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时间:2024-01-03 07:21:4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模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模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模板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模板1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模板2

  学习目标: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黑板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

  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师:把书翻到4页例1看情境图和下面的计算方法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应怎样列式计算?重点看下面的三种计算方法:

  1、先看小男孩的计算方法22+13=35(人)求出的是什么?35—6=29(人)求出的是什么?

  2、再看小女孩的计算方法22—6=16(人)求出的是什么?16+13=29(人)求出的是什么?

  3、最后再看绿衣服小男孩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看书自学

  2、"做一做"(第6页第1题)师:下面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看谁做题最认真①指2名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②师巡视发现其他学生的错误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2、讨论(议一议)

  (1)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列正确的举手?认为22+21=43(人)43—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

  (2)认为22+21=43(人)求出的是什么?43—16=27(人)求出的是什么?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与第一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3)认为得数正确的`举手?认为单位名称正确的举手?

  3、评议板书、正确率

  4、同桌对改生更正错误

  六、练习师:刚才同学们计算的都很正确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男女生比赛看谁能快速、正确地列式计算比谁小旗得的最多!

  投影出示:

  (1)商店有30台微波炉卖出18台又运来28台现在有多少台?

  (2)二(1)班男生有38人女生有21人其中30人参加歌唱比赛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歌唱比赛?

  (3)同学们做黄花35朵红花20朵送给二(2)班28朵还剩多少朵?

  七、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你们!

  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

  八、当堂作业(练一练)

  师:下面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比谁字体端正并能做全对作业:

  1、小红家有公鸡25只母鸡17只卖了20只还剩几只鸡?

  2、男生有24人女生有14人其中29人是少先队员有多少人不是少先队员?

  练习:教科书第6页1、2题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模板3

  教学内容:

  课本75页内容,树林医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红色、绿色的'纸条,小棒,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复习旧知。

  昨天学习的数量关系:多的=少的+相差的,以及

  少的=多的相差的。

  三、自主练习

  1、第3题。

  让学生先说信息,再借助纸条来列算式。集体订正,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第4题。

  游戏:先看懂图意,明白小芳说的话(我卡片上的数比你的大65,它是多少?)

  3、第5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动物种类的资料,从中获得数学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解决。

  4、第6题。

  让学生先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模板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同样注重口语的表达,有的学生说电扇是旋转现象,还有的学生说水龙头是旋转现象,必须纠正:电扇扇叶转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或关闭水龙头时是旋转现象。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模板5

  设计说明

  1、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数量关系。

  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为了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示意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结合示意图,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平均分联系起来。通过图形表征和语言表征等多种形式,将具体问题和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使学生有理有据地选择算法。

  2、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方法,提高能力。

  解决问题主要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而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则是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问题的过程。本节课充分利用主题图呈现的用除法解决的两种不同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要解决的问题与除法意义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圆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23页例3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各自从图中看到的信息)

  2、组织学生汇报。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教学例3,探究解题方法。

  (1)引导学生从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讲给同桌听。

  (2)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预设

  生1: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生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3)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问题。

  ①学生小组合作,先分析问题,然后汇报方法。

  预设

  方法一:用圆片代替蚕宝宝,动手分一分。

  方法二:用笔画一画。

  ②教师强调:我们可以用动手操作的方法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列出算式:15÷3=5(只)。

  ②汇报想的过程: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数,这是平均分,应该用除法计算。

  (5)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第二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并说明理由。

  ①学生列出算式:15÷5=3(个)。

  ②汇报解题思路: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这也是平均分,应该用除法计算。

  (6)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与小组里的同学讨论。(学生讨论,然后交流讨论的结果)

  不同点:第一个问题是求每份数,第二个问题是求份数。

  相同点:两个问题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2、学习用乘法检验。

  (1)引导学生质疑:大家解决的这两个问题到底对不对呢?你们能想办法检验一下吗?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检验方法,并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3)引导学生总结检验方法:可以用乘法检验。

  3、总结。

  我们刚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

先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再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掌握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作铺垫。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07-27

二年级音乐教科书教案02-24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4篇02-12

精选珍贵的教科书教案3篇02-03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精选8篇)10-17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5篇03-13

关于珍贵的教科书教案3篇02-18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20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