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课》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练习课》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练习课》教案1
教学内容:课本P32、33页,练习七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4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
(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
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1)、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如果每人分2个,还少2个,家里有几个人?妈妈拿来几个苹果?
(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拓展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面积单位的大小,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2、能正确地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面积的含义,巩固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选适当的单位填空。
(1)一根跳绳长约2()。
(2)一间卧室的面积约为22()。
(3)一张报纸的面积约为44()。
(4)教室的门高约为2()。
2、填空:
7平方米=()平方分米6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500公顷=()平方千米
3公顷=()平方米4米=()厘米15平方米2平方分米=()平方分米
3、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纸,可以剪成面积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多少个?
4、一根铁丝正好能围成边厂为4分米的正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长方形,它的面积有多大?
5、调查我国的陆地土地面积约多少平方千米。你能从地图上知道我国哪个省或自治区的'面积最大吗?
6、右图是铺了正方形地砖的客厅地面。
(1)这个客厅共铺了多少块地砖?
(2)如果每块地砖的边长5分米,这个客厅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7、(1)绿化面积是多少?
(2)每块水泥砖是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铺路共需多少块水泥砖?
8、某足球场的长约是100米,宽约是50米,足球场的面积约是多少?
9、小调查
调查自己家房屋、院子或学校操场的面积,并在全班交流。
长㎝
宽㎝
面积㎝
10、数学游戏
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cm的图形,你能画出几
种?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复习了面积与周长的含义;能够画出多种形状不同的图形,充分发挥想象力;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的周长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的数学事实。)
三、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基本能正确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正)方形的面积,但对一些稍微有变化的题目,就感觉措手不及,说明空间观念比较差。
《练习课》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P14---P15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2、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 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指名汇报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课堂: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
四、随堂练习
《练习课》教案4
教学内容: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练习一(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笔算能力,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2、确的估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学会调商,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进一步了解验算的重要意义,掌握验算的方法,初步养成检查和验
算的习惯。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那这节课同学们就到习题王国里去展示一下身手吧!(板书出示)
三、1、口算游戏
30÷1042÷3120÷40150÷50
210÷3060÷4540÷6900÷50
360÷30960÷4720÷8360÷60
全班一齐口算集体订正
2、判断对错
下面的商对吗?正确的商是多少?
出示一组判断题,让学生回答
3、计算比拼
162÷39568÷47196÷23490÷16
先开火车的形式,说出商是几位数,再计算比赛。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在课堂练习本上,最后集体订正。
想一想: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4、实际应用
⑴、有趣的'信息
一个人18分钟可吸入空气,平均每分钟吸入()升。
人在婴幼时期,一天需摄入肉类,谷类,需要的谷类是肉类的()倍。
⑵、王大爷有3个种植草莓的大棚,平均每个大棚收草莓。
①如果每箱装12千克,一个大棚收获的草莓可以装多少箱?3个大棚收获的草莓共可装多少箱。
②每千克草莓卖7元钱,王大爷今年的草莓共收入多少元?
(综合题,先引导学生找到相关信息,分析清楚数量关系再独立解答)
(练习时由于学生的水平不同,思路不同,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
二、: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一些练习,除法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希望继续努力。
《练习课》教案5
教学内容:教材P77,练习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集中巩固加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掌握,促进加减、连加连减之间联系。
2、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生活中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巩固计算:
1、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这样的两步计算的题我们学习了那几种?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请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出得数。
集体校对,选择第2竖行的三道题,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3、小结这样的题我们可以按照怎样的计算顺序来计算?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从左往右计算,第一步计算后的得数要记在脑子里,继续计算。
二、联系生活,拓展思维。
1、出示练习第5题,看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公交车乘客上下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介绍。列式计算,并说出这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2、想一想,说说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现象要用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用什么方法来求?
3、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4、根据学生提供的信息,整理成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题。
5、小结:鼓励同学们用明亮的眼睛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综合练习,加强应用。
1、引入:刚才同学们都很好,我们已经这些知识结成了好朋友,知道什么的情况下要用到这些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和它们来做游戏。
出示练习第6题。横行,竖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各得多少?
在联系中你发现了什么?第1个图中,得数都是8,为什么?你能设计这样的题给同学们练练吗?第2个图呢?
第2个图还可以斜着计算。
2、第7题,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请同学们自己观察,去发现。有困难那的可以小组讨论。
反馈,交流得出游戏的规则。在书上模拟游戏,两人一组:5+3=8我跳8,8-2=6我跳6......
3、挑战聪明题;要拿出8角钱,你能想出集中拿法?比一比,谁想到的方法多。(7种结果)
四、学习小结:这节课你又长了什么本领?
五、课后小记:
学生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联系生活中的运用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联系实际的举例比较牵强,诸如自己创设的情景比较多,如妈妈拿出8只梨,我吃了一只,爸爸吃了2只,盘里只剩下5只梨。
聪明题学生想到的方法较多,但由于没有实际的操作,一开始有很多同学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想到8的组成去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一定要有实际材料操作。
《练习课》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练习更好地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以及简单的加。减计算。
2、促进学生对小数的`了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及简单的加减计算。
教学资源: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最近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这节课,我们就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做一些练习。
揭题。
二、组织练习。
1、练习十/1
(1)用小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独立填写后交流汇报。
(2)第3幅图中的2个正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5/10合起来,它用小数表示是2.5。
2、练习十/2
学生独立填写有关小数,说说每个小数的含义。
3、练习十/3
(1)先分别说说每人储蓄的钱分别是几元几角?谁最多?谁最少?
(2)指导比较:
先比较李明和张圆,再比较王小军和张圆。
先比较3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再比较9.8和9.5的小数部分。
4、练习十/4
先填数再回答问题。
5、练习十/5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第一组题。集体订正。注意竖式的写法。得数的整数部分如果是0时,这个0不要漏写。
6、练习十/7
(1)先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2)什么是“一套衣服”?
(3)解决第一问。
(4)自己提问并列式解答。
7、练习十/8
先找规律,再接着往下写。
8、练习十/9
独立填写,后交流。
三、拓展。
1、讨论思考题。
2、订正以上的习题。
3、作业:第107页第6题。
《练习课》教案7
明确目标:
1、认读2个生字。能够借助注释、字典理解古文重点字词的意思,能说出古文的意思。
2、理解古文蕴含的教育意义,懂得学习应该诚实、有兴趣、善质疑。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解析思路预设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学读。
3、师生同读。
4、展示朗读。
二、精读内容体会道理
(一)感受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板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学生质疑,依疑导学。
2、理解意思,体会道理。
3、角色朗读,积累知识。
(二)感受学习要有浓厚的兴趣
出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运用学法自学
2、汇报、质疑。
3、讨论:为什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整合前两句,体会联系。
5、角色朗读。
(三)感受唐彪的论学习之教诲
出示:
“凡理不疑必不生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
1、依法自主学习。
2、互相说说意思。
3、小结内容。
4、指导朗读。
三、回归整体配乐朗读
1、师: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你知道该如何学习吗?
2、配乐朗读。
指名诵读。(古筝曲)
全体诵读。(配乐)
3、师小结
半部《论语》平天下,读《论语》不同之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希望同学们能多读,善思,勤学,把我国古典文学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27、古人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应诚实
(知道) (聪明)
知好乐有兴趣
疑悟善提问
布置作业:
必做:
1、背诵课文。
2、把你搜集到的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摘录在积累本上。
选做:
写一写学习的收获或体会。
《练习课》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
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比较下面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560()54604560()4460
4560()64504560()4520
2、把下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240214012042104
二、练习:
1、老师出示四个数字,请同学先组成大小不同的数,然后两个两个进行比较。
8、6、0、5
2、学生先独立进行组数练习,然后同桌两人分别拿出一个数进行比较。
3、你能把这些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
4、做书上“想想做做”的第7题。
你能根据下面的统计回答问题吗?先说给同桌听,再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5、做书上“想想做做”的第8题。
请同学们按照五岳的高度从高到低排一排?
西岳华山1997米北岳恒山20xx米
中岳嵩山1440米东岳泰山1524米
南岳衡山1290米
6、根据这些天所学的内容,你能也来出几道题目考考你的同学吗?
(同学之间相互出题、做题)
三、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的第7、8两题。
五、教学后记:
《练习课》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口算练习:
602080206040300703080
1240330224026033330
3、笔算:
练习十五第2题:
391131312333
222412412132
请6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每题都做。讲评。
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该注意什么?
4、正误辩析: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4道计算出现错误的笔算式题,让学生判断正误,并进行改正。
二、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引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
(2)同桌互相说:把图上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3)独立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笔算。
(4)集体讲评。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三、综合练习:
完成《学案》相应的练习。
四、学习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65页例2、做一做,练习十六1、2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2、完成练习十六第1、2题。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练习课》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六第1~5。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89= 53+7= 64+9=
57+4= 6+29= 73+8=
29+7= 92+8= 54+20=
集体口算,选一两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板书课题:练习六(1)]
二、练习。
1.练习六1。
独立口算,集体订正时提问。
每一组的第1题与第2、第3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第一题是不进位加法,第2题是进位加法,因此十位上的数比原来多1。)
2.练习六2。
老师可以将第2题做成道具,改动要加上的一位数,让学生多练几次,掌握计算方法。
3.练习六3。
(1)出示第3题,老师说明题意: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得数,并把它圈起来。
(2)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你圈的是哪个数?另一个得数错在哪里?今后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4.练习六4。
(1)出示第4题,指名说图意,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各原来有37张光盘,再放3张就满了,求一共可以放多少张光盘?)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5.练习六5。
先计算后比较。
(1)先找出哪几道题进位加,哪几题不是?
(2)每一组的'上下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主和不同的地方?
(3)24+3与24+8为什么一题得二十几,另一题和三十几?
老师小结:
在计算加法,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十位上的数要加在十位上,个位上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
一、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练习六(1)。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算一算。
(一)45+3= 3+52= 6+40=
45+5= 8+52= 6+44=
45+8= 9+52= 6+49=
(二)49+3= 52+6= 4+68=
49+30= 52+9= 4+66=
二、在正确的得数上打“√”。
54+9(63 53 73)8+63(71 61 72)
95+5(99 90 100)75+9(84 74 85)
三、直接写出得数。
2+89= 55+5= 92+8=
57+40= 6+29= 64+9=
29+7= 30+70= 75+20=
教学后记:
学生忘了进位,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练习课》教案11
教学目标:
1、默写成语“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完璧归赵”;拓展了解其比喻义。
2、梳理复述这三课文时分别关注的重点,了解为什么关注点各不相同,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描写的特点抓重点复述。
3、练习复述成语典故,在复述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默写成语: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完璧归赵,利用表格对这三课的进行梳理。
1、这几课我们学了三个故事,积累了三个词语。请大家在表格的第一列默写三个词语(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完璧归赵)
2、出示三个成语
“忌”和“璧”最容易写错(出示这两个字)老师在检查作业时发现经常有同学写错,请同学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忌”是个形声字,心里有所顾忌,上面是个“己”,个“心”。(书空)
(2)“璧” “玉”字,因为“璧”是一种玉器。
汉字中有不少字义和形紧密结合,了解意思,就不容易写错。
3、读好三个词语。
4、这三个词语就是11、12、13课的课题,(出示:课题)作为课题,这样写有问题吗?(出示《 》)单独做题目,后面没有文章,千万不要忘记《 》。
5、这是三个著名的历史故事,通过学习,我们也了解了三个著名人物。交流。
(1)扁鹊:原来不叫扁鹊,他的原名叫秦越人。由于他医术高明,人们把传说中神医的名字扁鹊送给他。他是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出示:身份医学家)
(2)孙膑:不是“田忌赛马”吗?为什么你说主要人物是“孙膑”?(人物是两个,但主要介绍孙膑)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出示:军事家)著有军事著作《孙膑兵法》。
(3)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政治家。出示:政治家
6、这三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仅要说得出,还要写得出。请在表格中相应位置默写,注意“蔺”字不要写错。(学生默写)
7、出示:扁鹊
孙膑
蔺相如(复习“蔺”的字形)
8、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医学家??扁鹊,军事家??孙膑,政治家??蔺相如,不仅知道他们的名字,对人物的特点也有所了解。你能用一句话介绍吗?
课题
主要人物
身份
特点
《起死回生》
扁鹊
医学家
医术高明
《田忌赛马》
孙膑
军事家
善于观察
《完璧归赵》
蔺相如
政治家
大智大勇
例:扁鹊是一位医学家,他是个医术高明的人。
扁鹊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学家。
医术高明的扁鹊是一位医学家。
二、了解复述课文的相关知识,检查反馈。
1、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是什么?出示:复述课文
为什么要复述呢?复述可以让我们对课文讲的内容了解得更清楚,同时也可以训练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很重要的本领。复述不是从头到尾地背诵课文,它是有方法的。
2、这三课文要求我们复述哪些内容?老师把每课文后“阅读芳草地”中有关复述的要求打在投影上。
出示课后练习(指名读)
阅读芳草地
《起死回生》仔细读扁鹊给太子治病的内容。先想一想扁鹊是怎么做的,然后把这部分内容复述给同学听。
《田忌赛马》默读课文,想一想两次比赛分别是怎样比的,结果怎样。然后把其中的一次复述听。
《完璧归赵》复述从“蔺相如来到秦国……”课文结束。想想蔺相如是怎么一步步和秦王斗智的。
3、想一想这三课文分别让我们从哪些方面复述呢?
(1)《起死回生》扁鹊治病的动作(扁鹊“怎么做”?抓住动作叙述扁鹊如何治病。)
(2)《田忌赛马》马的出场顺序(“怎么比”?一定要讲清马的出场顺序;你们在复述的时候选第几次?为什么选第二次?这是孙膑帮助田忌反败为胜的关键,马还是原来的马,正由于孙膑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最终是田忌反败为胜。)
(3)《完璧归赵》蔺相如的语言(“怎么斗智”?蔺相如是文官,他和秦王斗智主要通过语言来表现)
出示:扁鹊治病的动作
马的出场顺序
蔺相如的语言
4、为什么练习要这样提示我们?对照表格,联系人物特点思考课文为什么让我们抓这些复述?
(1)文章表现扁鹊医术高明着重对他治病时的动作进行描写,因此在复述时要抓住他的动作。
(2)正是由于孙膑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判断,最终才能转败为胜,因此一定要讲清马的出场顺序。
(3)蔺相如的大智大勇,维护国家尊严的`品质正是通过他在秦国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时的语言来表现的。
5、归纳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复述就是要我们根据文章描写的特点和人物的特点将最能反映主要内容和人物特点的部分讲述出来。通过三课文的学习,我们对怎么复述有了一点了解,今后要不断运用,不断揣摩,预习时,对课后的练习要多加关注,它能提醒我们读文章时从哪些方面思考。复述时,重点内容要熟读成诵,其余的内容要作简要的交代,否则别人听不明白。
出示:《起死回生》
扁鹊在虢国都城听说太子突然死亡,心里很纳闷,他称自己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国王请他入宫。…
6、接着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小复述擂台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复述,组员打分,最后推选代表在班级中交流。
出示:复述擂台赛
要求:
(1)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2)能把最主要的部分说清楚。
小组复述。
班级交流。请三位同学到讲台前分别复述三课文,其他同学听清是否将主要内容说清楚。及时点评:你讲述的十分流利,看来你已反复朗读过课文;你不仅讲得流畅,而且绘声绘色,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课文,体会了人物的感情……
7、学语文不能读过就算了,对经典故事要反复读,熟读品味,回家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有所感悟。
三、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
1、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历史故事,有不少成为成语。这三课文是其中的三个成语。出示:成语(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完璧归赵》……)
2、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它生动、精炼,来源广泛,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我们学习成语,不仅要知道它的名字,还要了解典故,这样会了解更多的文化,同时运用复述的本领讲给别人听。
3、初步了解成语的本义及引申义
(1)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完璧归赵”的意思是??
出示:完璧归赵: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是它字面上的意思,也就是本义)
(2)这里还有一句句子,读一读。
出租车驾驶员在车里拾到一笔巨款,在警察的帮助下完璧归赵,失主十分感谢。
这句句子中用到这个成语还是现在的意思吗?“璧”在这里指巨款。“赵”指失主。
(3)引申义是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出示)
现在我们多用它的引申义。
3、要了解成语如何使用,有什么好方法?(查《成语词典》)是呀,一年级时我们不认识字查《新华字典》。查词语用词典,现在学习成语可查《成语词典》,和工具书交朋友,会学到很多本领。
4、: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对这单元的训练重点“复述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成语有了新的认识,希将这三则成语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其他成语,了解它的典故,理解成语的含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练习课》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使学生熟练掌握常见的分数转化成小数,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练习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分数有关问题的解答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流程
一、分数转化为小数的方法:
要根据具体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方法。如1/2可以用1除以2等于0.5算;而2/25可以先等于8/100再等于0.08而带分数转化成小数的时候,直接把整数部分写成整数部分,分数部分转化为小数部分。指出学生的错误:转化成假分数后再转化成小数。
举例:2又2/25
二、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指定的练习:
1/2=
1/3=2/3=
1/4=2/4=3/4=
1/5=2/5=3/5=4/5=
1/6=2/6=3/6=4/6=5/6=
1/8=2/8=3/8=4/8=5/8=6/8=7/8=
1/9=2/9=3/9=4/9=5/9=6/9=7/9=8/9=
分母是两位数的分数:
1/20=()/100=
1/25=()/100=
1/40=()/1000=
1/50=()/100=
算一算:1/16=()
可以用除法算,也可以想它是1/8的一半也就是0.125的一半。
继续推算:1/321/64
小结:分数转化成小数时,有的可以除尽,有的不能除尽。不能除尽时,要么根据题目的要求保留,题目没要求的时候,通常保留成两位小数。
分母是两位数的分数,要知道上面这些是可以除尽的,更多的是不能除尽的`。
三、作业指导:
1、比大小的实际问题(题略)
要求学生分三步:
(1)分数转化成小数
(2)小数与小数的大小比较
(3)完整的答句
2、解决“每一步的长度?”应该用长度÷步数
3、数轴上写分数
1/3:在0~1之间量出长度3厘米,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第一份就是1厘米,点上点,写好1/3
5/5:也就是1。可以直接在“1”上写5/5
1又1/4:在1~2之间,3厘米的1/4是7.5毫米,那就是在1后面的7.5毫米处写上1又1/4
9/4:先改写成带分数2又1/4,方法基本同上。
9/3:也就是3,在3的地方写9/3
小结:在数轴上写分数,假分数的要先转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然后再看把“1”平均分成了几份。
4、判断题: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这样的3份是3/5
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
让学生说明判断理由。特别是后面一个判断题。
《练习课》教案13
教学内容:课本第57页练习七第6-10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来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计算练习
120-40170-90160-80140-70
指名口算,并说说口算过程。
2.完成练习七第6题口算。
1)同桌互指算一算。
2)开火车说答案。
3.完成第7题。
1)师出示题目。
问:左边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右边三题呢?
你能猜一猜它们的差会有什么特点吗?
2)生独立计算。
3)指名汇报。
4)说一说:在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互说后汇报。
5)师: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小,差就越小。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女:这位女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了188天。男:她打破了169天的记录。她把
记录提高了多少天?
2)你对题目有什么疑问?
师问:什么叫“她把记录提高了多少天?”(就是比169天多用了多少天。)
3)生自己完成这题,指名板演。
4)集体核对答案。
2.完成练习七第9题。
1)生观察图片以及文字。
2)通过这图你知道了什么?
3)看茄子老师要我们做什么?要你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4)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5)小组互说。
6)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3完成练习七第10题。
1)指名生自读题。思考:求鸡的只数是指求什么呢?怎样求兔的只数呢?
2)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核对订正。
4)指名说解题思路。
:在解答这两题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出发。
四.课堂
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
《练习课》教案14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口算第18页第11题。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46?47=0.18104.78?26=4.03576?75=7.68
板演后,请学生用计算法则讲述计算过程,并讲出这三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6题。
做完后教师让学生回答:练习四的第6题中每一组题的被除数有什么特点?得到的`商有什么规律?(第一组题的被除数的数字没变,小数点向左移动了。每一组题得到的商的数字没有变,而小数点也向左移动了。)
2.练习四第7题。
学生审题时,教师提出问题:
(1)在每个算式中,括号处在什么位置。
(2)要根据什么运算的意义求出括号里的数?
3.练习四第10题。
先让学生判断哪些题的商小于1,并说明理由,再让学生做第一行的3道小题。
4.练习四第11题。
做题前,教师提醒学生:这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小数乘法口算题。做题时,要考虑数中小数点的位置。计算时,不要图快,要认真计算。
集体订正时,要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和改正的理由。
5.练习四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教师问学生题目中“1千克”起什么作用?
6.做练习四第13题。
教师学生先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时,教师说明这是小数除法的两步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题思路等跟整数应用题是一样的,只是计算时有些区别。
7.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练习四的第15、16题和思考题。
(1)15题:让学生思考怎样分别求出每口井每日的产煤量,然后再求三口井平均每日的产煤量。
(2)16题:要求学生想应该先求出什么?然后再想买练习本花了多少钱,最后求买书花了多少钱?
(3)思考题:这道题用到特殊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用小棒比划一下,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实际要锯几次?
三、作业。
练习四第10题第二行3道小题和第14题。
《练习课》教案15
知识与能力
1、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
2、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
3、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朗读中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在填空练习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培养识字及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教学难点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课备搜集图片谜语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同桌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4.教师引导、小结:这些词语中,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那个字是右边那个字的声旁,左边那个字加上部首就成了右边那个字。
5.齐读词语,积累词语。
6.拓展练习:你能找出也具有这种规律的'词语吗?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4、齐读词语。
二、日积月累
教你学一招
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4、补充练习,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学生完成补充练习。
三、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读词语,要求读准确。
2.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
3.哪些词语是你不懂的,提出质疑。
4.你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说什么的?
5.读读背背这些词语,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学生自读词语。
用自己熟悉的词语练习说话。
学生对不明白的词语提出质疑。
读读背背
四、看图说成语
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再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再收集一些画迷来互问互猜。根据成语,画出图画
【《练习课》教案】相关文章:
练习课教案03-29
计算练习课教案02-22
数学练习课教案11-18
《单元练习课》教案08-26
《认识小数》练习课教案09-16
计算练习课教案7篇02-22
《单元练习课》教案 15篇02-25
《第一单元练习课》教案02-12
第三课时练习课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