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9个字。
2.读课文,看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
2.读课文,看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正确地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以课题引路,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教师板书:18 小公图 和 小 鸭子图
学生读课题,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和谁的事?(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事)小公鸡和小鸭子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标画出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4.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巩固字音。
5.做猜字游戏进一步巩固字音。
6.在掌握字音的基础上自己轻声朗读全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并标出自然段。
7.同桌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8.分段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四、学习生字
1.自己学习生字,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2.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小组汇报,每个学生都有任务,都要发言。
吃:左右结构。组词:吃饭、小吃。说句子:小猫爱吃鱼。因为吃东西要用嘴,所以是口字旁。提醒大家在书写时注意最后一笔要写正确。
叫:左右结构的字。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竖折、竖。组词:叫喊、叫人。因为“叫”要用嘴,所以是口字旁。
弟:上下结构,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忆字形。上面是倒八字头,下面是横折、横、竖折折钩、竖、撇。在书写竖折折钩时要比上面部分宽一点,最后一笔撇要写得伸展一些。组词:弟弟、兄弟、弟子。
面:独体字。用笔画记忆,笔顺是 ,共9画。组词:上面、下面。面条。
正:独体字。用笔画记忆,笔顺是是 ,共5画。组词:正当、端正、正好。说句:小鸭子正在水里捉鱼。
身:独体字,用笔画记忆,笔顺是 。组词:身边、身上、身体。
4.抽读生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五、学生书写作业:
1.学生自己观察书中田格的生字。
2.在观察的基础上描红,边描边记住重点笔画的位置。
3.请学生说说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如:在书写“吃”字时,“口”字旁最后一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右边第一笔“撇”的撇尖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要与左边“口”的“横折”的“横”高低一样。第3笔“乙”起笔在竖中线上,“横”不要太长,“折”要靠近竖中线。
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说说“弟、面、身”这几个字。
4.教师范写“弟、面、身”3个字。
5.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6.同桌同学互相评议并修改!
7.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表扬书写进步的学生。
8.巩固书写:学生在生字本上写生字,每个生字写3遍。
9.完成课后练习3,连一连,写一写。
附:板书设计
18 小公鸡和小鸭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看懂每幅图,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知道鸭子和公鸡的不同习性,懂得小伙伴之间要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知道鸭子和公鸡的不同习性,懂得小伙伴之间要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小伙伴之间要互相帮助。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抽读生字和词语卡片。
2.分段朗读课文。
二、看图了解每幅图的意思。
学生边对照插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三、分段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提问: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书中用了“一块儿”可以怎么说?(一同,一起)
2.学生自己读这段,对照第一幅图,(出示图)小公鸡和小鸭子长得什么地方不一样?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己轻声读这段,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在充分质疑的基础上,教师给予梳疑:
(1)为什么小公鸡捉到很多虫子?
(2)为什么小鸭子捉不到虫子?
2.电脑出示图,小学生借助图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动脑筋观察图画,认真思考。同桌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3.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他们一个捉到虫子,一个捉不到虫子?板书:捉虫子
4.指导感情朗读。
(1)想想:“小鸭子急得直叫唤”应当以什么语气读?小公鸡捉到虫给小鸭吃,小公鸡是那么热情地帮助别人,应当怎么读?
(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5.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如:“小鸭子急得直叫唤”,小鸭子是怎么叫的?“小公鸡吃的很欢”又应该怎样表演出来?还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当小公鸡捉虫给小鸭子吃时,小鸭子会说些什么?先让学生同桌练习表演,然后请小组进行表演。
(三)学习3、4、5段。
1.自己轻声读3-—5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2.教师梳疑为什么小鸭子能捉鱼?小公鸡不能下水捉鱼?
3.引导学生讨论,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指着图说一说原因(出示2、3、4幅图)板书:捉鱼。
4.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3、4、5段。
如:小鸭子说:“不行,不行,你会淹死的”指导学生读出着急的语气。
5.请学生练习表演3、4、5段,通过动作表演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四)自己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了什么?先组内说一说,最后指名向大家汇报
(1)我懂得了小鸡不会游泳,小鸭会游泳。
(2)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四、教师小结
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鸭子和小公鸡不同的习性,学到了它们之间互相帮助的品质。
语文教案 篇2
7、 背影
【请学新课】
亲爱的同学,当提到父爱或母爱之时,你的脑海里是否闪现出一幅幅动人心弦的画面?是否能描画出来?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中母亲为儿子一针一线,细细密密缝补衣服的镜头,表现出母爱的细密绵长、深沉博大。这个镜头成为耸立在人们心目中的母爱的丰碑。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质朴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位在逆境中仍爱心拳拳的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蹒跚而伟岸、笨拙但坚韧的顶天立地的背影,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这个镜头则堪称是慈父的不朽雕塑。
【学习目标】
1、了解朱自清的生平,了解本文写作背景。识记以下字词:“踌躇、狼藉、惨淡、迂、蹒跚、颓唐、触目伤怀、琐屑”。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整体感知】
1、浏览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仔细想一想,以“背影”作为课文题目有什么作用?
3、你能否发现文章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分别有什么作用?其中写得最详细的背影是在什么情况下见到的?
4、课文中对于“我”面对父亲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写得很详细,那么,“我”流泪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重点难点导学】
1、口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富有表现力?
2、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为什么“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为什么怕他看见?
3、父亲为什么“心里感到很轻松似的”?
4、送别过程当中父亲共说了几句话,这几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总结规律】
《背影》写的是家庭遭遇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的儿子时的一番情景,表现了父亲虽然屡经挣扎仍不免破产的可悲境遇,以及由此而生的感伤情绪,所写是普通的生活感受,用的文字也不多,可是却很感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原因何在呢?
作者善于捕捉特定情境中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特征来刻画人物、抒写感情。作者对父亲的背影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就直接描写而言:先作外貌描写,写衣貌,然后用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而作者自己的感情变化有力地烘托出背影,是间接描写。作者选择了父亲穿过铁道去给他买橘子时的“背影”这个形象特征,加以集中地具体地描绘,从而充分地表达出了当时父子之间那种骨肉至情,获得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课 堂 练 习
一、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踌躇( ) 蹒跚( ) 颓唐( ) 琐屑( )
晶莹( ) 狼藉( ) 簌簌( ) 栅栏( )
2.说说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2)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二、课内精读:
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1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2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⑴ 文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_描写。
⑵ 文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有什么含义?
⑶ 选文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父亲________________。文中有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不容易,它们是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⑷ “我”的一“拭”一“搀”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⑸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⑹ 这段文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详写背影的作用是?
课 后 练 习
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练习。
父 亲
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
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一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不太年轻的父亲逐渐弓起的背,幽幽地说:“要不,别让妮子上学了?”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地一跳:“哪能?再难也得让她上学。”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在心里默默发誓: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
到学校门口,我一个人进去,父亲则去卖那筐桃子。等我安排好住宿后,去城里找他,父亲已经走了。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还得走20里啊!
3年高中,我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当然都是些歪七扭八卖不出去的小桃。冬天天短,父亲每次来都得起个大早,见到我,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碴儿。中午我们父女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吃得有滋有味。夏日,父亲捎带着卖桃,20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晒成了酱紫色。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凉好的白天水递过去,父亲一气儿就喝了一大缸子。父亲向来是当天来当天走。3年里,他走了他几十年走不完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3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
3年后,我由县城考到省城。也和3年前一样,父亲挑着扁担送我去上学,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而是阴雨连绵。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我倒有些不习惯,怪父亲过于奢侈。“你都成大学生了,吃个好桃子,配!”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我要送父亲到学校招待所去住,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己的宿舍。我知道,那样父亲会一夜都不安心的,所以也只好随他去了。下过雨后,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一天的颠簸,实在是太累了,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突然,辅导员老师把我叫醒。她说,你父亲为了省15元的住宿费,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球台上。此刻,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感动。我扑过去扶摸着他那青筋凸起的双臂,哭着求他:“为了我,父亲,请您爱惜自己。”同宿舍的姐妹齐刷刷地站在我的身后,哽咽着说:“就住在我们宿舍,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
“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辅导员老师还很年轻,和其他人一样眼里已经噙满了泪水。“那又有什么,他是父亲。”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啊!他是父亲。他是勤劳又质朴的农民!
1、第1段中“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一句中“好像”能否删掉?为什么?
2、文章前两段写父亲对自己不“特别”地“喜欢”、“不关心”,有何作用?
3、作者多次写到父亲的肖像:“弓起的背”、“刀刻的脸”、“磨出老茧的双肩”、“青筋凸起的双臂”,意在表现什么?(不超过12个字)
4、对文中“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应该怎样理解?
5、同宿舍姐妹异口同声的回答说明了什么?
6、本文的主旨具有多种含义,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至少概括2条)
【助学资料】
一、本文写作意图
其一,朱自清的弟弟说:"1923年,大哥(指朱自清--笔者)以他的前妻为主角写了一篇小说,名为《笑的历史》,大意是说旧家庭婆媳关系中缺乏欢乐,笑也难得,父母读后有些误会,大哥察觉后,又写了《背影》一文,感谢二老养育的功劳。"这段史料是朱自清先生的三弟朱自华提供的(见87.4.5《解放日报》),它进一步证实作者写《背影》的动机确有自责,表示歉意的一面。
其二,作者北上以后,收到父亲的信,信中写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这段富有深情的话语更加触动作者的情思,所以"在晶莹的泪光中",作者发出了一声长叹:"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一声长叹,是思念,是悔恨,是歉意,还是兼而有之,从他写好《背影》后的行动也可以找到答案。"大哥(指朱自清)对父母很孝顺,《背影》刚发表,他立刻把书寄回扬州东关街仁丰里家中。我赶紧捧上楼去,先给父亲看。父亲读了以后很高兴,又说给母亲听,细细作了解释,一家人尽释前嫌。"
二、文学常识
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清楚连贯;培养勾画和摘录关键词语的能力。
朗读课文,是理解分析课文的关键一环,也是检验一个人语文平高低的重要方面,有些同学忽视朗读是不足取的。那么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朗读时要做到清楚连贯,还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① 读音要准确。尤其对多音多义字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确认其读音,对稿不准的字翻查《新华字典》或《现代汉语词典》。② 注意句中的停顿和重音。朗读时语气要连贯,一般不读破句。③ 读出恰当的语气,理解并传达出作者或课文中人物的感情。④ 括号里的内容一般不读出。
勾画和摘录关键词语也是理解课文的一条途径。对于关键性的语句,在阅读时要用“~~~”画出来,以突出其重要,并仔细体味这个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如学习《背景》一文时,在作者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用的几个动词“走”“探”“攀”“缩”“微倾”等下面加着重号“·”,然后仔细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父亲对儿子的深厚感情。
7、背影
【整体感知】
1、主要写出“那年冬天”,“我”南返奔丧目睹家中惨淡光景,丧事既毕与父亲一起去南京,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还有我对父亲的眷恋。
2、“背影”既是全文的写作线索,又是文章题旨由以集中反映的所在。
3、“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四次。第一次在第一节,第二、三次在第六节,第四次在第七节。一写“背影”,回念旧事,直抒胸臆,落笔点题;二写“背影”亲子之爱,情真意深,笔触主题;三写“背影”离情别绪,催人泪下,加深印象;四写“背影”追忆往事,寄托思念,首尾呼应。最为详细的描写是父亲过铁道去买橘子时的背影,着重描绘了他过铁道的情景,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亲见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关怀和体贴的情状;
4、一般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父亲的感激:父亲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却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 ②对父亲的理解:父亲干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以至于“迂”,这都是对儿子的怜爱之情,不是他人所能比的;③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买橘子时的蹒跚艰难,引发“我”的联想,家庭生活的重压何时才能解除?父亲的这种艰难还得延续支撑;④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父亲渐显老态,但还得继续生存挣扎以维持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计,做儿子的又能帮助多少呢? ⑤对自己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深深内疚、忏悔。
【重点难点导学】 1、 注意动词、形容词的表意作用,重点体会“攀”“缩”“倾”等词的表达效果。2、作者领会到父亲的爱,禁不住泪流满面,却又怕父亲看见担心。 3、父亲觉得总算尽自己的能力为儿子做了件事,因而感到轻松。 4、这些话蕴含着许多怜惜、体贴和依依不舍之情。
课 堂 练 习
一、1、chóuchǘ pánshān tuítáng suǒxiè yíng jí sùsù zhà
2、(1)得体。 (2)愚蠢不懂事。
二、⑴动作
⑵可以有各具个性的阐释:突出父亲背影留给我记忆的深刻;写父亲背影的朴素;与铺在坐位上的紫毛大衣对比,写父亲背影的仁慈厚爱;侧写父亲老境的颓唐,渲染伤感气氛……
⑶年纪大,人又胖,行动不方便 攀、缩、微倾
⑷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感激、理解和关切的心情。
⑸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⑹这段文字详写父亲过月台买橘子的背影,略写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的背影。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厚感情,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课 后 练 习
1、 不能。“好像”一词是“我”的自我感觉,其实父亲还是很爱“我”的,只是“我”年少无知,并未察觉、体会到,若删去则表达不出此效果。
2、 为后文表现深沉的父爱作铺垫。
3、 父亲辛勤劳动,历尽艰辛。
4、“不学出个样子来,无颜面对父亲”说明“我”已被父亲深深地打动,决心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父爱。
5、 说明对父亲的行为的理解和感动。
6、歌颂父爱的伟大,人间自有真情在。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
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4)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语文教案 篇4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在稿纸或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执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初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钢笔与毛笔的执笔与写字姿势。
2、学生练习,教师及时纠正。
二、观察作品,掌握写字的行款。
指导观察第2、3页上的钢笔字作品
1、抄写课文或作文时,应注意什么?
2、讨论交流
3、小结
三、组织练习,训练学生养成习惯
1、学生练习写钢笔字。
2、教师辅导,纠正执笔方法,写字姿势。
3、说说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四、总结,提出希望
1、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
3、提出希望
五、作业
练习如何正确使用钢笔和毛笔。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本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了解本诗铺叙细节,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学会通过诵读去体会把握诗中情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揣摩诗歌语言,培养诗歌鉴赏能力;反复诵读,体会回环、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堰河深挚的情感,感受母爱亲情,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
揣摩语言,理解诗中形象,领会作者深沉的情感。
三、主要方法
分组比赛,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前几天,我校作报告,内容之一,就是学会感恩。我觉得这个题目选得太好了。是啊,应该学会感恩!因为人是在恩惠的阳光雨露里长大的。学会感恩是做人的起点,学会感恩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学会感恩才能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上个世纪,有个最懂得感恩的诗人,他把最真挚的感激之情献给了养育他的保姆——他就是著名诗人艾青。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深挚情感。
2.揣摩诗歌语言,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感受母爱亲情,学会感恩。
(三)分组比赛,合作探讨
1.第一轮比赛:诵读
大致过程:(1)宣布比赛规则。两组合作读一遍课文,第一、三组读1~7节,第二、四两组读8~13节;推荐代表诵读;没人读算弃权。
(2)准备两分钟。
(3)各组轮流读
(4)集体评议,奖给优胜组一个五角星。
2.第二轮比赛:各组轮流提问,自由解答
宣布规则:
(1) 时间15分钟
(2) 一组提问,其它组自由解答。
(3) 每提一个问题或每一次正确回答,其组均加一个五角星。
(4) 提的问题没人能回答,提问组再加一个五角星。
两分钟准备──开始提问──评出此轮优胜。
3.第三轮比赛:老师提问,学生抢答
此轮比赛视上一轮提问的情况而定,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较深刻,就少提问;如学生的理解还较浅,那教师就要通过一定的`问题把学生引向文本的深处。安排时间大约5分钟。答对一个,其组加一个五角星。如:
(1)大堰河是怎样的形象?
(2)作者是这样塑造这一形象的?
(3)第12节最后三句如何理解?能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4)本诗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
4.算出三轮比赛各组所获得的五角星总数,确定优胜组,予以表扬。
(四)拓展延伸 思考讨论,自由发言
1.问题:学了这首诗,你对自己的父母特别是母亲有没有一些深的认识?你觉得应该怎样去感恩自己的父母?
2.自由发言
五、课堂小结
学会感恩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为一个有高尚修养、令人敬佩的人。学会感恩从感恩父母开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猫》教案01-11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精品教案01-23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青松》教案01-20
语文《石榴》教案02-16
语文小学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