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12-31 10:22:11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游戏目标:

  1、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书包的特征,并让幼儿用各种材料制作小书包。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几何形盒子,卡纸、蜡笔、浆糊等。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书包的外形特点。

  1、教师出示各种书包,引导幼儿观察书包的外形特征。

  2、我们马上就要步入小学了,每个小朋友都要背着书包上学去!你们都看过什么样子的书包呢?这些书包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

  3、我们看到的书包一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布料、或者是皮料)。今天我们来学习用纸张折书包!以前你们折过吗?

  4、出示上周的折纸:书包

  小朋友看这是我们上个星期学折的书包,小朋友都会折了吗?(会)我们上周用的是正方形的'折纸来折出的书包,那小朋友想想除了用折纸的来折书包,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制作书包呢?(引导幼儿讨论)教师倾听幼儿讨论的方法。

  谁来告诉老师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制作书包呢?(请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5、幼儿交流。

  原来你们想到的是这样的方法,那你们要用那些材料呢?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吧!

  二、介绍区域的主题。

  今天的区域活动我们就要来制作书包,我们上次是折的书包,今天我们就要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书包。你想制作什么样子的呢?你们自己先想好,想好后可以到各个区域去制作。

  三.介绍操作材料。

  老师在手工区投放了各种的制作材料:有卡纸、海绵纸、、、等。在图书角投放了纸张和笔可以让你们先去设计,你先设计什么样子的、什么形状的书包你就先设计好,设计好后可以放到手工区去制作生产,制作好后在放到超市去买,想要的可以到超市去买。

  四、幼儿自选区域进行制作。

  1、你们想好了就可以到各区域进行制作了。

  2、幼儿自选区域,开展区域制作。

  3、图书角开展设计“我的书包”的设计。

  4、手工区的幼儿开展书包的制作。

  五、指导幼儿制作。

  1、引导图书角的幼儿大胆设计。

  2、指导幼儿大胆制作书包。

  六、各区域互动。

  图书角的设计,放到手工区制作,制作好后放到超市销售。效果分析:

大班教案 篇2

  目标:

  1.学习立定跳远和助跑跨跳的动作技能。

  2.提高爬、跑、跳的能力,锻炼体能,发展肢体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在难度逐步提高的游戏中,主动参与,大胆尝试,挑战自我。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准备:

  1.大绳一根,沙包若干,筐一只。

  2.活动前布置好场地。

  过程:

  一、小蝌蚪变变变

  1.我们一起把绳子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圆的.池塘,来做“小蝌蚪变变变”的游戏吧。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这一热身运动的动作,幼儿观察并跟随教师模仿练习。动作如下:

  (1)身体趴在地上,双手合放在背上,利用上身的扭动移动身体;

  (2)蝌蚪长出两条后腿:身体趴在地上,用两条腿连续蹬地并扭动身体前进;

  (3)蝌蚪长出两条前腿:四肢匍匐爬行;

  二、青蛙跳田埂

  1.现在小蝌蚪变成了青蛙。

  你们知道青蛙有什么本领吗?青蛙不仅会唱歌,还会蹦蹦跳。大家一起来学学青蛙跳田埂。

  2.教师用平木板作田埂

  (一块一块间隔、两块两块间隔等),设置活动路线,通过不断增加高度和宽度来提高活动难度。幼儿可选择不同难度的场地进行练习。

  教师指导要点如下:

  (1)要求幼儿从同一方向进行跳跃活动。起跳时,用力蹬地,向前上摆臂;落地时,屈腿全蹲,保持平衡。

  (2)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变化难度,也可根据情况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给幼儿增加难度。注意观察个别能力较弱幼儿的活动情况,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

  3.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巡回观察,通过增加难度和语言指导

  (如“看看别人是怎么跳的”“怎样跳才正确”“现在步道变宽了,你怎样跳过去”等),使幼儿的跳跃动作自然地由立定跳远转变为助跑跨跳。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量,适时集中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和安全保护知识,在重点部分示范动作并带领幼儿集体练习。

  三、青蛙过小河

  1.青蛙越长越大,本领也越来越大。对面田里有许多害虫,现在青蛙要跳过这条小河去捕捉害虫。这条河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你们看看能从哪里跳过去。如果游来了鳄鱼,你敢不敢从鳄鱼身上跳过去?

  2.教师将绳子在地上对折围成一条宽窄不等的小河,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跳过小河,巩固前面游戏中掌握的动作方法,并利用所学动作完成一定的目标,进一步锻炼体能。

  第一次活动:幼儿自由跳过小河,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自己能跳过多宽的河面,是用什么方法跳过去的。要求注意安全,避免冲撞。

  第二次活动:教师通过增设下雨、河面变宽等情景,提高跳小河的难度。幼儿分散活动,教师巡回观察,注意指导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大胆尝试。

  第三次活动:教师胸前贴上鳄鱼图片做鳄鱼,双膝微屈仰卧河中,幼儿依次跳过河捉到害虫,

  反思:

  活动中,教师有心穿插轮流活动和间隔休息来调节运动量,用游戏活动让幼儿舒展身心,同时也加强对立定跳远的动作方法和助跑跨跳规范动作的指导,教学过程中既有对全班幼儿的普适性要求,又鼓励幼儿挑战自我,促进有效学习。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梯度,小青蛙的角色体验带来的兴趣和情趣,让幼儿身心愉悦,学习主动,教学有序高效,较大程度上达到体能锻炼和动作发展的目标要求。

大班教案 篇3

  一、目标

  1、利用环保废旧材料制作服饰,体现“绿色环保,保护地球”的活动主题。

  2、在活动中能大胆地展示自己。

  3、感受与父母一起活动的快乐,愉快地度过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

  二、准备

  1、发放家长邀请书

  2、场地布置,制作横幅、评分表、幼儿号码牌

  3、磁带,录音机

  4、活动前和幼儿一起练习走模特步

  三、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在浩翰的宇宙中,有一颗蓝色的星球,这颗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小朋友,你们知道这颗星球叫什么吗?(地球)对呀,地球妈妈很高兴地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可是最近她很生气,为什么呢?

  2、幼儿自由回答

  3、:原来地球上的人乱砍树木,地球妈妈的绿色衣裳都被破坏了,做成的杯子、塑料袋、报纸、纸盒呢,也到处乱扔,都快让地球妈妈变成一个垃圾场啦,怎么办呢?

  4、幼儿自由回答

  5、:对呀,我们应该关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在幼儿园度过的.最后一个儿童节,我们该为地球妈妈做点有意义的事,让我们一起把地球妈妈身上的垃圾拣起来,好吗?那么,这些垃圾还有没有用呢?我们的爸爸妈妈和小朋友都很聪明,利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了一件又一件漂亮的衣服,是不是?小朋友,今天,就让我们用这些东西来打扮自己,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好吗?

  (二)、幼儿和家长制作。

  1、要求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打扮好自己和孩子。

  2、小心制作工具的摆放,注意安全。妈$咪$爱$婴$$幼儿园$教案频道

  (三)、时装表演秀

  1、师:呀,小朋友们都好漂亮呀,你们见过服装表演吗?那你们想不想上来象模特儿一样走一走呢?

  2、提出要求:

  ①、按学号排队,两个(如大一班1号,大二班1号)幼儿和家长一起上台走步。

  ②、由家长(大一班两位家长,大二班两位家长)在下面打分(五分制)一位老师统计,及时相加记录在幼儿名单上。

  ③、最后评选“最佳模特奖”(8位)及“最佳服装设计奖”(8位)。

  (四)、颁奖

  1、师:今天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了许多漂亮的衣服帽子,你们开心吗?地球妈妈也很开心,把她打扫得这样干净,她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礼物,你们看,漂亮吗?等一会每个小朋友自己去领一份,好吗?

  2、今后我们要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地球妈妈呢?(不砍树木,多种树,不乱扔垃圾,尽量不用一次杯子等。)

  3、幼儿回答,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 篇4

  一、主题来源

  在主题“有趣的水”中,孩子们对“水”十分感兴趣。一次,我们来到公园的湖边观察水,发现了水中有柳树、小船的倒影。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了,唧唧喳喳的议论起来。回到幼儿园,孩子们在带来的水边照片中,也留意观察水中的倒影“找倒影,画倒影”。

  “看,水里有个人。”

  “那是过桥的那个人的影子呀!”

  “人在水里的倒影。”

  “人在地上也有影子的。”

  我在一边仔细聆听,以一颗敏感的心,捕捉教育的契机。“哦!是吗?你在什么时候看见影子的?”“在晚上的时候,走在路灯下看见的.。”孩子们听了以后也立即说“我们也看到过影子的!”“在家里的墙壁上。”……

  这样一来,在水的主题将近尾声的时候,“影子”成了大家的兴趣所在,于是我们班以“影子”这条线,自然的进入了“我自己”的主题。

  二、活动来源

  在一次户外“找影子、画影子、测量影子”的时候,孩子们发现了人动影子也会跟着动。

  “我头动,影子的头也动的。”

  “我的脚动了,影子的脚也动了。”

  在画影子时,孩子们还发现人不动时间长了挺难受的。这正是主题教材中“我的身体真有用”这个站点最佳的切入点。于是我问“那我们的身体还有哪些地方会动呢?这些地方能动使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呢?”在强烈的兴趣的带动下孩子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了。在讨论中,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这些能动的部位可以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方便。我在墙面上布置了纸娃娃,孩子们把能做的事情粘贴在纸娃娃相应的部位,如手指能做的事情贴在纸娃娃的手指处等等,孩子们很喜欢这个墙面,有空就会来看看,指指点点。

  多多提出了“心脏也会跳动”有的孩子心脏跳动的声音所吸引,他们互相贴在对方的胸前聆听心跳的声音。

  这成了孩子共同的兴趣和热点,于是我们设计了今天的预设活动。

  三、活动依据:

  活动是孩子们共同的兴趣和关注的热点

  孩子关注的热点,往往是与他们的兴趣、需要密切相关的,在实践中我真切的感受到,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设计,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所有的活动都依赖与兴趣,因此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创造。”可见,兴趣是孩子的积极参与活动的原动力,是每次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寻找到孩子真正关心的热点,是预设与生成两者成功结合的前提。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年画和春联是迎新年时用地吉祥物,它们预示着人们对新年地美好祝愿。

  2、在了解年画和春联的特点上,能创编春联,能用喜庆的色彩绘画年画。

  3、在欣赏的过程中,萌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观察人们迎新年的场面,体会过年的`喜悦之情

  师:他们在干什么?看了你有什么感觉?

  二、了解春联和年画的特点

  师:“你知道春联上写的什么?人们一般喜欢在春联上写些什么?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老师这里也有几幅春联,你能看懂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小结:人们用好听的词语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春联的学问可大了,你们能看出春联有什么特点吗?(介绍春联的对仗和春联的结构)

  师:谁也能说一幅春联的。

  三、欣赏年画

  师:过年时,除了春联可以表示喜庆,还可以用年画来表示喜庆气氛。

  师:看一看,这些年画画了什么?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年画和春联都是中国人在迎新年时用的吉祥物。年画是用画面来表达美好祝愿,而春联是用文字的形式表达的。

  四、幼儿创作年画

  总结:

  1、将幼儿创作的年画和春联展览出来。

  2、带领幼儿读一读春联。

大班教案 篇6

  目的:

  1、培养幼儿的倾听力

  2、学习动物的叫声准备:

  准备:

  1、五种动物的图片、挂件。

  2、录有动物叫声的磁带3、图谱一张。

  过程:

  一、放动物录音,激发幼儿的兴趣。“你们想去森林里玩吗?”那我们就坐着火车一起去吧。

  幼儿坐到位置。

  “森林晨的小动物听到小朋友来玩,非常高兴,听,它们来欢迎我们了。”

  放录音一遍。“你听见有哪些小动物来欢迎我吗?”

  幼儿自由说。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听出来了,它们是小猫,小狗,小鸭,公鸡,青蛙。

  二、学小动物的叫声。

  小动物的叫声可真好听,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叫声吧。

  1) 放录音“你听到是谁的声音呢?”

  “那我们就把它请出来吧.(出示图片)”

  “它是怎么叫的呢?”

  “我们一起来学学它的叫声吧。”

  “谁愿意把你学的叫声,来叫给大家听一听呢?”每次叫四五个幼儿。

  2)、依次学习以下几种动物的叫声。

  三、游戏

  1)、幼儿自由选挂件。

  小动物来到我们班了,那你们喜欢谁呢?你可以自己去选小动物,但是小动物要我告诉大家,你们去选它们时,要一边学着佗们的动作,一边学着它们的叫声,如果小动物没有听到你学它们的'动作,你学它们的叫声,那小动物就不请你了,知道了吗?

  2)、开始游戏现在你们都到了小动物家里了,都成了动物宝宝了,老师就请动物宝宝们来做游戏,当你听到录音机里是谁的叫声,就请这个小动物站起来把你好听的叫声叫给大家听好吗?

  一种声音一次。放录音,游戏一遍。

  现在,小动物都听到自己的声音站起来,那我们再来听一听这回录音机里放的是谁的声音,听到是谁的声音,就请这个小动物一边发出声音一边做动作,坐回自己的家。

  放录音游戏一遍。

  四、看图谱,学儿歌森林里的其它动物看到你们今天这么能干,它们也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① 老师念儿歌一遍。

  ② 引发兴趣,这首儿歌里有五种小动物的叫声,是不是有和你一样的动物呢?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幼儿跟念儿歌一遍。

  小结:今天,动物宝宝学会了自己的叫声,又学会了好听的儿歌,现在,请被请到的动物宝宝跟我们到外面去做游戏。但是请到的小动物要一边学叫声一做动作到我们这边来,听到了吗?

大班教案 篇7

  目标:

  1.在装满水的杯子中逐枚放人回形针,观察水面逐渐隆起的现象,初步感受水的表面张力。

  2.尝试对照步骤图明确操作步骤。

  准备:

  1.纸杯,回形针,装有水的大容器,抹布。

  2.图文并茂的操作步骤图。

  玩法说明:

  幼儿把纸杯装满水,把回形针逐枚放入水中,放到水即将溢出杯口的状态为止,观察水面的变化。

  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观察步骤图,了解操作的`方法和步骤。

  2.观察幼儿是否明确纸杯中一开始就要放满水、回形针要轻轻放入等操作要求,如不明确,提醒幼儿将纸杯中的水加满,引导幼儿观察同伴是怎样放入回形针的。

  3.引导幼儿在放入回形针的过程中关注杯口水面的变化,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回形针放进水里,水面会隆起?”幼儿的回答可能缺乏科学依据,但应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表达。

  4.鼓励幼儿数一数在水溢出杯口前自己放入了多少枚回形针,也可以和同伴比一比谁放得多。

  5.提示幼儿操作完后将纸杯中的水倒回大容器中,用抹布将回形针擦干并收拾好。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如何表达快乐的情绪。

  2、能利用提供的各种材料把装扮自己装扮成小丑、滑稽人。

  3、愉快、大方地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口红、眉笔、各种大手帕、纱巾、大人衣服、各色毛线、消毒棉

  各色粘贴纸、双面胶、剪刀、师用皇冠等

  活动过程:

  1、不开心的皇后

  师扮演一位不爱笑、面无表情的皇后,述说自己的烦恼:以前我有一个小丑朋友,他每天都会逗我开心。现在他走了,我就再也没笑过、请小朋友想办法,让她开心让她笑。

  怎样把自己装扮才会像小丑那样奇怪、好笑?

  可以做哪些令人的动作?

  2、可笑的装扮

  介绍幼儿收集的材料,想想各种材料可以怎样使用。请幼儿自由交流,请个别幼儿向集体介绍、交流自己的`想法。

  幼儿自由选择各种材料装扮自己。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和创意。

  师帮助幼儿正确使用化装品,以皇后的身份来参与指导幼儿

  鼓励话“我来看谁的装扮的滑稽人能别人笑,还能让别人大笑的,你的本领真大!”

  3、开心起来

  幼儿分组表演,把不开心的皇后逗笑。

  开心的皇后和小朋友一起跳“口哨舞”。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生成

  在《我身边的科学》主题探索活动中,沉浮的变化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关注点,而介于沉与浮之间的“悬浮”现象虽然很少被提及,但却又时常引起孩子们的注意。《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萌发对科学的兴趣。”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初步感受、理解悬浮现象,激发他们从小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的盐后,鸡蛋沉浮状态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2.引导幼儿在实验操作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3.有求知欲望,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

  难点:能独立实验操作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孩子们玩过水,有沉浮经验。

  2.玻璃杯两只(分别装等量的淡水、盐水),鸡蛋一个,记录纸等。

  3.各种实验材料:鸡蛋,盐,碗,盆,勺子,玻璃杯,人手一块记录板、记录表,水彩笔,抹布等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猜猜鸡蛋宝宝沉浮的状态并记录。

  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两杯水。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两个玻璃杯的水一样多吗?(出示内装等量盐水、淡水的两个玻璃杯,引导幼儿比较。)

  2.师: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出示一个鸡蛋,教师以蛋宝宝的口吻讲话)大家好,我是鸡蛋宝宝。今天我想和水玩个游戏。你们猜猜看,我到了这两个水杯里会怎么样呢?

  3.教师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一杯水里(淡水)会怎样?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请你们把猜想的结果写到记录表一上。(↓表示下沉,↑表示上浮。)等会我们再来比比看,你们猜的和操作结果是否一样。(幼儿猜测鸡蛋在淡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接着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现象。教师给予指导。)

  4.教师继续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二杯水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再次猜测鸡蛋在盐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评析

  在活动的开始,通过鸡蛋宝宝的讲话,让幼儿很自然地进入活动。问题的设置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探索的衩极性。猜一猜,想一想,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玩一玩,比一比表验证自己刚才的猜想,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并让幼儿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二、引导幼儿对探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找鸡蛋宝宝悬浮的秘密。

  1.师:小朋友刚才都将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记在了记录表一上。那么,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通过刚才的实验,把你的想法和问题提出来好吗?(幼儿针对自己观察的现象自主提问。)

  2.教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为什么鸡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到了第二个杯子里却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寻找鸡蛋宝宝悬浮的原因,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的缘由:鸡蛋装在淡水杯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杯里是浮上来的。

  评析

  在实验操作中,有的孩子在没有老师帮助的情况下自已动稿做出了大胆尝试――通过嘴巴品尝发现第二杯是盐水。教师对于幼儿大胆尝试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4.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探索悬浮秘密:是不是鸡蛋宝宝只要在盐水里都会浮上来呢?加了多少盐后才会浮上来呢?我们再一起猜猜看,动手试一试,记录下来好吗?(幼儿猜测并在记录表上画上自己猜想的位置――实验验证――观察结果――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评析

  这个环节满足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在猜猜、想想、动动、玩玩中,充分调动幼儿运用感官直接认识和感受悬浮带来的有趣现象,让幼儿的探索更深入,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也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三、讨论与交流实验情况,说说鸡蛋宝宝悬浮的规律。

  1.展示幼儿记录纸,交流实验情况。师:为什么鸡蛋宝宝在加入1勺、2勺盐的水中没有浮起来,在加入第3勺、第4勺盐后会浮起来呢?(幼儿根据记录表二中讲述自己的实验感受,发现鸡蛋的悬浮规律。)

  2.师:鸡蛋宝宝除了在盐水里能浮起来,你还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宝宝浮起来?(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评析

  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贯彻了《纲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的要求。

  活动延伸

  1.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东西放在盐水中能悬浮起来?找一找,试一试,把实验结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如土豆、黄瓜、苹果等。)

  2.在活动区投入不同材料,鼓励幼儿继续探索鸡蛋在其他液体(如肥皂水、糖水等)中的沉浮现象。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悬浮的鸡蛋”这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并且紧密围绕着“悬浮”这个有趣现象而展开,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在操作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就是要解决如何将抽象的悬浮现象传递给幼儿,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通过猜一猜、想一想,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通过玩一玩、比一比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并让幼儿懂得要得出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此外,本次活动还注重活动的拓展和延伸,让仍有兴趣的幼儿可以继续在活动区进行探索,打破以往把一个活动孤立起来的做法,使教育形式能够多样化,更符合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资料附录

  鸡蛋悬浮的原因:生鸡蛋的相对密度(比重)比水大,所以会下沉。盐水的相对密度比鸡蛋大,鸡蛋就会上升,出现悬浮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