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悟,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教师事业的崇高、美好和教师工作的辛苦。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详案)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知道九月十日是什么日子吗?教师这个职业历来受到人们的赞颂,你知道有哪些赞美老师的诗句或者歌曲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老师的优美的诗歌,板书:老师,您好!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对所有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的老师说一声:老师,您好!(齐读)
二、范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到第6页,听听课文录音。
2.你们觉得怎么样?想不想读呢?
3.那好,现在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碰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
三、检查自读效果
1.词语。(小黑板出示)
哪位同学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2.读课文。
同学们生字会读了,那课文你会读了吗?如果你觉得自己能把这篇课文或者某某段某句话读好的,就请你站起来朗读。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到现在,聪明的你一定会发现,“老师,您好!”在诗歌中一共出现了——两次,那我们就可以把这首诗歌分成两段,男女生分开朗读。女同学读第一段,男同学读第二段。
2.朗读评价。现在还想请一位女同学来读读第一段给大家听听,谁愿意?其余同学思考:这一段中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教师事业的崇高?
板书:事业崇高
3.学习第三、四句出示:第三、四句
(1)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谁来用朗读告诉老师这句话的意思。
我们一起来学着她的语气来读一次。
(2)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指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我们每一项的创造都——
(3)是呀!每个人的成长都凝聚着教师的心血,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的发明、创造,都是老师辛勤培育的结果,你能举些例子来说说吗?
(4)刚才我们有同学举例??,这就是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理解)让我们一起再来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诗。
5.学习第一句
引读:的确,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是靠老师通过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培养出来的人才实现的,那老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诗人是怎么说的?
出示:第一句
(1)指名读句子,其余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插图想想,老师是铺路、架桥的吗?
(2)小结: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是靠老师通过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培养
出来的人才实现的,所以老师起着铺路、架桥的作用。
(3)指导朗读这两句。
老师的事业这么崇高,对社会的'贡献这么大,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手指黑板齐读)
老师,您好!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饱含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
五、生字学习
1.读一读。
2.指导书写,描红,注意“霞”的下面不是“段”,“崇”是山字头。
提醒“崇、霞”容易写错的字,注意笔画。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摘抄有关赞颂老师的诗歌,有感情朗读或背诵。
3.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略案)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第二节,
思考这一节又是哪句话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2.默读课文,
思考:
这一节哪几句话具体写出教师事业是美好的?按顺序从前到
后找。
3.讨论归纳。
(1)第一句(用真理-------心灵闪耀)
指导理解:
A.释词:春晖(春天是温暖的阳光)朝霞(早晨太阳出升的云霞)
B.师讲解:教师的工作塑造人才,美化了心灵。所以说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2)(映示文字灯片)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
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指导理解:
A.这两句把教师的事业比喻成什么?
(春蚕编织丝线;甘露洒向新苗)
B.“笔尖飞舞”指的是什么?
(教师粉笔书写,
钢笔备课批改作业)
“笑语盈盈”
是什么意思?(老师讲课的话语,对我们谆谆教导,语重心长,苦口婆心)
C.指导朗读。
4.引读:
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
更是辛劳的,
我们除了要赞美老师还应该对老师
有什么感情?
齐读这节的最后一句(每当看到
---------
教师,您好!)
释词:“衷心”(发自内心地)
5.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节。
三、拓展学习:
假如让你来赞美教师,你会将教师比作什么?试着写一段。
例:老师,您像红烛,用知识的光芒驱散黑暗,燃烧自己把别人照亮。
老师,您像大海,用宽广的胸膛,托起明天的太阳。
老师,您像春蚕,甘心情愿把美丽献给人类,默默无闻终不悔
四、听录音,欣赏;边准备齐背课文
自由练读
指名背
齐背
哪一个不浸透
崇高
每当??就涌起
哪一个不蕴含
教师的事业
那是
编织
美好
每当??就祝愿
那是
撒向
(工作辛苦)
(感激之情)
朗读备注:
(1)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
(2)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3)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4)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5)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
(2)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海燕搏击风浪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无畏而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课文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形象。
2、 难点: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在第7课,我们学习了《雷电颂》,谁能说说文中的风、雷、电代表了哪类人物呢?可以说,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白色恐怖时期,我们的革命先烈常常借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喊来表达对革命的向往与呼唤,比如,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就是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那么作者高尔基是怎样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高尔基所写的《海燕》吧!
2、形象感知,领略海燕风采。教师出示“海燕形象图课件”,让学生认识、感受海燕的形象,让学生对海燕有初步的认识。
3、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也是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木匠家庭,四岁丧父,十岁就为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等,备尝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他第一次投稿时具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为“苦难”)。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它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夕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的革命运动正不断高涨。高尔基参加了种种反沙皇统治的斗争,发表了尖锐抨击沙皇的演说。他根据自己的斗争经历,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又译为《迎春曲》《幻想曲》),《海燕》就是其中的末尾一章。它的发表具有极大的宣传性和号召力,受到了列宁的高度重视和称赞。
二、检查预习
1、注音或写字
呻yín吟 白沫( m ) 翡(fěi)翠 困fá乏
深渊(yuān) wān蜿蜒 胆怯(qiè) 号(háo)叫
2、词语解释
(1)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文中贬词褒用,指自豪,信心十足。
(2)震怒:异常愤怒,大怒。
(3)困乏:疲乏。
(4)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3、预习收获(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有一点感受即可鼓励)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读(不看书,仔细聆听),并在班上交流听后感,谈自己在听读时的所感所想。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本文是一首感情强烈的抒情散文诗,也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请同学们思考海燕在几个不同的场景中活动,在这几个不同的场景中海燕又有什么表现?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
全文给我们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
第一幅(1,6)风卷云集,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第二幅(7,11)暴风雨迫近,海燕博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第三幅(12,15)暴风雨将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
这三幅场景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
四、品味探究,赏析艺术形象。
1、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海燕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要求:以“这是一只 的海燕,你看 ”
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2、请同学们划出文中刻画海燕形象的句子,并赏析。
(1)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沖向乌云,它叫喊着,……
(3)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4)它飞舞着,像个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
(5)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3、师生共同归纳海燕形象
全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形象的描写,表现了海燕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有献身精神。作者其实把“海燕”象征着俄国革命风暴中的“革命者”。那文中其它事物各象征了什么?
五、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认识了乐观自信、英勇无畏的海燕形象,在生活的暴风雨中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能像企鹅那样缩起头来吗?不能。而应该像海燕那样迎难而上,勇敢面对。
六、布置作业
1、练笔:请你想象一下,海燕在海上振翅飞翔时会想些什么,它对海鸥、海鸭、企鹅会说些什么,试以“海燕的宣言为题写一段话,充分表现出海燕的心理活动。(字数200字左右)
2、熟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冯婉贞的勇敢机智。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特点。
2.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感受冯婉贞的勇敢、机智,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了解时代背景
播放有关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的电影片段。
二、学习课文,认识冯婉贞
1.教师导读:冯婉贞到底是什么人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指名反馈,介绍冯婉贞。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理解词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体会英法联军的穷凶极恶。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导言:课文主要写了冯婉贞的一件什么事呢?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3.分段指名读文。
4.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冯婉贞的一件什么事? (主要写了冯婉贞制定作战计划,组织乡亲们打败敌人的`故事。)
5.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原因
1.教师导言:文中几次提到敌人被打败?(两次)第一次是被谁打败的?
2.文中第几自然段写冯三保副食乡亲们打败敌人的?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指名介绍:冯三保是怎样组织乡亲们打败敌人的?
5.引导想象:冯三保回村是怎么布置大家迎敌的?
6.理解文中词语“喊声震天、纷纷倒下、连滚带爬、狼狈逃跑”,体会乡亲们的勇猛以及敌人的惨败。
7.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8. 教师导言:冯婉贞是如何按照作战计划组织乡亲们又一次打败敌人的?(引入学习课文4—6自然段)
(1)学生大声读课文4—6自然段。
(2)指名说说冯婉贞是怎样组织大家打败前来报仇的敌人的?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4—6自然段。
(4)引导联想:你现在知道冯婉贞制定的作战计划是什么吗?
(5)启发感悟:从这个故事中,你感觉到冯婉贞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找出文中具体语句来说明。
A、学生自由发言。
B、教师引导体会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的特点。
冯婉贞带着勇士埋伏。冯婉贞他们一动不动。冯婉贞大喊一声:“冲啊!”,举刀就砍,拿剑就刺。 冯婉贞看出敌人的花招,大声喊…… 学生反馈、朗读以上句子,体会冯婉贞的聪明、机智、勇敢。敌人根本没有防备,只得……敌人一枪也放不了,有的……有的……有的…… 引导读以上描写敌人的句子,体会敌人的惨败,感悟冯婉贞的聪明、机智,制定的作战计划十分周密。
五、作业
学习本课生字词。
1.教师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认读。
2.从文中抽出生字,读读记记。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冯婉贞
烧杀抢掠 无恶不作
连滚带爬 武艺高强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认字15 个,写字9 个。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 、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播放松鼠活动片段及小松鼠歌曲。
2 、谁能从松鼠的名字中猜出它有什么特点?
二、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1 、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了有关松鼠的资料,让我们在小组内来交流大家的收获吧!
2 、推选同学向全班介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松鼠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简要的说一下。
3 、检察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4 、教师对词语的读法做以指导。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找出描写松鼠外形的内容读一读。
2 、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完成课件中的填空。)
松鼠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双的小眼睛,身上的毛得好像擦过油。一条的大尾巴总是,显得格外。
这段话按照从到的顺序,写出了松鼠的。
3 、教师小结:这段话采用先总后分的形式,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介绍了动物的外形,同学们要记住这种写作手法。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指名读把松鼠的机灵读出来。
3 、师生评价朗读,并相机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3 、同桌互说:用先再然后最后造句。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 、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这段中的三个它们。
2 、小组讨论:最后一段中三个它们各指代什么?
五、总结全文,丰富感受。
1 、分组表演松鼠的生活习性。(活动、吃、住)
2 、小记者到小组内采访松鼠的活动以及吃、住情况。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目的筛选材料并加以分类整理的能和不断积累的习惯。
2、理解课文在确定话题、运用语言方面的特点。
3、认识敬业乐业的意义,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的分析可落在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教、学具】
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要点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课文,思考问题,初步读懂文章。
教学过程
一、解题,介绍作者
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梁启超先生字卓如,别号有任公、沧江、中国之新民及饮冰室主人等。广东省新会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注意者,著名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的文章被成为“新文体”。文编《饮冰室合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的,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有优良的传统和校风。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1、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然后发动学生评议。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⑴这是一篇讲演稿,是梁启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但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今天立足本职多作贡献,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还是大有帮助的。
⑵总结议论文文体知识。
⑶介绍演讲的基本知识。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
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⑷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者总括:9段文字,按议论文的一般论证结构,文章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1段是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是2~8段,论证中心论点;第三部分是第9段,归结全文。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四、布置作业
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学生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1段,对题目作简单解释,然后提出中心论点。
第2段,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
第3段,从反面论述,说明无业的害处。
第4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反面论述。
第5段,作者具体论述有业之必要。
第6段,开门见山提出第二分论点“要敬业”。
第7段,以设问方式把“要敬业”的论述引向深入。
第8段,论述“要乐业”。
第9段,归结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要点
1、分析文章的观点和材料是如何统一的。
2、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把握本文的论证结构。总结文章为证明论点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粗读全文,然后提问
1、本文是如何做到中心论点和各分论点之间的统一的。
2、要求学生能根据论据找出论点,根据论点找出论据,从而认识课文中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二、读议课文第二部分课文第二部分共分三层
第一层(第2~5段),提出有业之必要。这是确立全文论点的基础。第2段,共3句话,第1句和第2句是转折关系,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这是提出本层的分论点,第3句和1、2两句是因果关系,说出先谈“有业”的原因。第3段,说明无业的害处,这是先从反面论述。课文先引两句孔子的话作理论论据,然后再简单评述。第4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正面论述,与第3段形成对照。这一段主要引用一位唐代僧人的格言和做法,属事实论据。第5段是作者的具体论述。有了第3、4两段的对照,本段作者的说理就显得十分自然。文中的两个“简直”以及“彻底”“万不能”等词语,都表现出作者鲜明的态度,具有不容置辩的.力量。本段结尾处限定论述范围,转得自然。既避免了泛泛而论,又不致使人误解。
第二层(第6~7段),论述“要敬业”。第6段,先开门见山提出本层中心,显得眉目清楚。然后分三层展开论述:①先解“敬”字含义,引朱子的话来解释。②再讲为什么可敬,以设问方式展开论述。课文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例子,证明“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为进一步论证“敬业”打下基础。③赞美敬业的人。第7段,以设问的方式把论述引向深入,指出只有忠实于自己的职业,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这里作者既有自己的论述,也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等的论述,尤其是引一位法国学者的著述,以英国人和法国人不同的行为,把“敬业”解释得十分形象具体。
第三层(第8段),论述“要乐业”。这一层先从反驳“做工好苦”入手,扣住“苦”与“乐”的不同态度展开论述。论述了怎样理解“苦”,指出应当从“苦”中找出“乐”,批评了“无业游民”和“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自然推出“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再具体分析原因,指出“趣味”在于“身入其中”,“奋斗前去”,“比较骈进”,“省却烦闷”,引导青年人确立“乐业”思想,鼓励青年人去过有价值的生活。
三、结合本文总结
启发学生思考本文各部分论证思路列表分析。
四、总结归纳
文章为证明论点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课文论据丰富多样,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事实论据,包括所引的各种事例,有的详细叙述,有的简略提及,最简的甚至只有一句话。哪些该详,哪些该略,全看论证的需要而定。这类论据是使论点令人信服的基本依据,所以必须真实可信,充分确凿。
第二类是理论论据,包括古今中外的名人言论、俗语格言等,因为提出言论的这些名人有一定的权威性,俗语格言被人们普遍认可,所以这类论据也就有比较强的说服力了。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