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12-25 08:47:5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美术教案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美术教案10篇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一)观察西瓜,能用涂画的方式表现西瓜的特征。

  (二)大胆作画,喜欢参与美术活动。

  活动重难点:

  重点:观察西瓜,用涂画的方式表现西瓜的特征

  难点:尝试用涂画的方式表现西瓜不同形态的特征

  活动准备:

  1.西瓜、果盘、水果刀

  2.幼儿活动材料《美术》第15页《西瓜》,幼儿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西瓜长啥样

  1.宝贝们,你们知道夏天吃得最多的是什么水果啊?

  2.今天老师带来了你们爱吃的西瓜,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出示西瓜,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说说西瓜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摸上去感觉怎么样?

  3.小结:大西瓜圆溜溜的,绿绿的,上面有一条一条黑色条纹,摸上去滑滑的。

  4.教师将西瓜切成两半,请幼儿观察,切开的西瓜是什么形状的'?西瓜瓤是什么颜色的?西瓜籽是什么颜色的?

  3.小结:切开的西瓜从侧面看是个半圆,从上面看是个圆,里面的瓜瓤是红色的,还有黑黑的瓜籽。

  4.教师将西瓜切成小片,幼儿观察现在这片西瓜是什么形状的。

  5.小结:小片的西瓜从侧面看像只小船,船底弯弯的。

  三、给西瓜画张像

  1.每组一盘西瓜放在桌子中间。

  2.引导幼儿使用活动材料《美术》第15页,选择相应的油画棒进行涂色。

  3.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完成作品,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添画其他样子的西瓜,提醒他们注意西瓜注意西瓜的形状和色彩,最后点画黑色的籽。

  四、甜甜的西瓜真好吃

  1.完成作品后幼儿整理好工具和材料,洗干净手,品尝西瓜。

  2.组织幼儿集体欣赏作品,说一说最喜欢哪幅西瓜图,为什么。

美术教案 篇2

  目标:

  1.能理解作品的内容,根据故事中的描述猜出波波画的内容。

  2.乐意像波波一样尝试画一些圆形物品。

  准备:

  1.故事《爱画画的波波》的配套挂图。

  2.布袋木偶小猪一只。

  3.绘画材料。

  过程:

  1.引起幼儿欣赏故事的兴趣。

  ?出示木偶小猪,与幼儿相互问候。

  2.欣赏故事,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教师讲故事。

  提问:故事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

  小猪波波画的是什么呢?

  3.教师结合挂图再次完整地讲故事,并帮助幼儿分析理解故事中答案的原因。

  4.学波波爱画画。

  ?教师帮助幼儿记录绘画的内容。

  建议:

  1.教师或家长记录幼儿绘画的内容。

  2.可提供一些大小不一的圆形色纸与画好圆形轮廓的'图案纸,供幼儿进行拼摆与添画的创作造型活动。

  评价:

  1.能猜出故事中的波波画的是什么东西。

  2.大胆绘画自己爱画的圆形物品并用语言表达。

  [附) 故事

  爱画画的波波

  小猪波波画了好多大大小小的圈圈,哥哥和姐姐看了好久都不知道波波的圈圈是什么?就问波波:“你画的这个大圈圈是什么呀?”波波说:“这个圈圈里有两只手,一只长,一只短,从早到晚绕着转。”哥哥说:“啊! 我知道了,你画得真好!”姐姐说:“那这个是什么?”波波说:“它下面还有一条长长的线,要抓好,才不会跑掉。”姐姐说:“喔!你画得真像!”哥哥和姐姐终于知道波波在画什么了。 波波又画了好多圆圈圈,妈妈说:“波波真是个很棒的画家喔!”

美术教案 篇3

  年级:三年级

  课时:4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结合着有关小蜜蜂的歌唱,画面欣赏、游戏、舞蹈等活动,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

  一、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着以往的生活,了解蜜蜂的生存状态和活动规律,引发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

  2、学生结合着有关小蜜蜂的歌唱,画面欣赏、游戏、舞蹈等活动,引起对艺术学习的兴趣。3、结合蜜蜂飞舞的特点,让学生欣赏乐曲,感知是哪些音乐要素(力度、速度、音色等)对形象塑造起作用。

  二、教学准备

  1、自然界蜜蜂、蜂巢的影像资料、图片。

  2、与蜜蜂有关的'歌曲、乐曲的音像资料。

  3、表现蜜蜂的造型艺术作品、学生作业、美术用具、材料等。

  第一、二教时

  一、教学过程:

  1、组织课堂。

  2、儿歌导入:

  “小蜜蜂,嗡嗡嗡。花丛里,忙做工”。“甜甜的房子真奇妙,六角形的窗户现光明”。

  3、谜语。例如,翅膀一展亮晶晶,整天飞舞花丛中,手足不闲爱劳动,酿造蜜糖好过冬。

  4、这里所说的小蜜蜂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野生状态下的小蜜蜂。就小蜜蜂和他们奇妙的“小房子”展开课题。

  5、音乐欣赏:结合蜜蜂翅膀扇动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著名乐曲《野蜂飞舞》,感知并分析音乐中的速度(快速)、力度(渐强渐弱)、音色(小提琴及其弦乐显得急促碎弓)等音乐要素塑造了大群野蜂。

  6、聆听歌曲《小蜜蜂》并要学生在原地小踏步,摆动双臂模仿蜜蜂扇动翅膀飞舞采蜜筑巢的动作。结合声音和肢体模仿,学生体验“我是一只小蜜蜂”。

  第三、四教时

  一、教学过程:

  1、连接上一课的内容。

  2、借助影视资料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小蜜蜂和它们精巧

  的“小房子”。

  3、学唱歌曲《小蜜蜂》。

  A、教唱乐谱;

  B、朗读歌词;

  C、完成歌曲的演唱。

  4、结合歌曲学习和乐曲欣赏完成作业:想像画《蜜蜂的家园》。

  5、教师结合学生对蜜蜂的观察、了解,讲述一个蜜蜂筑巢的小故事。

  二、欣赏弗朗西斯·舒伯特的小提琴独奏曲《蜜蜂》,或李姆斯基·柯萨科夫的《野蜂飞舞》。

  三、教学:

  1、鼓励学生对欣赏的乐曲、学唱的歌曲谈己的体验与感受。

  2、能对自己和同学的美术作品做出恰当的,说一说自己的作品哪里比较满意,哪里有待提高。

  3、通过对蜜蜂一课的学习,说说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了新的收获,对以后的学习会有什么启示。

  四、教学思路拓展

  1、蜜蜂每天辛勤酿蜜,而用于自己食用的蜜却少之又少,通过对小蜜蜂品行的了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奉献。

  2、结合蜂房构造来探究科学、美观与实用的关系。蜂房给人类带来了哪些联想与启示?

  3、蜂房为什么是六角形的?

  蜜蜂造什么样形状的房子只是一种本能,但是,六角形的蜂房最省蜂蜡,空间最大。蜜蜂造的房子非常科学,所以说蜜蜂是杰出的“建筑师”。

美术教案 篇4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

  三合号小学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朗读课文,了解骆驼的有关知识。知道骆驼为什么被称为“沙漠之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读课文,继续练习做批注笔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老师的引导下,梳理文章层次结构,感知动物特点作用与功能的统一关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骆驼的有关知识,知道骆驼为什么被称为“沙漠之舟”。

  2.难点:感知动物特点作用与功能的统一关系。教具准备: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

  一.安全教育:课件出示小朋友在道路左侧行走的图片,让学生看图挑毛病,指出要在马路右侧通行。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八单元的第二课,大家一起来告诉老师课题是什么?(沙漠之舟)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

  在上节课我们把课文分成了两个主要部分,谁能告诉我每部分分别是哪几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骆驼的.什么?(分别指名说一说)

  三.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1.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看看骆驼的特点、作用、功能分别是什么。首先看课文第一部分,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它讲的是骆驼几个主要器官的特点和作用,老师首先就要考考大家对骆驼的这几个器官是不是有了初步的了解。(课间出示骆驼的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脖子,鼻子,胼胝,脚掌,驼峰)

  在初步了解了它的器官后,我们来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描写骆驼各个器官特点和作用的词句在文中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写在第一段旁边,互相交流,看谁画的准,概括的简要。(巡视指导)

  (反馈时)课间出示表格让学生根据自己找的概括的填一填

  在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关联词语,谁能说出几组吗?(课件出示关联词:因为??所以??等)老师给出了大家几组关联词,想让大家把刚刚找到的骆驼不同器官的特点和作用连成一句话来说一说(举例说明后让学生互相说一说,互相挑一挑毛病,改一改)

  2.骆驼有这么多的特点和作用,那它到底能利用这些特点和作用做些什么,又为什么被称为“沙漠之舟”呢?答案就在课文的第二部分。现在老师要找一名同学来读读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找一找,这段向我们介绍了骆驼的什么功能?(认路带路)

  接下来的两段就交给大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学习,找出这两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骆驼的什么功能。(讨论后指名回答)那么,骆驼到底为什么被称为沙漠之舟呢?在这部分中有句全文的中心句其实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谁找到了这句中心句?在这句中,把骆驼与航船相比,船这种交通工具,它可以做些什么?(指名说一说,借以引出骆驼的三大功能)那么看课件,谁来帮老师总结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骆驼之所以被称为“沙漠之舟”,是因为它可以()()(),是沙漠里(),人们把他看做()。

  3.小结:咱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叫做沙漠之舟,在第二部分中具体介绍了它的几点功能,指出了它为什么会被称为“沙漠之舟”,那么第一部分在这里又起到什么作用呢?可不可以把它去掉只写第二部分呢?(指名说一说,了解课文两部分的统一关系)

  四.拓展延伸,把握资料

  接下来,老师有几段关于骆驼的资料,想请同学们帮老师插

  入到课文当中,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段资料。(指名读一读,大家听一听,想一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与课文的哪部分内容类似,在插入时是否需要作出修改。课件出示插入资料的两步,让学生根据这两步试着把第二段资料插入课文当中)

  五.布置作业:按照步骤插入第三段资料。

  六.板书设计:

  统一

  沙漠之舟(骆驼)一.(1)器官特点作用二.(2-4)功能认路带路预防风沙=驮东西航船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受自然中的树和艺术作品中树的形态特征,有亲近、爱护树木和生态环境的情感。

  2、能主动收集有关赞美树的文字、歌曲、美术、摄影等作品,探究用表演、绘画、制作等多种艺术方式,表现丰富多彩的树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3、感受树美化我们的环境,点缀着我们的城市,装扮着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美的感受和希望。

  教学准备:

  1、不同类型树木的图片、纪录片、美术手工材料。

  2、《好大一棵树》歌曲录音带或光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先来做一个变色游戏。

  教师将示范用的白纸贴在黑板上,用黄色分别画两组不同方向的并列线(如图1)。然后引导学生注意色彩变化。教师在左边一组并列黄线之间用红色笔画相间的并列红线(或点),要求学生眯起眼睛观察,注意整体象什么颜色?(学生回答橙色或桔黄色)教师表扬学生回答正确,引导学生概括出:黄色与红色配在一起就是橙色。板书:红+黄=橙。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可让一名学生到黑板前用蓝色在另一组黄线并列线之间加同一方向的蓝色相间的并列线(或点),再让学生眯起眼睛观察,看看又变成了什么颜色?(学生回答绿色)学生会感到色彩变化游戏很有兴趣。教师概括:黄色与蓝色配在一起,就变成了绿色。板书:黄+蓝绿。然后教师在两组色线处分别用三种原色笔重叠添画上粗重的树干和几枝大树枝

  学生马上看出这是两查树,导出课题:会变色的树(板书)。教师指出,树上方枝叶部分叫作树冠,下面直立与地面相通的部分叫树干,扎入土地部分叫根。

  三、引导学生观赏课本例图

  左上图是公园花圃的照片,黄、红、橙、绿各色的花、叶平行排列,很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右上图是色彩变化例图。指导学生观看,教师加以讲解:左边一纵列,上边是黄色色块,中间是黄白相间的并列色线,视觉效果就成了淡黄色,如下边的`淡黄色块;中间一纵列,上边是红色色块,中间是红黄相间的并列色线,视觉效果为橙色,如下边的橙色色块;右边一纵列,上边是蓝色色块,中间是蓝黄相间的并列色线,视觉效果则成了绿色,如同下边的绿色色块。可让学生稍远观察,整体感受,体会这种色彩的变化现象。

  引导学生结合观察过的各种树概括出:春天的树长出了新树叶,呈现嫩绿色;秋天的树叶变成了橙色或黄色,并阅读(可稍加讲解)左上图下面的说明。

  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举例说明画树冠可以用不同方向的线、点或近似枝叶走向的线来表现不同的树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如图3)。

  让学生用红蓝色笔画出并列相间的线或点并放远观察,认识红、蓝两种原色配成紫色的色彩变化现象,并板书:红+蓝=紫。

  四、学生作业

  启发学生吸用红、黄、蓝三色笔练习画树,以两种颜色相是的点、线画树冠,用三种色重叠画树的树干,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对树的形态、色彩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将作业放远观察,领会色彩变化的不同情趣。

  五、课堂小结

  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引导学生欣赏,给以鼓励。

  教师小结:各种不同的颜色都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配出来的,由于每种色含量不同,产生的色彩变化效果也不同。启发学生课后试着用这三种色彩变化效果进行配色绘画练习,看看还能产生出哪些色彩变化效果。

  执教者:张斌 执教时间:第九周

  教学后记:欣赏中学生对蒙德里安的《灰色的树》感到不美,于是我从油画的笔触、肌理等方面介绍了油画的特殊美。这样对于学生理解书上的作品作了铺垫。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过程与方法

  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的线条

  教学重点:

  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学具准备

  课件、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师小结: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师小结: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

  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师小结: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

  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4、教师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

  暖 + 直 =温暖、平和

  暖 + 曲 =热烈、欢快

  (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

  冷 + 曲 = 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

  冷 + 直 = 单调、呆板

  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四、作业布置: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并上色。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

  六、作业展评:

  1、个人分析画的内容,画面好在哪里?

  2、同学互评,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业,说一说它的优点?

  3、教师简评。

  七、拓展

  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请学生欣赏。

  八、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花边剪纸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 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3.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勤动脑、多动手可使生活更美。

  课前准备 长条形彩色纸每人三张;剪刀等。

  教 学 流 程

  一、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带用具情况。

  二、 欣赏,导入 新课

  1. 出示各种简单的对称花边,老师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变得更美了!

  2. 原来老师把这些花边变成了剪纸花边,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花边。

  3.示范制作步骤。

  边讲解边示范:

  (1) 设计单位纹样,注意要对称;

  (2) 将长条型纸对折几次,每次一定要对整齐;

  (3) 将设计出的一半画好在对折的纸上,剪去部分涂成灰色;

  (4) 剪纸,剪的时候要胆大心细,将边剪整齐;注意不要把连续的地方剪断。展开既成。

  提示: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花边呢?我们可以把花边设计成:动物花边,植物花边,人物花边。

  现在你们可以想象出比范图更美丽的花边来吗?

  三、 学生作业 ,分大组竞赛

  每人剪出几条不同的花边,将优秀作业 展示在黑板上。

  四、 总结、评议

  今天,我们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花边,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勤动手,我们就能够剪出更多美丽的东西,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

  课后总结:

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课时

  安排

  共1课时

  课题

  第7课 节节虫

  教学时间

  二(1)、二(2)、二(3)、二(4)4/11-4/17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节肢动物的知识,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难点: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教学准备

  彩色纸、广告纸、饮料瓶、纸杯、酸奶杯、果冻盒、胶卷外壳、发卷、卫生卷纸芯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讲授新课教学过程学生完成作业评价

  1、组织教学。

  2、组织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出示课题――节节虫

  (1) 书中作品为什么叫节节虫?

  (2) 自然界中有哪些昆虫似书中的节节虫?

  3、看相关资料

  教学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标本等。

  讨论内容:

  (1) 结合资料谈谈节节虫的制作要点:有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

  节节虫的`主要结构:

  头部、身体……

  特点:身体是一节一节的,由粗变细,头上有触角爬行……

  (2)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可以用来制作节节虫吗?

  4、组织学生欣赏作品

  (1) 作品利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 哪些地方有创新表现?

  5、提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一个富有想像力的节节虫。

  采取合作或个人完成的形式。

  6、完成作业

  教师辅导要点:

  设计构思新颖; 灵活巧妙使用材料;制作精美细致。

  7、组织展示作品、参观作品,讲评作品。

  准备上课。在教师指导下看书,分析并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交流。节节虫的主要结构:头部、身体…… 特点:身体是一节一节的,由粗变细,头上有触角,爬行…… 生活中有许多废旧物可以用来制作节节虫,举例说明。欣赏优秀作品。分析草料的使用及制作方法。找出什么地方有创新表现。学生选择完成作业的方法,交流设计方案。学生完成作业。个人或合作完成。学生参观作品,评价作品。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激发制作兴趣,初步了解节节虫的外形结构和基本特征。

  了解自然界中的昆虫。了解节节虫的结构和特征,与自然界昆虫相联系,对照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用材料和用具。巧妙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明确作业要求。按要求完成作业。启发学生设计构思,灵活巧妙运用材料,细致制作。加强交流沟通,巩固知识。

美术教案 篇9

  教学设计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通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使他们感受到邻近色的和谐美;接着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邻近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理解邻近色的调配方法;最后最后通过动手实践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 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

  (1) 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 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 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 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

  黄 黄绿 绿

  红紫 紫 蓝紫

  黄橙 橙 红橙

  (2) 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 家居图片

  B 生活图片

  C 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

  (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黄色里逐渐加大蓝色比例,最后变成绿色

  3实践活动:

  (1)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美术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能掌握面具的特征和制作方法。

  2、能积极动脑,大胆创新,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制作面具。

  3、能欣赏各民族、各地区的面具艺术,了解面具中包含的人文知识。

  学习重点: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

  学习难点:面具造型的创意设计。

  教学环节:师:收集中外面具艺术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生:查找面具资料,准备工具材料。1、视频导入:社火表演等。

  提问:你知道面具的起源吗?现代面具的作用是什么?可以在哪些场合使用面具?

  2、板书课题:独具魅力的面具。

  1、欣赏探索:展示各个地区不同风格的面具,让学生感受、分析其不同的.风格特点和造型特色,并总结面具变形、夸张的共同特点。

  观察感受:

  1通过对不同面具的外形特点和用途来进行分析讨论。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面具差异这么○

  大?面具对现代艺术有何影响?

  2总结面具的特点。○(夸张、变形、象征性强)

  2、思考总结:如何创造出具有魅力的面具?

  分组讨论探究:

  1工具材料的使用。○

  2面具的造型。○

  3面具的纹饰(点、线、面)○、色彩。

  3、表现创造:

  1主题讨论。小组讨论自己喜欢的主题。○

  2面具制作。通过想象,利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制作一个有创意的面具,工具材料不限。老师可先○

  展示自己的作品或现场示范。组织学生分享与展示自己的作业。可在班上举办一个小型面具展或戴面具的化装舞会。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2-20

《美术》教案02-17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教案12-23

美术教案12-23

美术教案12-23

美术教案12-24

美术教案12-24

美术教案12-22

美术教案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