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碰小班科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对碰小班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对碰小班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合后能发生变化。
2.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矿泉水瓶、颜料、多媒体课件、橡皮泥、牙刷、画有裙子的画、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与幼儿共同玩魔术,激发幼儿对本节课的兴趣。
(1)老师要变魔术了,幼儿与教师一起喊:水宝宝,水宝宝,变变变。(变红色)
(2)请几名幼儿一起来试一试这个魔术(分别变红、黄、蓝色)
(3)出示各种颜色物品的幻灯片,让幼儿说出物品的颜色,以便加深幼儿对红、黄、蓝色的认识。
2.幼儿自由操作,探索两种颜色配合后的效果。
(1)教师为幼儿出示记录纸、橡皮泥,教师讲清楚使用的方法:根据记录纸上提供的两种颜色,将这两种颜色的.橡皮泥捏到一起,看看会变成什么颜色,然后将相应的颜色记录在记录纸上。
(2)幼儿每人一张记录纸,幼儿自由操作进行记录。
(3)教师为幼儿展示幼儿的操作记录表,并让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3.游戏:看谁说的对又快
(1)教师说红加黄,引导幼儿说变橙色,依次类推。
(2)游戏:教师边说边出示卡片,配上音乐与幼儿玩游戏:教师说红加黄,幼儿说变橙色,看谁说的对又快。
4.动手为裙子涂颜色,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
(1)教师为幼儿出示没有颜色的三件裙子的画,请第一组小朋友为我设计一件橙色的裙子,请第二组小朋友为我设计一件紫色的裙子,请第三组小朋友设计一件绿色的裙子,但是老师这里只有红、黄、蓝色的颜料和牙刷,怎么办呢?
(2)教师为幼儿师范操作的方法,之后请各组小朋友共同完成。
(3)教师展示幼儿的作品。
5.请小朋友回家跟你的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看看别的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是不是也能变成其他的颜色。
对对碰小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初步尝试按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初步培养观察力,萌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鞋子、袜子、夹子、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老师遇到难题了!你们看这里的鞋子,老师想把它们一双一双的整理好,可是这么乱,我都不知道怎么整理了。
我知道小(1)班的小朋友特别能干,老师想请你们把鞋子一双一双的整理好,好吗?我们开始吧!
二、初步探索:
1、幼儿进行自由配对,询问:
A、你整理的是一双什么鞋子?
B、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的?
C、它们一样大吗?
D、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2、请小朋友拿着你整理好的鞋子围成一个圈坐到老师前面来。提问:
A、小朋友刚才你整理的是一双什么鞋子?
B、数一数这双鞋有几只?
C、这两只鞋它们一样大吗?我们来比一比?
D、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的?颜色是不是一样的?
小朋友看看你整理的是不是一双鞋?
3、 小结
原来两只鞋子它们要样子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才叫一双鞋。
三、巩固经验:
1、今天早晨,老师洗了许多袜子,想把它们都晒干,可是
有许许多多的袜子,我都分不清哪只和哪只是一双了。老师请小朋友们帮忙:把袜子一双一双的`整理出来,再拿到后面的绳子上用夹子夹好,好吗?
那么,让我们开始整理吧!(幼儿自由整理)
2、我们来看看,这些袜子都是一双一双的吗?
五、结束部分:
小朋友,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回到家可以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了。
我们一起来玩“小手真能干的游戏”吧!
对对碰小班科学教案3
教学理论依据
幼儿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色彩鲜亮的物品总让孩子们惊叹不已,爱不释手。心理学研究表明,3至4岁是儿童对色彩的敏感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如何引发小班幼儿认知颜色的兴趣,初步感知颜色中的小秘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详细阐释了“活教育”的原则,他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为此,此次活动创设了生活气息浓厚的情境,通过实际操作各种与颜色相关的材料,综合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去交流,去表现、去探索发现,让幼儿在主动操作中感知颜色变化,初步获得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对自身的价值和意义,适宜的拓展、深化幼儿原有经验,引发其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2、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活动准备
1、情境创设:“糖果小屋”(投放各种颜色的糖、水果、蔬菜等)。
2、操作用材料:红、黄、蓝三种稀颜色;红、黄、蓝三色面塑彩面;红、黄、蓝色透明玻璃纸若干;透明塑料杯13个;一次性透明手套1支、针管26支、塑料瓶13个;添画用的藕、布团、积木等若干;毛笔、小刷子、图画纸、果盘若干;魔法箱、彩球、彩扇等。
3、课件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是幼儿能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并能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2、活动难点是幼儿能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活动过程
1、创设“糖果小屋”导入活动,利用“魔法箱”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颜色,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创设去“糖果小屋”做客的情境,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引导幼儿自由参观“糖果小屋”,并说出看到的.物品的颜色。
(2)利用“魔法箱”中的彩球、彩扇“变”出的颜色,让幼儿说出生活中与其颜色相同的物品。
请幼儿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颜色与“变”出的颜色一样?
(“小朋友想一想,咱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
2、幼儿自由选择操作区,进行自主观察、操作、探索,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操作区一:红、黄、蓝色透明玻璃纸、
操作区二:红、黄、蓝色三种稀颜色、调色盘及各种调色工具、
操作区三:红、黄、蓝三色面塑彩面、
3、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感知蓝色和黄色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会变成绿色)
(1)教师演示,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利用装有蓝色和黄色两种颜色水的一次性透明手套,将水混合并慢慢摇动,请幼儿观察: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
(2)引导幼儿操作透明塑料杯,初步感知蓝色和黄色两种颜色配色会发生变化。(会变成绿色)
幼儿动手操作装有蓝色和黄色两种颜色的透明塑料杯,感知蓝色和黄色配色后会变成绿色。
4、进一步探索感知任意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并利用课件进行小结。
(1)出示装有红色、黄色、蓝色任意两种颜色水的“一次性针管和塑料瓶”,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感知任意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2)引导幼儿按变化了的颜色,找到“糖果小屋”中相应颜色的物品,分类摆放塑料瓶。
(3)教师利用课件和红、黄、蓝三色稀颜料,演示任意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播放课件)
5、引导幼儿通过印画和品尝各色食品,帮助幼儿巩固感知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颜色。
(1)创设故事情境《长颈鹿的长围巾》,引导幼儿用配出的颜色及红、黄、蓝色,用藕、布团、积木等在白色的围巾上装饰。
(2)请幼儿品尝各种颜色的蔬菜、水果做成的拼盘,教育幼儿多吃各色食品,不挑食。
对对碰小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2、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活动准备:
1、涂有蓝色和黄色的白板一块。
2、各种形状的手板人手一对。
3、盛有各种颜色的托盘数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导入活动。
今天季老师要带宝贝们和颜色宝宝们玩一玩,快看看地上有什么颜色宝宝?来我们一起和颜色宝宝们玩一玩吧。
小结:蓝色宝宝和黄色宝宝碰一碰,绿色宝宝变出来。
二、幼儿尝试两种颜色碰一碰,变出一种新的颜色。
1、猜一猜,红色宝宝和黄色宝宝碰一碰什么颜色会变出来呢?到底会变出什么颜色宝宝呢,我们请小手板来帮帮忙。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
3、小结:红色宝宝黄色宝宝碰一碰橙色宝宝变出来。你见过什么东西还是橙色的?
三、利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蓝色和红色碰到一起的结果。
1、我们知道了红色宝宝和黄色宝宝碰一碰就变出了橙色宝宝,那我们来看一看红色宝宝和蓝色宝宝碰一碰什么颜色会变出来?
2、教师和幼儿一起实验,幼儿观察。
3、师幼小结实验结果。
四、幼儿尝试其他两种颜色碰到一起的结果,并利用新的'颜色绘画美丽的春天。
1、教师提问:春天的小草是什么颜色的?小花呢?大树呢……
2、引导幼儿用小手把两种颜色碰到一起,用新颜色绘画春天。
五、幼儿在绘画中结束活动。
六、活动自评:
颜色对对碰主要是让孩子了解了三原色中每两种颜色在一起又会变出新的颜色,孩子对颜色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用不同的方式让孩子感受颜色的变化,成功的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运用变出的新颜色画美丽的春天。
对对碰小班科学教案5
教学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小班幼儿对红、黄、蓝三原色有了初步的认识,可是对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不了解。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过程中,围绕预设目标,通过让幼儿扮演“小粉刷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感知颜色的奇妙变化,享受玩颜色的乐趣;同时,满足了幼儿的操作愿望,激发了幼儿继续发现、探究生活中各种颜色的兴趣。
实施策略
本次活动主要运用了操作体验法、观察比较法。引导幼儿在扮演“小粉刷匠”的过程中,通过两次粉刷不同颜色,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通过自由调色使幼儿进一步发现颜色的神奇变化,达成预设目标。活动中,教师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2.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种颜料若干瓶;粉刷工具(塑料桶、刷子)13套;纸箱房子3座;罩衣13件。
2.音乐《我是一个粉刷匠》。
活动过程
1、随音乐《我是一个粉刷匠》入场,激发幼儿当粉刷匠的兴趣。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体验发现的乐趣。(实现目标一、目标二)
(1)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引导幼儿观察,说出颜色的名称。
(2)分发三种颜料,幼儿分组按照标记粉刷房顶。
(3)调换颜料,分别给房顶再刷上一种不同的颜色(红色+黄色,黄色+蓝色,蓝色+红色),初步感知两种颜色碰到一起会变成一种新的颜色,并引导幼儿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些颜色(橙色、绿色、紫色)。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运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颜色进行调配。(实现目标一、目标二)
(1)请幼儿自由调色,进一步发现颜色对碰后的奇妙变化,并尝试运用语言表达在哪里见过这些颜色。
(2)通过“粉刷墙面”,享受玩颜色的乐趣。
(3)分享劳动成果,鼓励幼儿继续去发现生活中各种不同的颜色。
对对碰小班科学教案6
教学理论依据
综合活动《颜色对对碰》选自小班主题四《七彩乐园》次主题二“奇妙的颜色”。
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她们的“学习活动”是通过多感官参与、与其他情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运用直观行动性思维与具体形象性思维建构经验的过程。而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孩子所获得的知识,不应由别人简单传递,而是自主获得、主动建构起来的。因此,本节课老师在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规律基础上,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设计了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亲自动手、主动观察、互动发现,鼓励幼儿感知和发现颜色变化的现象,帮助幼儿初步建构起了颜色变化的经验。
一个有效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是调动与激发起幼儿的原有经验,更应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建构和提升幼儿的新经验,实现幼儿精彩经验的建构和达成。对于小班幼儿来讲,对三原色(红、黄、蓝)已经非常熟悉,并且有丰富的生活感知,属于已有经验。而两种甚至三种颜色混合之后的变化、颜色之间的相互关系、美妙神奇的色彩变幻和图画创意想象却是幼儿没有尝试过的,属于幼儿未知的新经验。因此,本节课教师通过三个层次的游戏操作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已知经验,逐渐发现和了解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变化,并初步建构起颜色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虽然不需要幼儿正确的说出三原色变三间色这一原理,但却让幼儿充分感知和初步建构了相关经验,提升了幼儿对于颜色的认知水平,为幼儿继续探索颜色的秘密以及色彩艺术的创作活动提供了动力和兴趣。
实施策略
策略一:创设“魔术游戏情境”
以变魔术的游戏情境贯穿始终,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充分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
策略二:幼儿“自主操作和探索”
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自主操作,发现水宝宝颜色变化的秘密。并通过换瓶盖、颜色印画等,引导幼儿探索观察颜色混合后的变化。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
策略三:采用“互动教育”的策略
注重幼儿与多元对象的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幼儿与同伴的互动;幼儿与老师的互动等,增强了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颜色游戏,体验颜色变化带来的乐趣。
2、充分感知并初步了解两种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3、尝试对颜色印画进行创意想象。
教学重点
充分感知并初步了解两种颜色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
幼儿能积极主动并有秩序的操作各种材料。
教学准备
矿泉水瓶子、瓶盖、红黄蓝颜料、压膜纸、素描纸、塑料筐、杯子、勺子、轻音乐等。
教学过程
1、教师魔术表演,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出示水瓶,并表演魔术,让幼儿观察清水变出颜色的过程,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2、幼儿变魔术,观察水宝宝的颜色变化
(1)请幼儿取一个水瓶,玩变魔术游戏,体验清水变出颜色的过程。
(2)请幼儿按水宝宝的颜色分组互动,增加趣味性。
(3)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红(黄、蓝)色的。
3、幼儿换瓶盖,观察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1)引导幼儿发现瓶盖上的秘密,并按水宝宝的颜色分组换瓶盖。
(2)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的新颜色。
(3)请幼儿将自己的水瓶按颜色放回相应的筐子里。同时教师小结:两种颜色宝宝在一起又会变出新的颜色来。
4、师幼动手玩颜色印画游戏
(1)教师示范颜色印画游戏,并启发幼儿观察想象。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3)鼓励幼儿大胆创意想象,并把自己的作品与老师和小伙伴分享。
对对碰小班科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感知袜子的不同特征和用途,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生活中的经验。
2、在配对游戏中,初步形成“双”的概念,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袜子若干、盒子数个、关于活动的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盒子,摸一摸、猜一猜,激发幼儿的兴趣。
1、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2、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原来盒子里面是各种各样的袜子。
二、看看说说自己的袜子,感知袜子的外部特征。
1、你们穿袜子了吗?看看小朋友的袜子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袜子,引导幼儿从颜色、图案等方面介绍。
三、给袜子配对,初步形成“双”的概念。
你们想看看老师穿的袜子吗?(只有一只)
1、观察教师的'袜子,给教师纠错。
你们为什么笑?(突出双的概念)
帮我找找另外一只袜子在哪里?(教师故意出示颜色、大小、图案不一样的袜子让幼儿辨别)
2、出示ppt,教师进行小结。
要找到一双袜子,我们要看袜子的颜色、大小、图案、厚薄等都要相同,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一双正确的袜子。
四、了解袜子的主要用途,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
我们为什么要穿袜子呢?请幼儿说一说。
小结袜子的主要用途:保暖、好看、保护双脚等。
五、情景游戏《帮熊妈妈晒袜子》
一阵风吹过,把熊妈妈晒在外面的许多袜子都吹落了,我们帮熊妈妈一起晒袜子吧!
1、想一想,怎样才能找到袜子的另外一只好朋友哦?
2、幼儿操作练习。
3、鼓励幼儿互相检验袜子是否配对。
六、延伸活动:袜子分类
这些袜子有的是熊爸爸的,有的是熊妈妈的,还有的是熊宝宝的,你能帮忙把这些袜子分类放吗?
对对碰小班科学教案8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红、黄、蓝三种颜色其中两种配色后的变化。
2、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3、积极关注生活中各种事物的不同颜色。
二、活动准备:
自制大、小猪教具6个、颜料、矿泉水瓶、红、黄、蓝三色瓶盖、多色水、抹布、白板课件、即时贴标签等。
三、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呀,森林里要开一场音乐会,小猪一家都要去参加,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了。他们正在挑选漂亮的衣服呢!
(二)、说一说:分别出示红、黄、蓝三颜色,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三种颜色的物品。师:看看衣柜里有什么颜色的衣服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是红色的?(黄色、蓝色)
(三)、变一变:
1、教师演示黄色和蓝色配色后变成绿色。揭秘、小结:黄色和蓝色碰到一起会变成绿色。
师:看一看衣柜里面没有颜色了,咦!它们愿不愿意穿一样的颜色去参加音乐会呢?剩下的小猪还可以穿什么颜色呢?老师会变魔术,把一种颜色摇一摇变成一种别的'颜色。
2、幼儿自己实验两种颜色的配色。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并选择两种不一样的颜色进行配色。
师:那两种不一样的颜色碰在一起都会变出新的颜色,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3、将变化后的颜色进行记录、归纳分类。
师:猪哥哥喜欢穿绿色的衣服,谁的变成绿色了?来给猪哥哥穿上吧!(再给猪爸爸、猪妈妈分别穿上)教师小结:原来,两种不一样的颜色碰到一起能变出新的颜色来。
四、结束:
师:小猪一家穿着漂亮的衣服正在开心的演出呢!帮助了小猪一家,你们开心吗?原来啊,帮助别人可以让别人开心,自己也很快乐!好!我们和小猪再见!
对对碰小班科学教案9
设计思路:
我们都知道,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就是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而手套对于宝宝来说,也已经不在陌生,但是他们对手套的认知可以说是比较浅显的。因此基于以上两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手套对对碰,尝试联系生活,让宝宝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去关注手套。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手套的基本特征,知道手套是各种各样的。
2学习戴手套的基本方法
3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了解手套的基本特征,并根据特征学会配对
难点:学会戴手套
对于难点的解决我会在平时的生活中加以锻炼,在本次活动中要求所有幼儿都能学会戴手套比较困难。
二、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手套,供幼儿配对使用。
2人手准备一副五指手套,供幼儿练习使用。
3生活中特别的手套。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互动教师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方法有:
1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教师演示戴手套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了解戴手套的正确方法。
2操作法: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纲要》指出,教师在手套做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次活动中让先幼儿自己尝试戴手套,然后通过教师的师范再尝试戴手套。
3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法、鼓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
五、说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究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表达法: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活动中,我们各种颜色的手套,让幼儿看一看手套的外形特征,然后用语言说一说表达出来。
2 尝试法:《纲要》指出教师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通过自己尝试给手套配对,戴手套,做手指游戏。在游戏氛围中提高了幼儿动手能力创作力。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音乐:合拢分开
(二)、幼儿练习匹配手套,了解手套的基本特征。(在探索中自己发现、)
1、匹配练习。
师:最近天气冷了,我们可以活动活动小手。陈老师想送小朋友一件小礼物。猜猜是什么?(分发每人一只手套)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呀?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应该发几只?为什么?
师:手套宝宝呀应该是两兄弟,他们呀长的一样大小,颜色。 请你们帮助小手套找一找,把它的好兄弟请到小手套旁边。
2、师幼交流。
师:小手套都找到好朋友了吗?为什么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幼儿描述、并共同纠正配对错误的手套)
说说自己的手套上有什么?摸起来什么感觉
3、教师:原来一副手套有两只,它们的大小、颜色、花纹都一样。
(三)、幼儿学习戴五指手套。(儿歌教授法)
1、幼儿自己尝试戴手套。
师:你们会戴手套吗?那就拿出小手套戴一戴吧!(幼儿尝试、教师观察)
2、谈感受。
师:戴手套时遇到困难了吗?你的手套戴得舒服吗?为什么戴不好?
3、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让你的小手套先休息一下,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戴的?
4、教师示范,边念儿歌边戴手套。
介绍手套有五指,我们的小手也有五指,找到大拇指对准,一个一个戴进去
师:刚才老师是怎么戴的?那就跟着我一起说儿歌。(教师示范另一只手,幼儿大声念儿歌)
5、师幼共同练习戴手套。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那我们一起来边念儿歌边戴手套吧!
6、:戴上手套感觉怎么样?为什么要戴手套?(简单了解手套的作用保暖、美观)
(四)、了解生活中特别的手套。(提升幼儿对手套的认知,交流中结束活动)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特别的手套,让我们一一看吧!
出示各种手套,让幼儿自由讨论
(五)结束
原来有这么多有趣的手套,让我们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吧!
儿歌:
张开五个手指头,来和手套对一对
爸爸伸进大洞洞,妈妈伸进二洞洞,
哥哥伸进三洞洞,姐姐伸进四洞洞,
宝宝伸进小洞洞,换只小手再继续,
张开五个手指头,来和手套对一对
爸爸伸进大洞洞,妈妈伸进二洞洞,
哥哥伸进三洞洞,姐姐伸进四洞洞,
宝宝伸进小洞洞,我的手套戴好了。
【对对碰小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对对碰06-28
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对对碰2篇06-28
小班科学教案:颜色对对碰6篇04-01
《对对碰》小班教案05-23
颜色对对碰小班教案02-17
《鞋子对对碰》小班教案04-30
小班颜色对对碰教案03-28
小班教案《袜子对对碰》10-12
小班健康教案:袜子对对碰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