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合欢树》公开课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欢树》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合欢树》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
导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39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而下肢瘫痪的罗斯福,4次当选美国总统,为美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坐在轮椅上生活和思考的科学家霍金向人类贡献了伟大的黑洞理论;在中国,也有一位作家,正值青春年华的时候不幸瘫痪,但他如“凤凰涅槃”一般坚强地生活和工作,用他的笔书写他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20xx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词评价他“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就是史铁生。
那么,史铁生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巨大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二、检查预习
1、关于作者(主要由学生阐述,教师做补充和点评)
生平介绍: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暴雨和冰雹后发高烧,其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
2、关于母子情
请学生根据课前阅读(《秋天的怀念》和《我与地坛》节选)谈谈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归纳总结:从不理解到理解,怀着爱与愧疚。
三、感知课文
(一)在预习的基础上迅速再读课文,与《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比较,找出三篇文章的共同点。(提示:从情感基调、情感内容上去归纳)
情感基调——忧伤。
情感内容——对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
(二)是什么样的母亲让作者如此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序,追忆了哪些事情?
10岁时“我”作文竞赛获奖;20岁时“我”双腿残废;30岁时“我”的小说发表。
(三)这些事情刻画了怎样的母亲形象?作者对母亲又是什么样的情感?
1.10岁时作文竞赛获奖
⑴诵读第1自然段。
⑵归纳母亲的形象特点。
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爱美、爱生活
⑶母亲对“我”获奖持什么态度?
故作轻慢、警戒勉励
⑷说说此时的“我”对母亲的态度怎样。
“我”:对母亲不理解,“扫兴”、“故意笑”、“装作”——倔强、好强、怄气。
2.20岁时“我”双腿残废后
⑴诵读第2、3自然段。
⑵说说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①一心给“我”治病。
“不年轻”“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②鼓励“我”好好写作:
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儿子生活的信心——“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③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⑶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母爱?
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爱。
⑷这时候,你会想起哪些颂扬母亲的故事和诗文?(学生交流)
故事:孟母三迁、欧母教读、岳母刺字……
诗歌:冰心《纸船》、孟郊《游子吟》、泰戈尔《仿佛》……
名言: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法国】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洛夫【俄罗斯】
妈妈,你是母亲、知己和朋友的完美结合。——泰戈尔【印度】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意大利】
母爱在女人心中是一件简单、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就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巴尔扎克【法国】
⑸“我”对母亲又是什么态度?
不理解母亲的苦心,对于治病丧失信心、绝望: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语言描写)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
3.30岁时小说发表
⑴“我”小说发表,获奖成名,母亲却因操劳而早逝,我对母亲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我理解了母亲的苦心,理解了母爱的伟大,深深思念母亲的同时又满怀深深的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
⑵读读下列诗文,进一步体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之情。
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老舍《我的母亲》:
“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四、理解“合欢树”所寄寓的丰富的情感内涵。
(一)阅读第4-12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并体会其象征意义。
1、请同学根据下列提示,简要叙述合欢树的由来。
合欢树是_______在___________时,在_______挖来的,种在________里。第二年,合欢树______,母亲______。第三年,合欢树_______母亲__________。第四年,合欢树长在_____________。第五年,我们搬家,合欢树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在这里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所以,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的象征。
3、母亲逝世后,作者对于母亲亲手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有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颗小树忘记了”、“没料到那颗树还活着”——搬了家,忘记了合欢树,遗忘在记忆的深处,不愿提起。
⑵很少再去小院,“不愿意去那个小院,推说手摇车不方便”。在大院中听邻居说合欢树开花了,劝他去看看,但是“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想起了合欢树,但是不敢去看合欢树,怕睹物思人,怕看到合欢树又想起母亲来,勾起自己无尽的悲伤。
⑶时间久了,自己的心情平静了,“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问起那棵合欢树”,“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自己很想看看合欢树,看看母亲住过的小屋,看到母亲生前的事物让我感觉母亲好像并没有离我远去,母亲似乎就在身边。所以“悲伤也成了享受”。
所以,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二)启发学生自主体会,自由发言,说说合欢树在自己心中还有什么丰富的情感内涵。(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
合欢树=当年母子“合欢”的人间见证,是母亲恩泽的一个生命。
合欢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五、结束语
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史铁生
六、作业
1、阅读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全文。
2、背诵一首歌颂母亲的诗歌。
3、用一段短文,抒写自己对母亲的爱与感激。
《合欢树》公开课教案2
一、教学内容:
合欢树
二、教学重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单了解作者的生平。
(2)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本课学习主要结合多媒体采用师生讨论法,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有所体会;
通过启发式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五、课时安排:
本课共2课时
六、法制与德育渗透:
1、法制:法定下的父母子女之间有什么权利义务关系?
根据《婚姻法》的相关规定,父母的权利义务有:(1)在人身方面,有抚养的权利与义务、管理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法定代理;(2)在财产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子女财产的管理;未成年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父母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子女的权利义务有:未成年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当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在父母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时,子女有义务给付赡养费,并且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子女有义务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父母子女之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
2、德育:引导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无论走到哪里,要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播放视频或者歌曲《妈妈我想你》导入新课。
(二)、新课内容:(讲授过程中逐页播放多媒体)
1、文题解读:
合欢树,有“马缨花”、“绒花”之称,落叶乔木,伞形树冠。叶互生,为偶数。花美,形似绒球,清香袭人;叶奇,日出而开,日落而合。常象征阖家幸福、夫妻恩爱、婚姻美满。
2、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转回北京,1971-1981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xx年《病隙碎笔-史铁生人生笔记》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散文作品奖。代表作:知青题材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哲理性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
3、走进课文,整体感知:
Q1:浏览全文,根据合欢树出现的前后顺序把文章分成两部分。说说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教师明确:
第一部分(1--6)写母亲生前的事,以写“人”为主(实写)。第二部分(7--12)写母亲逝世后的事,以写“树”为主(虚写)。主题是母爱。全文“无处不在写母爱”。
Q2:找出第一部分文中三个明显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说说看作者写了人生中这几个年龄阶段“我”和母亲的哪些事情?
年龄,“我”,母亲
十岁,作文获奖,年轻美貌,热爱生活
调皮活跃,童心未泯,争强好胜
二十岁,双腿残废,生了白发,全副心思,为我治病
心灰意冷,隐忍退让,励我写作,抱着希望
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
思念感怀
Q3:为什么课文在第7段才提到合欢树?
作者行文过半才出现合欢树,显示了作者结构文章的技巧,前面大量的铺垫为合欢树铆足了劲,蓄足了情。并且,在前面6个段的记述中,作者很巧妙地选取了人生中的三个时间段,来说明自己成长的过程,来塑造刻画母亲的形象,可谓良苦用心,显示了作者选材的高超。
Q4: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它在此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
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实物,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它是母亲曾活在人世的见证。它好像是母亲的化身。
合欢树和它晃动的树影,象征着作者对母亲的不尽思念。
Q5:合欢树与母亲、与我是什么样的关系?
“我”,“合欢树”,母亲
两腿残废,没有发芽,叹息,不放弃
开始写作,茁壮成长,高兴,常侍弄
事业有成,花繁叶茂,去世,没看到
母亲的恩泽
Q6、为什么不用《我的母亲》为题,而用《合欢树》为题?
(艺术手法:以小见大)
4、师生探讨:
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1)母爱树:合欢树仿佛是“我”的患难兄弟,又是母爱的象征和化身。母爱把“我”和合欢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母爱是“我们”共同的生命之源。母爱是博大的,深厚的,无私的,它不仅意味着关爱与呵护,更意味着信任与理解。在这棵树上,也寄托着母亲对我的希望
2)思念树:我对合欢树那种既渴望相见,又刻意回避的复杂情感,正是“我”对母亲无比怀念之情的深刻表现。
3)母子合欢树:生命中不能剥离之情!象征意味的转变。
4)希望树:母爱生而为一棵树,在季节轮回中固守家园,撑一树浓荫一生为子女默默付出。
5、理解树:子女生而为一棵树,在母爱的哺育下茁壮成长,蓦然回首中,承载了多少母爱的温暖。
Q7:作者在第二部分三次写到那个刚来到世上“瞪着眼睛看树影儿”的孩子,有什么作用?
分析:那个孩子身上倾注了作者丰富的想象、深沉的情感。是借以表达对母亲的思恋和感愧吗?是想启示读者应该理解自己的母亲吗?不强求答案的一致,重在体会其丰富的意蕴。
Q8末段四个“会”怎么理解?一个“不会”又显示了作者如何的感情?
明确:因为对那个孩子来说,合欢树同样也是他自己和母亲一段生命历程的见证,同样具有母爱的象征意义。因此,到结文,合欢树不仅象征作者母亲的爱,而且使母爱得到更高程度的升华,恩泽四方。孩子对合欢树的遗忘,传递出人事
更替的无奈,只有合欢树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爱长留的见证。
Q9为什么说“悲伤也成享受”?
理解重点:抓住母亲的苦衷,就可以明白史铁生悲伤的根源。“悲伤也成享受”,看似有悖人情,实则体现了史铁生对母爱深深的理解,对人生独特的感悟,是最深切最纯粹的人情。
作者悲伤的方面有:
①自己的残疾给母亲带来的痛苦;
②自己获奖,母亲已不在;
③自己当年不体谅母亲给母亲带来的痛苦;
④想看合欢树也没看成。
作者享受的内容有:
①自己深味了母爱的伟大;
②写作成功聊以告慰母亲;
③独特而深刻的人生体验;
④体悟到生命的价值真谛。
6、写作特色:
7、布置作业:
同学们,面对至爱自己和自己至爱的亲人,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要趁早。
【《合欢树》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合欢树教案01-26
合欢树教案11-30
《合欢树》教案03-17
《合欢树》教案5篇01-15
精选《合欢树》教案四篇02-19
合欢树教案10篇02-12
合欢树教案11篇03-23
《合欢树》教案3篇01-15
《合欢树》教案三篇06-27
《合欢树》教案四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