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田、照、蓝、农、民”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然后进行续写。
课前准备:
预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认生字、读读课文; 教具: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班德瑞《田园风光曲》。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听老师说一则谜语:“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学生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镜子有关的文章,看看作者在文中把什么写成了镜子?(板书课题:插秧)[上课伊始,教师用一则谜语引出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东西,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据题质疑,据图释疑。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可能会问:“插秧”是什么意思?谁插秧?在哪儿插秧?(指导学生观察书上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图中戴斗笠的人把水稻的秧苗插在稻田里的活动叫插秧。)究竟是谁插秧?在哪儿插秧?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插秧”这一名词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如果学生对“插秧”一词都不理解的话,根本就无法进行课文的学习;如果单纯由老师向学生灌输“插秧”一词的定义,学生也会一头雾水。因此在教学中应利用课文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插秧”的含义,并通过学生的质疑引发其学文的欲望。]
三、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出示学过的识字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学词,读通课文。(1)借助拼音;(2)问别人;(3)联系上下文猜字;(4)听别人读。
2.同桌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同学们还认不认识?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和“摘字”(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3遍。)两种游戏来检查学生识字情况。并让学生汇报自己是采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5.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家中,全班齐读课文,解决先前质疑的两个问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也即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的开始出示了四种学生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叫他们选择其中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识字,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同时,识字是比较枯燥的,为了让学生识起字来饶有兴趣,在教学中引入了两种识字游戏——“开火车”和“摘字”。这样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
四、细读课文,理解意思。
1.四人小组读课文,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讨论解决不明白之处。
2.全班交流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同时,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在这一环节中,我注重了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范读引路,熟读成诵。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评一评老师哪些地方读得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2.学生练读。教师设问:水田里映照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给你什么感觉?农民伯伯在这么美的环境中插秧是什么心情?重点指导学生读出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的美和农民插秧时欢快、充满希望的心情。
3.配乐朗诵,尝试背诵。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学时,不宜讲太多的有关朗读的知识,主要应通过教师范读来引路,让学生从听中进行评价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
六、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们,你们想想水田这面镜子里还会映照着什么?根据回答,相机板书:鸟儿、飞机、花儿……
2.你能不能照着书上的句式,当小作家把水田映照的东西写一写。
[这篇课文句式整齐,结构相同,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内化其表达方式。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课文,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语言。]
七、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让学生用自己习惯或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
2.全班交流汇报识记字形方法。教师适当提供识记方法:如用部件法记“蓝”字……
3.重点指导书写:蓝:上面是“艹”,要与“篮”区分开来。 农、民:与课后语文天地中的练习结合起来指导。
4.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教学反思:
《插秧》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想体现三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一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识字方法自主识字,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是通过初读、细读、背诵这一有层次、有梯度的读的设计,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积累语言,内化文章的表达方式。三是注重生生、师生间的互动。评价变得开放,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评价的目的不再只为了甄别与选拔,而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 感受娃丽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
一、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信箱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学生自由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第25课(学生齐读课题)——《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给我们引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自读全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都读懂了些什么。
2. 集体交流阅读情况。
3. 默读课文,概括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 学生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 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大概有以下两个问题:
(1)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2) 娃丽为什么能管信箱了?
3. 学生默读课文,解答问题。
学生找出相关段落,分角色朗读(师指导朗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分析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品格。
四、总结全文,谈感受
1.给每个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2.根据小标题复述课文。
3.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受?用自己的话赞美娃丽。
4.结合实际:假如是你遇到了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做?
五、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寄信基本常识
1. 挂号信比平信慢。挂号信要确保每一站“签到”,所以会比平信还慢个2~3天;
2. 邮编的含义:
我们常常说邮编是对一个地区的编码,就算写错了也无大碍。这种认识是很不确切的。其实一个邮编对应于一个邮局,也就是说,可能你楼下的.邮局的邮编是xxxxx1,远处的是xxxxx2,你把邮编写成xxxxx2,信件有可能就寄到远处的邮局了。(当然邮局也会自己去检查地址和邮编是不是匹配,作出相应的处理,但是我们自己最好写清楚。)
3. 电话查询。
如果邮编和地址写对了,那么你就可以通过电话向某一具体邮局咨询。当然规定是挂号信允许寄件人查询,但是不允许收件人查询,但是咨询一下、协商一下是可以的;EMS可以在网上或者打电话查询。
4. 办理注意事项。
(1)邮件于每日下午4时前截止收件(逾期则隔日处理),于每日下午4时30分至邮局寄发。
(2)单位公务用信件,以20封或总金额300元为限,超过者需请各单位自行处理。
(3)单位若有大批信件需邮寄时,请以大宗邮件方式处理,信件以50或100件为单位,捆装整齐。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动物也有尊严,激发学生热爱动物、善待生命的美好情感。
3、与生命展开对话,在对话中获得丰富的生命的提升。
教学重、难点:
引发学生的思考,与生命展开对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狗又被称为什么吗?能在军队中执行特殊任务的犬又叫什么呢?(师板书:军犬)你对军犬有哪些了解?(播放课件)军犬被官兵称为“无言的战友”,被视为官兵的“第二生命”,可见军犬与官兵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条名叫黑子的军犬。
二、读课文,感知内容。
自由读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
1、课文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了驯导员与军犬黑子的故事。驯导员几次否定了黑子?黑子每次都是怎样找小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大屏幕的学习任务:
*驯导员几次否定了黑子?标记出驯导员的话
*黑子每次都是怎样找小偷的?用波浪线划出相关语句。
*黑子的情感有哪些变化?圈出黑子情感变化的词语。
2、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边画,完成后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3、汇报:驯导员几次否定了黑子?读出驯导员否定黑子的话语。
(出示课件)大家看看这几句话,意思都是相同的,在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自己练习读一读。指名读。
4、驯导员的态度越来越强硬了,是不是黑子找小偷贪玩了?黑子每次都是怎样找小偷的?指名读文。
5、黑子找小偷的过程中,前几次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最后却屈从于驯导员,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一下。(分角色读文)
6、指名黑子情感变化。
7、你从“哈哈大笑”中读出了什么?
8、当黑子终于明白这一切是驯导员在欺骗、戏弄它后,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9、此时的黑子心情极度痛苦,人在极度痛苦时会怎么做?我们这无言的战友只能用一声“嗷”来表达,如果黑子是人的话,这一声“嗷”会是对驯导员说些什么呢?
10、带着你体会到的黑子那极度痛苦的心情来练习读这一段,(放《悲怆奏鸣曲》)生齐读。
11、黑子的出走,说明了什么?
(齐读)“哪怕是条狗,也是有尊严的”。你理解这句话吗?带着你理解到的再来读这句话。
四、拓展延伸。
1、“我听了这个故事以后,陷入了沉思……”文中的“我”会沉思些什么?
2、学了这课文,我想你的心情与作者一样不能平静,此时,你想对驯导员或黑子说些什么呢?
五、结束语。
是呀!每个生命都是有感情的、有尊严的,而我们更要学会尊重,这不仅仅是对待自己的同类,更包括对待那些无言的生命。从这一刻起,让我们尊重一切生命,善待一切生命吧!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借生日》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说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全文语言浅显,体现了母女真情。
学生分析:
班内的大多数学生活泼、可爱、爱说爱笑,在家里是听话的好孩子,同时又都上过学前班,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对父母充满着依赖和感激。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性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关心身边亲人的思想感情。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索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从中了解母女间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认识2个偏旁“饣、牜”。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在过生日的时候,你们最希望的是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预测学生心理,最希望能得到生日礼物。
平日里,你们会向别人借东西,也会把东西借给别人,可你听说过借生日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借生日》的故事。(板书课题)学了之后,你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借生日。(齐读课题《借生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爱过生日,而借生日学生没有听说过,这就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本。)
[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认读带有拼音的字:布、放、快、怎、礼、今、熊、饭、物、正、拿。
(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交流识字方法。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识字方法,然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想说的字,并组词。)
[同桌交流,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扩大信息源]
(4)教师指导,强化识字。
(教师指导认识偏旁“饣、牜”并重点指导认记“饭、物”,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饣、牜两个偏旁,是新学的,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重点来记。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5)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6)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先自由练习读,然后指名自由选自然段读。)
[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感悟妈妈和小云说的话:妈妈笑着说:“我忘了”。妈妈真的忘了吗?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理会想些什么。(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讨论和交流的结果。)
(8)读了课文,你们觉得小云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各抒己见,从中知道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关心妈妈了,使学生受到感染。)
(9)小结:我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她总是只想着别人,而唯独没有自己,所以我们也应该向小云一样,来关心自己的妈妈。
(10)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以3人小组的形式练习,还可播放乐曲,活跃气氛。如开始放《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课文读完后放歌曲《生日歌》)
3、拓展与巩固。
(1)你们能说出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各抒己见,师生共同评议)。
(2)总结谈话:我们的妈妈爱我们并且关心我们,那么,我们也应该像妈妈一样去爱身边的人,去关心他们。
4、作业设计
(1)亲手做一份小礼物(一幅画、一件纸工等,送给父亲或母亲,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2)想象故事的结尾,把课文中的故事说给别人听。
语文教案 篇5
一、导入。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二、读读讲讲问问。
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
整体感知。问: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逐句诠释(按: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岱宗”两句。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造化”两句。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荡胸”两句。大意已见注释。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
“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顶。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这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故谓之虚景。)
三、总结。
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读过这首诗后,你对杜甫有怎样的认识?能找到他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么?
学生自由发言。
《春望》赏析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浓淡淡,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多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用处,激发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愿望。
2、学会叔、永、号、市、存、入等6个字。
3、有感情朗读课文,对话用恰当语气。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用恰当语气朗读对话。
教具准备:书上两幅插图投影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有迷路经历吗?同学介绍,小方也迷路了,这节学习29课《小方找舅舅》板书。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读,思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三、分析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小方找不到舅舅急切心情的.句子。
同学们开始画。
指名说句子,并体会其中句子和词的含义。
是谁帮助了她?民警叔叔用什么方法帮她找到舅舅的?
个小组分别讨论。指名分别汇报。指导朗读课文。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计算机的用处(讨论)。
指名介绍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表演故事情节,再现课文内容。六、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在文中画出本课生字所在词和句子。
三、学习本课生字。
四、小组讨论怎样识记每个字。各小组汇报
五、指导书写。
六、同学讨论,给每个字组词、造句。
七、作业 阅读《课外读物》的第70篇文章《蝙蝠和雷达》。
八、教师总结。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研、究、报、选、洋、物、左、豪”8个生字,积累“研究、报告、今天、准备、海洋、动物、左挑右选、自豪”8个词语,学习新部首“牛字旁”。模仿“左(挑)右(选)”的形式,把词语补充完整。描写“物、研、究、选、左”5个生字。
2、默读课文。比较句子,体会:“蓝鲸一天要吃4吨虾,它的心脏像一辆小汽车那么大,舌头上可以同时站50—60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心情。初步了解什么是研究报告,怎样制作研究报告,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
重点难点:
1、认识8个生字,积累8个词语。模仿“左(挑)右(选)”的形式,把词语补充完整。
2、积累课文中出现的量词: 份 条 吨 辆 幅 种,学着正确运用。通过“吨、辆”等量词体会蓝鲸的庞大。
3、联系课文内容,了解制作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人们对一种现象或者一种事物,经过认真地观察、调查等写出的文章,叫——研究报告。
2、学习生字:研、究、报
研:(注意前鼻音,左右结构的字)
究:(注意音节中iu在一起调号标在后,上下结构的字,“九”字应先写撇再写横折弯钩。)
报:(左右结构的字,右边部分先写竖,再写横折钩。)
3、今天我们学的研究报告是丁丁小朋友写的。他对什么进行了研究,研究报告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4、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丁丁制作出这份研究报告,可真不容易啊!那他研究什么?制作的研究报告上有些什么呢?
2、学生自学。
3、交流。
丁丁观看了(海底世界)的录像,又在新华书店(左挑右选),买了一本《鲸的家族》,最后选择一种海洋动物(蓝鲸)做研究报告。他制作的研究报告由(文字和图片)内容组成的。
4、结合交流讨论,学习:“左”、“选”、“洋”、“物”。
(1)选——书空(注意笔顺规则:先里后外)
(2)学习新部首:“牛字旁”。注意“牛字旁”和“牛”字的书写笔顺的不同。
5、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小结复习。
1、比一比组词。
2、写字指导。
物: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收缩上靠而右撇应舒展开。
究:上下结构。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
选:先写里面,再写外面,“走之底”的捺尽量向右伸展,走之上的字,应上略大而下稍小,且紧靠左下。
左:横短撇长,横要写得平,字才会端正。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给词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地读音,读写并理解19个新词。
2.会用“为了”写句子。
3.了解课文开头和结尾的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能分几个方面说出八路军战士是怎样照料这群母鸡的。
4.知道八路军照料母鸡的原因,体会八路军爱人民,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作风。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读通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鸡”是我们熟悉的一种家禽,但本课向我们述说的是一个和鸡有关的动人故事。听课文录音。
二.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要求如下:
读准生字,划出新词。不理解的请向字典请教。
这篇课文有几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3.本课中也有一些多音字,请大家查一下下面词语中带点的字,然后想一想这些字该怎样读。
格外背包担水困难
4.请8位小朋友来读课文,其余的同学注意听他们有没有读错。
5.这篇课文主要是讲什么?写八路军战士一件什么事呢?
6.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疑问?
三.齐读课文。
四.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1——4段,体会八路军战士爱人民的思想作风。
2.联系上下文理解“凄凉”、“幸存”的意思。
3.说说战士们是怎样照料这群母鸡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日寇照料喂鸡侵犯纪律
2.根据意思写词语:a特别,超过平常;b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3.认读多音字
二.导入新课,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的是八路军战士在自己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却照顾老乡的一群鸡并且不动一只鸡下的蛋,事情虽小,却让我们看到了一只爱人民的军队是怎样对待人民的财产的。
三.学习第1段。
齐读课文,想想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该怎么读比较恰当。
1.理解“凄凉”。
从文中那些地方看出凄凉?
想象:凄凉的景象。
思考:凄凉的原因。
2.用“凄凉”的感觉自己读一读课文,指名读课文。
四.学习第2段
齐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
想象:八路军战士进了镇还会干什么?
五.学习第三段。
理解“幸存”,为什么说这群鸡是“幸存地
网
活下来”?进一步理解上文“凄凉”。联系下文“惊慌”,这群鸡经过日寇的“侵犯”,也已十分惊慌。
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4段。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这段话主要写战士们怎么样?
2.选择题:
a.战士们争着照料这群鸡。
b.战士们宁愿吃个半饱也要把饭喂鸡。
c.战士们进进出出要数一下鸡。
d.战士们在天黑时总要关好鸡笼门。
3.“照料”是什么意思?从课文中找一找战士们照料鸡的句子。
4.分3个小组读3个句子。
5.这3个句子时按什么顺序写的?圈出表示时间的词。
6.领读这一段
7.说一说战士们是怎样照料鸡的。
七.作业。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八路军照料鸡,收藏鸡的原因。体会军队爱人民、守纪律的好作风。
2.读懂开头和结尾,知道在文中的作用。
3.联系上下文理解“盼头”的含义。
教学过程:
1.复习:战士们是怎样照料这群母鸡的?
2.导入:战士们是怎样照料这群母鸡的,有是怎样对待老百姓的鸡蛋的?再文中找出有关段(5——7段)。
齐读5——7段。
3.默读5——7段,想想每段说什么。
(1)连起来说一说,战士们是怎样对待鸡下的蛋的?
(2)当时战士们的生活很困难。想一想,会有什么困难?课文那一句话写出了困难的情况?
(3)出示句子:
开饭时,每人能分到指甲大的一块咸菜,就算不错了。
读一读,你读后有什么体会?
(4)战士们如此困难,为什么没有动老百姓的鸡和蛋?
4.这篇文章结尾有一个新词:“盼头”,想想这个词的意思。人民为什么说“有了八路军,我们就有盼头啦”?
5.开头一段与这篇课文写的事关系不大,拿掉它,直接从第二段开始可以么?讨论为什么,进一步加深理解“盼头”。
6.学了本课,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你懂得了什么?
7.作业
语文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目的:
1.指导看图,初知图意。
2.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除了汉族以外,其他民族都称为少数民族。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有的少数民族还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和文字。虽然我们是多民族国家,但各民族人民团结友爱,亲如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不同民族的人民是怎样一起生活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2.理解课题:
齐读课题,说说什么叫“亲人”,谁是你的亲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3.看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她们各是哪个民族的,各有多大年纪,她们在干什么,联系图上的景物,想想她们会说什么?她们为什么那么亲热?
4.同桌交流观察的情况,说明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5.班上交流,请2——5人发言。
6..总结观察方法:
(先看图上有谁,在干什么;看旁边有哪些景物,说明了什么,也就是按从人到物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
7.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8.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1)
“硬”:最后一笔捺与撇相交。
“朗”:在“硬朗”中读轻声。
“县”:上边不是“目”。
“毕”:上面“比”的右边是“匕”,不是“七”。
“灵”:第二笔不出头。
“便”:多音字组词来区别。
“及”查“丿”,因为第一笔先写撇。第二笔是横折折折撇。
“盐”:左上“土”的末笔横改提,右上“卜”的两笔相接不相交。
“换”:右下不是“央”。
“净”:注意部首。
“眯”:左面是“目”,不是“月”。
(2)组词
族( ) 汉( ) 济( ) 竟( )
旅( ) 汗( ) 挤( ) 竞( )
换( ) 净( ) 眯( )
唤( ) 静( ) 咪( )
通过查字典,理解以下词义:
经济:本课指生活上所需要的费用。
及时:指需要的时候就立刻去做。本课指不拖延,准时。
毕竟:到底,究竟,终于。
灵便:灵活。本课指四肢灵活、敏捷。
硬朗:指老人的身体健康。
9.读文,巩固字词。质疑。
汉族、硬朗、县城、经济、毕竟、灵便、及时、替换、干净、笑眯眯、出来进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看懂图意,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敬老助老是人的美好品德。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汉族与少数民族人民之间的真挚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人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与想象相结合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5、6自然段
1、快速读文,思考: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图上的内容?(5、6自然段)
2、请1人读5、6自然段,大家用“—”画出老奶奶发现了“我”悄悄地帮她洗、晾衣服后,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然后看投影填空:
老奶奶( )从屋里走出来,把拐棍立在一旁,( )捧着我的头,把( )脸紧贴着我的脸,( )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你们这样帮助我,照顾我,真比我的女儿还亲啊!我该怎么谢你们呢!”
3、指名说说,括号里应该填哪些词语,老师把词语填在括号里。
4、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出几点意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一是老奶奶对“我”的行为表示感激;二是表达了老奶奶对“我”的喜爱之情;三是老奶奶把“我”当成了亲人。)
(从老奶奶的语言中体会出:自己的女儿都没能这样照顾她,而我们母女俩却主动、热心地照顾她,超过了自己的女儿。)
5、有语气地练读,请1或2人汇报。
二、学习第1——3自然段
1、妈妈和“我”为什么像亲人一样照顾老奶奶?分小组围绕课文1——3自然段讨论,希望同学们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汇报,归纳如下:
(1)老奶奶年纪大了,手脚不灵便,女儿又在县城工作,需要有人照顾;
(2)尊重老人,照顾老人是一种美德,人人都应该做到;
(3)各民族之间应团结,相互帮助,友好相处;
(4)邻居之间也应互相照顾,互相关心。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请1人读,大家思考:“我们”帮老奶奶做了哪些事?而这些内容画面上没有,那么作者根据什么写出来的?
2、小结:我们看图不仅要会看画面上的内容,还要会联想,推想,只有这样才能丰富画面,变静为动。
四、理解课题
1、老奶奶为什么说你们“真比我女儿还亲”?从这里体会出什么?
(1)母女俩长期主动、热情、周到帮助,使老人深爱感动;
(2)就连亲生女儿也难以做到;体现了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亲如一家。
2、小结:她们并不是一家人,但胜似亲人,因此课题为《亲人》。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而小姑娘决心坚持把好事做下去。精神多么可嘉呀!)
六、有语气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同学们,你能通过上网了解一下苗族分布情况,占地面积,居住人口、风俗习惯、旅游景点、物产资源等
等,然后像导游员一样,向大家介绍一下吗?请小导游们分别给自己的旅行社起个响亮的名字,最后比一比,
看哪个旅行社招来的游客最多,说明哪个导游最成功,好啦,开始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