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贝多芬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2、阅读方法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或者1、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2、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学重点]:目标2
[课 时]:一课时
[课 型]:新授课
[电教设备]:多媒体
[教 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教 程]:
一、 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当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叩击着你的心扉时,你也许想起了贝多芬——这位遭到命运沉重打击的音乐巨人。但是,除了他的音乐,你还知道他更多的故事吗?耳聋后的贝多芬,在生活中是个怎样的形象?读读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贝多芬的心灵。
三、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解词的掌握情况
2、搜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
四、出示目标
五、达成目标
(一)整体感悟: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2、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解释说明)
3、文中贝多芬的那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
要求学生:速读全文,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小结
(二)重点研读
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一: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1.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
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此时屏幕显示相关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文句的含义。如:贝多芬名曲创作时间与双耳失聪时间;其侄儿情况;其演奏会盛 )
②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
教师:适时点拨疑义,并加以提炼补充。
小结:研讨学习的经验:应联系背景理解文句含义。
3.小结要点一。
要求学生:欣赏贝多芬名曲《命运交响曲》,谈从音乐中听出了什么。
教师小结: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傅雷)
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二: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1、师导入:我们已深入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却仍与他“对面不相识”,他的相貌如何?文中如何加以刻画?(出示贝多芬画像)
2、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外表的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教师:概括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要以形传神,忌点点俱到,忌“脸谱化”。
3、写作练习:
三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教师点拨写法得失。)
六、归结全文
1.小组讨论: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此次访问的收获。选派代表概括小组学习成果。
2.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深切感悟。
七、布置作业:
按照预习的要求,预习14课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
川:水道、河流。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
练习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作业设计:
古诗积累:
李白写的古诗:
描写春天的古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书写9每一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了”,会写“夏”字,在学文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主动识字的惯。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夏天的迷人,积累词句,培养表达,想象能力。
3.在读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建议
《多彩的夏天》语言优美,图文并茂,抓住“炎热、多彩、有趣、悠闲”等特点描写了夏天的迷人景色,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富有儿童情趣,通俗易懂,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在教学本课时,可以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可以采用新旧课文结合(与《问银河》《数星星的孩子》结合,在体会夏天炎热时结合本单元《雨后》的情景,理解“如果下起雨来就在小雨中奔跑,洗一个痛快地凉水澡。”的感觉);可以读书与识字、感悟、积累、运用相结合;课文与语文天地相结合;可以用多种方法结合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学时可在朗读的基础上抓住每段的第一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课文的结构特点,但不要刻意讲解“总分关系”、“中心句”等概念。
在教学本课生字时可以继续采用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学能力。最后小组内检查或同位之间互相检查。
在指导书写方面,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己讨论,然后提出不会的字大家共同解决。
拓展练习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太阳厚厚的()悠长的()
()的植物浓浓的'()悠闲的()
()的衣裙点点的()悠扬的()
二、比一比再组词
夏()酒()烦()恼()澡()闲()
复()洒()顺()脑()操()困()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我们不必穿着厚厚的衣服,也不必为大风沙烦恼。
不必,也不必。
四、读课文填空
课文共有个自然段,每一段都是围绕着一句话的意思来写的,这个句子叫做中心句,请找出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写在下面。
1.2.
3.4.
5.精品教案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习“拟人”的方法,并加以应用,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 练习一。
2、读背十二个有关“冬”的成语,积累词汇。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
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认真自学语文与生活的第一部分,思考文中的问题。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出示句子:“小溪哗啦哗啦地流着”和“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往前跑”这两句。
2、让学生比较两句。(比较时,要求学生区别用词的不同之处)
3、教师提问:哪句更生动?4、学生思考:为什么第二句更生动?(导入第二部分教学)
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
(一)教学第二、三部分
1、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反复认真读好三组句子。(体会每组中哪一句更生动)
(2)学生得出“第二句更生动”的答案。
(3)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生动有趣?
(4)师生共同得出答案:因为把这些事物写得和我们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所以更生动、更有趣。
2、教学第三部分。
(1)教师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事物。
(2)学生把这些事物写下来。(要求:写“活”,写得和我们一样富有感情)
(3)学生读自己所写的文字,看看是否有趣。
(4)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五、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同学交流,读准字音。
(3)讨论每个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洗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每个词语都是有关“冬天”的)
(5)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以各种形式背诵,积累。五、课堂练习1、本节课作业:抄写成语两遍。
3、学生完成
4、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
七、下节课预习作业,预习口语交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当小导游,教案《苏教国标版12册语文教案 练习一》。
3、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标:
1、导入:
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
二、布置自学
1、出示自学题:观察第三题(写好钢笔字)中难字。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示儿》。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较难写。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掌握“祭、翁”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老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如果有客人到你家乡参观旅游,请你做个小导游,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乡?
(2)指名读题目,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用介绍的`口吻,语言要亲切,表达要清楚)。
2、指导
(1)教师指导学生准备好说话的内容:家乡有哪些特点?选择哪些方面进行介绍?(可以互相讨论)写好导游词有什么要求?
(2)学生写导游词。(巡视指导)
(3)分组练说各自的介绍内容。(各组学生对介绍情况互相提出意见,进行交流。)
(4)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
3、反馈
(1)指名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师生共同评议演讲者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用介绍的口吻,语言要亲切,表达要清楚)
(2)评议小结。
4、指导:
(1)教师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学生练写。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五、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内容:园、团
六、课堂练习
1、本节课作业:学写毛笔字。
2、学生完成
3、当堂反馈。
六、总结提升七、下节课预习作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卢沟桥烽火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大致意思。
2、初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意思。
3、初步感受打碗碗花的清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打碗碗花;板书课题;
问:你想知道打碗碗花哪些事情?
随学生交流相机板书:1、开在哪里?2、是怎样的.花?3、为什么叫打碗碗花?4、打不打碗?
二、学生初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找出以上四个问题的答案。
交流1时落实生字“荒”;
交流2时让学生在找到句子后反复朗读并把打碗碗花的样子画下来。
交流3明确因为传说要打破碗,所以叫打碗碗花;
交流4明确打碗碗花不打碗。
三、再读课文,要求:
1、读一句你以为最难读的句子。
2、读一句你以为读得最棒的句子。
3、读出2—4个你认为最难理解的词语,写在白纸上。
4、读懂文章围绕打碗碗花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充分朗读后,逐个进行交流。
四、三读课文。
要求:快速找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语,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找得最快。
1、交流,并把这些表示心理变化的词语写在卡片上。(新奇、将信将疑、紧张、如释重负、自信不疑)
2、能为能通过表演来说明你已理解了这些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