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5 09:39:4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最难忘的事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一件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学会列提纲写作文。

  3、选好适当的作文题材,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把事情写具体。

  4、学出真情实感,注意主次分明。

  教学重点、难点:

  紧扣“难忘”选择材料,指导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列好作文提纲,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写清楚。

  教学方法:指导法。

  教学准备:难忘的事有关材料。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你们的童年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阅读教材,明确习作要求。

  1、认真读习作要求,思考:这次作文的重点在哪里?

  2、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1)、这次作文写的是童年生活中最难忘的.事。

  (2)、要求如下:教师板书

  紧扣难忘,写清情节。

  写人物要具体、生动。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题目自拟。

  三、师生讨论交流、研究写法。

  讨论:怎样写才能符合要求?

  学生汇报:要写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还要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尤其要抓住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突出中心。

  四、学生动笔写作。

  五、习作后讲评:

  1、明确讲评要求。

  2、评价学生的习作。

  3、讲评后,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

  4、誊抄作文。

  5、展出学生优秀作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培养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学习习惯,虚心请教的求知态度。

  2.学会生字新词,读准本课的多音字,能用“原来……怪不得”说话,初步训练学生研读词句的能力。

  3.激发热爱自然,研究自然的情感。

  4.把握难点、重点,理解“求知”的态度,掌握并去证实获得的知识。

  其他:

  学习的写法。

  教〔学)具:

  投影小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今天,我们学第11课《不合群的小蝌蚪》。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为啥上面写日期?

  生:这是!3月25日发生的事。

  师:对“我”是一位小学生,课文是他的!

  二、初读课文。

  师:记下了什么事?

  ——谁发现了什么?

  ——谁知道了什么?

  (定向。小学生的告诉我们什么?)

  反馈:师:请同学们准备一下,用“不合群的小蝌蚪”说话。

  生:我知道了……,我还知道……

  (师作“认真读,记住了课文”的.)。

  三、细读课文一二两段。

  1.请仔细读第一段和第二段,找一找,哪些词写出了小蝌蚪的不合群?

  学生填写“不合群的小蝌蚪( )地游。”(孤零零孤独单独自个儿悠闲)

  2.和这些词相反的词是(成群结队)。

  3.看见……在游,想:“好像……别扭?”

  谁明白什么是“别扭”?换个词说说。(好像在闹矛盾,好像在吵架,好像在生气)

  4.什么办法可以让不合群的小蝌蚪合群?(请学生快速读,把表示办法的词圈出来)

  (1)用橡皮表示小蝌蚪,找根“细树枝”拨!

  (2)哪个词说明它不合群?“钻!”(钻出来)

  (3)“我心里想:你这个调皮的小家伙,怎么这么不合群呀!”

  (能将“调皮”换词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情感与态度: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

  教学重点

  归纳一元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能猜出你们的年龄,相信吗?

  只要任何一个同学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就能马上猜到他的年龄是多少岁,我们来试试吧。

  问:你的年龄乘以2加3等于多少?

  学生说出结果,教师猜测年龄,并问: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

  二、知识探究

  1、方程的教学(投影演示)

  小彬和小明也在进行猜年龄游戏,我们来看一看。

  找出这道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大家观察,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回答:什么是方程?方程有哪些特点?

  2、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1)X+2=3(是)(2)X+3Y=6(是)

  (3)3M-6(不是)(4)1+2=3(不是)

  (5)X+3>5(不是)(6)Y-12=5(是)

  三、合作交流

  1、如果告诉我们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大家能够自己列出方程吗?(投影演示)

  情景一: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

  你能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吗?怎样列方程?由此题你们想到了些什么?

  情景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20xx年3月28日新华社公布)

  截至20xx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3611人,比1990年7月1日0时增长了153%,1990年6月底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情景三:西湖中学的体育场的足球场,其周长为200米,长和宽之差为12米,这个足球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下面是刚才根据几道情景题所列的方程,分析下列方程有何共同点?

  2X–5=21

  40+15X=100

  X(1+153﹪)=3611

  2[X+(X+12)]=200

  2[Y+(Y–12)]=200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元),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问:大家刚才都已经自己列出了方程,那个同学能够说一下你是怎样列出方程的,列方程应该分为那几步呢?

  生:分组讨论,回答列方程的步骤(1)找等量关系(2)设未知数(3)列方程

  四、随堂练习

  1、投影趣味习题,

  2、做一做

  下面有两道题,请选做一题。

  (1)、请根据方程2X+3=21自己设计一道有实际背景的应用题。

  (2)、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年龄编一道应用题,并列出方程。

  五、课堂小节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六、作业:分组布置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准确识记“饭、能、饱、茶、泡、轻、鞭、炮”等字。(重点)

  2.在看部首识字的过程中,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密切联系。(难点)

  3.区别理解“青和清、在和再”的意思,会用它们填空。练习查字典,培养学生查字典的学习习惯。(重点)

  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歇后语,借助图片大致了解描述的内容,并背诵积累。(难点)

  5.和大人一起朗读故事,明白故事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内容,知道狐狸为什么对乌鸦说好话,懂得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启发学生不能听信花言巧语,要专注做好眼前的事。(难点)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字卡。(教师)

  2.字卡。(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识字加油站

  1.(多媒体出示喜羊羊图片)导言:我们的好朋友喜羊羊来了,它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出示“饭、水、足、手、衣、火”的图片)学生说出图片上的事物。

  2.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上的事物能用来做什么,同时逐句出示儿歌内容,引导学生相机识字。

  (1)自由读儿歌,读准字音。

  (2)指名读儿歌,师生正音。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自由交流识字:饭、能、饱、茶、泡、轻、鞭、炮。

  (1)读准字音:“茶”是翘舌音,“鞭”是三拼音节,泡(pà)和炮是同音字。

  (2)认清偏旁,说说字义和偏旁的关系。

  (3)交流识字方法。如: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泡、饱、炮。

  (4)同桌互相考一考:抢读生字,看谁读得准确。

  4.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5.导学:喜羊羊为大家鼓掌,大家真棒!听一听,它又说了什么?(出示泡泡语:你能看图背诵这首儿歌吗?)

  6.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生字放入儿歌,速读速背儿歌。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图片导入,引领学生在趣味观察中认识儿歌中的主体事物。在此基础上的认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动探究”的形式完成的,既提升了识字实效,又尊重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二、认真观察,我的发现

  1.导言:由于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现在喜羊羊要带我们去汉字王国逛一逛。一年一度的汉字王国运动会的开幕仪式就要开始了,让我们随着喜羊羊一起看看都有哪些队伍参加。

  2.播放第一支走来的队伍——口字旁家族,并出示相应生字“吃、叫、吹、咬”。

  (1)齐读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出示口字旁)

  (2)引导学生思考口字旁的字大都和什么有关,然后指名汇报,并表演。

  (3)导学:这支队伍想扩充,还有哪些字宝宝可以参加呢?(预设:“喊、叹”等。)

  3.播放第二支走出来的队伍——提手旁家族,并相应出示生字“提、拔、捉、拍”。

  (1)导言:观察生字,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提水、拔萝卜、捉小鸡、拍球图片)

  (2)引导学生思考提手旁的字和什么有关,并再举几个例子。

  4.播放第三支走出来的队伍——足字旁家族,并出示生字“跑、跳、踢、踩”。

  (1)导言:最后一支队伍比较特殊,大家来看看都有谁呢?(生齐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组字又有什么相同点。(出示足字旁)

  (3)足字旁的字多数和脚部动作有关,学生举例子。(跺脚、跳跃等)

  设计意图:借助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自主发现中了解汉字造字规律,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

  三、情感体验,字词句运用

  1.导言:喜羊羊在汉字王国玩得特别愉快,它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它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出示青山和清泉的图片,并注明这两个词语,突出“青”和“清”两个字。)

  (1)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读音相同,意思不同。“青”表示绿色,而“清”表示清澈和清楚。

  (2)出示:“远处有( )山,近处有( )泉。”学生试填,并说明理由。

  (3)学生小组讨论还可以用“青”和“清”组哪些词,并用词语造句。

  2.出示:“在”和“再”。引导学生说出哪个是“再见”的 “再”,并说明理由。

  预设: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再见”这个词,“再”表示又一次的意思。

  3.教师引言:“在”表示存在或者表示存在于某地点,比如:在家、在场、在外面……

  4.出示选字填空:放学了,大家( )教室门口和老师说( )见。

  (1)指导学生用“在”和“再”填空,并说明理由。

  (2)出示选字组词练习:( )家、正( )、( )学校、( )次、( )来。学生讨论怎样填写,并用填写的词语造句。

  5.完成教材64页的翻字典游戏“比比谁最快”。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的图片,直观理解“青”和“清”的意思,再填字组词造句,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比较两组同音字时,都是先理解再运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借助有趣的“翻字典游戏”激发了学生查字典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诵读歇后语,日积月累

  1.导言:喜羊羊今天给我们带来几幅图画谜语呢,谁能猜出每幅画的谜底?

  (1)出示图片:小葱拌豆腐。

  导学:大家看看这盘菜的颜色,用一个词来形容。

  预设:又青又白、绿白相间、清清(青青)白白……教师给出一清(青)二白。

  (2)出示:竹篮子打水、芝麻开花、十五个吊桶打水图片。师生交流共同猜谜语。

  2.引学:刚才我们猜的是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像谜底。

  (1)请你读一读教材中的歇后语,对照图片体会其中的含义。

  (2)同桌对读歇后语,一人读前一部分,一人读后一部分。

  (3)出示歇后语的前一部分,学生齐说后一部分。

  3.拓展其他歇后语。

  (1)出示几个课外歇后语,小组交流学习,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2)借助图片指导学生边读边理解,最后熟读成诵。

  4.小结:歇后语的种类有很多,有谐音类、喻事类、喻物类、故事类等,内容广泛,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集。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主要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学生以多种方法练习朗读,借助图片,在读中感悟,并鼓励学生去搜集、去积累。

  二、共同阅读,感悟道理

  1.导言:一个晴朗的日子,乌鸦找到了一片肉站在大树上,正准备回家喂宝宝,却遇到了树下寻找食物的狐狸。(出示:短文插图)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配图播放故事)

  2. 学生初步了解短文内容。教师出示字卡,指导学生学习发音易错的生字。

  3.指导朗读短文,把短文读得正确、流利。

  4.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狐狸几次对乌鸦说话?乌鸦有什么表现?画出狐狸的话读一读,想想狐狸为什么要这样说话,乌鸦为什么上当受骗,通过这个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讨论交流:如果今后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回家和大人一起朗读《狐狸和乌鸦》这个小故事,并把你学到的内容讲给大人听。

  2.把搜集到的歇后语和同伴交流一下,看看谁记得多。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的能力。一年级的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交流和表达。教师应充分给予他们思考、表达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丰富语言,在交流中感悟内容,在交流中明白道理。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减少语文园地的内容带给学生的枯燥感,我设计了“喜羊羊参加运动会”的一系列情境。借助里的图片和动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以语文园地中的各板块内容为主体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观察与倾听上,迅速提升了学习效果。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熟读、欣赏的基础上,达到熟背课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课程:

  一、导入

  1、“暴风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以带来灾难,令人恐惧,也可以以它的气势,使人振奋,尤其是暴风雨过后,大自然展现的是江山似景、风景如画的另一番景色。

  2、老师先给大家看一段片子。(放暴风雨),看完刚才的片子,请你谈一谈刚才的片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3、今天,意大利作家弗拉里斯为我们带来一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寓意深刻的著名散文《暴风雨》。

  二、小组学习

  这堂课,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这篇文章,并且完成老师设计的一张表格。填完后,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此较好的景物,读一读,并且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三、大组交流

  1、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这张表格你们是怎样填写的?

  2、在这么多的景物中,一定有你自己认为写得比较好的.景物吧!请你用最优美的语调来读一读,并且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3、小结:你们的朗读给课文增色不少。你们的观点表示你们自主阅读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现在,让我们回到这张表格,我们不难看出,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紧紧抓住夏季暴风雨前后景物变化,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恰当地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使如此神奇。

  4、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再一次走进暴风雨,体会大自然那顽强的生命力,

  对比读、个别读、齐读。

  5、一篇好的写景文章,不光要有精彩的景物描写,还必须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具体的景色中去,做到情景相融。

  那么你认为这篇文章,想要通过暴风雨,告诉大家什么呢!(理解最后一段)

  (1)介绍《海燕》这篇文章

  (2)听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6、总结:学完这篇课文,老师希望不仅在写作上能带给你启发,而且要能理解这暴风雨所给你带来的人生哲理。

  板书: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教案(经典)08-07

【经典】语文教案08-19

语文教案(经典)08-31

【精选】语文教案09-02

(精选)语文教案09-02

[精选]语文教案09-15

语文教案[经典]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