起来了吗?你发现了什么?
3、现在请你们再拿两个不同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要不你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三、幼儿再次操作,教师指导
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浮起来了吗?是哪个盆里的东西让它浮起来的?那你们现在知道老师开始时的三个杯子里哪一只也加了这个盆里的东西?
四、揭示谜底
小朋友通过两次实验,发现了(X)颜色盆里的东西能让土豆浮起来,这个盆里的奇妙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来端起来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是什么?(盐)对了,这个奇妙的东西就是平时妈妈做菜用的盐,小小盐巴真奇妙,除了做菜调味还可以让沉在水底的土豆浮起来,它还有什么其他本领呢?我们下次再来玩一玩,找一找,好吗?
科学教案 篇8
都站起来吧!
设计意图:
在一次上课的时候,班上大部分的孩子都将书平放在桌上认真的看图说话,而有个孩子却将书打开撑在桌上,双手没有扶书跟着小朋友一起看图说话,一副悠哉游哉的样子…….本次活动就是抓住幼儿的这一“小聪明”,以“平时不能在桌面立起来的物体,使之能够在桌面上立起来”,为探索目的。于是,我就让幼儿去探索为什么有的物体能立在桌面上,为什么有的物体不能立在桌面上。从而发展幼儿探索的能力,增强幼儿初步的科学意识。
活动目标:
1、 通过参与分类活动,了解物体立起来与接触面的关系。
2、 大胆探索使物体立起来的多种方法,与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悦。
3、 交流探索结果,萌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教师知识经验:知道各种物体的材质,了解物体立起来的原因。
幼儿知识经验:了解各种物体的名称及材质。
2、 物质材料准备:
(1) 能立和不能立的物体:瓶盒铅笔水彩笔积木书纸吸管(粗、细)羽毛、
(2) 记录表每人一份。
(3) 录音机,磁带。
3、 环境的准备
(1) 活动区投放各种辅助材料,如:插塑积木、橡皮泥、米、沙子、胶带、皮筋、剪刀、等。
(2) 活动前一周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物体(盒子、瓶子、羽毛等物体)
活动过程:
1、 将物品分类。
(1) 观察:哪些物体可以站立?哪些物体不能站立。
(2) 操作活动:将篓子内物体分类,并做好记录。
2、 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物体能站立,有的物体却不能站立。
3、 尝试用多种方法让不能立起来的物体立起来。
(1)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法使纸立来。
(2) 在使纸立起来的 基础上,利用辅助材料,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其它不能立起来的物体立起来。
(3) 幼儿讨论:为什么利用了这些东西就能使不能立起来的物体立起来。
(4) 小结:只有物体接触面大才能使物体立起来。
4、 游戏:糊涂的餐厅老板
有个糊涂的餐厅老板总是记不住客人点的菜,他想请小朋友帮他想想办法,让他能够记住每位客人点的菜。每组幼儿通过现有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餐桌号牌。
5、 成列展览,相互交流。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课后找出家里坏掉不能立起来的物体,通过这个活动也能帮助它们立起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课题生成:
在主题活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从小班起重点介绍地球七的动物。于是幼儿、老师共同收集了几种动物如兔子、金鱼、寄居蟹,幼儿对这些活生生的动物很感兴趣。
“菊香蟹肥”的时节,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带来了蟹壳,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专家点评: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反思与讨论:
这个活动曾为小班设计,现设计为大班活动,你认为还应做哪些修改与补充?
科学活动:绳子的用途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绳子及其用途。
2、乐意开展创造活动,喜欢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
1、汉字卡片:挂、系、扎、串(已认识过这四个汉字)。
2、将衣服、毛巾、图画;没穿鞋带的鞋子;各种有孔的`珠子;包装盒分四组摆放。
3、收集一些关于绳的照片。
4、宝物筐:各种材质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绳子、衣架、夹子、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材料,引出绳子的主题
(出示各种材料包括各种绳子)师:你们瞧,桌子上都有些什么?
(出示四个汉字)师:这几个字能用绳子和桌子上什么东西做好朋友?
二、分组试一试,绳子的用途
1、师:老师把它们分成了四组,每组的中间有一个字,看了这个字后,你们四人为一组就要动脑筋把桌子上的东西变一变!
2、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你们桌子上的是什么字?怎么变了?
三、说一说用过的绳子
师:刚才你们干什么了?
你们都用到了哪些绳子?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绳子的用途,让幼儿了解各种绳子的特性。
如:棉绳很软,打在脸上也不痛:尼龙绳比较坚固,可以用来挂重的东西;塑料绳用来做跳绳…
四、合作玩绳子
师:绳子还可以用来玩呢,我这里就有一些绳子,带得太少了,不能每个人一根,你们可以几个好朋友一起玩一条绳子,看看哪几个小朋友绳子能玩出新花样。
玩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新的玩法,引导幼儿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绳子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我们用不同的绳子进行了扎、串、系、挂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里发现了绳子?
1、幼儿自由讨论
2、播放各种绳子的照片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绳子可调皮了,躲起来很难发现,金老师就把这些绳子找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绳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六、结束
原来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有用的绳子,那楼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们把今天看到学到玩到的赶快去告诉他们吧!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2、学生能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3、学生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 学 过 程动态修改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6、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
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5、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备注:如果是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
课后反思
科学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玩滑梯的启示,指导学生认识摩擦力,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情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知道学生平时只是爱玩滑滑梯,对其中得道理没有探究过。
学生的基础较差,通过实验,多媒体演示等比较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对摩擦力理解不够深。
教学目标
1 、科学探究
(1)能够根据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2)能用感官直接感知自然界的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有关现象或结论。
(3)能够正确使用物品进行实验,会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2)愿意与人合作,喜欢与人交流;
(3)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实际,改善生活;
3、知识技能
使学生获得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提高探究意识和实验技能,形成科学思维以及科学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难点: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被拉动物体的重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多媒体出示滑梯图片(一个滑梯为普通滑梯,而另一个表面很粗糙)。让学生猜一猜:如果有两组同学分别用这两个滑梯进行比赛,哪一组会赢?引导学生谈出表面粗糙的滑梯会对向下滑的人产生一种比较大的阻力,从而引出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什么是摩擦力。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出示“摩擦力”的概念。
二、学习新课
(一)指导学生认识摩擦力有大小
1、出示游戏图片(一个同学蹲在地上,然后另一个同学拉着他前进。)。同学们做过这个游戏吗?这里面有没有摩擦力?经常在什么时候玩?为什么平时不玩?你愿意拉一个体重轻的还是重的?为什么?
2、教师演示:用手在桌子上搓。提问:这里面是否有摩擦力?试一试轻推和重推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有大小”。
摩擦力无处不在,但里面的知识也不少。这节课你想研究与它有关的哪些问题?对学生的提问进行适当处理,归结到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让学生猜测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根据学生的猜测情况适当进行引导,让他们想到可能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被拉动物体的重量有关。
2、验证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1)引导学生在各小组内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2)全班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并做出恰当的选择。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并上台演示实验过程。
(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3、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被拉动物体的重量有关
(1)小组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2)全班交流,并选择出恰当的实验方案。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上台演示实验过程。
(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被拉动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被拉动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4、回顾做过的`两个实验,总结出比较系统的结论。
(三)设计实验:设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1、分组进行实验
2、展示使摩擦力增大或减小的方法。
(四)寻找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现象
摩擦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时会给人们带来方便,需要增大;有时又有危害,需要减小。你能找出身边有哪些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现象吗?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出示有关的图片,认识更多有关的现象。
(五)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纵向的自我评价:谈谈自己和以前相比,在哪一方面表现的比较突出或有所进步。
2、评价一下身边的同学: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的特别好?为什么?
三、拓展活动
多媒体出示图片:一个小女孩站在覆盖着厚厚的白雪的山坡下,非常的着急。
教师介绍:一个大雪过后的早上,一位生活在山村里的小女孩去上学,当她走到这个大山坡的时候,怎么也爬不上去。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11-26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经典】08-12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精选)09-01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精选)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