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认识宽窄》是中班上学期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我通过设计有趣的情景游戏,引导幼儿用目测、比较的方法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认识宽窄、比较宽窄、区分宽窄,从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主动探索,学会表达和交流。
2. 引导幼儿认识宽窄,在比较中区分宽窄。
3. 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宽窄的概念
难点:调宽窄距离
活动准备
课件、故事、音乐、纸条、剪刀、图片。
活动过程
1. 律动
2. 用已经学过的长短,大小来引题。
1) 草地竞赛场上来了很多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谁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2) 比较长短、大小。(如:比较兔子尾巴和小猫的尾巴、大象和老鼠 等)
3) 出示比较宽窄的图片。
(小熊和熊猫各拿着自己的围巾,他们比较什么呢?)
3. 幼儿操作:
1)小朋友们互相交流比较两个纸围巾。
2)幼儿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宽窄。
3)认识宽窄。
4. 物体比较:
1) 看图比较宽窄
2) 实物比较
5. 用幼儿的小手和跟同伴合作来表示宽窄。
1) 小朋友们用我们的身体来怎么形容宽窄呢?
2) 小朋友们找一位朋友,用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来表示宽窄。
3) 小朋友们互相手牵着手表示一下距离的宽窄。
6. 音乐游戏:《走遍森林》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上森林旅行吧。(跟音乐边跳边走时听教师的'口令调节一下宽窄距离。)
7. 看图听故事《小熊的旅行记》,帮助小熊解决问题。
1) 小朋友们,小熊遇到了什么困难了呢?(不知道用哪个桥过更安全一些。)
2) 请小朋友们帮忙。为什么真么想?
3) 小熊又遇到困难了,请小朋友们帮忙。(碰见后背上面没有房子的蜗牛了,怎么帮这两只蜗牛做房子呢?)
8. 延伸活动:帮组蜗牛做房子。
1) 两只不同的蜗牛,给它们做不同的两个房子。
2) 图片里有宽房子和窄房子,说一说哪个房子是胖蜗牛的?哪个房子是瘦蜗牛的?为什么这么想?
3) 用剪刀剪下来给两只蜗牛后背上贴上去。
4) 展示作品。
科学教案 篇2
我找到了……(科学)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收集资料的各种途径和方法。
2、激发幼儿对动物进行探究的兴趣以及保护动物的情感。
3、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讲述。
重点:让幼儿掌握一些资料收集的途径和方法。
难点:激发幼儿对动物产生进行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幼儿收集到的各种动物的图片
有关动物的VCD 电脑
三、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
<展示幼儿收集到的`各种动物图片>
这些动物图片都是我们小朋友自己找到的,现在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动物,请告诉你的朋友1、自己的动物图片是从哪里找到的?2、找到的动物叫什么名字?3、这种动物有什么特征?
(二)经验的分享
1、幼儿自由地相互交流分享
(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间的谈话,捕捉孩子生成话题)
2、集体的经验分享
1、请个别幼儿介绍
A、你的动物图片是从哪里找到的?
B、你找到的动物叫什么名字?
C、这种动物有什么特征?
(幼儿在介绍资料来源时,教师应出示相应的材料,使幼儿有一种较直观的理解。)
3、教师小结
4、你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吗?
5、教师介绍其它的收集途径、方法。
<打开电脑>
A、电脑有什么本领?
B、小结
C、教师操作上网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5、请幼儿说说可以到哪些地方去查找资料,用什么方法把资料给大家看。
6、教师小结。
(三)激发对动物探究的兴趣
1、你们有问题要问吗?
(当孩子提出问题后教师就请其他孩子来回答,同时鼓励孩子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对有争论话题鼓励孩子用学到的方法再去查找资料,然后根据找到到的资料再进行讨论。教师要及时判断把握好问题的价值取向。)
(四)激发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
1、动物是不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2、那我们怎样来保护它们呢?
(五)教师对活动中幼儿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情感的激励,以引起幼儿对下次活动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初步知道瓶和瓶盖的作用,能根据瓶口的特征(大小、有无罗纹等)选择合适的盖子。
2、 能积极尝试拧紧瓶盖,获取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设置小鹿的家,布偶小鹿妈妈,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式带盖子的瓶子和罐子。
活动过程:
1、用情境小鹿妈妈请小朋友帮忙引出话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
(1) 提问:“小朋友看看,谁到我们班来做客了?小鹿妈妈正准备带鹿宝宝们出去旅游。她准备了许多有用的东西放进瓶子里,可是不小心瓶盖子全乱了,这下该怎么办呢?鹿妈妈真着急呀!没有了盖子,瓶子好用吗?为什么?
(2) 引导幼儿讨论瓶盖的作用:没有了盖子,瓶子里面的.东西会掉出来,会被弄脏,用时不方便,吃的东西就会变的不卫生。
(3) 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谁来帮助小鹿妈妈呢?
2、 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根据某种特性为瓶子选择合适的盖子。
(1)提问:“小朋友都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那我们今天就来试试。看谁能为小鹿妈妈找到最合适的盖子并盖紧。”教师观察幼儿是如何尝试给瓶子选择盖子的。
(2)幼儿将先盖好盖子的瓶子送给鹿妈妈(老师)检查,是否正确配对并盖好了。
(3)启发幼儿谈谈是怎样为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的。
提问:你是怎样为瓶子找到好朋友瓶盖的?
为什么这个瓶盖正好能盖上呢?
找一位没配好的幼儿提问:你的瓶子找到好朋友了吗?为什么没找到?再找找看,(教师拿起一个不配的)问:这个行吗?为什么不行?
教师小结:瓶盖和瓶口正好一样大才能盖上。
(4) 幼儿再次尝试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
小朋友,现在我们再换一个瓶子来找瓶盖朋友,找到后,想个办法把它盖紧。
幼儿操作。
提问:1请一位小朋友拿着盖好瓶盖的瓶子出示给大家看,提问:你的瓶盖盖紧了吗?你是怎样用你的小手把盖子盖上的?(旋上、转上)。你是用拧的方法,为什么这个瓶盖要拧?你们发现瓶盖和瓶口有个小秘密吗?里面有一圈一圈的叫罗纹。有罗纹的就要拧。是不是你们每个小朋友都用拧的方法呀?
2请一位按瓶盖的幼儿出示瓶子。提问:你的瓶盖是拧上去的吗?你是怎样盖瓶盖的?这个瓶盖有没有罗纹?(没有)我们就用按的方法,要用点劲!
3、 用情境方式结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将盖好盖子的瓶子送给小鹿妈妈。
教师以小鹿妈妈感谢小朋友的口吻进行小结:“谢谢小朋友帮了我的大忙,你们的小手真能干,为每一个瓶子找到合适的盖子,而且会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子,这下我可以带宝宝出去玩了,小朋友再见!
活动反思:
针对小班幼儿来说,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总体上比较满意。活动前,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瓶子和盖子、把玩弄瓶子和盖子,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积累一定的经验,经常见到幼儿对瓶盖的拧、开等动作很感兴趣,这些材料在生活中比较多见, 活动很容易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在活动中幼儿都能动手尝试,在反复的操作中能找出瓶盖和瓶口匹配才能盖上的方法。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对彩虹现象感兴趣,能自主发现生活中的“彩虹”。
大胆探索,感知自然界彩虹产生的原理。
尝试利用喷水壶制造彩虹现象。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本活动适合在天气晴朗、有太阳的环境中开展。
课件准备:“彩虹”组图;《为什么会出现彩虹》认知音频及图片。
材料准备:装有水的雾状喷壶。
活动过程
师幼谈话,鼓励幼儿初步交流关于彩虹的已有经验。
——你见过彩虹吗?
——你看见的彩虹出现在哪里?
——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出示组图“彩虹”,引导幼儿欣赏并感知不同的彩虹。
1.出示图片“彩虹-1”,认识彩虹。
——彩虹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颜色?
2.出示组图“彩虹-2”,感知不同的彩虹。
——除了在天空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彩虹?
小结:彩虹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除了在天空中会出现彩虹,肥皂泡上、喷水池边、水晶上、光盘上等都会出现彩虹。
发放装有水的喷壶,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彩虹,感知彩虹尝试的条件。
1.组织幼儿带好喷壶,到户外寻找彩虹。
1)教师用喷壶对着阳光喷水,引导幼儿发现空气中隐隐约约出现的彩虹。
2)鼓励幼儿尝试用喷壶制造彩虹。
2.组织幼儿回活动室,集中分享用喷壶制造彩虹的方法。
——你制作出彩虹了吗?
——你是用什么方法制造出彩虹的呢?
播放认知音频及图片《为什么会出现彩虹》,感知自然界彩虹产生的'原理。
——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呢?
——为什么用喷壶朝着阳光喷水,会出现彩虹呢?
小结:原来用喷水壶朝着阳光喷水,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珠,就会出现彩虹。所以我们常常能在雨过天晴时看到彩虹。
温馨提示
彩虹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阳光射入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角度入射,在水滴内也以不同的角度反射,造成我们所见到的彩虹。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雾状喷壶、废旧光盘、吹泡泡的用具、三菱镜等材料,鼓励幼儿继续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造“彩虹”,在探索中了解制造彩虹离不开“光”。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的过程;经历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2、认识几种常见的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在外部形态上是不同的,都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认识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激发探究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兴趣。
3、在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动物、植物与人类等知识的直接认识。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
教学准备:
1、选择一些常见的植物果实和种子:油菜、栗子、蒲公英、苍耳等。
2、在校园里寻找一块适于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草地或泥地,落差也尽量选择与栗子树接近。(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植物进行代替栗子树。)
3、蒲公英飞行距离的测量记录纸(表格由学生自己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一株油菜大约能产生多少粒种子?
2、模拟实验:用纸剪一棵植物的模型,顶端放上油菜种子,下铺一块厚的绒布,让种子散落在附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讨论:种子成熟后,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 观察油菜的果实。 请你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 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推测? 汇报验证推测的方法。
2、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 观察栗子树的图片,认识栗子的果实。 栗子成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落下来,你估计会掉到什么地方? 你能想出一个在我们课堂上进行验证的方法吗? 到校园里分组进行测量。 测量提示:负责抛落栗子的同学不能将栗子往下扔,而让栗子自由垂直落下。测量的起点应该是栗子的垂直落点。 汇报测量结果:跳得最远的是多少距离?在测量过程中你还有什么 新的发现?怎样的栗子跳、滚得最远? 得出结论。
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 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 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
4、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分类整理成册。
板书设计:
2.5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
2、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
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4、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雨的形成过程,水两态之间的变化。
2、知道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一个酒精灯,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一块透明玻璃。
2、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3、水滴宝宝图片、下雨的图片,雨与人类关系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活动。
1、出示水滴宝宝图片。今天呢,水滴宝宝想去旅行,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旅行中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想)
2、出示下雨的图片。哇,下雨了!我们的水滴宝宝躲到哪里去了呢?
3、引导幼儿讨论雨是怎么形成的。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二、实验演示,幼儿观察操作过程。
1、教师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让小朋友仔细观察烧杯里的水,并说说发现了什么变化。(水变成了水蒸汽)
教师提问:你在哪里看见过水蒸发的想象?水变成水蒸汽跑到哪里去了?变成什么了?
2、继续试验,在烧杯上遮盖上玻璃片,让幼儿观察玻璃片上有什么变化。再请幼儿拿起玻璃片观察玻璃片里的水珠流到水杯里的想象,让幼儿说说这是为什么。
得出实验结果:水蒸汽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3、播放课件《小水滴旅行记》,了解雨的形成原因及过程。
教师小结: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就像一个炉子,衣服、江河、大海、湖泊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汽,这么多的水蒸汽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三、幼儿再次观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了解雨的形成循环过程。
小结:水遇到热量后就会变成水蒸汽,大量的水蒸汽聚集到一起,当他们遇到冷空气后就变成了小水珠。小水珠越来越重时,空气托不住小水珠了,小水珠就变成雨落下来了。
四、了解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播放雨与人类关系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说雨的重要性。
教师小结:
1、雨,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惟一方法。
2、雨可以灌溉农作物,利于植树造林。
3、雨能够减少空气中的灰尘,能够降低气温。
4、下雨利于水库蓄水,可以补充地下水,可以补充河流水量利于发电和航运。
5、下雨了可以隔绝嘈杂的世界营造安宁的环境,可以催眠,可以洗刷街道。
6、雨能冲走地面垃圾,稀释有毒物质,净化环境。
7、雨可以净化空气,雨过天晴心情爽朗。
活动反思:
刚开始时,我准备通过绘本《小水滴去旅行》为载体,以自主阅读的形式来让幼儿学习这个故事,后来听了一位老师的这节课,她也把这活动定位在了语言、科学领域,听完后,我总觉得小朋友应该对故事内容理解的不透彻,而且对于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也是稀里糊涂,根本不能通过这个故事来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我左思右想还是定位到科学领域,通过小实验,让幼儿直观感知水的三态变化。我先演示实验,让幼儿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个直观了解,再通过播放课件《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及循环过程。通过看老师做实验的方式,让他们更直观、更清楚理解。在做实验时,幼儿很兴奋,很好奇,好像一下子把他们的求知欲全释放出来了,四十多双明亮的眼睛都盯着我。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幼儿直观、清楚的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通过故事《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对雨的形成及循环过程有了初步了解,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这节课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能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进行完整表达。
2.培养幼儿丰富的想像力,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倾听同伴谈话的习惯。
4.认识皮鞋、旅游鞋、钉子鞋等鞋子的名称。
二、活动准备
1.布置鞋子展览室:钉子鞋、皮鞋、凉鞋、拖鞋等各种鞋子,鞋架4个。
2.幻灯片:小男孩跑步、溜冰、雨鞋的图片。
录像带:芭蕾舞表演的片断。
3.字卡:颜色、种类、皮鞋等各种鞋子及颜色的字卡。
句卡:有....有....还有....;我想发明....可以.....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进教室自由参观鞋子展览室。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鞋子展览室去参观,我们一边看,一边说,你看到了什么颜色和材料的鞋子,并用“有……有……还有……”的句式完整地说出来。
参观后提问。
1.展览室的鞋子有很多种,按鞋子的颜色来讲述,请你用“有……有……还有……”句式完整地告诉我。(随机出示字卡)
2.按鞋子的种类来讲述,请你用“有……有……还有……”的句式完整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随机出示字卡)
(二)请个别幼儿穿上爸爸、妈妈、自己的鞋,用完整的语言讲出穿鞋子的感受。
师: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的鞋子,它们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平时我们都穿自己的鞋,你们有没有穿过爸爸、妈妈的鞋呢? 我请几位小朋友穿上爸爸的鞋,看走起路来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完整说出:小朋友穿上爸爸的鞋,一步一步走得慢)。谁来穿上妈妈的.高跟鞋,看走起路来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穿上妈妈的鞋,摇摇摆摆要摔跤)我们一起穿上自己的鞋,又是怎么样呀? (蹦蹦跳跳走得快)
(三)了解特殊功用的鞋子。
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双特殊作用的鞋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放录像,幼儿欣赏芭蕾舞片断和溜冰的场面。
提问:小朋友在干什么?穿了一双什么样的鞋子?
出示幻灯片,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出钉子鞋、雨鞋的用途。
(四)启发幼儿想像,学习用“我想发明……可以……”的完整句式进行创造性讲述。
师:这些鞋子都是发明家动脑筋发明出来的,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方便,小朋友,你们见过会长大的鞋子吗?老师想发明一双会长大的鞋子,脚长大了,鞋子也跟着一起长大。
你们想发明一种什么样的鞋子?这种鞋子有什么特别的功能?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说一说“你想发明……可以……”。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
(五)教师总结: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能发明出这么多奇特的鞋子。
可是,想当发明家,从小要怎样做呢?希望将来的人们都能穿上我们小朋友发明的鞋子。
四、各领域渗透
科学:认识鞋子。
艺术:主题绘画《我发明的鞋子》。
五、生活中渗透 注意观察人们穿的各种鞋子。
六、环境中渗透 鞋子展览架,请幼儿观察并讲述。
七、家庭中渗透 带孩子到鞋店观察各种款式的鞋子。
八、活动评价
项目
目标实现程度
内容适合程度
活动设计趣味程度
幼儿的“三性”表现
存在问题
等级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编故事的难度大了一些。
评价
√
√
√
√
注:好:100%―80%,中:79%-60%,差:60%以下。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精选)科学教案08-05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经典)科学教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