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1-27 08:05:0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中班教案范例[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中班教案范例[7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内容:

  教学活动安排:

  第八周:

  下午:破译密码(重点领域:科学)

  第九周:

  1.迎春花(综合)

  2.小树林(艺术)

  3.花瓣儿“鱼”(语言)

  4.我爱大树和小花(社会)

  5.我的小花园(艺术)

  6.花儿多美丽(数学)

  文学活动推荐:

  1.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建构式)

  2.散文:春雨的色彩(幼儿园整体性发展课程)

  3.童谣:两只羊

  4.故事:鸟窝里的树(早期阅读)

  前审议:

  主题

  在这一主题中,我们并不勾画春天的树木、花草、气候的知识网络,而是和幼儿一起去结识树朋友、花朋友、以朋友的目光感受、理解朋友,关心、照顾朋友。幼儿在情感的愿望的驱动下,他们徜徉在“花瓣儿鱼”的美妙遐想中,为“不高兴发芽的树”着急,为“去年的树”哀伤……在音乐旋律中,他们用自己的形体语言表现嫩芽、新叶的生长,他们象花瓣儿那样翩翩起舞,把春天的气息、生机勃勃的精神富有神韵地表现出来……

  计划中的活动内容与主题内容契合,各领域分布均匀,难度适中,适合现阶段中班开展。考虑到综合活动“迎春花”有幼儿手工操作内容,艺术活动“小花园”同样也是幼儿手工活动,形式单调,因此,我们将手工活动“小花园”调整为绘画活动“小树林”,让主题内容更丰富多彩!

  日常文学活动

  计划中的文学推荐内容与主题内容契合,难度适中,适合现阶段中班幼儿欣赏。散文诗《蝴蝶舞会》非常优美,可以配合悠扬的音乐旋律,让幼儿陶醉在美丽的遐想中。欣赏优美的散文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建议多欣赏几遍,可以鼓励幼儿闭目聆听,效果应该会更好!

  游戏与环境

  在活动室的一个墙角上,师幼共同制作、布置“大大小小的树”和“树的朋友”;在自然角摆放一些花卉,供幼儿观看;布置“我的树朋友”专栏,幼儿将自己的树朋友画下来,并布置其中;提供关于树和花的书籍。

  游戏重点指导美工区:捏小树林(彩泥)。引导幼儿大胆想象,通过揉、捏、压的方法捏出书的树干、树枝及树冠,并装饰树冠;鼓励幼儿捏出数量相当的树,变成小树林。

  家长工作

  提醒家长在接送孩子途中、到公园里去的路上或在绿化带附近散步时,可以抓住时机引导孩子观看树木花草,亲近花草树木;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动手种植一盆花,观看花的生长变化,并记录、表述花的生长变化;把拾来的花瓣捣烂,同孩子一起印染手绢等物品;请孩子找出家中所有用木料做成的东西,说说哪个房间的.木制品最多。

  教学活动

  《小树林》:考虑到幼儿已基本会画树的形态,因此,我们本次活动的重点为装饰树。为了帮助幼儿把握绘画方法,我们制作了两份范例,一份是没有装饰的树,一份是已装饰的小树林,前者可以帮助幼儿学会画树的方法,后者则是便于幼儿观察了解树的装饰手法。考虑到幼儿还未接触过黑白线描画,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运用这一手法进行装饰。目标最终定为:1.学画树,能表现树干、树枝及树冠。2. 尝试用点、线、面的绘画方法装饰小树林,体验装饰小树林的乐趣。

  《花儿多美丽》:“感知9以内的数量”这一目标较简单,我们将难度较大的“根据特征分类摆放”作为重点开展,目标最终定为:1. 根据花朵特征进行分类摆放,并学习记录。 2.感知9以内的数量,乐意讲述操作过程。科学活动应提供让幼儿自主操作、探索、发现的机会。在原备课中,幼儿自主探索的部分较少,我们备课组进行了调整,将集体操作部分调整为幼儿自主操作,让幼儿先尝试自己分类,再集体分类,把探索、发现的机会留给幼儿,促进幼儿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活动时间:

  第九周 (周 月日)

  活动内容:

  小树林

  活动目标:

  1.学画树,能表现树干、树枝及树冠。

  2. 尝试用点、线、面的绘画方法装饰小树林,体验装饰小树林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范例二张。

  2.幼儿绘画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1),引导幼儿认识树的树干、树枝及树冠。

  1.出示范例(1)。

  师:这是什么?(一棵树)

  2.引导幼儿认识树的树干、树枝及树冠。

  教师依次手指范例上树的树干、树枝及树冠,提问:这是树的什么?它像什么?

  3.徒手练习画树。

  师:我们用手指来画一画这棵树!先画树干、再画树枝、最后画上树冠!

  二

  、出示范例(2),引导幼儿感受画面独特的装饰风格。

  1.出示范例(2)。

  师:如果有许多树长在同一个地方,就成了一个小树林!

  2.引导幼儿感受画面独特的装饰风格。

  师:这个小树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小结:

  (1)小树林的颜色:黑色与白色。

  (2)树冠上面有几何图形画成的树叶;背景是用线装饰的。

  三、明确绘画要求,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 师:你们想画一个这样的小树林吗?

  2.明确绘画要求。

  (1)先画树,画出树干、树枝及树冠。多画几棵,变成一个小树林。

  (2)画一些几何图形在树冠上,变成树叶,图形也要涂满黑色。

  (3)在空白的地方,从下往上,从左到右画上波浪线,为小树林画上背景。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讲评。

  1.教师将幼儿作品展示在墙面上,幼儿相互欣赏。

  2.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画的小树林?

  3.相互点评。

  师:你觉得谁画的小树林最美?为什么?

  4.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画黑、白两种颜色的小树林,做游戏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画彩色的小树林,比一比哪一种更漂亮!

  活动时间:

  第九周 (周 月 日)

  活动内容:

  迎春花

  活动目标:

  1.了解迎春花的基本特征,知道迎春花是春天最早开的花。

  2. 学习制作迎春花,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已观察过迎春花。

  2.迎春花ppt课件、范例。

  3.幼儿操作材料:黄色皱纹纸、花瓣模板、已画好枝条的绘画纸人手一份,每组一张4k纸。

  活动过程:

  一、观察迎春花,了解迎春花的基本特征,知道迎春花是春天最早开的花。

  1.播放ppt课件。

  师:你们认识这是什么花吗?(迎春花)

  2.知道迎春花是春天最早开的花。

  师:迎春花是春天开的最早的花,它们向我们报告:春天到了,所以,人们又叫它们为“报春花”。

  3. 了解迎春花的基本特征。

  师:从远处看,它是什么样的?花朵是什么颜色的?(一簇一簇、黄色的)近看呢?我们来数一数每朵迎春花有几片花瓣。(从花的形状、花瓣数量等方面观察)

  二、学习制作迎春花。

  1.师:这么美丽的迎春花,我还可以把它做出来呢。

  2.教师边介绍制作方法边示范:

  (1)我已经画好了枝条。

  (2)拿一张皱纹纸,把这张纸对折,对折好以后压压平,用同样的办法再对折两次。

  (3)把花瓣模板放在上面,然后用笔沿轮廓描下来,用剪刀按轮廓剪出花瓣。

  (4)剪下的花瓣放在篮子里,再拿张纸做。

  (5)你想把花瓣贴在枝条的什么地方,就在那里涂上胶水,然后贴上六片花瓣。

  (6)最后用橘黄色的蜡笔画上花心,一朵漂亮的迎春花就做好了。

  3.出示范例:如果每条枝条上都开满迎春花,就更漂亮啦!

  4.明确制作要求:每组完成一幅迎春花,大家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

  5.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迎春花,体验合作的乐趣,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欣赏迎春花。

  1.教师将幼儿完成的迎春花布置在主题墙面上供幼儿欣赏。

  2.欣赏迎春花。

  师:你们做的迎春花多美呀!它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了!

  活动时间:

  第九周 (周 月 日)

  活动内容:

  花儿多美丽

  活动目标:

  1. 根据花朵特征进行分类摆放,并学习记录。

  2.感知9以内的数量,乐意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 大小、颜色不同的花朵(花片积木)、颜色标记、大小标记、记录表每人一份。

  2. 大记录表,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一、按一种特征分类,并学习记录。

  1. 介绍材料。

  (1)师出示花片:春天来了,花朵开放了,我的小篮子里也有许多花,现在要请你们根据它们的特征分成两份。

  (2)出示标记和记录表:先把篮子里的花朵拿出来,看看你想根据它的什么特征分,然后从篮子中找出两个特征标记,把它贴在记录表中,再数一数你分的花各有几朵,用线或点子把它记录在标记的下面。

  2.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 交流:你是根据它们的什么特征分,有几个?(幼儿讲述)

  4. 小结:同一份的花朵,我们可以根据它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如大小的不同,颜色的不同,分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二、按两种特征分类,乐意讲述操作过程。

  1.提出操作要求:

  师:刚才我们根据花朵的一种特征分成了两份,现在我们把花朵分成四份吧,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交流操作过程。

  师:你是怎么分,为什么这么分?(幼儿讲述,展示操作材料)

  4. 教师将幼儿操作材料演示在大操作纸上。

  5. 根据幼儿操作,引导幼儿选择

  相应标记。(大的黄色的、小的黄色的……)

  6. 数一数每种有几朵?(幼儿操作选数字卡片。)

  7.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花朵的一种特征分,也可以根据它的两种特征分,但是它们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8.师:还有小朋友没有分好,我们可以再试试,分对的小朋友把你的花朵放回篮子。

  注:区角游戏:花儿多美丽

  先数数一种花有几朵,然后用竖线或点子在下面相应的标记旁做记录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体会歌曲天真美丽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丽。

  2、熟悉旋律,用优美的声音学唱歌曲《蒲公英》。

  3、通过认识蒲公英,唱蒲公英,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感受美,创造美。

  4、在艺术学习中陶冶孩子的心灵。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6、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重难点:

  用优美的声音学唱歌曲《蒲公英》。

  体会歌曲天真的性质,感受春天的美丽。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录音机。

  2、蒲公英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复习歌曲《春雨沙沙》

  要求:用不同的力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春雨的美景。

  过渡语:春姑娘带来了春雨,让种子们发芽了,喝足了雨水的种子慢慢地长大,变成了一朵可爱漂亮的花,是什么花?(教师出示蒲公英)

  关键提问:

  蒲公英花是什么样子的?吹一吹后有什么变化?

  小结:蒲公英花被风一吹就像打着小伞一样飞起来。

  过度语:蒲公英被风吹起了以后可美了,小朋友都很喜欢它,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二、欣赏歌曲

  1、幼儿完整欣赏一遍。

  关键提问:

  听完以后,你觉得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曲?欢快的还是优美的?你的感觉是怎么样?

  小结:这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曲,听了以后觉得很舒服很开心。

  过度语:这么好听的歌曲,到底唱了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听。

  2、理解歌词

  关键提问:

  春风吹来,蒲公英往哪里飞?(往前飞飞)

  蒲公英飞的时候像什么?(小伞)打着小伞去干什么?(去旅行)

  谁在后边追?(小朋友)

  教师根据歌词总结演唱,并出示图谱,幼儿尝试跟唱。

  过度语:听完歌曲你们觉得美不美啊,那么美的歌曲,我们唱得也要美一点。

  关键提问:

  被春风吹了的小伞,飞起来是慢慢的,还是快快的?(慢慢的)

  小结:被风吹后,蒲公英的小伞是慢慢飞向远方,所以在唱飞-飞-的时候要慢一点柔一点。我们一起试试看。

  关键提问:

  小朋友在后面追,越追越近还是越追越远?

  小结:小朋友越追越远了,所以在唱“追呀追呀追追追”的时候声音越来越小,就好像小朋友越来越远快看不见了一样。我们一起试试看。

  3、完整演唱

  幼儿跟唱歌曲,要求声音优美,能做适当的轻响处理。

  分组演唱,妹妹一组,弟弟一组。

  三、表演

  请几个幼儿围城一个圈,跟着老师做动作,其他幼儿在座位上演唱。

  活动延伸:

  让爸爸妈妈带我们去野外欣赏蒲公英。亲身感受与他们零距离接触。

  活动反思: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以歌唱、表演为中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孩子对此活动兴趣相当高,而且对蒲公英形态变化也十分明了,孩子一看便知,音乐的选择也十分符合蒲公英的生长变化,孩子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在活动中幼儿可以体验和同伴合作的快乐,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合作对他们来说好像很难,多通过活动培养他们互相合作的精神,有利于他们以后的成长。

  小百科: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熊猫图片,感受熊猫胖乎乎、圆溜溜的外形特征。

  2、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分享同伴绘画经验等途径,尝试运用圆形、椭圆来描绘熊猫。

  3、大胆表达自己遇到的困难,乐意与他人交流绘画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熊猫,看过有关熊猫的动画片。

  2、熊猫各种姿Zi911I片多幅。

  3、竹林大背景图(幼儿合作画的竹子),黑色记号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1、调动幼儿对熊猫的已有经验,进一步感受熊猫的外形特征。

  (1)教师:你喜欢熊猫吗?看到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它是什么样子的?熊猫的身体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熊猫是什么颜色的?哪些地方是黑色的?

  (2)教师小结:熊猫有圆溜溜的身体和胖乎乎的四肢,黑白相间的毛,还有着黑眼圈,看起来很可爱。

  2、出示单幅熊猫的图片,幼儿自主探索熊猫的画法。

  (1)幼儿自主探索绘画熊猫,努力表现熊猫的基本形态,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如果让你来给熊猫画张像,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形状来画熊猫呢?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教师:在绘画熊猫时,你有遇到困难吗?在画熊猫哪个身体部位时遇到了困难?

  (2)教师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并尝试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如果熊猫的头和身体都可以用圆来表现,怎样画才能区分熊猫的头和身体? (头画得小一些,身体画得大一些)

  3、欣赏多幅不同姿态的熊猫图片,丰富熊猫的造型。

  教师:你最喜欢哪只熊猫?它在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你能学学它的动作吗?

  4、幼儿再次创作,探索画出熊猫的不同动态,教师指导。

  教师:你画的熊猫在干什么?熊猫最喜欢吃什么?

  5、幼儿将自己画好的熊猫张贴于竹林的背景中。

  教师:你们知道吗?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我们要共同保护它们。让我们一起将它们放回到翠绿的竹林中吧!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在绘画熊猫基本形态的基础上,延伸出第二层次活动――绘画各种动态的熊猫,如熊猫爬行、吃竹子的简单动态。还可以采用其他作画工具进一步尝试创作,如用水粉笔、蜡笔等。

  ☆区角活动

  ①美术区:提供油泥,运用团圆、压扁的方法制作熊猫。

  ②科学区:提供有关熊猫的图片和和书籍,让幼儿逐渐了解熊猫的生活习性。

  【评析】

  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教师预设了一个“幼儿独立探索画熊猫”的'环节,其目的是希望幼儿在绘画中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绘画困难,然后通过“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师幼共同解决”的思路,来帮助幼儿更好地描绘熊猫的身体特征。在实施环节我们发现:幼儿的绘画www.chinajiaoan.cn难点在于如何更形象地表现熊猫胖乎乎的四肢。有的幼儿将熊猫的四肢画得细而长,好似人的四肢。这时教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策略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如引导幼儿欣赏同伴作品、迁移同伴的绘画方法及教师示范等方法来帮助幼儿解决绘画困难。

中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人们常需要将一些材料、物品进行收拾、整理,而学习收拾、整理物品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就是一个学习分类的过程。让幼儿为分类并整理好的物品制作标记,能使幼儿对标记的含义的认识具体化。结合新年给弟弟、妹妹送礼物设计了此次按物品特征及用途归类的活动,在引导幼儿按物品特征逐级归类的过程中,幼儿有序整理物品的能力和习惯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归类,并根据物品的共同特征设计标记。

  2、在活动中学习有条理的收拾、整理物品。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按标记或用途分类的基础。

  2、教学具准备:

  (1)实物10种:薯片、饼干、果冻、儿童衣服、裤子、围巾、帽子、小汽车、油泥、万花筒。(数量从4-10不等)。

  (2)大小相同的塑料篓10只、塑料袋10只、纸箱3只。

  (3)黑色水彩笔(同幼儿数)、白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1、以整理礼物为情景,引导幼儿将物品按种类摆放在一起。

  (1)各种物品散放在桌上。“托儿所的弟弟妹妹收到许多的新年礼物,但他们不会整理,送来想请你们帮他们整理。先看看有哪能些礼物。”“怎样整理才整齐呢?”(把果冻和果冻放在一起……)“这有许多篓子可以把相同的东西放进一个篓子里,要摆放整齐。”

  (2)根据幼儿整理的情况分别说说每个篓子里放的是什么礼物?有什么用?

  2、学习按用途归类:

  (1)讨论归类的标准:

  “托儿所给了我们三个纸箱让我们把礼物装进去,你们看看可以把哪几种礼物放进一个箱子里。”“为什么这几样礼物可以放进一个箱子里?”

  讨论结果:按这些礼物的用途(吃、穿、玩)分别装箱。

  (2)分别将物品放进塑料袋

  “怎样将这样礼物放进箱里才不会放乱和碰坏它们呢?这里的塑料袋能用吗?”(幼儿分工合作将礼物装入袋中,分别放进三个纸箱里)说说三个纸箱里都放的是什么礼物。

  3、为礼物设计标记:

  (1)启发幼儿制作物品标记

  “这三箱礼物运到托儿所怎样让弟弟妹妹知道箱子里装的是什么礼物?”

  (2)幼儿自己设计与制作标记

  教师展示贴有幼儿制作标记的纸箱,引导幼儿说说箱子里装的都是什么礼物。(箱子里有小汽车、万花筒、油泥都是玩的礼物。)

  4、结束活动:

  将礼物送上托儿所来的汽车。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角中,教师可提供具有明显职业特征的物品,让幼儿进行归类,并设计相应的标记。如:将医疗器械、理发工具、炊具等进行分类。

  活动反思:

  通过小朋友亲自参与整理,让他们体验到有效整理物品,感受有序地进行整理的成功感和快乐感。通过活动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加强训练,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这发面我要都下功夫。

中班教案 篇5

  一、活动产生

  中班的孩子们总能从身边的事物发现问题,当我给孩子们讲到包公利用水和油断案时,孩子们显得十分感兴趣,一方面是对包公这个人物的兴趣,一方面是对断案采用的方法原理感兴趣。《纲要》中说: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活动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并把握时机,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

  为此,我借着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本次活动。我想,只要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解答孩子们的的疑问,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最常见的事物,如水和油的关系,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奥妙,就有助于孩子们保持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到能力和知识。

  二、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水和油在相互混合之后的状态,知道油比水轻。

  2、能用语言和记录的方式表达自己观察的结果。

  3、喜欢动手实验,能与人协商,合作,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活动准备

  1、水,色拉油,透明一次性杯子,蜡笔,吸管,记录表等。

  2、理解科学词汇:液体,混合,浮,静止,不溶于水,溶解。

  四、活动过程

  1、 情景导入

  师出示水和油: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一杯水和一杯油,你知道哪一杯是水,哪一杯是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水和油的关系。

  2、 问题探究

  1)、师介绍记录表,幼儿商量做实验一。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

  2)、师介绍记录表,幼儿商量做实验二。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

  3)、师介绍记录表,幼儿商量做实验三。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油浮在水的'上面。

  3、 集体总结

  原来不论是水倒入油中,还是油倒入水中,或者把水和油一起倒入杯子,并用管子搅拌,等它静止下来之后,最终的结果都是分成两层,油在上面,水在下面。这说明水和油相比,油轻,水重,轻的浮在上面,重的沉在下面。

  4、 延伸:

  师:小朋友,上一次,我们听了《包公破案》的故事,那么你现在知道包公是怎么知道那些钱是卖油条的,而不是矮胖子的了吗?(幼儿讨论回答)

中班教案 篇6

  内容与要求:

  1、说说自己的家里人并能根据自己的描述,大胆地表现自己家人头像的特征。

  2、通过活动,萌发爱家人的情感。

  3、让幼儿通过画画,促进了表达能力。

  4、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将幼儿全家福的照片布置在展示板上。

  2、一张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幼儿的照片。

  3、一个手偶女孩。

  重难点:

  大胆表现自己家人头像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我家有几口人

  1、师:你家里都有谁?有几口人?

  幼: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有3口。

  师:(唱)爸爸、妈妈,还有我,哦,有3口。

  2、出示7口人家的图片,观察:这家里有谁?他家有几口人?

  幼:这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宝宝。有7口人。

  3、教师小结:你们的眼睛真厉害,他家里一共有7口人(出示数字7),看来我们的家人不仅只有爸爸和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都是我们的亲人,天天陪伴着我们。

  二、爸爸、妈妈的样子

  1、师:我们每天在幼儿园都见到老师,对老师很熟悉,谁来说说老师长得什么样子呢?

  幼:老师是戴眼镜的'。

  师:是啊,戴眼镜是老师的样子。

  幼:老师脸白白的,头发短短的。

  师:是的,白白的皮肤,短短的头发是沈老师的样子。

  2、师:那我们每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对爸爸妈妈更熟悉了,那爸爸妈妈长得什么样子的呢?

  幼:大大的肚子是我爸爸的样子。

  幼:长长的头发是我妈妈的样子。

  3、教师小结:不管爸爸妈妈长得什么样子,我们都很喜欢。

  三、喜欢爸爸妈妈

  1、师:平时,爸爸妈妈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你最喜欢?

  幼:妈妈烧饭的时候,我最喜欢她。

  师:为什么喜欢妈妈烧饭?

  幼:因为妈妈烧饭很好吃。

  幼:爸爸给我买玩具的时候,我最喜欢他。

  2、教师小结:爸爸妈妈做那么多事情都是为了我们。

  四、画爸爸妈妈

  1、出示手偶,边讲故事边示范。

  师:这个小宝宝,她到了幼儿园开始想妈妈了,怎么办呢?(讲故事)

  你们想爸爸妈妈吗?我们也一起来画一下爸爸或者妈妈,让他陪着我们。

  师:准备好了吗?好,我们开始想爸爸,想妈妈了。

  师:先画一个大大的圆,这是什么?(爸爸妈妈的脸)

  师:我们亲亲他,对他说:我亲亲你的脸。(啧啧有声)

  师:爸爸(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的?看看他(她)的照片。

  师:画好头发怎么样?(亲亲他的头发)眼睛、嘴巴别忘记咯。

  师:看看像不像你的爸爸妈妈,还有什么没有画呢?

  幼1:眉毛

  幼2:眼镜

  幼3:耳环

  2、好,现在我们用剪刀,把爸爸妈妈剪下来,贴在你喜欢的地方,让他们陪着你。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年、月、日)数字卡(12、30、31、28、365)幼儿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日历。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并提问有几座房子?大的有几座?小的有几座?

  2.出示数字卡(12、30、31、365、28),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设疑:为什么老师把有的房子画得大,有的画得小呢?

  请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来,分别认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探究回答问题:很久以前的这个妈妈的名字叫什么(年)?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日)?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座)?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顶小的月是几个(1个)?有多少日(28天)?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5. 猜谜。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了解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6.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1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02-11

中班教案01-21

中班教案01-21

中班教案01-21

中班教案01-21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经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