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22 09:08:52 教案 我要投稿

【热】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班上的劳动委员李小青转学了,补选劳动委员时,王宁提出选自己,并说了选自己的原因,同学们热烈地鼓掌表示同意。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重点句子,明白王宁为什么要选自己。

  教学目标:

  1、本课“委、补”等8个字,会写“足、青”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愿意为他人服务。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通过朗读课文了解王宁选自己的原因。

  难点: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2、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我”是谁?他为什么要选自己?……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多种方法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识字

  (1)、出示词语

  委员补选教室王宁

  愣住亲切集体掌声

  (2)、指名读,读正确就跟读一次,有错大家帮忙。

  (3)、开火车读,齐读。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顺读流利,说说“我”是谁?

  4、齐答问题。指导写“宁”。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再选劳动委员?找出是在哪一自然段。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3、出示句子: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自由读句子,说说有什么发现?

  反馈交流,师小结。

  出示句子:刘爽是我的好朋友。

  给这句话换一种方式表达,但是意思不变。

  齐读两组句子。

  4、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写字指导

  1、出示“室、样、校、切、教、响、班”,组词。

  2、观察田字格中位置,说说要注意哪些地方。(特别是“切”的左边部分不能写成“土”。

  3、范写难字。

  4、学生练写。

  5、反馈,点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听写词语:教室、班会、一样、亲切、学校。

  2、同桌互查。

  二、分步导读,加深体验

  1、李小青转到其它学校了,现在班级里正在选举新的劳动委员,默读课文,看看现在班级里的气氛又是怎样的?

  (1)、指导读: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2)、同学们这时候都会想些什么?

  2、当大家正在思考的时候,突然,引读——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3、补充说一说:我选我,当()。

  4、指导朗读。

  出示: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自由读,想想怎样把这句话读好,想象王宁当时的神态和语气。

  5、听了王宁的话,同学和老师反应是怎样的.?为什么?指导读老师和同学的句子。

  6、大家都很奇怪,王宁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自由读,划出句子。

  7、用上句式:我选我当(),因为()来说一说王宁选自己的原因。

  板书:像……那样爱劳动

  爱集体

  8、因为王宁决心要为班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为大家服务,所以教室里,引读——第五自然段。

  三、齐读四、五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王宁的自信和决心得到大家的掌声,现在我们也要竞选班委成员,请大家写一写自己的发言稿,开头可以用上:我选我当(),因为()。

  2、学生展示,交流。

  五、写字指导

  1、观察田字格中的“员、青”。

  2、指名小老师说说自己怎么把这两个字写好。

  3、学生书写,师随机指导。

  六、板书:

  我选我

  像……那样爱劳动

  爱集体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一、认识“我是为钓,不是为鱼”的深刻道理。

  二、体会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三、学习文章写景、议论、说理、引论融洽一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以认识“钓胜于鱼”的深刻道理为重点。

  教学关键:同重点。

  教学方法:采用结合旁批自读,配以自读练习,教师提示、点拨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数:一节。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提示自读要点:

  1.正确理解“钓胜于鱼”的含义。

  2.认识“我是为钓,不是为鱼”的深刻道理。

  3.体会文章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4.在朗读中体味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学生自读,并完成作业。

  1.解释词语

  (1)蹒跚 (2)悠然 (3)静溢 (4)澄碧

  (5)流连忘返 (6)薪俸 (7)缘木求鱼

  2.作者为什么选“钓胜于鱼”为题?

  ——目的在于从这一点引申出一个人生哲理来,钓不在鱼原就充满着引人深思的情趣,加上作者的精心构思,恰当地引例,让人折服,以其为题,更加显得生动,更加富有哲理性。

  3.文中不少地方重笔描写景物,这和“钓胜于鱼”有什么联系?“钓胜于鱼”的含义是什么?

  ——钓本意在于鱼,作者却超乎寻常地引用老者的话并概括为“钓胜于鱼”,含义在:钓,为自然之美所迷恋,在美丽迷人的景色之下垂钓,享受的是钓,而不是鱼,为下文引申出人生哲理打下了基础。

  4.文章从“钓胜于鱼”引申出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人的.享受在于追求,不在于索取。

  5.从文中摘录写景的句子和富有哲理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三、检查、交流自读作业。

  四、教师总结:

  本文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重在说明事理,作者就一位老教授的话“我是为钓,不是为鱼”说起,或写景,或引例,或对话,引出议论,引人思考。

  课文立意新颖,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很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五、课堂练习:

  本文是一篇说理性散文,但文中也不乏写景妙句,以及引例。试划出写景和引例部分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掌握生字词,体会作品的写作特色。

  2.预习《诗五首》

语文教案 篇3

  一、我的发现。

  这一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三组字的规律,再运用这一规律认识7个生字。这三组字用绿、红、蓝三种颜色表示,分别显示了“减一笔”、“加一笔”、“加个部件”三种识字方法。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发现其规律,再让学生说说探索的过程,自编识字儿歌,认识7个生字。教师要多鼓励,增强其成就感。如:

  1、“广”字头上去一点,厂厂厂;

  2、“日”字中间上一竖,由由由;

  3、“日”字中间下一竖,甲甲甲;

  4、“日”字中间穿一竖,申申申;

  5、字形小魔术:给“口”字加两笔,能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日积月累。

  这一项是通过“我会读”让学生积累15个词语;通过“我会连”辨别6个平翘舌易错字;通过“读读背背”读背一首小诗──《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1、“我会读”是通过学生自读,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积累词汇。教学时,可以采用“乘坐语言快车”的游戏来认读。方法:分小组开火车横着、竖着、倒着几种方式读书中的词语,看哪组读得准,认得快。

  2、“我会连”是采用连线的方式来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练习时可先读字,再连线,最后同桌互读。

  3、“读读背背”是一首简短的儿歌。儿歌描绘的是祖国南北方同一季节不同的景色,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教学时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读准“祖、岭、盛”三个难音字。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读出对祖国的喜爱之情。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指导背诵时,可以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背一句,连句开火车背诵;可以四大组开火车连句背诵。以增强读背的趣味性,体现小组的合作精神。

  三、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怎样过“六一”儿童节。分两个层面练说。一是交流在幼儿园时是怎样过“六一”的;二是设想小学的第一个“六一”节准备怎样度过。

  教学时,可创设以下情景,激发学生说的欲望,给不同角色让学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主动表现,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举止文明、态度自然,语言清楚明白。

  (一)创设情境一:

  1、播放录象,情境引入。

  播放一段幼儿园小朋友庆“六一”的.活动录象,启发提问: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他们为何怎么快乐?

  2、点拨启发,回忆过去。

  上幼儿园的时候,你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想把你过得最高兴的“六一”节的情况向大家交流交流吗?

  设计两种方式:

  “我是优秀解说员”:让事前准备好“六一”留影的同学,把照片展示给大家看,并介绍当时的情景,让大家享受他的快乐,并对他的解说作出评价。态度是否大方,说话是否有条理,语言是否生动有趣。如果是,奖励他一个“优秀解说员”奖章。

  “我是优秀采访员”:给愿意当采访员的学生戴上一个记者证,拿上自己做的小话筒,到同学中采访,还可以采访老师,然后把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活动告诉大家。学生评比最佳采访员。

  (二)创设情境二:

  1、情境引入,激发参与欲望。

  实物投影本校近年“六一”活动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学校大哥哥、大姐姐“六一”节活动的内容,播放活动时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然后让学生谈谈小学的第一个“六一”节准备怎样度过?

  设计两种方式:

  1、个人:自由说说自己准备怎样和爸爸妈妈过小学生的第一个“六一”,让大家给你参谋,回家后与爸爸妈妈商量,看看设计方案行不行。

  2、小组:和同学合作,设计活动方案:

  时间地点主持人内容

  四、展示台。

  “识字加油站”是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外书上认的字,并和大家交流。方式可以有多种。如:拿课外书来用实物投影显示,当场点读给同学听;事先把认识的字用电脑打印出来,展示在“识字角”中,给同学交流;把认识的字组词说话,让同学知道认识了哪个字。

  “比比谁最快”是让学生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可让已经学会音序查字的同学先展示,一是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是让他们体验小老师的角色,让他们介绍查字方法,教同学查字。在同学都会了的时候比比谁最快。

  五、教学设计。

  (一)实物演示,激发兴趣:

  出示一本《新华字典》、《新编小学生字典》。

  1、谁知道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有什么功用?

  2、谁会查到下面这些字在字典的哪一页?“我”、“是”、“小”、“学”、“生”

  3、看了他们的演示,你想说什么?是不是也想学会这一本能呢?

  (二)学生介绍学查字典的途径、方法:

  提示:学习查字典的途径有多种,如:家长教,哥哥姐姐教,自己看字典的“说明”学。

  学生介绍方法时,可以边说边做。

  (三)老师总结音序查字法:

  1、按顺序背熟汉语拼音字母表,熟练掌握音序。

  2、看清要查的音节第一个字母是什么,在字典的《音节表》里查到这个大写字母。

  3、在刚查到的大写字母的下面找到音节,再看它右边的页码数。这个数字就是这个音节在字典中的页数。翻到指定的页码查到音节以后,再按四声的顺序,找到所查找的音节。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学习任务

  1.出示课件:秋天到了。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3.多美的一幅秋天的图画呀!为它配上优美的解说词好不好?

  4.(在大屏幕出示全文,揭示课题)我们先认识一下“图”。

  5.想要配好音,我们得到哪几点呢?(读懂课文,把课文读得有感情。)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写字

  1.自由朗读课文。

  2.同桌拿出字卡,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扩词说句。

  3.小组长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检查本组同学识字情况。

  4.师抽读字卡,全班学生抢读。(师随机指出“笼”和“粱”分别在“灯笼”和“高粱”一词中读轻声。)

  5.生字认得这么棒,相信大家的字一定写得更漂亮!(课件出示“波、浪、灯、作”)我们今天要写的这四个字全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并且都是左窄右宽。请看老师写一遍。(师一边写,一边提醒每个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6.摆好姿势,大家也来把每个字描一遍,写一遍吧!

  7.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生生互相评价。

  三、精读课文,领会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结合课文插图,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3.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4.这么美的秋天的图画能读出来吗?今天老师教给大家读好书的.“小窍门”:一边读,一边想,把文字在脑子里变成美丽的画面。

  (1)师范读、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后再读。

  (2)能不能加上动作读一读?快想想,加上什么动作呢?

  指名学生加动作读。(指导学生通过动作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

  5.大家读得真美!这美丽的秋天的图画是谁创造出来的?

  6.?生:勤劳的人们 对勤劳的人们你们想说些什么?

  7.“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谁使秋天这样美丽?”这两句话读时要注意什么呢?

  指导学生读出秋天来了,人们喜悦的心情以及问号的语气。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1.我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有感情了,能不能给画面配音了?(生:能)老师却发现一个问题,我们要一边看画面,一边读课文,影响我们的感情发挥,怎么办呢?(生:把课文背下来)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订“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长城并不陌生,但是只限于名字而已,课前应多加以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搜集长城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导入课题

  1、导入:同学们,提起长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过长城吗?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依据搜集的资料或见解感受,自由交流。)

  2、引题: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同来感受这伟大的长城。(齐读课题)

  3、提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懂的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3)要求学生结合文中的背景图或插图再读课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激发学生当解说员入手,引发学生与课文形成真情互动。

  【资料交流,了解长城】

  二、感知课文,识写生字

  (1)结合文中的背景或插图再读课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再抓住课文景奇文美情浓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当解说员入手,学生与课文形成真情互动。

  (2)引入识字

  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是字词、朗读、心得等)

  【设计意图:图文对照,使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文,还了解到只有平时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

  二、展示学习成果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生字。(小组成员轮流读,相互纠正。)

  (2)我会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有的读,有的到小黑板上书写展示)

  (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

  长城建造的那个年代,一时间学生思绪万千……

  【设计意图:掌握了字词,激发了学生要学习课文的主动性,为下面环节的开展扫清了障碍。】

  课内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pán xuán bǎo lěi zhì huì

  2.比一比,再组词:婉( ) 凝 杖 魄 峭

  蜿( ) 疑 仗 魂 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

  板题:长城以它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中外游客赞誉,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它的伟大吧。

  2、创设情境,放开品读

  (1)由学生交流怎样进一步读书。教师围绕解说引导激发。

  第一段:读文看图,看图读文。

  读中一观山势――崇山峻岭;二看长城――蜿蜒盘旋;三想画面――气势飞扬雄伟壮观。

  问:读了这段,你们有话想说吗?

  第二段:读文解图,认识长城。

  从这段中你们读出了什么?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的结构,二是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三是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三段: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相机抓住学生的第一句朗读:在品味“站”“踏”“扶”中。

  问:你是怎样走上长城的?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

  读第二句:问:你面对的是什么?让学生走入情景,体会脚下陡峭的山岭,肩上沉重的条石。

  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读第三句,想象:你们从多少这个词想到了什么?从才上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劳动人民建造长城的不易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多少、才、智慧、血汗、凝结、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等词语,但具体付出了多少辛苦才建造成了这一世界奇迹却得学生透过文字去体会,所以这一环节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平台,“想象劳动人民建造长城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这样,学生仿佛回到了最初】

  第四段:读出无比自豪

  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设计意图: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融进作者的思绪与情感。】

  四、知识拓展延伸

  1.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2.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

  五、练习:

  读句子填空:1.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钱不到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 ”写出了长城的长;“多少”和“长”说明 。

  2.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

  “不过几十公里”表示路程 ;“不过两三小时”表示时间 ;“不过是些篇作文嘛!”表示说话者认为写作文 。

  你能用“不过”说一句话吗?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做一项小实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借助图记表示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写的作文是(板书: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呢?(预设:《蜜蜂》)

  2、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的实验内容呢?

  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二、借助图表回忆实验情景。

  1、翻开课本第56页,借助图表说说《蜜蜂》一课的实验情景。

  课件依次出示:

  实验名称:验证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准备:蜜蜂、纸袋、白色记号笔。

  实验过程:

  第一步,把捉来的蜜蜂放在一个纸袋里。

  第二步,在捉来的蜜蜂身上做白色的记号。

  第三步,在四公里远的地方放飞。

  第四步,检查蜂窝。

  实验结果: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你做过什么小实验呢?向大家介绍一下。

  全班交流。

  3、根据图表在课本上把小实验的情景填写完整。

  三、写作要求。

  1、先把实验名称和实验准备介绍清楚。

  2、把做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可以用上“先……接

  着……然后……最后……”的句式。

  3、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的有趣发现等。

  四、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教师巡视,作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评析,再修改。

  1、师巡视,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交代清楚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对过程和结果交代不清的学生提出修改建议。

  2、重点提出修改补充要点。

  (1)修改错别字、标点符号和句子。

  (2)一定要把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写清楚。

  (3)补充内容,把实验最精彩或者最关键的部分写具体。

  3、选一篇学生习作,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围绕习作要点进行集体评议,使学生在对别人文章“品头论足”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习作的要领。

  4、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相互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5、学生自己再认真修改。

  二、誊写习作,书写工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石榴》教案02-16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树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