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优选【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激趣
李白有诗云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竹马”是什么意思?
小孩子跨在竹竿上当马来骑,这种游戏表现了小孩子丰富的想象和天真。
作者简介
1、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文学家,工诗画、散文。
2、《浮生六记》,清代小说。系沈复在嘉庆年间所写的一部回忆录。“浮生”取一生浮荡不定之义。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二、朗读感“趣”读准字音
童稚(zhì)藐(miǎo)小
项为之强(jiāng)鹤唳(lì)云端
怡(yí)然称快庞(páng)然大物
凹(āo)凸(tū)土砾(lì)
沟壑(hè)虾(há)蟆(ma)
朗读感“趣”读准节奏
1、能/张目对日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5、见/二虫斗间草,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放声读,读好停顿,读出韵味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立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9、盖/一癞蛤蟆。
三、译读感“趣”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加字解释法(增):把单音节变成双音节
2、换字解释法(换):词义发生变化的词语
3、虚词不译法(删):无实际意义的字词不译;
4、省略补充法(补):补出省略成分
5、句式调整法(调):用现代汉语的句式代替古代汉语的句式,调整倒装句的句序
6、意译润色法(润):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7、不变直译法(直):专用名词、姓名及现代文中仍沿用的单音节词不变
四、词语注释、理解文言
1、解释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自己)
有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白的,没有染色的)(慢慢的)
鞭数十,驱之别院
(用鞭子打)
以虫蚊为售
项为之强
(脖子,颈项)
果如鹤唳云端
(果真)
以丛草为林
(树林)方出神
(正)
驱之别院
(赶、驱逐)
则或千或百
(有时)
(把…当作…)2、指出划线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必细察其纹理
(代藐小之物)
②昂首观之
(代夏蚊)
③使之冲烟而飞鸣
(代蚊子)
④蹲其身
(代自己)
⑤观之,兴正浓
(代二虫)
⑥驱之别院
(代虾蟆)
3、联系语境,揣摩、翻译难句。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用心地想像,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就变成了白鹤)
②蹲其身,使与台齐。
(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③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像之中,愉快而又满足)
④见二虫斗草间
(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⑤余忆童雅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看清极细微的事物)
五、品读说“趣”
1、概括这三件趣事。
1.这几件事中的童真童趣表现在哪里?
2、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3、开头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5、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6、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小故事创造性
7、复述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解答:
1、三件趣事
(1)把成群的蚊子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用烟喷蚊当作青云白鹤
的景象。——观蚊如鹤
(2)在土墙的.凹凸处定神细视,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神游山林
(3)见癞蛤蟆吞食二虫,鞭之数十,驱之别院。——鞭打蛤蟆
(1)小—大。如:丛草—树林虫蚊—禽兽土块—峰、谷
2)丑—美。如:蚊虫飞舞—白鹤舞空
(3)益虫—坏人如:癞蛤蟆吞食二虫——捉、鞭、驱
2、总领全文,
3、围绕着“物外之趣”回忆。
4、“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5、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
6、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小故事创造性复述
7、可以变换文中的第一人称,如文中的小动物、童年沈复的朋友、长辈等,讲述可稳获文中的一个小故事。
六、蚂蚁唱歌
依成人的经验,蚂蚁唱歌是骗人的鬼话。换句话说,就算是蚂蚁能唱歌,谁又能听得见呢?可我证明起码有一个人能听见蚂蚁唱歌,而且常常听得如痴如醉。这个人是谁呢?是我老家邻居的女儿小豆豆。
豆豆这个名字是我给它起的,她姓黄,合起来就是黄豆豆。她爸老大不乐意,说,亏你还写文章有文化,就给我女儿起名叫黄豆?还嫌不土呀,干脆叫地瓜得了。豆豆只有四岁,调皮得像个野孩子,并且身上永远脏污不堪。在街坊邻居之间,大家都不太喜欢她,不喜欢的原因之一就是她爱撒谎,连她母亲也这么样认为。……。
几天前我们回家,又看到豆豆,吃饭的时候我也给豆豆盛了一碗饭,豆豆妈看见了,呵斥道:“到一边吃去。”她和豆豆说话从来都用这种语气。豆豆觉得母亲在外人面前不给她面子,嘟着嘴一脸不悦。我捧着饭碗慢慢凑近她,立马笑起来,吃了一大口饭。我也模仿她吃了一大口,她忽然神秘的说:“昨晚,我下了一个天蓝色的蛋。”我故意一惊说:“在哪儿?”她把我带到她家鸡窝边,说:“在这儿。”一个蛋,比我的蛋大。她为找到一个同行而十分满足,可是却没人附和她,她稍稍显得有点失望,不过总算找到一个知音,一下午就缠着我。
我想怪不得大家都说她爱撒谎了。她哪是在撒谎呢,她是把孩子的幻想、梦境与现实全搅和在一块儿了,用作家的观点就是魔幻现实主义。我追问:“蛋呢?”她想了一下说:“让蚂蚁搬走了。”我忙说:“我昨晚也下了一个蛋,是红的,”她一怔,怔过之后大笑起来,一直笑出了鼻涕。她说:“你的蛋有多大?”我说有红灯笼那么大。她激动万分地跑去报告说:陶书天爸爸也下了
我午睡醒来,在厨房后面找到了她,我问她在干什么?她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土墙上果然有一窝蚂蚁,我侧耳静听了一会儿,说:“我也听见蚂蚁唱歌了,唱得可好听了。你看那个蚂蚁王,它像猪哼,那个小细腰蚂蚁,嘎声嘎气的。”她不住的点头:“呃,呃,我天天都要来听,天气好时它们才肯唱。”她仰着头对我说着,开心地笑了起来。
我羡慕豆豆的快乐和幸福,……豆豆长大了会干什么呢?干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拥有了一个浪漫的童年。一个会下天蓝色蛋、能听见蚂蚁唱歌的童年,该有多么快乐。
七、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文言文和现代文不同特点
①文言文多是单音词,大多时候一个字就是一个词。现代汉语是双音词。以课文为例:
忆—回忆 目—眼睛
日—太阳 见—看见
故—所以 项—脖颈
果—果真 处—地方
林—树林 兴—兴致
因此,可以加字解释法(增):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
②文言文虚词:之乎者也亦焉哉
例如“之”
见藐小之物()
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
使之冲烟而飞鸣()
驱之别院()
③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不同的人称区别:
第一人称,普通的人称“余”“吾”,皇帝就可以称“朕”“寡人”第二人称有“尔”
④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它的变化还表现在词义的变化上。
“或千或百”的“或”不是“或者”的意思,而是“有时”
本文里“强”不念qiáng而读jiāng,同“僵”,这就叫通假字,一个词用读音相通或相近的字来代替,也叫古音通假。
⑤文言文的句式的不同:
“舞于空中”就是“于空中舞”
留蚊于素帐中”就是“于素帐中留蚊”
“徐喷以烟”就是“以烟徐喷”
⑥成语。
今天还在使用的成语就是直接来自文言文的现成语汇,这些成语言简意赅,表现力很强,它们是语言中的精华。
“明察秋毫”“庞然大物”
八、语言积累归纳训练
1、梳理、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①音同形不同的字:
砾——唳鹤——壑向——项
②义同字不同的字
察—观—视—见唳—鸣素—白
③字同义不同的字
观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
(看)(景象,景观)
察明察秋毫必细察其纹理
(看到,看清)(观察)
神定神细观神游其中
(精神,注意力)(感受、想像)
时余忆童雅时故时有物外之趣
(时候)(经常)
以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
(用)(把)
之故时有物外之趣项为之强
(的)(代指“昂首视之)
为项为之强以丛草为林
④意义相对、相反的字词
藐小之物—庞然大物凹—凸
⑤成语
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夏蚊成雷:夏夜里蚊群嗡嗡的叫声向闷雷。
⑥通假字
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⑦特殊句式
判断句: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癩虾蟆(“盖……”表判断)
省略句:蹲其身,使与台齐
(“使”后省略宾语“之”)
被动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在这句话中解释为“被)
(因为)(当作)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语文教案 篇2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序文,是略读课文,从表达方式上看属议论文。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议论文的要素和一般论证方法,教学时可通过搜集一些继承文化传统与吸取西方艺术精华的典型事例,感知只有“反传统”与引进“异种”才能使中国艺术永远新生。
【学习内容分析】本文是当代著名油画家、国画家吴冠中先生为《世界现代艺术图典》一书所作的序。其中对该书的出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序文虽不长,但点化知识、陈述观点,言之凿凿,无可辩驳,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乃一派大家风范。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心论点的写法。
2、体会课文以议论为主兼以适当的叙述的写法。
3、学习本文语言准确、缜密,又不失活泼、幽默的特点。
【重难点预测】
1、课文以议论为主兼以适当的叙述的写法。
2、能概括出本文的论点。
【知识链接】
吴冠中是我国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
吴冠中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 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最近几年他的画风有所变化,在一批反映黄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线,自成一种意境。最近,他获得“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的荣誉。
【学习过程】+【学法指导】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了解作者
三、题目解说
本文选自《文艺研究》1999年第3期。这是著名油画家、国画家吴冠中先生为《世界现代艺术图典》一书所做的序。题目“永远新生”是本文中心论点的中心词。作者就怎样才能使艺术永远新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只有不断地反传统才能使艺术永远新生。
四、研讨课文
1、生字识记
筛(shāi):1.筛子。2.把东西放在罗或筛子里,来回 摇动,使细碎的漏下去,粗的留在上头。3.比喻经挑选后淘汰。4.使酒热。5.斟(酒)。
卞(biàn):1.急躁。2.姓。
梵(fàn):1.关于古代印度的。2.关于佛教的。
隅(yú):1.角落。本文取此义。2.靠边沿的地方。
昉(fǎng):1.明亮。2.起始。
糟(zāo):1.做酒剩下的渣子。2.用酒或糟腌制食物。3.腐烂,腐朽。4.指事物或情况坏。
2、词语识记
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洋洋,众多、丰富。
向隅:即“向隅而泣” ,面向着墙角哭泣。后 多形容孤独、绝望、十分悲伤。
孤陋寡闻: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糟粕:原指酒糟、豆渣之类的粗劣食物 ,现比喻粗劣而没有价值的东西。
猎奇:搜寻奇异的事物。
筛选: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4、结构分析
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共4个自然段,以“艺术生命力”为线索,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论述世界上众多的艺术珍品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与筛选。
第二部分(2):论述艺术传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断反传统使这之永远新生;异种的引入是艺术创新的关键所在。
第三部分(3):表达对《世界现代艺术图典》出版的肯定和支持。
第四部分(4):论述能够使中国传统艺术永远新生、不断创新的人是那些既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又积极学习、引进西方艺术精华的`人。
五、本节小结
【整理学案】
线索 论述世界上众多的艺术珍品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与筛选。
论述艺术传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断反传统使这之永远新生;异种的引入是艺术创新的关键所在。
艺术生命力 表达对《世界现代艺术图典》出版的肯定和支持。
论述能够使中国传统艺术永远新生、不断创新的人是那些既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又积极学习、引进西方艺术精华的人。
【达标测评】《学与练》P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研讨新课
1、为什么说不断地反传统才能使传统永远新生?
资料搜集揭示:因为不断反掉的是那些传统中已失去生命力的东西,属于糟粕的东西,这样的东西不断在反掉,剩下了精华,不就使传统更具有生命力了吗?
推理过程剖析:说到底这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问题,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淘尽黄沙始见金,凡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往往是精华。而引进外国艺术的过程也同反传统过程一样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
结论:只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才能有传统的永远新生,永远年轻。
2、说一说,在作者看来艺术怎样才能做到“永远新生”?
明确:此题旨在要求同学们通读全文后,能够把握中心论点。做到了“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和“引入异种”,就能使艺术“永远新生”。
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明确:中国艺术传统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断地反传统,才使之永远新生。
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一)重难点句子
1、“历史太悠久了,传统之所以有如此强劲的生命力,正是由于反传统,反反传统,反反反传统的不断发展,永远新生。”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明确:这句中“反”的叠加运用,体现了哲学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概括地反映了艺术发展的事实:艺术传统具有强劲的生命力,是由于不断的反传统使之永远新生。
2、“现代中国人同现代外国人之间的距离将愈来愈缩小,感情的传染愈来愈迅速。同是今日地球人,地球又愈来愈缩小,彼此间的交往日益亲密,相互的了解也逐步深入了。”怎样理解这句话?
明确:地球愈来愈缩小(指交通、通讯的方便),彼此间交往日益亲密,了解也逐步深入的情现代外国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小,感情的交流也越来越迅速。这是世界的潮流。
3、怎样理解第二段第4、第5两句话?
明确:第4句指出“中国的艺术传统无限丰富”是一个大的概念,意思是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风格只能说体现了中国艺术的某些否定“规传统,而不能说 代表了中国的艺术传统。第5句‘反’的叠加使用,体现了哲学”否定之律,概括地反映了艺术发展的现实。
4、“保管传统的孝子和盲目崇外的浪子都不是创造者,也许回头浪子倒居于优势,既跨越了孤陋寡闻,又立足于土生土长。”这段文字讲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举例说明。
明确:这段形象的文字讲了这样一个观点:那些扎根于中国传统艺术,并学习、引入外国艺术精华的人有可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创新者。
例:著名的画家徐悲鸿、本文作者吴冠中都是扎根于中国绘画传统、又精于西洋艺术的大艺术家,他们的绘画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反传统的、引入新异种的过程,所以他们都有所创新。
(二)对课文第四段的诠释
最后一段文章指出,能够使中国传统艺术永远新生、不断革新 的人是那些既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又积极学习,引入西方艺术 精华的人。这一段分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批评艺术的猎奇,说“这绝非艺术创造”。第二层是本段的重点,论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人。这里出现三个对比概念,即“保管传统的孝子”“盲目崇外的浪子”“回头浪子”。这三种人无疑是“回头浪子”能够更好地 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艺术,因为回头浪子既扎根于中国传统艺术,又能学习和引入西方精华;而“保管传统的孝子”是只知继承,不求发展,最终传统艺术不能适应新形势而失去生命力,那些“盲目崇外的浪子”,因为他们眼中只有“外”,就更谈不上继承发展中国传统的艺术。这样对比着论证,既生动形象,又容易说透道理。
三、写作特点
(1)文章高度浓缩,环环相扣,登高俯视,立意高远。
作者站在中国艺术发展史的高度,指出:中国艺术传统 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断的反传统,才 使之永远新生,其中包括异种的不断引入。作者以此来支持《世界现代艺术图典》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序文仅七八百字,但环环相扣,极具说服力,乃一派大家风范。
(2)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说理透彻。
文中多处用到比喻论证,使说理更为形象透彻,如“空手回”“一脚踢死”“绊脚石”,形象地描画出了对本文艺术的一概否定者,论证了引物引入异种并不容易。再如结尾句以“保管传统的孝子”“盲目崇外的浪子”“回头浪子”三种人的对比,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人应是怎样的人。
(3)用典型事例证明观点,行文干净利落。
文章在叙述事例时,典型而又干净利落,这是因为议论文的记叙是为了证明论点,所以叙事力求干净利落,尽量用点睛之笔直取要害,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4)写作借鉴:议论文一般语言严谨,但本文在严谨中还透着睿智和幽默,这是同学们写作议论文需借鉴的地方。如:“梵高穷疯,但自信他的画最终会售到五百法郎,如他得知今天的画价,当在阴间再次发疯。”再如:“一人向隅,满座为之不欢,感情易传染。基
于感情的审美观也易传染,杨贵妃的肥胖进入了周昉的画图。审美观的展拓缘于人际交流,刘姥姥日子久了也可能喜欢林黛玉。”议论文语言的幽默与生动,会给文章增色很多。 望同学们在写作时注意学习与借鉴。
四、小结
本文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国艺术传统之所以有极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断地反传统,才使之永远新生。其间包括异种的不断引入这一观点。
本文语言准确、缜密,又不失活泼、幽默。字句间透出一种睿智。望同学们在写作时注意学习与借鉴。
【达标测评】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与学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字多音的现象,能准确读出“朝、舍、缝、量、假、强”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
2、认读关于“风”的词语,体会词语表达上的准确、形象。
3、背诵和书写两则有关动脑的名言。
4、培养阅读能力,感受表达的生动、优美。
5、积累与季节有关的词语。
6、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精神,和乐于表达的兴趣。
7、设计春节节日饰品并进行交流,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从中了解我国春节的文化。
教学重点:
语文积累;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并记叙下来;综合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多音字;积累词语和名句。
教学过程:
一、多音字。
1、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绿色的生字朋友——多音字。
2、出示词语卡片,请学生“找找双胞胎”
自己试读;同桌互查;指名读。
3、练习给多音字组词,填空
朝
zhāo()
cháo()
舍
shě()
shè()
缝
féng()
fèng()
量
liáng()
liàng()
假
jiǎ()
jià()
强
qiáng()
jiàng()
4、你还认识哪些多音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好吗?
二、认一认,读一读。
1、自由读词,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齐读。
3、再次小声读词,边读边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和感觉。然后在小组里说说想象的画面。指名交流。
4、通过读这些词,你发现感悟出了什么?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认读名句,简单说说读后的体会。
2、读帖,与小伙伴商量 一下怎么把这两句话写好。
3、指名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练习书写。
5、评选佳作全班展示。
6、用最有效的方式背诵两句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积累与季节有关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阅读
1、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2、说说初读后的感受。
3、默读,划出你觉得写得很好的地方,多品味品味。
4、交流体会。老师及时总结其中好的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
三、探究与发现
1、还记得《米佳的愿望》吗?我们的生活中因为四季不同的风情而丰富多彩。而一提到四季,你的眼前也肯定已经展开一幅幅不同的画卷。
2、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3、你还能说出这样与季节有密切关系的词吗?小组比赛:应选择一个季节,看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出的词语最多。
4、总结:其实妙词就在我们身边,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探究和发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发挥想象,大胆地向他人表达,并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小品表演《乐乐和童童的对话》。
二、自由交流
假如风有颜色,你希望是什么颜色呢?为什么?
在小组里自由发言,小组长组织好顺序,明确发言的要求:说的人态度大方,能让每个人听清楚,听的人认真倾听,有意见应等别人说完再来讲。
三、推荐代表向全班交流。
四、评选“风的使者”
五、延伸
请你也动动笔,画出风的颜色,为下节习作课作好准备。
第四、五课时
教学目标:
大胆想象,并乐于真实地记叙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后大家都动笔画出了心中的风,今天我们来开个小画展吧!
二、范文引路
1、出示一幅春天的图画,朗诵范文《春天的颜色》。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象。
2、交流听范文后的感受。
三、动笔写初稿。
1、像小作者一样,为你的`画配上一段文字,让它更丰富更生动,好吗?
2、试写一段话,简要大意即可。
四、交流、补充。
1、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画,并读初稿。其它成员提出个性意见。
2、根据个性意见,再次完善自己写的内容。
3、面向全班学生交流,集体补充。
五、定稿。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增强学生的实践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综合性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相信每位同学都设计出了喜庆的春节饰品,这节课让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设计发布会。
二、展示交流。
1、出示自己设计的饰品和设计说明,在小组内交流。
2、推荐佳作全班展示交流。
三、评选“最佳作品”和“最佳设计说明”
1、评选。
2、请设计者上台介绍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语文教案 篇4
【内容梳理】
事件 母亲的形象 我的认识 主 题
(朦胧——清晰) (浅显——深入)
元宵夜“巡阅” —— 笑:美丽、慈爱 —— 初识母爱
读小说热泪涌流 —— 哭:善良、多情 —— 富有才能和同情心
“我”背书挨打 —— 哭:痛苦、无助 —— 感念、理解
夏夜劳碌的身影 —— 忙:劳苦、能干 —— 歉疚、感恩
可爱的性格
努力的精神
能干的才具
(痛惜和谴责)
【精点研究】
说说母亲的哭
课文两次写到母亲的哭,即第二件事母亲读小说和第三件事母亲听我背书。两次哭的原因、情状、给我的感受、要体现的母亲的精神品质都不相同。
母亲在前件事中哭,是被小说中孤女患难、义妇含冤的凄惨情形所打动;在后件事中是因为我背书不出挨打心疼而哭。哭时的情状不同,前件事中是“热烈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的“挥泪痛哭”,哭得尽情尽兴;看到我背书不出而挨打,耳中听着竹板打在我手上的声音,是心痛至极而又无助的哭,但因在父亲面前,又不敢放声尽情而哭,所以是“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样的哭是“饮泣吞声”的哭。母亲的哭给“我“的感受不同,前面”我“看到母亲读小说哭的样子,因年幼不懂,所以“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其妙”;后面“母亲陪着我一同哭”,则使我感念着母亲的慈爱。体现的母亲的精神品质不同,前面表现的是母亲有才能,情感丰富;后面则重在体现母亲的矛盾心理和慈爱的品质。
全文写了四件事,两件是写母亲的哭,细致而深入地刻画出旧社会女子悲情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旧社会女子凄苦的人生。以“哭”字上钩下联,上钩出一“笑”,下联出一“忙”。一“笑”是母亲“微笑着把我抱起来”去客厅“巡阅”。那时,生了“我”的母亲十七八岁,与祖父一起生活,大家族境况也好,母亲是“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这是她生命之花灿然的一刻,而这样的欢愉对母亲二十九岁的生命是多么的短暂啊!一“忙”是写母亲做女红,万籁俱寂的夏夜里,“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的.做着布鞋”,儿女成群的她也还年轻,整日整夜地为家庭的生计忙碌,不但人生的欢愉早已离她远去,连寄托她悲情的旧小说也无暇再读,窘困的生活苦得她失去了笑,也没有了哭的情怀,只留下了盼儿子读书能出人头地的一丝希望。
纵观母亲的一生,悲苦多欢愉少,短促而艰辛,以至使年少的“我”早早懂事,心中溢满了对母亲的感念和歉疚的苦涩。正是一个“哭”字,写出了母亲一生的悲情,表现了对旧社会的谴责和憎恶,读来感人至深。
【问题探究】
“我”对刻画母亲的形象起什么作用?
以“我”的视角去叙述。文中用“看”、“瞧”、“望”作提示,是记叙和描写。如“……模糊中看见由垂着的帐门射进来的微微的灯光。在这微微的灯光里瞥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些叙述由零散到完整、由粗略到细致,使内容更加具体和充实,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和清晰。
以“我“的心理去感受。文中一般用“想”作提示语,有记叙,更多的是议论和抒情。如“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成分。”是议论;“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是抒情。课文通过“我”对母爱由朦胧到清晰、由浅显到深入的认识,来阐释母爱的内涵,突出中心。
以“我”的认识去思考评价。文中一般用“觉”作提示语。如“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我也觉得,像我的母亲这样被埋没葬送掉的女子不知有多少!”以议论兼抒情的形式,赞颂母亲可爱的性格和能干的才具,抒发无限的痛惜之情,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使主题得以升华和拓展。
课文正是以“我”的观察、感受和现在的追想,才刻画出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母亲形象。
【创意点拨】
教师教法点拨:
指导学生抽取出直接叙写母亲经历的内容,组成一篇短文。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浙江海宁查氏”,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
大约在我两三岁的时候,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憧憧往来的大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着。
母亲喜欢看小说,她常常把所看的内容讲给妹仔听,讲得娓娓动听。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
我背不出书挨打时,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却时时勉强说着“打得好”!我背完后,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母亲自己做我们三个人的衣服鞋袜,还时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深夜,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
母亲死的时候才廿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指导学生明确,短文直接叙述人物事件的方法是白描,是记叙文记人叙事的基础,但仅有这些叙述,文章内容将不够具体,人物形象也单薄,中心不突出。
教师设计主问题:“我”对刻画母亲的形象起什么作用?(见【问题探究】)
【课外延伸】
阅读老舍的《我的母亲》,回答下列问题。
我的母亲(有删节)
老舍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庚子闹“拳”的那一年,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1、老舍用白描手法直接地、概括地写母亲的事,是从那几方面来写的?
2、两位母亲各有着怎样的精神品格?分别给各自的儿子以怎样的影响?
3、怎样理解文中“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你的母亲是否也给了你“生命的教育”?简要说说。
【资料补阙】
1、抗日斗士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恩润,乳名荫书,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他一生创办了六刊一报,三次流亡,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新华字典。
2、掌握音序查字典的方法与步骤。
3、在学习生活中,养成主动查字典的好习惯。
4、背诵《赠汪伦》。
教学重点
掌握音序查字典的方法与步骤,背诵《赠汪伦》。
教学难点
养成主动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字母歌
播放音乐,师生同唱《汉语拼音字母歌》。
二、激趣谈话,认识字典
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想知道一个字的意思时,怎么办?(生自由发言)
我们可以请一位“不会说话的小老师”来帮忙。这位老师可是神通广大,没有一个字它不认识,想结识它吗?出示字典。
三、学习音序查字法
1、认识字典的组成部分。
现在请大家翻开字典,观察一下字典里都有哪些内容?
学生边汇报,师边点击课件出示“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部首检字表”“正文”等,并对每一个部分做以简单的介绍说明。
2、以具体字为例,详细指导,教给方法。
以“厨”为例,具体展示操作过程。
第一步:查音序。在字典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要查的第一个字母“C”。
第二步:查音节及页码。在这个大写字母“C”的栏下,找到要查的音节和这个音节的页码:chu(46)。
第三步:在查到的.页码中,根据要查字音节的声调顺序,在正文中查出要找的汉字“厨”。
提示学生,查声母是“zh”“ch”“sh”的字时,要查“z”“c”“s”。
有的字典的音节是没有声调的,可以找到这个音节的页码后,在该页码下查找不同声调的字。
四、反复练习,总结方法,揭示规律
1、出示“猫”和“电”字,师生共同查字典。
2、独立查一查“漂(piào)”“踪(zōnɡ)”两个字。
3、出示“糖”“信”“物”三个字,组织学生查字典比赛。
采访胜利者,有什么好方法,查得这样快?
4、小结方法:先看字母查“索引”,找到字母查音节,根据页码翻正文,按照声调去找字。
5、读一读“音序查字法口诀”,并比赛背一背。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认识5个生字以及其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3.在阅读中感受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感情的阅读中感受卡罗纳的不幸,了解大家对卡罗纳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2.通过字面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两张小黑板(写有生字、句子和填空题)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情感(3分钟)
师:意大利一个读小学3年级的孩子,在他母亲生日那天,献给了母亲一封长达八页纸的信,来深深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热爱,信的四周还画上了漂亮的花边。可是半年后,无限疼爱自己的母亲竟然生病去世,从此他失去了世界上最最珍贵的母爱,他是谁呢?(师手指黑板上的板书),生齐说:卡罗纳。(讲故事,读课题)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翻开书109页,看看课文前的提示语会提示我们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应着重解决哪些问题呢?用笔把它划出来。( 生读导语,找问题。)
生1:一共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默读课文,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第二个问题是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指名说问题)
生2:老师,还有一个隐藏的问题,是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什么样子的?
师:非常好,很会读书!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首先请孩子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到生字词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学生开始读课文)。
师:课文中有些生字词,大家会读吗?
(出示小黑板上的生字,抽生读,纠正字音:“怜悯”中的“悯”是前鼻音,“号啕大哭”的“号”读“háo”。) (学生再齐读生字)
师:刚才孩子们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
生:课文主要讲了卡罗纳失去了母亲后很痛苦。
师:有补充吗?
生:课文主要讲了卡罗纳失去母亲后很痛苦,老师同学们是怎么关心他、安慰他的。
师:说得非常完整。
三、走进内心,感受痛苦
师:失去母爱后的卡罗纳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请孩子们齐读这句话(出示小黑板):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卡罗纳很痛苦。
生:卡罗纳很伤心,晚上也睡不好,不停地哭,眼睛都哭红了。
师: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生1读)。
师:我只感受到了一点点痛苦,如果谁能读得慢一些,我就能感受到痛苦了。
(生2读)。
师:不错。如果你的语气再低沉一些,我就更能感受到痛苦了。(生再读——语气低沉、语速缓慢)。
师:这次我真正感受到了卡罗纳内心极度的悲伤。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卡罗纳的痛苦,好吗?(师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象这样的痛苦描写,课文中还有很多,你能用“——”把它划出来并读一读吗?
(生边看边划边读,很快就完成了),(师抽生读划的句子并请他说说自己写下的感想。)
生1读: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上号啕大哭。(读完后说)一幅插图也能刺激卡罗纳想起妈妈,可见他太爱妈妈了。
师:是啊,失去妈妈对他简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卡罗纳好伤心啊!
(师深情地读前半句,把学生带入一种悲痛的情景中后,做手势让学生齐读后半句)。
生2: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
师:“放声大哭”是指……
生(踊跃):大声哭。
师:是啊,他想起了往日每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他好伤心啊……“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
(师做手势,生齐读)“……放声大哭起来。”
生3: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师:此时的卡罗纳又想起了什么?
生:此时卡罗纳又想起了每天妈妈来接他,牵着他的手和他一起回家的情景。
师:那时的卡罗纳好幸福哦,现在再也没有妈妈来接他了,他好难过啊……(所以)“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
(师做手势,生齐读)“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生声音稍微有点大,感情还不够到位,师继续引导)
师:别人都有妈妈,可我再也没有妈妈了,更不要说和妈妈拥抱了,卡罗纳心里多么悲哀,多么伤心啊……“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师声音很低,语气很沉重。生接着读)“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学生读得催人泪下)
四、身临其境,感受幸福
师:失去了母爱的卡罗纳是不是从今以后就失去了爱,孤零零地生活在痛苦中了呢?
生(争先恐后,大声地):不是,还有人在关心着他。
师:是的,他还享受着爱。课文中讲了他还享受着来自谁的爱呢?
生:他还享受着老师、同学、“我”和“我”母亲的爱。(师板书:老师、同学、“我”、“我”母亲)
师:下面请孩子们进行“选择学习”。怎么学习呢?就是在这些人物中选择其中一个,找到他关爱卡罗纳的有关句子,进行学习。方法是:先用“﹏”划出相关句子,再读一读,然后再想一想,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中去体会体会,最后把你的体会或感想写在这些句子的旁边。(师边说要求边在黑板右侧竖着板书:划→读→想→写并在“想”的右边横着板书“语言、动作、神态”)
(学生开始学习,老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学生们写的体会很深刻,有的在“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的旁边写道:有妈妈真幸福,没妈妈好痛苦。有的在“…你可以拥抱妈妈…”的旁边写道:卡罗纳好可怜,我们要珍惜与妈妈在一起的日子。有的在“…号啕大哭”的旁边写道:卡罗纳好难过啊,因为妈妈再也不能和他在一起了,那种温馨和幸福的感觉再也没有了。……)
(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生:我选的'是老师的话。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我体会到老师为了不刺激卡罗纳,让他更伤心,命令同学们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
师:(指黑板)我想在“老师”后边写几个词,你认为该写什么呢?
生:庄重、严肃、热情,还有……不许(学生说,师板书)
生(高高举起手):老师的话,还有一处在第三自然段——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你要坚强哟!” 读了这段话,我体会到了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卡罗纳,鼓励卡罗纳,让卡罗纳感觉到妈妈就在身边一样。
师:体会非常深刻。老师的话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生:……(一时找不到准确的词来回答)
师:老师把孩子拉到胸前(强调“拉”字),或许还抚摸着他……
生(恍然大悟):亲切、柔和。
师:对!下面我们就用这种语气来读读。(生齐读)
生:请大家看到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这是作者“我”对卡罗纳的关心。“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看到卡罗纳那么伤心,作者心里也很难过,想安慰他,又不知怎么说才能安慰他。
师:作者“我”有千言万语想对他说,但却只用了两个简单的动作和一句朴实的话语,那是什么?
生:“放”和“贴”两个动作。话语是“卡罗纳,别哭了。”(师板书“放、贴”)
(师有感情地范读后,学生齐读,也读得很不错)
生:我选的是同学们关心卡罗纳的句子。请大家看着书第6自然段,“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我的感想是同学们都很同情他、关心他,但又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师:是啊,同学们默默地看着他,眼睛里写满了对他的关爱。(板书“看”)还有谁,也是什么话都没有说,只用眼睛望着他?
生:还有作者的母亲。在第7自然段第二句“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师板书“望”)
师:真是无声胜有声啊,大家都在默默地关心着卡罗纳。母亲为什么要推开我?
生:她怕勾起卡罗纳的回忆而更加伤心。
师:“我”明白母亲的用意吗?哪个词或哪个句子告诉你的?
生:课文最后一句话(生把它读出来了)。
生:还有课文的第2段最后一句“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让我体会到大家都在默默地关心着卡罗纳。
师:是啊,老师、同学、“我”以及“我”母亲都在关心着卡罗纳。(边小结边完成板书。)
五、填空练习,总结课文
师:卡罗纳既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因为什么呢?请孩子们看小黑板,完成填空题。
填空题:卡罗纳是不幸的,因为( ),可卡罗纳又是幸运的,因为( )。这份爱会使他忘却伤痛,会使他鼓起勇气面对生活,成为生活的强者(师出示小黑板,并抽生填空后,再齐读一遍。)
师:孩子们,学到这儿,难道你不想对卡罗纳说点什么或做点什么吗?
生(跃跃欲试):我想对卡罗纳说,卡罗纳,你要坚强起来,虽然你妈妈去世了,可还有这么多人关心着你,你同样是幸福的。
生:……
六、课外拓展,深化课题
师:孩子们,请放学回家后,为卡罗纳写一封信,把你们想对他说的话和想为他做的事都写在信里,好吗?也可以代表卡罗纳写一封感谢信给关心他的人,愿意吗?
生(高呼):愿意——
附:
板书: 老师 庄重 严肃 热情 不许
卡罗纳←—关爱“我” 放贴
同学 望看
“我”母亲 望
点评:这是我们年级的唐宗珍老师执教的一节非常成功的共振课。共振课是实验验小学“五课”活动中的一个内容,即一个教师通过深入钻研教材,在“共案”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教学个案,在同一个年级的每一个班教学,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在预设与生成之间找到最佳课堂调控技能。
唐老师从孩子们已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将孩子们的问题梳理成两个相对集中的问题:失去母爱后的卡罗纳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课文中讲了他还享受着来自谁的爱呢?然后,引导孩子们去理解、体会、感悟。最后建议孩子们给卡罗纳写一封信,将课题升华。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
(二)体会《死水》用反语描写丑的事物,使丑的事物显得更丑的写法特色。
(三)鉴赏《死水》深沉感情、丰富的象征和讲究格律的特点。
(四)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死水》究竟象征着什么?
分析:一般人认为,《死水》一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义。
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此诗的后面,署有创作时间:1925年升月。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先生谁备提前回国的前夕。留美期间闻先生的情绪,有两个突出的方面:一是由于他在美国身受种族歧视之苦,对美国社会那种在繁华掩盖下的腐朽与罪恶感到愤怒与厌恶;一是对自己的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思念。在这种情绪支配下,他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反帝激情的诗篇,如《孤雁》、《太阳岭》、《记菊)等。这种爱国反帝的激情,更集中地表现在他回国前夕所写的《洗衣歌》、《七子之歌》、《醒呀》、《死水》等诗中,如诗人所说,这些诗是“历年旅外因受尽帝国主义的闲气而喊出的不平的呼声”。
诗人是这样描写“死水”的外表的:一池的“绿酒”,上面有绿的“翡翠”、红的“桃花”、闪光的“罗结”和灿烂的“云霞”,还“飘满了珍珠”,又有“歌声”。诗人又是这样揭示“死水”的内里的:里面有的是“破铜烂铁”和“剩菜残羹”,这些污秽的东西在这里霉烂、发酵;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结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可见,“死水”的外表的华美,只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
华美外表的下面是污秽和罪恶。这样的“死水”,不正是美国社会最真实的写照吗?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死水》虽然创作于1925年4月的芝加哥,其原意如上所述。那么,到了1926年4月,身在北京的闻一多先生,才特意把它拿出来发表,又有什么新的含意呢?
1926年3月18日,就是鲁迅说的“民国以来的最黑暗的一天”,段棋瑞北洋政府血腥屠杀请愿的爱国学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闻一多先生怀着满腔义愤,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他选择此时发表《死水》,正是用以表达自己对北洋政府的深恶痛绝。也就是说:这个北洋政府已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那就让它见鬼去吧;
来本课为人教版试验课本的篇目。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态度是这样的决绝、激烈!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闻一多先生对于祖国的美好希望破灭了。他结束了诗人的生涯走进了学者的书屋。
1928年,他编成他自己的第二部诗集,取名“死水”出版,作为向诗坛的告别。他亲自为诗集设计了封面与封底,采用的是通盘的黑纸,只有封面的上方贴有小小的金色签条,写着书名与作者。整个封面封底散发着忧郁、沉闷的气息。人们看到这以“死水”命名的黑色诗集,心中就会浮起“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的诗句。这个时候,《死水》一诗和《死水》这一书,又有了另外一层寓意了。
到这时候,在闻一多先生心目中,“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激愤而又失望的情绪,也表现了他与反动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
(二)如何理解诗中的翡翠、桃花、罗结及云霞等形象构思的作用?
分析: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纸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人思考的魅力。
3.《死水》是如何体现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创作“三美”主张的'?
分析:闻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请“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死水》,就是他新诗理论的尝试与实验的最完美的作品。这首诗从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即两或三个字组成的音尺,也叫音组、音步或顿)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样多;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银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等词语,安排妥帖,缕金错采,在视觉上令人目眩神摇;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与融合。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吟诵作品。
1.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所体现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学生按照诗歌的节奏、韵脚,反复吟诵作品。师生明确:
《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从形式看,每节四句,每句九字,排列非常整齐;从韵律看,各大体均押。abcd型的二四脚韵,每行诗又以四音节为主。由于内在节奏的高度和谐一致,加上严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的节奏十分鲜明。全诗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反复吟诵,建筑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自可领悟。
2.让学生在吟诵中把握诗中的意象,再造想象,创造出各自心中的诗的意境。
教师可选择一条臭水沟、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及三十年代前后的中国等幻灯或录像,让学生结合不同的画面吟诵作品,从而体味诗人经过运思而构成的寓意深刻的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师生明确:
“形象大于思想”,诗尤其如此。
意象是诗人创造想象的产物,怎样体会诗中的意象,取决于吟诵者的再造想象。一个人
所处的时代,所站的立场,所经历的生活以及所具有的思想倾向等,都会影响其审美趣味,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对优秀诗歌的浓厚的欣赏趣味。
怎样理解“死水”这一意象的寓意,不要强求统一。可以具体到一条臭水沟,也可以抽象到物极必反的哲理。象征的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抑或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的中国,还是表面极其繁荣的美国,甚至是整个世界,应由学生去联想,允许他们见仁见智。
(二)整体感知。
1.让学生结合书下注解及教师对重点、难点的分析,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作品的基础上,把握诗作的大意。师生明确:
全诗5节。
第1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风吹不动,腐烂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是它的特征。爽性让它彻底烂掉,使丑恶更加昭彰。
第2节,直承第1诗节的3、4句,主要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这4句类似“反语”,“翡翠”“桃花”“罗统”“云霞”看成是正面写死水的美。
第3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霉烂的死水“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产物——“水珠”们如鱼得水,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与那些借机事生的“花蚊”臭味相投,共享这“一沟绿酒”。
第4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诗人以“青蛙”的歌声,有力地突出死水的寂寞和沉寂,仿佛空山闻鸟语般以动显静。
第5节,诗人在前4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诗人看透这沟死水毫无希望,唯有创造一个新世界,才能找到“美的所在”。3句中的“丑恶”,究竟怎么理解,几十年来看法不一。朱自清先生在给《闻一多全集》写的序言中引了这四句,他认为“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臧克家不同意这一说法,认为“应该把‘丑恶’意会为黑暗现实的反面,也就是理解为革命”。(《诗刊》1979年第四期)“丑恶”究竟作何解,应允许学生从作品的实际出发,见仁见智。
总之,诗人围绕“死水”的呆滞、肮脏和霉烂,创造出一系列丑恶的意象,将痛恨的感情隐藏在反讽的背后。
教师板书:
死水
肮脏、污浊的死水(2节)
(色彩、光泽上静态描写反语)
凝滞的死水毫无希望的死水
(腐烂变质的死水(3节)二百
总起(1节)总结(5节)
(动态描写)
沉寂的死水(4节)
(以动衬静)
(三)课后练习。
1.学生完成练习一。
2.写一篇对《死水》内容、写法评析的文字,不少于300字。
[小资料]
闻一多的“三美”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新格律诗心学而且有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诗集机构就是这一书一创作。作理率的最好实践。
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 学会生字词,理解“藕断丝连”等词的意思。
2.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 通过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课前准备:
课件、挂图
设计理念:
1. 探究阅读,自主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要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发挥教师“组织者”的功能,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2. 读中感悟,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建立在感悟体验基础之上的',朗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本课力求以读为本,每遍都有每遍的目的,形式多样,,让学生乐意读书,让课堂气氛宽松活跃起来。
3. 迁移扩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主要不是让学生去讨论语言是什么,而是要让他们学会运用语言。以“言语学习”为主旨,教师引导学生从感知语言,到领悟语言的精妙,步步深入,吸收、积累。
教学过程 :
情境导入
1、 情境故事;
2、 板书课题:新型玻璃;
3、 全班齐读课题。
学生质疑
初读感知
1、 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
2、 检查读书情况,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探究合作
1、 师: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
2、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问题。
3、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创设情境,延伸扩展
1、 情境设置,指导学生介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 师:如果你是发明家,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
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课文,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相信大家只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一定能发明更多更好更能为人类服务的新型玻璃。
实践活动
把这几种新型玻璃介绍给你的家人听。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同偏旁的字。并学会、联系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
2、通过阅读平台,让学生了解鲤鱼溪得名的原由以及这儿的鲤鱼不怕人的原因;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说话要清楚、要有条理,说话要具体。
3、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同偏旁的字的学习与积累,让学生熟练掌握汉语知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说话要清楚、要有条理,说话要具体。
三、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板书有课本中的平、翘舌音。
2、认真读以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学生找例子。)
4、一字多义的训练。
⑴、学生,并选择正确的解释。
⑵、校对、反馈学习情况。
⑶、全班齐读泡泡里面的对话。
⑷、出示课外练习题目;
这儿的花可真漂亮啊!
你的生活费用要省着点花。
⑸、学习做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二、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你知道这首古诗的意思吗?(讨论、交流。)
3、交流诗句的意思。
4、齐读古诗。
5、背诵古诗。
三、阅读平台——奇妙的鲤鱼溪
1、朗读短文《奇妙的鲤鱼溪》,要求读得通顺、连贯。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
2、作者在这篇短文里告诉我们什么?(鲤鱼溪里有六七千条不同颜色的鲤鱼;这里的村民对鲤鱼的感情很深……)
3、你喜欢溪里的鲤鱼吗?为什么?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让我们与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和平共处。)
四、作业:
1、写一写你读完《奇妙的鲤鱼溪》心里想说的话。
2、背诵《清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习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导语:同学们,在本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它们是?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与人类和睦相处,帮助人类做事的动物明星。(教师演示动物图片或录象,并用一两句话从外形、生活习性、特有技能几方面加以介绍。)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动物明星评选会。通过你们的介绍要评出全班的十大动物明星。请同学们做好准备,力求使你介绍的动物成为“明星。”
2、介绍方法:
(1)要想介绍这些动物,你想从几方面介绍。
(2)归纳小结:可介绍外形(包括形状、色彩、大小、体态、叫声等)
可介绍生活习性(吃、住、玩、喜好、性格等);
可介绍特有技能;
可介绍有关它的传说;
可以抓一方面介绍,还可以把几方面结合起来介绍。
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分组讨论怎么填写。
每组选择一位动物明星,大家试着填写。
2、分组展示,全班评议。
(1)评议要求:
填写清楚;能通过档案看出这种动物的特点,使人了解这种动物;语言清楚明白;内容比较具体。
(2)各组通过屏幕展示明星资料图表,全班按要求评议。
在评议中发现优点,发现问题,随机指导。
三、大胆创新,发展思维。
1、还有么形式可为动物建立档案?
建立档案袋
(1)把同种动物当案卡片放到一个袋里。(了解这类动物的特点。)
(2)把有关一种动物的文字材料、图片、光盘等资料放到档案袋中,外面贴上这种动物的档案卡片。(了解这一种动物各方面的信息。)
制作不同形式的档案卡片,如:
名称
类别
出生地
帮助人们的故事
外形特点
生活习性
其它
2、你准备采取哪种形式做?
第一种:把班里十大动物明星做成档案卡片放入档案袋中。
第二种:为自己喜欢的任意一种动物制作档案。(把有关图片、文字等放入袋中,袋外贴档案卡片。)
第三种: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分类建档案卡片。
四、布置制作,评选最佳: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
2、分小组出一期小报“我喜欢的动物”。
板书设计:
动物明星评选会
外形
生活习性
特有的技能等
表述清楚
抓住特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夏》教案01-30
语文《石榴》教案02-16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教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