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8 10:11:1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5个字。

  2、了解我国春节的传统习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歌谣。

  二、教学难点

  1、了解我国春节的传统习俗。

  2、能够把字写得工整、匀称。

  三、教学重点

  1、认识6个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歌谣。

  四、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对联,鞭炮,窗花,一家人吃年夜饭等图案。请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看到这些你又想到了什么?

  2、出示题目: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1)什么叫忙年?

  (2)都忙些什么?

  3、带着问题读读儿歌,看看你自己能解决什么问题?同时,把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二)自读儿歌,自学生字。

  1、学生读儿歌,圈出生字。

  2、小组内进行你说我找的游戏,由小组长说出一个字的读音,其他同学从自己的生字小卡片中找到这个字,再读一读,看谁听得准,找得准,读得准。

  (三)检查反馈,认读生字。

  1、反馈生字读音时教师可采用多种认读方法,如个人读,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等等,认读生字要与认读词语、句子结合起来。

  如:腊八粥—粥,你还喝过什么粥?

  豆腐—腐,“豆腐”这个词语中“腐”要读得轻一些。你吃过豆腐吗?

  酒肉—酒,你都知道什么酒?

  蒸馒头—蒸、馒。

  熬一宿—宿,你知道“宿”的另一个读音吗?

  扭一扭—扭。

  2、导语:把生字放回到儿歌里,这些生字你还会读吗?让我们再读一读儿歌吧?边读边想一想,刚才你提的问题自己能解决吗?

  3、请学生说一说春节前几天人们在忙些什么,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

  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学生可能会回答得不完整,教师可请学生补充,但教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找到语句,能正确朗读上,目的是让学生反复认读生字,而不要求学生找全人们在忙什么。

  (四)联系生活,指导朗读。

  1、请学生想一想,你家过春节的'时候,你的家人都忙些什么?

  2、快过春节了,你会忙些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3、就要过春节了,你一定很高兴,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儿歌。

  4、边拍手边读儿歌。

  (五)作业。

  1、读儿歌。

  2、查查资料,说一说人们过春节还有什么习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交流。

  将课下查找的有关春节习俗的资料进行交流。

  对低年级学生来讲,查资料的作业要求不可太高,学生可以回忆自己的生活做资料,可以问问家长,把了解的情况做资料。资料可以是图片、照片、也可是语言的描述。

  资料的交流重点是让学生把话说清楚。

  (二)巩固生字词语。

  1、指名读儿歌,注意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后请学生评议。

  2、出示词语,在读词语中巩固汉字读音。

  (三)自主记字。

  请学生说说要记住这些字有什么好办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指导,目的是让学生自主记忆,学生的记忆方法也许并不太合理,或不科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选优,提高记字效率。

  (四)指导书写。

  1、分类指导。

  (1)请学生观察x个字,让学生说一说,要写好这些字该注意什么?

  如:

  “酒”:别忘了写一短横。

  “扭”:注意右边的笔顺。

  (2)选择你认为难写的字,认真观察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练习书写。

  (3)反馈、纠正。

  2、重点指导。

  (1)教师重点指导“酒”、“初”。

  (2)学生练习书写。

  (3)反馈纠正,注意让学生认真观察范字,对比发现自己的字哪儿写得好,哪儿还要改进,从而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

  3、练习书写其他汉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位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子、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子、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三、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地球的美丽和唯一,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解说词的准确、严谨。根据批读要求,边读边批。

  一、引入课文

  说起地球,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暖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美丽的地球。

  二、检查预习

  三、粗读课文,提出疑问

  1. 读1、2段,说说为什么人类对地球既熟悉又陌生?

  2.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乡,但是人类对这颗行星又了解多少呢?让我们来认识这美丽的地球。

  四、细读课文,了解地球

  1. 课文从多方面介绍了地球。选自己喜欢的方面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学生阅读、批写)集体交流。

  2.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知道课文分别从“地球的颜色、地球的年龄、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来写的。

  3. 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如,列数字:地球的.年龄从数字上便于说明特征,就运用数字“46亿年”来说明地球年龄大;作比较:把地球表面水的面积与地球表面陆地的面积进行比较,说明地球表面有大量的水;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地球自转现象,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理解;打比方:利用地球和陀螺这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地球绕着地轴不停自西向东地旋转的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五、精读课文,理清关系

  文章最后一段和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六、总结全文

  正是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球是唯一的,所以我们的地球无可替代。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品评语言文字及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2、体会理解学生的顽强及智慧的退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末点睛和对比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3—4)

  1、在加拿大魁北克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里,有大自然留下的一个谜,(板书:山谷中的谜)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指名答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能迅速从课文中找到它的谜底吗?(补充板书:底)指名用书上的话回答。

  原来是因为雪松有一种特殊的本领(板书:雪松)。揭开这谜底的人是谁呢?(板书:旅行者)

  3、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也带上行囊跟着这两位充满智慧的旅行者,通过这记载着智慧的文字(板书:课文)走进加拿大魁北克这条神奇的山谷,靠近那充满智慧的雪松,一起去探索生存的智慧吧!那我们背起行囊出发吧!(齐读课题)

  二、 精读课文

  1、明确小组自学要求:(2)

  (1) 师:这树,这人,这文,无不充满着智慧,个小组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的情况有选择的去探究,可以选择他们中的一个、两个、甚至把他们综合自来共同探究都可以,让我们去品读、去批注、去思考,一会我们来比比谁的背囊中采集到的智慧最多。

  (2) 各小组讨论确定研究内容,以及需要的大概时间

  (3) 班内简单交流时间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10)

  读文、批注、找收获、谈体会;

  教师巡视指导

  3、班内交流自学所得(20)

  (1) 交流从雪松身上品味到的、获得的收获: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学生读好描写雪松的语句。

  (2) 讨论、交流、理解旅行者的话中蕴涵的智慧

  a: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指导学生读好第二个旅行者的话。

  b: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思考引向深入:(什么时候应该去正面抗争?什么时候需要适当的让步?)

  c:把思维引向更广的空间:古今中外,有那些人就具备了雪松的这种智慧?

  (3) 你能从课文中选择一句最简洁而又最能概括这一道理的话吗?

  从而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节,背诵这最后一节。

  (4) 交流这文章写法上的智慧:学生汇报体会到的精彩写法,教师适时点播

  4、给学生展现自己智慧的舞台:

  (1) 师:我想各位同学的背囊(包)里,一定装满了智慧,收获不小。

  我知道我们六(1)班的同学喜欢创作,你能用一段话或者一首诗、一支歌或其他方式来谈谈你的收获吗?

  (2) 班内简单交流

  三、 、作业

  1、师:听了同学们精彩的点评与创作,我对“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们把所有的智慧都装进我们的行囊中,去展开我们人生新的旅程,愿我们今后能够凭借智慧克服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

  2、最后向大家推荐一本书《智慧背囊》。

  3、完善自己的创作明天的语文课继续交流。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小标题的含义,并从中找出它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2. 品读文中用来表现维吾尔人的优美准确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维吾尔人乐观豁达精神的由衷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品读文中用来表现维吾尔人的优美准确的语言。

  2.难点:找出它和文章主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诵读、体悟、讨论

  四、教学准备:

  1.维吾尔风情图片和民歌

  2.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两遍。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播放维吾尔风情图片和维吾尔民歌)

  从刚才大家观看大屏幕专注的眼神,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你们对新疆地区、新疆的维吾尔人浓厚的好奇心,那么让我们赶快进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与新疆有关的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翻到127页,《和田的维吾尔》

  2.解读标题:首先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昨天回家看过课文的同学举手。读过三遍的同学举手。读过五遍的同学举手。(检查预习,表扬!)

  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作者认为“和田的维吾尔”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维吾尔” 呢?

  明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维吾尔人的民族特色也在渐渐消失,只有在最边远的南疆农村和田地区,还保持着浓郁的西域特色和维吾尔民族风情!这里的“真正意义”也就是指原汁原味的维吾尔民族特色。

  3.初步感知: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说:只有披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沙尘的和田维吾尔人才能展示出原装的“西域货”,你们认为哪些东西可以称得上是原装的西域货?

  沙土、花朵、谜、歌舞等,你们是在哪里很快发现这些事物的?

  明确:通过文章的小标题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和写作意图,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4.研读文本:刚才我们借助小标题很快地把握了所谓的原装“西域货”的内涵,可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

  1).如何理解“土一样的维吾尔”中的关键词“一样的”呢?

  明确:维吾尔人生活的环境充满了沙土——沙尘暴肆虐;维吾尔人的生活离不开沙土——穿戴、食物;晾晒衣服。

  土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纯朴、豪放、粗犷)

  维吾尔人对沙土怀有怎样的态度?

  明确:热爱,崇拜、眷恋,即使面对沙尘暴,展现出的也是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语言品味:铺天盖地、撕扯、嘶、迎风引吭、热烈激昂、寂寞单调、平添、韵味

  结论: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着 土 一样的质朴、粗犷和豪放。

  2).为什么“花”也可以作为和田维吾尔人的一种象征呢?

  明确:爱花是和田维吾尔人的天性,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姑娘的服饰上。姑娘有着花一般的名字和美丽的容貌,她们美丽的外表下更隐藏着坚韧的毅力,即使狂风也吹不散。

  结论: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着 花 一样的美丽、幽香、情调、自信。

  3).快速浏览第三、第四两个标题的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和田的`维吾尔人好似 谜 一样的神秘、不可思议、耐看。

  和田的维吾尔人好似 歌 一样的潇洒、豁达、乐观。

  5.深化主旨:刚才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概括了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下面哪位同学能不能只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呢?

  明确: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出现了一对反义词,是什么?这样使用矛盾么?

  明确: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在沙土弥漫的自然环境中的确是苦的,然而他们凭着乐观豁达的精神,不仅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更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着美,用歌声和舞蹈来表现着美,所以,心里感觉是甜的,生活是美好的。

  6. 随机讨论: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体验过“苦”与“甜”相生相伴的往事或感受呢?

  六、布置作业:完成一篇300字左右的随笔,题目《维吾尔印象》。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猫》教案01-11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母鸡教案04-18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跳水》教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