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6篇【实用】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中“驰骋、尴尬、虚拟”等几个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京剧表演的特点及运用的说明方法。
3.体会京剧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京剧吗?说一说你喜欢的京剧名段吧。
2.教师板书课题点明“趣谈”。“趣谈”是什么意思?
3.“京剧趣谈”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1.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新词及不理解的词。不理解的词可在小组内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词语。
2.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况。
3.再读一遍课文。看看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几种艺术特色?
(一是利用虚拟的道具能表演得具有神韵,二是奇特的亮相表演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四、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1.老师导语引入:作为戏曲表演,要在舞台上展示各种生活场景。但是,舞台的空间总是有限的,要表现骑马的一个场景,应该怎样来实现呢?
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回答这个问题。
2.用虚拟的马鞭来表现骑马,成功吗?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指导:演员用马鞭来表演骑马很成功。主要表现在:
(1)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能鲜明地表现出来。
(2)马鞭拿在手里,演员可以很自由地做出各种动作,表示出各种意义。
3.京剧中有些虚拟的道具一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为了说明这个事实,作者举出了哪两个例子?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然后回答。
五、出示要求,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要求:自读《亮相》一部分课文,看看作者讲出了京剧的什么艺术特色。想象自己是一位解说员,要向外宾们介绍京剧的这种艺术特色,想一想,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按什么顺序介绍呢?
2.提示学生注意讲出以下两点:
(1)双方交战正激烈时,演员的动作忽然停止。此时无声胜有声。
(2)双方交战,一方败阵逃走,另一方不去追,反而在原地耍“杂技”,凸显人物英雄气概。
3.学生当解说员,模拟场景,练习解说。
4.思考讨论:作者在介绍各种京剧艺术特色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语文教案 篇2
第二课时
一、再述乐事,导入看戏。
(生活乐事的叙述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看戏部分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
二、默读看戏,梳理过程。
(一)默读第二部分看社戏的全过程。并思考:围绕社戏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据此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
讨论明确:一层(4—9段):看社戏前的波折;二层(10—13段):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三层(14—21段):在赵庄看社戏;四层(22—30段):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三、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语文美,在探究中发现语文的思想美,在诵读中体验语文的情感美。)
1、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这样写?
讨论明确:看社戏前确实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不到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扫兴。然而,这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首先解决了船的问题,接着又摆三条理由:一是船大;二是“我”不乱跑;三是大家又懂水性。并且还用写包票的话作了保证,让外祖母放心,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这样叙写既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的品德,同时也显得文笔曲折,文意跌岩。
2、文中为什么说笛声宛转悠扬,使“我”“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呢?
讨论明确:“自失”是指“我”听得出神,忘了自己。这是因为被美丽的夜景陶醉而出神的缘故。
3、“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产生过什么误认?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讨论明确:“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曾产生过两点误认: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误认为赵庄,一是误把“渔火”误认为戏台上的灯火。心急才产生了误认,写这两点误认,既构成了情节的曲折,又进一步表现出“我”急欲去到赵庄,看到演戏的心情(板书:误认 心急生误 两误曲折 更现心急)。
4、“我”在望到戏台时的心情怎样?
讨论明确:“我”望到“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台,使“我”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深被吸引,无限欢喜,更全神贯注地一直望到“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5、在作者笔下,“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好看。
①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②想看到“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
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戏不好看?
文中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孩子的神态描写,也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6、既然戏不好看,大家也就一致赞成回去了。课文中月夜归航这一部分写得也非常精采。但为什么没有写沿途所见的景物呢?
讨论明确:因为前面第11节已着重写了两岸景物,所以这节略了这部分内容。
7、夜深了,人乏船慢,兴致将尽,在小说将要结束之际,偷豆一事又把情节推向了高潮。为什么说“偷”?“偷”谁的豆?
讨论明确:孩子们认为背着大人摘豆吃是不应该的,所以直言不讳地说“偷”。可是他们不是窃取别人的东西来肥私,有趣的是把自己家最好的劳动果实奉献给伙伴享用;“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这些话足以表现出这群农家孩子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
8、由此,我们想—想,小伙伴们这样热衷于来看戏的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明确:(1)对少年儿童来说,对未知事物或新鲜事物的追求与探索远比得到它更有吸引力;(2)小伙伴们更在乎的是在看戏途中彼此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玩耍。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小伙伴们真正感兴趣的不在社戏,而在看戏前后的那种气氛、感觉。
四、品读赏析,景物描写。
1、去赵庄看戏的途中,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夜行船的美景的?
讨论归纳:
嗅觉:(清香、水气)
视觉:(淡黑的起伏的群山,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听觉:(似乎听到了歌吹)
想象:(……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
2、这样描写看戏途中的情景,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作者借助“我”,一路上领略了江南水乡的夜景。这段描写,从感觉入手,描绘了豆麦、水草的清香、淡黑起伏的连山、皎洁的月光、闪亮的渔火、宛转悠扬的笛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写得有声有色有味,然而更有情。写连山,以动写静;写笛声,以声传情;写渔火,由远及近。这样写,既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之感,又将社戏在仙境般的景致中呈给读者。同时也表现了我急欲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
3、明确下列几个问题:
(1)“朦胧”在句子里作什么词用?
“朦胧”原来是形容词,现在作动词。(下文中“模糊”也是这种用法。)
(2)为什么说连山像铁的兽脊似的踊跃向船尾跑去?
这样写既形象真切,又突出了船行的快。
4、至于“深夜归航”的描写又怎样呢?为什么说“航船”像条“大白鱼”呢?
要求同学与上面的写景比较,讨论明确:
从赵庄回平桥村途中的描写以仙境再拟社戏,“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另外,还写得带有童话色彩,如“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烘托出了孩子们看社戏安全归来的愉快场景。
(让学生在品读赏析中体会自然之美和语言之美,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五、总结存储,归纳特色。
1、总结存储:这是一段优美清丽的自然环境描写,它写出了农村夜景的清新,写出了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情与景有机的交融在一起。
2、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特色:
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情于景,才能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具体地说:
1、景物描写多侧面。《社戏》在描绘农村自然景物时,分别从色彩、声音、视觉、听觉、嗅觉各个侧面着笔,恰如多重奏管弦曲,给人以十分丰富的感觉,景物的立体感由此产生。
2、景物描写多层次。这里所说的层次,主要指景物的空间位置,《社戏》中能清晰地显示出远景、中景、近景三个层次。
六、片断仿写,体验拓展。
1、找出描写山、戏台、航船的比喻句,并加以进一步体会体会。
2、按照课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仿写一段自己所熟悉的景致。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2、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具准备
1、恐龙有关图片和资料的课件一份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恐龙的种类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将本课的十一个生字会读,会写、会认,五个二会字掌握。
2、将课文读通、读懂。
3、初步了解恐龙的科类。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累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那就是恐龙,(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同领略恐龙的世界。
(二)读通全文,解决字词
1、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通读一遍,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己解决,如果还是无法解决,一会儿我们边讲边提(—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出示生字
yì màn hōng jiàn xíng wéi qì měng chǐ bǐ mí
亿 漫 轰 剑 型 畏 戚 猛 齿 匕 谜
指导:
“亿”字第二笔为“横折弯钩”,是整体认读音节
“漫”的部首为“三点水”与水有关,字形辨析慢缓慢漫弥漫
“三车并行”其声“隆隆”是为“轰”
“剑”为刀,同为立刀旁的字有“利”、“刻”、“划”、“削”与锋利的刀具有关
“畏”,错误可能多一撇
“型”,后鼻音
“戚”,部首为“戈”第一声
“猛”为“反犬旁”,与动物有关,后鼻音
“齿”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
“匕”,第三声
“谜”言字旁谜语用口述
那么你们对哪些词语不理解呢?或者说你已经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了,也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教师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指导)
漫游:随意游玩,本课指恐龙到处随意走动。
轻型:(机器、武器)在重量、体积,功效或威力上比较小,本课形容翼龙飞行起来比较轻巧。
神秘:高深莫测。使琢磨不透的。本课是指恐龙的突然消失,使人弄不明白其中的奥秘是一个不解之迷。
锋利:本课形容霸王龙的牙齿非常尖锐,很容易刺入别的动物。
消失:逐渐地减少以至没有。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本课形容雷龙的形体很大。
望而生畏:畏,害怕。看到了就害怕。
展翅高飞:张开翅膀高高地飞翔。
齐读生字,并完成课后第2题
(三)再读课文,理顺句意
1、指名读各个自然段,相机指导。
2、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四)作业
1、课堂联系:5号本,查字典。
四、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找一找。试着介绍你喜爱的一中恐龙(口头)。
3、基础练习
语文教案 篇4
我的发现:
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这三组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由两个或三个相同的部件组成的合体字,都给人一种方正、匀称、平稳的美感。但每组字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同,第一组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二组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三组是品字结构的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过程建议:
1、出示“多——吕——昌——炎”等三组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在构字上有什么特点?(第一组是上下结构的字;第二组是左右结构的字;第三组是品字结构的字。)
2、让学生说说如何利用这种构字特点记忆生字。(两又成双,双木成林……)
3、引导学生归纳自己的.发现,如果还有其他发现教师要给予肯定。
4、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
日积月累
这次活动安排了“读读认认”“读读记记”“读读背背”三项内容。其中“读读认认”中学习的九个汉字都是用“减一减”的办法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去掉形旁后产生的新字,读音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自主识字。“读读记记”重在积累词语,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主感知一些词语中两个词之间搭配的准确性。“读读背背”重在体会谚语蕴涵的人文思想。四条谚语包含的思想体现了第二组课文的人文教育主题: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因为这样不仅能给他人带来温暖,而且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
读读认认
过程建议:
1、借助拼音自读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九个汉字,都是用“减一减”的办法,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的基础上去掉形旁后产生的新字,读音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义不同。)
2、记忆生字:你还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3、组内互查读音;给生字组词;
读读记记
1、自由读词,说说这六个四字成语的出处。
2、做连线练习。
雷声灿烂随风扑鼻
倾盆大作芬芳相间
阳光大雨黑白舞动
3、填空,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句话。
泉水()琴声()枝叶()空气()鲜花()红旗()
读读背背
1、自由读,边读边想:帮助别人有什么好处?
2、背诵谚语:个人背、组内背、竞赛背(教师只略述某个句子的大意,然后看谁能最先背出相关的谚语。)
3、课外查找这样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语文教案 篇5
《变脸》是我国新时期文学中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二场。这场戏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动人心魄,扣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注重细节刻画、心理刻画,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感情冲突,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戏曲语言既高度个性化,又高度生活化,唱词真切动人,对白自然流畅;思想上注重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引发人们对造成剧中人物悲剧命运根源的深层思考。以上这些都体现了作者戏曲创作的深邃的人文思想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在熟悉剧情的基础上,把握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欣赏戏曲语言,体会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学习戏曲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通过以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欣赏《变脸》的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深层探究,正确理解水上漂的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课堂教学可采用文献法、演读法、讨论法、鉴赏法,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把握“糍粑、阴霾”等词的读音,理解“怡然自得、睡眼惺忪”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魏明伦及《变脸》的剧情。3、了解川剧的一般特点。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戏剧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2、了解戏曲唱词和说白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的戏曲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了解我国传统社会底层人民极其艰难的.求生经历,感受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与时代同步。
教学重点:
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资料助读;整体感知,积累词语,了解剧情;精读课文,欣赏品味,美点寻踪;着重赏析剧本的情节美。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变脸王”大家听说过吗?(学生回答:“一种电脑屏保程序”“著名川剧变脸王彭登怀”……)(多媒体显示川剧变脸画面)我们今天走进魏明伦的《变脸》,结识一位“变脸王”水上漂老人。
设计(二)多媒体播放电影《变脸》片断。
芦花丛中,渔夫唱晚。一个身怀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老艺人,与他新买来的“孙儿”拉开家常,其乐融融。老人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了传人而怡然自得。然而,他的愿望却落了空……
二、资料助读
学生展示课前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酌情提供相关材料,如魏明伦简介(见备课资料部分)、《变脸》剧情简介等。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剧情。
学生自行积累词语。多媒体显示:
糍粑(cībā)打鼾(hān)阴霾(mài)鹭鸶(lùsī)
怡然自得(yí):怡然,形容喜悦的样子。睡眼惺忪(xīngsōng):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蹑手蹑脚(niè):轻手轻脚。
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示例1:这部戏曲描写的是老艺人水上漂与他收为“孙子”的女孩狗娃之间的命运碰撞。
示例2:这部戏曲描写了水上漂发现狗娃是女孩要将她抛弃而最终又将她收留的一段波折。
四、精读课文,美点寻踪
1、学生细读课文,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用铅笔在书的空白处作简单点评。
2、学生自主品评,进行美点寻踪。学生自由发言。
生1: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扣人心弦。
生2:水上漂、狗娃形象鲜明,让人过目难忘。
生3:戏曲语言清新质朴,通俗浅显,富有情味。
生4:刻画人物手法高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颇为成功。
教师总结:《变脸》是一个美的综合体。“横看成岭侧成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大家的发言很精彩,涉及到情节、形象、语言、手法等渚多方面,美不胜收。让我们慢慢欣赏,尽情品味吧。
五、师生共同赏析剧本的情节美
1、教师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其余同学点评。
明确:剧中首先描写了水上漂与新买来的“孙儿”狗娃拉家常的情景,水上漂不禁为自己的变脸艺术终于有传人而自得,对“孙儿”倍加疼爱,狗娃则乖巧伶俐,很讨老人喜欢,二人其乐融融。在拉家常的过程中,还交代了二人的身世,表现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以及狗娃的担忧不安。
狗娃上岸撒尿发现有蛇,水上漂打死蛇后,欲用童子尿治伤,发现狗娃是女孩,剧情急转直下。水上漂因失望而愤怒、痛苦,狗娃为自己将被抛弃的命运而悲痛哀伤,苦苦相求,二人之间发生了尖锐冲突.剧情达到高潮。
水上漂忍痛抛弃狗娃,狗娃落入水中,水上漂救起狗娃,无奈地将她收留,在经历了这一番惊险之后,剧情终于有了结局。
2、教师创设合作探究的氛围,要求学生用“《变脸》情节美。美在……”的句式说话,共同交流,领略情节的非凡魅力。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然后选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生1:情节美在起伏跌宕,曲折有致。上半场主要写水上漂与狗娃闲拉家常,细致地描绘出一幅爷孙共乐、和美悠然的生活图景;下半场爷孙反乐为愁,一痛苦一悲伤,气氛直转而下,水上漂抛弃狗娃,狗娃落水唤爷又获救,气氛紧张,激荡如潮,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荡和精神冲击。
生2:情节美在巧设“误会”,以“误会”构成悬念.并随着“误会”的解密、真相的显露而爆发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狗娃是女孩,却错被水上漂以“孙儿”买进;水上漂重男轻女,狗娃无法选择命运;狗娃上岸遇蛇,水上漂为救“孙儿”遭蛇咬,为治蛇伤,童子尿大泄机密;爷爷希望落空,痛苦之余作出抛弃狗娃的决定,狗娃悲痛苦苦相求。
生3:情节美在铺垫、暗示的巧妙设置。狗娃是女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爷孙和美,铺垫一也;水上漂自叙身世,重男轻女根深蒂固,铺垫二也;变脸家传绝技,传男不传女,铺垫三也。狗娃停止为爷爷挠痒。暗示一也;说话结巴,“传儿不传……女……”暗示二也;上岸撒尿。暗示三也。
生4:情节美在矛盾冲突的多重设置。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下半场直接表现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各自的内心冲突。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为他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与狗娃身为女孩的矛盾;水上漂内心的冲突表现了谋求家族利益,解除生存困境的愿望;狗娃的处境表现了下层社会女孩的不幸和对命运无奈的抗争。多重的矛盾冲突使剧情有了更深更广的社会意义。
六、布置作业
1、把剧中的几段唱词找出来,体会一下它们在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剧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2、课外阅读《变脸》全剧。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默写成语“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完璧归赵”;拓展了解其比喻义。
2、 梳理复述这三课文时分别关注的重点,了解为什么关注点各不相同,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描写的特点抓重点复述。
3、 练习复述成语典故,在复述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默写成语: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完璧归赵,利用表格对这三课的进行梳理。
1、 这几课我们学了三个故事,积累了三个词语。请大家在表格的第一列默写三个词语(起死回生、田忌赛马、完璧归赵)
2、出示三个成语
“忌”和“璧”最容易写错(出示这两个字)老师在检查作业时发现经常有同学写错,请同学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 “忌”是个形声字,心里有所顾忌,上面是个“己”,个“心”。(书空)
(2)“璧” “玉”字,因为“璧”是一种玉器。
汉字中有不少字义和形紧密结合,了解意思,就不容易写错。
3、读好三个词语。
4、这三个词语就是11、12、13课的课题,(出示:课题) 作为课题,这样写有问题吗?(出示《 》)单独做题目,后面没有文章,千万不要忘记《 》。
5、这是三个著名的历史故事,通过学习,我们也了解了三个著名人物。交流。
(1) 扁鹊:原来不叫扁鹊,他的原名叫秦越人。由于他医术高明,人们把传说中神医的名字扁鹊送给他。他是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出示:身份 医学家)
(2) 孙膑:不是“田忌赛马”吗?为什么你说主要人物是“孙膑”?(人物是两个,但主要介绍孙膑)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出示:军事家)著有军事著作《孙膑兵法》。
(3)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政治家。出示:政治家
6、这三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仅要说得出,还要写得出。请在表格中相应位置默写,注意“蔺”字不要写错。(学生默写)
7、出示:扁鹊
孙膑
蔺相如(复习“蔺”的字形 )
8、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医学家??扁鹊,军事家??孙膑,政治家??蔺相如,不仅知道他们的名字,对人物的特点也有所了解。你能用一句话介绍吗?
课题
主要人物
身份
特点
《起死回生》
扁鹊
医学家
医术高明
《田忌赛马》
孙膑
军事家
善于观察
《完璧归赵》
蔺相如
政治家
大智大勇
例:扁鹊是一位医学家,他是个医术高明的人。
扁鹊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学家。
医术高明的扁鹊是一位医学家。
二、了解复述课文的相关知识,检查反馈。
1、这一单元训练重点是什么?出示:复述课文
为什么要复述呢?复述可以让我们对课文讲的内容了解得更清楚,同时也可以训练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很重要的本领。复述不是从头到尾地背诵课文,它是有方法的。
2、这三课文要求我们复述哪些内容?老师把每课文后“阅读芳草地”中有关复述的要求打在投影上。
出示课后练习(指名读)
阅读芳草地
《起死回生》 仔细读扁鹊给太子治病的内容。先想一想扁鹊是怎么做的,然后把这部分内容复述给同学听。
《田忌赛马》默读课文,想一想两次比赛分别是怎样比的,结果怎样。然后把其中的一次复述听。
《完璧归赵》复述从“蔺相如来到秦国……”课文结束。想想蔺相如是怎么一步步和秦王斗智的.。
3、想一想这三课文分别让我们从哪些方面复述呢?
(1)《起死回生》扁鹊治病的动作 (扁鹊“怎么做”?抓住动作叙述扁鹊如何治病。)
(2)《田忌赛马》马的出场顺序 (“怎么比”?一定要讲清马的出场顺序;你们在复述的时候选第几次?为什么选第二次?这是孙膑帮助田忌反败为胜的关键,马还是原来的马,正由于孙膑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最终是田忌反败为胜。)
(3)《完璧归赵》蔺相如的语言 (“怎么斗智”?蔺相如是文官,他和秦王斗智主要通过语言来表现)
出示:扁鹊治病的动作
马的出场顺序
蔺相如的语言
4、 为什么练习要这样提示我们?对照表格,联系人物特点思考课文为什么让 我们抓这些复述?
(1) 文章表现扁鹊医术高明着重对他治病时的动作进行描写,因此在复述时要抓住他的动作。
(2) 正是由于孙膑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判断,最终才能转败为胜,因此一定要讲清马的出场顺序。
(3) 蔺相如的大智大勇,维护国家尊严的品质正是通过他在秦国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时的语言来表现的。
5、归纳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复述就是要我们根据文章描写的特点和人物的特点将最能反映主要内容和人物特点的部分讲述出来。通过三课文的学习,我们对怎么复述有了一点了解,今后要不断运用,不断揣摩,预习时,对课后的练习要多加关注,它能提醒我们读文章时从哪些方面思考。复述时,重点内容要熟读成诵,其余的内容要作简要的交代,否则别人听不明白。
出示:《起死回生》
扁鹊在虢国都城听说太子突然死亡,心里很纳闷,他称自己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国王请他入宫。…
6、接着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小复述擂台赛。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复述,组员打分,最后推选代表在班级中交流。
出示:复述擂台赛
要求:(1)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2)能把最主要的部分说清楚。
(1)小组复述。
(2)班级交流。请三位同学到讲台前分别复述三课文,其他同学听清是否将主要内容说清楚。及时点评:你讲述的十分流利,看来你已反复朗读过课文;你不仅讲得流畅,而且绘声绘色,老师知道你读懂了课文,体会了人物的感情……
7、:学语文不能读过就算了,对经典故事要反复读,熟读品味,回家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有所感悟。
三、了解成语的有关知识。
1、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历史故事,有不少成为成语。这三课文是其中的三个成语。出示:成语(起死回生 田忌赛马 完璧归赵》……)
2、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它生动、精炼,来源广泛,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我们学习成语,不仅要知道它的名字,还要了解典故,这样会了解更多的文化,同时运用复述的本领讲给别人听。
3、初步了解成语的本义及引申义
(1)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完璧归赵” 的意思是??
出示:完璧归赵: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是它字面上的意思,也就是本义)
(2) 这里还有一句句子,读一读。
出租车驾驶员在车里拾到一笔巨款,在警察的帮助下完璧归赵,失主十分感谢。
这句句子中用到这个成语还是现在的意思吗?“璧”在这里指巨款。“赵”指失主。
(3)引申义是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出示)
现在我们多用它的引申义。
3、 要了解成语如何使用,有什么好方法?(查《成语词典》)是呀,一年级时我们不认识字查《新华字典》。查词语用词典,现在学习成语可查《成语词典》,和工具书交朋友,会学到很多本领。
4、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对这单元的训练重点“复述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成语有了新的认识,希将这三则成语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其他成语,了解它的典故,理解成语的含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12-12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园地教案04-10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优秀教案02-16
语文《石榴》教案02-16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树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