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斜塔上的实验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02 07:03:5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斜塔上的实验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斜塔上的实验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斜塔上的实验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巧妙构思,掌握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了解伽利略的故事,体会科学家的思想和精神,激发攀登科学高峰的热情

  3、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初识伽利略

  1、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生活是平淡的,却又是美好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正是有了发现,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如此美好,社会才得到不断地进步。今天我们要看看,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奇迹。

  2、组织学生了解伽利略: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伽利略的了解和看法。

  相关资料:的主人公伽利略(Galileo Galilei)是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创始人。他于1564年2月15日出生于比萨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是数学家、音乐家。伽利略自小就表現出非凡的思考能力、制作和观察的能力,他17岁进入比萨大学学医,期间得以接触阿基米德和欧几里德等的数学著作,奠定了数学方面相当深厚的造诣。18岁时,有一次他到比萨教堂去做礼拜,他注意到油灯链条的摆动规律,由此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这个重大发现在课文中有详细记述。)由于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常用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来检验教授们的理论和教条,因而他遭到了教授们的反对和制裁,至使他无法得到医生文凭,被迫离开比萨大学。回家后,他一边帮助父亲经营店铺,一边继续学数学、做实验。后在友人吉多鲍多伯爵的推荐下,伽利略担任了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一职,主讲数学及天文。他在这一时期集中研究了有关运动方面的问题,对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运动提出了质疑,试图以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来解释落体运动,他认为:在真空中,物体下落的速度和它的密度成正比。伽利略的这一想法同样遭到了教授们的压制甚至是威胁,由此便发生了课文中所写的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实验一事。1592至1610年是伽利略科学研究的黄金阶段。这一时期伽利略受聘于地中海威尼斯共和国的帕多瓦大学,那里学术气氛自由,鼓励自由研究和自由思想,对于伽利略來說,较少的教会控制,能让他充分发挥所长,建立他的科学宇宙观。就在帕多瓦大学,伽利略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活动。1611年,罗马教廷向伽利略发出警告——不准宣传他的学说。1615年,在教廷的压制下,伽利略只能秘密地写书,1623年,直到他的朋友,以保护科学艺术而闻名的乌尔班八世即位教皇,才使得他从禁令中解放出来。1632了《关于托勒玫和哥白尼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以对话形式阐明了他的观点。但此举再次激怒教廷,他被判处无限期监禁在家中。1635了另一部著作《关于两种新科学的对話》,进一步对力学问題作出了精辟论述。1642年1月8日,伽利略含冤而逝,终年78岁。直到1979年,罗马教廷才承认伽利略所受到的审判是不公正的。

  二、重现伽利略的实验

  1、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恭喜(gōng)根深蒂固(dì)依赖(lài)孜孜不倦(zī)汲取(jí)

  持之以恒(héng)锲而不舍(qiè)渊博(yuān bó)

  2、理清思路,掌握文本

  全文是按照“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比萨斜塔上的实验”为线索展开的。

  (一)(1—7)摆动挂灯的启示——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

  (二)(8—12)写伽利略的孩提和学生时代——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

  (三)(13—19)比萨斜塔上的实验——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理解构思巧妙在何处?

  参考:文首先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动规律的经过,写得引人入胜,这就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然后再略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代的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构思全文不仅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两个重大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

  3、动手实验,了解科学知识

  A、摆动挂灯的启示——自然的节奏原则

  B、斜塔上的实验——自由落体定律

  三、品评伽利略

  1、结合文章,理解伽利略的精神

  例如:①“又是伽利略的一个发疯的念头”(说明他的猜想很多,善于思考)

  ②“可是偏有一个青年学生,倔强到敢于用自己的实验观察来检验他的教授们的那些教条。”

  (说明他不轻易相信权威、敢于探索的精神)

  ③你还能通过其它的例子来说明伽利略的其它精神吗?

  “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他已经发现、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为了学好这门语言,他决意献出自己的一生”(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献身精神)还有:

  A伽利略不停地搞实验,甚至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不轻易相信权威。

  B他决定以科学为终身事业,在那不讲科学的年代里,从事这一行,意味着一辈子的贫困和默默无闻。

  C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2、品味精彩段落,掌握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好处

  精读课文第18节,仔细品味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意。

  如:①“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一个“都”字说明了除了伽利略以外的所有人。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愚昧,反科学风气的严重。

  ②“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心理,他们不相信伽利略的理论,觉得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③“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这句中的“大吃一惊”写出了人们难以相信的神情,也侧面说明伽利略的实验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④“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这句中的三个“同时”运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当时实验的真实状况,有力地说明了伽利略实验的科学性,也有力地用事实回击了那些嘲笑他的人。

  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好处:在记叙中加入了适当的描写,如写教堂气氛、伽利略的突然发现、教授学生的压制反对、观看斜塔上的实验的队伍等都运用了描写,这种将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令人爱读,不仅让我们充分了解到伽利略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的相关细节,而且还感受到伽利略重大发现背后的巨大压力,更突现出伽利略不怕威胁、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四、比较阅读练习

  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些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乒,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他一只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时间到了,伽利略让两个铅球从塔顶同时落下。大家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然后随之是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从塔顶下落,同时越过空中,同时落到地上。

  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练习题:

  1、教授们认为伽利略胡说八道的原因是。(2分)

  2、选文中有点明课题的一句话是( )(2分)

  A.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

  B.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

  C.为这次“表演”选定的地点是比萨斜塔。

  D.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3、对斜塔上的实验,教授和伽利略双方的目的各不相同,请分别指出。(4分)

  4、当伽利略一步一步爬上斜塔时,大家都嘘他。这一“嘘”字和下文什么样的反应相照应?接着是“难以相信的事情真的发生了!”这个“难以相信的事情”指的又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5、伽利略用实验所证明的理论是。(2分)

  6、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选文内容。(3分)

  经过反复学习和思索,袁隆平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第一步,应该找到雄性不育的植株,培育出水稻雄性不育系。其特点是雄蕊退化,而雌性则是正常的,即通常说的“母禾”。

  第二步,再找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作父本,给母禾授粉,使它养育出来的后代,全部保持雄性不育的特征,这就是保持系。有了保持系,不育系才能代代相传并大量繁殖。

  第三步,还要找一种稻种和雄性不育系杂交,使杂交的后代恢复生育能力,这叫恢复系。有了恢复系,就可以大量生产杂交种子了。

  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他披挂上阵,尚未站稳脚跟,冷言冷语便扑面而来。但袁隆平既不争,也不辩,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

  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可是不久,便开始了。

  袁隆平所有搞试验的坛坛钵钵全被砸得稀巴烂,心爱的秧苗不是被折成几截,就是与湿泥污水搅拌成一团。面对这种惨景,他落下了伤心的泪……

  所幸的是,他的两个忠实支持者藏了四钵试验秧苗。这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袁隆平倍加珍惜,到1968年,已发展到四分秧田了。

  为了照顾这得来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然而,就是他视为生命的四分秧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还是被扫荡一空。

  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了似的在狭窄的田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奔乱跑。当走到一口深井旁,像发现了什么,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

  练习题:

  1.简介袁隆平的“三系”设想,表现他什么精神?(3分)

  2.“大相径庭”说明袁隆平学术观点具有什么特点?表现他什么精神?(3分)

  3.“不争,也不辩”表现他什么精神?(3分)

  4.袁隆平迈出的第一步顺利吗?为什么?(3分)

  5.袁隆平身处“逆境”仍坚持进行科学研究,表现他什么精神?(3分)

  6.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是的一大特点,很好的细节描写读起来感人至深,你能举例说明吗?(4分)

  参考答案:

  (一)1.“与亚里士多德的教导相反”、“除了傻瓜……通过空间下降”。

  2、C

  3、“现在正是揭穿……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接受挑战,证明自己的理论。

  4、嘲弄的哄笑,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同时落到地上”。

  5、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

  6、伽利略在斜塔上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理论。

  (二)1、开拓、进取精神。 2、新颖大胆、创新。 3、务实求真和埋头苦干的精神。 4、不顺利,“”开始了。 5、执著追求、不懈奋斗的精神。 6、略

【斜塔上的实验初一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斜塔上的实验》优秀教案设计范文08-26

初一语文上册教案02-18

初一上册语文《绿色蝈蝈》教案02-17

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3-02

语文上册教案《鲸》01-30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6-15

初一上册生物实验教学计划02-28

初一语文上册教学总结04-08

初一上册地理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