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初中心理教育教案

初中心理教育教案

时间:2023-12-12 12:58:00 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心理教育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心理教育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心理教育教案

初中心理教育教案1

  一、班会背景:

  和部分家长恳谈并且与个别学生交流后,发现问题主要还是出在不良的学习习惯上。因此适时开一次有关“学习习惯”的班会课是当务之急的事。

  二、班会目的:

  通过班会使学

  生认识到学习习惯好坏优劣对学习的巨大影响,并积极改善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

  二、班会重点:

  检查自己的学习习惯,找出存在的问题。

  三、班会难点:

  养成一个好习惯,并付之以实践。

  四、班会准备:

  1、制作三份问卷准备印发给学生填写:

  问卷1是有关“好习惯、坏习惯的区分”,这些都是在家长那了解到的或是与部分学生交流中得知的情况。

  问卷2 是学生的一份“自我报告”,内容主要为: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习惯,列出自己的好习惯和坏习惯(不能少于3条),简要说明理由或后果。(课前填写) 问卷3是有关“养成一个好习惯的实施计划”。

  2、请四位同学准备介绍学习经验。(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

  五、班会过程:

  (一)、引入:

  初三是我们初中四年里最后的收获年级,同学们四年的努力再经过这90多天的奋斗,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进入初三后,老师欣喜地发现很多同学开始全身心投入学习了,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的过程中老师认为包涵着同学们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与期待。老师很开心,也对同学们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只是,我们也发现不少同学因为以往所养成的种种不良学习习惯,直接影响了学习效率学习的质量,最终导致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一个主题为《做习惯的主人,不做习惯的奴隶》的班会,希望能有效帮助同学们在学习习惯上“扬长避短”。

  (二)、“好”“坏”习惯之争:

  游戏。

  b) 男女疏远期(小学阶段,即8-13、14岁)这时候,儿童已经有了完整的男女性别概念,并且,男女生开始分开活动,各玩个的。有时还会互相敌视对方。这时期有个更形象的名字,叫“三八线时期”--男女同桌为了做到互不侵犯,会在桌上画条三八线。

  c) 男女接近期(中学阶段,也是青春期,即13、14岁-19、20岁)这阶段是我们进入初二后,同学们的生理心理发育成熟,女同学会显得多愁善感,男同学显得强壮有力,信心十足。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处于异性接近期,双方在一起时有一种愉悦的心情。

  d) 男女恋爱期(20岁以后) 这是同学们读大学和参加工作后的事,是同学们现在不能进入的阶段。

  2、学生异性同学交往可能遇到的问题

  (1) 剧中的“长舌婆”(指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的.人),做法好吗?活动答案是否定的,对于这种无中生有的做法我们是不提倡的,甚至是反对的。有些同学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看到男女生在一起就喜欢捕风捉影,向老师瞎打小报告,或在班上造不良的舆论,这些言行不但对当事人不利,而且还使集体中原来男女生之间交往不能、不敢进行。

  (2) 我们的老师会怎样对待这样的事?

  三、如何正确的交往

  1、否定两种交往方式:渴望、喜欢予异性同学交往,这是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的必然。然而,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异性交往反面却出现一些不良的现象。

  比如:

  a有些同学因为受传统“男女授受不亲”的思想影响,或个人早期生活中不良传统的影响,或个性的内向、胆小、缺乏自信等影响,表现为异性交往是过分害怕、紧张、甚至恐惧。

  b还有些同学则受西方文化或现代社会风气影响而表现为异性交往过分随便,没有分寸、甚至放荡不羁。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异性同学交往.

  2、中学生恋爱的利与弊:

  可以满足自己情感的需要, 使自己的情感陷入两个人世界的狭小圈子, 可以避免人际的孤独,不过 在某种意义上使人际关系更加疏远 ;可以帮助双方提高更多见的,也可能是带来更多的烦恼,影响学习 ;可以有助于对异性的了解,也 限制了与更多异性的交往,并不能真正了解异性; 可以令人激动更多使人冲动,不能理智、冷静处理一些事情 。恋爱是浪漫的, 中学生的恋爱是随意的,却会产生很多摩擦和挫折.

  3、异性交往要控制在友谊、爱慕的范围内,要坚持一个适度原则。怎样才能做到适度呢?

  (1)交往方式。

  交往方式应与同性交往有区别。如不能手拉手、拥抱,不能无拘无束地疯打。

  (2)注意交往场合。

  应该在公共场合进行。如在教室、公共场所、操场等,而不能在偏僻的河边、树林、电影院,否则,容易引起别人的猜疑。

  (3)注意交往时间。

  特别不要在晚上去约见某位异性同学。

  (4)注意交往情感控制。

  要理智,不要说过头的话,做过头的事等。有了上面的学习,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几个情境中的同学做法正确吗?

  4、设置情境

  1).为了讨论工作,一位男生班长约见女生干部晚上商量班级工作?

  2).全班一起郊游,有个男生和女生总是独自一块活动。

  3).在体育课上,一个女生摔伤了脚,一个男同学视而不见,走了过去总结 :

  从上面的几种情境中,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男女生交往中的两个问题:

  避免男女生“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又要防止早恋的发生。

  四、结尾(放《同桌的你》)

  我们的中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美丽浪漫的,我们应当听取家长和教师的意见,正确对待异性交往,减少自己心理上不必要的负担。如果你们发展了异性间的友谊,那么说明你们是快乐轻松而成熟的青少年。等你们将来上了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同桌的你》这首歌将是你唱不玩的美好回忆。

初中心理教育教案2

  教学目标:

  了解早恋现象的实质危害性及怎样正确处理早恋现象。

  教学过程:

  活动一:学生举例说出“早恋”现象,讲述自己对异性的感觉,“早恋”是单纯、幼稚的非理智的,“早恋”的人是不懂得责任的,不懂得透过情爱的面纱客观地评价自己所爱的人的个性品质,不懂得爱情是要有附加的,爱情以外的天空依然是广阔的、美好的.。

  活动二:讨论早恋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1、早恋严重影响正常学习。

  2、早恋增加了父母的思想包袱和精神负担,影响家庭关系和谐。

  3、会使青少年缩小社会范围,因为爱有排他性,专注性。

  4、少年心理发展很不成熟,加上外界的压力,早恋多半是不成功的,而失败给双方带来严重创伤,处理不好对以后的婚恋产生消极作用,甚至有的少男少女,因此轻生或者终生不再婚嫁。

  活动三:讨论怎样正确处理早恋。

  1、当收到异性有求爱信时,要拒绝但要有策略,不要侮辱挖苦,伤害对方自尊心,不要张扬,能自己处理就自己处理,不能自己处理的交由老师和家长处理,要原谅对方鲁莽之举,大可不必因此而拒绝同任何异性来往。

  2、正在早恋的,要理智地告诉自己,让童心再次驻留心间,把对异性的美好的感觉珍藏在心底,让友谊长存,同时加强男女不同的正常交往,扩大兴趣。

  活动四:

  思考:

  1、 什么是友谊?

  2、 什么是爱情?

  3、 如何正确区分两者之间的区别及从友谊发展到早恋的大致过程?

  活动五:

  在思考的基础上,能加强友谊、杜绝早恋。

初中心理教育教案3

  教学目的:

  1、初步意识到当你遇到自己不愿意做而别人叫你去做的事情时,怎么处理。

  2、初步学会分清拒绝的条件,了解合理拒绝的技巧。

  3、能够掌握拒绝的简单技巧,学会说“不”。

  教学重点:

  1情境设计:(要求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

  2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技巧,学生的投人程度将影响到教学效果)

  教学材料:

  黑板,粉笔,情景剧材料

  教学过程 :

  导入 :在这节课的开始,先跟大家讲一个故事:你们知道重庆电视台生活麻辣烫这个栏目吗?在放假的时候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孩爱上了一个女生。某天这个女孩下班后,他在单位外等她。他心里盘算着请女孩吃一顿最好的——到骑龙吃火锅。大家想一想一顿火锅多少钱呢?两百多够了吧。可是正当他约这个女孩的时候,女孩的妈妈突然出现了。于是便三个人一起去吃饭。女孩的妈妈选择了最贵的餐馆,点了很贵也很多的菜。吃不完还打电话让她们家的亲戚都来吃。可怜的这个男生,就一直在一旁数着他的钱,盘算着够不够。不过万幸的是,这个餐厅可以刷卡,他刷尽了他所有的钱。之后,女孩的妈妈就不允许女孩和这个男孩来往了。

  故事讲完了,现在请大家想想,这个男孩子为什么要硬着头皮地跟着去吃那么昂贵的一顿饭呢?后来这个女孩的妈妈为什么不要允许他们交往呢?(引导学生回答,因为他想获得妈妈的好感,想拉拢人际关系。但是,因为他死要面子,不会拒绝,所以还是失去了。)

  我们都曾经历过这类事件,因为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其实并不是接受所有人的所有要求,就能够拥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拒绝,也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技能,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说“不”

  (板书——学会说“不”)

  要说"不",要拒绝他人,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那么,我们来看一看下面的情境。在看的时候,请同学们都思考:两位同学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

  一、情景表演

  情境一

  (请表演情境一的两位同学上来!)

  早自习,A同学正在认真的看书,他在预习今天早上老师要讲的课程。B(急冲冲地)走到A旁边说(随便、高声):我今天早上被一个05级的撞了,还不道歉呢!我们一起去收拾他!

  A做出很为难的样子,(看看书,又看看同学,再迟疑几秒钟,最后还是走了。一定要表现出为难的样子,诸如感到很难办要走又不想走的样子,一定要表现出A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的样子)

  问A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想呢?B又会怎么想呢?

  (请学生来回答)

  学生可能分析出:A其实有事,但是又不愿因这事而得罪B,所以就迁就B,从A内心来说A是不想去的。

  B得到了他想得到的A的陪同,B也许看到了A这么忙都陪自己,也许会觉得A够哥儿们,这好像才是真正的朋友。

  问:A考虑到他如果去了之后会有什么后果吗?

  从表演中可以看出,A是没有考虑他出去的后果的。

  这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情况,也是生活中同学们在处理与同学关系时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即(板书:情境-:不顾后果地迁就朋友或同学)

  情境二:

  提醒同学们想一想:他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A正在睡觉

  B走来之后,说:"嗨!小A,打球去。"

  A :"打什么,没兴趣!睡觉都被你吵醒了!"(粗暴地,声音很大)

  B:"嚷什么嘛。不去就不去嘛!"(语气愤怒地)说完后转身离去。

  学生可能分析出:

  A有事,可能心烦,所以他做出了上述的举动。也许他就这种德性,当然这种行为方式是肯定不会得到同学的认同的,也就是说,这种行为是不能被多数人所接受的。

  B会怎么想呢?而B的行为语言也很粗暴。

  两人的关系会有什么结果呢?不欢而散。

  A在拒绝朋友时态度怎么样?结果怎么样?

  (板书:情境二:粗暴地拒绝就态度而言)

  还有一些情境,请看下面一个情境。看的时候也请思考!

  A正在看小说

  B走来,说:"嗨!坐了这么久了,我们出去走走。"A :"不去!。(以一种较为平和的口气,然后接着看书。)

  B很委屈很不情愿地走了!

  学生可能分析出:

  A拒绝了B。如果你是B,你会怎么想?

  A是不是不要和我好了,自己是不是在什么地方说错了什么,或是做错了什么,要不,他怎么会不理我呢?其他时间他都会和我一起去的,什么原因呢?可能想一个下午也想不出个头绪来。

  这种拒绝是(板书:情境三:没有解释的拒绝)

  提问 这几种拒绝方法好不好?

  那么,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拒绝他人呢?

  总结

  情境一,不顾前因后果地迁就朋友或同学,这有许多害处。都有些什么害处呢?

  (请同学讨论)

  情境二,这种方式不好,道理很简单。以一种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同学,无谓地刺伤同学,伤害友谊。

  情境三,没有解释的拒绝,易导致同学的误会,且再让B伤透脑筋。

  我们应该采取一种委婉的方式来拒绝,既不会给自己造成不良的结果,也不会损害友谊,者才是我们希望的。

  二、什么时候说不?

  下边,看下面这一情境,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说明:同学A在做作业 ,而且今天的作业 又比较多。A还有其他的事情,比如学生会的事。回家之后还有一些家务等。)

  这时B跑来对同学A说:"我们班的某某同学在球场踢球时不小心摔了,我们赶快去送他上医院吧!"

  问:这时,A去,还是不去?

  学生说去,问:为什么?

  学生说不去,问:为什么?当然,正确答案应该是去。因为同学受伤,这时朋友的利益更重要。

  也就是说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说"不"了。在说"不"时,听一听同学的.要求很重要。看了上面的情境,在拒绝朋友时,我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学生回答)

  总结学生的回答,启发得出:

  什么时候该说"不"

  (1)手头的事比别人约你去做的事更重要时

  (2)别人所要求的事确实是自己不愿的

  (3)明显判断不好的事(从社会道德规范看)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说的三点给我们举一些生活中的具体的例子:(请同学来说一说)

  同学可能会说出:抄作业 ,自习课有同学找到说话等

  三、怎样说"不"

  (1)注意聆听对方的谈话

  听对方说话是对对方的起码尊重

  (2)要果断拒绝

  在拒绝时要果断,不能含糊其辞,要明确地表达自己不愿意的态度。

  (3)作出必要的解释

  在拒绝了别人时还应该做出简短的解释。

  (4)在拒绝时应注意说话的语气拒绝的是同学,应该有礼貌,(请不要粗暴地对待你的同学,因为我们都不希望别人粗暴地对待我们。)

  请同学分组讨论,小组长报告他们的结果。

  四、拒绝训练

  情境一:

  新学期开学,A同学的爸爸过完了春节,就要离开家去广州打工,A也想跟着去,因为他不想上学,不想离开爸爸那么久,于是便对爸爸说,“爸爸,我也想跟你一起去打工,我不想读书了。”爸爸说:“……”

  情景二:

  班上,有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对人很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A同学渐渐开始关注她,慢慢地发觉自己已经喜欢上他了?朋友们都鼓励他对这个女孩表白……

  老师总结:

  希望同学们都拥有真实的友谊,在该说不的时候就说不,并且要说的漂亮!当受到拒绝也是一种坦然的心。

初中心理教育教案4

  班会目的:经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能够体谅父母,能缩短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真正走近父母。

  班会准备:调查问卷、课件制作

  开展方法:讨论法,说说、议议。

  班会程序:

  一、课前填写调查问卷

  发一纸条,调查学生与自我父母的关系,不需写名字,请真实填写。

  A亲密B比较紧张C疏远和一般

  填完立刻收齐,统计。

  二、根据课前统计情景,导入:是谁,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是谁,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照顾我们是我们的'父母!可是,此刻你是否觉得父母和你们的距离已经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经没有了亲密感今日,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走近父母。

  三、出示一些图片

  1、不顾父母劝阻,长时间上网,荒废功课。

  2、放学迟迟不愿回家,贪玩。

  3、经常“煲电话粥”。

  除了以上情景你是否还会不愿与父母外出,或长时间看电视,或与父母争吵等情景请同学讲讲与父母还有哪些地方关系紧张

  如果你有以上情景,父母会如何惩罚自我请同学们讲讲并说说被惩罚后的感受。

  被父母惩罚,责骂,或者打,你会觉得父母很不近人情。那让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看

初中心理教育教案5

  一、目标:

  通过这次班会,使学生初步了解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知道基本的情绪类型及不同情绪的作用,进一步了解调节情绪的必要性,并逐步掌握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以便在实际生活中克服消极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能较好地调节和控制情绪。

  二、过程

  课前播放《拍手歌》

  老师:同学们,刚才听到这首歌心情怎么样?

  有关情绪的问题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心理健康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次班会的主题就是:“善于调节情绪”。

  主持人:我们平时讲的"触景生情"这个词,“情”就是“情绪”,"景"就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刺激因素。比如说,你碰巧有位同学正在说你的坏话,就会产生气愤的情绪;如果是这位同学正在夸你,则会产生高兴、愉快的情绪。人的情绪有很多种,中国汉语中描写情绪的词语有上千个,喜、怒、哀、惧是人的四种基本情绪。

  (注:分小组组织活动,准备时间为两分钟。)

  主持人:下面请小组展示。

  2、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主持人:同学们想一想,下面哪些是积极情绪?哪些是消极情绪?① 快乐 ②恐惧 ③愤怒 ④痛苦 ⑤喜欢 ⑥忧虑 ⑦难过 ⑧讨厌

  (小组自主回答。)

  主持人:请同学们各自体会一下,当自己处在愤怒、恐惧、痛苦等消极情绪状态下,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对你的生活和学习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主持人:下面我们总结一下讨论结果。下面是我课下总结的一些方法,不知对大家有没有作用。其实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 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这样就可以使人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从而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

  2、合理发泄情绪。

  不知同学们在看电视和电影时注意到这样的镜头没有:某人因有不良情绪,便跑到旷野、海边、山上无拘无束的喊叫,或者拼命地击打树木,或者狂奔。这就是合理发泄情绪。合理发泄情绪是指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发泄可以防止不良情绪对人体的危害。

  调节情绪最好的方法是学会自我调控。

  三.小结

  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把我们这些课所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同时利用这些方法热情地帮助我们周围的同学和朋友。

  全班起立,共同演唱:《拍手歌》

  四.作业

  第二节 挫折与成长

  【设计理念】本活动是针对青少年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一遇到小小挫折就有极端表现设计的。

  青少年学生尽管在意志品质的发展方面随年龄的增长有所进步,但有些学生的耐挫能力低,也可能是之前没遇过太大挫折,所以一遇上不顺心的事就会承受不了。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关于挫折与成长的学习,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只有经受住挫折的考验才会成长,并培养起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

  【活动目标】

  1. 学生能够正视人生的各种挫折,明白挫折不可避免,但只要积极面对就有助于成长。

  2. 学生掌握几种正确对待挫折方法,树立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明白挫折的不可避免以及挫折的价值。

  难点: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挫折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一个典型的积极面对挫折,最后获得成功的`故事,制作成 PPT。

  2.请同学们收集有关名人战胜困难并获得成功的故事。

  3.老师准备挫折类型及产生原因的PPT。

  4.学生回忆并记录最近一段时间遭受挫折及内心感受。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碰到不称心如意的事。当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达到目标的行动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挫折”,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也遇到挫折,如某同学学习很勤奋,但考试却意外不及格。某学生高兴地约同学到家玩,却遭到父母的反对等,这些都是挫折。请同学们在课前发下的“内心独白”中写出你成长历程中遭遇的最大挫折和当时的想法和做法。

  教师再请二位同学讲贝多芬和张海迪的故事。

  2、教师请同学们就名人“挫折与成功”的故事进行集体讨论。出示讨论题目:

  (1)这三人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提示:都经历严重的挫折;都坚毅,不向命运妥协;都战胜了挫折,取得了成功。但遭到的挫折不同,各人的主、客观条件不同。)

  (2)挫折对人会造成什么影响?战胜了挫折会怎样?被挫折打倒后又怎样?

  (3)你怎样对待成长中的挫折?

初中心理教育教案6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尤其是中学期间的绝大部分学生所处的第二阶段的心理特征;

  2、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应对青春期的异性交往中的一些困惑;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悦纳青春期的来临,自信地感受青春,健康交往。

  重点:

  帮助学生悦纳青春期的来临,感受美好,并能自信而理智地应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在辅导室里,我曾经接待过一位在手腕了割了若干道口子的女孩。她发现自己对一位男生有好感,而这份心事又不小心让同学知道了,她觉得自己再也无颜面对同学。她的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缺乏对这份青春期情感的“悦纳”,至于具体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指导,倒是在其次的。所以,当我对她的这份情感表示理解时,她的眼中出现意外的惊喜。现在,在校园里,老远看到我,她都会大声地问候我,大声得让我感到她是全身心地在问候我。

  难点:

  初一下的学生的性心理基本上处于第一阶段—异性疏远期到第二阶段—关注异性期的过渡期或是第二阶段的开始期,对于这样一个话题,学生可能会出现一种害羞,尴尬的心理,这在我们之前关于人际交往的一课《友谊甜甜圈》这一课,是讲与不同类型的朋友交往时,学生在心理分享的过程中就明显在表现出来过。所以这里的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坦然地面对因为“青春”而带来的一些尴尬和害羞。

  教法学法

  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也就是“处于未完成阶段并蓄势待发状态的心智功能,最容易受到教育的影响。”对于心理课来说,要把握好这个最近发展区,就必须以学生的个体经验为载体,同时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情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情境性”。任何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这就决定了心理课也必然要创设相关情境,帮助学生达到感悟,同时以心理活动为中介,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达到适应社会发展,个性和谐统一。

  本课主要采取以下教法:

  1、情境讨论法;

  2、活动体验法;

  因为时间关系,在这里先暂不展开,待后面介绍教学过程时作详细交待。与教法相应地,学生的学法(就是):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我探索,相互交流,活动感悟,在交流中快乐成长;

  教学过程

  1、开始;

  心理课总是在学生熟悉的“整理一下桌面,整理一下心情”开始,这是我在上学期的“读书会”上曾经介绍过的,将常规的“上课,起立......”这样的上课的开始仪式稍作创新,新鲜的事物总是能引起人心理上的期待与振奋。一方面突出了心理课的特色,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另一方面也暗示学生为上课作好物质和心理上的准备。我曾经和现在初二的学生说,或许若干年以后,你们已经不再记得林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但你们可能还会记得我们的“整理一下桌面,整理一下心情”。

  2、心理天气报告

  课一开始是我们的一项常规性的活动————心理天气报告时间。在这个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学生可以自由地举手,倾诉一周以来的烦恼或快乐的心情。这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倾诉的心理习惯或者意识,同时也在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出情感上的相容,创造出无拘无束,相互交流的氛围,形成师生,生生之间最佳的“心理场”。

  “心理场”建设好了,就该进入我们的正题了。

  3、情境导入:

  1)情境一:

  两个班的初一学生同去春游,在用餐分组时,a班的班主任将女生和女生分在一组,男生和男生分在同一组;b班的班主任正好相反,每一桌既有男生也有女生,而且每组的男女生比例大致相同;

  用餐完毕,发现其中一个班的桌上杯盘狼藉,“惨不忍睹”;而另一个班的桌上则相对来说非常地整洁。

  你判断是哪个班的用餐桌更整洁吗?为什么?

  2)情境二:

  有一个班的大学新生的班主任,遇到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就是他们班的男生宿舍特别地脏和乱,多次指出,但男生们却不以为然。后来班主任突发奇想,进行了一次特殊的活动,彻底改变了这个状况。

  请问:你知道班主任的“绝招”是什么吗?为什么?(带女生参观男生宿舍)

  3)看了上面两个案例,不知大家是否想到了一句俗语:“男女搭配”(等学生回答下半句)“干活不累”。对,我们今天就是要来说说我们“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花样年华”。

  这一部分的导入,主要目的就是创设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自然地接纳异性交往,感受到教师————这一教育的主导者对于异性交往中积极因素的理解与认可。我在第一学期开学第一课里向学生提出,心理课的目标:寻找来自心灵的力量。这里的情况,也何尝不是心灵力量的一种呢?

  4、花季的问题

  我们以前常说一句话,叫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心理课也一样,要提供给学生一些切实可用的方法。

  前面提到,这一课最大的难点在于,学生在讨论这一话题时可能会有一种害羞心理,不好意思直言自己遇到的困惑。所以我们心理课上常规的“心灵分享”,也就是就一主题谈谈自己遇到的困惑就需要调整了。在课前,我就进行了一次小调查,同时结合我的个别心理辅导记录,还有上课时学生作的“心理天气报告”,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在青春期所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并进行一些设计。通过一种让学生来评述,解决这些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得到心理的宣泄,并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达到心理上的成长。

  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请学生讨论:

  1)班上的同学喜欢讨论与“性”有关的问题,你知道为什么吗?自己感到很别扭,怎么办?

  2)班上一些同学喜欢传播“她”与“他”怎么样怎么样,弄得“他”和“她”很尴尬。你知道为什么一些同学喜欢传播这样的小道消息吗?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

  3)同学中在传,“他”很“花心”,一会儿关注这个女生,一会儿关注那个,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这三个现象正是性心理的第二阶段————也就是绝大多数中学生所处的“关注异性期”所特有的现象。第一个问题反映出的是对性的一些生理现象的关注,好奇而又得不到正确,充分的信息指导而出现的;第二个问题反映了学生对异性交往的好奇,又缺乏交往的指导。那么尤其是第三个问题,我们都知道,这正说明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对异性评价标准的不成熟,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年龄的情感,它并不是小说中所描写的真正的爱情。这三个问题同时还起着为下一部分:青春期性心理三阶段铺垫的作用。

  对于这个难点问题,我还设计了一个小小的开关:我并不直接提出三个问题,而是用三朵花来表示,以切合“花样年华”的主题,请学生选择先回答哪一朵的问题,让课堂更具趣味性,更符合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析的对错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教师在上课时,要充分展示“教育机智”,适时引导。

  在这三个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学生的个体经验已经被悄悄地引入了,学生会形成一种心理期待:青春期的心理成长规律到底是什么?

  于是,这时候,作为讨论的总结,教师就可以讲述性心理发展的三阶段了。

  5、青春期心理成长三阶段

  1)异性疏远期

  2)关注异性期

  3)两性恋爱期

  6、体验活动

  在异性交往中接纳的心理形成了,困惑消除了。那么,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当然是交往的“度”了。理论说教肯定是不行的。我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吹气球。

  1)每个小组派出一位同学来参与“吹气球”比赛;

  2)宣布比赛规则:等老师宣布开始后,大家尽力地吹气球,看哪个组的同学能将气球吹到最大,就算哪个组获胜。在这个过程中,总是有学生因为急于获胜而用力过度,把气球吹破了。

  3)请吹“破”气球的同学谈感受:一味地想将气球吹大,结果反而让它成了碎片。(如果没有同学把气球吹“破”,就请同学设想一下,如果再用力吹,会怎么样?)

  4)老师点评总结:看来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异性交往中无法把握好这个度的问题,也会让这份美好的`情感成为碎片。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

  “男孩女孩,你们之间有一种情感很美好,它不是爱情,但沿途的风景却很美。”

  作为初一的学生,我认为点到这里,有一个概念就可以了,如果是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重点讨论这个“度”的问题。

  7、由于心理课只在初一开设,随着这些学生即将升上初二,我也就即将迎来新的同学而与他们告别,不舍之心早已有之,而更多地,是一种母亲对孩子式的“不放心”,所以最近几课,我常给他们介绍一些杂志,一些书,希望他们能得到持续的心理支持。在这一课的结束,我向他们推介一本《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备课后的思考:

  1、心理辅导课程强调的是一个他助————互助————自助的过程,教师,同学的他助,互助只是手段,学生的自助才是目的。在本课一开始,我用两个情境表达了对异性交往所带来的积极因素的认可,创造了一种师生之间通畅的沟通氛围,使学生有话敢说,能理直气壮地倾诉自己的心声,宣泄情绪,发表观点,探索办法。我曾经给老师作关于师生沟通的讲座,我引用过一则心之门的故事,(粗重的铁棒全心全力也无法将门打开,而钥匙则用它小巧的身躯进入了锁的心,把门打开了)这是我贴在辅导室的门口的。上课也是一种沟通,我觉得这堂课上,学生的心之门是打开的。

  2、这堂课能切实解决学生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对这门课,对心理辅导,对于我们的教育,能产生进一步的接纳与认同。同时,也对心理的成长更为充满信心。

  3、用吹气球活动来比喻,中学阶段的异性交往要保持适当的度,比较能获得学生心理上的认同,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讲,体验更能进入一个人的潜意识,也就是会在无形中更为有效地影响学生。事实上,我上课说出这个结论时,我的学生全体自发地鼓掌,大声地说:“谢谢老师!”

【初中心理教育教案】相关文章:

心理教育的教案12-12

中班心理教育教案12-18

大班心理教育教案03-20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12-26

心理健康的教育教案03-17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03-17

心理教育教案(精选6篇)02-28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1-04

关于心理教育的教案12-04

心理教育课程教案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