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在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能简要讲述一些动物生活习性,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能把自己与动物之间发生过的趣事说清楚。培养学生合作交际能力。
2.在情境中感受到交流、合作的乐趣,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和自信。在交流中分享动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多渠道搜集的动物图片和知识信息
教学过程
【评析】
《奇妙的动物世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1.教学目标的`设计集中、具体、适当,比较好地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等在第一学段提出的目标要求。不高、不低、不空。
2.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奇妙”和“有趣”这两个关键词,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紧紧围绕这两个话题逐层展开,基本体现了教材编写意图,主题比较集中,选村注意贴近生活,对口语交际内容的剪裁比较精当。不散、不漫、不假,学生有话可说,且能够交流起来。
3.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注意层层深入;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上,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特别是对“合作、互动” 的设计,看起来的确是下了一番功夫。如,“大家都想把自己的趣事说给别人听,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再如安排“小记者”采访的环节,搜集趣事“快乐共享”等,都体现得不错。
4.教师在语言设计上注意了生活化的要求,简洁而生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注意了导向性和激励性,这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就让我们到生活中去探究、去发现吧。”教学语言很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激趣
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2.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质疑: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么样?民间为什么会流传这个故事?它寄托着人们的什么思想?
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汇报:两人婚后男耕女织,你勤我俭。日子过得很美满。
“美满”是圆满美好的合意。说明靠他们勤劳的双手,日子不仅过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团团圆圆。
(3)学生汇报:织女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她给孩子们讲述故事时,作者采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方法,衬托出织女热爱人间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样?
(1)读课文第二段至倒数第二自然段。
(2)学生汇报:王母娘娘醒后先惩罚了其她的仙女们,然后又派天兵天将查找织女的下落,准备给她厉害的惩罚。说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预示着织女回来后的悲惨命运。
(3)学生汇报:“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破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由此可以体会到王母娘娘是一个死爱面子而又自私的人,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坏自己亲人一生的幸福,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和他们的孩子隔开,这是多么可恶而又自私的人呀!
(4)“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过日子,共同生活”这句话说明了织女是个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个勇敢坚强的'人。
3、教师引导: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为什么?
(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召开故事会
1.组内成员间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积累的民间故事在“故事会”上作汇报。
附: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观察事物的情趣
能力目标:学会按从整体到部分,从天空到地面,由近及远观察图上的景物,能比较具体地记叙一项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有条理地比较具体地把放筝的情景写下来。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课前准备:录音、投影
五、教学设想:
课前先组织学生做风筝或带学生进行放风筝的`活动。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前两天组织的放风筝比赛吗?一只只风筝在空中飞舞,大家玩得可开心了!看,这就是我们比赛场上的一角(放投影),今天我们要求来写一写《放风筝》。
1、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天空到地面,从远处到近处的顺序观察图上的景物。
2、自学课文,明确目标。
二、观察图画,指导习作。
1、默读第一部分、思考:
①本次习作主要要求是什么?
(有条理地比较具体地把放风筝的情景写下来)
②的常规要求是什么?(注意用词正确,语句通顺,意思连贯,不写错别字)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讨论本次习作要求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从整体到部分, 从远处到近处)
三、练习说话
1、各自试说。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说。
3、师生点评。
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能有条理,具体地写下来,并交流评议。
教学重点:具体地写下来。
教学难点:突出重点。
教学过程:
1、自由说。
2、指名说(依据过渡句)。
3、各自试作,教师巡回指导(可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4、反馈讲评。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实录:
多媒体大屏幕呈现:静静的海面,高悬的明月,闪烁的星星;月亮、星星的倒影随着微波轻轻起伏……(旁白: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熟睡的鼾声。)
师:为什么说"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生1:因为海里有月亮和星星的.影子。
生2、生3……(答案同生1)
师:大海的鼾声是怎样的?
生7:轻轻的。
师:小朋友,有什么感受呢?
生8:我的感受是:大海的鼾声轻轻的,有明月和星星的倒影。
(其余学生的回答与生8大同小异)
反思一:
这是《大海睡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教学片断。教者的意图在于突破教学难点:对"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这一意境的理解与感受,并体验海上夜景的静谧与甜美。
表面看来,难点似乎突破了,但是学生的体验呢?学生的想象与个性呢?学生的回答那么单一,理解那么肤浅,情感那么苍白!原因何在呢?在于教师设计的镜头出示得不是时候--太早了?/td>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的基础上体会诗歌的意境。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非常精妙的诗歌《假如我是一粒种子》。这首似乎个通过借用一颗种子、一片绿叶、一朵小花,巧妙地抒发了诗人的感情,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二、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并进行交流。
1、自由读课文,正音。
2、汇报交流。
3、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生字:寸衬雷蕾然燃央映
B、换偏旁记忆的生字:崖涯隔融
C、指导正确书写藏字。
三、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示范朗读。
2、教师领读。
3、学生练习朗读。
四、指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请几名同学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每一小结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节诗歌的内容。
第一节:借用一颗种子,抒发了自己要努力成长的愿望。
第二节:借用一片绿叶,抒发了自己要用绿色编织青春年华的决心。
第三节:借用一朵小花,抒发了自己要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的理想和希望。
五、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
1、自由读。
2、同桌对读。
3、男女生对读,比赛读。
4、各小组推选代表诵读,师生评议。
5、评选最佳能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第一节
1、学生齐声朗读。
2、合作交流,学生汇报。
A、在这一节诗歌这样红,作者借用什么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B、作者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C、教师相机指导教学。
3、教师相机指导教学。
A、贴是什么意思?亮晶晶是什么意思?
B、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亮晶晶的?
C、你能用亮晶晶说一句话吗?
第二节
1、指名学生朗读。
2、合作交流,学生汇报。
A、在这一节诗歌中,作者借用了什么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B、作者借用一片绿叶,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C、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用绿色编织青春年华是什么意思?(珍惜时间,努力奋斗,让生活充满希望和光彩。)
在杜鹃花儿像燃烧的.火把一句中,作者把杜鹃花儿比作了什么?(燃烧的火把。)
D、学生朗读体会。
第三节
1、教师领读。
2、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体会。
A、在这一节中,作者借一朵小花抒发自己要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的情感。
B、醉人的清香飘向天涯意思是说使人沉醉的香味飘向很远很远。
C、春光明媚原指春天的风光绚丽多彩,鲜艳悦目。在本课中,指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绚丽多彩,欣欣向荣。
D、我要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意思是说作者将投入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增添光彩。
三、指导朗读、背诵。
1、指名有感情地在音乐声中朗读。
2、齐读,赛读。
3、自由读,练习背诵。
4、学生代表背诵课文,师生评价。
5、配乐背诵,集体欣赏。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引导学生与陨石、与自然、与宇宙进行了一次对话没用生动有趣富于想象力的语言,在介绍有关陨石的科普知识的同时,激起学生对陨石来历、经历的无限遐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同学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培养同学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同学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积累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教学重点:
重点是明白陨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
教学难点:
难点是运用信息技术来学懂课文内容并感情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浏览课文,利用前面学习的金钥匙,看本课哪些内容应该查资料(轨道 信使),哪些内容不需要查(宇宙 镍),然后再查有关陨石的资料。
2、让学生把有关图片复制电脑上。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几图片,大家看这是什么?同学们看到这些陨石它和一般的石头有什么不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板书课题:天外来客——陨石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吧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章节
2、了解有关陨石的知识,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关注写法,读中学写
二、自主读识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浏览课文,标清小节号,看看哪些小节是远观陨石,哪些小节是近看陨石。
3、检查自学
4、找朋友。出示拼音,让学生利用白板将对应的生字归到拼音下方。
dique cengjing yanzhe jianying chenmo jiyi pailai
的确 曾经、沿着、坚硬、沉默、记忆、派来
强调多音字 的
5、指名读和齐读了解学生读课文情况。
三、自主读识 深入学习
1、依据自学提示自学
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想你从课文中了解了哪些有关陨石的知识?请用笔画出来。结合自己搜集的有关陨石的资料,说说你获得的有关陨石的知识。
2、学生自学中,指名有关同学在多媒体上画横线,做批注。
3、小组交流一下,组长简单作好记录,看哪个小组获得陨石知识最多。
指名小组到黑板板书。
四、合作释疑 朗读积累
1、你们都知道了哪些有关陨石的知识呢?是从哪里得到的'?
答案要点是
陨石来自宇宙;在飞入地球之前,陨石也按一定的轨道运行;陨石燃烧是因为“和大气接触”;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一经落入大气层,陨石就一定会“落在地球的怀抱”;陨石上面没有生命的迹象;陨石是由物质组成的;含有丰富的铁和镍,十分坚硬。
2、你发先这首诗是怎么押韵的吗?请大家把这首诗的韵味读出来吧。
指名读、小组比赛读、齐读、评价读
3、背诵这首诗歌
五、激发想象 读中学写
它(陨石)沉默着,那么安静,是不是回忆着来时的旅程?
丁丁提示:这句话先观察石头,然后展开想象,提出问题。
1、根据丁丁的提示,你对这块陨石提出什么问题?
例如:你在燃烧的时候疼不疼啊?燃烧时,你看见了什么?你来的路上,看见我们的神舟七号了吗?落到地球的怀抱时,你都经历了什么事情呢?
2、试着写一写。
六、拓展延伸 开阔视野
1、诗句
含有“石”的诗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王建《望夫石》
2、有关石头的一篇散文。
3、欣赏有中国著名的陨石
中国吉林陨石、中国新疆大陨铁、美国巴林杰陨石、澳大利亚默其逊碳质陨石等。
4、孩子的图片展示
结束语:同学们,天外来客陨石身上还有很多的奥秘,大自然中的奥秘是无穷的,让我们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一起拥抱大自然,从中发现更多的奥秘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2、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观察天上的云,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4、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生字词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同学默写的词语,这位同学是个马大哈!写字总是缺胳膊少腿的。
1、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语:
师:你们这些小老师们谁来帮帮他?
2、指名到前面来修改。
(设计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乐趣中记住了词语的写法。)
3、齐读。
二、复习第一段
1、回忆第一段讲了什么?
(板书:上来了)
2、齐读。
三、教学第二段
过渡:
火烧上来了,地面上的一切都变了,真神奇呀!那火烧云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板书:变化)
1、默读第二段,思考:
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
(板书:颜色形状)
2、教学第二自然段:
⑴ 听录音。
(观察图片)
⑵ 听了这一自然段,火烧云的变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多快)
⑶ 从哪儿看出多,你能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吗?
(指名圈出)
出示:
照样子,找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通通 ______ ______ ______
茄子紫 ______ ______ ______
(讲练结合,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
⑷ 又从哪儿看出颜色变化快呢?
(一会儿一会儿)
⑸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的烧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换呢?那作者为什么不用?而用烧呢?
(烧写出了动态,表示了颜色,点明了课题。)
(让学生反复推敲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体会精确的语言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⑹ 指导朗读。
(喜悦语气)
3、教学第3~5自然段:
过渡:
火烧云的颜色是如此的色彩斑斓,瞬息万变,那么它的形状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⑴ 指名读,思考:
这3年自然段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那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呢?
(板书:狗、马、狮子)
⑵ 齐读第3自然段,思考:
① 马出现时是什么样子的?
② 马是怎样变化,又是如何消失的?
⑶ 自学第4、5自然段。
⑷ 检查自学情况,师生共同交流。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本处设计让学生自学,与老师共同交流,体现了这一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⑸ 听录音,小结:
谁能用《黄山奇松》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火烧云的状变化?
(板书:千姿百态)
(回忆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四、指导背诵
师:火烧云真是太美了,读了课文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么美的景观你们愿意背诵下来吗?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景色背诵下来吧!
(此处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选择自己喜欢的背,变教师要求的被动为学生自己选择的主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1、学生选择背诵。
2、指名背。
五、作业
观察天上的云,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
(作业的设计,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写法,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板书设计】
上来了
颜色 多 快
火烧云 变化
形状 千姿百态 快
下来了
【评析】
本课的教案设计,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
板书设计简单易懂,能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
课文首先介绍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然后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诗人屈原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课文的第3、4自然段讲屈原遭陷害被流放到南方。秦国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屈原万分悲愤,就在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了。这部分内容集中表现了屈原的爱国精神。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辅佐楚王实行的一系列改革使国家渐渐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深受百姓爱戴。但他却遭到权贵的诬陷,被楚王流放到南方。但他仍然热爱祖国,关注人民的疾苦,写了很多爱国诗歌。楚国被秦国侵占后,屈原万分悲愤,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
课文第5、6自然段讲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十分悲痛,想出各种办法祭奠他。得知屈原投江后,老百姓先是“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说明百姓十分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接着讲人们没有捞到他的尸体时,又把“大米、鸡蛋”等食物投到江里祭奠他,祈祷江里的水族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有人还把雄黄酒倒进水里想药昏蛟龙,使它无法张口。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屈原的爱戴之情。然后讲有人梦见“屈原的容颜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办法,让屈原能够吃到。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祭奠屈原都往水中投粽子,这一天也逐渐成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
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讲人们祭奠屈原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今天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
课文有些内容为学生所熟悉,如端午节的一些习俗。有的内容学生不太清楚,如端午节的由来及其意义。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他们的探究心理。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学习复述课文。
3.认识“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字,掌握“佩带、爱戴、措施、诬陷、传颂、尸体、习俗”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或访问家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及屈原这个历史人物。
2.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可以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然后同桌或小组同学间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并互相检查是否会认这些字。最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纠正读音、识记字形。
要求会写的9个字中,“戴”“驾”2个字字形较复杂,要重点进行指导。
3.学生初读课文后,让他们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使学生对端午节的由来和爱国诗人屈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4.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到屈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楚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家渐渐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改善”,所以百姓对他十分爱戴。即使他被流放,也“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民的疾苦”,还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当秦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时,他十分悲愤,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正因为屈原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所以在他投江自尽后,人们十分悲痛,想方设法祭奠他、怀念他。
5.屈原投江后,百姓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在学生交流讨论时,要抓住课文第5、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来理解,并适时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老百姓对屈原的爱戴和怀念。如“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这一句,“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都十分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又如有人梦见屈原很消瘦,以为是水中的蛟龙鱼虾吃了人们投下的食物,“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一句,是说人们怀着美好的愿望想找出一个办法让屈原能吃到食物。“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6.学生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之后,再让他们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先可以在小组里说一说、评一评,然后再在全班交流。还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后把端午节的由来说给家长、好伙伴听。
7.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教学资料
1.词语解释
辅佐:协助。
爱戴:衷心敬爱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流放:将罪犯驱逐到边远的地方去生活或劳动的刑罚。
汨罗江:发源于江西,流入洞庭湖。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祈祷:宗教仪式之一。以赞美、禀告、感谢、恳求等方式,向天、地、神等祷告,求福消灾。课文中的“祈祷”包含有“恳求”的意思。
2.介绍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
3.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四年级下册)中的《文成公主进藏》和《猎人海力布》。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以读促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感知源远流长,丰富奇魄的龙文化,培养民族感情。
3、知道学生熟读课文,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三、学习流程:
(一)预设思考:走进课文《中华第一龙》一起来研究研究龙。感受龙的形象
1、龙是什么?龙长什么样?边读边划
2、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3、龙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
4、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5、龙在我们民族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
图片搜集: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到龙的身上。为什么把龙作为图腾?
这样一个龙的形象又是怎么被想象创造出来的呢?
预设:
因为古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于是祖先们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海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所以想象创造出了龙。
群山连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都使他们震惊和崇拜。于是,我们的祖先(出示句子,接读)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海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
(二)、走进龙文化
预设:龙由闪电而来;龙最早起源于蛇;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原始时代龙虎形象,是在河南濮阳当地一座六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现在的龙和以前的龙有很大的不一样;
交流之后,出示:龙的`角是鹿角,表示国泰民安;龙的眼睛是虎眼,表示锐利威严威风凛凛;龙的胡须是如意形的;龙的爪是锋利勇猛的鹰爪;龙的鳞片和鱼尾,表示年年有余;
小结:我们的祖先把吉祥和美好的东西全都集合在了龙的身上,就是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海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像虎一样威风凛凛,像鹰一样锋利勇猛,像鹿一样国泰民安、、、、、、再次感受龙的形象,交流
多么吉祥、多么美好的一个象征,然而现在的龙和以前的龙却有很大的不一样,(出示第1自然段学习)这就是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原始时代龙虎形象,是在河南濮阳当地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别看他简单,但是却极其珍贵。那他又是怎么演变到现在的龙呢?
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至今,我们的生活中还处处可见。指名读第5自然段
在歌曲《龙的传人》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民族的壮志豪情,更鉴证了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又将如何把我们的龙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龙的精神又是什么呢?龙的精神怎样怎样发扬光大?这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话题深入研究
(三)、深入研究
1、学生交流感兴趣的话题:接下去,你想研究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3、课题归类:
(1) 家乡的龙文化
(2) 龙的形象与起源
(3)龙的演变与意义
(4)带龙的地名、人名、商品等
(5)龙的传说、词语、古诗
(6)龙的歌曲
(7)龙与中华民族
(8)龙的精神
同学们研究的兴趣很浓,我们稍微归纳下,同学们可以尝试从这个几个角度去深入研究中国的龙文化,最后,希望你们研究有所收获!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八》教案03-28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5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08-28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01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07
小学语文猫的教案03-14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4-19
小学语文教案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