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12-25 09:37:04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常用(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常用(10篇)

美术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认知的积极性和能力在增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发展,喜欢观察,爱想像,经常会发现周围事物的变化。为了满足幼儿探究事物的兴趣与需求,培养想像力、创造力,我班开展了主题活动“变化的世界”。“我希望的变化”正是其中的一个活动。

  活动目标

  1.积极自由地想像,感受绘画的乐趣,并培养一定的合作能力。

  2.对自己想像的内容能进行大胆、较具体的绘画创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开展过一些谈话活动,了解幼儿希望发生的变化。

  2.物质准备:水彩笔,油画棒,颜色、大小不同的绘画纸,实物投影仪,轻音乐《迷雾森林》。

  活动过程

  1.活动引入,帮助幼儿回忆自己希望发生的变化。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希望身边的什么事物发生变化,为什么?希望它怎样变化?(教师要重点引导幼儿回答出希望它怎样变化,帮助幼儿将变化的事物具体形象化。)

  幼1:我希望我家的门能检测谎言。门上有一个屏幕,还有红、绿两个信号灯,敲门时,屏幕上会显示敲门人的样子,如果是坏人,一定会撒谎,门上的红色信号灯就会亮。

  幼2:我希望楼下的垃圾桶能自动分类。这种垃圾桶分上下两层,上面一层会有一个小机器帮忙把扔进的垃圾自动分类,再通过几个神秘通道传送到下面一层的几个垃圾桶中。

  幼3:我希望能把新型火车铁轨修到家门口,这样能方便去儿童游乐园玩。

  幼4:我希望给游乐园安上轮子和翅膀,只要说出自己的地址,游乐园就可以移动到家的附近,那样自己就可以到游乐园玩了……

  效果:在谈话活动中,幼儿围绕“我希望的变化”进行了大胆想像,教师引导想法相近或有相同内容的幼儿结为一组,通过协商、合作完成同一个主题内容的作品。

  2.幼儿创作。(播放轻音乐)

  (1)幼儿根据需求自主选择大小不同的纸张。

  想像内容较丰富或有合作需求的幼儿,可选择大张的画纸进行创作;有些幼儿想像内容适合于小型纸张,可选择小纸进行创作。

  (2)鼓励独立创作的幼儿对自己想像的内容进行大胆、较具体的绘画创作。

  (3)引导需要合作的各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明确分工,再以绘画形式进行大胆表现。

  如,有三名希望汽车发生变化(能装上翅膀,能用果汁当燃料,能在水中开)的幼儿结成一组,通过交流,他们明确了分工,在构思画面的布局时,教师适时通过“在这幅画中你们准备画哪些内容,画在什么位置,每一个内容由谁来画”等引导语,使幼儿对画面布局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

  (4)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将事物如何变化的细节进行具体表现。

  (5)完成作品的幼儿把画好的作品贴到展板上互相欣赏。

  效果:在创作过程中,不同纸张、不同绘画场地、不同合作伙伴的选择,都为幼儿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氛围,孩子们在轻松的音乐声中自由、积极、大胆地表现,体验着自主创作的乐趣。

  3.作品分享。(使用实物投影仪)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已完成的作品和自己开始想的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要说出哪里不一样,改变的理由是什么。如,设计自动分类垃圾桶的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设计的垃圾桶还可以通过感应器自己开、关盖子,这样再扔垃圾时就不会把手弄脏了。

  (2)请1~2名幼儿选择自己想了解的作品,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再请作者进行解答。

  (3)教师选择较有特点的画请作者讲述。

  如,子豪小朋友喜欢科普类读物,天文知识和想像力丰富,他给大家讲述了自己的作品:他希望将来的宇宙飞船不仅能在太空中飞行,而且有很强的抗压能力,科学家们可以乘坐它钻入压力非常大的宇宙黑洞中,去考察黑洞的组成成分、所含元素等。

  效果:三种形式的分享,从幼儿的需求出发,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使幼儿在展示自己作品的同时能关注到同伴,并从同伴的作品中分享经验,达到互相学习、共同分享的目的。

  4.活动延伸

  (1)幼儿利用过渡环节边饮水边欣赏展板上的作品,相互讲述,分享有趣的故事。

  (2)将幼儿作品粘贴到楼道作品栏中,请幼儿将自己的画讲给爸爸妈妈和其他班的小朋友听。

  (3)将作品制作成一本大书,投放到图书区,供幼儿自由翻阅,交流分享。

  效果:当老师把“还有很多小朋友的作品我们没有欣赏到,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的问题抛给幼儿时,幼儿积极主动地想出了以上活动,把活动气氛又一次推向高潮。幼儿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习得了更多知识与经验,激发出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美术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冬天的认识。

  2、尝试用水粉作画。

  3、增强对冬季周围事物关注。

  二、活动重点:

  用水粉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冬天的认识。

  三、活动难点:

  能画出冬天里景物、人物的特征。

  四、活动准备:

  油画棒、画纸、范画、水粉

  五、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引出主题。

  讨论,教师简单小结。

  2、提出绘画主题,引导幼儿思考。

  “今天我们要来画一幅‘冬天’”,你会画一些什么呢?”幼儿个别说一说,互相说一说。

  3、提出作画要求,幼儿自主作画教师观察引导。

  “请小朋友画出景物、人物在冬天里的样子,但是要求小朋友用白色油画棒作画,整幅作品完成以后,在纸上图上水粉颜料,一幅非常漂亮的画面就成现在眼前。尽量不要和别人一样。”

  4、幼儿作画,教师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丰富画面内容,进一步表现冬天特征。

  5、活动结束: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或找一找自己喜欢的作品,说说原因。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我们经常就教学和幼儿发展的关系进行讨论。维果斯基的有关理论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造就了发展,是发展的决定性动力;教学与发展过程既不是两个互不依赖的过程,也不是同一过程,教学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只有指向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这是一个十分诱人但又很难在教学中解决的理论假设。中班美术活动《冬娃娃》是一个很传统的教学活动。可是,从这一次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用维果斯基理论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实践尝试。

  1 、努力寻找幼儿的大纲。维果斯基曾经指出:“3岁以后的儿童是按照成人的大纲同时也是自己的大纲的程度学习的……,因此,教师的大纲同时也应该是儿童自己的大纲。”《冬娃娃》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引导幼儿画出冬季人物服装的主要特征。这是教师从幼儿原有水平出发提出的教学自标, 是一个教的大纲。本次活动中,教师在引导讨论范例人物小弟弟时,将该目标变得非常具体又非常有弹性:小弟弟要出门怎样才能保暖呢?你们戴过什么样的帽子呢?在分辨人物服饰颜色的时候,老师还请幼儿从桌上的蜡笔中任选两枝,比较哪一枝颜色深,哪一枝颜包浅呢。这里,范例并没有成为统一的图像标准,而是从这一具体图像中引发了幼儿对已有经验的重现。因此,当教师的大纲变成幼儿的大纲时,就成了穿得暖烘烘,别冻着就好,穿戴什么、穿什么式样、花纹、颜色都行。这个有统一答案的问题,给了幼儿创造自己图式最大的安全感。教师的大纲变成幼儿自己的大纲以后,幼儿就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表现他们自己对冬季的感受中去了。

  2. 将技能与幼儿的经验相联系。

  幼儿对任何一种美术技能技巧的认识和学习,都与他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当一种技能技巧脱离了幼儿的经验时,他们的学习就会因不理解,没兴趣而变得被动,有时他们还会拒绝学习。

  《冬娃娃》中,教师示范蜡笔涂色,其实是提高控制手部肌肉动作的能力和协调性的技能演示。但教师没有把这个涂色技能抽象地告诉幼儿.说:“要用力地涂得均匀,涂得浓”,而是把它与穿上厚厚的衣服,衣服上不要有小孔,别让北风吹进来等与幼儿息息相关的经验联系起来。所以当幼儿涂色时,他们想到的不是涂满、均匀,而是给冬娃娃穿上暖暖的衣服,把涂色练习变成了幼儿关心冬娃娃的行为,提高了幼儿练习涂色的积极性。

  3.在激发创造中指向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指出,好的.教学不仅能训练或强化业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制,而且能激发和形成目前尚不存在的心理机能。这就是指向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怎样才能找到最近发展区呢?那就是我们的教学不能停留在幼儿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上,必须鼓励幼儿的创活性表现。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两次对幼儿直接提出表扬。一次是当一名幼儿说出蓝色和米色配合时,教师立刻表示惊讶地说:“啊!你连米色都知道,这可是许多大人也说不出的呀!” 又一次是教师为手套划分色块时少划了一块,她没有立刻补上,而把表现的机会留给了幼儿。她用一种犹豫的口吻说 :“呀!少了一块,两块米色要连在一起了!”一位幼儿立刻说:“中间再挤过去—块!”老师说:“真的,你可救了我了!”这两个并不明显的细节,都被教师不失时机地抓住,变成了鼓励幼儿努力超越的契机。教师还向幼儿提出为冬娃娃找一个动物朋友一起上学的极具挑战性的建议。在整个作画过程中,教师一直在不断地寻找幼儿创造的那些她从未演示过的图像,并把这些图像及时介绍给大家,如狐狸、野牛、松鼠……,在活动结束的时候,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又进一步观察思考:冬娃娃穿得暖和不暖和,我们找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过冬的,能不能跟着冬娃娃一起上学。从而引出了更多的话题。也许有人会觉得教师对幼儿认识米色有点小题大做, 幼儿画的那些动物远比教师画得差,甚至让幼儿帮助教师填色还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可正是这一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在为幼儿创造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幼儿不是跟着教师重复已经获得的经验,而是在不断地努力超越自己,超越同伴,甚至超越老师,从中体会到获得成功的乐趣。我们看到幼儿非但没有看不起老师,相反,他们与教师更亲密了。这一切使教师从幼儿的真实表现中进一步了解了他们在想什么、喜欢什么、需要什么。

  这样,教师才有可能把教学建立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这个教学活动,也给了我们进一步的启发。我们的教学工作的确常常不能达到维果斯基所提出的那种好的教学境界,其主要原因不是教材不够新,也不是教学形式不够别致,而是教师和幼儿是处于完全不同发展水平的人,教师并不能真正地完地了解教育对象。这就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和幼儿的发展过程常常不能一致。怎样找到通向理想教学境界的思路呢?维果斯基曾指出,幼儿园编制的大纲应该按照能引导儿童达到一定目的的体系来编制,而且每年要沿着向目标迈进的道路上跨出一定的步伐……大纲实施的次序又应符合儿童感情丰富的兴趣的和与一般要领相联系的思维特点。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努力去创设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情景,每一次都去认真地了解幼儿,把幼儿的不同表现贯通起来,找到一些规律,并将它们作为设计、组织、评价和改进教学的依据,那么,我们的教学在适应和推动幼儿的发展上就可能做得更好一些。

美术教案 篇3

  未来的我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学习,发掘学生思想深处蕴藏的个性思维方式和艺术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整合手段,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美术教案-未来的我产生主动参与、抒发情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美术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削弱既往由于基础、能力等因素形成的差异,主张学生彰显个性,以突出自我、易于表现、快乐无限为过程体验,感受艺术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在于教师要有较高水准的示范、启发和点拨,造就学生创意思维如泉涌,只要是学生想到的内容都可以是创作之源。另外,合理地、恰如其分地选择和搭配素材,也是获得意想不到效果的关键。不过,这个过程是要循序渐进,要避免学生急于求成的`焦躁心态。

  (二)教学难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前素材的收集,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照片和插图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另一方面是计算机操作技法的传授,教师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最基本、最实用且效果明显的图像处理方法。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美术教案-未来的我

  三、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创作用图像素材,最好录入软盘。教师也可用扫描仪、数码相机集中采集,并图像文件输入硬盘下为教学而专门建立的子目录。

  (二)教学器材准备学生创作用电脑,最好是装备有局域网的网络教室,学生能够相互访问,也可登陆教师提供的资源站点,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讨论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可使用《超越现实、实现自我》教学课件进行示范讲解。课前要按照操作提示进行安装和调试。

  (四)教学设计

美术教案 篇4

  课 题:

  画画自己的手

  教学目标:

  1。 通过仔细地观察,用写生的方法描绘出自己左手的一个动态造型。(了解)

  2。 从描绘手的结构与不同动态造型中,提高写真造型能力,进一步理解手对于人的气质与神态的关系与重要作用,使所描绘的手传情达意。(练习)

  3。 培养学生树立努力锻炼自己双手,让双手更灵巧,长大为人类创造出新的文明与财富的思想。(接受)

  重 点:

  难 点:

  从描绘自己手的过程中,能较真实地描绘出手的结构与形象,从所描绘不同的手的`动势中表现出自己的神态和气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收集画家描绘手的作品。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手表现下列动作:握、抓、推、举、挡、托。

  3.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手表现下列词义:胜利、欢迎、拒绝、友好、称赞、抗议、反对。

  4.小结:手能表现出劳动中的各种动作,手的各种姿势也同时能

  表达人的情绪。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细心地描绘,就可以画出能传情达意的手的造型,提高自己的绘画本领。

  5.小练习:

  (1)印画:伸开五指放在画纸上,用铅笔将手的形状印画在纸面上。画时握笔要直,笔紧贴指与掌的边缘,准确地画出手印。挪开手后,看一看自己的手形,然后画出指甲、皮肤皱纹及手背的静脉。

  (2)观察讨论:

  手背与手心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手背的指长还是手心的指长?为什么?

  手掌的面积从手心与手背看哪个面积大?

  说出最长、最粗、最短的手指。

  (3)归纳:描绘手的造型,事先对手的结构进行仔细地研究,就会把自己的手画得更真实。

  6.示范画手步骤:

  (1)画出手的大的动势;

  (2)分出手掌、拇指、四指;

  (3)逐次分开四指。

  (4)强调:关节处线条硬;手指背线条直;指肚线条稍圆;皱纹宜简洁。

  7。学生练习:

  要求: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先造好型,然后按上面提示的方法画。并能看出画的是什么动作或表达的感情。

  8.巡视指导。

  9.总结:

  “画人难画手”不仅由于手的结构复杂,而且在于手的变化多。手能反映人的气质、神态。因此,画手就要研究手的动势与人的气质、神态、情绪之间的关系,观察人物一定情绪中手的特征,并着意描绘出手的结构与形象,这样才能较准确的描绘出人的气质神态。同学们可以多欣赏大师们的作品,学习他们的表现手法。

  课 后 录:略

美术教案 篇5

  课题生成:

  在进行有关“马”的主题活动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加深对马的认识,我结合了二胡独奏曲《赛马》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它是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不失为幼儿音乐欣赏的好教材。我将一首结构比较复杂的器乐曲诠释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去了解它、接纳它、表现它,运用多通道参与理论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欣赏、律动、打击乐演奏活动让幼儿自发的投入到听、说、想、做、演的活动中来,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生成本课题。

  教育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欣赏乐曲《赛马》,根据音乐形象和情绪,用筷子随节拍较投入地进行表演。

  2、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试用筷子不同的敲击方式,并探讨其他乐器如何进行合理的匹配。创造性的表现自身对音乐的感知。

  3、培养幼儿对欣赏乐曲的兴趣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四种颜色(红、黄、白、黑)的木偶马饰,二胡曲《赛马》,共四组幼儿人手两把筷子,串铃,圆舞板,小铃,实物二胡。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奔跑着四匹骏马,一匹红马、一匹黄马、一匹白马、还有一匹黑马(相继出现马饰),看----它们来啦!(两位老师手持马饰,随乐进行木偶操作)幼儿边听乐曲,边欣赏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乐,将音乐情境化。

  <1>师幼讨论:刚才的音乐听了有什么感觉?你们看到它们在干什么?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讨论音乐情节。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对,刚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细,听得很认真。这首音乐听上去很欢快、奔放,表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群马飞奔,你追我该的动人场面。

  三、幼儿根据音乐情节大胆表现音乐。

  <1>教师示范随乐用筷子敲奏。

  ① 教师:你应该表演什么颜色的马?为什么?幼儿:我坐的是红色的椅子,就扮演红色的马。

  ② 教师:你怎样表演马在奔跑?幼儿1:我可以象骑马的叔叔那样挥鞭;幼儿2:我可以喊“驾——”

  <3>幼儿听音乐,分组用筷子演奏。

  ① 教师出示小乐器:圆舞板、小铃、串铃。手持木偶马饰:刚才四匹马奔跑时,哪里发出声音?哪种乐器最象马铃声?(串铃)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集体);哪种乐器最象马蹄声?(圆舞板)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单独)

  ② 各请两位幼儿分别加奏串铃和圆舞板,全体幼儿共同演奏。

  四、小结:

  今天我们大家共同欣赏了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赛马》,它是由弦乐器二胡演奏的,好听吗?下次老师再次带领你们欣赏优美的二胡曲!(出示二胡实物,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

  活动反思:

  一、成功之处:

  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静心的投入地来完整欣赏一首音乐,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对象始终是音乐,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音乐服务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情境。教学伊始,一段那达慕大会的视频将学生带进辽阔的大草原,带进紧张激烈的比赛现场,为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联想情境做铺垫,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在完整初听音乐中模仿赛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结合乐曲三乐段不同的音乐特点在分段细听时,我根据A乐段的旋律紧凑密集音乐情绪紧张的特点设计了蒙古舞扬马鞭的动作,将学生带进紧张激烈的赛马场。学生们有的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有的兴奋地挥动着马鞭,进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在细听B乐段时我以主题的三次变奏用了二胡连弓、顿弓、拨弦三种演奏方法为切入点,让学生视唱音乐主题,聆听主题出现几次,每次音乐情绪的变化。最后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学生在音乐中兴高采烈的模仿二胡三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对音乐知识,音乐情绪理解更为深刻。在细听A1乐段设计了学生模仿赛马冲刺,体验音乐。

  当学生脸上洋溢出紧张的神情时,我知道学生已与音乐融为了一体。在模仿马嘶鸣的动作时,学生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现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骏马可爱的模样,我的心就会随着兴奋起来,这说明我的教学是成功的。他们已在律动与模仿中感受到了《赛马》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二、有待提高之处:

  针对学生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不足的弱点,我把二胡实物引入课堂,让学生触摸,试着拨弦,加深对我国民族乐器的了解,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如果教师能现场用二胡演奏一曲赛马,会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感受到二胡这种民族乐器的极大艺术魅力。以后方面还要多下苦功夫。

  小百科:马在动物分类学中分类为: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奇蹄目(Perissodactyla)、马科(Equidae)、马属(Equus)、马(Equus caballus)。是一种草食性动物。现存家马和普氏野马两个亚种。

美术教案 篇6

  小班美术教案:五彩的气球

  教学目的

  1、辅导孩子采用圆曲线画气球时,不要强调画圆,应着重鼓励孩子设计式样新颖的气球。

  2、深色仍采用勾线平涤,可换一种深色勾线

  教学准备:幼儿作画工具,教师范画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师:逢年过节,不管是在大街,还是在公园,到处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气球随风飘动,空中仿佛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好看极了。小朋友没有喜欢玩气球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画气球。

  二、讲解、示范

  1、气球由球体和拒球线组成,画得扁一点歪一点都没关系,只要注意画几个气球时,要有高低,不要排列太整齐,球体上可随意画一些花纹图案,让气球更漂亮。

  2、除这样画外,小朋友们还可以设一些形状更有趣的气球,如熊猫气球,小牛气球,娃娃脸气球等。

  3、画好气球再画北景,先用曲线随意画出云姑娘的外形,再加上眼和嘴,最后在云形上端画几条曲线,表示云姑娘的.刘海。

  三、幼儿作画

  教师在一旁指导幼儿构图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树叶贴画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叶子是各种各样的,能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述,并尝试用落叶进行拼贴画。

  2. 自然融入情境,乐于参加活动,体验亲情,萌发关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利用散步活动,采集和捡拾落叶。

  2. 创设一定的环境,让幼儿感受深秋的凉意。

  3. 自制两棵树。

  4. 粘贴材料(固体胶、双面胶、白纸和纸工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创设一:叶子宝宝离开了妈妈

  1. 出示落叶飘落的两棵树,让幼儿观察落叶的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 教师提问:叶子宝宝会飘到哪里去呢?

  它们离开了妈妈会去干什么呢?(幼儿交流、表述)

  二、 情景创设二:教师出示许多用树叶粘贴好的画,让幼儿仔细观察

  1. 师幼讨论:怎样和树叶宝宝打招呼呢?

  2. 教师提问:叶子宝宝变成了什么?

  你们会不会用树叶贴画呢?

  三、 情景创设三:认识常见的树叶宝宝

  1. 相互交流分享叶子宝宝的名称。

  2. 想象描述叶子宝宝的外形特征。

  四、 情景创设四:送叶子宝宝回家

  1. 幼儿进行树叶贴画,教师巡回指导。

  2. 把粘贴好的画挂到树上。

  五、 老师和小朋友们围着大树歌舞。

  小班美术教案:漂亮的毛衣

  活动目标:

  1、 会用深浅间隔的方法粘贴。

  2、 手工活动时能细心耐心地进行操作。

  活动准备:

  1、 纸剪成的毛衣。

  2、 彩纸条。

  3、 环境布置中有编结好的“毛衣”。

  过程建议:

  1、 师生共同布置毛衣角并组织欣赏与讨论:毛衣上的花纹漂亮吗?是怎么编织的呢?

  2、 设问:怎样让毛衣上花纹的颜色好看?是不是颜色越多越好?幼儿操作。

  3、 幼儿交流、切磋:看看谁的毛衣好看,说说是怎么配色的。

  4、 幼儿再操作。互相协作,完成作品。

  5、 教师有意识地展示几个幼儿的作品,集体观察讨论。

  设问1:这里的毛衣都能进商店吗?为什么?

  设问2:你的顾客喜欢哪件毛衣?为什么?(颜色搭配好)请幼儿把已经完成、正确的毛衣陈列在“橱窗”里。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思路

  本节课是利用教师平时布置教室用剩下的废旧吹塑纸、腊光纸、海绵纸让幼儿通过简单的加工,拼贴成美丽的画面。可以有利的促进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剪贴组合造型以及创造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由于幼儿能力不同,我将幼儿按能力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不同的操作材料。能力强的幼儿必须通过自己动手才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而能力差的幼儿通过简单拼贴也可以做成一幅漂亮的画,从中获得成功的感受。真正注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

  活动目标:

  1、学习粘贴的技能,发展幼儿手指肌肉,动作协调。

  2、了解鸟儿的各种各种姿势,学会粘贴。

  3、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良好习惯。

  活动重点:让幼儿学会粘贴的方法,体会共同创设教室环境的乐趣。

  活动难点:幼儿能够粘贴出各种姿势的小鸟。

  活动准备:

  2、各种颜色的.蜡光纸、海绵纸、吹塑纸

  3、 教师事先准备的大小不一的三角形、半圆、圆片若干,白乳胶、剪刀。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动听的鸟叫声。

  小朋友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你们看见过小鸟吗?它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呢?

  二、出示挂图:《鸟儿满天飞》。

  1、你们瞧睢,这些鸟儿美吗?那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觉得小鸟美在什么地方?

  2、小鸟喜欢在什么地方玩呢?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小鸟飞翔。

  3、小鸟喜欢吃什么呀?(害虫)小鸟是我们朋友,我们要爱护它。

  4、小朋友们,在看看小鸟是什么样子的呢?(脑袋、身体、翅膀、尾巴是像什么图形?)

  三、师示范粘贴“一只鸟”。

  1、师:现在我多么想有只小鸟来到我们教室里,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你们欢迎小鸟来吗?请小朋友看看教师是怎么做的呢?

  2、教师示范:

  1)一个大圆片作小鸟的头,粘上胶水贴在纸中央,用同样的方法;用半圆作小鸟胖胖的身体,先大小不一的三角形作小鸟的嘴巴,翅膀,尾巴;最后用一个小圆片作小鸟的眼睛。

  2)在粘贴小鸟的各部分时,要把它们紧紧地挨挨在一起,不能分开。

  3、请幼儿自己动手制作。

  在教室墙壁地周围,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贴好各种不同姿势的小鸟来吧,让我们的教室到处都是美丽的小鸟。

  师巡视指导,注意把身体的各部分紧挨在一起。

  四、展示活动。

  请小朋友互相评价,看看谁贴的小鸟最漂亮,你觉得它哪里漂亮呢?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和小鸟们一起外面去玩耍吧!

美术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利用多种材料对不同瓶子进行装饰。

  2、能积极参与瓶子的装饰改造和制作,体验自由创作的乐趣。

  3、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塑料瓶子若干

  2、各种材料:记号笔8支,折纸8包,泡泡泥若干,双面胶若干,篮子6个,剪刀8把,彩笔8盒。

  3、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废旧物品,现在我请你们看看这些物品和原来有什么不一样?

  1、播放ppt课件,幼儿发现,说说不一样的地方。

  2、出示创意材料,初步探索创作的方法,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作品示范。

  (二)幼儿创作

  1、共分3个大组,分别是剪贴,绘画,粘土泥装饰三个组。

  2、作画要求:一人一个瓶子,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用完的`垃圾放在篮子里,统一扔,注意桌面和手的清洁。

  3、幼儿用材料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幼儿完成作品。

  4、大家一起来欣赏每个幼儿的作评,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美术活动《创意瓶子》。瓶子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十分常见,十分熟悉的,所有幼儿兴趣较浓,在活动中都体验到了对瓶子进行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本次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原则:

  (一)活动性原则

  首先,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材料:各种废旧瓶子及手工制作必备的辅助材料和充分的活动时间,激发幼儿的兴趣;其次,在活动中,充分放手,让幼儿自由创作,探索设计瓶子,让幼儿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制作出不同的瓶子;再次,及时肯定幼儿的创作,不断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手段。

  (二)相互渗透的原则

  新《纲要》中指出:“在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中,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

  在本次活动中就渗透了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内容。如:让幼儿大胆动手,发展小肌肉的灵活性,渗透了健康领域的内容;让幼儿用语言交流,如有什么材料,你想用什么材料来装饰瓶子?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让幼儿装饰制作不同的瓶子,体现了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搜集各种瓶子等废旧材料,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这是科学方面的知识。

  另外,运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让幼儿观察讨论,突破重难点,再制作交流,一步步展开,让幼儿玩中学习,玩中发展。

  总之,本次活动力求在贯彻新《纲要》精神上有所创新,尤其是在艺术教育领域方面有所突破。首先,教材来源于幼儿,活动的实施过程立足于幼儿的需求以及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其次是整个活动环境非常宽松,让幼儿在看、说、做中,自由充分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第三是音美结合,力求发挥艺术手段的综合作用。

美术教案 篇9

  1、活动目标:

  1、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知道孔雀是傣族的吉祥物。

  2、尝试用多种刮画工具绘画孔雀,大胆的用花纹按一定规律进行装饰。

  3、喜欢参加美术活动,体验刮画活动的乐趣。

  2、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了刮画的工具,并将工具进行了整理与分类,幼儿已了解刮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2、孔雀的图片、孔雀羽毛、刮画纸、刮画工具、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

  3、活动过程:

  一、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

  1、猜一猜

  头戴漂亮小花冠,身穿鲜艳五彩衣,尾巴展开像把扇,夸耀自己多美丽。教师:孔雀被傣族人称为“吉祥鸟”,是我国珍贵的观赏鸟类。

  2、看一看

  出示孔雀的图片,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

  提问:孔雀开屏的'尾巴像什么?羽毛上的花纹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孔雀的羽毛上有很多的小眼睛,开屏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人。

  3、跳一跳

  教师播放歌曲《金孔雀轻轻地跳》,幼儿自由模仿孔雀梳理羽毛和开屏的动作,增加对孔雀的认识。

  二、刮花美丽的孔雀

  1、欣赏刮画作品。

  提问:这些美丽的孔雀你觉得是怎么画出来的?

  2、出示幼儿自带的刮画工具,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分享,幼儿自选并演示刮画。

  提问:瞧,小朋友们用了哪些不同的工具,都刮出了什么?

  启发幼儿感知工具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刮画效果。如线条的粗细、色彩的变化等。

  3、大胆幼儿大胆的进行创作。

  教师提高真实的孔雀羽毛,并播放PPT和背景音乐。

  4、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需要的幼儿。

  如:将孔雀开的屏画大,注意两边对称;创造性变化孔雀尾羽上的图案,并提醒幼儿花纹的整齐排列;鼓励幼儿添画背景,丰富画面,注意色彩搭配;注意安全使用工具。

  三、作品展示与欣赏

  1、看一看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同伴分享自己是用哪些刮画工具进行创作的。

  2、说一说

  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美术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用线绳蘸色印染,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初步感知对称图案。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线绳(每人一条)、调色盘、颜料(三原色)、纸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范画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好看吗?那你们知道它是怎样画的吗?

  2、教师做示范

  “现在,请小朋友来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画儿的`。”先把纸对折,用毛线蘸好颜料后放在纸的一面,然后把纸对折,再压一压。

  3、幼儿动手操作

  “小朋友你们现在明白了吧!待会儿就请你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在这之前,我还有几点儿要求(注意卫生!)在幼儿操作中,教师要随时指导。

  延伸活动:

  请幼儿讲述自己画的内容。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12-23

美术教案12-23

美术教案12-23

美术教案12-24

美术教案12-24

美术教案12-20

美术教案12-20

美术教案12-21

美术教案12-21

美术教案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