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6 10:06:4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给予”“试探”等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美好的精神品质。

  4.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录音机、圣诞节卡片

  2.课前学生搜集圣诞节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圣诞节场景,让学生了解圣诞节,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气氛。

  2.从预习已知的内容入手,了解金吉娅送给大家的礼物。

  【课文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些风俗学生不太熟悉,因此要尽可能缩小文化差距,让学生通过课外搜集的方式了解圣诞节,并播放圣诞节的音乐,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帮助学生理解“圣诞节”、“援助中心”、“给予树”。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问

  1.默读课文,个人自主探究,在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

  2.小组内部交流,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3.组长汇报,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解决疑问。(相机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指导)

  【口头提问是学生质疑的一种方法,它使学生与课文、编者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

  四、品读文章,深入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

  1.出示插图,谈谈自己的`发现。

  2.品读金吉娅的话。

  (1)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金吉娅说的话,再用心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金吉娅说的话。

  (3)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4)再读金吉娅的话,注意读出金吉娅因为没能给家人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的语气。

  (5)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3.再次看图,你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4.师小结。

  五、拓展延伸

  1.小练笔:替陌生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回复给金吉娅姐姐。

  2.生生交流,互评。

  六、作业超市

  1.我要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读给大家听听。

  2.我要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能正确认读、书写。

  2.学习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体会课文中浓浓的爱。

  3.自制贺卡,为亲人送上祝福。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1.同桌互相读读生字、新词。

  2.检测:字词巩固游戏:“你指我猜、开火车、生字开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金亚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二、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记住字形。

  重点区分“予”和“矛”,“买”和“卖”,“即”和“既”。

  2.师范写“矛、卡、仁”。

  3、学生写字,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2、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紧紧地拥抱”。

  3.课件出示最后一句话: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4.学生自自悟,把这句话多读两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引导学生理解“善良”、“仁爱”。

  (这两个词语本身有很深的含义,不宜做太深的解释,引导学生体会如下就可以了:)

  善良——心地纯洁。

  仁爱——同情、爱护和帮助人的思想感情。

  6.引导学生理解“如愿以偿”。

  如愿以偿——在本文是指小女孩的愿望得到了实现。教师可以提问加深理解:

  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你觉得她的愿望实现以后心情是怎么样的?

  7.引导学生理解整句话。

  教师提问: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可贵品质。

  8.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四、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件出示:母亲的心情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1)首先发现金吉娅只买了一些棒棒糖时,妈妈为什么很生气?

  (2)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妈妈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教师小结:妈妈的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我们可以通过妈妈心情的变化进一步体会到金吉娅的可贵品质。

  五、总结课文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浓浓的爱(包括母子之爱、手足之爱、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

  六、作业设计

  元旦节快到了,让我们给亲人、朋友送上我们心中的爱吧。学生自制贺卡,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祝福。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爱的奉献”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体会课文中浓浓的爱的基础上完成这次实践作业是很有意义的。】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能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②了解孟子对孝敬父母的看法,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熟读为主,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加强背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②感受中华传统教育的丰富内涵。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表达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方式】熟读背诵、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听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二.简介思想:

  三.合作感知: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多种朗读方式,使学生正确流利读懂文章,感知文意,体会内涵:

  1、自由朗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抽读

  4、全班齐读

  5、小组分读等。

  四.讲述故事:

  讲述孟子孝敬父母的故事,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领悟名句:

  1、人少,则慕①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②;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③。大孝终身慕父母。

  释义:人在年幼的时候,爱慕父母;懂得喜欢女子的时候,就爱慕年轻漂亮的姑娘。有了妻子以后,便爱慕妻子;做了官便爱慕君王,得不到君王的赏识便内心焦急得发热。不过,最孝顺的人却是终身都爱慕父母。

  【解读】

  终身都爱慕父母的`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终身都只爱慕父母,其他如年轻漂亮的姑娘、妻子、君王等统统不爱。

  另一种是既终身爱慕你母,又不妨害爱姑娘,爱妻子,爱君王等。若以弗洛依德博士的观点来看,第二种是正常的情感心态,第一种则出于“恋父”、“恋母”情结了。

  孟子这段话是通过对大舜作心理分析后引出的。大舜由于没有得到父母的喜爱,所以,即使获得了绝色美女和妻子,甚至自己已做了君王,达到了权力和财富的顶峰以后,也仍然郁郁寡欢,思蓦父母之爱。

  所以,如果我们要做到“大孝”,那就应该既“终身慕父母”,又爱少艾和妻子,这才是健康正常的心态。

  熟读背诵:

  1、学习小组合作背诵。

  2、减字法背诵。

  七.拓展意义:

  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材料1:老师讲有关父母关心爱护儿女的真实故事。

  ①六旬老父捐肾救子:20xx年2月,湖北60岁的农民父亲胡介甫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了患“尿毒症”的儿子,固执的父亲不容拒绝地告诉儿子胡立新:“没什么比你的命更重要?我宁可自己没命,也不能看着你死!

  ②年轻母亲舍身救儿:20xx年8月27日下午,沈阳市五里河公园5岁的男孩童童掉进鲨鱼池。35岁的母亲刘燕当时也顾不上将手上的相机和肩上的背包放下,直接跳入鲨鱼池中将儿子救出。刘燕在接受采访时只说了一句话:“儿子就是妈妈的全部。”

  提问学生:从上面的故事里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讲自己和父母的故事: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请讲:①父母令你最感动或者最难忘的一件事②父母令你最高兴的一件事

  八.教师总结

  作业布置:

  1、熟读全文。

  2、背诵本节课和校本教材中的名言名句。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月亮的心愿》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借助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准备的美好品质。本文既有童趣,又极富人情味,寓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是低年级阅读的要求。因此,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读自悟,从中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会写“女、太”等6个字。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产生关心父母的愿望,指导自己的行为。

  3、情感目标:

  培养爱父母,爱家里每一个人的情感,在行动上学会体贴、照顾父母,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在行动上学会体贴、照顾父母。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情入境

  小朋友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老师小时候的心愿呀,是当一名人民教师,现在老师的愿望实现了。那你们有什么心愿呢?

  (学生自由发言)

  月亮有什么心愿?

  板书:月亮的心愿

  (齐读,注意轻声)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质疑是思维的火花,便于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二、读文识字,感知全文

  1、提出朗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请把你愿意读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学生圈出本课要认的生字,读准字音。

  (先独立阅读,然后小组成员互读正音)

  4、这些生字中你已经认识了哪些,是怎样认识的,请把你的方法和伙伴交流。

  5、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字,在文中找相应的词、句子。

  将识字、读文融合在一起,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了语言,提高了认识能力。

  三、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1、展示第一幅图:

  ⑴ 学生边看图,边读与图内容有关的课文。

  ⑵ 感悟句子的意境,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用朗读告诉大家吗?

  2、展示第二幅图:

  ⑴ 学生边看图,边读与图内容有关的课文。

  ⑵ 感悟句子的语境,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用朗读告诉大家吗?

  (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语气。)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两人小组互读。

  表演读。

  分角色朗读。

  4、再次通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读了课文,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释疑,教师加以点拨。)

  让学生在情境中自读感受语言,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并且能够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对于理解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帮助。

  四、扩展小结,体会深意

  月亮为什么要改变心愿呢?月亮最终的心愿到底是什么?

  齐读:两天后的一个艳阳天,孩子们一个都不少,排着队,愉快地走在郊游的路上。”

  你们现在知道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了吗?

  指名自由发言。

  小结:

  月亮开始是什么心愿?──好天气。

  后来呢──下雨。

  最后呢?──一起郊游。

  练习说话:

  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月亮?

  你有什么心愿要送给月亮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对着月亮许个心愿吧。

  五、故事拓展,课外延伸

  1、谈谈本节课的新收获。

  2、讲故事《乌鸦反哺》。

  3、说说自己的心愿。

  培养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学习知识、体验生活,从而感受学习的乐趣。

  〖板书设计

  8、月亮的心愿

  月亮 去郊游

  心愿

  珍珍 照顾妈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书中情境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小组交流的作用。

  【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森林里的动物小学今天也开学了,你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那里热闹的场面么?(出示挂图)

  二、自主探究:

  1.提问:在动物小学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

  2.数数交流:你能数出他们的个数么?请你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总结方法:怎么样数才能又对又快? 小结:一个一个按顺序来数

  4.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的个数,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么?

  那怎么来表示小兔的个数呢?蝴蝶呢? 让学生充分的.说。

  三、寓教于乐,兴趣体验

  1、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 集体反馈交流。

  (学生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2、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3、寻找校园里的数

  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集体交流。

  4、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现什么呢?(我们在数数,发现身边到处都是数学)

  5、布置学生实践活动

  课后到校园到处看看,边看,边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记下来,明天上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教学反思】

  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原有的基础,对1—10的数的“数数”的要求,基本上都能完成。学生的观察、说话、倾听的习惯要更好的培养。

语文教案 篇5

  第三单元 抓住特征 准确说明

  1.中国石拱桥

  2.桥之美

  3.苏州园林

  4.故宫博物院

  5.说“屏”

  兴趣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都有过旅游的经历吧,能不能说说在旅游的过程中都看了一些什么?

  生1:我去过苏州,那里的园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说拙政园、留园等。

  生2:有一年暑假,我爸带我去卢沟桥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生3:去年夏天,我们一家去了首都北京,在那里我们游览了故宫、人民大会堂、颐和园等,真是美不胜收。

  师:是呀,旅游能增长知识。你们所说的拙政园、颐和园等这些建筑园林、名胜古迹,它们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好,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一个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而且在这一单元我们会接触到一种新的文体。

  生:什么文体,老师,讲给我们听听好吗?

  师:别着急,你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两段文字,比较一下这两段文字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文段一:久居北京的老城墙附近,孩提时曾跟小伙伴们一次次踏过那颤巍巍的、透过桥板缝就可窥见浊流的护城河桥,到离城墙不远的乱坟冈子或农家柴草堆去捉蛐蛐儿。也曾遇到难得的机会坐上昆明湖的小船,穿过那汉白玉砌成的玉带桥。头一次见到著名的卢沟桥的时候,我简直惊呆了,在宽阔的长长的桥面上欢叫着来回奔跑,一时顾不上去数那桥栏上据说永远数不清的石狮。

  文段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生:我看出来了,文段一在表达上侧重于记叙,而文段二在表达上侧重于说明。

  师:说得对,前者主要是用来记叙的,要求生动传神,而后者则是主要用来说明的,要求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如果我们把前者称为记叙文的话,那么后者我们就称之为说明文。它没有贯穿首尾的故事,不以浓郁的感情打动人,不注重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等。它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我们要向别人介绍某种事物或阐明某种事理,都要用到说明这种表达方式。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 抓住特征 揭示本质

  生:老师,由于我们首次接触说明文,从哪入手呢?

  师:大家想想,我们所接触到的事物之所以不同,原因何在?

  生:那是因为每个事物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特征。

  师:对呀,说明文是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文章,我们当然要从认识事物的特征开始呀。因为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点。这是说明文的灵魂,只有特点抓住了,明确了,才能把事物说明白。

  生:老师,谢谢您的点拨。

  相关知识链接

  说明事物,不能只说明事物的外部形态,最根本的还在于能够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如它的性质、规律、原理、关系、成因等。如果说对事物外部形态的表面认识还是一种感性的认识,那么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则是一种理性的认识。这就必须对具体的感性的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范例1 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什么?

  分析:

  我们在阅读说明文时,要认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介绍和解说的。《中国石拱桥》一文紧紧抓住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这些特征加以介绍和说明。

  本文先谈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再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情况,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具体实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曾取得的辉煌成就。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多而广。

  第二部分(第3-9段):介绍我国石拱桥的特点(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取得的光辉成就及其原因。

  第三部分(第10段):介绍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解答:

  文章在介绍赵州桥、卢沟桥时,处处强调石拱桥“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点,使读者产生鲜明的印象。

  解题方法链接

  阅读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说明文必须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介绍清楚这一事物,才能使读者留下鲜而而准确的印象。

  把握了全文的条理和思路,就容易把握全文说明了事物什么样的特征或什么样的事理。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如果说明事物时东拉西扯,不围绕事物的特征进行,那么被说明的事物就会显得面目不清,说明的目的也就没有达到。

  范例2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分析: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这在《苏州园林》一文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文章首先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此后就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苏州园林的这个共同点作具体解说。

  (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美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曲折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出自人工,却能宛若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作者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再介绍花草树木的修剪技巧:取法自然。以“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的道旁树”作比较,以“古老的藤萝”作例子,说明花草树木的栽种与修剪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观。

  (四)讲究近景与远景的层次。巧妙运用花墙与廊子,使苏州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

  解答:

  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 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首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的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解题方法链接

  阅读说明文,找出事物特征要建立在通览全文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意,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带着这样的思想去阅读分析说明文,才能正确把握其说明顺序。

  范例3 《故宫博物院》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分析: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写太和殿:

  第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第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第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第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用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解答:

  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现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解题方法链接

  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难点问题2 理清顺序 条理清楚

  生:老师,我们在学习《中国石拱桥》的时候,文章为什么要从旅人桥说到赵州桥、卢沟桥,最后又说到现代的桥?

  师:问得好,你的提问涉及到说明文如何安排说明顺序的问题。

  生:老师,你能告诉我们什么是说明顺序吗?

  师:好,说明文在安排写作材料的时候,要合理地组织材料,这就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说明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说明文特别讲究说明的顺序。关于这一点希望同学们一定要记好。

  生:老师,我明白了。

  相关知识链接

  常见的说明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变化发展。说明文运用时间顺序往往突出时间的阶段性,每一阶段一般都有它的特征。它与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2.空间顺序:一般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文章。说明实物的形状和构造时,或由近及远,或从上到下,或由表及里……

  3.逻辑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理(非实物)的文章。常见的有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构造到功用、由认识到实践等。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备课教案01-21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古诗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