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31 11:05:5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一类生字和6个二类生字。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其中的好的段落。

  2.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体会文中的想象的部分。通过比较和朗读来体会描写的部分。

  3.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能从中体会到妈妈对自己的呵护,学习花儿们顽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想象的'句子,感悟其中的情感和童趣。

  教具准备:花儿图片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篇描写花儿的文章《花儿学校》,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

  2.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画出一类生字。

  4.自己读读这些一类生字。

  三.学习一类生字。

  校:(1)学校:校舍、校风、校园、校庆。(2)校官。

  雷:字理识字。(1)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响声:打雷、春雷、雷电。(2)军事上用的爆炸武器:地雷、水雷、鱼雷、布雷、扫雷。雷厉风行、雷霆万钧、雷声大,雨点小。

  隆:(1)盛大:隆重。(2)兴盛:兴隆。(3)深厚,程度深:隆冬、隆情厚谊。(4)凸起:隆起。

  泻:(1)很快地流:一泻千里。(2)腹泻:泻药、上吐下泻。

  潮:(1)潮汐,也指潮水:早潮、海潮。(2)运动发展的起伏形式:思潮。(3)潮湿:潮呼呼、潮气。

  疾:(1)疾病:积劳成疾。(2)痛苦:疾苦。(3)痛恨:疾恶如仇。(4)急速,猛烈:疾风、大声疾呼、疾风劲草。

  罚:(1)处罚:挨罚、罚赏、赏罚分明、罚金、罚球。

  碰:(1)接触:碰杯。(2)碰见,遇见:碰头、碰壁、碰钉子。(3)试探:碰碰机会、碰巧。

  鹅:家禽:鹅黄、鹅毛、鹅绒、鹅行鸭步、鹅卵石。

  猜:猜测、猜度、猜谜、猜想、猜疑。

  四.巩固一类生字。

  五.作业:书写一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背诵。

  2.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想象的句子,感悟其中的情感和童趣。

  3.学会积累文中的好句好词,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并解决几个问题:

  描写部分:

  1、课文中那些自然段属于描写?(1、2、6)写了什么?(写出了花儿在雨中的自由自在。)

  2、写了哪两种雨?对比一下,在描写时有什么不同?(如在词语的运用上体现出了阵雨和大雨时天气和花儿不同的状态,其中也体现出了花儿顽强的精神,雨下得越大,环境越恶劣,他们更是冲出来,勇于向困难挑战,决不低头。)

  3、读一读,体会文中的描写。

  想象部分:

  1、、找一找哪些段落是作者的想象?(剩下的自然段)

  2、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大家讲讲你读懂的句子或段落。

  3、可以提出问题。

  这几个自然段是以儿童的视角和想象来写花儿的,要理解和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想象的,重点理解以下两个问题:

  a.花儿在地下学校里上学,那他们的老师是谁呢?(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象,只要能说出道理就可以,比如:他们的老师可能是大自然,因为他们在自然界里适应环境,可能是土地,因为土地教会他们破土而出。其他的想法也可。)

  b.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花儿的妈妈是谁?(花儿奋力地向上长,向着太阳的方向长,他们要伸出双臂,拥抱妈妈,他们的妈妈是太阳的光芒,照耀他们成长,他们的妈妈是雨露,滋润着他们。)

  三、整体读全文。

  四、作业:背诵课文的1、2、6三段,积累语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作业。

  二.读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三.默读课文,讨论交流。

  四.想象涂色,想一想: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五.作业: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花儿学校

  描写:阵雨——冒,欢天喜地想象:罚站上天

  大雨——冲,放假了向妈妈伸出了双臂

  词语积累:

  学校雷电隆隆倾泻潮湿

  疾病惩罚碰撞鹅黄猜想

  #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依据: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世说新语二则第一则)《期行》

  二、教学目标: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2、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3、引导学生学习评价人物。

  三、教学重点:1、个别重点词句的翻译。2、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四、教学难点:激励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和感悟文本。

  五、教学方法:活动型阅读教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讲故事:《狼来了》。

  2、讨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3、引入:我们探讨一篇关于“诚信”话题的文章——《期行》。

  (二)、学法引导:

  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三)、组织探究:

  活动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1)互动求助,读准字音。

  (2)合理停顿,读准节奏。

  A、教师范读:(学生划停顿符号“/”)

  B、分组朗读:(纠正其读音与停顿的不当之处)

  C、全班齐读,教师点评。

  活动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1)生生互动,理解词句。

  (2)整体理解:逐句理解,积累文言词语。

  (3)梳理情节:

  这是一篇文言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写了什么?

  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发展:客问元方,怒骂太丘。

  高潮:元方反驳,无信无礼。

  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

  活动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1)小组复述:组长复述,其余同学补充。

  (2)探究: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结:诚信是立世之本,我们都应当讲究诚信。

  活动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1)人物评价: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哪一位?为什么?谈谈你的想法。

  (2)情境体验:假如你是太丘,回来知道故事里的情况,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元方,父亲回来后,你将怎么做呢?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友人,太丘回来后你又将怎么做呢?

  (3)感悟讨论:学习本文,你懂得了什么或你明白了什么?

  (四)、结束: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合作很成功,但愿我们明天的合作更精彩。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首诗歌或短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演讲稿中显示了作者严密的逻辑和睿智的思想。

  2、理解文章内容,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诚挚的感情,睿智的思想。

  2、短小精悍,结构严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借助多媒体播放介绍居里夫人生平事迹的资料片,让学生了解居里夫人的事迹。

  介绍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1867—1934),法藉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生于华沙。1891年进巴黎大学深造,1893年参加李普曼实验室工作。1895年与比埃尔居里结婚。夫妇共同研究放射性元素。1903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著有《同位素及其组成》、《论放射性》等。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德国科学家、思想家爱因斯坦。他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认为是上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本文是作者在1935年11月23日在纽约罗里奇博物馆举行的居里夫人悼念会上的演讲。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

  全文共四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阐述人品与才智的关系,高度赞扬居里夫人的人品比才智更加出色。

  第二部分(第2~3段),具体阐述居里夫人的人格、品德、力量的热忱。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

  第三部分(第4段)指出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的现实意义。

  全文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出论点,第二部分是具体阐述,第三部分是结论。这三部分紧密联系,融成一体。

  三、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第一段文字由三句话组成,这三句话有何特点?对表现居里夫人的品质起着怎样的作用?

  明确:

  第一句:“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这句话至少有三层意思:一、居里夫人是一位崇高人物;二、她已去世;三、对她的悼念不能仅仅只回忆她的工作成果,还有更值得回忆的东西。文章的第二句话就紧接着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这里通过比较法,强调了居里夫人有道德品质方面对于时代和历史的意义。第三句强调“才智”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因为“才智”也需要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的精神来支撑。这段文字由三句话组成,这三句在意思上层层递进,一句比一句深入,突出了居里夫人在道德品质方面的光辉榜样。

  四、学习第二部分

  朗读第二段。结合自己了解的居里夫人的事例,说说作者阐述居里夫人怎样的人格、品德和力量?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居里夫妇是镭的发现者,镭可以用来治疗癌症,具有很高的商业用途。有人建议他们申请专利权,这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财富。但居里夫人认为利用科学发明来图利,“这是违反科学精神的。”她与居里毫无保留地向世界公布了镭的研究成果,这一事例,充分表明了居里夫人“人格的伟大”,具体指“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

  镭的发现和应用,使居里夫人成为闻名世界的大科学家。她成了法国科学院的第一位女院士、巴黎大学的第一位女教授。她一生中有7个国家24次授予她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0多个荣誉职位。在荣誉面前,居里夫人虚怀若谷。表现居里夫人的崇高品德,即: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居里夫人出生在波兰,当时她的祖国正在沙皇俄国的铁蹄下呻吟。她后来在巴黎上大学生活也非常艰苦。后来居里突然被马车撞,这给她的打击更为严重。祖国的不幸,家庭的不幸,使“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种抑郁,就会使她的外貌严肃,甚至使人误解。这并不影响她走自己的路。居里夫人的“毫不妥协”、“极端顽强”表现为她为探求科学秘密而奋不顾身、百折不挠的精神。

  朗读第三段,概括大意。

  明确:

  第三段照应了第一段的第三句话,赞颂居里夫人的热忱和顽强:“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一生最伟大的科学功绩是“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

  五、学习第三部分

  明确:

  结尾这段文字,高度评价了居里夫人的品格和作风,指出居里夫人的品格和作风对欧洲未来的重要性,希望欧洲知识分子为了欧洲的未来向居里夫人学习。爱因斯坦本人也是继承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的最好实践者。这一段照应第一段的第二句话。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探究活动

  1、文章一开头就指出:“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那么,本文是着重从哪一方面来悼念居里夫人,并具体论述了哪些内容呢?试根据课文作出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从人格、品德、力量、热忱、意义等方面来悼念居里夫人。

  人格:具体指“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

  品德: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极端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力量:一旦她认识到某一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热忱: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

  意义: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2、阅读下面两句话,回答后面的问题。

  ⑴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⑵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采用“即使……也……”“哪怕……”这样的句式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即使……也……”“哪怕……”这样的句式表示让步关系。在偏句里用“即使”“哪怕”引出一层说话人认为是达到了某种极限的情况作为让步的条件,来强调和突出正句的意思。与“即使”“哪怕”相呼应的关联词有“也、都、总、还”等。这样的句式先退一步,再进两步,强化了肯定的语气,充分突出了优秀品质的意义。

  第一句,强调和突出了“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偏句中的后者指的是“单纯的才智成就”,连才智方面的成就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优秀品格,这还不表明优秀品格的意义吗?这句中的“即使”后面引出的是已经出现或存在的实际情况,这种让步不带假设性。

  第二句退一步讲“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被继承很少很少(一小部分),也对欧洲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充分表明优秀品德是改造社会的重要因素。这句中的“哪怕”后面引出的是尚未出现的情况。这种让步带有假设性、预见性。

  二、小结

  本文作者深切怀念了与居里夫人长达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高度赞颂了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指出她所具有的人格力量远胜于才智,呼吁欧洲科学家继承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次综合活动安排了一篇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改写的故事,还安排了与劳动有关的恳谈会。让学生与家长共同探讨有关劳动的问题。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

  2.引导学生与家长交谈,观察家长或周围的劳动者一天的工作情况,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劳动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提前与家长交流,并观察周围的劳动者。

  课时 2课时

  板书设计

  综合活动(5)

  崂山道士 劳动创造了财富

  穿墙术

  不劳而获 出才有收获

  投机取巧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预习要求

  利用工具书,尽量读通读懂课文,并能讲述此故事。

  二、导入课文

  最近同学们中流行看鬼故事的书,其实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崂山道士》。

  三、简介作者和作品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

  《聊斋志异》主要运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文言体,以丰富的想像,并借鉴当时流传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过谈狐论鬼的表现形式,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多有暴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

  四、初读课文,理解课文。

  1.检查预习

  请一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2. 朗读课文,试翻译。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

  3. 提问:我们讲述故事,按情节总是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则故事的呢?请用几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开端:王七慕道,求师学法。

  发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

  结局:王七回家,演法失灵。

  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这就是本文的线索。

  4.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

  明确:王生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一条暗线。

  5.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你对此有何看法,写成一篇文章。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课前布置的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观察家长一天的劳动情况。

  2.从小组中选出一人,进行集体交流。

  3.集体交流。

  4.总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发现我们的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他们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照顾我们的生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劳动是辛苦的,也是辛苦的。

  二、展示我们有关“劳动”的图片,

  欣赏这些劳动场面的图片,大家说一说,议一议。

  三、作文。

  1.同学们,因为劳动,我们有了现在美好的生活,因为劳动,我们变得更加热情和健康。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创造了美好的世界。相信你的劳动生活无论过程是多么苦涩的,结果却是快乐的。

  2.选择自己平日经常做的一项劳动内容写一写。

  要注意写具体,抓住几处写细致,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

  3.构思并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因为是学生首次接触蒲松龄的作品,所以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有关他和他作品的情况,这样为以后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打下基础。

  这是本文的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来体会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

  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体会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者的光荣。树立劳动是光荣的意识。

  作业设计

  1.复述《崂山道士》这个故事给家人听。

  2.继续关于劳动方面的调查。

  3.完成一份关于劳动的手抄报。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复习 “ 叽叽喳喳 ” 等七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有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 “ 鸟护鸟小卫士 ” 的快乐与自豪。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准备:

  课件 美丽的森林图片 小鸟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轻轻抚前的红领巾,它有个一好听、响亮的名字叫:红领巾!

  2、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写“领”。(强调写法)

  3、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我们本节课学习 26 课:红领巾真好!(板书课题)

  4、请同学们观察课题和我们平时所学的课题有何不同?

  5、为什么加引号,加上引号表示什么?

  6、听,小鸟在文中夸你们呢?快速将书翻到 126 页,借助红苹果及绿叶子里的拼音读准字音。

  二、初读感知,指导写字

  1、多好听的儿歌呀,想不想让小鸟带我们到大森林去看看,可小鸟说了,必须先闯过它设的两道关才能进入,下来可要闯关了,有没有信心。

  2、谁能将红苹果里的字音读准,大苹果就送给他。齐读

  3、小鸟说你们是看着拼音读的,离开拼音你们还能读准吗?指名读

  4、你们洪亮的声音把生字娃娃唤醒了,一起来和它们打招呼吧!齐读

  5、指跃蹦。仔细观察,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6、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足字旁在田字格中的布局

  7、看大屏幕,足字变成足字旁时发生了哪些变化?

  8、观察真仔细,足字邀请了小伙伴来他家,怎么样相处才能融洽呢?请看跃字右半部的写法上有何特点?

  9、和老师一块书写 2 遍。足字旁特别懂得谦让,尽量让自己窄一点、小一点,也要让客人住宽敞,因此左窄右宽。

  10、再来观察蹦字,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山要小,要扁,月要瘦,窄)

  11、展评:

  12、除了跃和蹦,你还认识了哪些带足字旁的字。

  三、朗读感悟

  1、就让我们走进大森林去看看,究竟是一群怎样的小鸟

  2、齐读第一节,读通句子。齐读

  3、范读)老师扮演的这只小鸟可吗?范读

  4、谁能像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出小鸟的可。指明读

  5、多快乐、多可的小鸟呀,把你的感觉加进去,读一读。指明读

  6、歌声多动听,多美丽的小鸟啊!可的女生一起来读读。女生读

  7、小鸟们,你们快乐吗?老师问第一句,你们你们来回答。师生对读

  8、谁能像老师一样问,同学们答。引读

  9、快乐的小鸟在哪里,一起来读。 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

  1、出示图片)这就是小鸟美丽的家,小鸟是森林的主人,使它的家如此的生机勃勃,试想一下,没有了小鸟的森林会是什么样的。

  2、果真像你们猜想的那样吗?出示图片)

  3、没有了小鸟的森林是如此的凄凉,小鸟可真重要呀!、

  4、小声朗读第二节。自由读

  5、小鸟们在忙些什么呀?

  6、怎样捕捉?

  7、老师从你的动作中看出了小鸟的忙碌,所以捕捉一词是小鸟的动作。

  8、小鸟可是捕捉害虫的能手呢,一只百灵鸟一年能捉 1 万多只害虫,一只家燕,一天能吃 400 多只飞虫。

  9、它可真是森马的小卫士呀,这么辛苦忙碌,男生来夸夸他吧。男生读

  10 女生来。女生读

  11、一起来、齐读

  (三)学习第三节

  1、从你们愉悦的神情、活跃的动作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小鸟的喜,文中的红领巾和你们心情是一样的,看,他们来了

  2、齐读第三节

  3、红领巾来干什么?

  4、放鸟巢,插木牌。)板书。

  5、这是一块怎样的'木牌?崭新是什么意思?

  6 文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好多,你能找到吗?

  7、齐读两遍。

  8、去掉红色的修饰语再读两遍。

  9、哪个好?为什么?

  10、是呀,可的小鸟梳理着蓬松的羽毛,保护着翠绿色树苗。为了使它继续做一只快乐的小鸟,红领巾要做一块崭新的木牌。

  11、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12、你们也是红领巾,有决心保护小鸟吗?把你的决心读出来。、

  13、决心在坚定点。

  14、小鸟们怎么夸他们:红领巾真好,

  15、让我们一齐来感受:红领巾真好!

  四、升华拓展

  1、正是有红领巾的保护,小鸟才那么可、快乐,大自然才这么美好。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夸夸小鸟及鸟的红领巾吧。

  2、这么美的诗能背下来吗?背给同桌听。

  3、有信心背下来。全班背

  4、可的小鸟,受到保护它们想说,:——

  5、看到一群保护小鸟,护大自然的少先队员,你们也想说——

  五、拓展

  1、除了小鸟,还有许多小动物需要我们保护。你喜欢图中哪个小动物,试着把它编进诗歌里。同桌交流

  2、同学们个个都是小诗人,谁来读读

  3、你们写的太好了,把你写的诗回家读给爷爷奶奶、读给爸爸妈妈、读给小伙伴、让更多的人来保护小动物,好吗 ?

  4 你们真的真的很棒,难怪小鸟要夸你们:红领巾真好!

  5、为了奖励你们:老师送你们一首歌《小鸟,小鸟》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㈠猜谜揭题,引入新课

  ⒈猜谜语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

  2、谈话揭题。

  大家每天看电视吗?有一家人也和大家一样,每天看电视。可他们家看电视很奇妙,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读一读《看电视》这一课吧!把板书写完整。

  ㈡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⒈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在学习前先认一下。

  ⒉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字连成词。)把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

  ⒊同桌相互检查生字,并交流认字方法。

  ⒋教师检查。

  ⑴出示加音节的生字,本课易错的字音有:(全、精等)

  ⑵出示词语(开火车朗读)。学生如有不懂的词语提出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放到句子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如:精彩、没完没了

  ⑶出示单个字让学生认记。

  ⒌学写生字关、完、写(读字音,分析字形,在田字格中自己练写)

  ⒍读课文,争当朗读小老师。

  ㈢练习巩固。

  ⒈读词语练说话。

  全家人奇妙却精彩球赛关掉没完没了换频道球员们写字音乐舞蹈

  第二课时

  ㈠情境导入

  1读这首节奏鲜明的诗歌。

  ⒉读后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写全字。

  ㈡读文帮老师开火车

  ⒈爸爸爱看却换成了奶奶爱看却换成了

  我们一起为妈妈换成了

  ⒉学写爸爸的爸

  ㈢重点质疑,讨论解答。

  ⒈引导生质疑为什么爸爸爱看足球却为妈妈换成戏曲?

  为什么奶奶又把她爱看的戏曲换成足球?

  我们为什么又提议为妈妈换成音乐舞蹈?

  ⒉讨论解答。(师小结:我们家看电视真奇妙!)学写家

  ⒊谈感受,悟文情。

  ㈣感情朗读,把你所感受到的,感悟到的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㈤扩展结束

  ⒈齐读最后一句,猜猜心中的秘密是什么?

  ㈥布置作业

  回去了解一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最爱看什么节目?

语文教案 篇7

  内容:

  庆“六一”(儿歌)

  目的:

  1、在看图讲述的基础上,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尝试创编儿歌

  2、能正确发出:“摘”、“啥”。

  3、进一步激发参与六一活动的兴趣。

  准备:

  图片三幅,每个幼儿一片“彩云”。

  重难点:

  理解儿歌的内容,并尝试创编儿歌

  流程:

  提问——学习儿歌——创编

  (一)、根据图片内容讲述。

  老师带来了三幅画,你看看图片上说了什么?

  出示图片一,提问:你认为图片上什么最美丽?为什么?

  出示图片二,提问:你知道小朋友摘下一片彩云做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帮助幼儿发准:“摘”。

  出示图片三,提问:图片上的小朋友穿上花衣去做啥?你是怎么知道她穿上花衣庆“六一”的?纠正“啥”的发音。

  (二)、学习儿歌。

  1)、老师完整朗诵一遍儿歌,边朗诵边指着图片。

  2)、幼儿学习儿歌。

  3)、分组和个别幼儿朗诵。

  (三)、创编儿歌。

  1)、给每个幼儿一片彩云,引导幼儿想象,假如你摘下一片彩云,你最想做什么?把你想的方法编进儿歌里。

  2)、先请个别幼儿示范。

  3)、每个幼儿一片彩云自己练习创编儿歌。引导编号的诱饵,先把自己的儿歌编给好朋友听。

  4)、请幼儿大声地朗诵自己编的儿歌,给大家听,引导大家相互学习。

  5)、同伴间相互朗诵自己创编的儿歌。

  (四)、延伸活动:

  回家之后,请爸爸妈妈把你朗诵的儿歌记下来,以后我们再请你教给大家。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 挂图、录音机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学生背诵《忆江南》,老师后背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⒈配乐范读课文。

  ⒉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⒋感知全文

  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⒈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⒉学生提问。

  ⒊教师小结。

  四、作业

  ⒈描红;⒉抄写词语 ⒊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⒈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同学们

  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

  ⒉复习生字词。

  ⑴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

  ⑵检查反馈,要求:①字形正确;②间架合理。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⒉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⑴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⑵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⒉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⒊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

  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⒌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⒍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㈢学习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㈣学习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⒌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⒍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⒈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⒉学生朗读练习。

  ⑴自由读课文。 ⑵教师小结 板书: 6 西湖

  四、布置作业  山峦  湖水  (远眺)

  ⒈背诵课文。⒉摘抄好词佳句。   湖堤  小岛  (近赏)

  华灯  琴声  (夜游)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全诗。

  二、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想象诗的画面。

  三、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美读诗歌,想象诗歌中的画面,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教学方法】 “ 剥而复加 层层叠加” 法

  【教学过程】

  一、传说——导入新课 [“白娘子西湖断桥畔”课件]

  【导语】同学们,刚才所看到的其实是一个民间故事。你知道这个民间故事的名称吗?——《白蛇传》。对,那么《白蛇传》的动人传说发生在什么地方?

  是的,发生在杭州西湖。白娘子与许仙初次相遇就是在——西湖断桥处!

  风光旖旎的西湖不仅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还有着山川秀丽的景色。今天我陪同你们身临其境地享受一番、一饱眼福,愿意吗?

  今天因为同学们的面子大,我还请到了唐朝诗人白居易做我们的导游,他曾经但任过杭州刺史,请他带领我们穿超时空隧道,走进西湖,浏览西湖。现在就请同学们将书本打开到P148页。跟随白居易进行“钱塘湖春行”

  二、熟读——感知全诗

  1、作者简介: 哪一位同学了解白居易,向大家介绍一下![见课件]

  2、自主学习:

  【导语】“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学法,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面对白居易所写的这首七言律诗,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学习这首古诗,采用什么样的学法来感悟这首古诗呢?

  希望大家不要保守!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生1:书读百遍 生2:古诗常识 生3:感知画面 生4:领悟意境 生5:把握感情 同学们说的很好,适合自己的学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下面就采取大家摸索出来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3、常识了解:

  【导语】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下面就让同学们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读一读。

  配乐《花好月圆》,生先读,生再互相点评,4个人:男读女评、女读男评。

  但读书是有讲究的,是有技巧的。譬如说,诵读古诗时:

  友情提醒:(1)读准字音;(2)读清节奏;(3)读出韵味

  下面请同学们边聆听范读,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押韵。

  (一)第一次播放朗读——聆听范读 [ 课件5:单画面型的朗读 ]

  【导语】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如有差错,请迅速更正。

  [课件6]这首七言律诗诗句的节拍是:XX / XX / XX / X ,XX / XX / X / XX ,

  首联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dī)

  颔联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ní)

  颈联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tí)

  尾联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导语】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我们就来享受这种幸福。请大家下起来,轻声跟读,用情去读,用心去体会。

  (二)第二次播放朗读——模仿齐读[ 课件7:活动画面型的朗读 ]

  三、精读——理清游踪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要理解诗文的内容。现在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文有文眼,诗有诗穴”。本文的文眼是什么?诗人说“行”,行踪是什么,你能找出依据吗?

  四、听读——尽显春机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要想像诗文的画面。说得很好!正如诗人王维说的那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例如:“水面初平云脚低”,就这么一句,其实就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首诗中还有哪些景物呢?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擅长画画的将她画出来!擅长写作的就将她写出来。

  示例:春水新涨,几与岸平,所以说“初平”;白云重重叠叠,云气低垂,接近水面,与西湖水面的波澜连成一片,所以说 “云脚低”。[ 见课件 ]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老师行间巡视、辅导。然后点拨,师小结。

  老师也来凑个热闹,看老师画得如何?最想表达的是哪一句呢?

  白居易用妙笔为我们

  绘出了一幅水涨云舒

  莺歌燕舞,

  花乱草绿,

  游人如织

  的西湖

  早春图。

  下面再请一位“小导游”将我们带到那钱塘湖游览。你们班级哪一位同学们是朗读高手?请她来朗读一下:掌声有请!

  同学们,闭上双眼,在“导游”描绘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的翅膀,飞翔到早春的西湖。

  [ 品味想象]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五、悟读——景中情语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还要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如此美景,那么,作者流露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自由发言

  师问:诗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这种感情?——“最爱”

  六、品读——寻觅春踪

  【导语】请同学们再想一想,“钱塘湖春行”中的“春”是写了春天的哪一个阶段?

  生:早春。同学们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好?为什么?重点应该在颔联和颈联。

  【授人以渔】今天我也来显露一手,说一说我个人是如何学习这首古诗的,愿意给老师一显身手的机会吗?我个人认为:运用“剥而复加 层层赏析 ”的方法,更有利于我们赏析诗句。

  所谓的“剥而复加,层层赏析”的方法。就是通过把诗句的修饰语先剥落下来,只留下句子的主要陈述对象。然后再一层一层地加上去,每加一层,分析一层,这样“剥而复加”的过程就是一个“层层赏析”的过程。

  先看简单的颈联:

  花迷人眼——草没马蹄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第一层:加了个“乱”字,使我情不自禁的联想到朱自清《春》中的名句。朱先生是这样描绘的,请同学们轻声跟读: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几句话给“乱”字作了最好的注解,由此也可以联想到花的勃勃生机。

  第二层:加了个“浅”字,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刚“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马蹄踏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那草儿嫩绿的汗液可曾染绿了马蹄?

  花迷人眼——草没马蹄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游戏活动】

  你给我一个平台,我给你一个惊喜;我给你一个杠杆,希望你翘起一个地球。为了感谢大家刚才给我一个表白的机会,现在我给同学们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请同学们模仿我的学法来赏析颔联。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学习任务,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做个游戏。

  游戏活动规则:

  1、分男女两个队派。

  2、一人运用语言和动作解说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但不能涉及到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中的原字,出现一个就算失败。

  3、一人背对屏幕,面对观众,只能看前面人的动作表演、口头语言解说,说中屏幕中所出现的词语,就算成功。

  4、游戏时间:每一个词只能解说一分钟。

  5、每组竞猜四个词语,每猜对一个得25分。

  6、得分高的为赢家,获奖品一份。

  7、班长计时。 【活动过程略】

  【模仿走路一】

  师: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仔细推敲、多次锤炼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王安石都是其中的典范。据说王安石为了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曾经修改过六次。下面再请同学们模仿我的学法,仔细推敲、揣摩诗中的语言。

  再看颔联:

  莺争树 燕啄泥

  1、莺争暖树 燕啄春泥

  2、早莺争暖树 新燕啄春泥

  3、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处处) (家家)

  【模仿走路二】

  颔联中“莺争树、燕啄泥”是作者眼中所见到的景象,“莺歌燕舞”一贯认为是春的景象,因为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但是这并不能体现早春特色。

  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第一层:[“暖”、“春”]

  加了个“暖”字,暖树是向阳的枝头,黄莺争抢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料峭,它们还惧怕早春的寒意;加上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湿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了。

  第二层:[“早”、“新”]

  加了个“早”、“新”字,这两个字,写出了人们初见莺燕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在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的消息的使者。人们或许会想:连黄莺、燕子都来了,身上厚重的棉衣应该脱掉了,应该像黄莺、燕子一样,欢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一年之计在于春’”嘛!

  第三层:[ “几处”、“谁家”]

  加了个“几处”、“谁家”。请注意,这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很大限制的,用语也极有分寸,一方面因为少而带有欣悦之情,另一方面这时毕竟还是初春,还没有到“到处莺歌燕舞”的时候。

  三层分析下来,令人惊叹:诗人写的真是初春景色!

  七、展读——学以致用

  通过刚才的模仿训练,以及同学们的密切配合,老师发现,你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运用“剥而复加 层层赏析 ”这一赏析诗歌的方法,你们不感到高兴吗?想不想再试一下?好!为了让同学们再大显身手,一展才华。请同学们课后再试用这种方法试着赏析一首散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用这种“剥而复加”的方法赏析: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诗境散化”的方法就是用优美的散文语言,再通过丰富地联想和想象,将诗歌所蕴涵的意境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jǚ jǚ)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八、尾声——相约明天

  亲爱的同学们: [ 课件展示 ]

  我们的“钱塘湖春行”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不要忘记我们曾经到此一游;不要忘记风光秀丽的西湖,不要忘记优美动人的传说;更不要忘记我们曾经欢聚一堂,互相切磋过,用白娘子的话说这是一种“缘分”。

  我们在此相约:

  在座的各位同学,等你们也成了“杭州刺史”的时候,就不再麻烦白居易他老人家了,请你

  再次带领我们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一起去享受一下,还有我本人,行吗?白娘子与许

  仙千年等一回,一千年太久,只争朝夕——20年等一回!

  为了我们的缘分:

  同学们,请伸出你们的双手,用你们的真诚,热情地感谢各位领导、老师莅临指导!

  [ 注:上面所述是本人于20xx年在县五中教学辅导片开的一节公开课时所设计的一篇教案]

  钱塘湖春行

  【教学过程简案】

  一、传说——导入新课

  二、熟读——感知全诗

  三、精读——理清游踪

  四、听读——尽显春机

  五、悟读——景中情语

  六、品读——寻觅春踪

  七、展读——学以致用

  八、尾声——相约明天

  课后作业:

  拓展延伸——学海无涯

  一、用这种“剥而复加”的方法也可以赏析杜牧的《清明》:

  雨纷纷————————人断魂————————酒何处—————————杏花村

  清明雨纷纷——————路上人断魂——————借问酒何处———————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牵手课外 读诗与识法

  识法,就是识其方法。以诗为例,例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欣赏者的文章可以写出上千个字,说意境如何优美,诗情如何动人,可能对读诗者会有一些启发,但要读诗者真正读透这两句诗,还须教人以诗法。如果一法不谈,读诗者读前是此等人,读后还是此等人,就算白读。这里,“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春日景色无奇不有、无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这就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点线经营法”。用此法如果能读出唐代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如点由上而下,“黄河”如线由西往东,那简直就是大彻大悟了。

  几年前,我曾与几位女中学生讨论过唐代张祜的《宫词》。诗曰:“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当时她们正在为这首诗是写宫女的哀怨还是写作者对宫女的同情争执不休。我发表了我的意见。我认为,这么成功地写出宫女的哀怨正是成功地表现了作者对宫女的深刻同情。这首小诗,可以让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例如“故国三千里”是写空间之远大,“深宫二十年”是写时间久长。这是“时空经营法”。一个宫女的深重哀怨,不用多言,仅以一个空间一个时间便表达出来了。如果用其他方法去叙述描摹,可能简约精妙到如此?

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和默读课文,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煎、吭、禄、茶”,会写“煎、吭、舀、茶”,理解“煎茶、舀水、吭声、如火如荼”等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去品读理解文本,进而了解茶圣陆羽的传奇事迹和精神品质。

  三、教学准备:

  查找关于中国茶文化及陆羽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读

  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聊聊你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名人。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崇拜的明星,在此基础上(课件出示陆羽的画像),让学生猜猜这位名人是谁?相机引出课题教师板书:陆羽与《茶经》(师板书,生书空,同时讲解“陆”字的右边“击”字书写时注意的地方)

  齐读课题,读后质疑:1.陆羽与《茶经》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以此为题?学生以课前准备简要交流有关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名人,看看从文中我们又会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快速浏览全文,想想:①文章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

  ②文章从什么话题谈到陆羽?

  ③文中主要写了陆羽的哪几件事?

  (相机板书:辨别江水、撰写《茶经》、推广茶艺)

  (三)再读课文,理解词语

  1.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字音读准。

  3.词语个性化朗读,要求:按自己理解的词义来朗读。

  4.对于个别较难的词语给予解释。

  5.通过理解“茶”和“荼”的词义,帮助学生区别

  6.指导“荼”的写法。

  7.引导学生通过字义来区别“荼“的两种读音。

  “荼“(tu)古书上说的一种苦菜。古书上指茅草的白花:如火如荼。古同“荼”,涂炭。

  “荼”(shu)①玉板,古朝会时所执。②同“舒”,舒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是按总——分的顺序来行文的,从茶乡想到陆羽总起引出后面的三个事例(辨别江水、撰写《茶经》、推广茶艺),以此来表现陆羽。这节课我们接着在作者畅达的语言中去品读、去感悟。

  二、细读品味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从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些语句写到了陆羽?(2、3句)能用一句话概括吗?(陆羽是唐朝复州竟陵郡人,是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被人称为“茶圣”。)

  默读第四句话,想想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衔接,引出后文)

  2.辨别江水

  (1)自由读文,找找文中哪些段落是写陆羽辨别江水这件事?(2-8自然段)

  广茶艺,决心写人们不屑于写的“闲书”时毫不动摇。)体会陆羽的志向远大,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陆羽的高尚人品。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感受陆羽的人品:

  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热爱自然,坚持正义。《全唐诗》中载有陆羽一首诗,正体现了它的品格。

  不羡黄金磊,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凌城下来。

  ②引导学生抓住“二十一岁”,“十六年”,“三十二州”两个“五年”,“二十六年”,“四十七岁”等数据来体会陆羽为撰写《茶经》作出了无悔的选择,投入了巨大的热情,耗费了毕生的精力,才终于完成这部经典著作。

  师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先找出记叙这个事例的相关段落,然后划记相关词语,并抓住这些词语细细品味,体会,感受。

  ③利用所查资料补充介绍(学习11段)

  《茶经》是怎样一部书?有何价值?

  在反馈基础上,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茶经》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七千余字的著作中,凡栽茶、采茶、制茶、饮茶等各方面的事宜都写到了。他写工具和器皿的运用,不仅说明了技术问题,而且也说明了文化的演变和区别。

  《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茶叶采制和饮用经验,全面论述了有关茶叶起源生产、饮用等各方面的问题,传播了茶业科学知识,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开中国茶道的先河。且《茶经》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茶书,除茶法外,凡与茶有关的各种内容,都有叙述。以后茶书皆本于此。

  4.推广茶艺(12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陆羽推广茶艺产生了哪些影响?

  (边读边划,作批注。)

  引导生抓住“如火如荼”和两个“也日益……”所在语句来体会。

  第三课时

  一、练读拓展:

  1.完成课后题二:陆羽为什么会被人尊称为“茶圣“?

  陆羽在亲自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悉心研究了前人和当时茶叶的生产经验,完成创始之作《茶经》。因此被尊为茶神和茶仙。

  2.浏览全文找出文中的三个递进复句,划出来,并在旁边批注每一个复句在文中的作用。

  3.反馈:①第九自然段第一句:承上启下,概述陆羽特点。

  ②第十一自然段第二句:概述《茶经》的内容。

  ③第十二自然段第四句:概述茶艺的.影响。

  4.课文为什么以此为题?

  5.有关《茶经》的小贴士。

  《茶经》分三卷十节,约7000字。卷上:一之源,讲茶的起源、形状、功用、名称、品质;二之具,谈采茶制茶的用具,如采茶篮、蒸茶灶、焙茶棚等;三之造,论述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卷中:四之器,叙述煮茶、饮茶的器皿,即24种饮茶用具,如风炉、茶釜、纸囊、木碾、茶碗等。卷下:五之煮,讲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质的品第;六之饮,讲饮茶的风俗,即陈述唐代以前的饮茶历史;七之事,叙述古今有关茶的故事、产地和药效等;八之出,将唐代全国茶区的分布归纳为山南(荆州之南)、浙南、浙西、剑南、浙东、黔中、江西、岭南等八区,并谈各地所产茶叶的优劣;九之略,分析采茶、制茶用具可依当时环境,省略某些用具;十之图,教人用绢素写茶经,陈诸座隅,目击而存。

  二、布置作业:

  布置课外阅读有关茶文化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