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必备(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案例的策划
根据教育部20xx年6月8日正式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针对以往音乐课存在的问题,新课标改变了过去音乐课以体系化的学科知识为教学中心的基本理念,把通过音乐的审美过程(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历史与文化)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音乐课明确而坚定的目标。而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本课从音乐欣赏入手,更深层次地拓宽音乐欣赏渠道,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大胆地让孩子们接触一些中外名曲,营造出高雅的音乐氛围,让他们从小接触世界顶级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知道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开阔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使他们从小能亲自感受并体验到音乐的无穷魅力,由此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从而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文化素养和高尚的情操。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等,让学生感受3/4拍的节奏以及三拍子舞曲的特点。
(2)引导学生听辨出《杜鹃圆舞曲》各部分不同的情绪和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能用不同的动作加以表现。
(3)初步了解圆舞曲、维也纳音乐会和约翰、施特劳斯音乐家。
教学思路
(1)创设情境:简单介绍维也纳和新年音乐会
(2)表现创作:学生相互合作表演四种类型的节目
(唱、跳、朗诵、器乐)
(3)聆听:“乘着音乐的翅膀”去维也纳参加新年音乐会
(欣赏曲目〈杜鹃鸟圆舞曲〉)
(4)思考:回答音乐厅门口所设下的四个问题
(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杜鹃圆舞曲〉
(5)聆听:〈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进一步感受三拍子及圆舞曲的特点。
(6)感受:师生共舞
案例的展开
一、组织教学:
1、跟着《小燕子》音乐进教室。
2、律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情境创设
1、导入:
师: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出国去参加一个盛大的音乐会,你们有兴趣吗?
2、介绍维也纳
师:我们的目的地是维也纳
维也纳是奥地利共和国首都,作为文化名城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以“音乐之都”而著称。这里不仅有维也纳爱乐乐团、维也纳男童合唱团等享誉世界的演出团体,还有国家歌剧院、音乐家协会大厦(“金色大厅”)等闻名遐迩的演出场所。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是在“金色大厅”里演出,并向全世界转播。
3、综合训练
师:为了表示我们的友好和礼貌,我们可以给维也纳的小朋友带些什么礼物吗?
课件:歌曲演唱——
儿歌朗诵——
舞蹈表演——
打击乐演奏——
由学生挑选其中一个内容,进行表演。
要求:所表演的节目质量要优,参与率要高。
三、欣赏《杜鹃圆舞曲》
1、导入
师: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精彩的节目,马上就要出发了,今天我们不乘飞机也不坐轮船,是乘着音乐的翅膀飞向音乐之都。不过,老师要提醒小朋友,维也纳不论老、小,都非常尊重音乐,要是他们看到我们中国的小朋友边听音乐边讲话的话,他们是不欢迎我们的。好了,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播放:《杜鹃圆舞曲》
2、分析作品
师:看!我们到了维也纳,那里就是音乐厅了,看!那里写着什么?
课件:答对者请进
师:那就让我们看看有什么题目吧。
刚才的音乐是几拍子的乐曲?——三拍子
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手风琴
表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真高兴,你们能够顺利进入“金色大厅”,让我们一起祝贺一下,快乐地跳起来吧!
播放:《杜鹃圆舞曲》
生:可以跟着音乐表现杜鹃欢乐地跳舞,或做小鸟飞翔的动作。
介绍作品: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据说约纳森曾在“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四、拓展欣赏《蓝色多瑙河》
1、导入:
师: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奏家们开始演奏了,请小朋友保持安静,如果不懂得欣赏音乐,随便讲话,那就给我们中国人丢脸了。第一首乐曲题目叫《蓝色多瑙河》
2、初步聆听乐曲片段
播放:《蓝色多瑙河》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介绍作品:
课件:《蓝色多瑙河》——被视为奥地利“第二国歌”,在每年元旦维也纳举行的“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每年新年音乐会演奏的'曲目,全是施特劳斯家族所创作的各类圆舞曲。约翰父子就是这个圆舞曲王国的缔造者。
4、感受体验作品:
老师先邀请一个学生做示范,手拉手,跟着音乐跳起来。其他学
生模仿,一起跟着音乐在教室里旋转,再次感受音乐的魅力。
师:孩子们,让我们和所有参加音乐会的来宾一起跟着音乐跳起来吧!
五、教师小结
师:时间过得好快,一眨眼音乐会就要结束了,谢谢你们和老师共同
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希望下节课我们能继续在维也纳见面,再次聆听音乐大师的杰作!
【反思与研究】
在这节音乐课中,我是以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创造性、知识横向联系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结合教材内容,展开知识的拓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我以创设情境主题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中的欣赏曲是《杜鹃圆舞曲》,拓展内容我选用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圆舞曲的风格特点,并从中让他们愉快轻松地获得知识,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约翰施特劳斯等相关人文、多学科的综合知识。这两首乐曲的聆听,包含了两个知识点:3/4拍节奏和圆舞曲的特点。而一年级学生在这方面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都非常有限,而且圆舞曲相对于他们来说非常新鲜,不易理解。因此,我创设了一个带学生去欧洲维也纳参加新年音乐会的教学情境,然后展开一系列的教学。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一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发挥他们的主体性,重要的是在于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让他们有机会充分地表现,展示他们的潜能。例如,我在课堂上借助情境——去维也纳之前的节目排练,让学生自己选择能发挥自己特长的节目,可以和其他同学合作表演。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活动的空间。事实证明,在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供学生选择的情况下,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很有潜力的,教师只有积极地进行引导和开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才能使学生的才华得以充分地展示和开掘,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光彩。
在本课教学中,我也在不经意地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如学生间合作表演节目、与好朋友一起跳舞,这样的学习既给予了每个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又为他们营造了同伴间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集体氛围。
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和领悟的能力;掌握演奏、演唱音乐作品的能力;创作。这三个能力的培养第一个是最基础的,试想一个对音乐一点感觉都没有的人,他能演奏出动人的乐曲吗?因此,我认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爱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如最后的师生共舞,学生在快乐地旋转中充分体验着音乐的魅力。不过,音乐有着它的个性——没有文化背景的音乐是空乏的!要是没有前面我对维也纳、“金色大厅”、约翰施特劳斯的简介与铺垫,就不会有最后学生尽情跟着音乐激情旋转的一幕。课前,我还在犹豫有没有必要讲那么多相关的文化知识,课堂上我早已抛弃了所有的顾虑,因为孩子们对我的介绍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与热情。课后我已在暗暗庆幸自己的做法,因为学生和我一样已经深深喜欢上了《兰色多瑙河》这部音乐作品。
一年级的学生会对圆舞曲感兴趣吗?会!!现在,我会毫不犹豫地这样回答。我真的好惊叹学生的接受能力。他们就象是一张白纸,只要你肯在这纸上画化,就会留下痕迹,只要你肯给予,他们就会吸收。我真的发现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名曲和适合他们的儿童音乐并不坼,只要我们老师合理引导,精心设计,他们一样会喜欢,甚至会加倍喜欢。今天的课真的让我感受到了实验与研究的滋味,它有点苦,但回味很甜。
一堂课有成功之处,一定也会有它的不足。这堂课我把教学重心放在了《蓝色多瑙河》,而对《小杜鹃圆舞曲》只是做了粗略的教学。,感觉没有完成原定的欣赏教学目标;另外,由于赶时间,没来得及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圆舞曲的特点,留下了一点遗憾;要是让学生回家后能收集一下身边的圆舞曲资料,那拓展就更加完整了。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把阅读、理解、品味、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教师,让教师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以质疑明确学习方向,以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内涵,以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材分析
《母鸡》是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但在体会作者情感和写作方法时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点拨、引导。
学法指导: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只有细致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才能体会出很多很多道理,或者是人生哲理。
通过朗读来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且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出自己母亲所是方的母爱。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最近我们学习了几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文章中表达了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揭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永恒主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一篇文章,(板书课题)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什么态度?将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
要求: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a、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b、想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为什么了变化?
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写喜欢母鸡的自然段是?
2、反馈交流并板书
过渡:为什么作者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笔画出来。
3、学习1-3段
a、根据学生的回答点拨,深化认识:
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
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暗箭伤人。
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
b、读出母鸡以上的品行。
过渡: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吗?
4、学习4-10自然段
a、要求:自读用笔画一画,这些语句中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魅力与情怀?
b、点拨并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
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
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会说些什么?
抽学生上台模拟母鸡,小鸡的想法和做法来表演。
三、升华主题
a、看到这令人心灵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敬佩地读)
难怪作者会这样的赞叹道:读,第九段。
b、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鸡妈妈吗?
带着对母爱的崇敬,读。
四、反复回味,拓展练写
1、同学们,看,老舍先生通过对母鸡态度的变化,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我们还学了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猫》,那么,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请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2、交流:(1)结构上都有一个过渡句。
(2)情感上《母鸡》是先讨厌后喜欢。《猫》是一向喜欢。
(3)都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写出了动物的特点。
3、师:我觉得这两篇文章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离不开敏锐细致的观察。在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爱,缺少的是发现爱的眼睛。(课件出示:爱的画面)同学们,请用你的笔,模仿58自然段的写法,以爱为话题写一段话。
五、最后老师再向大家推荐几篇写母爱的文章:老舍《我的母亲》、郭沫若《芭蕉花》、屠格涅夫《麻雀》、王宗仁《藏羚羊的跪拜》。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多读多写,一定能够谱写出人世间美妙的爱的乐章的!
板书设计16母鸡
负责
讨厌喜欢敬佩慈爱
勇敢
辛苦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掌握约请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2、在交际中不断提高交际能力。
教学设计:
一、解题出题,激发兴趣
1、板题解题:约请,就是预先说定邀请。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学会“约请”的本领,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做一个文明人。
2、出题激趣:三(1)中队将举办一次对全校开放的主题队会,准备由中队长约请教音乐的顾老师辅导同学们排练文艺节目。假如你是中队长,见到顾老师应该怎么说?
二、例文示范
中队长:顾老师,您好!打扰您了!我们三(1)中队将举办一次主题队会,想请您抽空去辅导一下我们排练文艺节目,好吗?
顾老师:好!我安排一下,明天下午放学就去辅导你们,行吗?
中队长:行,谢谢顾老师!
三、方法点拨
1、约请时要有礼貌;
2、约请的原因要讲清;
3、约请的'内容和要求要讲具体
4、结束时要表示感谢。
四、按题同桌训练:×月×日是你的生日,你约请你的同学参加你的生日会,你该怎么约请他们。
五、小组自选提问评议考核:先在小组内约请,评出选手再进行全班表演约请。并请同学给你打分,全班交流评议。
六、实践训练: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向老师、同学约请,学会约请。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
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教学过程:
一、吟唱古诗,引出诗题
1、同学们,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瑰丽灿烂,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所以古诗不仅能诵读而且能吟唱,我们每天下午上课前,总要吟唱一首古诗,来放松头脑,陶冶情操,谁来清唱一首?而且每天吃午饭前,都会听到广播吟唱一首什么诗?《锄禾》大家一起唱唱吧!很好,锄禾是李绅写的,也叫《悯农》,这是第一首,唱了这首古诗,李绅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农民种田很辛苦,我们要爱惜粮食)
2、是呀,古代劳动人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却怎样呢?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绅写的古诗,板书课题:悯农(二)。谁想来介绍介绍诗人。
(收集资料要注意筛选,懂得抓关键。大家要向他学习哦!)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师:诗中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听课文范读。
师:再请一个同学读读这首诗,注意是否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指明评价)
师:老师想考大家,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生:“悯”是什么意思呢?(和我想到一块去了,你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看能否找到答案吧。)
三、读悟结合,感受画面
1、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里有诗。(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现在自由小声地边读古诗边想象画面,并把你读懂的地方标注出来,读不懂的提出问题,现在开始。(师巡视指导)
2、师:现在四人为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的读书心得吧。
3、生:汇报读书心得。(小组派代表先来说说你们读懂的地方吧!)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粮食作物。泛指粮食种子。
子:这里读第三声,成熟的稻子。
(2)从第一句诗中你还读懂了什么?
(粮食获得丰收。)
粮食要怎样才能获得丰收呢?(要进行辛苦的`田间管理)
(3)你还感受到什么呢?
(从“春种”——“秋收”、“一粒粟——万颗子”这中间要经过一系列的田间管理,如除草、杀虫、灌溉、施肥等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你的领悟力太强了。
(4)指导朗读。那么这句诗要读出什么感情呢?(劳动艰辛)对诗的不同理解就会读出不同的韵味,谁来试试吧?(评价:让我感受到丰收的不易,掌声送给他)你也来读读吧!大家听出什么了?(同情)本句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师小结:读得太棒了,让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农民不畏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画面(一片丰收的喜悦景象)。全班再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5)“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谁有问题要问吗?
为什么种了那么多粮食又获得丰收,农民还是活活饿死呢?
是谁剥夺了农民的劳动成果?
丰收的粮食哪里去了?
(7)你们预习时,有收集时代背景的资料吗?谁来说说为什么?
(由于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迫,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是指:当时农民没有土地,是找地主借的地,所收的粮食都被地主没收了。因为种的越多,收的越多,交给地主的也越多。)
(8)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小结: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但是,这些苛捐杂税压得人民饿的饿,死的死。这些社会现实诗人没有明说,然而,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现实的另一面:那无数的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的罪恶。这种社会太不公平了。
(9)指导朗读。那么后面这句诗应怎么有感情地读呢?(既同情又愤恨)你来试试?哪个小组也来示范读读呢?(指名评价)读得真好,你也来试试!(师评价:让我仿佛看到一个痛恨统治者的好少年,喔又让我听到你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声。)本句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10) 师先配乐朗诵,生再配乐朗诵。
(11)学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吗?诗人所要表达什么情感呢?
(表达诗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剥削者的强烈愤恨)
(12)那么诗题的“悯”字你理解了吗?
(有同情、怜悯农民之意!)
四、再找组诗,拓展延伸
1、观看唱古诗视频《悯农2》学着唱。(大家想不想学唱这首古诗呢?)
2、你还读过哪些关于劳动的古诗呢?各描写什么劳动场面呢?
a.《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b.《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五、教师总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没有不劳动的个体,只有不愿劳动的思想, 败的思想,违背规律的思想,这都将——受天地所摒弃。而爱劳动是最光荣的,因为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才能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深入骨髓的传统和习惯,将会世代相传。
板书设计:
怜悯、同情--- 悯农(二)
春种-----秋收
一粒-----万颗
无闲田 (艰辛)
犹饿死 ( 同情、愤恨)
语文教案 篇5
1、《麝鹿》是一篇记叙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麝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2、麝鹿为何又称作“四不像”。
3、最大的麝鹿保护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
4、珍贵的国家保护动物还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中华鲟、白鳍豚等。
5、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我国古代小说《封神榜》中把它当作姜子牙的坐骑。麋鹿是一种草食性性哺乳动物。它站着的时候,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它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蹄子宽大,可以在沼泽中行动敏捷,毛色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为棕灰色。
6、“……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中的“放养”侧重于自然生态环境下的自由生长。“只有……乌邦寺动物园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中的“饲养”是讲麋鹿在英国的一个私人庄园里接受人工喂养。“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中的“陆续”在文中指麋鹿不断地被人盗往欧洲。“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在的“相继”指“麋鹿一个跟着一个死去”。
7、悄无声息:没有一点声音、动静。销声匿迹:形容隐藏或不公开出现。课文中指麋鹿极少,几乎绝迹。漂泊不定:比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颠沛游离:生活困苦,流落他乡。
8、背诵1-4自然段。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写一处景色,注意抓住景物静态和动态的特点,题目自拟。
2.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教学重、难点:
注意抓住景物静态和动态的特点及发展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电视机、录像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作前准备:
1.回忆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2.搜集有关写景的词句及文章,做前期的积累。
(二)作中指导:
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所见到的最美丽的景色在哪里,又是什么样呢?你想把这优美的景色,优雅的环境介绍给在座的`各位同学吗?那么,在你介绍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提出表达的要求:
(1)明确所描写景物的地点,入题要顺畅,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介绍。
(2)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2.情境再现,明确中心。
老师再次呈现《桂林山水》的课件,让同学们共同欣赏这一处美景,看完了录像,再次说说本文的结构特点,描写手法。
回顾本单元其他写景文章都是怎样写的,从结构到写法有什么可借鉴之处。
同时提示学生文章写得好,不仅因为结构好描写好,更重要的是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整篇作文才有了中心。
3.自主选材,构思全文。
下面请同学们再思考,确定自己要描写的景物,并明确要突出该景物什么特点,再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请同学提出意见并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
4.个别交流,整体受益。
指个别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要写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哪部分重点写。大家帮助完善。(2-3人)
5.落笔成文。
(三)修改评价。
自改: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按照作文目标的顺序,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增、删、调、换、订的修改方法(出示),逐条修改自己的作文。
互评、互改:同桌交流进行互评,对照作文目标给你的同桌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价。根据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帮他修改。
教师总评。
(四)作后评讲。
1.概述此次习作情况。
⑴表扬优生,鼓励进步生。
⑵肯定成绩,指出问题。
2.佳作赏析。
⑴出示佳作,各自默读。想一想:你觉得习作好在哪里?给你什么启发?
⑵集体交流、评析。
3、组织修改习作。
⑴自改。
⑵同桌互阅。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
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922年。地点:莫斯科,
学生乙:找还知道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
(2)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堂作业设计
1、导(向导) 蜜(蜜蜂) 蜂(蜜蜂) 采(采访) 圆(圆形)
异(奇异) 密(茂密) 峰(山峰) 彩(彩色) 园(园子)
2.惊奇——惊讶经常——常常愉快——高兴壮丽一一壮观
仔细——认真聊天——谈天兴奋——激动洪亮——响亮
3.一(座)小山一(所)房子一(列)火车一(片)草地
一(个)园子一(群)蜜蜂一(架)飞机一(块)手绢
4.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板书设计
20 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 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 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 做出判断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母鸡教案04-18
语文《影子》教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