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3-12-16 07:52:50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编制4的乘法口诀,记住4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其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想像、记忆、思考、推理方面的能力。

  3、通过“说一说”的活动体验数学知识与周围事物的密切联系;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积极探求规律和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运用。

  难点:“数学游戏”找规律,走迷宫。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熊真能干,今年它种的红果又丰收了。这一天,小熊要用红果做成冰糖葫芦招待客人呢!并且把它用竹棒串成串。

  出示“小熊请客”主题图,引导学生发现:每4个红果做成一串糖葫芦。

  师:小熊在串红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问题?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指名回答。让学生读一读书上小熊的问题:“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呢?”

  师:聪明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助小熊解决一下它的问题。

  二、操作活动。

  1、摆一摆,数一数。

  (1)学生取出学具袋中的实物红果(或圆片、花朵、小棒等)边摆边数。

  (2)学生介绍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

  (3)对照着9串红果图,轮流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加一加。

  学生如果还有其他方法,也让他说一说。比如说列出加法算式计算等等。反复数过几次后,再完成“填一填”。

  2、想一想,填一填。

  师:刚才同学们数得真不错。现在这里有一张统计表(出示统计图),你能填一填吗?

  (1)观察统计表。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表格里的各个数表示什么?谁知道1表示什么?2、3……9串。

  师:也就是说,第一行的数字表示“红果有几串”,对吗?

  师:那下面的4又表示什么呢?

  它表示几串红果4个?请完整的说一说。

  那么2串红果几个填在哪里呢?

  (2)让学生填统计表。

  师:你能根据刚才数红果的结果,独立把这张表格填完整吗?

  (3)交流结果。

  指名表格中的4提问:这是几个4?

  师:那8个里面有几个4呢?

  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让学生依次说一说,从而加深印象。

  三、写乘法算式,编口诀。

  1、写出乘法算式。

  (1)问:1个4可以写成哪两个乘法算式?

  (2)那你能根据刚才讲的'几个几,依次写出乘法算式来吗?

  (3)教师激励并引导学生写出所有的乘法算式。

  2、启发学生独立编写口诀。

  (1)师:你能自己独立编写出4的乘法口诀吗?

  (2)学生独立编写,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编写好的口诀。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编写的口诀,教师加以归纳、总结。全班齐声朗读,初步熟悉4的乘法口诀。

  四、记忆口诀。

  1、自由记忆口诀。

  师:大家已经编写出了4的乘法口诀。现在你能当堂把它背诵下来吗?

  2、让学生按顺序背诵4的乘法口诀。

  3、倒着背。

  4、开火车。(倒着背,顺着背)

  5、对口令。

  6、引导学生思考:有时忘记了某句乘法口诀,在计算时该怎么办?

  7、说一说。

  师:学了4的乘法口诀,请你利用它们来说一说。(引导观察书上的“说一说”,使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弄清“说一说”的要求后,小组内由组长组织同学说一说。

  “一张桌子4条腿,2张桌子8条腿,3张桌子12条腿……9张桌子36条腿。”

  8、全班交流。用对口令的形式。对口令时,还可交顺序打乱来说。范例如下:

  师:2张桌子

  生:8条腿。

  师:4张桌子

  生:16条腿。

  五、综合练习。

  1、连一连。

  引导学生看清图意。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题目的要求是连一连,你知道连什么吗?

  学生观察画面后回答:每只动物的身上都有数字,气球上的算式等于哪个数,那只气球就是哪个动物的。

  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完成后全班交流,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完成第2题。

  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说一说你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3、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填算式。

  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出算式来的。

  表扬积极发言的学生,可以再请个别学生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六、数学游戏

  1、读题:找规律,走迷宫。

  2、分析题意:

  观察图,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要做什么,怎么做。

  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图。图上有谁?它准备做什么?

  再引导学生指出入口与出口(两个箭头分别所指的)。

  师:你能帮助小鸟寻找走出迷宫的路线吗?

  激发学生的兴趣后再找规律,从而寻找走出迷宫的路线。

  3、独立计算,小组合作找规律,画出路线。

  4、集体交流。说一说小鸟该怎样走出迷宫。请个别小组报告一下本小组的结果。

  七、小结。

  热心而聪明的小朋友们,今天你们成功地为小熊和小鸟解决了它的问题,并且学会了4的乘法口诀。回家再把4的口诀背给家长听听。

  八、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并且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哪是物体的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发展空间观念、合作意识和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几何模型各一个;各种几何形体的实物。

  学具准备:

  小长方体、正方体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三单元(板书:引导学生读一读)

  同学们可能会猜想:老师叫我们看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激起兴趣。)

  老师坐在小板凳上,分别请三位学生站在老师的正面、侧面和高处拍照。

  在电脑上展示刚才拍的照片。

  生:这些都是老师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同学们天天都在学校学习,肯定都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也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同学们来观察这张讲台,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这张讲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状。

  小结:刚才我们用相机当成自己的眼睛让同学们发现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所看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看一看。

  二、观察、交流(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1)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学生活动。

  注意: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如,可以先引导某个小组的学生站在一个角度观察,再帮助他们调换位置,使其他小组的成员知道观察的方法。

  (3)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站在左侧面,看到了桌子的上面和这里(指了指侧面)

  师:哦。看到了两个面,这是左面。

  生:我站在讲台的前面,也看到了两个面,是上面和前面。(让学生指一指)

  生:我观察到的讲台的形状和某某同学是一样的,只不过我是站在这边(指了指右侧面)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还有哪位同学是怎样观察的?

  (学生可以从一个角看到三个面,或者趴在上面看到一个面,又或者在每个面前蹲下来,看到一个面。)

  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三、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的观察讲台图。

  2、说一说图上的三个人可能分别看到讲台的哪几个面?

  3、想一想,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图中的三个人可能分别看到讲台的哪几面?

  生:我先说图上的老师。我认为老师可能看到讲台的上面和前面。

  生:我不同意。我觉得老师很高,他只能看到上面。

  生:笑笑看到桌子的上面和她前面的一面。(左面)

  生:淘气是站在右角边,他可能看到上面、前面和右面三个面。

  师:为什么?

  生:我刚才在观察物体时体会到的。如果不是站在桌子的一个面的正前方看,而是站在桌子斜的方向,就能看到三个面。

  小结:通过上述验证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观察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4、连一连

  (1)按照刚才讨论的结果,让学生连书上的图。

  (2)交流。(让学生说说哪幅图是谁看到的。)

  四、认一认

  1、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侧、正面。

  2、交流、体会长方体的上、侧、正面。

  (1)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分别指着上、侧、正面,让学生说说是哪个面?同时板书。

  (2)再将一个长方体不停地变换着摆,每次都让学生指出上、侧、正面,从而加深理解:一般朝上的那个面叫上面,对着观察者的那面是正面,两侧的面称侧面,最后让学生自己说说,只要意思说对即可。

  (3)拿出不同的长方体,让学生说说它们的上、侧、正面。

  (4)拿出一些长方体形状的实物,让学生指着说说它们上、侧、正面在哪里?

  小结:通常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朝上的一面称为上面;面对自己的那一面称为正面;两侧的面称为侧面。

  五、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1)引导学生审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反馈:说一说你的同桌对了没有,如果错了帮他纠正过来。

  2、口算

  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反馈。

  3、连一连,说一说。

  4、观察一个物体,小组内说说他们的上、侧、正面各是什么样的?

  六、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回家观察一个物体向家长说出你看到的面。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原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同学上来。

  师叫3名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学例2)

  菲菲有三个好朋友,他们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摆的`情况,用了多少根小棒。(课件演示例2中第一个小朋友,摆了一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摆了一个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

  生:一个4根。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摆图形的时候用了几个几根。

  出示例2中另外两个小朋友摆的两个和三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

  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2个4根,3个4根

  (板书:2个4根,3个4根)

  揭示倍的含义,指出第三个学生摆的小棒说:第三个同学摆了3个4根,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

  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生解答时,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3)教学例3、

  ①出示例3,问: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②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图片,应怎样列式?为什么?

  ③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拍手游戏。

  师拍表示一倍的次数,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拍表示几倍的次数。

  2、76页“做一做”。

  3、78页第1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讲故事)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同一头大象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二、探究体验

  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木头大象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着重讨论侧面的不同点。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木头大象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通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出本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亲身实地的观察,更加清楚直观学习本课。)

  (3)讨论:老师这儿还有一张图片(从上面拍的),讨论一下,这是从哪个角度拍的呢?四个同学当中谁站起来看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4)请小组长把大象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小兔子和小猴子给兔博士的家各拍了一张照片,请大家猜猜这两张照片分别是谁从哪个角度拍摄的?

  (2)学生汇报交流。

  3、巩固练习:

  (1)同学们做的太好了,现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着一个茶杯,请你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个茶杯,并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小组之间交流方法。

  (3)独立完成第三题,教师指名回答。

  四、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的活动体验1dm和1m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

  2、初步理解1dm、1mm、1cm、1m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分米

  (一)估一估,量一量

  1、今天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测量。图上这支铅笔,你有什么办法,说说这支铅笔有多长?

  2、你估计它有多长呢?把你估计的填在表格里。你怎么估计的?

  3、量量看吧,把你量的结果也填在表格里。

  4、量得铅笔有多长呢?

  5、10厘米还有个名称是什么?

  对!10厘米就是1分米。也可以反过来说,1分米等于10厘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dm=10cm

  (二)找一找

  1、在尺子上找找10厘米,用手比划一下,看看有多长?这么长就是1分米。

  2、在尺子上找其它的`1分米。

  3、画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

  4、量量看你的手掌,大约有多长呢?

  5、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有1分米?

  (三)想一想

  1、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呢?说想法,在尺子上数一数。

  2、分米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3、当量比较长的物体时,我们就可以用分米做单位来测量了。

  4、估计一下,数学课本大约有多少分米呢?

  5、量量看吧

  活动二:认识毫米

  我们认识了1分米的长度和用字母表示,知道分米与厘米和米的关系。现在来看第二支铅笔,自学第二支铅笔这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告诉大家你知道些什么?(字母表示、长度、与厘米的关系等)教师梳理:

  1、毫米的作用。

  2、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拿出你的一分硬币,你发现什么了?象这样的长度就大约有1毫米。

  3、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有1毫米。

  4、估计数学课本的厚度有多少毫米呢?量量看。

  5、画一条长二十毫米的线段。

  6、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毫米呢?1分米里呢?1米呢?(小组里讨论一下)

  7、到现在为止,一共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活动三:练一练(第一题),小组互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画面。

  师: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

  2、提问题。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请你们接着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一共有多少朵花?一共有多少条鱼?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2+2+2=6(朵)

  第二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个)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加

  生1: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生动手写: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你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生说,师判断

  2、出示图:师说题意,生填写,集体订正。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用的解决方法,然后着重认识几个几连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02-25

数学上册教案12-25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6-02

二年级上册数学花园教案12-29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02-25

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02-25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03-03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2-08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