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要注重学生对知识过程的体验,体现其主动发展,发展其创造力。因此这节课的设计,我大胆尝试,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其动手体验发挥创造力发现新事物的过程,以及体验将创造力所发现的新事物大胆运用到生活中的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方法,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能力目标:
1.品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学会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说己的感悟,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动手实践的方法”学习第四、五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感目标: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要敢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考虑问题常常要换种方法,换个角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而体会文章的内涵,并以此作为朗读的依据。
2.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要敢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考虑问题常常要换种方法,换个角度。
教学策略和学法设计:
1.《苹果里的五角星》讲的是美国小男孩用创造力发现了新事物,我在教学时设计拓展,让学生将小男孩发挥创造力发现的新事物运用到了生活中。
2.指导学生紧紧围绕课后问题展开讨论,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引导学生读书圈画、讨论交流、朗读感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1.准备每人一只苹果,一把小刀。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你们知道的`四大发明吗?谁来介绍一下?{火药、造纸、指南针、活字印刷}
2.其实任何发明起初都源于对事物的主动探索和发明者的善于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个美国小孩的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和四大发明一样伟大!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这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大开眼界。
二、复习生字(多媒体动画“送苹果”的形式,激发兴趣)
瞧不起横切拦腰生疏幼儿园图案感触五角星鲜为人知清晰循规蹈矩
三、新授
(一)用“读中感悟的方法”学习第三段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活泼可爱、好奇心强、乐于与人交往的小男孩,他几乎每天都向我报告新闻、显示新本领。
1.默读第三段,思考:
①这一次,他又带来了什么新本领?
②这种新本领新在哪?
2.演示比较理解:“通常人切苹果的方法”和“小男孩拦腰切的方法”(板书:拦腰切)
①与众不同的做法,有什么新发现?(板书:苹果核像五角星。目的:引出“清晰”的句子,让学生理解后用“清晰”造句。)
②从小男孩显示新本领的语言和动作中你读懂了什么?(目的:让学生学会用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说己的感悟。)
③指:谁能用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现出来?——屏示/指/
④:你们听出了什么?还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2.教师范读:老师读得怎么样?
你能从文中找出关键词说出你的理由吗?还可以给我提提建议吗?(目的: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而体会文章的内涵,并以此作为朗读的依据。)
3.齐读第三段。
(二)用“动手实践的方法”学习第四、五段
A、动手体验:学生自由切苹果。(体验创造力能发现新事物的过程)
1.创设采访情景,理解“循规蹈矩”
①谁来说说,通过自由切苹果你有什么新发现?
②为什么大多数同学都会这样“拦腰切”?(照课本——这是你的好奇心)
③如果没看课本,你平时是怎么切苹果的?你怎么知道这样切?(大人说的或平时习惯)
④像这样别人怎么说怎么做,自己就跟着怎么说怎么做,这就叫“循规蹈矩”。
2.启发思考,理解“创造力”
①想一想,如果每个人都循规蹈矩的还能发现苹果里隐藏的五角星吗?为什么?
②同学们,那怎样才能做到不循规蹈矩呢?
教师:用别人没做的方法再换一种切法
③自由读最后一段,“换一种切法”叫什么呢?{板书:创造力}
④人的创造力是什么?请你在课文中勾画出句子。
学生汇报,教师:往大处说,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想法和做法,也就是让我们换种新的方法或变个角度思考问题。
3.学生质疑:还有什么不懂的词句和问题,可以提出来?(“魅力”:查字典理解意思;找出文中句子理解,仿造造句。)
4.拓展:举例说一说创造力在生活中的体现和运用。
教师:其实创造力的运用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B、动手体验:制作精美果盘(体验运用创造力发现的新事物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的过程)。
1.师: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运用我们刚才在苹果里发现的五角星制作一个精美的果盘,让后排老师的眼睛亮起来、口水流出来——这就是创造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2.轻松的音乐声中,学生动手体验。
3.展示学生作品,让其介绍创作意图。(目的:提高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让孩子在交流中学习。学生智慧的光芒在闪烁,正是他们创造力大胆运用的体现。)
四、畅谈收获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你想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收获?
2.教师:生活中如果我们考虑问题也换种方法,换个角度,同样也会有新的发现,得到新的惊喜。
板书设计:5苹果里的五角星
拦腰切苹果核像五角星
创造力
练习设计: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动画“送苹果”的形式复习生词,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
2.用“清晰”“魅力”进行说话练习,反馈对词语的理解。
3.用抓关键词的读书方法体会文本感情,练习朗读。
4.利用在苹果里发现的五角星,动手制作精美果盘,体验运用创造力发现的新事物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介绍自己拼盘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一、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尤其是第三次拜访,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 辅助 捆来 尊重 卧龙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时辰 策略 茅塞顿开 同塌 讨论
B.重点字音:
疏 潺 晌 辰 诸 尊 吩 塞 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 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 fen) 辅(fu fu) 晌(xiang shang )
辰(cheng chen ) 诸(zhu zu ) 卧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盘踞、治理、归宿、如臂如股、劲挺、荡漾、领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风雨同舟”等词语的意思,并读读记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从重点句段中,领受老人以老弱之躯在这穷山恶沟里创造奇迹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穷山沟信念之真、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品格之高。
教学准备:
教学PPT
课前学生预_:
1、按课文前面的“连接语”预_课文,思考问题。
2、查找资料,搜集图片:“晋西北”、“晋西北老人”、“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_课文
一、 教学引入,初读课文
1、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刚刚学_了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美国的印第安人对他们美丽的故土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今天我们要学_的16课《青山不老》,要去看一看我们中国晋西北的一位老人对自己的故土——家乡的大山的热爱。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什么地方,什么事?
(1)分组读词语:△肆虐、盘踞、险恶、
△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如臂如股、宏伟、
△风雨同舟、三番五次、 归宿、与山川共存 、与日月同辉
说说老师为什么如此分类出示本课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 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用“()”找句子,并用“? ”打出重点词语。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三、读课文,找找如此瘦弱的老人却创造了什么奇迹。用“【 】”找句子,并用“△ ”打出重点词语。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四、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
1、“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
_先感受老人在家乡的大山上植树造林的大背景
(1)晋西北在我国的什么地方?这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交流资料、图片。
(2)课文哪个自然段对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作了生动的描写?
(3)学生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找出这里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重点句子,并有“△”打出句子内的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
交流:A、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B、“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4)、出示句子:“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我句话有哪几个明显对比的地方?(如此险恶的地方——瘦小老头)
(如此险恶的地方——创造绿洲)
(瘦小老头——创造绿洲)
_再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说一说。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根据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说老人在这样小环境中植树了一天疲惫不堪回到这个院子里时的事情。
五、寻找老人创造奇迹的力量源泉
是什么力量驱使着、支撑着老人以自己的老弱之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日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用“~”划出重点句子,用“△”打出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
1、“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2、“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1)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预设:△“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另一种东西”指什么?
△“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家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的?
插入“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情况的资料。
(2)从这位普通老人身上我领悟到什么? 青山是不会老的。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一、教材分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共有五页插图,分为两在部分。其中第
1、2、3页为第一部分,第4、5页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四幅插图,第二部分共有五幅插图。第一部分教育学生要坚持写日记,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第二部分教育学生要爱护图书, 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二、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2、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讨论:如何写好作文?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写日记有什么好处?分组讨论。交流。小结。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交给写日记的方法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怎样才能写好日记?1, 要持之以恒。2,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3, 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日记的书写及格式讨论交流。
四、总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五、作业: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
2、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说说“沙漠”、“绿洲”
1、教师:“沙漠”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绿洲”在你的想象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可以用词语、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来描绘你脑海中的“沙漠”和“绿洲”,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2、自己读全文。
3、交流“沙漠”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白茫茫一片地上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教师相机板书:恶劣、不毛之地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不毛之地……咸而板结环境十分恶劣。
(2)看图,进一步感受环境的恶劣。教师:阿联酋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3)指导读好句子
A、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B、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4、交流说说“绿洲”教师相机板书:绿树成阴鲜花遍地良好的生存环境出示图片,看图进一步感受美好。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
1、教师: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恶劣的自然环境建设成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呢?是如何在沙漠中建设绿洲的呢?
2、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线划出他们是怎么做的句子?
3、交流出示句子。
4、再好好地读读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体会?引导学生体会:困难是巨大的;建设绿洲的代价是巨大的,但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决心是坚定的。板书:花大代价培植
5、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精读4、5、6自然段。
1、自己读4、5、6自然段,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引导学生理解“侍弄”?
3、再读课文,你从哪里体会到他们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花草树木。圈圈画画词、句。
4、交流句子,指导读好句子。
(四)总结课文。
1、教师:阿联酋人民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那么,在阿联酋,仅仅只有迪拜这样一个城市绿洲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星罗棋布)
2、教师: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所以,后来,20xx年开始,联合国人居中心在全球组织评比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奖,这个奖项就叫“迪拜奖”。
用来奖励在改善居住环境做出杰出贡献的范例。 (中国的广州、周庄也获得了此奖项)
三、教学结束: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反思: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关于环境改造与保护的`课文。课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上课开始,我考虑到学生对阿联酋这个国家比较陌生,我本来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有关课文的朗读和阿联酋的风光,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让学生的视觉受到强烈的冲击,继而设问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这样荒凉的沙漠变成美丽的绿洲的,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但由于学校停电,没有机会用上此课件,真是事与愿违。
好多有经验的教师们都反复强调:语文教学问题不能太碎、太多,要抓住核心问题展开教学。所以,本篇课文的教学我只围绕一个重点问题“阿联酋人民是怎样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并以此为切入点,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的难点是课文第三自然段,我反复思量,先从本段的中心句“……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一个孩子”入手,告诉学生粗略计算一下,一个孩子从呱呱落地到大学毕业得花十万元左右,接着引导学生抓住“三个买来”以及一棵树苗需要多少钱,一瓶矿泉水需要多少钱,抓住关键词“挖去、填上、埋下”,“纵横交错”体会这样设计要费多少心血、财力、物力、人力,加深学生的理解,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一段文字的感受很深刻。继而,本段的中心句“……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一个孩子”也就迎刃而解,学生对阿联酋人民的壮举充满敬意。
在感受了阿联酋人民的壮举后,我想对学生渗透爱护环境的教育,设计了:我想对自己说、对阿联酋人民说、对破坏环境的人说,深化学生对爱护环境的认识,强化文本的育人功能。先让学生写一写,然后读写结合全班交流。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深入,体现在教学第六自然段时可以抓住“更绿、更翠、更艳”这三个词进行细细品味,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以及水对绿化的巨大作用,但我未能抓住这一细节。在学生交流第二自然段时,谈到迪拜街头的美景说到:“迪拜这样美可能是国家有一些明文规定,也可能是人们的自觉行为”其实我国也有这样的规定,比如:不乱踏草坪等,但为什么仍然有乱踏草坪,乱砍树木的情况出现呢?我这里就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但我去没有抓住这一契机,让这个机会白白流走。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空中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水里的游鱼。但是稍不留心,它们就会从我们的眼前溜走等到要写时不知从哪儿写起。就说我们春天里常见的燕子(出示燕子图片),我们会怎样描绘它呢?(学生自由发挥)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作家郑振铎是怎样描述燕子的。
2、读题:
(板书“燕子”)
(1)、指导“燕”的结构:象形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
A、小黑板出示字词:自由读——指名纠正读——齐读
B、读课文:(分段指名读)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教师评)
2、理清课文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那些内容?(小组讨论)
(2)、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外形,春天赶来,飞行,休息)。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一起回答:外形)
作者是抓住它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相机板书: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
2、指导朗读
(1)、情感准备:既然燕子是这样的漂亮、机灵,大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喜爱、欢快……的语气)
(2)、练读:
(3)、指名读——男生女生比赛读——齐读
3、指导背诵
(1)、思路: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外形的?(指板书:羽毛——翅膀——尾巴、指图)
(2)、请学生自己试着把这一段背给同桌听。(提示:可看板书或看图)
(3)、看板书,分一二排、三四排背。
(4)、齐背。
四、布置作业
1、习字册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课
1、请学生说说回忆第一段写了什么?(外形)
2、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请学生带感情背诵)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的模样,那么着可爱的精灵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身边的呢?(春天)
(2)、自由读这一段,想想它描绘了春天里的哪些事物?用横线划出来。它们是什么样的?圈出描写的词语。(微风——吹拂;细雨——洒落;柔柳……)
(3)、重点品味描绘春天的句子
A、出示小黑板。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23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02-04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猫的教案12-04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小学四年级苏教版下册语文教案02-15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篇12-28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18
语文下册《望月》教案02-16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02-01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