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2.会按要求整理活动材料。
【活动准备】
1.实物:4个苹果、3个香蕉、3个梨子。
2.图片:4个娃娃及3个苹果、4个香蕉、5个梨子。
3.幼儿学习资源②第31页。
【活动过程】
1.出示水果,引出主题。
教师出示苹果、香蕉、梨子各1个,请幼儿说出他们的名字。
教师再拿出3个苹果、2个香蕉、1个梨子。
“来了这么多水果宝宝,他们一样多吗?”
2.引导幼儿探索比较多少。
请幼儿尝试比较多少。
教师将4个苹果、3个香蕉摆到桌子上,请幼儿说一说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示范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
先将4个苹果摆成一排,再将3个香蕉一一对应摆在苹果下面,引导幼儿发现苹果多、香蕉少。
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香蕉和梨子一样多。
3.请幼儿给娃娃送水果,比较娃娃和水果谁多谁少。
为每组幼儿提供4个娃娃及3个苹果、4个香蕉、5个梨子的'图片,请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娃娃和水果的“多”、“少”或者“一样多”。
教师加强个别指导,对于能力情的幼儿通过适当增加图片数量的方式增加挑战性。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水里加盐会让物体浮起来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杯子若干,盐、小苏打、明矾、勺子、土豆片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引起兴趣。
1、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现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幼儿回答教师验证)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老师在这三个杯子里分别加了一些东西,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桌子上蓝、绿、橙三个盆里的东西,那到底是哪个盆里的东西会帮助土豆浮起来呢,下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老师巡视观察
1、提出操作要求: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盆子里的东西,记住绿颜色标签的杯子里只能放绿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红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红颜色盆子里的东西,蓝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蓝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看看土豆怎样了?
2、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怎么样了?浮起来了吗?你发现了什么?
3、现在请你们再拿两个不同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要不你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三、幼儿再次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浮起来了吗?是哪个盆里的东西让它浮起来的?那你们现在知道老师开始时的三个杯子里哪一只也加了这个盆里的东西?
四、揭示谜底,小朋友通过两次实验,发现了(X)颜色盆里的东西能让土豆浮起来,这个盆里的奇妙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来端起来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是什么?(盐)对了,这个奇妙的东西就是平时妈妈做菜用的盐,小小盐巴真奇妙,除了做菜调味还可以让沉在水底的土豆浮起来,它还有什么其他本领呢?我们下次再来玩一玩,找一找,好吗?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对大班幼儿来讲对土壤的理解不是很清楚,不知道土壤对我们人类以及植物的好处,不清楚土壤有几种颜色,有干湿和硬软之分,因此,我特设计了本节《土壤大探秘》能让幼儿较清楚的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
活动目标:
1. 感知了解土壤有多种颜色,有干湿和硬软之分,里面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
2. 尝试用小实验的方式探究土壤特点,知道土的人类的作用。
3. 乐意参与活动,萌发珍惜土地的感情。
活动准备:
1. 幼儿资源:主题小书、记录单、自封袋1个。
2. 教师资源:挂图、DVD、土壤1份(内有一份树叶、树根等);大盘子1个(里面有干、湿的土壤);与土壤相关字卡,一盆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生长出的植物;一盆在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荒瘠土地、梯田、种植绿肥、收集落叶沤肥的图片各1张。
3. 经验准备:有挖土经验。
活动过程:
1. 看一看、捏一捏、想一想,探究干湿的区别。
(1)教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什么颜色的?除了黑色的土,你还看见过什么颜色的土?猜猜它是软的还是硬的?
(2)教师:请你们来捏一捏土壤,感受一下有什么感觉(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软”“硬”字卡)
(3)教师:什么样的土壤是软的什么样的土壤是硬的?
(4)教师:土壤有多种颜色,它们有的是干土,有的.是湿土,软硬程度也不一样。
2.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土壤剖面图和小实验,了解土壤对动植物生长的作用。
(1)教师:土壤对上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2)教师:可以种植植物、花草树木、庄稼……还有许多美丽的建筑。
(3)土壤里面有什么?
(4)教师:有许多小生物在这里生活,有蚯蚓、蛇、青蛙……
(5)教师:土壤里面的小动物要呼吸空气的,为什么它们能在这里生存怩?
3. 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土壤层。
(1)引导幼儿阅读主题小书,比较土壤各分层之间的异同。
(2)教师:看看这两盆植物,你们发现什么?
(3)教师: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生长出的植物茁壮且呈绿色,而在贪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细弱,柔软且枯黄。
(4)教师出示荒瘠的土地、梯田等几种图片。
活动延伸:
(1)教师出示一些用泥自制的泥人、泥动物,并现场捏制小动物,引起幼儿兴趣,让幼儿交流欣赏。
科学教案 篇4
目标:
1.尝试双手配合用充气简给气球充气,注意控制速度和力度,观察气球不断膨胀的现象。
2.尝试用语言、动作或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在充气、放气、扎气球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准备:
气球若干,装在小筐里;小型手持式充气筒。
玩法说明:
幼儿将气球嘴套在充气筒的出气口上,一手捏紧气球嘴,一手来回抽拉充气筒活塞,两手配合给气球充气。
指导要点:
1.观察幼儿充气的方法,鼓励幼儿自己寻找问题的原因,并尝试解决。如果幼儿的气球总是无法持续膨胀,可引导幼儿观察是否漏气、哪里漏气以及为什么会漏气,尝试用捏紧气球嘴等方法解决问题。如果幼儿双手配合上有困难,可引导幼儿观察学习同伴的动作。
2.气球膨胀得过大时,及时提醒幼儿不要继续充气了,避免气球爆炸。即使幼儿打爆了气球,也不要加以指责。
3.气球充好以后,可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玩气球。如,松开气球嘴,玩放气的游戏,观察气球放气时飞行的.轨迹;利用毛根等辅助材料尝试自己扎气球。
4.鼓励幼儿将自己在充气、放气、扎气球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用绘画等形式进行记录。
延伸活动:
提供脚踩式充气筒及形状各异的气球(如心形、长条形等),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第1课。
教学目标:
1、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3、培养敢于、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
食盐、烧杯、筷子、热水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积极的验证。老师这还有更难的呢!敢接受挑战吗?(敢)好,让我们走进第一关,智力猜猜猜,(闪闪红星,小红军带盐的故事)请大家开动脑筋猜猜看,小红军是怎样把盐藏起来的?(板书课题)
(用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故事情节造成的悬念,引起学生大胆的猜想,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究
1、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
请大家分组讨论,选出我们的最佳方案(学生选择,并简单的说出理由)
……
看来大家一致认为,盐能消失在水中,到底猜得对不对呢?想不想通过实验来验证?(想)那么,要做这个实验需要什么器材呢?(生交流)
请各组组长来材料超市选择你们需要的材料。
2、实验揭秘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
对,盐真的能化在水中,那么像盐这样消失在水中的现象叫溶解。(板书)同学们,你们太棒了,老师宣布,第一关成功!让我们走进第二关:比比谁最快!
3、探究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
小红军很聪明,把盐溶解在水中,但当时处境一定非常危急,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下,怎样能帮小红军将盐尽快的溶解在水中?(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想法非常好,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呢?得通过实验来验证,现在请个小组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
……
大家真了不起,设计好了自己的实验,老师很佩服你们!在做实验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
实验用品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
分工合作。
用简单的语言填写实验报告单。
好,现在实验开始。
汇报交流。
谁能根据以上小组的汇报,对加快食盐溶解的条件总结一下?
生总结汇报。
刚才大家参与得非常积极,实验做得很认真,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真是太棒了,老师兴奋得告诉大家:第二关闯关成功!下面让我们走进第三关,看谁想得多!
4、联系实际学科学
其实,溶解在我们生活中用途特别广,现在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怎样加快溶解?
……
第三关闯关成功!
三、拓展探究
看来,我们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仅心细,而且聪明。故事中的小红军也很聪明,他把盐化成水藏在棉衣里带上山。那么,盐该怎样取出来呢?想知道吗?请大家课下先进行猜想,试着探究,并记录下来,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发现。
反思: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伙伴,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自主的交流方案,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这样学生才会有一种我就是科学家的感觉,科学活动才是愉悦的。
4.2.1 水落“盐”出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
1、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2、探究得出水的三态变化条件,知道水的沸点与冰点。
3、培养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
对水的三态变化条件提出猜想与假设。
教学难点:
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教学准备:
水盆、玻璃片、三脚架、蒸发皿、酒精灯、水、盐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由上节的故事引入,回顾问题:“小红军是怎样把掩藏起来的?谁能再说一下?”找个学生重述一遍。复习“溶解”的概念。
提出问题:“小红军把盐藏到水中带到了山上,可红军怎样把盐从水中取出来呢?”,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板书课题《水落“盐”出》。
二、集体探究。
1、教师提问:我们怎样让盐再变回来,怎样变比较快?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与假设。建议搞一次竞赛:比一比,看哪一组能让盐尽快地“变”出来。
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会有一些学生能猜想到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析出食盐。
2、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1)学生假设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小组交流。
(2)制定实验方案。
(3)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4)交流汇报实验结论,师生共同评议纠正。
(水蒸发的快慢与下列三个因素有关:水的表面积的大小,水面上方空气的流动,水的温度。)
4.2.1 水落“盐”出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
1、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2、探究得出水的三态变化条件,知道水的沸点与冰点。
3、培养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
对水的三态变化条件提出猜想与假设。
教学难点:
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教学准备:
水盆、玻璃片、三脚架、蒸发皿、酒精灯、水、盐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提出问题:“水到哪里去了?
2、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探讨和阅读,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知识。接着就引导他们围绕新的问题:“水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状态变化?”进行猜想。
3、实验验证。
学生分组实验:(1)研究水变成水蒸气。(2)研究冰变成水。(3)水蒸气变成水。
①水蒸气固化成霜的'实验,是通过在冰水中加盐,令冰强行融化,从而杯内温度低于0℃,空气中的水蒸汽碰到杯壁时就会凝结成霜。这个实验能够比较清楚地观察到水结冰的过程,实验时可在冰水中插入一支温度计进行观察。用金属杯做这个实验效果比较明显,实验时要提醒学生不能对着杯子呼吸,否则他们呼出的热气会使这个实验失败。
②冰熔化成水的实验比较简单,但由于要用到酒精灯等器材,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和杯内水温的变化。重点观察冰水共存时的温度和水沸腾时的温度和现象,并记录下来。由于当时的实际气压可能不会正好是一个大气压,再由于水的纯度和温度计的精度及读数的等因素的影响,会使测得的沸点会比100℃低。届时可向学生说明。
③水变成水蒸汽的实验在前面水中“取”盐活动中已经做过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安排。如把这个实验与水蒸气变成水的实验结合起来,则更有利于解释问题。如教材43页“水和水蒸气”实验图所示,同时演示水的汽化和汽的液化两个过程:一是酒精灯加热使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汽遇到装冰的勺子又变成水。这个实验证明了水变成水蒸气的条件是遇热,而水蒸气变成水的条件是遇冷。
另外需要向学生指明的是,水加热后在水上方出现了“白气”,有很多学生以为那就是水蒸气,要让他们知道这实际是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的小水珠,这实际就是天上的云,地上的雾。
三、总结与交流
讨论水的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各组汇报与交流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与结论,总结出水的蒸发快慢(盐析出的快慢)与什么条件有关。
讨论水发生三态变化的条件,总结出水蒸气、水和冰两两之间发生变化的条件。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四、拓展活动
讨论生活中蒸发的例子,如:杯中的水时间长了怎么少了?怎样晾衣服干得快?
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的例子。如:烧开水时,锅盖上可观察到的现象。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到室内,眼镜片上发生的现象。
4.3 沉与浮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第3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知道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应备条件的猜想能力。
2、初步了解和体验物体沉浮应具备一些条件,可以通过改变这些条件来控制物体的沉浮。
3、继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
材料准备:
老师用:大玻璃缸、白菜、萝卜等常见的生活物品。
学生用:玻璃缸、木块、塑料块、铁块、石子、鸡蛋、盐、橡皮泥、钩码、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肯定和激励,并以此作为阿基米德小组的获得要求。)
一、认识各种材料(木块、石头、鸡蛋、泡沫塑料、萝卜、橡皮块、回形针、牙签、蜡烛)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帮小红军顺利地解决了问题,我们把盐藏在了什么地方?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材料。
二、猜想实验,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这些材料也会像盐一样溶解在水中吗?
师:我们猜测一下哪些会溶解在水中?你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师:让我们动手也试一试吧!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刚才的猜想正确吗?
大家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或者问题吗?
学生汇报。
师:“为什么有些物体浮在水面,而有些物体则沉在水底?”谁能说出自己的猜想。
学生猜测。
这个问题曾经吸引许多科学家进行研究,大科学家阿基米德也研究过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像科学家那样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在研究中有所发现的小组,我们给命名为阿基米德小组。(指阿基米德小组奖章)
三、感知浮力
师:刚才同学们猜想水对浮在水面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大家试一试,是真的吗?
学生亲身体验。
师:说说你的感受。那沉在水底的物体是不是也受到了水对它的托力呢?
学生猜想。(不止一种)
师:你猜想的有什么根据吗?根据是什么?怎样为“我们的猜想”找到证据呢?
学生设计实验。
动手实验。
汇报交流。
师:像这样浸在水里的物体,会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托力,这种力叫浮力。
四、谁主沉浮
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是太棒了,真像一个小阿基米德,那老师这还有一个问题:“怎样使鸡蛋和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谁愿意接受挑战?
动手动脑,大胆猜想和实验。
师:你们是怎么做的?解决问题了吗?
学生汇报交流。
师:大家的表现太精彩了,下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游戏比赛。
游戏。(看谁的橡皮泥能承受更多的玻璃球)
五、拓展活动
在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浮力的。
六、课堂小结
我们看看是哪个小组获得了“阿基米德小组”的称号?有请阿基米德小组的同学上台,我们来给他们合影留念!(教师给上台同学拍照)
其实这节课每个小组的表现都很出色,都做到了科学家一样的严谨有序,相信我们班以后会出很多像阿基米德一样的科学家的。
把实验的材料整理好,准备下课。下课!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蜘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了解各种各样的小型动物。
2、激发幼儿观察和认知小蜘蛛的兴趣,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3、激发了幼儿对蜘蛛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蜘蛛在哪里
2、课件:图片-蜘蛛
3、ppt课件:巨型蜘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谜语:一个小珠子,吐丝结网子,网子粘虫子,吃成小胖子。
2、教师:你们知道蜘蛛在哪里吗?
二、 展开
1、你们想看小蜘蛛的动画片吗?
播放动画片:蜘蛛在哪里,幼儿观看。
让幼儿说一说蜘蛛长什么样子。
2、利用蜘蛛图片,细致的观察蜘蛛的外形特征。
(1)蜘蛛的头胸部长着什么?它的腹部是什么形状的?
(2)小结:蜘蛛的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
头胸部有蜘蛛的口器、八只步足,腹部一般为圆形和卵圆形,
能纺出丝的纺织器在腹部。
3、了解生活习性。
(1)你在哪里见过蜘蛛?蜘蛛是怎样捕食的'?
蜘蛛喜欢吃什么?
(2)小结:蜘蛛生活在树上、草间、石下、水边、洞穴、灌木丛等处,
能适应各种环境,有的蜘蛛结网捕食,有的蜘蛛四处找吃的,还有的生活在洞穴中,蜘蛛以昆虫、多足类动物为食物。
4、了解蜘蛛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1)蜘蛛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蜘蛛?
(2)小结:蜘蛛能捕捉农田里的很多害虫,有的蜘蛛还可以入药。
因此,蜘蛛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和利用蜘蛛。
5、了解蜘蛛的种类
(1)Ppt课件:巨型蜘蛛
(2)通过观察,让幼儿知道蜘蛛有很多种类型,还有毒性蜘蛛。
三、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其他小型动物,激发对小动物观察活动的兴趣。
小百科:蜘蛛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丰富的捕食性天敌,在维持农林生态系统稳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1] 体长1~90毫米,身体分头胸部(前体)和腹部(后体)两部分,头胸部覆以背甲和胸板。
科学教案 篇7
目标:
1、在捡菜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比较,了解韭菜。大蒜。葱的不同特征。
2、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根能吸收营养,帮助植物生长。
准备:
1、韭菜 。大蒜 。葱。
2、筐若干个(三只以上)。
3、小花盆若干。
过程:
一 、谈话
你们在家吃过韭菜 。大蒜 。吗?那认识它们吗?
二 、拣菜
1 、出示一筐菜。
菜场一早送来许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几种菜混在了一起,给厨房的厨师带来了许多麻烦。厨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把这些菜分开放在各自的.筐里。
2 、幼儿一边拣菜一边把菜分别放入不同的筐中。
我们来帮厨师把菜分分开,把这些菜放在不同的筐中。
3 、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分开摆放?
好,我们把菜分好了,那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分开 摆放呢?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4 、引导幼儿说出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像妹妹。
刚才我们说了为什么要把这三种蔬菜分开,那谁能来说说这三种蔬菜,它们有什么特征。如果它们是一家人的话,你说说谁像哥哥,谁像弟弟,谁又像妹妹呢?
5 、师小结。
韭菜妹妹的叶子从上到下都是一样粗的,叶子是扁的 。窄的;大蒜哥哥的叶子上面小下面大,又宽又扁;葱弟弟的叶子中间是空的,圆柱形的。
三 、种植韭菜、大蒜(有根的)、葱(有根的)。
1 、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三种蔬菜的不同特征,现在我们要来种植这三种蔬菜,那该怎么种呢?
2 、取部分韭菜 。大蒜 。葱,切下其下半段。
每个小朋友先选其中一样蔬菜,然后把你选的这样蔬菜的上半段去掉,看看还剩下些什么。
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3 、把它们种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谁长的高。
我们把三种蔬菜的下半段种在花盆里,看看它们谁长的又快又高。
4 、幼儿种植蔬菜
5 、把它们放在自然角中,鼓励幼儿学着照顾,并观察其生长情况。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幼儿在玩玩具时,经常在观察、思考:汽车为什么会开?车灯为什么会亮?对电池的作用产生浓厚的兴趣。本次活动结合《纲要》精神,体现“生活化、经验化、操作化”的特点,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充分挖掘电池潜在的教育价值。
在活动中,通过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操作、探索的时间、机会,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电池,了解电池的外形特征;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动手操作、安装电池,了解电池的安装方法及作用,并体验安装成功的喜悦。
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与材料的互动原则。教师的开放式提问,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幼儿间的讨论、交流,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经验也得到了积累;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关系,通过操作、摆弄电池、探索电池的奥秘。
活动目标:
1、对电池产生兴趣,初步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乐意参加安装电池的探索活动,感受成功的乐趣。
3、愿意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活动准备:
常用电池若干个(1、5、7号),电动玩具若干个,电池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幼儿选择各种电动玩具玩,引出活动主题:“电池”
二、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尝试从多角度发现电池的差异。
1、幼儿观察、比较电池。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比较,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你们发现这些电池那些地方不一样?”“这些电池有没有一样的地方?”
3、出示电池图片,师生共同小结电池的外形特征。
三、幼儿尝试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动玩具安装电池。
1、教师提供不同型号的电动玩具,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安装电池,让玩具动起来。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一起讨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你是怎样装电池的,电动玩具才会动起来?”
教师针对幼儿的操作情况,举典型事例。
四、幼儿再次探索为各种不同的电动玩具安装电池
1、鼓励幼儿找到电池盒内的标记进行安装电池,尝试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动玩具进行安装。
2、师生共同交流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总结经验。
3、幼儿初步了解电池的用途及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延伸活动:
1、让活动中没有正确安装电池的幼儿继续操作练习。
2、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使用电池的物品,并尝试自己安装电池。
3、环保教育:不乱扔废旧电池。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名称:
科学活动《蚂蚁一家》建议年龄段:大班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以及生活习惯。
2、喜欢蚂蚁,对蚂蚁产生浓厚的兴趣,乐意在生活中观察蚂蚁的各种活动现象。
活动准备:
视频一段蚂蚁图片照相机纸笔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
近看黑驴运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都见过蚂蚁吗?那你们知道蚂蚁是什么样子的吗?(蚂蚁是昆虫,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
——老师出示蚂蚁图片,幼儿一起观察蚂蚁的外形(蚂蚁身上有毛,嘴巴叫口器,腹较大,雄较小,我们这边的蚂蚁是黑色的。)
——很多小朋友都见过小蚂蚁,但是可能没有仔细的观察过,今天我们一起去户外观察这些小生命好吗?
——提出要求:我们一起拿着放大镜看一看,蚂蚁是不是我们刚才说的样子,再仔细观察一下,蚂蚁是怎么样生活的。
二、户外观察探索蚂蚁的生活
——来到户外场地:小朋友们,我们可以到哪些地方找小蚂蚁?(树上、花朵、泥土等)
——小朋友分散观察,找到蚂蚁以后教师把蚂蚁的活动拍下来。
——边拍照一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提问,他们有多少?他们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在观察的时候不要打扰蚂蚁,不要伤害蚂蚁,有耐心的旁观。
三、回教室进行集体交流
——小朋友们,我们先来说一说,你们看见的小蚂蚁是不是像图片上的一样呀?
——你还发现小蚂蚁是怎么样生活的?(蚂蚁是一群一群的,好多好多在一起。)
——你还发现什么现象?(蚂蚁在打架,有的死了。有的蚂蚁在运粮食运小昆虫,有的`蚂蚁在搬很小的树叶。我们还看见蚂蚁在搬一粒粒白色的东西,好像是蚂蚁卵,又好像是其他虫子的卵,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们还看见好多蚂蚁在约会,他们要出去玩等)
——小朋友们的发现可真多啊,我刚才把你们的发现都拍下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幼儿活动的照片,和幼儿一起说说自己的发现,评选小小观察员。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11-29
科学教案11-30
科学教案11-30
科学教案11-30
科学教案11-30
科学教案11-30
科学教案11-30
科学教案11-30
科学教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