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优秀【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2. 反复朗读,提高诵读水平,感受文章的优美语言。
3. 欣赏散文,品味其中的情思和意蕴。
学习重点:
1.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和理性的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在反复朗读中品味散文的特点。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自学
解释词义:一泻千里 啼血 清冷 清吟
二、分A、B组完成
A组以《生命像一江春水流动着》为题,B组以《生命像一棵小树生长着》为题,将课文改编成朗诵材料,进行诵读练习。
三、诵读表演
教师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感情朗读
四、诵读评议
1. 评议朗诵效果。(语气、语调、语音、语速、情感、节奏等)
2. 评议改编的材料(有无肢解层次内容,有无突出重点等)
五、梳理结构
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本文只有一段。现在我们就文章的内容划分层次,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层次大意。(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后拓展学习
1. 网络学习:阅读“生命之光”一类纪念冰心老人的文章。
2. 搜集关于“生命”的格言、警句。
提供网址
第二课时
课内学习
一、格言导入课文
1. 同学们展示搜集的格言、警句。
2. 老师出示一条格言,组织讨论。
“以特写的角度看生命,它是一个悲剧,以长镜头的角度看生命,则是一场喜剧。”
──查尔斯·加普林〈Charles Chaplin〉)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点题:对于生命的含义,同学们似乎明白了一点。但是,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要想真正明白它的真谛,不妨借助前辈们对生命的感受和思考来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
二、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1. 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2. 组织讨论,理解生命的含义。
A.“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因为缺少了奋斗与成长,生命变成了“死湖”,变成了“空壳”,而现实中确实有缺少进取精神的人,所以作者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作用:强调今生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这句话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历经奋斗者的心境,用你的语言表达你的理解。
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C.“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作者为什么说在快乐和痛苦中我们都要感谢生命?
因为生命让我们承受了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
D.虽然作者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但是,纵观全文,事实上已经作了回答。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
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生命是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断前进的过程。
三、诵读课文,体会议论散文的特点,了解作者的人生观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
请大家细细品读,说说本文是如何让“生命”这个理性的事物形象起来的,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通过两个比喻,让生命充满盎然的活力和勃勃的生机,形象地表达了生命历程里的欢乐(一江春水经过细细平沙,看见夹岸桃花;一小树种籽破壳出来;小树开出满树繁花,蜂蝶围绕,小鸟歌唱,小树荫庇花草;小树结出累累果实等。)和痛苦(遇到暴风雨,使他心魂惊骇;冬天的朔风,使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等。)
最后,用富有哲理的语句(“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这些话道出了生命的真谛,表达了积极的人生观。这完全是作者自身生活态度的写照。
有人说,冰心的生命,像诗一样优美、清新,像玫瑰一样芬芳、艳丽。长长的一个世纪,从起始到终点,以笔和生命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对此,不知同学们有什么感触?(结合课外阅读谈谈感想)
冰心一生,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敢于揭露黑暗和腐朽,无私无畏。
冰心平易慈爱,在她眼里,没有平民百姓和“达官贵人”之分。
巴金说:“冰心大姊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梁启超1924年赠送冰心一副对联“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这正映照着冰心的人格、境界。这就是冰清玉洁的一颗心。
……
四、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的人生色彩
五、课后拓展学习
1. 仿句练习
A.用“不是……也不是……而是……”句式写话。
B.写一组排比句。
2. 以“生命,苦耶?乐耶?”为题,写一段话。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要把自己的生命变得有意义,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对生命的认识,请同学们谈一谈对生命历程的看法。(学生畅谈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教师在学生畅谈过程中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指导。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2、归纳掌握"制、亡、利、固、遗、度"等词的一词多义、八个通假字、三种古汉语特殊句式。
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一、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二、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了解贾谊及秦统一前后的历史背景。放录音范读,以求学生准确认读。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请同学们欣赏两首诗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学生默读,理解。
教师提示: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见,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可惜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仙。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前席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
贾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学生默读,理解。
教师提示: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呢,抑郁而终呢?
那么,贾谊"才调"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从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寻找答案吧。
二、作者简介
选一生读注解①。教师稍作补充: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正如毛泽东诗中所讲,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所着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
三、背景简介
目的是明确贾谊"过秦"的深刻含义。
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着,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
四、放录音,使学生准确认读
学生听录音一遍。
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解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
六、布置作业
1、掌握本课的生字、多音字、通假字。
2、反复诵读全文,熟悉文意。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采用诵读教学法,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包括两部分内容:①对课文内容作简单的.分析点拨,以期尽快形成背诵思路;②语气提示
[教学步骤]
一、检查朗读情况
采用个别朗读与集体朗读的形式,抽查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二、分析理解,指导诵读
(一)课堂问答设计
提问:读全文后回答,这一篇史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是对秦王朝所犯过失的总结,秦王朝"仁义不施"结果导致亡国。
提问:从全文看,"攻守之势异也","攻""守"的不同形势在课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攻之势"体现在第一段到第三段,崛起——强大——鼎盛。"守之势"体现在第三段、第四段,由统一天下到覆灭。
选一学生朗读第一段。
朗读提示:注意语势,体现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突出秦国地利(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人和(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政通(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等的优势。整段以中速读。
集体朗读第一段。
选学生读第二段。
朗读提示:应注意一下两方面:①秦国"从孝公既没……南……西……东……北收要害之都"语调上扬,应有秦扩张领土、势力空前增强的气势。②六国攻秦、赂秦、服秦三部曲:"诸侯恐惧……叩关而攻秦"众诸侯约从缔交,罗致人才,戮力攻秦,语势上扬,以诸侯之强反衬突出强秦之不可战胜;"秦人开关延敌……争割地而赂秦",强秦轻而易举,获得大胜,六国却不堪一击,语势由强到弱;"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应由低缓的语气读出。最后一句轻描淡写一语带过即可。
学生齐读第二段,体味语意。
男生齐读第三段。
(二)理清背诵思路
提问:研读课文,作者总写秦始皇的功业,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防务五个方面来谈,请用选文中的语句回答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学生速读后明确:统一天下前,政治上"吞二周而忘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军事上"南取百越之地……北筑长城而首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统一天下之后,采取了愚民、弱民、防民之策。文化上"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刑法上"隳名城,杀豪杰,销锋镝,以弱天下之民,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地理防务上"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朗读指导:统一天下前,应由较强的语势读出,充分渲染塑造一个"威加海内"的帝王形象。统一天下之后,秦王朝至此已达顶峰,这意味着从此转入守势。这段文字义正辞严,充分揭露了秦的暴虐无道,故诵读应有"声讨"之势。末句"天下已定"总承以上内容,其后应有长停顿,然后转入叙秦始皇的心态,用以反衬下文灭亡之速,读时须有嘲讽意,突出"自以为""万世之业"等词语。
朗读第三段,背诵。
齐读第四段。
教师提问:第四段写了强秦的灭亡。"陈涉起义,天下响应"有哪几方面的铺叙呢?选文中语句回答。用意何在?
学生明确:五个方面。出身地位:"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个人素质:"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起义军成分:"疲弊之卒,数百之众"。武器:"斩木为兵,揭杆为旗"。起义的影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起义结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忘秦族矣"。
这五方面的铺叙为第五段内容作了铺垫。
朗读指导:①"始皇"二句,暗示民心不服,人人自危,宜用从容、沉着的语调读出。②"然"急转直下,稍作停顿,以下先抑("陈涉"至"之富")后扬("蹑足"至段末)读出对比情调。③末句叙事结束全篇,要读得沉着、有力。
集体诵读一次。
教师提问:既为史论,那么"论"自然体现在末段,作者的思路如何?
学生默读思考。
明确:先对比论述九国之师何陈涉之众的力量,重点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八字。然后归纳中心论点,"然秦以区区之地"以下四句照应第一二段;"以六合为家"二句照应第三段;"一夫作难"三句照应第四段,水到渠成点出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朗读指导:"且夫"推进一层领起议论的语气。以下连用六个"也"表示及其肯定的意思。四个排比句的重音是:"尊""銛""抗""及"。特别应重读"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试使"换假设语气,
读出惋惜之意。"然秦"以下句子语势由弱到强,逼出"何也",结句显志,须用深责的语气读出,"仁义不施"是重点,宜一字一顿。
集体诵读第五段。
三、全体学生齐读课文两遍,尝试背诵课文三至五段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三、四、五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背诵。师生回顾交流西汉初的社会情形,明确作者写《过秦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总结字、词、句等文言知识,落到实处。
[教学步骤]
一、教师示范背诵,学生低和
集体背诵三、四、五段
二、回顾汉初社会情形,明确作者写作意图
提问: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汉初的社会情形如何?贾谊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学生讨论明确:①"施仁政,行仁政"。②贾谊生活在汉文帝时代。其时,社会经济已渐渐恢复,人民生活也较安定,但是阶级矛盾却在不断地滋生暗长,统治阶级日益滋长"淫侈之俗",并横征暴敛,加重人民负担,以至逼迫农民卖鬻子。贾谊担心"大命将泛,莫之振救",于是借此文,要求汉文帝以秦亡为警示,施行仁政,免蹈秦亡之覆辙。③从前面对贾谊的介绍可以看出,贾谊是个对政治功名有强烈愿望的人,他想通过这篇文章引起皇帝的注意,实现其政治抱负。
教师总结引申:同学们的分析很有见地。在我国历史上有过不少像贾谊一样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如战国时代有为楚国前途大声呼喊"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的爱国诗人屈原;南宋有"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忧患诗人陆游;有希望"试手补天裂""西北洗胡沙"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这种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传统在正直而富有理想的知识分子身上是一脉相承的。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的忧思满怀、语重心长?
学生思考、吟诵。
三、课堂小结
贾谊以其纵观天下,通览古今的博学与睿智,将炽热的爱国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确实才调无伦。
四、分类归纳文言知识
1、教师提问:请找出本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初步归纳其活用的规律。
学生讨论明确。
教师总结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省、店”等10 个生字,会写“讲、打”等8个字。
2、正确 流利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有强烈盼望祖国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
台湾岛图片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融情入境
1、出谜面让学生猜谜底。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干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雪)
2、学生猜出谜底后,让他们谈雪,老师提问
①你见过雪吧?在哪里看到的?
②你玩过雪吗?怎样玩?好玩吗?
板书 : 看雪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要求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字音。
3、课件出示生字,看谁认得快,读的准。
三、再读课文,感悟文意
1、共同读课文,注意读通顺,读连贯。
2、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去读,看讲了什么。
3、课件出示行政图,找出台湾和北京的位置。
4、课件出示描写雪景的句子:冬天,天上飘着雪花------
5、自读上面的句子,说感受。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组内练读。
2、小组代表读,同学评议。
同学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祖国的神圣领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读。
2、谁能把看雪这篇课文的内容说一说。同学评议。
二、复习生字,趣味记忆
1、猜字谜,趣味记忆
说谜语:一堆毛,两把火,谁在上面很暖和。
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四、演、议结合,感悟真情
(二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动,思维形象直观。让学生分别扮演教师、台湾学生,进行师生对话,再讨论,利于学生理解台湾小学生渴望到北京看雪的`迫切心情和海峡两岸小朋友希望同欢乐的思想感情。)
1、从哪些句子中看出台湾小朋友想到北京去看雪?用——划出读一读。
2、教师示范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当读到“很难”、“惊奇”、“深情”等词语时,语气、表情、动作要协调配合,让学生从老师的范读中感悟词意。学生模仿老师朗读。
3、重点读。指导朗读四个问句:您看见过真的雪吗?您是在哪儿见过的?北京离这儿远吗?您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看看真的雪呢?
4、大家议一议:“从他们的问句中,你知道了什么?”(通过议论,让学生明白:表达了台湾小学生渴望到北京看雪的迫切心情。)
5、学生自由组合,两人一组。其中一人扮演老师,一人扮演台湾小学生,练习文中师生之间的对话。尽量让更多的小组有机会上台表演。
6、教师当“导游”,学生当“游客”。师生一同站起,“游客”一边观看录像画面,一边听“导游”解说:“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北京来看雪。每年春节前后,北京常常下大雪,满天雪花飞舞,把整个北京城妆点得更加美丽。你看,地面上已铺了厚厚的雪,踩上去软绵绵的,大家说像什么?树上披上了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朋友们,尽情地玩雪吧!”(此时,录像中正播放孩子们尽情玩雪的情景。)
7、当孩子们仍沉浸在美妙雪景之中时,教师趁机说:“遗憾的是台湾的小朋友们没能来看雪,此时此刻,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可让学生写下来)
三、巩固生字
1、说说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
2、完成课后我会写。展示写的好的同学。
四、课外实践活动
课文搜集写期盼台湾回归的诗歌读一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了解文中描写的如诗如划的月夜景色,体会作者热爱故乡,赞美故乡的思想感情。
2、读、写、默本课的生字新词。
3、体会指定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
4、积累文中的好词语和好句子。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指定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要求:
1、学习课文字词。
2、读通课文。
3、给课文分段。
4、学习课文1、3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揭题。板书:啊!故乡那轮明月
二、预习课文。1、把课文读正确,借助词典理解新词。
2、作者写了故乡哪几个季节的月夜景色?
3、按“总一分一总’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生字新词的音。
2、理解词义。 无瑕:瑕,玉上面的斑点;无瑕,没有斑点。 萦系——围绕,牵挂的意思。 浩瀚——广大,繁多。
3、写反义词。朦胧(清楚) 增添(减少) 驱赶(迎接)
4、开火车读课文。 思考:作者写了故乡哪几个季节的月色景象? 板书:仲夏夜,秋天,初冬夜,春天。
5、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明亮的故乡月晶莹剔透,纯洁无瑕,时常萦系着作者思乡的心。· 第二段;(2~6)故乡一年四季各具魅力的月夜景色,突出月夜是故乡最美的时候。 第三段,(7)赞叹故乡的明月是那样的美丽,那样地让人思念。
四、学习课文第一,第三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故乡的明月是怎样的? 板书:明亮、纯洁无瑕、晶莹剔透。
2、感情朗读。
3、学习第三段。 课文第三段告诉大家故乡的明月是怎样的? 板书:美丽,叫人思念。
4、感情读第三段。
小结:课文第一、第三段告诉大家故乡的明月是明亮而美丽的。究竟怎样美丽?怎样叫人思念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作业。 1、抄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课时要求;
1、学习课文第二段,了解文中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月夜景色,体会作者热爱故乡,赞美故乡的.思想感情。
2、体会指定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
3、积累文中的好词语和好句子。
4、完成课后练习。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2~6小节,思考;(1)故乡月夜景色美在哪里?(2)边读边圈。(3)小组交流。
2、大组交流,完成课后练习2。
3、出示句子:(1)仲夏夜,海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着晚霞,早早爬过山头,挂在中天。那月光似乎带着一股清凉,驱赶着酷日留下的余热。
(2)夜空里没有一丝云彩,如银如水的月光倾洒在海面上,没有一点阴影。
(3)这样的月夜,看一眼,都让你陶醉。
(4)复习“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的方法和步骤。 A、理解词义。 B、体会词的感情色彩。 C、感情朗读。
①“追赶,驱赶”把明月写富有人动作;表现作者对明月的喜爱之情。
②“如银似水,倾洒“写出了月光的质地,写出了月色如诗如画的景色,从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到月光的海岛是如此的明朗。
③“陶醉”写出了作者陶醉于水产丰富的喜悦之中,体会作者思乡爱乡之情。)
板书:追赶晚霞,驱赶余日,迷人,似轻纱,如银似水,暖意,银光闪闪陶醉 (5)指导感情朗读。
二、积累句子。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 2、找出课文中的拟人句。
三、作业:摘录比喻句,反问句。
总板书:啊!故乡那轮明月明亮 晶莹剔透纯洁无瑕仲夏夜追赶晚霞驱赶余日秋天 迷人似轻纱 如银似水初冬 暖意春天 银光闪闪陶醉 美丽叫人思念。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齐读、赛读等形式,能够正确读出“司、假”等14个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通过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练习,能够正确书写“别、导”等6个生字。
2、通过教师范读、小组合作读、表演读等形式,能够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在课文中划出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遇到紧急情况的不同表现。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说出司马光与其他小朋友的的`不同表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识字。
1、借助注音读通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读准字音。
3、在小组内读生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4、自学检测,我会正确读出下面的词语。
司马光 假山 水缸 别人 慌忙 吓人 使劲 砸破 救出 一块石头
二、快乐书写。
1、认真观察田字格内的生字,用红笔标出易出错的地方,并在小组内交流。
2、自我检测,我会书写得很漂亮。
三、合作探究
1、观察文中插图,并和课文结合,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
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再读课文,划出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后,司马光与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表现。
拓展延伸
司马光用砸缸的办法救出了小朋友,你还有别的好方法能救出落水的小朋友吗?快和小伙伴说一说吧!
课堂检测
1、我会正确书写下面词语。
fēn bié dào chù nà lǐ xià rén
2、选字填空。
快 块
太阳公公( )要下山了。
老松树下有一( )大青石。
我比小光跑的( )。
语文教案 篇6
第九课 风雨中我在成长
教学重点:
1、 人生难免有挫折和挫折的积极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2、 战胜挫折的途径和方法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ldqu;挫折是把双刃剑&rdqu;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本课在教学方式上采用:(1)&ldqu;自主阅读、感悟&rdqu;的教学方式;(2)案例分析教学方式;(3)采用亲身
体验教学方式等;(4)分析对比的教学方式等。
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参与性的教学活动为主,以讲解为辅,重在引导。运用有利于教学的多种手段和形式,从多个角度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3课时授完。
第一课时(总第23课时)
教学内容:教授第一框,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朗读教材引言部分后教师导入本课的教学)
2、板书标题: 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二、讲授新课
1、人生难免有挫折
(1)什么是挫折
活动一:&ldqu;挫折就在我们身边&rdqu;
议一议:
※ 自己有过以上类似的挫折经历吗?
※ 自己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挫折是什么?当时的感受如何?
教师讲述:
生活中不知是阳光明媚,也会有风风雨雨。事实告诉我们,挫折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都会遇到挫折。什么是挫折呢?
每个人都有许多美好的期待和希望,为了实现它,都要做出种种努力。当由于受到多种阻碍和干扰而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便是遇到了挫折。
相关链接:&ldqu;关于挫折&rdqu;(见教材P96页材料)
活动二:读一读,议一议
想一想:
※ 他们遇到的挫折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 生活中有从来也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吗?
教师讲述:
伟人和名人会经历挫折,普通人也会经历挫折‐‐‐因为导致挫折的因素太多,人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而不遭遇挫折。(板书标题)
(2)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人生难免有挫折,人们正是在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学生朗读教材)
相关链接:&ldqu;造成挫折的原因&rdqu;
2、挫折是把双刃剑
活动三:&ldqu;挫折具有两面性&rdqu;
议一议:
※搜集有关资料,以&ldqu;挫折到底是坏事还是好事&rdqu;为题进行辩论。
教师讲述:
通过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挫折具有两面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母鸡教案04-18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母鸡教案02-22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离骚》的教案01-20
语文精品教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