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21 09:20:55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在这个变化莫测自我的社会里,孩子们对环保意识非常薄弱,在生活中,随时可以看到很多小朋友随手乱折树枝、花草,更多人类还在砍伐树木,导致地球灾难越来越多,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保护树木的重要性,我们从孩子开始教育,从身边开始教育。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从小保护环境的意识。

  3、初步了解植物的陪护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幼儿了解树木的成长过程(难点)

  2、让幼儿知道树木与人类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重点)

  活动准备

  1、联系园林师与社区合作

  2、灌浇植物的水桶若干

  3、制作“保护植物”的标志

  4、植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开始(导入)部分

  一、师幼谈话,让幼儿了解树木的成长过程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到了社区,这里有很多很多花草、树木,首先,我们先来观察一组图片,来看一看这些植物是怎么生长的。”

  2、通过观察植物图片(树木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所有植物生长都是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它是怎样生长的`?它要经历多久才能成为高大、粗壮的树?”

  (2)提问:“一颗树的成长需要多少年?”(我知道是一年。)“要成为一颗参天大树,需要多少年?”(我想需要10几年。)

  教师小结:对,小朋友回答的很好,一颗大树需要10几年,有的还更久20年、30年,所以树木需要我们大家的爱护和栽培,如果,经常破坏它,我们身边的绿色植物就会越来越少,我们的环境会越来越差。

  基本部分

  二、通过问答形式,让幼儿知道树木与人类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

  1、提问:“小朋友们知不知道树和我们人类有什么联系?”(树是人类的朋友。)(树可以排除氧气,供我们人类呼吸。)(树还能吸收我们不需要的二氧化碳。)(树可以保护我们的房子,把风挡住。)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说得很对,树是我们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植物,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人类所需要的氧气,还能绿化环境、美丽城市,所以我们大家要保护树木、保护环境。

  三、现在我们请社区阿姨(园林师)和我们来讲一讲,我们要怎样保护树木

  1、社区阿姨提问:“小朋友们,平时我们在小区里有没有看到园艺工人在养护树木啊?”(有,工人叔叔会帮助修剪。)“你们知道一颗树生长需要我们人类怎样帮助它们吗?”(需要我们的给它浇水。)(冬天给它们“穿上衣服”。)

  社区阿姨总结:小朋友们真聪明,一颗树长大需要我们去浇水,还需要我们去帮助它们修剪,怎样我们的环境就更加美丽、整洁了,所以,小朋友们平时,也要爱护植物,让它们也和我们一样快乐的成长。

  结束部分

  四、组织幼儿为植物浇水并贴上保护植物的标志

  1、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和社区阿姨一起去给植物浇水,然后把保护植物的标志贴在上面,让大家都知道我们要爱护植物。”(好的。)

  活动延伸

  五、活动延伸

  1、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养护社区植物,共建美好家园。

  2、让幼儿探索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反思

  1、本次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明确,让幼儿明确意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在教学活动落实中,有很多孩子因为对树木生长没有多少了解,所以提问中互动不起来,通过图片的引导,孩子们开始想象、探索纷纷举手发言。开始活跃起来。

  3、在以前传统的按班教学中孩子们都是按部就班,这次通过和社区合作进行教学,在加强社会教学形式的同时,丰富了孩子的科学知识。

  4、如果重新上本次课程,我会在开始部分先让孩子们观察社区树木,再通过图片来讨论,让幼儿有感触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基本部分中可加入树木与人类有关的大量图片(比如:沙尘暴、洪水、树木被砍伐等。)让幼儿了解保护环境对人类很重要。

  5、我在教学本次课程中,老教师们的评价是:

  (1)总体环节流畅,幼儿能完整的接受并有一定的效果。

  (2)师生能互动

  (3)导入部分吸引力欠缺

科学教案 篇2

  目标:

  观察,记录泡泡表面的七彩颜色

  产生探寻五彩缤纷世界的兴趣

  准备

  肥皂水、吹泡泡的工具、CD盘、铅画纸、油画棒等

  过程

  肥皂泡表面“彩虹”

  引导:提问幼儿相关颜色的问题,引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讨论自己所喜欢的颜色

  引出主题“彩虹”

  发现:老师变魔术,吹出一个泡泡,让幼儿观察泡泡表面。老师把彩虹变到泡泡上去了。

  讨论: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肥皂水以及吹泡泡的`工具,让他们尽情地吹泡泡,观察泡泡呈现出的色彩,引导幼儿变换角度看泡泡,说说它的颜色又什么变化,你看到了哪些颜色?

  其他物体上的“彩虹”

  引导幼儿会议

  生活

  经验,说说哪些东西上也能看到“彩虹”

  提供CD盘,引导幼儿设法看到“彩虹”。如调整CD盘得角度,可以看到多变的“彩虹”

  结束

  带领幼儿尽情地吹泡泡,并且欣赏泡泡上的美丽“彩虹”。小朋友可以把泡泡上发现的彩虹画在自己的图画本上。

  补充:泡泡在阳光下颜色呈现得更为强烈,如果室外有太阳,最后结束的环节可以带领幼儿去室外在玩耍中结束。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知道其各自的特点,以及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观察描述等能力。

  3、通过探究,使学生感悟到周围生活处处充满科学,只有掌握其规律,才

  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教学重点:

  探究中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定计划、动手实验、观察描述等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感悟到周围生活到处充满科学,掌握好规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师:能有机会与小朋友们共同上一节科学课,我感到非常高兴,所以特意给大家送上一首嘹亮动听的歌曲。等一会儿我放歌曲时同学站起来,严肃一点,眼看着黑板上面的五星红旗,大家一齐用雄壮有力的声音唱出来。

  师:请同学们先猜一猜这首是什么歌曲。(学生思考并猜测)

  师:谁给同学们汇报一下?

  生:我觉得这首歌曲对祖国有关。

  生:我发现教师刚说的话和提出的要求,这首歌应该是国歌吧。

  师:刚才两位同学说的都有道理,正是一首我们在每星期一或者有重大意义节日升国旗的时候唱起来的国歌。

  (教师开始播放升旗片段,同学们以深情之声唱起来。)

  [评析:教师用学生喜闻乐见及多煤体的形式引入新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新知识,而且也隐含了“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的作用”这一理念。]

  师:升旗时,大家想过没有,它为什么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能升得那么高?

  生:我认为有一个轮子在转动,一拉绳子,轮子起着润滑作用,旗帜就能轻轻升上去。

  生:不对,如这样太费力了,应是有一个轮子当拉绳子时就会活动,使拉绳更垂直向上动力,故此,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能升到杆顶上了。

  生:我认为这种说法也不对,只有一个会动的轮子也不能这么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能升得那么高。

  生:可在旗杆顶部把轮子固定不变,让它的绳子不会偏动才可以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升到顶杆上。

  师:大多数同学会想到可能与旗杆顶部的轮子有关,为了进一步研究升旗的秘密,让我们来模拟一个升旗的装置吧。

  (老师板书:动滑轮和定滑轮)-

  [评析;在观察升旗过程,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通过体验、交流、汇集学生对升旗的认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发散思维。]

  生齐:好。

  师:请看老师出示的幻灯片,同学们利用提示组装升旗的装置。请你边操作边观察,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小组操作并观察)

  师:操作好了没有?

  生:好了。

  师:哪一小组的同学愿意把自己操作中发现的情况告诉大家?

  生:当我向下抖动绳子的时候,旗杆顶部的轮子是固定不动的。

  师:你真聪明,观察得很仔细。那么,我们把这种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叫做定滑轮。

  生: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的时候,挂有旗帜的那部分绳子会向上移动。

  生:由于这个轮子是滑轮,轻轻一拉绳子就把旗帜升到杆顶部了。

  师:你们真棒。

  师:那么是什么起了作用?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呢?

  生:说明利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师:不错,我们发现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那么,定滑轮是不是也有省力的作用呢?我们可以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

  生:应组装一个定滑轮来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生:老师,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

  师:很好,现在就找来铁架台,在其上面固定好一个滑轮,并穿好线绳,各组同学讨论一下,统一了意见,再开始进行做实验。

  (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评析:讨论后再做实验,发挥学生的相互作用,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是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工作必需的素质。]

  师:小朋友们实验结束没有?

  生:实验好了。

  师:哪组的小朋友愿意把他们的实验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生:(上台展示)我们在滑轮两边的绳子上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它们平衡了,所以定滑轮是不省力的。

  师:在小组实验里,我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生:老师我发现了他们不是先一步一步实验挂钩码或假设两边同时挂相同的钩码,结果都一样的。

  师:真了不起,谁能将定滑轮的特点完整复述一遍?

  生:我能行!利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评析: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中,不停地巡视,了解各组的实验进展情况并做及时辅导,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定滑轮的特点。那么有些同学已经在想了,有定滑轮,那是否有动滑轮呢?

  生齐:应该有吧。

  生:老师,我们可否再来做这方面的实验呢?

  师:好,大家兴趣很浓,我们就来研究动滑轮吧。

  (教师播放相关的录像片段)

  师:看,在搬运货物时,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那么像这样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我们把它叫动滑轮。

  生:老师,动滑轮一定有它的特点?可不可用实验来证实一下呢?

  师:研究动滑轮时,我们需要到哪些材料呢?你打算按照什么样的步骤来研究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制定一个可行的研究计划)

  师:哪组来汇报一下探究计划?

  第三组生:研究动滑轮的计划首先研究需要的材料、研究的步骤就可以了。

  生:还应该有研究

  发现与结论更好了。

  师:还有问题吗?没有问题我们用掌声对他们的研究计划表示祝贺。(学生鼓掌)

  师:第二小组开始汇报时要注意不要重复别人的内容,要提出自己的发现和问题。哪个小组愿意上来和大家交流?

  ……

  (第八组汇报告后)

  师:有问题吗?

  生:没有。

  师:都没有问题。

  生:没有。

  师:都没问题,我来提个问题好吗?(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第八组生:好。

  师:刚才你们提到研究的材料、步骤、发现、结论都非常有创意。请问你们研究计划完美了吗?

  第八组生:可能还没有那么完美吧!

  师:你们应该考虑到画出实验示意图,那么就更清晰了。

  生:(沉思)这样的研究计划变得更完美无缺了。

  师:你们就按照计划写出的项目进行研究。

  [评析:通过小组交流,让大家了解各自的研究计划,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果能让学生对别的组的计划提出自己的建议,就更好了,更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生:好的。我们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这里可用橡筋或测力计),动滑轮下挂重物。

  生:老师,我们发现动滑轮能省力,但不可把物体移动。

  生:原来定滑轮与动滑轮有区别的。

  师:使用动滑轮大约省一半的力,但并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师:你们同意我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如果说滑轮也是一种杠杆,你能找到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吗?你能试着用杠杆的原理来解释它的作用的不同吗?

  生:(爽朗地)可以。

  生:老师,我们尝试用图示法来解释可能更明白。

  (小组讨论、思考)

  师:谁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图示法,并找出它的三个点的位置来。

  (学生纷纷举手并说老师我能行)

  生:我就利用图示法来解释。如图:

  师:有了图示我们清楚地看到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评析:这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的渗透。不是通过实验获得的规律,即使是正确的,只能作为已有经验,而不能模糊刚才的研究。孩子已经自觉地理解了本课要求掌握的知识,相信他们在以后的实验中也都会这么做,这就是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我们看到了孩子在成长,在进步。]

  师;时间过得真快,一下子一节课过去了,在和老师说再见之前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老师,这节课真有意思,让我们不仅学会了假设 验证 结论来解决科学上的问题,还大开眼界。

  生:老师希望你今后还能来给我们上课。

  师:下课继续观察一下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行不行?好,下课。

  反思: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遵循了“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新课程理念,教学中着去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技能和细致、认真的观察品质,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让学生能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懂得科学结论的获得是需要通过科学的实验来证明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真实、生动地受到科学素养的教育,所以教学中通过讨论及活动,使学生能利用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当然,我的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商权的地方,比如在各组汇报报完问题后应让学生对别组同学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讨论中的时空太仓促,有点走过场,有时还会给学生画圈子,不够开放的问题等。非常诚恳地希望能有机会就这些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播种的方法

  【教学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播种方法

  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怎样种植凤仙花呢?

  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

  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三、记录生长日记

  1、师: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

  2、师: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

  3、师: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

  四、实地指导播种

  1、师:实地指导学生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

  2、师:督促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期末,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凤仙花。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与蚕宝宝的零距离接触中,感受其可爱之美。

  2.在师幼互动的轻松氛围中,建构起关于蚕的外形、习性的粗浅知识。

  3.愿意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有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

  联系好活动地点,水果一蓝,小背篓人手一只,安全教育

  活动过程:

  一、到乡下奶奶家作客

  (激发积极性)乡下的奶奶请我们去作客,去看看她养的蚕宝宝。

  二、瞧,蚕宝宝

  (自由观察,相互交流,初步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1.你好,蚕宝宝。

  (热情招呼,初步建立感情)

  2.自由观察、交谈。

  (1)教师在参与观察中获取指导信息,向幼儿提供观察建议,使幼儿的观察更细致。

  (2)倾听幼儿之间的交谈,适时引导幼儿对蚕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进行重点观察和思考。

  3.师幼互动

  (1)问:你认识蚕宝宝了吗?(关于蚕的外形特征等)重点:蚕的`体形及特点,蚕的呼吸方式(了解气孔),蚕的食物及排泄物等。

  幼儿随意发言,教师捕捉与重点内容有关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引导(如:▲找找蚕的鼻子?▲没有鼻子怎么呼吸呢?▲告诉你一个蚕的小秘密吧:蚕没有鼻子,但它可以用身上的小黑点——气孔来呼吸。▲找找气孔。)。

  教师小结。

  (2) 问:为什么叫它们蚕宝宝呢?(关于如何理解称呼蚕为蚕宝宝)问:它的名字是蚕,可是我们都叫它蚕宝宝,你认为是为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肯定每个不同的答案(如:可爱、长得小、软软的等)。

  (3)问: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关于蚕的生活习性等)有可能提的问题:蚕匾,蚕网及其作用,蚕的生长等。

  教师鼓励幼儿提问,引导幼儿用较合理的语言来组织问题。

  三、蚕宝宝的午餐(采摘桑叶,尝试喂蚕)

  1. 采桑叶

  (1) 师:蚕宝宝肚子饿了,要吃饭了,它们的饭是什么呢?

  (2) 组织幼儿至附近的桑树地。

  (3) 幼儿尝试采摘桑叶。教师提醒幼儿从叶柄处采摘。

  2.喂蚕宝宝。

  (1)请奶奶介绍铺桑叶的基本方法。

  (2)幼儿自由给蚕宝宝喂桑叶。

  (4) 观察蚕宝宝吃桑叶。

  四、奶奶的礼物(激发再次探索的欲望)

  1.问:再过几天,蚕宝宝会有什么变化?

  (1)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蚕宝宝会越长越大还是会有其他变化呢?奶奶会送几条蚕宝宝给我们饲养,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2.将奶奶的礼物——蚕宝宝带回幼儿园。

  3.将蚕饲养在自然角,进行观察记录直至剥茧成棉。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2.能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操作练习,进一步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3.初步尝试计划购物,萌发合理消费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准备钱币(自制)(1元、2元、5元、10元)若干;收集水果、蔬菜、玩具、饮料、学习物品、零食若干(保证物品的卫生)并贴上标签(价格为10元以下);收银机4台。

  活动重点: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得出正确结果。

  活动难点:正确进行购物记录

  活动过程:

  1.以超市经理招聘员工的形式,复习物品分类及10以下的加减法,并布置超市。

  (1)教师以总经理的身份出现对工作人员提出要求:正确将超市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并按标志将物品放在货架上。

  幼儿按要求快速布置好超市,动作又快又好的幼儿可聘为优秀员工。

  (2)招聘收银员的形式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师出示加减法答题卡,幼儿抢答。根据幼儿答题情况招聘4—5名收银员。

  2.邀请智慧顾客,学习记录购物记账单。

  条件:会记录购物记账单,能遵守超市规则,文明购物。

  总经理讲故事(自编),引导幼儿学习记录购物记账单。

  3.游戏:超市购物乐。综合练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玩法:将幼儿分为收银员和智慧顾客两部分,每位顾客发10元钱购物。每次可购1—2件物品,顾客选好物品后,收银员和顾客一起计算一共用了多少钱,收银员将正确钱数找给顾客。每次购物后,顾客要记录购物记账单,才能第二次到超市购物。

  4.交流讨论:我的购物记账单,评选优秀员工和智慧顾客。

  (1)组织幼儿交流展示自己的记账单,根据幼儿记账情况,了解幼儿的加减运算情况。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用10元钱买的物品样数多,有的小朋友买的物品样数少?

  看看小朋友购买的物品种类是否单一,说说为什么要买这些物品,从而引导幼儿了解计划购物的意义,萌发合理消费意识。

  (3)根据记账单的交流展示引导评出优秀员工和智慧顾客。

  5.组织幼儿分享自己所购物品,充分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

  6.师生共同整理活动场地。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过程与方法

  ● 分区域调查,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

  ● 选用适合的工具对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 感受校园生物的美丽。

  ● 体会到用心观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发展科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选用适合的工具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教学难点】知道我们的校园中大概生活着多少种植物和动物。 理解校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准备】分组准备:记录本,记录工具,观察工具,调查表为整个班级准备:校园常见生物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校园里有很多植物和动物,认识下面这些动物和植物吗?用幻灯片放校园内常见植物和动物,让学生辨认和观察(意图:学生能说出名字的让学生说,如说不出名字,让学生观察动植物样子,告诉名称。引发学生调查兴趣) 2、:校园里还有哪些植物和动物?我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让我们一起去调查

  二、设计调查方案 1、师:如何去调查呢(意图:引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调查计划 2、学生分组制定调查计划,汇报,师点拨: A像科学家那样,将校园分为几个区域分别进行调查;B要对校园生物展开全面调查,包括土壤中和曾经来过的动物;调查时不仅要记录地面看的见的动物和植物,还要搜索地下的动物,要根据所发现的动物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将这些发现都及时记录下来。C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 D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记录,既要记录生物的名称、又要记录它们生长和经常活动的地点。 E在调查时可能会出现具有不同特征的同一种生物,比如不同花色的蝴蝶;开黄、白、红不同颜色花的郁金香等,记录时可以都记录成蝴蝶或郁金香,也可分别记录某某样的蝴蝶;某某颜色的郁金香。F要爱护动植物

  三、开展校园动植物调查活动将校园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小组确定一个区域作为调查的重点,开展调查活动,边调查边记录,尽量不要漏掉校园中的任一种动植物,鼓励学生认真记录,对认真调查的组给予加星评价。(意图:为后面形成生物种类多种多样,同种生物也具有千差万别的不同个体这样一个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积累感性经验。)

  四、课外延伸:对不知名的动物和植物,回家查找资料

  板书设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感知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能听辨音源的方向,提高听音能力。

  3、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地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1、会发声的乐器,装有米粒、黄豆、石头的.铁罐若干。

  2、空铁罐若干,黄豆、石头若干。

  3、每人一个小兔子头饰。

  活动过程:

  一、感知声音。

  1、请幼儿自由选择桌子上的材料进行操作,想办法让它们唱歌。

  2、听一听小乐器是怎样唱歌?是用什么听到的?

  二、倾听分辨不同的声音。

  1、老师摇动铁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是否一样。

  2、分别将黄豆、米粒、石头装入空盒子中,请幼儿倾听辨别,并根据声响找出与罐子内相同的物品,然后检验是否正确。

  三、游戏:“小仙女的音乐盒。”

  1、让幼儿倾听故事。

  2、出示小仙女的音乐盒,发出好听的声音,请幼儿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3、请幼儿扮演小白兔,到大森林里去玩。听见老师说:“天黑了。”幼儿将头饰向下拉,遮住眼睛,表示“天黑了。”小仙女拿出音乐盒来帮助大家,大家跟随“小仙女”音乐盒里的音乐前进,寻找走出森林的路。音乐停止,幼儿把头饰往上拉,一起说:“谢谢小仙女!”。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地球上有许多地理现象的产生与地球运动密切相关,探究这些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规律使我们学习地球运动的目的。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的是地球上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和相关规律。

  讲授新课:

  一、用地球仪演示,并通过学生绘图,探究昼夜交替及晨昏线的判读

  师:大家看这个地球仪,当这束光照在地球仪上时,地球上有多大面积被照亮?(1/2)此时地球仪上一半被照亮,另一半处在黑夜中,地球仪中出现了昼夜现象,再拨动地球仪,地球仪上的各点就出现了昼夜交替。

  提问:那么,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昼夜和昼夜交替现象呢?

  回答:由于地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当太阳从一侧照射到地球上时,就产生了昼夜现象,当地球自转就产生了昼夜交替。

  师:我把大家刚才看到的地球上的.某一瞬间的昼夜现象定格下来,这边是昼半球,这边是夜半球,他们之间还有个分界线。现在,大家从地球仪的侧面看地球上的昼夜分布状况,然后将它给绘出来。

  师:此时,我们看到A点出现在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上,它此时正看到日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A点会出现一次昼夜的交替。那么,在下一时刻,A?(白天)。那么B点呢?(和A一样)。AB所在的这条线上的各点在下一时刻都将进入白天,它叫晨线。地球上还存在一条昏线了。晨线和昏线共同构成一个经过地心的大圈,叫晨昏线,也叫晨昏圈。

  二、晨昏线特点

  三、晨昏线的判读

  活动:自己动手画二分日时的太阳光照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课堂小结:主要学习了昼夜交替的产生和晨昏线的判读,大家要学会画图。

  教后反思:

  1、导入不够清晰,要有突破点,可以让学生说说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都和哪些因素有关,如地球、太阳等。

  2、条理不清,知识间的联系不紧密,每个因素和昼夜现象的关系不清晰。可以对每一因素进行逐次假设,如假设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再假设只公转不自转;最后只自转不公转。

  3、演示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动起来。

  4、重点不突出,在小节中要有体现

  5、内容可以少点,但要思路清晰。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精选)科学教案08-05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经典)科学教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