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8 10:05:2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一、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二、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与今天口语的差异。

  三、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教学设想

  一、使学生理解对比手法和讽刺艺术,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二、第一课时采用以读为主了解大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到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抓住中举前后对比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受文中的讽刺艺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1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要求:

  (1)了解作者吴敬梓。

  (2)了解课文内容。

  (3)《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2自读排障、疑难词语补充解释。如:进学、烂忠厚、闯将来、

  权变等。

  (为什么古代的白话小说中有这么多难懂的词?一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好多当时通用的习惯用语,现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称“妻子”为“浑家”,称秀才为“相公”。二是文言文对口头语言的影响。如“谨具贺仪”“华居”等。所以,我们在阅读古代白话小说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以免产生歧义。)

  3结合注释默读全文,体会文中句子的含义。

  二、设疑导引

  1、范进为什么会发疯?对他的发疯应该怎样理解?

  2、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课文是怎样运用对比的?对比的运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4、试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作一个总体的比较。

  三、讨论释疑。

  小结:

  这一节课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讨论中的疑难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课里继续分析,进一步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一、师生共同讨论,完成第一课时“练习”:重点归纳总结对比的运用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1通过对比,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

  我们以“中举”为分界线,将三个人物中举前后的`语言、行动等等作了一系列的对比,从而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范进)醉心功名;一个(胡屠户)庸俗势利;一个(张乡绅)逢迎拉拢。中举前后三个人物的种种变化,无不受封建科举制度的制约。可见文章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科举制度和缔造这种制度的黑暗社会。

  2通过对比,讽刺鞭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们试分析三种不同的对比形式,来看对比达到的艺术效果。

  ①通过人物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分的对比,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那中了举人的范老爷:“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丑态之一)“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丑态之二)“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丑态之三)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举人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这个形象却是:穷酸、疯颠、荒唐。对比十分强烈,岂能不教“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从而收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

  ②通过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因情势的不同而前后语言行动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对比,来达到讽刺的目的。

  胡屠户两次贺喜的表演,同一地点,对同一对象,评价截然不同。前面是说“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后来“现世宝”成了举人,成了老爷,语言立刻变化,说“……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中举前后在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完全两样。中举前,范进去向胡屠户借盘费,“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凶神似的”样子简直令人发指。中举后’“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这一打一骂相映成趣,讽刺鞭挞何等深刻,胡屠户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

  ③通过人物的言词与截然相反的事实之间的对比,来揭示人物丑恶的灵魂,取得良好的讽刺效果。

  中举后,张乡绅来了,张口一个“世先生”,闭口一个“亲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又送银子,又送房子。既然如此亲近,那么当初,当初范进“家里饿了两三天”“抱着鸡”“寻人买”时,你这位“至亲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里去了呢?人物的言词与当实初的事实一对比,那丑恶的灵魂,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在完成上述分析后,由学生概括、归纳,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答案不必强求一律。

  二、师生继续讨论,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作一个总体比较。

  明确:

  我们将两篇文章从三方面进行比较:

  1人物和主题思想。

  范进与孔乙己同是读书人,一个到晚年终于中举而发疯,一个始终没有进学,潦倒而死。从思想性格方面来说,他们都热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疯的不知为何而疯,死的不知因谁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怜。因此,这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摧残他们的精神,摧残他们的肉体。

  2作者的态度和讽刺手法。

  《范进中举》和《孔乙己》都运用了讽刺手法,但又有区别。前者是对主人公(范进)尖锐的嘲笑,那“抱着鸡,手里插了草标”的形象,那“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后者对孔乙己的嘲讽,严厉而冷峻,却并不显露,那又脏又破的长衫,那“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绘得那样淋漓尽致。

  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呢?吴敬梓对笔下的人物是的尖锐的嘲笑,无情的鞭挞,因为他痛恨封建科举制度;鲁迅对他笔下的人物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作者希望他能从麻木中觉醒,以便拯救中华民族。由此可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对该形象的态度所决定。

  3表现手法。

  《范进中举》主要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而《孔乙己》则选取人物一生中几个富有表现力的片断,放在一个典型的环境里,去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三、布置作业完成“揣摩运用”

语文教案 篇2

  [词语超市]

  “读一读,记一记”是让学生更多地从课文中积累好词语。学生会认会读即可。

  “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的词语和成语,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又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应侧重让学生会读、会写、会讲。读时可采用大面积指读的方式,既了解学生掌握读音的情况,又便于个别指导。书写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字的正确笔顺。

  [金钥匙]

  本单元四篇课文为我们塑造了一组英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他们个性鲜明,栩栩如生。阅读时,我们要学习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要想让人物形象具体生动,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直接描写,也可以通过人物对比或利用周围特殊环境的烘托间接描写。

  写人一般要刻画人物的容貌、身材、穿戴等特点。描写外貌,不宜千人一面,要因人而异,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写,必须学会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灵活地描写人物的外貌——既可以用一般文字集中介绍,又可以穿插在事情的全过程中多次描写,力求用较少的笔墨勾画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反映出人物的年龄、职业、生活经历和个性等特点,给人以鲜活感觉。

  精彩的语言描写,能让读者从中看出人物的个性特点来。写人物的语言,还要辅以恰当的动作、神态等描写,这样写语言会更生动形象。

  准确的动作描写,能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描写人物的动作,既要写出做了什么,更要写出怎么做的。首先,要精选动词,把动作写准确具体;其次,要写出人物的连续动作;然后,尽力写出人物的动作细节,反映出个性风采。为了突出重点人物的.形象,可以巧妙地运用侧面描写,写一写生活环境或其他人物,能深化主题,更能丰满人物形象,展示个性风采。

  [读谚语]

  这里安排了一则河北农谚。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多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各句的具体意思。多读几遍。应提醒学生,这则农谚适用于华北地区,可能与本地实际情况有些出入,可让学生搜集本地农谚,在课堂上交流。

  [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向学生推荐的是黄厚的《风雪大青山》。讲述的是八路军为了抗日,一边跟凶恶的敌人作战,一边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的感人故事。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具体表现出风雪之大的。

  (先是写雪大:“狂风大作,层云密布”,雪片大如棉桃,“对面三尺不见人”;然后写风狂:“山呼海啸般卷着雪花旋转着”“稍不小心,就有被吹下马的危险”;接着又写了天冷:“雪片变成了银针似的雪粒,打到脸上,扎得生疼”。)

  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讨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战士们胜利地完成了转移的任务。之后思考:读到这里,你在想什么?文章什么地方给我们的印象最深?深化孩子对文章的理解。

  [语文生活]

  这次“语文生活”的重点是“英雄在我心中”。由本组四篇课文中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讲述英雄故事、学习英雄事迹的兴趣。

  在孩子们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英雄,可引导学生把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事迹生动形象地讲出来,不仅要讲清楚、讲具体,还要想一想应该怎样讲述,才会打动别人。

  可以组织班级故事会进行交流。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从内容是否清楚、具体、是否能打动人、语言是否准确通顺等方面进行评议。教师要注意面向全体,使学生都能得到参与活动的机会。

  根据同学们所讲述的内容,提示学生写一下你心中的英雄:他们有什么可以让你感动的事迹,你想做什么样的英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好材料,确定自己要写的内容。

  ——明确要求。一要内容具体,二要语句通顺,三要感情真实。

  ——指导构思。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打算怎样写,听一听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建议。

  ——当堂习作。教师随机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并进行鼓励,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指导,并引导学生写完后自读自改、小组评改。

  ——讲评习作。可选一篇较为典型的学生习作,请全班学生共同评议,肯定优点,指出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析。

  ——修改习作。可讲一些关于“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的事例,使学生明确修改在作文中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而后让学生汇报。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一幅图画、一首古诗、9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和5个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锄禾》这首古诗既要求学生背诵,又要求学生理解诗意,开始理解古代作品的语言。用听读的方法认识9个生字,“锄、盘、餐、皆”由学生看查字表的拼音认识。5个学会的生字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学习书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理解古诗的意思。

  2、认识9个生字,学会5个生字。

  能力目标:

  1、能用生字口头组词,认识“吃、求、通、饭、识”五个生字。

  2、能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5个生字。

  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古诗、书写生字,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学情分析:

  《锄禾》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了“锄禾、午”,理解了“餐、皆”的意思,理解了前两句描绘的场景。对于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学生能独立分析生字的字型、结构,通过多种记忆方法记住9个生字。

  教学构想: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古诗译文,引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喜爱的“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复习、巩固9个生字,并能用“滴、汗、知、苦、午”组词,丰富识字量。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教师指导,“当、汗、知”三个生字的书写,“禾、午”两个生字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运用各种评价鼓励学生认真书写。

  重点、难点:掌握5个生字的笔画特点,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媒体: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生字卡片

  师生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听故事对吗?我们就先来听一个小故事。(课件出示古诗插图,播放古诗译文)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出《锄禾》这首古诗)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巩固识字:

  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卡片)。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

  师:火车,火车,开起来。

  师:开到我们这里来。

  师:呜呜—

  学生开火车读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由“检修员”来帮助读字。

  2、我们的火车开到了苹果园。看,树上结着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干什么?要摘苹果吃有个要求,仔细听:摘下来的苹果上的字能和哪个盘子上的字组成词,就放进哪个盘子里,听明白了吗?谁想来帮大家摘苹果?(指名摘苹果,同时播放《劳动最光荣》歌曲)苹果都摘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劳动成果,苹果是谁摘的,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词。(这里增加识字量,让学生说说“饭、求、吃、通、识”这五个字自己是怎样认识的`)

  三、写字: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你们想把他们漂亮的写出来吗?好你们看:

  1、课件出示“当”:

  (1)这是哪个生字朋友?请学生跟生字朋友一起书空(课件演示“当”的书写笔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在写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时应注意哪一笔;写下半部分时应注意些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

  2、课件出示“汗”:

  (1)这个生字朋友是谁?学生跟生字朋友书空(课件演示“汗”的书写笔顺)。

  (2)分析结构,指名说说在写这个字时应注意些什么才能把字写漂亮,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儿歌:一笔点,二笔点,三笔提到横中线,四笔写得是短横,五笔写得是长横,六笔写坚,竖要直,这样“汗”字才漂亮。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对比展示,一本写得好的,一本写得不好的)请“小评委”说说自己的意见,谁写得好,谁写得不好(给写得不好的学生以鼓励)。

  3、课件出示“知”:

  (1)又来了一个生字朋友,他是谁?学生跟生字朋友书空。

  (2)指名说说在写这个字的左半部分时要注意什么;写右半部分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儿歌:小撇写到横中线,写了短横写长横,再写长撇和小点,右边的“口”字方又小。

  (4)学生独立练习书写,书写后进行自我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写得好就奖给自己一颗小红星)。

  (5)指名展示:请学生自己先来评价,再让其他小评委评价。

  4、课件出示“午、禾”;

  (1)请“小老师”带大家书空。

  (2)课件再播放“生字朋友”的要求:请学生自己来写字,一定要看清生字的模样,把生字写漂亮。

  (3)学生独立观察写字,教师及时指导。

  (4)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个组评出“小小书法家”,进行展示。

  四、拼字游戏:

  生字朋友看大家这么聪明,想和我们来玩拼字游戏,你们愿意吗?在每一组的桌子上有一些字和笔画的卡片请每组小朋友来拼一拼,看能拼成哪些字。(请一组学生到黑板上拼字)

  五、课件演示五个生字朋友,教师进行总结。

  六、课后小记:

  学生游戏中掌握了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课件的演示,学生能够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认真书写生字。“午、禾”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写字,效果较好。互相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有实效,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愿意写字。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熟练地书写10个生字,掌握西字头、告字头、提手旁。

  2、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3、使学生对中国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和书写新的偏旁部首。

  教学难点:正确的书写每一个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课件播放要下雨前的小兔子和燕子、小鱼、蚂蚁的对话视频。)小朋友,还记得在要下雨前提到了哪些小动物吗?(小兔子、燕子、小鱼、蚂蚁。)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段精美的动画视屏,想看吗?(想)好,现在就让我们边看视屏边共同回顾要下雨前小兔和燕子、小鱼、蚂蚁的对话吧!(学生欣赏)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要下雨了这课的生字。

  二、识字:

  1、学生同桌互相读课后要求会写的字并组词,如果有组的不对开的同桌互相指正。

  2、(师出示字卡)指名生读生字并组词其他生跟读。(师板前贴字卡)

  3、学生看字卡齐读生字。

  三、记字、分类。

  1、学生同桌互相研究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全班汇报记字方法,并说利用这种方法记住了那个字。

  3、教师教给学生有趣的谜语记字法"西下有一女"谜底是"要"字。然后让学生也想一想用这种记字法还能记住哪个字。

  4、学生把字按结构分类,教师把字卡按结构贴。

  四、指导、练习、评价。

  1、(课件出示)小组议一议: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想一想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教师适当补充。

  3、课件出示"西字头、提手旁、告字头"学生认一认,教师领读,并让学生在写字书上分别连写两个偏旁部首。

  4、课件出示"要、捉、告"的动态笔顺,学生说笔顺。

  5、教师分别在板前指导写"要、捉、告、为、这"并让学生在写字书上分别连写这些字和这些字相同结构的字。

  6、指名生板前比赛写、全班评价,学生写完后同桌交换评价,全班比赛写教师巡视评出写得最好的三名同学全班展示。

  五、拓展延伸

  1、学生观察这节课学习的生字有什么发现?

  2、(课件出示"这边、捉虫")学生说一句或一段通顺的话,必须用到这边和捉虫。

  六、总结:这节课你的收获不小吧,和大家说说吧!

  七、作业:找出带有今天学习的新偏旁的字看谁找得多,下节课汇报。

语文教案 篇5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

  2.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3.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至爱亲情,回报父母,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满文军的《懂你》,音乐结束后,老师简洁引入:“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我们去爱,母亲。今天,让我们走进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去感受那份纯洁的永恒的母爱吧!” (设计意图:利用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学习金色花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4.教师评价并设问:同学们要想读出诗歌的真正韵味,我们还需仔细探讨课文。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诗歌,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

  5.教师示范朗读。

  6.学生自由回答。

  (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感情。]

  (三)合作交流,品读诗歌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1.教师设问:这首诗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那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你认为诗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诗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我们应该怎样去读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

  (投影: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的孩子,我读出了一位______的妈妈)

  回答:孩子 (活泼 可爱 机灵 顽皮等等)

  妈妈 (慈爱 温柔 美丽 勤劳等等)

  2.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会引导学生归纳出:在朗读这首诗时还应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并让学生从诗句中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读准字音 停顿恰当 读出重音 读出感情

  ......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教师评价后,请一位同学结合我们对诗歌中人物的探讨来示范朗读,读后请其他同学从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方面加以点评。

  3.指名示范朗读,读后其他同学评议。

  教师评价:同学们的点评都很到位,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诗歌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仔细品味,然后进行访读。

  4.出示课件:《金色花》配乐朗诵,学生欣赏。

  5.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孩子的口吻来读。

  6.学生分组朗读。朗诵比赛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重在读。此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范读、品读、听读、自由朗读、分组读,在读的过程中揣摩诗意,既体验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使学生的情感同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四)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深刻理解主题。

  评价后,老师还有几个问题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一下。分成四个小组,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探讨交流。

  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探究。

  1、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什么还想妈妈保密?

  3、“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4、妈妈见了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这是什么口吻?

  展示探究结果,教师适当评价引导:

  1、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是无私的,他不求妈妈夸奖他求妈妈生活的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教师提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的碎花,象征圣洁而美丽。这时,学生不难得出,作者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说明我对母亲的爱是圣洁的、美丽的。)

  板书:圣洁 美丽

  2、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是无私的,他不求妈妈夸奖他求妈妈生活的`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3、妈妈 我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变回孩子

  求妈妈讲故事这样会给妈妈带来惊喜,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给妈妈带来快乐……

  4、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剧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教师明确: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都很透彻,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次合作,一起把这首诗歌朗读一遍。

  师生合作,再次深情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共同探究,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到作品的内涵,既突破了本文的难点,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五)拓展延伸

  写法指导:诗人想像孩子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借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这种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手法叫做借物抒情。

  1.出示课件,提出疑问:同学们,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意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你喜欢这种回报母爱的方式吗,为什么?

  假如你也具备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

  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

  妈妈,假如我变成了 。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明确,鼓励学生有创意的回答。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体验,齐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此环节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启了学生无穷的思维空间,而且通过学生的内心告白,再次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深深爱意及回报之情。]

  (六) 总结概括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母子之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从而也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最美丽的爱,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好好珍惜母爱,细细品味母爱,懂得去回报母爱以及关心过我们的所有的人。

  (连线,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既与板书相照应,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此时,学生对本诗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七)板书设计:(出示课件)

  金色花

  我

  妈妈

  圣洁 美丽

  嬉

  戏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猫》教案01-11

语文《夏》教案01-30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关怀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