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美术教案常用(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美术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一) 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应会: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的生活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二)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 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 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3. 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二)难点: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三)学习材料:童年图片资料等。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意境
欣赏有关童年的摄影作品。认识摄影作品。回忆自己童年生活中的幸福往事,感受幸福。(回忆童年趣事这个环节,是放在课堂中的前置作业。一般常规教学,则是提前一课布置学生的前置作业。)
设计意图: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二)互动探究
课件出示各种不同形式的童年主题的'美术作品。分析欣赏。
设计意图: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
布置小组讨论:
1、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能猜出它是用什么方法绘画或制作的吗?
2、 你能看出作品中发生的故事吗?
设计意图: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 如果与自己的童年做对比,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感受不同时代孩子的童年生活。
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分析欣赏《流民图》。
讨论:
1、这些孩子的表情怎么样?他们渴望什么?
2、这些孩子穿什么样的衣服?
3、他们的身体状况又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的生活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通过本教学环节,突破难点,认识不同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三)综合建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自己的童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更深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
(四)拓展
欣赏有关贫困地区儿童童年的摄影作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可是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还不能上学,看到这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美术教案 篇2
手指点画: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 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2. 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3.学习
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活动重难点:难点是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重点是幼儿学习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
活动准备:一张“小蝌蚪、青蛙妈妈”的大图片、 池塘
操作材料有: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和小毛巾。 活动过程:
(一) 以谜语导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
1.老师请小朋友猜谜语“黑黑的`身子,圆圆的脑袋,细细的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引出课题。老师请幼儿回答谜语—— 谜底是小蝌蚪,老师出示小蝌蚪的图片。
2.小蝌蚪怎么不高兴了呢?让我们来听听小蝌蚪说些什么。(老师扮演小蝌蚪:“我们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我们的妈妈,真着急,你们能帮帮我们吗?”)
老师: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快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黑黑的身子,圆圆的脑袋,细细的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老师:“来了,来了,
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出示出现了一个池塘,一群游动的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图片。)
老师:“哇!真棒!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它们可开心了,还要感谢我们小朋友的帮忙呢!来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通过复习儿歌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5.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
(二)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掌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好大的池塘呀,你们想不想有更多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泳呀?”“我可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老师出示( 颜料和水彩笔)
2、老师示范给幼儿看手指印小蝌蚪的过程,从中巩固幼儿常规(蘸颜料压印后要用毛巾擦干净,再拿水彩笔),并请一名小朋友到前面来尝试印小蝌蚪。
3、老师:“请所有小朋友自己亲自尝试手指印画。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三)幼儿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 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
2、 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3、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秋天到了,让孩子感受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能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水果,培养孩子色彩表达力及想象力。
2、训练幼儿色彩对比配置。
教学重点、难点
色彩的配置
活动准备
1、各种水果玩具,盘子若干。
2、水粉工具一人一套。
活动过程
1、游戏:水果宴会。
游戏玩法:幼儿玩买卖水果的游戏,买完水果可开水果宴会。
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各种水果,并通过拼摆出各种造型,了解其空间关系。
2、谈话活动。
“刚刚在游戏中你见过哪些水果?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还有哪些你见过但游戏中没有的水果?说说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3、自由组合活动。
教师选择几中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水果,自由组合。比如几种水果仅仅在一起,有的在大盘中,有的在盘子外,有的水果在上面,有的'在下面······
4、想像活动:“你为什么要将它们这样摆放?”
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及其中的故事。
5、幼儿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勾画水果轮廓,在纸上画大、画满。
(2)把水果填上漂亮的颜色,图上背景色,注意色彩配置时的明度和冷暖对比。
指导重点
(1)大胆使用对比颜色。
(2)鼓励幼儿边画、边想象、边说。
6、水果宴会展览。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成功的地方在于孩子们在水果的形状,颜色上都画得不错。
不好的地方1、在准备的时候应该准备点水果实物,可以让孩子品尝一下,这样更加深印象。2、在绘画这一环节与幼儿的互动不是很好,应该让幼儿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说一说。3、有个孩子问:“老师,怎么没有黄瓜呢?”说明我在准备上课时应该让小朋友区分水果和蔬菜。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在准备上我会准备水果和蔬菜教具,过程说先让孩子区分它们,然后按我的这节教案来讲授,最后要展示孩子的作品。
美术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大胆地表达对波洛克作品的认识和感受,感受画面中运用的颜色和线迹;
2、学习以波洛克式的作画方式自由、大胆地创作,体验创作过程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波洛克作品若干,波洛克作画过程的照片,课件,音乐;各种作画工具与材料:画布,水粉笔,刷子,皮球,瓶子,各种树叶,喷雾器,小石头,珠子,轮胎,花片,沙子,豆子等;袖套,围裙。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歌表演:《粉刷匠》,简要介绍波洛克的故事;
2、欣赏《会聚:第10号》
(1)整体感受,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对画面的感觉;
师:“你在画上好像看到了什么?”“你好像听到了什么”?“你心中有什么感觉?”
(2)引导幼儿从颜色、线迹等方面来欣赏,师:“你在画上看到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中哪些是先画上去的?哪些是后来才画上去的?”
“你在画上找到了哪些线条?猜一猜画家是怎样把这些线条画上去的。”
(3)、播放波洛克作画过程的影片,结合实物演示(滴流、甩动、泼洒)介绍波洛克作画方式。
3、欣赏《会聚:第10号》,《茶杯》,《NO5。1948》,小结:这些画看起来很乱,但却觉得很和谐,很有意思、很美,《会聚》意思是各种颜色的聚会。
4、幼儿自选材料作画
要求:(1)挑选自己需要的工具来创作。先想一想,选什么样的工具,要怎么用;(2)要节约纸张和颜料,小心别打搅别的.小朋友作画。(3)注意看自己的作品,如果觉得已经很美了就要停止作画;
5、延伸活动:交流展示幼儿作品。观看现场作画的录像,幼儿间互相交流。
师:你是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怎么作画的,你觉得哪一幅画最有意思?
美工活动“牙齿切碎机”活动后感
本周进行了美工活动“牙齿切碎机”,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当我向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大嘴怪”时,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纷纷议论“大嘴怪”怎么吃东西。活动开始我引导孩子们对牙齿模型进行认真地观察、并互相讨论,让孩子们知道前面的牙齿是门牙,门牙旁边的是犬牙,犬牙旁边的是磨牙,并说出它们各自的分工及合作过程。接下来我先请大家讨论怎样制作牙齿切碎机,在亲手制作“大嘴怪”时,孩子们显得更为积极主动,他们根据牙齿的各部分关系用铅笔在纸上画好一排牙齿,然后根据画好的牙齿剪下来,再把它们粘贴到剪开的纸盒里。
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孩子都做得比较成功,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因为没有事先设计好就动手剪,结果牙齿的构造没剪对,被旁边的小朋友一说,他们只好重新剪过,耽误了些时间。粘牙齿是本活动的难点,有些孩子一下子就粘好了,有些孩子因为小手指不够灵活粘起来很费劲。不久大家都把牙齿粘好了,接下来就是打份自己的牙齿切碎机:给它画上眼睛,头发,耳朵等。这一过程都难不倒孩子,大家都能把自己的牙齿切碎机按自己的意愿打扮好。最后我请幼儿给牙齿切碎机喂食,大家用一些废旧的报纸等给牙齿切碎机做食物,“嗷,咕咚”,牙齿切碎机一口一口吃东西了,哦,大家玩得真开心啊!我把幼儿做好的作品放在区角中,让孩子可以随时玩一玩。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在设计,制作,体验中进一步对自己牙齿更加了解,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所讲故事的内容画连环画
2、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实物投影仪、录音机、钢琴曲磁带
2.每位幼儿一本绘画练习本,上有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等字样。
活动过程:
1. 故事,用提问帮助幼儿记忆故事内容。老师富有表情生动的讲述故事:“离我们很远,有一个奇妙的花果山,那里长着一种奇妙的树,会变的树。这种树种下去第一天,就会长成一棵大树,树上只有一片树叶。第二天的时候,这种树就开始变了,它会一下子长出各种形状的树叶:有的叶子象圆圆的苹果,有的象弯弯的月亮,有的象圆圆的轮子,有的象芭蕉扇,有的象葫芦,有的象小朋友张开的手……颜色也变的丰富多彩,红的象火,黄的象金子,绿的象青草,蓝的象天空……真是美极了。到了第三天,你猜,这种会变的'树上会发生什么事呢?”幼儿议论后教师继续讲述。“每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树叶精灵,有的象在哭,有的象在笑,有的两片叶子靠在一起,两片树叶精灵手拉手好象在做游戏……到了第四天,这种树还会变下去,每天都会变出新模样。”提问:“这种树叫什么树?它第一天是怎样的?第二天、第三天是怎样的?”
2. 幼一起讨论绘画方法组织幼儿讨论:“现在请你们把这个故事画下来,你认为该怎么画?”幼儿个别讲述。师幼一起小结:可以把第一天树的样子画在写有第一天字样的纸上,依次类推。
3. 师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提醒幼儿画自己想出来的树,涂色要均匀。
4. 用投影仪展示幼儿作业,并让幼儿相互评价。
5.孩子的讲述能帮助教师发现、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及创造性表现,也使其他小朋友学到同伴的优点活动延伸在美工区画自己听过的故事或创编的故事。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对塑料薄膜这一材料的探究兴趣。
2、尝试使用粘贴、添画、折叠等方式进行表现。
3、掌握相关材料的操作规则,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㈠塑料薄膜粘贴画:
⒈材料准备:
⑴塑料薄膜挂历纸剪成的各种图形,置于框中。(塑料薄膜要求无折痕,否则不宜粘贴)
⑵一盆清水,3~4块易吸水的抹布,各种浅色的瓷砖。
⑶剪刀、小木棒及尚无剪裁的塑料薄膜等用具。(主要为幼儿意愿剪图形服务,小木棒则是为了方便幼儿移动瓷砖上的小图形或拨弄薄膜角提供方便)
⒉操作层次建议:
⑴启发幼儿对于“塑料薄膜浸水可以粘在瓷砖上”的表现手法感兴趣,并乐意尝试。初步能注意以下操作程序,以保持桌面、地面整洁。薄膜浸水→取出薄膜在抹布上轻点两下,滤取多余的水→将薄膜粘贴在瓷砖上
⑵能粘贴出简单的图案。
⑶尝试粘贴一幅简单的画,并保持整洁。
⑷粘贴过程中,有意识地考虑色彩、构图、造型等。
㈡折叠:跳舞的小人
⒈材料准备:
剪成糖纸大小的塑料薄膜挂历纸、胶水、剪刀、油画棒、图画纸等。
⒉操作建议:
将塑料薄膜折成瓦楞状,中间打个结,然后展开贴在纸上,稍加添画,“跳舞的小人”就“活”了。
㈢自由创意区
活动过程:
㈠用作品激发幼儿兴趣,并感知所用的.材料。
㈡但无需解释粘贴成画的过程,让幼儿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自己去探索,教师略作引导。
㈢材料的操作程序制定可在幼儿玩过后感受到太湿而不方便操作的情况下,引发讨论“怎样才能保持清洁”。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观察幼儿粘贴画的过程,也要注意留心材料使用的规则。㈣注意观察幼儿打结及添画的过程,帮助幼儿有意识地考虑色彩、构图等。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能自发地组织邀请同伴参与活动,说明中班孩子已经养成了自主学习、主动调整的能力。本次活动内容,对孩子来说选择范围较大,同时自由区的开设,使孩子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的内容,这无疑让人觉得对于培养孩子的坚持性有一定困难。其实不然,我觉得孩子的坚持性是在一步步接近成功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正如以下的实录,孩子们在不断地探索中,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不断地配合,和同伴间的互助,使孩子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也在提高。最终的成功作品,不仅验证了孩子们的能力,也培养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坚持性。
对于教师来说,区域活动中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观察,观察整个区域,观察个别幼儿及群体幼儿。特别是在了解孩子活动过程时,教师要在观察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并要要学会引导等待,等待孩子的主动成长。不要在孩子刚碰到困难时,就挺身而出,这不仅易使孩子产生依赖性,也不利于孩子坚持性、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当然教师也不是完全置身事外,应让孩子处于自己的观察范围中,及时了解孩子的需要,特别是孩子发生像以上观察中遇到的障碍时,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使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
美术教案 篇7
第一课 民间玩具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民间玩具的造型、色彩、花纹、材料。
2.过程与方法:
在比较中体验民间玩具不同的材料、用途和地方文化艺术特色、审美趣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交流,感受民间玩具浓厚的乡土味和强烈的装饰风格,培养健康向上的窝、审美趣味。
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本提供的玩具图例,找出它们的名字。
1. 打开课件让学生欣赏各地不同风格的民间玩具,让学生猜想这些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
“大阿福”造型朴拙、圆润饱满、色彩鲜明、健康快乐的儿童形象。
“纸扎风筝”古朴对称的云纹,激发学生想象放飞的优美情境。
“彩灯蟹”形象逼真、生动,红黑白对比的色彩和对称式花纹装饰,鲜艳夺目、古色古香。
“一囗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皮影艺术,以牛皮等为材料,是可用作表演、娱乐,以可以用于观赏的精美工艺品。
“面花狮子糕”既可作礼物赠送,又可食用。
“布老虎”是用黄红两色布缝制而成的软雕塑,娇憨可爱的形象而感受民间玩具平安、幸福的寓意。
“布袋木偶”不但可以演戏,还可以用作装饰室内环境。
2. 感受民间艺人心灵物手巧及民间艺术特色。
二.它们“想说”些什么?
1.民间玩具的'产地、寓意及有关的故事。
三.民间玩具美在哪里?为什么?
1.提供描述的感觉词语(如材料美、装饰美、对称美、质朴、饱满、逼真、色彩华丽、对比强烈),玩具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2.民间玩具造型、色彩特点与审美情趣。
四.通过学习,可以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小玩具或描绘自己感兴趣民间玩具。
五.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
选择两件课本上的民间玩具,简单说出其外形、色彩、材料的特点。
较高的要求:
选择材料工具,描绘或制作出一件自己喜爱的民间玩具。
课后反思:
活动效果:这一课同学们在欣赏的时候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在讲述过程中出现过多冷场的问题。
2.作业评析:作业质量不高
3.改进措施: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不强,要加强手工制作能力的培养,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前几天,双胞胎带两本海面宝宝的书,孩子们都抢着看,赵昱柯说:“我喜欢海绵宝宝,海绵宝宝喜欢帮助别人,”吴家濠说:“我来做海绵宝宝,因为海绵宝宝最勇敢了。”小朋友们你一句我一句讲的是津津有味。《海绵宝宝》这个动画片有孩子纯真的快乐加成人机智的幽默,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于是,我设计了这次大班美术活动《海绵宝宝和派大星》,通过让幼儿回忆、认认、讲讲、看看、画画、讲讲,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幼儿乐于参与喜欢的动画人物的创作。
2、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
3、通过绘画活动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观看《海绵宝宝》动画片。
2、记号笔,纸、油画棒、海绵宝宝和派大星的示范图,小图片(海绵宝宝、派大星、珊迪、章鱼哥、蟹老板、痞老板、小蜗、珍珍)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过《海绵宝宝》的动画片吗?在这个动画片里都有谁呢?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出示动画人物图片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把海绵宝宝里的动画人物请到我们大三班来了,你们认识这里的'动画人物吗?
师指随意指一个人物幼儿说出名字,并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海绵宝宝的好朋友是谁吗?海绵宝宝和派大星长的一样吗?海绵宝宝和派大星的故事,你最喜欢哪一段呢?你能学学他说话吗?你能学学他的动作吗?
师总结:这个动画片里的人物长的不一样,性格也不同,海绵宝宝他是无忧无虑的乐天派,身体是长方体的。海绵宝宝的好朋友派大星,经常犯迷糊,身体形状是五角星。珊迪是在海底的唯一的松鼠,他整天穿着潜水衣,喜欢和海绵宝宝练空手道。
3、展示三幅图画《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师讲解示范。
(1)教师;小朋友看,王老师画了三幅《海绵宝宝和派大星》,你知道哪一幅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在干什么吗?
A、这一幅是在惹祸的花生里面,有人把大蚌惹怒了,派大星在找线索,海绵宝宝在问派大星有没有找到。
B、这个是罪犯的生活里面的,派大星想要一个气球,海绵宝宝说去借一个,到时再还给他们就可以了,海绵宝宝在借的时候并没有告诉气球的主人,气球被海绵宝宝小心弄炸了,海绵宝宝和派大星怕抓去坐牢,于是开始了逃亡。
c、这一幅是美人鱼战士和企鹅男孩准备去度假,谁来照顾他们的家呢?我!派大星,我!海绵宝宝,准备执行任务。
(2)、你们想不想画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呢?现在我们先来学画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吧!
海绵宝宝,先画一个长方体下面不封口,在长方体的上面画五官,在下面画一条横线,横线的下面画领子领带,再封口,最后画手和脚可以画不同姿势的手和脚。
请个别幼儿上来画。
(3)、海派大星,他的身体象五角星,先画像三角一样的头,在三角里画出五官,身体要画的胖一些,接着画胳膊、裤子和脚。请个别幼儿上来画。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师:今天我们就来画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在画以前先想想你准备画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在干什么。
(2)师:在画以前老师还有一个要求,音乐响起小朋友开始画,音乐关上就收起来,看哪个小朋友和别人画的故事不同,海底画些什么呢?想想你在动画片里或书上看到的海绵宝宝的故事,让我们画的海绵宝宝和派大星更精彩吧!
5、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将幼儿作品贴出,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画的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在干什么,讲的好,画的好的给予肯定。
美术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现代化的建筑日新月异地映入孩子们的眼帘,富有民族和传统特色的本土建筑感染他们,而神奇、梦幻的童话以超现实的形式为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敞开了自由遐想的空间,所以本课要求他们在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建筑物感知、回忆的基础上,神奇化、艺术化地创造出新建筑群,从生活中来发现而又超越生活的表现。
学情分析: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在美术教学上,学生的思路更广,思维更活跃,而且欢迎更新颖,更有趣味的美术活动形式,他们敢动手、爱提问、好奇心强,乐于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基本型,会用大小不同的这些形状概括、组织成建筑。
(2)引起学生关注身边的建筑,感受他们的美以及与生活的关系。
(3)拓展思维,培养想象创造空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城堡的外型美感,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创作。
(2)贴近生活对城堡进行创新。
教具:作品,各式各样的卡纸图形,彩色笔。
教学方法:
教法:
(1)情境创设法:课始,利用直观形象的录像画面,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提问法:在本课教学中,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因为没有问题,没有思考就得不到思维的发展,这样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3)发现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发现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头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4)启发式谈话法:分析城堡的组成形状,以及生活中任何东西都能变成城堡。从而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大胆想象,解放学生的手,使他们放手制作,解放他们的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
学法:
“学”是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将采用以下的主要学法:
(1)交流合作讨论法:教师提示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仔细思考讨论合作,然后随意交流、发言,这样的学法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在民主、自由、开放的气氛中纵横驰骋,把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2)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在本课的制作与绘画练习中,我运用了课件中的学生作品及范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①“学生在优美欢快的乐曲中进入教室”这一环节去掉组织教学部分,将学生课间愉快的心情带入课内,一改以往学生一上课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的状况。
②通过课件播放其优势在于视听结合,声图并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感知艺术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③问:刚才老师带领咱们参观这些漂亮的建筑大家喜欢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沟通师生情感,创设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二)讲授新课,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欣赏、观察、了解。
①问:“同学们想不想和白雪公主一样住着漂亮的城堡呢?”这样的谈话、观察、自然的引入教学内容,同时让学生感受城堡的美,诱发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产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求知欲。
②播放课件(一些漂亮的城堡)此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和鲜明的表象后,问:这些城堡漂亮吗?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对城堡的形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③城堡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让生从上往下观察)此过程,其实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并让生进行直观对照、比较。掌握城堡是由各种基本形组成的这一概念。
(2)引导学生了解城堡的组成方法。
①这两幅画有什么不一样呢?(生观察后讨论回答)此过程是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对城堡的组成方法又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研究、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其体会到美术学习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到生活中美术与生活紧密的联系。
②(出示第一幅画)它们是怎样拼贴而成的?此过程让学生探索研究、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其体会到美术学习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到生活中美术与生活紧密的联系。
③出示课件,问“你可以将任何看到的东西变成城堡吗?”此过程中,教师常常被学生的灵魂所激发,学生的视野也常常被拓展,想象的翅膀已经自由地飞翔起来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④(出示第二幅画)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此过程根据发现法、局部探求教学法设计“找一找”、“说一说”、“演一演”三个教学环节,来让学生掌握城堡的绘画方法。
(3)欣赏学生作品:欣赏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了解城堡的不同表现形式,并进行想象创造设计从而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4)各小组设计自己心目中的城堡。(师适时指导)
美术教案 篇10
设计思路:
孩子们对秋天的虫子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带有颜色的瓢虫,色彩作为一种主要的视觉语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孩子平时的绘画中发现,幼儿涂色不均匀,力度不够,而且同种色深浅对比涂色的经验缺乏,因此开展了本次活动《七星瓢虫》。力图提高与丰富这方面的技能与经验。提高孩子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瓢虫特征,体验秋天之美。
2、区分同种深浅,尝试对比配色。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范例,绘画纸。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与讨论
这是什么虫?数数它身上有几个小圆点?几个大,几个小?长在哪儿?
小瓢虫身上有几种颜色?什么地方是黑色,什么地方是红色?
二、分辨深浅色
1、瓢虫生活在哪儿? 怎样让叶子和瓢虫的颜色丰富点呢?
2、引导幼儿找出颜色深浅的蜡笔(红色和绿色蜡笔)。
三、幼儿创作
1、 瓢虫的造型幼儿能否表现出黑点数量、腿的方向以及对称。
2、 能否注意画面的深浅配合。
四、引导评价
哪些地方深浅配合比较好?
活动延伸
瓢虫是不是都是益虫?
活动建议:
能够启发幼儿想象创作:在背景添画上,不要注重强调深浅配合,而更应该引发幼儿想象瓢虫生活的环境,添画些叶子和草地等等,这样作品更丰富,更美观。
活动反思:
在美术活动中,评价也很重要,我尽可能提供给每个幼儿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允许他们之间存在不同之处,这对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鼓励每一个孩子积极参与活动。不管美术活动结果怎样,只要幼儿能认真对待并付出努力,那么他们的作品就应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这样有助于每个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活动无论是欣赏讨论或者是示范讲解,都凸现了瓢虫特征,什么地方是红色,什么地方是黑色,以及有几个大小的圆点等。因此从作品中看,幼儿想象力丰富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