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26 09:21:1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9篇(集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9篇(集合)

语文教案 篇1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过跟家人一起在田野散步的经历呢?

  学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

  教师:没有也不要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么一篇文章,题目叫什么?

  学生:散步。

  教师:作者呢?

  学生:莫怀戚。

  教师:很好(板书题目、作者)。那么今天可不是我来上课,我们将有幸请到三位小老师,请他们来为我们解疑答惑,一起学习,共同交流。大家说,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那么有请我们的第一位小老师T。

  学生:热烈鼓掌

  小老师T:我们先进行第一部分,首先我们一起来朗读预习单上的生字词,准备好了没有?

  学生:准备好了。

  (学生跟着小老师朗读)

  小老师T:好,那么现在请大家在这些词中挑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来造一段话,准备1分钟时间?

  (思考1分钟)

  小老师T:好了,同学们应该都可以了,谁来?

  学生A:我用“煎熬”和“嫩芽”来造句,我的句子是春天的小草经过了冬天的煎熬,冒出来嫩芽。

  小老师T:很好,不错,请坐,还有谁来?

  学生B:我用“一霎时”和“水波粼粼”造句,有一天我去河边玩耍,丢了一块石子进去,一霎时水波粼粼。

  教师:这个句子有点不通顺哦,最好说一霎时,整个湖面水波粼粼,这样更通顺些。

  小老师T:大家都预习了这篇文章,那么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谁来说说?(学生C举手)好,你来回答。

  学生C:讲述了“我”和一家人去散步的事情。

  小老师T:能不能讲具体一点呢?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示意学生C做下,让举手的学生D起来回答)

  学生D:本文主要讲“我”和一家人在冬日的田野里散步的时候,遇到了两条路,母亲要走大路,因为大陆平坦,而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我”听从母亲选择了大路,而后来母亲因为儿子改变了想法而一家人选择了小路,最后到了一处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起走在小路上。

  小老师T:非常好,大家说她概括的好不好?给他点掌声鼓励。

  学生:好(鼓掌)

  小老师T:好,那么大家能不能归纳一下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呢?也就是说作者想表达什么呢?请大家小组讨论2分钟。

  (讨论2分钟)

  小老师T:好了,哪位同学愿意来回答?

  学生A: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

  小老师T:很好,请坐。但是这篇文章主要要表达的是尊老还是爱幼?

  学生:尊老。

  小老师T:对,这篇文章其实主要表达就是我们中国古代常说的“百善以孝为先”的家庭美德(打出幻灯片)

  小老师T: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教师:让我们用热烈掌声谢谢T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讲课,接下来我们请出第二位小老师Z同学,有请。

  小老师Z:(走上讲台)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请大家看预习单上的第二部分的第一题,请同学们先思考2分钟,可以小组互相交流,然后来说说你的看法。

  (小组交流2分钟)

  小老师Z:好,谁先来?(学生E举手)好,你来。

  学生E:我觉得他们的家庭是温暖的,“我”是有责任心的……

  小老师Z:(打断)先告诉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文章中有没有哪里体现出来呢?

  学生E:例如文章第6段,“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从这里看出来,这个家庭很团结,给我的感觉很温暖。

  小老师Z:很好,那么“我”为什么是有责任心的呢?

  学生E:也是在第6段,接下来一句“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小老师Z:很好。

  教师:可能很多同学都体会不到,这么一件事可能在我们看来很微不足道,但是“我”却感觉到了“责任的重大”,因为他时时刻刻把谁放在了心头?

  学生:母亲

  教师:很好,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我”的什么特点?

  学生:孝顺

  教师:非常好。(示意小老师继续)

  小老师Z:那么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F:通情答理。

  学生G:慈爱

  小老师Z:都很对,那么从文章哪里能够看出来呢?

  学生G:从母亲摸了摸儿子的小脑瓜,然后改变了主意可以看出来母亲是一个疼爱孙子非常慈祥的一位老人。

  小老师Z:非常的好,请坐。这位母亲就是中国典型的慈母的形象。

  小老师Z:那么还剩两个人物,“我”的妻子和儿子又是什么形象呢?

  学生B:妻子很贤惠,儿子很听话。

  小老师Z:很好,那同样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证据呢?

  学生B:妻子贤惠是因为这一句“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小老师Z:很好

  教师:还有吗?光听丈夫话就是贤惠吗?那要是丈夫犯了法,妻子不闻不问,对丈夫言听计从,这也是贤惠吗?(学生笑)能不能从文中找出更有代表性的句子?

  小老师Z:(学生C举手)你来

  学生C:文章最后一段,我背起母亲,妻子也背起儿子,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妻子是一个贤惠的好妻子。

  小老师Z:很好,找的很准确,请坐。

  小老师Z:来看一下老师的答案是不是和你们一样。(放幻灯片)

  小老师Z:看来同学们都概括的非常准确,那么我们就继续赏析第二部分内容,请大家看预习单。当发生分歧时,为什么“我”顺从了母亲而没有迁就儿子呢?

  小老师Z:谁来回答呢?

  学生B:“我”不选儿子是因为“我陪伴他的时间还长”。

  老师追问:你从文章那里看出来的呢?

  学生B:文章第6段倒数第二句。

  小老师Z:很好,找的很准确。那么作者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学生B:……(思考,回答不出来,小老师A的提问太过笼统了)

  小老师:也就是说“我”陪伴母亲的时间怎么样?(意识到问题了)

  学生B:不多了

  小老师Z:很对,那么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学生B:孝敬父母,把尽孝道看的特别重。

  小老师Z:非常好,大家说他答的对不对?

  学生:对。

  小老师Z:掌声鼓励这位同学,答得非常好。

  (这时可能是由于比较紧张的缘故,小老师没有按照准备时的安排更深入的探讨为什么“我”把孝放第一位,而准备直接跳过去进行下一个环节了。这时我只好插入。就势提问:“为什么大家赞同‘我’去尽一个儿子的本分,但‘我’同时也是一个爸爸啊,难道我就不要尽一个爸爸的本分了吗?”)

  (这时,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可能是怕说错,也没有人举手了,整个课堂陷入了沉默。我有点后悔打断小老师的上课步骤。)

  小老师Z:请大家小组讨论3分钟。(随机应变,很好。)

  (小组讨论了3分钟)

  小老师Z:讨论结束了,哪个小组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C(举手)

  小老师Z:你来。

  学生C:我觉得文中的“我”认为孝顺母亲比疼爱儿子重要。

  (下面的同学就有不同意见了)

  小老师Z:是这样吗?让我们来听听其他小组的看法。

  学生D:我觉得母亲和儿子对“我”来说一样重要,但因为选择大路可能对儿子来说只是少了一点玩耍的乐趣,而对于母亲则意味着我的孝子之心,二者的意义就不一样了。(非常好,很准确,同学恍然大悟。)

  小老师Z:大家同意吗?

  学生:同意

  小老师Z:非常好,我也同意你的看法,因为母亲为了我付出了太多,作为儿子的我在她有生之年,能够满足她的事情一定会满足她。(打出幻灯片)

  小老师Z:(进一步导入下一个问题)好,那么我们来试想一下,“如果‘我’迁就儿子选择小路,长此以往,试想会有什么影响?”。

  学生B:长期这样下去的话,儿子会被“我”宠坏。

  小老师Z:对,儿子这样会被“我”的娇惯而宠坏,那么母亲呢?她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很好,请坐。

  学生E:会逐渐的不高兴。

  小老师Z:对啊,儿子久而久之会被宠坏,变得骄纵;而母亲虽不会计较太多,但毕竟还是不舒服。(打出幻灯片)所以这很明显的就体现了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对于一个家庭有无比重要的意义。(时间花的多,有点着急了。)

  小老师Z:好,我就和大家探讨到这里,谢谢大家

  学生:热烈鼓掌

  教师:谢谢Z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讲课,现在我们请出最后一位小老师H同学继续给我们上课,有请。

  小老师H:(走上讲台)亲情是美好的,温馨的,能够让我们记住一辈子的,让我们来看一下课后练习的这篇文章《三代》,来看一下这篇文章讲的是怎么样的一种亲情?请大家一起拿起书本有感情的来朗读一遍。

  (朗读,3分钟左右)

  教师:我发现刚才读的时候出现了几个错字,有没有同学注意到了是那两个字读错了?

  学生:(经过引导)脚踝、蹒跚。

  小老师H:(板书“踝“和“蹒”的拼音。)

  小老师H:好,有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篇文章是通过什么样的一件事来表现亲情的?

  学生E:通过一件很小的交通事故来表现的。

  小老师H:很好,那么跟《散步》比较一下,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E:都是一件很小的事。

  小老师H:嗯,非常好,都通过一件小事来表现浓浓的亲情,这个在写作手法上叫做什么呢?

  学生:以小见大

  小老师H:非常好。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现在请小组交流一下,说说这两个故事哪个更感动你呢?

  (小组讨论3分钟)

  小老师H:讨论结束,现在谁来谈一谈?

  学生F:我觉得散步更感动我。

  小老师H:为什么呢?

  学生F:因为散步这件事情比交通事故更小,更不引人注意,而“我”却想到了很多,而《三代》我觉得在遇到这样的事时,很多人都会做出下意识的反应。所以我觉得《散步》更感动我。

  小老师H:很好,说的很精彩。还有谁要来表达自己的看法的?

  学生G:我觉得《三代》更好,正因为是下意识的反应才说明“我”把“我”的父亲和“我”的小孩看的特别的重要,才会做出下意识的反应,不然一犹豫就不会这样的反应。所以我觉得《三代》更感动我。

  (学生自发鼓掌)

  小老师H:说得非常好,让我们来听听老师是怎么说的。

  教师:其实无论是《散步》还是《三代》都很感人,只不过他们侧重的方面不同,《散步》侧重于“我” 对母亲的孝心,当母亲和儿子只能二选一时,“我”没有犹豫的选择了母亲,因为“我”想到了这样做无论是对母亲还是儿子都好,“我”意识到了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的重要性,而《三代》则侧重于“我”对整个家庭的责任感,就算牺牲“我”也要保护全家。总之两篇文章都很感人,我希望大家能够从文中好好体会。

  小老师H:我就和大家学习到这里,谢谢大家。

  教师:很好,谢谢H同学,今天这三位同学的表现都很好,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的精彩的内容。好,同学们,现在请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幅幅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感人的画面:是谁在日落黄昏,倚在窗前,焦急的盼望着我们回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细细的叮咛着我们一切小心?

  学生:是父母。

  教师:对,是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同学们,亲情不单是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一个和美的家庭需要我们用爱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希望大家能够从这节课中真正有很多收获,回到家里,能够多帮父母做点事情。谢谢大家。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感受诗人海子的博爱之心。

  (2)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3)训练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诗歌。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海子的诗作,初步了解海子的思想。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屏幕显示海子遗照)

  这里站着一个相貌平平的中国人,普通而没有特点的面孔并不会给人留下什么记忆。然而他是才华卓越的诗人,是被当代学院派推崇的重量级诗人,他就是海子。

  二、关于海子:

  1.评价:

  “他的一生似乎只为了发光。他把非常有限的生命浓缩了,让它在一个短暂的过程里,显示生命的全部辉煌。”(谢冕)

  “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西川)

  “他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陈东东)

  2、生平:海子,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人,当代诗人。作品有长诗《土地》和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等。

  3.教师提供海子诗作《亚洲铜》等,学生也提供自己喜欢的海子的诗。大家朗读欣赏,浅层次地了解海子。

  三、小组协作,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步骤:

  1.教师提供自读思考题。

  2.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学习。

  3.集体交流学习收获。

  自读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诗人在本诗中拟想了幸福的生活画面,它包括什么?你如何理解诗人的幸福?

  明确:幸福生活的图景由三个内容组成:“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图景不离细碎平常的凡俗生活,却又远离喧嚣地独立在大海边。这是一个明亮温暖的画面,是诗人真诚拟想的情景。但很明显,第三个内容与前两者似乎不大相容,这幸福中有矛盾存在。

  (2)诗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幸福告诉别人,又不断祝福陌生人?

  明确:诗人在自己拟想的`幸福图景中喜悦着,这种喜悦不断地膨胀,使诗人抑制不住地把自己的幸福告诉别人,又不断祝福陌生人。但究其根本,还是诗人有一颗博大而善良的心,他爱这个世界的一切。

  (3)本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为何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题目?

  明确:本诗的核心意象是“大海”。诗人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题,因为这个内容是他拟想的幸福生活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亮丽的部分。当然也是与其它内容难以协调的一部分,但恰是这种不协调表达了诗人的真胸臆,也是这首诗的表达的重点所在。

  四、小结

  五、作业:寻找海子的其它诗作,读其诗,悟其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

  (2)知道对待文化差异存在的不同态度、什么是正确的态度;

  (3)正确对待不同文化,克服不良情绪的方法;

  (4)理解世界文化多元的情况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对文化不同会导致行为方式差异的理解能力;

  (2)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能力;

  (3)对不同文化的批判、鉴赏及学习其他文化优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价值观目标

  (1)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拥有开放的胸怀;

  (2)克服面对文化差异产生的不安和焦虑;

  (3)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产生更强烈的自豪感,立志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促进派。

  本课安排依据:

  1、学生面临的问题:

  在新世纪,世界各国相互依赖,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我们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交往的可能大大增加。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必要进行浅显的国际交往的教育。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交往,必须跨越彼此之间的文化鸿沟。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尊重彼此的差异,必须先让学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个概略的了解。在走向世界的同时,学生与外国文化的距离拉近了。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情况下,学生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甚至迷失自我;也可能对外来文化持有偏见,采取防卫的心态;还可能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产生沟通困难。这些都有必要给学生以恰当的引导,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具有世界眼光的新一代。

  2、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的主要依据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课时安排:本课需三课时,第一框1课时,第二框2课时。

  教学方法:

  通过搜集资料、材料交流、课堂讨论等方法,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树立对文化差异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丰富多彩的文化”是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开放胸怀”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

  第一课时(总第13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价值观目标

  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强烈的自豪感,同时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拥有开放的胸怀。

  2、能力目标

  逐步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原则和方法,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3、知识目标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知道在面对文化差异时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和应对方法。

  教学重点: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用1课时授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日益扩大的`开放,频繁的国际交往,先进的交通和通信工具,把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地球村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在不断扩展的交往中,了解外国的文化、风俗,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善于与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交往,成为当代“地球村”村民必备的基本素养。

  请同学们来领略下多姿多彩、璀璨迷人的世界文化!

  二、讲授新课

  板书框题:(一)丰富多彩的文化(板书)

  1、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节日及风俗

  (1)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一:节日文化

  说一说: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烈的节日有哪些?

  它们是怎么来的?在这些节日中,有哪些传统食品?

  大屏幕显示——中国传统节日(展示中国传统节日,节日活动或节日食品等)

  (2)外国传统节日文化及标志

  活动二:议一议说一说

  大屏幕显示——世界风光掠影

  想一想:你知道这些景观的名称吗?这些景观分别是哪些国家的象征?这些国家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小结: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是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当然,同样的节日由于受到当地传统风俗的影响而呈现出本民族的特色。

  2、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

  活动三:说一说,评一评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通常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反映着不同的文化传统。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能说说这些节日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吗?(附表在后)

  教师总结: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各个国家文化的代表人物被深深地打上本国本民族的烙印,而同时正是这些代表人物又把本国、本民文化推向了世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花园。

语文教案 篇4

  13.说勤奋 ( 使用 二 课时 )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 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揭题 第一教时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 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 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 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 全班质疑问难。

  7、 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 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 找出主句。 这一自然 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 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 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 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 抄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节

  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1、 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 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

  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利用课文标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学习作者“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写作手法。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探究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自然。

  4、引发学生对生存环境的思考,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注人口问题。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对人类的启示。引发学生对生存环境的思考,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外,关注人口问题。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神秘的大自然给予了我们无穷的财富,无穷的探索空间,无穷的精神启发。我们要感谢自然,感谢她给予我们的这一切。在这神秘的自然里有许多让我们震惊的事,(出示图片)还记得斑羚飞渡吗?那悲壮的一幕曾让我们的心灵受到过极大的震撼。我们曾为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而感慨不已。然而,我们却无从知道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自救行为,留给我们的是一个难解的谜。在自然界里,这样的难解之谜还有很多。

  (出示旅鼠图片)

  这是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北极旅鼠,它们身上也有许多难解的谜。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今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个独闯北极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位梦华给我们讲述的故事,我相信听了这则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

  (出示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旅鼠之谜》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教师过渡: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课文,完成老师提出的要求。

  ⑴找出你不认识或读不准的生字。

  ⑵勾出你自己不理解的或者你认为值得我们积累的生词。

  2、正音 教师出示重点生字字音,学生齐读。

  媲(pì)美挑衅(xìn)迷惘(wǎng)笃(dǔ)信

  啮(niè)齿滑稽(jī)徘徊(huái)逃窜(cuàn)

  3、解词。

  教师出示重点生词,解释并运用(造句)。(学生积累生词)

  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笃信:忠实地信仰。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过渡:(评价预习情况)文章的题目叫“旅鼠之谜”,你知道旅鼠的“谜”有哪些吗?请同学们再一次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出旅鼠之“谜”。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找出旅鼠的奥秘)。

  (提醒学生,注意勾划)归纳并总结北极旅鼠有哪些奥秘?

  归纳形成板书: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多媒体显示)

  ⑴惊人的繁殖能力;

  ⑵控制繁殖,吸引天敌;

  ⑶死亡大迁移;……

  师追问:同学们,除了课文里边提到的三大奥秘之外,其实旅鼠身上还有许多的谜,请阅读课文,再去发现,提出你的疑问。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自由发言,诸如:

  ⑴为什么旅鼠在死亡大迁移的时候只往西或往北迁移呢?

  ⑵他们为什么要跳海呢?

  ⑶他们明明有惊人的繁殖能力,为什么还要控制呢?还要采取自杀行为呢?……

  3、推测旅鼠之谜的原因:

  ⑴教师过渡:同学们,面对旅鼠的奥秘,你想解开这些奥秘吗?开动自己的脑筋,整理自己的思路,推测一下旅鼠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吧。

  ⑵讨论:旅鼠奥秘的原因。(引导:旅鼠是集体观念很强的动物。他们在维持着生态的平衡,维持着自然的和谐发展,或许旅鼠有这种本能。)

  5、教师总结文章:

  同学们,课文通过“我”与丹尼斯的对话,给我们介绍了北极旅鼠的奥秘。虽然我们无从知道旅鼠之谜的真正原因,但我们却能感受到:这也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控制着自然的和谐发展。由此我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刻含义。

  四、讨论与探究

  1、一只小小的旅鼠尚能如此,我们人呢?正如课文所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结合下列文字资料,讨论一下,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求统一答案。)

  师生交流,适时出示多媒体:

  (显示文字资料: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万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不加以控制,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1955年,我国著名人口学家,北大校长马寅初先生说:“我的调查证实,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实在是太高了,几乎失控,每年都要增长22%以上,甚至可能接近30%,这就是说中国每年净增人口已经达1300万之多。十年以后中国的人口将达8亿多,五十年后(即20xx年)将增加到26亿,这个数字是惊人的。”

  20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亿人。

  网上有人预测:中国人口20xx将达高峰14.7亿。

  启示:1)、重点在控制人口,学会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2)、动物们都知道通过控制自身种群的数量,来保持生态平衡,维持自然的和谐发展。而我们人类呢,也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求得可持续发展。

  2、本文的文体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可以说是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杂交品种。或者叫跨文体的文体。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自然是伟大的,是可爱的,是生我养我的家园。然而,人类为了经济和物质上的享受,让我们的家园遭到了破坏,自然已发出了痛苦的呻吟,地球已快满目苍痍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拯救地球吧,拯救我们的家园吧!我们生每一个人都应该觉醒:别再干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了,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六、拓展迁移(灵活处理)

  1、师过渡:老师在导入时说了,神秘的自然给予了我们许多,你读完了这一篇知识性与趣味性都很强的文章,一定会有许多印象深刻的地方吧,请把它谈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引导学生谈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也可以谈出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课后观察与收集:

  除了旅鼠之外,自然界还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利用课后时间去收集或观察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阳、节、九、古、人、高、景、色、美、太、平”11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

  2.能朗读课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顿读。

  3.认识“乙”这个笔画。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书写“九、飞”两个字。

  4.能用一、两句比较完整的句子说说过重阳节(或中秋节)的情景。知道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正确认读生字,会运用自己学习或探索到的记字方法主动识记生字,并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

  2.能用一、两句比较完整的句子说说过重阳节(或中秋节)的情景。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你们看图上画了什么?(重阳糕)我们什么时候会吃重阳糕?

  2.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yángjié

  重阳节

  指名读,注意多音字“重”的读音。

  (2)教师讲述“重阳节”的意思。

  (3)学习生字“阳、节”。

  注意“阳”是后鼻音。

  说明:

  通过图片“插着三角旗的重阳糕”帮助学生回忆过重阳节时的情景,然后使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意义,引入课文主题,使教学自然顺畅。

  课题“重阳节”中“重”虽然不是绳生字,但是它是多音字,易混淆,教学中应注意提醒学生别读错;生字“阳、节”可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拼读,读准字音,尤其是后鼻音。至于“阳、节”的字形,由于生活中常出现,学生并不陌生,故无须多讲。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3.听老师读课文,思考:重阳节在什么时候?

  出示句子:

  jiǔ

  “九月九,是重阳,秋日晴,山风清。”

  (1)学习生字“九”,弄清笔顺,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2)读通句子。

  4.再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思考:在重阳节,人们喜欢干什么?

  5.出示句子:

  gǔréngāojǐngsè

  “古人登高避天灾,我们登高赏风景。登高望远秋色

  měitàipíng

  美,但愿家家享太平。”

  (1)借助拼音读通句子,读准生字的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古、人、高、景、色、美、太、平”。

  (3)小组汇报交流。

  (4)朗读句子。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说明:

  本单元是“看拼音读课文识字”阶段,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和朗读课文,使学生养成“看拼音读准字音”、“看拼音读通课文”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熟练拼读音节的'能力。

  识字教学和阅读相结合,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习生字时,教师要注意不要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识法多样。“人、景、平”等字可强调前后鼻音的认读;“美、九、太、人”等字可强调字形,通过“大”、“八”的比较加深认识。“古、景”则可通过编字谜,编顺口溜等方法记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巩固了自己的识字方法,又学到了别人的学习良策,对待学生的自主识字,教师应注意鼓励和指导。

  二、再读课文熟读成诵

  1.媒体出示全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交流。

  3.试背课文。

  说明:

  这首儿童诗句式整齐,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如:比赛读、和好朋友读、接龙读、小组读、滚雪球读……。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最后读出感情。

  三、游戏巩固指导书写

  1.游戏“谁的眼睛亮”。

  2.游戏“字词对对碰”。

  3.指导书写

  (1)指导“九”。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看清“九”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学生描摹并自己书写,教师巡视。

  (2)指导“飞”。

  教师范写,引导学生比较“横折弯钩”与“九”字的不同。

  学生描摹并自己书写,教师巡视。

  说明:

  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教学中适当地采用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这一教学环节通过游戏“谁的眼睛亮”和“字词对对碰”,巩固所学的字词。

  “指导书写”这一环节,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同是笔画“横折弯钩”,可在实际书写的“九、飞”中有大小弯的区别,从而促使他们提高写字质量。

  四、全文说话训练

  1.小组交流:说说你们家里是怎样过重阳节(或中秋节)?

  2.全班交流。

  3.全文。

  说明:

  让学生能用一、两句句子说说过重阳节(或中秋节)的情景。重在训练学生能围绕主题完整地说一到两句话,说话时态度大方,声音响亮。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能准确读写“解数、颠簸”等字词。

  2、在读中感受北美大瀑布的特点,热爱自然,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3、揣摩精彩句段,学习运用恰当的比喻写景的方法。

  【知识链接】

  1、 尼亚加拉大瀑布简介:

  尼亚加拉大瀑布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河上。尼亚加拉河仅长57公里,却从海拔174米直降至海拔75米,河上横亘着一道石灰岩断崖,水量丰富的尼亚加拉河经此,骤然抖落,水势澎湃,声震如雷。经山羊岛分割成几个部分,如美国瀑布、新娘的面纱和马蹄瀑布。它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号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2、关于选文的一些说明:

  (1)本文在选入教材时,部分内容被删节,如前往观赏的人忍不住跳进瀑布去和有的人专门到那里自杀的段落,如非重点描写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内容。

  (2)作者在原文开篇便将此游记的格调定的很高:“写本前往结束自己生命的人终于获得了人生的力量,懂得了怎样赞美人生,谱写人生。那是一切名山大川应该给予人的。”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查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顷刻( ) 解数( ) 颠簸( ) 黯淡( ) 绮丽( )

  急遽奔流( ) 栈桥( ) 挟着( ) 磅礴 ( )

  (2)在横线上抄写你认为还需要强调字形或值得积累的'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画出关键词,理清作者的游览路线:

  瀑布旁边——( )——( )——瀑布半中腰——栈桥

  (2)想一想题目“奔落的雪原”在文中指什么?作者写了哪几个瀑布?重点写的是哪一个瀑布?

  3、水是自然的灵魂,大自然没有了水也就没有了灵气,古往今来,咏水的诗句不计其数,请写出两句描写水的诗句。

  二、合作交流

  (一)预习反馈,感知瀑布

  1、教师指生给预习中的易错字音注音,听写重点字词(2人板写)。

  2、交流第2题,说说作者的游览路线和初读收获。

  3、小组轮读课文(一组读一段),在听读中画出尼亚加拉大瀑布留给对你印象深刻的词句。

  (二)深入探究,研读瀑布

  1、结合相关描写,说说从文中你看到尼亚加拉大瀑布有什么特点?

  2、作者记录了这次北美观瀑的经历,多次写到自己独特的感受,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结合对作者、写作背景的了解,想想这些感受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1、作者为什么把尼亚加拉大瀑布比喻成奔落的雪原呢?找出文中把瀑布比喻成雪的语句,说说这样比喻的好处。

  2、你还知道哪些写水的名句?

  三、达标测评

  1、作者通过描写尼亚加拉大瀑布的 ,表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2、妙笔生花,学习运用恰当的比喻写景:

  水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表现形式,大海小溪,冰霜雨雪各有魅力,请选择其中一个,运用比喻修辞写一两句话。

  宗璞《奔落的雪原》阅读练习及答案

  《奔落的雪原》课内阅读

  这时在关国瀑布下面和对岸加拿大一侧的山谷中,都有三三两两的黄衣人在行走。什么虾兵蟹将?我们问。原来可以通过隧道下去,到瀑布近身处看。在美国这一边的叫“风洞”。我们兴致勃勃地去了。穿上雨衣雨靴,也都成了虾兵蟹将。乘电梯从岩石中下去,走过隧道,到得洞口,洞外有栈桥,位置在关国瀑布和“新娘面纱”之间。水声轰鸣,比在船上时更强十倍!我们不管浪花飞舞,循栈桥向大瀑布走去,真走到它身旁了!离水流只有25英尺!这时仰面上看,急流自天而降,仿佛就浇在自己头上!

  却是奔跑着的活的浮雕。风挟着水蒙头盖脸而来,风和水都是硬的。这里不是水花水汽,简直是置身波涛中了。这奇异的站立着的波涛啊!“我们算是到过瀑布里面了。”一个西班牙人说。

  啊!崩落了还在奔跑的雪原!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呢?

  我伸出手,想和瀑布巨人握一握。他却置之不理。又是一阵水浪浇来。“快走,请快走。”管理栈桥的人说,他的声音在雷鸣般的轰响中又消失了。

  我又伸出手来,抓住一捧水。水从指缝间漏出了。尼亚加拉大瀑布的雄姿却永不会从我的记忆里筛去。我会永远记住你的伟大精神,你的磅礴气势,你的力量,你的速度……我会永远记住你那如同崩落的雪原般的流水。

  1文段中加点的“虾兵蟹将”指什么?

  明确:这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瀑布给人的压迫感。

  2文段的结尾,作者写道:“尼亚加拉大瀑布的雄姿却永不会从我的记忆中筛去。”除了文中所写,还有哪些方面深深打动了作者?

  明确: 紧扣课文,言之成理即可。

  3“我又伸出手来,抓住一捧水。”试分析“抓”字的精妙之处。

  明确:“抓”字突出表现了作者想留住瀑布的急切心情。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五个会认的生字,掌握九个会写的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达到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读中感悟,边读边议,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品读诗歌与诗中的小朋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激发孩子们读诗的兴趣,享受美好的儿童诗的`润泽。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师:“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质疑:课文还有不会读的吗?

  3.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4.认读生字并组词。

  质疑:还有不认识的生字吗?

  5.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诱饵”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尽情”、“香甜”、“原谅”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三、浅悟课文。

  1.读文,看看自己都知道了什么?

  2.交流。

  四、小结。

  谈谈自己的收获。

语文教案 篇9

  (1)我先自己读韵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用拼读音节的方式来认识生字。

  (2)我能拼读课后的生字条。

  (3)我来把“春、雨、芽、布、谷、梨、花、杏、桃”写在下边的田字格内。(梨、花、杏、桃不用写,第一教时只写5个字)

  (4).按顺序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5).再次大声朗读词语,读正确,读熟练。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猫》教案01-11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母鸡教案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