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12-21 08:57:4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教案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大班教案9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形状、高矮等不同的桌腿其承重力不同。

  2、萌发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大小、形状相同的积木块若干,每人两张大小、形状相同的纸,胶棒、记录纸、记录笔若干。

  2、照相机一架、电脑一台。

  活动过程:

  一、 “变魔术”引起幼儿兴趣:

  1、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是什么东西变成的?还能用什么方法将纸变成其它的东西?

  2、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用两张纸来做一个只有一条腿的桌子,比一比看谁的桌子放的积木多,并用记录笔将所放的积木块数量记在记录纸上。

  二、幼儿探索:

  幼儿尝试用两张纸做成不同的桌子,往桌面上放积木块,并做记录。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拍照。

  三、交流分享:

  1、教师将照好的照片用对比的方法在电脑上再现。

  2、每展示一组桌子后提问:①这两张桌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哪个积木放的多?②两张一样的桌子、为什么一个积木放的多?一个积木放的少?

  3、教师小结:桌腿粗、桌腿矮、积木放的多,积木交叉摆,摆放的块数多。

  4、鼓励幼儿做出承重力更大的桌子。

  四、发挥创造:

  1、幼儿再次探索,根据原有和刚刚获得的经验,做一个能放更多积木块、更稳定、更结实的桌子。

  2、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幼儿一些提示和帮助。

  五、观察推测:

  1、教师将桌子做好,请幼儿猜一猜能放多少块积木。

  2、教师将一筐积木放在桌子上,请幼儿观察桌子能否承住。

  3、提问:为什么我的桌子能放这么多的积木?

  4、教师小结:桌腿越矮、越粗、放的积木就越多。

  5、请幼儿帮助老师收拾材料,并放入活动区。

  六、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继续到活动区探索桌子的承重力。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注重孩子对经验所得的表达与梳理,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经验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但是在游戏放积木环节,材料的设置上考虑不够成熟,所选的积木太轻,导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时,幼儿不能直接,形象地进行观察操作。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分解与,掌握5的加法。

  2.通过观察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3.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数字卡、苹果卡片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导入:五只猴子荡秋千

  2.复习5的组成

  (1)提出问题:今天老师买回4个苹果,小朋友又带回1个苹果,现在我们一共有几个苹果?

  (2)如果把这5个苹果分在两个篮子里我们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分一分,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3.学习5的加法。

  (1)如果你有2只苹果,我再给你3只,你有几只苹果呢?我们用算式怎么表示呢?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2)请小朋友先抽一张卡片,看看卡片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字什么表示,再抽一张卡片,让幼儿算一下一共有几只苹果。反复进行游戏。

  4.幼儿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情节,用卡片摆出算式,并进行运算。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列出“5”以内的加法算式。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绘画的能力。

  2、练习色彩的对比运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大范例、配套VCD。

  2、油画棒、勾线笔、图画本(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以图片、树、房子导入,引出主题,同时通过让幼儿认真观察,说出树的特点。

  2、教师出示谜语,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有门有窗,有床有墙,家人同住,幸福安康)幼儿大胆想象,踊跃发言,说出谜底“房子”。 3、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家房子周围的景物,并提问,小朋友们见过树顶上的房子吗?(幼儿自由回答)想象树顶上的房子,会是什么形状?把房屋建在树上,住在里面怎样生活?

  4、让幼儿带着想象一起观看VCD,(分组讨论)。

  5、出示大范例,让幼儿自由发言,教师为幼儿讲述色彩的对比性,并引导幼儿作画。

  6、让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7、展示幼儿作品,教师随机点评,让感受画面色彩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美感。

  8、请幼儿分组欣赏,并用清晰流畅的语言讲一讲自己房子周围的景物。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活动反思:

  启笛美术是美术课的一种表现形式,和美术课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都是以一个课题完成一幅画,而不同的是传统的美术课只是简单的去用自己创新的方法去完成自己的画,而启笛美术是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想法,自由作画。作品完成后,讲述画面所表达的意思。

  《树顶小屋》是一节启笛美术课,目标是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绘画的能力,练习色彩的.对比运用,首先,我以律动幸福拍手歌带起幼儿的互动,让幼儿能提起精神,然后,迹语让幼儿引出主题,树顶小屋,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观看配对VCD,观察树叶像什么,房子有什么特点?幼儿观看完后,互相讨论。之后,我把碟片中的五幅画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一一观察,找出不同,发现规律,引导幼儿说出树顶小屋的特征画,教师做巡回指导。

  这节课,从导入引出主题,让幼儿带着问题观看VCD,提出问题都是围绕主师树顶小屋,通过艺术形象的魅力,清行色匆匆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幼儿的心灵,使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发展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产生美好的情感和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借助形象化的方式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整节课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都能围绕细节去完成,而唯一不好的是,不应该出示这五幅画,有个别小朋友的作品是模仿这五幅画来作画的,这样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我巡回指导时,及时将把五幅画取下来,并告诉幼儿,我们对这五幅画进行观察、对比,是为了让小朋友们欣赏画中色彩的对比的运用,从而,找出不同,发现规律之后,大家要大胆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作画。最后,小朋友们完成的还是挺好的。在以后的课堂中,我应该注意一些小细节,幼儿作画时,必须将范画去掉,以免限制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

大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对这一现象感兴趣。

  2、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寻求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环境与材料

  1、水槽每组1个,木块、木片、钥匙、啤酒瓶盖、饮料瓶、棉花、橡皮泥等物品。

  2、记录表1张,分类筐3个。

  3、《科学》下P.26~27。

  一次备课

  一、猜测活动

  1、请幼儿根据原有经验猜测:这些物体放在水里面,会有什么现象产生?是沉下去还是浮在水面上?

  2、将预测的结果记录在画册《沉下去浮上来》的表格中,并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操作活动

  1、请幼儿动手尝试,看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教师观察指导。

  2、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并和预测结果进行对比。

  三、交流活动

  1、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操作的,发现了什么。

  2、请幼儿将能沉下去、能浮上来以及既不浮也不沉的物品分类放在筐里。

  四、拓展活动

  1、你能让沉下去的棉花再浮起来吗?

  2、请幼儿想办法让浮起来的物品沉下去,让沉下去的物品浮起来。

  3、你知道游泳时为什么身体浮在水面上?

  4、说一说,海中的什么东西是根据沉浮原理制成的?

  活动反思: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学生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更是为培养学生科学科学素养和能力在不断地探索。

  就拿《沉与浮》这一课教学来说,在教学中我结合“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采用“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得出数据→得出结论→再运用到实践中”这六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得很顺利。得出的结论证实了有的同学的猜想是对的、有的同学的猜想是错的。但是我感觉这个探究过程更像是验证过程了。而且学生在汇报实验数据时我只让两个小组上来汇报,没有收集所有小组的实验数据,这样我在带领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时就不容易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整节课的环节是由学生先猜测,然后我们大家一起动手做实验证实,从而发现物体沉与浮的秘密,通过各种不同的材质,让学生不断的大胆想象,最后再集体归类总结,有哪些东西可以在水中浮,哪些东西会沉的。

  本次活动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几个步骤,经历了激趣、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乐趣中体验,动手中发现,达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活动中,学生做实验的实间偏长,导致后来在做总结的时候就弄得有点仓促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合理安排整个活动过程。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想象和讲述富有情趣的内容。

  2.初步培养自学儿歌和歌曲的能力。

  3.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自编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图四幅,小老鼠指偶人手一个,小猫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理解儿歌内容

  1、 出示图一.提问:①小朋友猜猜这是谁的家?它们家里有什么高兴的`事?猜猜是谁过生日

  ② 鼠妈妈过生日老鼠全家怎样庆祝呢?

  ③ 小老鼠还会对妈妈说什么祝贺的话呢?

  2.出示图二,图三.提问:

  ① 鼠妈妈带着全家去什么地方,你觉得喜欢看戏吗?从哪里看出来.

  ② 忽然听见有谁在打呼噜,猜猜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时老鼠们会说什么呢?

  ③ 老鼠一看是小猫.会怎么样呢?(图三)

  ⒊ 出示图四

  ① 老鼠全家还看戏吗?为什么不看了呢?

  ② 从哪里可以看出它们又急又怕呢?

  ③ 边逃老鼠可能还会发出什么声音来?

  二、引导幼儿学编儿歌

  1、幼儿自己自由编儿歌,教师提醒幼儿编儿歌的语言要简单读起来要顺口.

  2、共同编儿歌,并大声朗诵

  三.尝试演唱歌曲

  1、教师带来小朋友熟悉的音乐,请小朋友把儿歌配入音乐中轻轻的演唱。

  2.幼儿大声演唱.

  四.游戏活动

  交待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通过为幼儿创造一个以看、听、说为主体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产生对语言的兴趣,调动幼儿想说、爱说、愿说的欲望,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语言。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帮助儿童理解图画书中的故事内容,尝试用小兔的口吻对话。

  2、通过图画书阅读,引导儿童感受妈妈的爱。

  3、激发儿童爱妈妈,爱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猜猜我有多爱你》大图书

  2、《我爱妈咪》音乐磁带、录音机

  3、儿童与妈妈的照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倾听录音,引出课题

  1、你们听什么声音?(播放录音:妈咪,我爱你!宝贝,我也爱你!……)

  2、他们在说什么?

  3、你们知道这是谁和谁在说话吗?(妈妈和小孩子在说话)

  二、结合大图书讲述故事

  1、有一只小兔子也和妈妈在说悄悄话,它们在说《猜猜我有多爱你》(出示大图书),这是个很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

  2、小兔子做了哪些动作?(张开手臂、伸开手臂)。

  3、兔妈妈做了哪些动作?

  4、还会想什么动作?(启发儿童说)

  “我跳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世界有多大,我就有多爱你!”“草地有多绿,我就有多爱你!”

  5、老师当妈妈,你们来当兔宝宝,我们来比一比。

  幼:“天上的星星有多少,我就有多爱你!”

  师:“大海有多深,我就有多爱你!”

  6、小朋友自己找个朋友来比一比。

  7、让我们看一看,小兔子到底师怎样说的?教师继续讲故事。

  8、兔妈妈为什么微笑着,轻轻地对小兔子说?(兔妈妈怕吵醒兔宝宝,很爱他。)

  三、情感迁移,感受母爱,并表达对妈妈的爱。

  1、妈妈平时是怎样爱你们的?(儿童讲述)

  2、你们的妈妈真爱你!让我们唱首歌给妈妈听吧!(播放音乐《我爱妈咪》)

  3、看幻灯:这是老师和我妈妈的照片,老师示范说感激妈妈的话。

  4、看儿童与妈妈的照片,请儿童对妈妈说一句感激的'话。

  5、今天很多小朋友的妈妈也来到的我们幼儿,说愿意亲自对妈妈的说感激的话。

  6、在我爱妈咪的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是春节中的大年。

  2、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型进行讲述。

  3、通过回忆过大年的喜庆情景和参与为过大年而做的准备活动,体会生活的美好。

  活动准备

  1、挂图《欢欢喜喜过大年》

  2、过大年情景录像(穿新衣、带新帽、放花炮、吃年夜饭、守岁、看“春节联欢晚会”等)3、几顶帽子,制作帽子所需要的材料与工具。

  活动步骤

  1、播放《喜洋洋》乐曲,告诉幼儿农历十二月三十是大年,快要到了。到处都喜气洋洋。

  2、出示挂图,教师提示:大年快到了,图片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引导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型表述图片所展示的情景。)3、播放录像《欢欢喜喜过大年》,引导幼儿回忆往年过大年时的情景,感受过大年的幸福欢乐。

  (1); 观看录像;(2) 提问引导:

  a. 过大年时人们的打扮是怎样的?

  b.过大年时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大人们在忙什么?

  c. 过大年时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是什么?

  4、制作帽子,让幼儿在参与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1) 出示帽子。

  (2) 教师示范制作帽子。

  (3)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张折帽子并进行自己设计简单的装饰。

  5、放音乐《喜洋洋》,幼儿带上自己制作的帽子进行自由的舞蹈。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借助图谱,学习歌曲好朋友。

  2.根据故事情节仿编歌曲,尝试创编说唱部分,感受改编歌曲的快乐。

  3.知道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有了好东西能一起分享。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歌曲《自由飞翔》。

  2.物质准备:白板课件(含故事和歌曲)、伴奏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尝试编创歌曲RAP。

  1.教师自我介绍,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好朋友。

  2.结合幼儿回答编创儿歌。

  3.出示RAP节奏谱,尝试有节奏说唱:一起游戏笑哈哈,一起歌唱乐悠悠,团结友爱手儿拉着手,我们大家都是朋友。

  (二)欣赏故事,学唱歌曲第一段。

  1.熟悉故事内容。

  (1)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故事第一部分。

  (2)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故事第二部分。

  (3)完整学唱歌曲第一段。

  (三)根据故事情节,仿编歌曲。

  1.借助图谱,了解故事情节,仿编歌曲。

  2.演唱歌曲仿编部分。

  (四)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改编歌曲的快乐教师:好朋友会互帮互助,好朋友有了好东西会一起分享,这就是我们的好朋友 ,我们把这首好朋友歌一起来唱一唱吧!

  (五)拓展经验,了解生活中的其它好习惯。

  教师:好朋友之间会互帮互助,有了好东西会一起分享,好朋友之间会想念着对方,有了好朋友,我们的心情会变得更快乐!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提供关于好朋友的图书和图片等,供幼儿理解学习。

  2.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在游戏活动能和同伴一起分享,互相谦让。

  3.家园共育:引导幼儿与同伴做好朋友,并知道好朋友之间应该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们对翻线绳一直非常有兴趣,每天自由活动都会自由组合一起玩,还玩出了许多花样。一次,有小朋友突然对放在桌上的弯弯曲曲的线绳产生了兴趣:"看,多象蛇呀!""不是蛇,是蚕宝宝!"……一下子,大家都来了兴趣。以后几天,我发现孩子们的眼光、话题总围绕着线条转,区角活动时线条也成了他们的宝。于是,我自然的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并适时地提出建议:"这线条真的很有趣!对了,在我们周围还有好些有趣的线条,让我们把它们都找出来好好玩一玩,好吗?""好!"无疑,这正合孩子们的意。于是,该活动就自然产生了。本活动的设计从生活中来,旨在抓住孩子们对线条的兴趣,发展发散性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并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涉及领域:艺术、语言。

  动目标:

  1、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形态的线条,初步感受不同的直线和曲线带给人的美感。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大胆表达自己对线条的感觉,发展幼儿扩散性思维。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线条造型活动,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线、图钉、剪刀、海绵地垫若干块;

  2、幻灯《生活中的线条》、电脑、大屏幕、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游戏《木头人》引导幼儿发现身体变形后产生的线条。

  二、交流《生活中的线条》

  1、幼儿自由谈论在生活中的'发现。

  2、幻灯展示《生活中的线条》。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直线和曲线。

  3、找找自身的线条。

  三、幼儿创作:线条造型

  1、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线条进行造型活动,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2、鼓励幼儿尝试能合作创造,引导能力弱的幼儿进行构图。

  3、创造过程中及时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幼儿进一步扩展思维。

  4、提醒幼儿使用图钉时注意安全。

  四、展示交流幼儿互相参观交流同伴的作品。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属于整合活动,涵盖领域包括艺术和语言。在活动前,教师让幼儿去户外找各种线条,幼儿兴趣非常高,观察力很强,他们甚至能找到掌心里的各种线条,耳朵的轮廓是曲线等等。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游戏、讨论、看照片、创作等系列活动,看看、找找、说说生活中的各种线条,教师鼓励幼儿充分地想,充分地说,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在创作过程中,幼儿用几根线变变变,变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有"海底世界"、"大鲨鱼"、"花仙子"、"火箭"等等,幼儿的想像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照片出示太多,难度太大,其实只要一张包括多种线条的照片即可;对线条的讲述还应更深入一些,引导幼儿纵向讲述。

《(精选)大班教案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经典】07-27

(经典)大班教案07-29

大班教案(经典)07-30

(精选)大班教案08-05

大班教案12-04

大班教案12-04

大班教案12-04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精选)大班教案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大班教案9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形状、高矮等不同的桌腿其承重力不同。

  2、萌发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大小、形状相同的积木块若干,每人两张大小、形状相同的纸,胶棒、记录纸、记录笔若干。

  2、照相机一架、电脑一台。

  活动过程:

  一、 “变魔术”引起幼儿兴趣:

  1、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是什么东西变成的?还能用什么方法将纸变成其它的东西?

  2、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用两张纸来做一个只有一条腿的桌子,比一比看谁的桌子放的积木多,并用记录笔将所放的积木块数量记在记录纸上。

  二、幼儿探索:

  幼儿尝试用两张纸做成不同的桌子,往桌面上放积木块,并做记录。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拍照。

  三、交流分享:

  1、教师将照好的照片用对比的方法在电脑上再现。

  2、每展示一组桌子后提问:①这两张桌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哪个积木放的多?②两张一样的桌子、为什么一个积木放的多?一个积木放的少?

  3、教师小结:桌腿粗、桌腿矮、积木放的多,积木交叉摆,摆放的块数多。

  4、鼓励幼儿做出承重力更大的桌子。

  四、发挥创造:

  1、幼儿再次探索,根据原有和刚刚获得的经验,做一个能放更多积木块、更稳定、更结实的桌子。

  2、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幼儿一些提示和帮助。

  五、观察推测:

  1、教师将桌子做好,请幼儿猜一猜能放多少块积木。

  2、教师将一筐积木放在桌子上,请幼儿观察桌子能否承住。

  3、提问:为什么我的桌子能放这么多的积木?

  4、教师小结:桌腿越矮、越粗、放的积木就越多。

  5、请幼儿帮助老师收拾材料,并放入活动区。

  六、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继续到活动区探索桌子的承重力。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注重孩子对经验所得的表达与梳理,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经验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但是在游戏放积木环节,材料的设置上考虑不够成熟,所选的积木太轻,导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时,幼儿不能直接,形象地进行观察操作。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分解与,掌握5的加法。

  2.通过观察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3.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数字卡、苹果卡片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导入:五只猴子荡秋千

  2.复习5的组成

  (1)提出问题:今天老师买回4个苹果,小朋友又带回1个苹果,现在我们一共有几个苹果?

  (2)如果把这5个苹果分在两个篮子里我们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分一分,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3.学习5的加法。

  (1)如果你有2只苹果,我再给你3只,你有几只苹果呢?我们用算式怎么表示呢?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2)请小朋友先抽一张卡片,看看卡片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字什么表示,再抽一张卡片,让幼儿算一下一共有几只苹果。反复进行游戏。

  4.幼儿观察老师出示的图片情节,用卡片摆出算式,并进行运算。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列出“5”以内的加法算式。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绘画的能力。

  2、练习色彩的对比运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大范例、配套VCD。

  2、油画棒、勾线笔、图画本(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以图片、树、房子导入,引出主题,同时通过让幼儿认真观察,说出树的特点。

  2、教师出示谜语,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有门有窗,有床有墙,家人同住,幸福安康)幼儿大胆想象,踊跃发言,说出谜底“房子”。 3、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家房子周围的景物,并提问,小朋友们见过树顶上的房子吗?(幼儿自由回答)想象树顶上的房子,会是什么形状?把房屋建在树上,住在里面怎样生活?

  4、让幼儿带着想象一起观看VCD,(分组讨论)。

  5、出示大范例,让幼儿自由发言,教师为幼儿讲述色彩的对比性,并引导幼儿作画。

  6、让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7、展示幼儿作品,教师随机点评,让感受画面色彩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美感。

  8、请幼儿分组欣赏,并用清晰流畅的语言讲一讲自己房子周围的景物。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活动反思:

  启笛美术是美术课的一种表现形式,和美术课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都是以一个课题完成一幅画,而不同的是传统的美术课只是简单的去用自己创新的方法去完成自己的画,而启笛美术是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想法,自由作画。作品完成后,讲述画面所表达的意思。

  《树顶小屋》是一节启笛美术课,目标是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绘画的能力,练习色彩的.对比运用,首先,我以律动幸福拍手歌带起幼儿的互动,让幼儿能提起精神,然后,迹语让幼儿引出主题,树顶小屋,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观看配对VCD,观察树叶像什么,房子有什么特点?幼儿观看完后,互相讨论。之后,我把碟片中的五幅画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一一观察,找出不同,发现规律,引导幼儿说出树顶小屋的特征画,教师做巡回指导。

  这节课,从导入引出主题,让幼儿带着问题观看VCD,提出问题都是围绕主师树顶小屋,通过艺术形象的魅力,清行色匆匆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幼儿的心灵,使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发展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产生美好的情感和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借助形象化的方式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整节课幼儿的积极性都很高,都能围绕细节去完成,而唯一不好的是,不应该出示这五幅画,有个别小朋友的作品是模仿这五幅画来作画的,这样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我巡回指导时,及时将把五幅画取下来,并告诉幼儿,我们对这五幅画进行观察、对比,是为了让小朋友们欣赏画中色彩的对比的运用,从而,找出不同,发现规律之后,大家要大胆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作画。最后,小朋友们完成的还是挺好的。在以后的课堂中,我应该注意一些小细节,幼儿作画时,必须将范画去掉,以免限制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

大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对这一现象感兴趣。

  2、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寻求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环境与材料

  1、水槽每组1个,木块、木片、钥匙、啤酒瓶盖、饮料瓶、棉花、橡皮泥等物品。

  2、记录表1张,分类筐3个。

  3、《科学》下P.26~27。

  一次备课

  一、猜测活动

  1、请幼儿根据原有经验猜测:这些物体放在水里面,会有什么现象产生?是沉下去还是浮在水面上?

  2、将预测的结果记录在画册《沉下去浮上来》的表格中,并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操作活动

  1、请幼儿动手尝试,看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教师观察指导。

  2、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并和预测结果进行对比。

  三、交流活动

  1、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操作的,发现了什么。

  2、请幼儿将能沉下去、能浮上来以及既不浮也不沉的物品分类放在筐里。

  四、拓展活动

  1、你能让沉下去的棉花再浮起来吗?

  2、请幼儿想办法让浮起来的物品沉下去,让沉下去的物品浮起来。

  3、你知道游泳时为什么身体浮在水面上?

  4、说一说,海中的什么东西是根据沉浮原理制成的?

  活动反思: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学生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更是为培养学生科学科学素养和能力在不断地探索。

  就拿《沉与浮》这一课教学来说,在教学中我结合“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采用“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得出数据→得出结论→再运用到实践中”这六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得很顺利。得出的结论证实了有的同学的猜想是对的、有的同学的猜想是错的。但是我感觉这个探究过程更像是验证过程了。而且学生在汇报实验数据时我只让两个小组上来汇报,没有收集所有小组的实验数据,这样我在带领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时就不容易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整节课的环节是由学生先猜测,然后我们大家一起动手做实验证实,从而发现物体沉与浮的秘密,通过各种不同的材质,让学生不断的大胆想象,最后再集体归类总结,有哪些东西可以在水中浮,哪些东西会沉的。

  本次活动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几个步骤,经历了激趣、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乐趣中体验,动手中发现,达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活动中,学生做实验的实间偏长,导致后来在做总结的时候就弄得有点仓促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合理安排整个活动过程。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想象和讲述富有情趣的内容。

  2.初步培养自学儿歌和歌曲的能力。

  3.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自编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图四幅,小老鼠指偶人手一个,小猫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理解儿歌内容

  1、 出示图一.提问:①小朋友猜猜这是谁的家?它们家里有什么高兴的`事?猜猜是谁过生日

  ② 鼠妈妈过生日老鼠全家怎样庆祝呢?

  ③ 小老鼠还会对妈妈说什么祝贺的话呢?

  2.出示图二,图三.提问:

  ① 鼠妈妈带着全家去什么地方,你觉得喜欢看戏吗?从哪里看出来.

  ② 忽然听见有谁在打呼噜,猜猜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时老鼠们会说什么呢?

  ③ 老鼠一看是小猫.会怎么样呢?(图三)

  ⒊ 出示图四

  ① 老鼠全家还看戏吗?为什么不看了呢?

  ② 从哪里可以看出它们又急又怕呢?

  ③ 边逃老鼠可能还会发出什么声音来?

  二、引导幼儿学编儿歌

  1、幼儿自己自由编儿歌,教师提醒幼儿编儿歌的语言要简单读起来要顺口.

  2、共同编儿歌,并大声朗诵

  三.尝试演唱歌曲

  1、教师带来小朋友熟悉的音乐,请小朋友把儿歌配入音乐中轻轻的演唱。

  2.幼儿大声演唱.

  四.游戏活动

  交待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通过为幼儿创造一个以看、听、说为主体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产生对语言的兴趣,调动幼儿想说、爱说、愿说的欲望,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语言。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帮助儿童理解图画书中的故事内容,尝试用小兔的口吻对话。

  2、通过图画书阅读,引导儿童感受妈妈的爱。

  3、激发儿童爱妈妈,爱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猜猜我有多爱你》大图书

  2、《我爱妈咪》音乐磁带、录音机

  3、儿童与妈妈的照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倾听录音,引出课题

  1、你们听什么声音?(播放录音:妈咪,我爱你!宝贝,我也爱你!……)

  2、他们在说什么?

  3、你们知道这是谁和谁在说话吗?(妈妈和小孩子在说话)

  二、结合大图书讲述故事

  1、有一只小兔子也和妈妈在说悄悄话,它们在说《猜猜我有多爱你》(出示大图书),这是个很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

  2、小兔子做了哪些动作?(张开手臂、伸开手臂)。

  3、兔妈妈做了哪些动作?

  4、还会想什么动作?(启发儿童说)

  “我跳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世界有多大,我就有多爱你!”“草地有多绿,我就有多爱你!”

  5、老师当妈妈,你们来当兔宝宝,我们来比一比。

  幼:“天上的星星有多少,我就有多爱你!”

  师:“大海有多深,我就有多爱你!”

  6、小朋友自己找个朋友来比一比。

  7、让我们看一看,小兔子到底师怎样说的?教师继续讲故事。

  8、兔妈妈为什么微笑着,轻轻地对小兔子说?(兔妈妈怕吵醒兔宝宝,很爱他。)

  三、情感迁移,感受母爱,并表达对妈妈的爱。

  1、妈妈平时是怎样爱你们的?(儿童讲述)

  2、你们的妈妈真爱你!让我们唱首歌给妈妈听吧!(播放音乐《我爱妈咪》)

  3、看幻灯:这是老师和我妈妈的照片,老师示范说感激妈妈的话。

  4、看儿童与妈妈的照片,请儿童对妈妈说一句感激的'话。

  5、今天很多小朋友的妈妈也来到的我们幼儿,说愿意亲自对妈妈的说感激的话。

  6、在我爱妈咪的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是春节中的大年。

  2、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型进行讲述。

  3、通过回忆过大年的喜庆情景和参与为过大年而做的准备活动,体会生活的美好。

  活动准备

  1、挂图《欢欢喜喜过大年》

  2、过大年情景录像(穿新衣、带新帽、放花炮、吃年夜饭、守岁、看“春节联欢晚会”等)3、几顶帽子,制作帽子所需要的材料与工具。

  活动步骤

  1、播放《喜洋洋》乐曲,告诉幼儿农历十二月三十是大年,快要到了。到处都喜气洋洋。

  2、出示挂图,教师提示:大年快到了,图片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引导幼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型表述图片所展示的情景。)3、播放录像《欢欢喜喜过大年》,引导幼儿回忆往年过大年时的情景,感受过大年的幸福欢乐。

  (1); 观看录像;(2) 提问引导:

  a. 过大年时人们的打扮是怎样的?

  b.过大年时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大人们在忙什么?

  c. 过大年时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是什么?

  4、制作帽子,让幼儿在参与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1) 出示帽子。

  (2) 教师示范制作帽子。

  (3)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张折帽子并进行自己设计简单的装饰。

  5、放音乐《喜洋洋》,幼儿带上自己制作的帽子进行自由的舞蹈。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借助图谱,学习歌曲好朋友。

  2.根据故事情节仿编歌曲,尝试创编说唱部分,感受改编歌曲的快乐。

  3.知道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有了好东西能一起分享。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歌曲《自由飞翔》。

  2.物质准备:白板课件(含故事和歌曲)、伴奏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尝试编创歌曲RAP。

  1.教师自我介绍,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好朋友。

  2.结合幼儿回答编创儿歌。

  3.出示RAP节奏谱,尝试有节奏说唱:一起游戏笑哈哈,一起歌唱乐悠悠,团结友爱手儿拉着手,我们大家都是朋友。

  (二)欣赏故事,学唱歌曲第一段。

  1.熟悉故事内容。

  (1)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故事第一部分。

  (2)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故事第二部分。

  (3)完整学唱歌曲第一段。

  (三)根据故事情节,仿编歌曲。

  1.借助图谱,了解故事情节,仿编歌曲。

  2.演唱歌曲仿编部分。

  (四)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改编歌曲的快乐教师:好朋友会互帮互助,好朋友有了好东西会一起分享,这就是我们的好朋友 ,我们把这首好朋友歌一起来唱一唱吧!

  (五)拓展经验,了解生活中的其它好习惯。

  教师:好朋友之间会互帮互助,有了好东西会一起分享,好朋友之间会想念着对方,有了好朋友,我们的心情会变得更快乐!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提供关于好朋友的图书和图片等,供幼儿理解学习。

  2.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在游戏活动能和同伴一起分享,互相谦让。

  3.家园共育:引导幼儿与同伴做好朋友,并知道好朋友之间应该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们对翻线绳一直非常有兴趣,每天自由活动都会自由组合一起玩,还玩出了许多花样。一次,有小朋友突然对放在桌上的弯弯曲曲的线绳产生了兴趣:"看,多象蛇呀!""不是蛇,是蚕宝宝!"……一下子,大家都来了兴趣。以后几天,我发现孩子们的眼光、话题总围绕着线条转,区角活动时线条也成了他们的宝。于是,我自然的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并适时地提出建议:"这线条真的很有趣!对了,在我们周围还有好些有趣的线条,让我们把它们都找出来好好玩一玩,好吗?""好!"无疑,这正合孩子们的意。于是,该活动就自然产生了。本活动的设计从生活中来,旨在抓住孩子们对线条的兴趣,发展发散性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并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涉及领域:艺术、语言。

  动目标:

  1、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形态的线条,初步感受不同的直线和曲线带给人的美感。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大胆表达自己对线条的感觉,发展幼儿扩散性思维。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线条造型活动,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线、图钉、剪刀、海绵地垫若干块;

  2、幻灯《生活中的线条》、电脑、大屏幕、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游戏《木头人》引导幼儿发现身体变形后产生的线条。

  二、交流《生活中的线条》

  1、幼儿自由谈论在生活中的'发现。

  2、幻灯展示《生活中的线条》。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直线和曲线。

  3、找找自身的线条。

  三、幼儿创作:线条造型

  1、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线条进行造型活动,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2、鼓励幼儿尝试能合作创造,引导能力弱的幼儿进行构图。

  3、创造过程中及时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幼儿进一步扩展思维。

  4、提醒幼儿使用图钉时注意安全。

  四、展示交流幼儿互相参观交流同伴的作品。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属于整合活动,涵盖领域包括艺术和语言。在活动前,教师让幼儿去户外找各种线条,幼儿兴趣非常高,观察力很强,他们甚至能找到掌心里的各种线条,耳朵的轮廓是曲线等等。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游戏、讨论、看照片、创作等系列活动,看看、找找、说说生活中的各种线条,教师鼓励幼儿充分地想,充分地说,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在创作过程中,幼儿用几根线变变变,变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有"海底世界"、"大鲨鱼"、"花仙子"、"火箭"等等,幼儿的想像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照片出示太多,难度太大,其实只要一张包括多种线条的照片即可;对线条的讲述还应更深入一些,引导幼儿纵向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