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3 11:16:12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5篇(精华)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5篇(精华)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对兔妈妈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小兔、兔妈妈、乌龟、骏马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2、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3、从中可以体会到兔妈妈对它的孩子怎样?

  4、指导有感情朗读。

  读出兔妈妈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

  细读第2--4自然段。

  5、兔妈妈提着一大篮蘑菇回来了,它是怎么问她的孩子的?孩子们又是怎么回答的?

  指名分段朗读2--4自然段。

  6、从兔妈妈的问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1)用亲切的语气读读妈妈的问话。

  (2)小黑兔回答妈妈的问话时心情是怎样的?

  (3)同学们谈一谈小黑兔的话,体会体会。

  (4)指名分角色朗读妈妈与小黑兔的对话。

  评议,他的读能让我们体会到小黑兔的'心情?

  (5)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小黑兔的心情,想一想它是怎样说句话的?

  (6)指名读,评议,再读。

  同学们通过朗读,体会到了小黑兔的心情,大家能不能加上动作说句话?

  生边做动作边朗读课文。

  小白兔又是怎样的心情呢?同学们读一读小白兔的话,体会体会。

  指名读。

  评议,再读。

  (7)同学们体会得真好,现在你能通过做动作有感情地读一读小白兔的话吗?

  自读,指名读,齐读。

  分角色朗读2--4自然段。

  7、细读第5--7自然段。

  (1)对于两只小兔的回答,妈妈十分惊讶。

  (2)让我们读出兔妈妈惊讶的口气。

  (3)那么小白兔和小黑兔又是怎么回答的?

  从中能体会出它们的心情怎样?

  指名说,相机观察插图。

  (4)有感情地分别读小黑兔和小白兔的回答。

  (5)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8、细读8--10自然段。

  (1)这次兔妈妈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8自然段。

  (2)你体会到兔妈妈的心情怎样?

  (3)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3)有感情地练读第8自然段。

  9、对此,小黑兔非常不理解,它非常生气,齐读第9自然段。

  (1)兔妈妈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2)指导有感情朗读全文。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1、你们读得真出色,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怎么知道读哪只兔子的话该用什么语气呢?

  分角色朗读课文。

  2、老师奖励你们,我们一起表演课本剧,好吗?

  自由组合表演。

  上台表演。

  评选最佳表演。

  板书设计:

  不奖小黑兔得意跟乌龟比

  蘑菇该奖给谁敢于和高手比

  奖小白兔难不情跟骏马比

  教学后记:

  1、学生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2、学生能够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了敢于和强手竞争,才能显示出真正本领。

  3、对于新部首&“字头&”有一部学生巩固的不好。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和认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指导学生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写话,培养写话能力。

  4.教育学生遇事要多动脑筋。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说话写话能力和发散思维。

  教具运用: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指导观察

  1.(出示第一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图画,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话把图画的意思说一说?

  2.小朋友看见这些,他会怎样?请同学们接着观察第二幅图(出示第二幅图)

  指名说。

  3.小朋友跑回家会想出什么办法救小鸟呢?板书课题:救小鸟(出示第三幅图)

  ①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展开讨论:小朋友会想出什么办法救小鸟。

  ②全班汇报,指导说话。

  4.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救小鸟的办法,与前面两幅连起来,把故事完整地说给大家听。

  ①看着大屏幕,自由地把故事内容说一说。

  ②请几名学生连起来说故事。师生共同评议。

  三、写话指导

  写一段话,也可以写几段话,刚才你们是怎么说的现在就怎么写,没学过的字写拼音。教师巡回指导。

  四、交流评议

  1.请几名同学把他写的话念给大家听。

  2.师生共同评议。

  五、总结

  板书设计:

  救 小鸟

  木棍 赶走

  鱼 引开

  玩具枪 打下

  虎面具 吓跑

  评点:

  看图说话写话《救小鸟》是语文出版社S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上语文百花园三中的'学习内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一是设计生动形象的图画,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兴趣,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教学中,先出示教科书中的图画,让学生观察,激发表达欲望。在学生想像表述“用什么办法救小鸟”时,又适时出示“木棍赶”、“鱼引开”、“玩具枪打下”、“虎面具吓跑”等一组生动形象的画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自由表达。教科书中前面两幅图,学生观察后,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不提过多的要求,不设置条条框框。关于想像部分,即“用什么办法救小鸟”,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汇报,学生能说出几十种救小鸟的方法。这部分说话写话是教学中的重点,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体现自由表达的教学理念。三是教师适当指导,提高学生说话写话能力。教学中,对于学生说话写话的优点,教师进行肯定;对于表达中的缺点,如表达顺序不当、用词不妥、遗漏重要内容等,教师及时指导。此外,这节课从说到写、重视学生的说写实践、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面向全体学生也是值得肯定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设计思路

  神秘的“恐龙”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如何借助这篇极具吸引力的课文,让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学文,理解、积累词语和句子,同时,了解恐龙灭绝的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恐龙灭绝之谜的欲望呢?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因此,本文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在此基础上,积累词句、内化语言,适当练习有条理地说话。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5个字,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上“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其他的种种说法”这类词,有条理地说话。

  3、对恐龙灭绝之谜产生兴趣,并有继续探究的渴望。

  三、教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聊聊恐龙。

  1、课件出示恐龙图。

  师:小朋友,认识这些动物吗?你都知道有关恐龙的哪些知识呀?

  2、学生交流有关恐龙的知识。识记“恐”。同时,结合恐龙图理解“庞大”。

  2、揭题“恐龙的灭绝”,读读课题。

  (二)读好课文,提取信息。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朗读中的难点(字音或长句),师生共同练读。

  2、同桌互读,读通句子。

  3、交流了解到的信息。

  读了课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随意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次认识。

  4、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随机的引导。

  师:刚才有些小朋友了解到了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有些小朋友知道了恐龙生活的历史年代,都很好。现在,我们先来看看恐龙生活的历史年代。

  5、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出示第一句,读句子。说说你了解到哪些知识?

  知识点:“人类的历史三四百万年”“恐龙的历史大约两亿年”。

  对3000000、200000000等数据比较陌生,教师板书成阿拉伯数字,让学生与年龄10岁、100岁比较,体会到恐龙历史的长远。

  (2)朗读指导,练习。

  体会到恐龙历史的长远,学生就能读好“两亿年”、“短多了”等词、句。

  (3)教师引读,读好问句。“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呢?”

  (三)以读代答,理解词句。

  1、再次自由读课文,了解恐龙灭绝的原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比第一次读要有所进步。

  2、朗读反馈,以读代答:

  (1)教师引读: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请一名学生:一种说法是……(朗读指导:借冬眠来躲避寒冷耐不住严寒)

  师继续引读:另一种说法是什么?请一组学生读:另一种说法是……(朗读指导:长句: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

  师引读:还有其他的'说法吗?请全体学生读:还有其他的种种说法……

  (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的点。先由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获取直觉信息;再让学生带着“恐龙为什么会灭绝?”这个问题朗读,边读边思考;最后,教师以问引读,学生以读代答,既反馈检查了学生的朗读情况,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有关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而且形式新,学生兴趣高。)

  (四)读中促悟,悟中积累词句。

  师:恐龙灭绝的说法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一下第一种和第二种说法。

  “一种说法”

  1、自由读,有几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充分尊重学生的朗读感悟。教师起好引导作用。

  第一句抓住“突然”一词。说明恐龙还来不及反应。

  第二句了解“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

  第三句了解“恐龙没有皮毛来保暖”

  师:因为以上的几点原因,恐龙耐不住严寒,慢慢地消失了。理解“耐不住、严寒”。

  2、连起来说说“恐龙为什么耐不住严寒?”

  3、出示本段出现的词语,借助词语介绍恐龙灭绝的说法。(词语:突然寒冷冬眠躲避保暖耐不住严寒消失)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能进行自主地思考和感悟。为了避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教,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让学生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适时点拨。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提供与本小节相关的词语,进行语言的内化和表述。既进行了隐性的识字教学,又积累运用了词句,了解了恐龙灭绝的一种说法。)

  “另一种说法”

  1、读读“另一种说法”,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这节有几句话,再读读,说说这些句子前后有联系吗?

  学生自由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3、师生一起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这种说法中恐龙灭绝的过程。

  4、小研究。

  为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搞清楚,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

  课件出示:

  ()植物大量枯萎、死亡

  ()宇宙行星撞上地球

  ()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死去

  ()地球一片黑暗

  ()食肉恐龙渐渐灭绝

  读一读,请四人小组合作研究,该如何排序?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解释。

  (新课标指出,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研究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是营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打破传统的单一而又乏味的学习方式,通过这一研究,既能理清与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五)巩固字词,书写生字。

  1、出示本课要学写的4个生字:“亡、肉、耐、类”。

  2、学生用编字谜等形式识记。(如“类”:“一种大米”或“一堆大米”。)

  3、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范写指导。(如:“类”书写时要注意:米的最后一笔。教师范写,学生书写,点评。)

  4、学生练写,展示佳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借助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灭绝的一、二两种说法。

  (二)其他说法

  1、自由读读第4小节,说说介绍了几种说法。(学生可能产生分歧)

  2、根据学生回答,再次认识“分号”。

  3、分别请3位学生读读三种说法。

  4、说说你又知道了哪些恐龙灭绝的说法。

  (1)哺乳动物偷吃恐龙蛋

  (2)突然流行传染病

  (3)全球气温下降,恐龙蛋只能孵出雄性小恐龙。

  (4)用上“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还有其他种种说法”有条理地介绍课文中有关恐龙灭绝的五种说法。

  (三)拓展知识。

  1、除了课文介绍的几种说法外,还有其他的说法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借助“省略号”知道还有很多说法。

  2、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到的说法。

  3、教师提供四种其他说法(详见资料袋),请学生用上“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还有其他种种说法”有条理地介绍这几种说法。

  4、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采访:XX博士,听说您对恐龙很有研究,请您谈谈,目前,人类对恐龙灭绝之谜都有哪些说法?您认为这些说法有道理吗?您打算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吗?

  5、介绍相关网站、资料。

  (将学生带入更为广阔的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里了解更多的有关恐龙以及恐龙灭绝的知识,激发继续探究的兴趣与欲望。)

  (四)识字、书写其他几个生字。(略)

  四、资料袋

  (一)恐龙灭绝的其他说法:

  1、恐龙放出的屁造成恐龙的灭绝。恐龙种类众多、体形庞大,每天不断放屁,污染空气,最后使自己灭绝。

  2、恐龙食用的植物有毒。庞大的恐龙吃入大量植物中的毒素,终于被毒死了。

  3、有一段时间,可能下过酸雨,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亡。

  4、海底火山爆发,使地球气温发生变化,造成恐龙的灭绝。

  (二)恐龙能复活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研究活动越来越深入,有些人就幻想让恐龙复活。这可能吗?科学家告诉我们,这并非绝无可能,但希望只能寄托于珍贵的琥珀。我们知道,有些生物,它们在生活过程中落入了松树一类植物所分泌的树脂中,这些树脂包裹着它们经历了几百万几千万年的变化后,形成了琥珀。由于生物被密封后产生了脱水,而树脂具有很强的抗生素作用,因此,琥珀中的化石可以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中保存生物的一部分结构组成。这就是恐龙复活的希望所在。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有一只中生代的蚊子,它刚刚吸完恐龙身上的血液,就恰巧被树上滴下的树脂包住了。过了几千万年,我们又碰巧发现了这样一枚琥珀,那么,机会来了。如果我们能够从那只倒霉的蚊子身上获取恐龙血液的一点点DNxx片段,就可以得到恐龙的遗传密码,然后一步步获得整个恐龙的全部遗传基因,从而为克隆出一个恐龙打下基础。这是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为我们描绘的一幅美丽的蓝图。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材简析

  《草原的早晨》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草原。第三自然段写牧羊人在远处放羊的情景。

  二、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学会读写“原”,认识部首“偏厂”,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三、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们的勤劳。

  四、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渗透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成功地创设了情境,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实现语文素养、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等多种能力的整合。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五、设计思路

  由于教学的对象是儿童,人小情多。在这节课中,我紧扣一个“情”字开展教学:

  1.导入新课,初步感知时——入情

  开课时,孩子们伴随着草原上优美的歌声观看录像,让学生对草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顺势导入课题。揭示课题后,我又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象草原景象。这两次感知虚实结合,层次分明,帮助学生自己用心参与,逐步构建起草原的概念,自然进入学习情境。

  2.在朗读感悟课文的描写中——动情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三处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首先,教学第一自然段中时我借助草原上热闹景象的课件演示,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帮学生理解

  “草原醒来了”的含义。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先看录像,再读句子,最后联想自己下课时的情景,化抽象为形象,这样将学生的体验与文本联系起来,很容易就引起了共鸣。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水到渠成,学生自然就能把羊儿的多、羊儿的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自然段通过欣赏动画,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和牧羊人的快乐。通过读书、想象、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音乐情境中,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词语,丰富了情感,拓宽了词汇。

  3.在感情朗读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进行抒情。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尽情地诵读,抒发他们内心的真切感受。这节课,师生的情感随课文的情感起伏而推进、延续,使课堂变成了草原,孩子们成了羊儿、马儿……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这些天,我们随着春姑娘走过了小池塘,翻过了梅花山,领略了小池塘的美丽,梅花山的热闹。今天春姑娘又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听,那儿的歌声已经响起来了!(出示图片,放歌曲)

  2.师:这是什么地方?(板书:草原)学习“原”。你到过草原吗?看课件“草原风光”,你想说些什么?

  3.师:草原是美丽的,那草原的早晨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原的早晨。(板书:草原的早晨)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视听觉的效果,进一步拉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进入美丽草原的情景之中,便于学生在自身体验中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看看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子。

  2.说说草原的早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草原的早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拉近学生与草原之间的距离,为下文打下一定的情感基础,便于学生很好的进入课文营造的情景。】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过渡:读了课文,你知道草原的早晨是怎么来到的吗?

  1.学习第一段。

  ①指名读。看图,闭上眼睛,小朋友想想:四周都是黑乎乎的,这时远处的天边泛起了一点点白,天慢慢亮起来了,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似乎连风儿都躲了起来。小朋友,你觉得此时此刻的草原气氛怎样?(安静、宁静)

  指导读词“黎明的宁静”

  ②黎明的草原一片宁静,是什么把草原从睡梦中叫醒的?你听过鞭子的声音吗?谁来学一学?(读词“啪!啪!”)

  是谁在天刚刚亮的时候就抽出了鞭声?(牧民)牧民们是多么勤劳啊!

  谁愿意当一回勤劳的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指名读)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现在我们都来当勤劳的牧民,把草原叫醒。

  ③(出示图片)看,这就是铺满新绿的草原,小朋友你看了感觉如何?(像一块巨大的绿绒地毯。)指导读词“铺满新绿”

  ④铺满新绿的草原被牧羊人勤劳的鞭声叫醒,草原醒来了,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呢?

  ⑤指名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教学时,我利用闭眼想象、图文对照等形式,使学生充分理解“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醒来了”等重点词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黎明草原静态的美。】

  2.学习第二段。

  ①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草原上的羊儿多不多?自读课文,找一找:你从哪些词语中读出了羊儿的多?(一只只、涌出、羊群)出示图片体会词语,感情朗读。

  ②如果你是草原上的羊儿,被关了一夜,清晨,看到通向无边草原的圈门开了,你会怎么做?来到广阔的草原上以后呢?你想干什么?指导读词“涌出”“蹦跳”

  ③羊儿们此是多么高兴、欢乐?谁愿意读好这句话?

  ④看到自己的羊群奔向了远方,牧民们可着急了,于是他们——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出示图片)想学学牧羊人的样子吗?边做动作边读。

  ⑤草原的早晨充满这欢乐,我们一起来读读?(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小朋友没有见过成群的羊儿奔腾在草原上的欢快场面,没有体验过牧羊人跨上骏马驰骋草原的潇洒心情,这是教学的难点。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演一演羊儿,体验一下羊儿的心情,再结合图片的赏析,说一说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主动的`去说去体验,学生学得开心。】

  3.学习第三段。

  ①羊儿奔向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追赶着羊群渐渐远去了,远处的草原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图,说说为什么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

  ③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牧羊人的歌声)听,牧羊人的歌声都传到了我们的耳朵里!(听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④这么美,这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儿吹着,传到很远的地方去,在草原的上空来回飘荡,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书上用了一个词,叫什么?(回荡)

  ⑤草原的早晨真美,谁愿意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读读这一段,读出你的感受。

  4.配乐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优美的歌声,美丽的画面总能打动一切,对于我们小朋友也不例外。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关木村的歌曲,意在使学生的身心完全沉浸在美丽草原我的家的情景中,用优美的旋律来渲染气氛,打动孩子们的心灵。

  七、实践活动

  今天我们欣赏了草原的美丽风光,你想说点什么?课外同学们可以读读老舍先生写的《草原》以及有关写春天的文章。

  板书设计:

  草原的早晨

  羊儿

  欢

  牧民

  乐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前准备

  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第一课时

  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

  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大自然的声音和色彩总能让人陶醉,走进去使人流连忘返。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步履慢步走进《草虫的村落》,去享受大自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

  找出来,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

  2.寻觅作者的踪迹。

  作者的目光分别到了哪里?(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静读课文,感受情趣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

  2.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回归整体,提出疑问(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1.接读课文,简单评价。

  2.引导学生就课文各个方面提出问题。(能马上解决的相机解决,与后面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师作好记录,作为调整下堂课教学内容的依据。)

  [预设]: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还看到了什么?

  作者怎么知道小虫在做什么,想什么呢?

  作者是怎么写得如此生动,有情有意的?

  ……

  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

  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预设内容]: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

  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

  听录音──虫鸣,读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

  (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

  (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

  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出示课文开头: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

  积累语言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

  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

  3.背诵摘抄的内容。

  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

  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

  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随堂落实“小练笔”)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3-30

小学语文故事教案02-12

小学语文教案02-04

小学语文《麻雀》教案07-24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06-13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10-17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