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植物与土壤教案

植物与土壤教案

时间:2022-06-24 20:47:1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植物与土壤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植物与土壤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植物与土壤教案

植物与土壤教案1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土壤中有水、空气、腐烂物成分,能供植物茁壮成长。

  2.引导幼儿不能乱扔垃圾,应保护土壤,树立环保意识。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连根的干枯的'白菜、花,一盆鲜艳的花,玻璃石棉网、酒精灯、废塑料、废电池。

  活动过程

  (一)植物离不开土壤

  1.教师带幼儿用小铲在草地挖出一块带土的草,请幼儿观察小草的根长在哪里? (土壤里)是谁养育了小草? (土壤)

  2.教师出示连根的干枯的白菜、花,请幼儿观察:"白菜和花怎样了?"(干枯了)"白菜和小花为什么会干枯?"(因为它们的根离开了泥土)

  3.教师出示盆花:"这棵小花为什么开放得这么鲜艳这么好?"请幼儿观察,回答问题。(因为它的根长在土里)

  4、小结:很多植物生长在泥土中,离开了泥土,植物就会干枯死掉。

  (二)土中有什么?

  1.教师出示刚取出的泥土,请幼儿摸一摸,是干土还是湿土? (湿土)这说明泥土里有什么?(水分)

  2.教师抓一把干泥土放入有水的玻璃缸中,边放边请幼儿仔细观察,"水中出现了什么?"(有气泡上升)"这说明泥土中有什么?"(空气)

  3.教师抓一把干泥土,撒在石棉网上,然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请幼儿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泥土冒烟了)"这说明了什么?"教师把泥块掰开,发现泥土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腐烂物,所以会燃烧、冒烟。

  4.引导幼儿根据以上情况,讨论得出结果:植物能在土壤中生长,是因为土壤中有水、空气和肥料。同时人类的衣、食、住、行都和土地、植物密不可分,(例如:粮食、房屋、家具、服装、交通工具等等)所以,土壤对植物和人类都很重要,我们要保护土壤。

  (三)怎样保护土壤

  1.教师:"土壤对植物和人类都很重要,我们要怎样保护土壤呢?"

  2.教师出示塑料袋、饮料瓶、废电池等,教育孩子不要乱扔这些垃圾,它们会破坏土壤,影响植物生长。我们要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不乱扔垃圾,尤其是废电池。(因为雨水会溶解出垃圾里的有害化学物质,形成污染的液体,渗透到土壤里,影响植物生长。)

  延伸活动:

  1.结合幼儿园的垃圾分类活动,鼓励幼儿不乱扔垃圾,将垃圾分类投放。

  2.组织幼儿维护、照顾种植园地的植物,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

  家庭教育家长和孩子共同做好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持之以恒,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

  活动形式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及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树立自信心,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植物与土壤教案2

  重点难点:根尖的结构、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教学预设:

  含磷的无机盐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含钾的'无机盐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的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2、合理施肥:要使植物生长良好,就要适时适量地给土壤施用肥料。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会起不同的作用。

  3、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导致水中藻类大量繁殖,会在淡水中出现“水华”现象,在海洋中出现“赤潮”。当这些藻类死亡后,由于细菌分解这些有机物需要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溶解氧,从而使水体中需氧生物大量死亡。此时,水体就会发黑发臭,水质严重恶化。

  关于本节实验的说明:

  1、在植物的矿质元素缺乏症中,实验可提前进行,在课堂上只要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

  2、营养液的配制过程,最好让学生共同参与,以便让学生对营养液的配制有一个基本了解。实验中一定要用蒸馏水。

  本节教学建议:

  1、教学中可补充:过多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现象和过多使用有机肥改变土壤结构等内容。

  2、在水体的富营养化的教学中,教师要抱着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比懂得一些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教学思想,此处重在“体验”而不仅是“传授”。课堂讨论题则可尽可能地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至于是否可行则无关紧要)

植物与土壤教案3

  认知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拓展性目标:

  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教学准备: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学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卡。

  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4、提出问题: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

  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

  活动二: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1、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

  2、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对照,长时间观察。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

  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

  自由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

  如,诗歌、手抄报、唱歌、演讲、绘画等等。也可以合作进行。

  2

  2、评价活动

  自评与互评来进行评价,主要从搜集资料 ,方案设计、猜想与预测、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进行。

  拓展活动:继续观察、记录实验情况。

植物与土壤教案4

  活动内容分析:

  根据大班幼儿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对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所以选择了—植物的家园“土壤”这一课题。意在让幼儿通过操作实验活动,初步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土壤。重点了解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一般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培养幼儿观察事物、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目的: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组幼儿一盘土壤。(四人一组)

  3、实验用的酒精灯、铁架、杯子、连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头饰。

  5、四袋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黑土、黄土、白土、红土)

  6、一袋泥土。

  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

  1、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讨论: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诉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

  1、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是树叶、草等的腐烂物),和植物生长过程。

  2、请幼儿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还是湿的,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水分)

植物与土壤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4.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能力。

  【教学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课前准备】

  配套实验材料、烧杯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及拓展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二、指导学生探究认识不同的土壤。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三种土壤的照片。

  2.让学生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

  3.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4.归纳小结。

  三、指导学生进行渗水比赛。

  1.提出问题,交代活动的任务。

  2.让学生猜想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

  3.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

  4.让学生按照课文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小结。

  四、指导学生探究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经验进行推测,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2.让学生把推测的结果和理由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

  3.学生按照课文的提示进行实验。

  五、指导学生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1.提出调查的要求。

  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植物与土壤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教学准备:

  1、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2、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3、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4、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学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卡。

  1、提出问题: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2、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

  3、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

  4、实施探究;

  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5、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

  (二)活动二: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1、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2、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三)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

  (1)小组讨论土壤对植物的意义

  (2)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土壤对植物的意义

  (四)拓展活动:继续观察、记录实验情况。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喜欢大胆想象;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愿意合作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知道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不同。

植物与土壤教案7

  【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和动手活动,使幼儿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和与植物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能力。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铲子、卫生纸、可以种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只盘子、四个纸杯(其中三个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个杯子装水)、一只量杯。

  【活动过程】

  幼儿提前两天到种植园,拔出几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离开土?观察前几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因为它们的根离开了泥土,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探究的问题:土壤中有什么?

  ★用小铲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树根,还有烂了的树叶。

  (2)土壤里有死虫子。

  (3)土壤里有蚯蚓、蚂蚁。

  ★轻轻捏捏卫生纸包的泥土。

  (1)纸湿了。

  (2)泥土里有水分。

  ★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气泡。

  (2)泥土中有空气。

  说一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土壤里生长?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长,是因为土壤里有肥料。

  (2)因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比一比,三种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

  将三杯土放在三只盘子上,用量杯分别向三杯泥土中浇同样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盘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点,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渗不下去,下面的盘子里没有水。

  想一想,植物种在哪一种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最充足?

  种一种,哪种土壤最适合植物安家?

  幼儿将青菜秧种在三种土壤中,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记录青菜的生长情况。

  记录青菜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注意事项】

  1、幼儿取泥土包入卫生纸中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选取较湿润的土。这样,纸湿的效果较明显。

  2、幼儿向三杯土浇水时,水不宜多,以防水从杯口溢出流到盘中,影响观察。

  【活动拓展】

  启发幼儿观察、探索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对土壤条件有不同的需求。

  活动反思:

  该活动我能利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资源——土,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讨论。活动中让幼儿带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实验的设计是让幼儿能探索出土的性质,也便于幼儿操作,幼儿兴趣很大。实验中我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以及操作习惯,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针对幼儿观察到现象,我能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儿了解了土壤对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离不开土壤。然后和幼儿开展讨论,哪里还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活动中,我也发现幼儿对于土壤的作用,了解的`不是太多,这说明,在课前我还应让幼儿做好这方面的知识准备,丰富幼儿的知识面,以利于幼儿在活动中展开热烈讨论,让幼儿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学会自己找答案,而不是教师的灌注式,以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发现身边的科学。

  小百科: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植物与土壤教案】相关文章:

肥沃的土壤教案03-08

《土壤中有什么》教案02-25

大班主题神奇的土壤教案03-15

《我们周围的土壤》说课稿12-21

《保护土壤》教学反思03-15

植物细胞教案04-21

植物写生教案04-07

植物的生长教案03-17

植物的茎 教案03-30

中班教案植物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