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大班数学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数学教案1
目标:
1.能自主找出图中的排列规律。
2.锻炼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
能按规律正确完成练习。
难点:
练习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找出规律。
准备:
PPT课件、幼儿画册三P57、记录笔
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2.看数卡听指令拍手。听师指令,幼儿练习顺数和倒数。
二、新授部分:引导幼儿看PPT学习自主找出图中的排列规律,并讲述图意。
1.情境创设:PPT画面
(一)森林联欢会即将举行
提问:小朋友们看,这是在哪里?告诉你们,图上有什么?漂亮吗?森林里将要举行什么活动
(2)师:有的小朋友猜对了,森林里就要举行联欢会,小动物齐动手用彩旗、花朵将森林里装扮的非常美丽。咦,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彩旗、花朵还是小兔子,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什么秘密了吗?
(2)幼儿讲述。
(3)师:你们说得对,它们的排列都有一定规律。先来看看小兔子是怎样排队的。
2.PPT画面(二),师边操作PPT边提上述问题。
(1)指名幼儿讲述
(2)师小结小兔排列规律:小灰兔和小白兔是一个间隔一个排的,那这个小白兔后面应该排谁呢?
幼儿讲,师肯定:是的,就是小灰兔。(同时点击
出小灰兔)
3.师逐个点击出画面(三)小花和画面(四)彩旗,用同样方法引导幼儿讲述出其规律。
4.师继续谈话:除了小兔们来参加联欢会,你们想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们也来了呢?一起来看看。
(1)师点击PPT画面(四):小老鼠和小狗,幼儿说出小动物名称。
(2)师:原来是小老鼠和小狗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场了,谁能发现他们的`队伍排列有什么规律呢?和你的同伴讲一讲。
(3)幼儿互讲后,师指名幼儿讲,师小结:小狗和小老鼠是两个一间隔排队的。
(4)提问:现在你们知道后面的这两只小狗身后会有谁呢?有几只?
三、巩固练习:考考你
1.师继续操作PPT,问:他是谁?原来是喜羊羊,他可是羊村里最聪明和智慧的羊。喜羊羊出了几道题想考考小朋友,看谁的眼睛亮,小脑袋转得快。
2.师操作PPT,提问:图上有什么?(绿色和紫色方块)在问号中间还缺了一点,这缺了的一块应该选择下面的哪个颜色的方块?为什么?
3.幼儿讲述操作理由。
4.师用相同方法引导幼儿找出下一张PPT上所有图案的排列规律,完成问号部分的练习。(幼儿讲,师操作)
5师:你们今天的表现不错,喜羊羊送个掌声给你们。
四、经验拓展:通过观察PPT引导幼儿感知和讲述生活中事物的排列规律,感知规律的美。
1.师:小朋友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规律的影子,今天老师就给你们看看几张生活中的照片,看看是什么?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师边操作PPT边引导幼儿说。
3.师适当小结
五、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画册三P57“找规律”练习。
1.师在视频台上稍作讲解操作要求。
2.幼儿练习,师巡回观察并个别指导。
3.展示部分幼儿练习,集体点评。
4.幼儿收拾整理材料。
大班数学教案2
一.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在开展叙事性整合课程《西瓜船》主题活动时,喜欢操作水果卡片,在认识了许多水果的同时,幼儿对数学操作活动产生了初步的兴趣。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会进行无意识的分类操作,并尝试给卡片无规律的排序,结合小班幼儿对数的认识和感受,特设计了此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在主动、愉快的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学习观察、操作,自然习得按简单规律排序的方法。
二.活动目标:
1.对周围生活中有趣的数学排序现象产生兴趣。
2.在活动中,学习观察、操作,发展思维能力。
3.学习按简单的规律进行两种以上的排序。
三.活动准备:
水果卡片人手一套,黑板、磁铁。
四.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探索,尝试排序。
教师请幼儿自由操作水果卡片,摆一摆,排一排,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和卡片玩的?教师巡回观察。培养幼儿对物体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2.提升经验,学习排序。
请幼儿上来演示自己是怎样给水果卡片排队的?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排的?学习按简单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3.加深认识,练习排序。
引导幼儿:你也会这样给水果卡片排队吗?幼儿进行排序操作,练习按简单的规律进行两种以上的排序,教师个别指导。
4.自然结束。幼儿带水果卡片到户外玩。
大班数学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图形的兴趣。
2、观察和比较正五边形、正八边形和正十边形,感知其主要特征。
3、有观察、辨别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挂图“美丽的窗户”
2、学具准备::“多边形”彩色小珠子、彩色笔若干。用彩纸剪成五边形至十边形卡片(做成伞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和正十边形纸样。
3、《操作册》P45——46页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小动物们的房屋装修好了,只乘下窗户没有刷上彩色油漆,我们去帮帮他们吧。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看看小动物们家里的窗户一样吗,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3、给每个窗户涂上不同的颜色,它们分别是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和正十边形。
4、讨论说说在生活动中见过哪些边形的物体如密蜂的蜂房是正六边形的,伞面是八边表的。
5、操作活动。
幼儿拿学具“多边形”,触摸多边形,感知多边形的基本特征。与多边形卡对应摆放,加深地多边形的'认识。
6、作业:
(1)、描一描是和边形,并将数字写在图形中间,再把相同的图形连在一起。
(2)、小密蜂迷路了,让我们来帮它找找吧!仔细观察花园里的花坛,数一数它们都是几边形的。按照顺序依次从五边形走到十边形花坛,中间不能重复,请画出线路。
7、作业讲评。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大班数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辨认整点。
2、能结合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表拨整点,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愿意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实物钟6个,小闹钟人手一个,自制时钟人手一个;时钟课件。
经验准备:事先把小闹钟投放到分区材料中,供幼儿自由观察;老师有目的结合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提醒幼儿看点钟进行各项活动。
活动过程:
一、老师以钟表店老板的身份出示各种实物闹钟,引出活动内容。
★以提问的方式,请幼儿说出点钟在生活中的作用。
“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点钟那会怎样?”(它会提醒我们几点了该干什么事了。)
二、认识钟面,了解钟的结构。
1、以游戏的口吻引导幼儿给各种点钟找相同。
“第一个游戏就是“找相同”。“它们的形状不太一样,但是他们身上有相同的地方,小朋友你们能找出来吗?”
2、利用课件助幼儿梳理自己的发现。
课件重点:
①认识分针和时针:看点钟只要看这两个针就知道是几点了。
②每个钟上的12个数字排得是不是都一样?
三、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1、幼儿操作实物时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时针和分针和小朋友一样都很爱运动,它们每天都要进行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了。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
★“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秘密?”
2、老师利用课件助幼儿梳理和验证。
与幼儿一起小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数字),这就是一小时。 ”
四、出示“整点作息表”,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整点。
1、“现在是7点整(10点、11点),小朋友在干什么?”
2、引导幼儿发现这三个时间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分针都是指向数字12。
3、与幼儿一起小结:★整点时,分针都指向数字12上;
★当分针指向12上,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整。
4、利用课件再次出示四个钟面,请幼儿辨认各是几点。
五、学习拨时钟。
依次演示三幅图片,请幼儿看图片说出画面的内容,(小朋友上幼儿园、午睡、放学离园)说出那应该是几点?你会拨出这个时间吗?(幼儿用自制小时钟拨)
六、以游戏的口吻结束活动。
今天太高兴了,因为我们小朋友学会自己看整点,还学会了拨整点,希望小朋友能够学会看点钟做事情,做到上学不迟到,做事不拖拉,做一个守时好孩子。
活动延伸:
1、继续投放实物点钟,供幼儿观察、探索。
2、游戏《抽牌拨钟》
两人6张图片牌,一人从中抽出一张牌,根据背面的时间在小钟面上拨出相应的时间。拨对了,牌就由他收起,换另一人继续抽牌。
活动思:
《指南△确提到:我们要观察孩子的需要,解读幼儿,才能真正助幼儿。对于班下学期的幼儿,我秘注的'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从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我蜜察到幼儿做事拖拉,时间观念淡薄,同时,我们与家长沟通中也发现这些问题,我想这也是城里和乡下孩子共性的问题,所以,为了解决幼儿的时间和责任意识,我选择了这个活动下乡。
我发现《指南》在各领域的教育建议中,都非常强调幼儿的学习要渗透在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生活的同时实现学习和发展,本次活动除了对时钟结构及运转规律的充分感知后,我更注重目标2的制定与落实。
通过《指南》的学习,在准备过程中也有很的改变,以往我们一般通过集中活动之后,再让幼儿在分区活动中继续玩、继续巩固。这种方式我们一线老师都会发现幼儿的兴趣不长久,甚至老师精心准备的材料得不到孩子们的喜欢。现在,我们是胆在活动之前与幼儿一起收集自己的小闹钟并投放下去,这些形状各异又是自己喜欢和熟悉的闹钟能吸引幼儿充分去感知,自己去发现其中的特征或相互的关系,从中我蜜察到幼儿已收集到哪些有益的经验或需要,我们就有针对性助幼儿梳理,渐渐地幼儿就学会怎么去观察和怎么去解决问题,突出他们的主动性。活动课件的图片,采用他们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活动环节照片,这些是他们生活的再现,是他们熟悉的画面,所以,幼儿互动得非常好,能准确表述时间与生活环节之间的联系。
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思路,我是先让幼儿充分观察和感知后,幼儿发现问题,然后我们老师助梳理的这么一个理念。在活动引入的设计,我注意到自然、有效的方式进行。以一种很自然的生活对话,引出时钟在生活中的作用。如果抛给幼儿的是简单的“时钟有是什么用?”幼儿可能会出现一时的不解,引发不了幼儿的兴趣,换成通俗易懂的提问,不仅拉近了幼儿,也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他们就会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不要老师过多的语言解释。
感性经验和兴趣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幼儿有了这些感性的经验后,我就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游戏的方式认识时钟的结构和运转规律,如:找相同、比赛跑等等。紧紧抓住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联系时钟的整点,建立时间概念,突出活动的生活化,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促使幼儿获得数学的思维方式。
对时钟结构的认识幼儿还很兴趣,如:在“找相同”的环节中,每个时钟的分针、时针、秒针的运转规律是一样的等等,还需要他们继续观察、发现。时间的概念会在幼儿的不断操作和生活体验中得到理解,更希望幼儿通过这些活动能学会看点钟做事情,做到上学不迟到,做事不拖拉,做一个守时好孩子。
大班数学教案5
教材分析
(重点与难点)
本次活动的核心价值是:形与体的不同概念。正方体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如骰子、药盒、牛奶盒等,然而幼儿对正方体的认识却是模糊的。对大班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幼儿认识正方形的基础上,这节数学活动通过幼儿的自由探索将数学教育游戏化、生活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立体造型的兴趣。活动重点是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形与体的不同,认识正方体。难点是在自主探索中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幼儿基础分析
(能力、经验基础)
幼儿的有:在中班的时候已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平面图形,但在生活中仍会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混淆。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
幼儿的无:形与体的概念还不了解。
提升点:从认识正方体开始逐步建构有关立体图形的经验体系,这符合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形与体的不同,在初步的探索中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对立体图形感兴趣,在探索中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准备
(材料、环境、知识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平面图形。
2、物质准备:磁力片人手7个。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不同。
1、出示磁力片:这是什么?
2、那正方形的磁力片能拼成正方体吗?
我们玩棋扔的骰子(盒子)。
一张正方形的纸。一张纸不能做骰子。
设计意图:利用磁力片导入,唤醒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已有经验。
二、自主组合正方体,观察、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的特征。
1、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的相同与不同。
材料:人手7块方形磁力片。
要求:比一比磁力片的'每一面与正方体一样大吗?
数一数几个磁力片组成一个正方体,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幼儿会用手去摸一摸磁力片,用正方形纸片重叠在磁力片每个面上比比是否一样大。
共同去数一数磁力片有几个正方形的面。
设计意图: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分发到小组内,便于幼儿自主探索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同伴互学的一种经验来了解形与体的不同特征。
2、师幼共同验证。
小结:像这样用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我们叫正方体。
观察教师手中每个面颜色都不同的正方体,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正方形组成。
设计意图:利用平面图形的组合和拆开,让幼儿形象地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三、生活中的正方体。
1、交流: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2、图片分享:找找正方体。
我家里的积木,玩过的魔方……
设计意图:观看一些生活中的正方体,获取更多立体图形的经验。
大班数学教案6
【设计思路】:
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厚薄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幼儿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二个困难。第一是不能准确地将比较结果与相应的词匹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词与某些概念建立联系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应该先让幼儿通过非正式的教育活动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经验,然后在琥式的教育活动中指认和命名活动完成词与概念的匹配。
第二是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由于幼儿思维不可逆,他们不易理解相对概念。因此活动中要采用变换比较对象和设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该内容是幼儿以后学习相邻数和进行排序活动的基础。如果幼儿真正理解了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那么他们的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这一内容除了组织正式的教育活动,还应安排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如在数学角放置各种有关的材料,让幼儿通过分类活动积累有关的感性经验。
【教学目标】:
1、学习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粗细、厚薄2、知道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对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2、难点:词与概念的匹配。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教具: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若干;厚薄不同的书、纸、布若干。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厚薄不同的纸、布。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每个幼儿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换使用。彩色的篮子若干只。数学角内放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类盒。(分类盒上用形象的图画表示物体的粗细、厚薄。)教学过程:
1、通过分类活动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厚薄的感性经验。
(1)在来园活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用数学角里的材料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的分类水平,如:“为什么把这支笔放在这个盒子里?”等。
(2)该分类活动是个别进行的,教师应尽可能了解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
2、通过指认活动帮助幼儿在词和有关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1)幼儿每人一份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
(2)听指令取出相应的物品。如“找出一张厚的纸。”“把粗的毛线举起来。”指令可由教师发出,也可让幼儿发指令,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并向命名过渡。
(3)要求幼儿说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物体的粗细、厚薄的)。
3、通过命名活动使幼儿完成概念与词的匹配。
(1)让幼儿说出教师出示的物体的粗细、厚薄。
(2)让幼儿按指令介绍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请说说你盒子两根小棒的不同”。
4、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体验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根据语言标记分类。如:“请把粗的小棒放在红的篮子里。”
(2)向幼儿展示分类结果,让幼儿思考分得对不对。
5、通过讨论使幼儿理解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比较而言的。
(1)检查分类结果。如:“红篮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
(2)讨论: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进去,现在却是有的粗有的细。
6、通过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 让幼儿按指令作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如:“请你让盒子里的毛线变细”。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线变细,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线作比较。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大班数学教案7
【设计意图】
这一题材来源于生活,和幼儿的生活贴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家庭有辆车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儿,车子已成为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他们几乎每天接触到车子,虽然不会开车却天天坐车,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子让人应接不暇。一方面,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另一方面,从平时的观察中可以看出幼儿们对汽车非常感兴趣,去汽车充满好奇。车牌是车子的一部分,车牌是由不同的数字组成的.,可以计算活动相结合。车子没有车牌就上不了路,可见车牌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排排、记记、说说的活动中感受数字排序的奇妙。
2、初步了解不同的数字、文字、字母、颜色的车牌,他们所代表的意思也是不同的。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数字2、4、8和1、7、5每人一套、记录纸若干张、笔每人一支。
【活动流程】
一、了解牌照的重要性。
1、师:我先请你们来猜一个谜语:“走路用圆圈,喝油也喝水,送人又运货,奔跑快如飞。”
2、(出示汽车图片)请你思考一下,这图片中的汽车能开到马路上去吗?(没有挂牌照)没有牌照会怎么样?
教师小结:牌照就象一辆车子的身份、名字,每辆车的车牌都不一样。
二、在用数字排列车牌照的同时,感受数字排序的奇妙
1、三个数字排牌照
1)师:现在我们要给这辆车子装上牌照,装牌照首先要抽来号码。(请两位小朋友分别上来抽号码),“2”和“4”能组合什么号码?跟进性提问:还能组合其他的号码吗?
2)师: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个数字,请你们去排排看,可以组合几个号码呢?每组有一张记录纸和这三个数字,你们可以一个小组一起来动脑筋排一排记一记,看看有几种可能。
3)幼儿分组进行排列,一位组长进行记录。
4)请组长来介绍一下操作记录。
2、第二遍操作
1)师:现在啊,老师来抽号,请你们各自去排排看,看有几种可能性。
2)幼儿操作记录
3)交流组合结果:有没有不一样的
4)车牌的秘密
师小结:数字排序真是太有趣了,3个数字竟然排出了那么多种结果。
三、在交流中一一发现车牌的秘密——汉字、英文字母、颜色。
1、师:那天我在穿马路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我看见对面开过来的两辆车的车牌居然都是268,警察居然没有把它们拦下来,(两个牌照一样肯定有一个是假的)你们猜猜是什么原因?
幼:警察没有看到,有汉字。
2、师:你知道有些什么汉字?“浙”表示什么意思?
3、师:汉字也是一样都是浙,那是怎么回事呢?
幼:有英文字母。
4、(出示图片)介绍不同颜色的车牌,车子也是不同的。(蓝牌照——小汽车、黄牌照——大型汽车、黑牌照——大使馆、白牌照——公安局)
四、活动结束。
1、教师总结:原来,牌照有那么多的秘密啊,牌照不单单有数字,还有汉字,英文字母。而且每块牌照都是不一样的。颜色不同的牌照,车子代表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2、现在请你们跟着音乐一起开汽车。
大班数学教案8
班级情况:本班幼儿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于新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特别喜欢游戏这种活动类型。数学《图形找家》这次教育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游戏形式的猜想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数学教法的单一、枯燥,是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对各种集合分类,充分发展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性和思维的敏捷性。
重点:在这次活动中要实现的几个目的:
1、在角色游戏和猜想活动中复习几何图形的结合分类,以及复习10以内序数的加法,巩固三维特征的概括。
2、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及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准备:幼儿准备:每2个幼儿人一套学具《图形找家》
幼儿认识各种几何图形、掌握10以内的加减。
教师准备:教师演用放的一套。
活动过程: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以角色游戏(复习集合图形、分类、集合)来导入。教师:森林里有一所动物幼儿园,有一天,老师和小朋友做图形找家的游戏,你们看,哪几个小动物来做游戏了?教师逐一出示……象、小鸡、小老鼠、小狮子。因为幼儿都是比较卡通的形式,而且又是角色游戏扮演小动物,这样可以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接下来将幼儿分成4组,每一组个扮演一种小动物角色。
教师出示图1:这10个图形有些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幼儿为图形的形状、小、颜色、角的个数、边的条数来回答。教师通过这种色彩鲜艳的图片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游戏开始:教师出示图2,模拟各种小动物的口吻说。象说:我要有单数编号的图形。小鸡说:我要有四条边的.图形。小老鼠说:我要的图形。小狮子说:最后的三个图形给我。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用各种小动物口吻和丰富的面部表情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说玩后,请每组“小动物”个派一个代表上来找图形,教师按角色分别指出要哪几个图形。这部分用的是教师的放的教具。
过后请下边的小朋友再次操作刚刚的游戏过程。教师:下面请小朋友两个两个一起合作,第一张图上的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教师再次提醒一遍幼儿四个小动物要什么样的图形,教师巡回指导,这部分充分发展了幼儿之间的合作精神。
最后进行猜想活动……复习10以内序数的加法和方位。教师:图形娃娃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小动物们真高兴!我们再来玩一个猜图的游戏好不好?教师出题:象家没有,小老鼠家有,小狮子家没有,小老鼠家没有?0400=5(5号图形)的红的圆形,。要求幼儿猜出图形后,说出它的三维(的、红的、圆的)以及在图1中的位置(第一排第五个)。这种猜想
活动幼儿非常感兴趣,抓住了幼儿好奇的心理特征,使幼儿思维高度集中。
大班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理解其含义,学习7的加减。
2、能大胆地、完整地进行看图(看算式)编应用题。
3、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4组图片(看图编7的加减的实物图片)人手一套,神秘盒(盒中有算式题卡),空白加减法卡,水笔,幼儿画册,6以内的加减算式卡
活动过程:
1、游戏“开火车”(复习6以内的`加减)
师:“今天你们是列车长,我是乘客,不过我像知道你们的火车几点开,你们能准确地告诉我吗?”
教师出示算式题卡:“嘿嘿!你的火车几点开?”幼儿根据算式题卡回答:“嘿嘿!我的火车X点开!”(可集体或个人来回答,速度可慢可快)
2、碰球游戏(复习7的组成)
速度加快,巩固练习7的组成。
3、学习7的加减法
(1)幼儿探索学习7的加减,学习看图片编应用题,并列算式。
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小卡片,请小朋友先看看卡片的意思,再摆摆卡片来编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的应用题,并用算式记录下来,四个小朋友一组。”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编加法时问题中要用一共,编减法时要用还剩下。
(2)把幼儿列的算式贴在板上,请个别幼儿上来讲讲自己编的应用题,并带领幼儿读读算式。
4、游戏“猜密码”(学习看算式编应用题)
教师出示神秘盒,盒中有许多密码卡,请一半幼儿来抽取一张密码卡,根据密码卡上的暗示来编应用题,并请另一幼儿来猜出正确的密码,要说出是怎么猜出来的。
5、幼儿操作作业
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作业,教师督促幼儿细心地完成作业,并养成仔细检查的习惯。
6、活动评价
展示幼儿的作业,表扬做得又快又对的幼儿。
大班数学教案10
一、设计意图
本活动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物体、空间、时间等等现象发生兴趣。为此,就让幼儿通过游戏、操作、探索来对形体进行等分。在学习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逐渐加深,并支持、鼓励幼儿立、做到举一三的效果来完成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物体进行等分的兴趣。
2、让幼儿理解四等分的含义,学习将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四等分的方法,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组成。
3、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三、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卡纸,一些等分、不等分的图片ppt,已经等分的纸片,固体胶
学具: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以小狗分匹萨的'情景作为导入,复习图形二等分的方法。
二、基本部分
(一)实物四等分
1、引入四等分的问题,让幼儿思考圆形四等分的方法。
2、教师引入分四等分的方法,让幼儿学习通过二次对折得到四等分。
3、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初步理解四等分的含义,即把一个物体分成一样的四份。
(二)图形四等分
1、分发正方形的纸,让每位幼儿动手探索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
2、启发幼儿想出不一样的分法。并让幼儿讲一讲他们是怎样分的。
3、通过邀请幼儿代表将长方形用上面的几种方法进行四等分,总结将图形四等分的方法,使幼儿巩固理解四等分的含义。
4、教师出示一些等分、不等分的图形,让幼儿判断四等分。
(三)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小,部分拼成整体
1、以圆形为例,比较等分前后整体与部分的小,感知整体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和其四等分,幼儿动手操作将不同的四等分拼成原来的整体。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四等分的含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组成。
2、延伸:让幼儿思考如何把图形进行八等分。
6、班数学礁班数学礁--认识球体_
幼教网整理了关于幼儿园班数学礁:班数学礁--认识球体_,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助,仅供参考。
幼儿园班数学礁:班数学礁--认识球体
目标: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准备: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3.教师演示用的俘,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过程: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4.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5.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6.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8.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感知、尝试将规则图形二等分、四等分。
2.通过分蛋糕游戏感知理解图形的分合变化。
3.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探索发现的快乐。
4. 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等分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通过游戏操作把图形等分。
活动难点:感知理解一个图形能够分成相同的几部分。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学具:每小组若干正方形和长方形彩纸。剪刀,黑色水彩笔。每组一个空的小篮子。
2.教具 :自编故事《小熊过生日》,讲述小熊过生日请朋友吃蛋糕,随着来朋友的人数多少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平分蛋糕。自制正方形、长方形蛋糕图片,小熊、小猪、小马、小牛图片。教师用正方形和长方形白纸若干张。水彩笔。黑板。事先画好的分割完成图(见教材,去掉分割长方形的不等梯形)。
活动过程:
一、复习拼图,感知回顾图形的分合关系。
1.用小不一的三角形、长方形,找到一样的朋友拼成正方形、长方形。
2.幼儿操作的时候教师参与观察了解幼儿的拼法,了解现有经验。
故事引入,初步感知分蛋糕。
1.小熊过生日请朋友吃正方形的蛋糕,来了一只小猪好朋友,两个人怎么分吃蛋糕?
教师鼓励幼儿设想分蛋糕的方法,说明要把蛋糕分成两个一样的部分,倾听幼儿表达想法,询问用什么方法才能使蛋糕分好的两块是一样的,肯定幼儿的设想并请幼儿前来尝试用纸尝试对角折、对边折的方法折出印痕、画线条,详细讲解过程,使幼儿看见正方形蛋糕被“画”成了两个三角形和两个长方形,将图形留在黑板上,问问幼儿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
2.教师小结:先把正方形对角和对边折纸、再画线的方法可以把正方形蛋糕分成两块一样的。
二、初步尝试操作。
1.给小熊分蛋糕。幼儿用刚才看见的方法用剪刀把正方形彩纸折、画、剪成二等分图形,把分好的图形放在小组桌子中间的小篮子里。
2.幼儿分割的时候,教师观察、互动,和幼儿交流讨论自己是怎样分的,分好的两块蛋糕是不是一样的,给幼儿分好的图形拍照。
3.看照片小结幼儿的成功尝试,说明一块蛋糕分成了两块一样的,幼儿会发现在正方形里,对边折的时候竖线和横线分割出的图形是一样的。
4.故事继续,图形引申。
教师 :小熊和小猪都喜欢吃蛋糕,小熊的蛋糕很快吃完了,其实小猪也带了蛋糕:长方形蛋糕!这该怎么分呢?
鼓励幼儿思考用刚才折纸的经验进行对角折、对边折、画线条。
发现长方形折后和正方形蛋糕的形状不同,也发现横对边折和竖对边折折出的图形是不一样的,把折好、画好线条的图形和正方形的一起陈列,观察它们的不一样。
幼儿把长方形图形剪成二等分图形,放在小篮子里。
幼儿操作的时候,教师给剪好的图形拍照。
5.观看照片小结。长方形也可以分成两个一样的图形,分享交流家是怎样分的。
三、运用已有经验探索四等分,提升思考和实践能力。
1.教师 :又来了两个好朋友,小马和小牛,他们也带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蛋糕来祝贺。4个人怎么分蛋糕?
2.根据幼儿意愿例如先分正方形。师生讨论怎样把一个正方形分成4个一样的'。教师:刚才我们用了对角折、对边折的方法,折了一次。现在要分成4份,还是用这个方法吗?怎么折?折几次?
请幼儿示范,如对角折纸、画出线条。
还可以怎么折?另取一张纸,对边折纸。
还有其他方法吗?如幼儿说不出,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思考折叠的不同方向,或者说出自己和家不一样的办法,进行示范。
3.长方形的蛋糕怎样分成4份呢?
请幼儿示范折纸、画出线条。
还能怎么折?另取一张纸。
还有其他方法吗?如幼儿说不出,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思考折叠的不同方向,或者说出自己和家不一样的办法,进行示范。
把折好、画出线条的图形出示在黑板上。
4.问问幼儿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形?都是正方形和长方形变化出来的,它们和刚才只折一次的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5.幼儿操作把正方形和长方形四等分。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助个别幼儿进一步梳理折纸分割的方法,对幼儿的细心提出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并为幼儿的操作结果拍照。
在长方形四等分中,幼儿可能会有竖着等分的现象,使得长方形被分成了4个长细条,这也是一种分法,教师应予以说明和肯定。
6.观看照片小结。把正方形和长方形分成4份,要用到和分成2份一样的方法,但需要多折、多画、多剪,分好的几个图形就是一样的。
四、回顾、总结。
1.在黑板上竖排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图片各一张,和幼儿一起回顾、讨论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
2.随着幼儿的回顾、表达,教师在每个图片的的右侧贴上事先画好的分割完成图,如对应正方形图片的是一张画着一条对角线的正方形,画着一条中间分割线的正方形,画着两条对角线的正方形,画着中心十字线的正方形,画着竖线分割成四块的正方形。长方形同理出示。
3.师生共同观看,用归纳、表述的方式整理思考,巩固习得经验。
延伸活动:
1、把幼儿操作剪好的小图形分类、压膜,放在科学区域,供幼儿练习拼图和分割,巩固对图形分合的经验认识。
2、在数学活动中继续开展图形认知活动。
3.鼓励幼儿在家里找一找由几个小图形拼成一样家具等的物品将数学经验运用到生活中去,又使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够迁移到后续数学活动中,不断增长新经验。
小百科;等分等量划分。另“等分”就是将一个物体或数量等分几份的一种解题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解答有关多边形的面积问题,常会使人有“柳暗花明”的感受。
大班数学教案12
玩骰子
设计意图综述幼儿对合成式在平日的智游活动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此活动玩骰子的形式激发幼儿用点数的方式来写合成式、
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写出相应的合成式、
2、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大骰子两个;小骰子,笔,记录纸,五角星若干、
活动流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
2、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由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
1、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
2、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多少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合在一起数出来)
3、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
4、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象刚才老师一样掷骰子并写出合成式
5、老师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把两个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轻轻的掷在桌子上,请另一个小朋友写出合成式、掷骰子的小朋友检查他写得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一颗五角星、然后换一个人掷骰子,继续操作、)
6、请小朋友把他们的记录纸拿上来,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看看谁奖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游戏:掷骰抱团
老师掷大骰子,小朋友根据骰面上的点数几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大班数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算式题(挂于幼儿胸口)、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停车场标记、沙包(上面有数字)、篓子(有数字110)、奖品(有算式题)、塑圈、黑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
师: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开着汽车一起到数学宫玩玩吧!(幼儿听音乐开汽车进活动室)
师:数学宫到了,让我们把车停到停车场,胸口算式的得数就是你的车位号。
师:汽车停好了,我们一起进数学宫吧。
二、闯关游戏
1、录音:欢迎来到数学宫,请闯第一关:对暗号。
师:进数学宫还得闯关啊!让我们看看闯关的要求是什么!
师:老师说一个数,你们对一个数,两数合成小旗上的数。这样就能闯关成功。
师:嘿!嘿!我说数字2
幼儿:嘿!嘿!我说数字6,2和6合成8。
2、录音:小朋友你们真棒!欢迎进入第二关:投掷。
师:这一关的要求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算出沙包上的得数,然后站在线上投到相应的数篓子里。(幼儿分组检查)
3、录音: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快快来闯最后一关吧!第三关:看谁报得多。
师:这一关的要求是:听一个数,请你说说有哪些算式的.得数等于它。
4、录音:祝贺你们闯关成功。博士爷爷还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礼物。请你找一找跟你胸口得数一样的就是爷爷送给你的礼物。
三、结束部分
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那让我们一起带着礼物开着开汽车回家吧!
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
教师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在本活动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游戏情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他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把数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应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大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玩“羊肉串”的游戏活动中,练习数物对应。
2.通过送“羊肉串”情节,幼儿进一步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学会比较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棒每人每年10根,每根小棒上分别挂上数字1-10的数字牌。
2.将泡塑纸剪成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小块若干。(羊肉块)
3.布偶小狗、小猫、小羊、小熊、小兔、小猴各一,电话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出示布偶小狗,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狗汪汪的羊肉馆生意可红火了。这不店里的羊肉串都卖光了。“(电话铃响)”瞧!电话铃又响了,小动物们又来订购羊肉串了。小狗的羊肉串来不及做,我们去帮帮它吧,好吗?
二、幼儿制作羊肉串,教师巡回指导。
1.老师提出制作要求
A.每人做成10根羊肉串。
B.每根羊肉串上的肉块数量和数字牌上的数目一样多。
2.教师分层指导
(1)操作水平较低的幼儿引导他们根据小棒上的数字牌串上相应数量的羊肉块,练习数物对应。
(2) 操作水平较高的幼儿,在他们练习数物对应的基础上,启发幼儿练习间隔排列,如:方形、三角形间隔,或根据大小、颜色、间隔排列。
A.幼儿将“羊肉串”按羊肉块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列。
引导幼儿尝试两种不同的排列方法。
按羊肉块数量从少到多排列。
按羊肉块数量从多到少排列。
请个别幼儿幼儿讲讲:你是怎样排列的?
B.情景游戏:送“羊肉串”
师:“羊肉串都做好了,我们现在帮忙将羊肉串送到每只小动物家里去好吗?
1. 小猫订购的.羊肉串上的羊肉块的数量是4,找一找,你有没有小猫订购的羊肉串?
2.个别幼儿送羊肉串。集体送羊肉串。同样的方法让幼儿送羊肉块数量是1、2的羊肉串。
3.小熊订购的羊肉串上的羊肉块数量比4少1。
4.小兔订购的羊肉串上的羊肉块数量比4多1。
5.小猴订购的羊肉串有两种,一种是羊肉块数量比7少1,一种是羊肉块数量比7多1。
6.同样方法让幼儿集体送羊肉串,老师检查纠正。
三、结束游戏——小朋友今天帮了小狗汪汪的大忙小狗非常感谢你们,它给我们也送来了一些羊肉块,我们先放在活动区,等游戏的时候我们再玩,好吗?
四、活动延伸——在区角活动中继续让幼儿玩“羊肉串”的游戏。(如东县机关幼儿园 沈 辉)
大班数学教案15
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预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多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把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去的数多,多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多个?短头发多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定头发长与短的尺度”)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轻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
① 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 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 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 你们统计什么?统计成果如何?
② 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 你们碰到过什么艰苦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四周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记录与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定能力、战胜与战胜艰苦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