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一.设计思路:
最近我们开展了“春姑娘来了“的主题活动,通过老师预设的一系列活动,幼儿感受到了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河里的冰也融化了;小草从大地妈妈的怀里钻了出来;柳树姑娘梳起了长长的辫子……
在这前提下,我选择了本次活动,想通过本次活动,通过老师有意识地提取和创设一些画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感受优美的画面和语言的抒情。在活动中我又根据我们“全语言”分享策略的研究,通过让幼儿看看说说自己所观察到画面的内容(想说),又让互相讨论“美丽的春天还会是谁的家”的仿编(多说)。多创设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平台,使幼儿想说、多说、爱说,注重用完整的语言表示,进一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讲讲说说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并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三.环境材料创设:
1.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贴绒学具。
四.重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仿编诗歌。
五.活动流程:
【经验回忆,引起兴趣】——【看看说说,初步感知】——【理解创作,分享快乐】
六.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忆,引起兴趣
1.引起兴趣: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对不对?它漂亮在哪里?
2.提问回忆:春天是座美丽的大花园,我们小朋友都很喜欢它。杨老师还知道我们小朋友更加喜欢有个漂亮快乐的家,是不是?说说,你喜欢什么样子的`家呢?
(二)看看说说,初步感知
1. 出示背景图,尝试讨论:
图上有哪些景物?想想它们都会是谁的家?
2. 看看说说,感知理解
(1)这些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它们找到自己的家了吗?
(2)它们的家又在哪里?它们的家漂亮吗?美在哪里?
3.欣赏儿歌,理解内容
(1)儿歌中都讲了有哪些家?分别是谁的家?
(2)你最喜欢哪个家?为什么?
(三)理解创作,分享快乐
1.再次欣赏,诗歌里说:“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密密的树林又可以是谁的家?
2.幼儿自由讨论,教师指导。
3.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提升组合。
4.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可真能干,自己也能编出了好听的儿歌,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编编,还有什么也是谁的家,明天拿来告诉大家,好吗?
七.各环境渗透
在教室环境布置中,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美术区)制作的一些关于春天的景象添加到墙面上,增加了幼儿之间交流。
区角活动中(语言区)的,让小朋友自制春天各种景色变化的图书,让小朋友边看边交流。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气”对人的影响,获得消除这一消极情绪的办法。
2、能关注自己的情绪,有积极调整自己情绪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图片,PPT;2、木偶;3、关于各种消气方法的卡片
活动流程及主要提问设计:
一、 观察表情标:
意图:导入主题,了解生气是一种不良情绪。
1、小兔怎么了?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生气会让人怎么样?
3、小兔可能为了什么事生气呢?(联系生活经验)
4、看一看、听一听,小兔到底怎么了?
二、故事讨论
意图:梳理经验,积累消除生气情绪的方法。
1、小兔生气的时候做了些什么?这样做有用吗?
2、怎样才能让小兔消气呢?(与木偶互动)
3、看一看,小兔用了哪些办法消气?(幼儿分散观察图片,教师巡回指导)
小结:深呼吸能使人冷静、放松;向关心自己的人说出生气的原因能得到安慰和帮助;想想别人的好,会很快忘记不高兴的'事......小兔用了这些好办法,心里的气全消了。
三、游戏分享
意图:迁移生活,知道要保持愉快的情绪。
跟着音乐玩游戏:如果生气你会怎么做——
小结:每个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这很正常,重要的是你必须记住生气时该怎样做。
希望大家快乐越来越多,烦恼越来越少,每天都有一份好心情。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中班的幼儿年龄较小,他们适合学习有趣味、易读易记、语言通俗化的诗歌。诗歌《小狮子理发》语言明朗,篇幅短小,适合中班幼儿学习。
活动目标
1.能感受理解诗歌内容,喜欢诗歌中的两个角色。
2.体验小狮子理发时和理发后的情绪变化。
3.能大声朗读,感受朗诵活动的愉悦。
4.有感情地学唱诗歌。
5.让幼儿感受诗歌欢快的节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动作、语气、表情表现诗歌内容。
难点;小狮子理发前和理发后的情绪变化。
活动准备
幼儿已认识狮子和乌贼,知道他们的外形特点。本班一幼儿理发前和理发后照片各一张,表现诗歌内容的大图一张,每位幼儿操作卡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展示幼儿理发前和理发后照片,提问:头发长长了怎么办?幼儿回答:到理发店理发。理完发有什么变化?幼儿回答:好看、漂亮。提问:妈妈喜不喜欢?答:喜欢。2教师.有一只小狮子的头发也长长了,猜一猜它是怎么做的,谁给它理发,它理发时发生了什么情况。
二.欣赏理解诗歌,出示大图。1.教师提问:诗歌里说谁去理发?理发师是谁?2.幼儿再次欣赏诗歌。教师朗诵第一段,提问:小狮子进理发店是怎么做的?(亮亮抓,龇龇牙。)提问?这个动作表现了小狮子是什么情绪?回答:雄壮、威武。教师和幼儿学习本段。教师朗诵第二段,提问:乌贼理发师在给小狮子理发时出现了什么情况?答:忙的.汗珠直滴答。理完发后小狮子变成什么摸样?答:头发和胡子都没啦。它心情怎么样?答:很高兴,觉得自己很漂亮。回家后发生了什么情况?答:把妈妈吓跑了。提问:为什么会这样?答:妈妈不认识它了,它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三.幼儿欣赏操作卡,阅读诗歌。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幼儿自主观察图画,来理解诗歌表现内容。通过朗诵活动,感受学习诗歌的愉悦。教师在朗诵时,要运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朗诵,来表现小狮子理发前的激动,进理发店时的威武,理发后的高兴,回家把妈妈吓跑的疑惑。不足之处是幼儿不能完整的理解小狮子从激动、威武、高兴、疑惑这个情感过程的表达。
小百科:理发,(Hair care),又名头发护理,常见的是修剪头发,简称剪发,令人外观清洁整齐,有美化外型、美容之功用。 理发可以是家庭生活活动,家属及朋友互相帮助。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小鼹鼠找家发出的“啪啦啪啦——砰”的声音线索,知道地底下生长的各种不同植物的名字。
2、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观察与想象。
3、在有趣的情景故事引导下,感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
通过小鼹鼠找家发出的“啪啦啪啦——嘭”的声音线索,了解并知道地底下生长的各种不同植物的名字。
难点:在有趣的情景故事引导下,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观察与想象。
活动准备:
PPT课件;实物:红薯、花生、白萝卜、胡萝卜、土豆、芋头
等地下植物,游戏情景创设。
活动过程
一、创思:认识不同声音,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倾听、模仿声音,并进行大胆猜测。
师:今天,张老师带来了几只喇叭(课件)什么颜色的?师:这个喇叭里面藏着好听的声音。想先来听听哪只喇叭的声音?根据幼儿意愿选择喇叭倾听声音,并猜测是什么声音,让幼儿在有趣的声音游戏中提高阅读故事的主动积极性。
二、创想:感知故事中的精彩,通过小鼹鼠找家发出的“啪啦啪啦——砰”的声音线索,知道地底下生长的各种不同植物的名字。
1、小鼹鼠搬家,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原因。
师:先来认识一下故事里可爱的小动物。(第一张幻灯片)师:它是谁?(幼儿认识小鼹鼠)
师:知道小鼹鼠的家住在哪里吗?这就是小鼹鼠的家,它的家住在地底下。有一天,天上下起了大大的雨,地面上积满了水。然后,这个水就滴滴答答、滴滴答答地漏到了地底下小鼹鼠的家里。
师:你从哪里看到小鼹鼠的家漏水了?
师小结:家里都是水,小鼹鼠这个家被水淹了,它不能再住下去了,小鼹鼠准备去找一个新的家。
2、小鼹鼠找新家,以小鼹鼠发出的声音为线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师:啪啦啪啦,啪啦啪啦,小鼹鼠在地底下干什么?
师:小朋友都知道地底下是黑黑的,它挖的时候会发出什
么声音?挖着挖着,你觉得他撞到了什么?地底下有什么呢?
师:到底撞到了什么呢?(幻灯片)老师把它撞到的东西拿给你们看看。对了,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红薯。这个东西是长在哪里的(地底下),小鼹鼠啪啦啪啦,砰!撞上去了,一看这是什么呀?小鼹鼠张开大嘴巴“啊呜,真甜……,原来是个香喷喷的红薯。
3、小鼹鼠又继续向前找家了,引导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观察与想象。
师:(出示幻灯片)啪啦啪啦,啪啦啪啦,砰!撞到了什么呢?
师: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个萝卜?
师:你们看的真仔细,萝卜的下面长着一根小小细细的尾巴。谁能告诉我,萝卜长在哪里的?
师:原来啊,地底下长着好多好吃的东西,除了红薯、萝卜,猜猜小鼹鼠啪啦啪啦,砰!还会撞到什么?
师小结:好!小朋友们刚才讲的有的是长在地底下,小鼹鼠会砰的一声撞到,但有些是长在地面上、长在树上的,小鼹鼠能撞到吗?
三、创游:小鼹鼠挖地洞,认识更多的植物,感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师:小鼹鼠在地底下啪啦啪啦砰,还会撞到什么呢?我们用手来做只小鼹鼠,到地底下啪啦啪啦挖一挖,猜猜会碰到什么?
1、请幼儿学做小鼹鼠,从盒子里摸出各种地底下的东西(花生、白萝卜、胡萝卜、土豆、芋头等)
2、再次倾听故事:小鼹鼠啪啦啪啦找自己的新家,没想到能砰到这么多在地底下的好吃的东西。小鼹鼠又继续往前啪啦啪啦……看!他摸到一只大萝卜!咦?小鼹鼠已经挖了一条长长的地洞了。突然,它听到对面也有啪啦啪啦的声音,是谁也在挖山洞呢?
师:噢!原来又是一只小鼹鼠也在挖山洞找新家呢!两个好朋友见面会说什么呢?
四、活动延伸:家园共育,联系生活经验,收集生长在地底下的植物的图片,进行区角游戏投放。
活动反思《啪啦啪啦——砰》是一个绘本故事,通过故事的层层深入与开展,让幼儿了解长在地底下各种不同的植物。利用“啪——砰”的声音线索,引导幼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在活动的过程中,随着故事内容的层层深入,孩子对画面中出现的长在地底下的植物特别感兴趣,因此在猜测环节孩子们都很积极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活动选用了孩子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植物,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游戏——挖地洞给幼儿亲自尝试、探索地底下未知的世界,了解各种地下植物,丰富幼儿的知识,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活动中也存在不足:教师说的过多,在引导幼儿观察猜测时,应给予幼儿空间大胆说的欲望,让幼儿去猜测去讲述故事的情节,作为教师要成为孩子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挖地洞的游戏前如果提出游戏要求,挖地洞时要发出“啪啦啪啦砰”的声音,让幼儿挖完后把自己在地底下碰到的各种东西通过展台展示出来,则能更好的巩固孩子对地底下各种植物的了
解,在这一环节中速度较快,在游戏环节中的出现的地底下的东西可以更加丰富一些,同时创设更大的游戏场地,让幼儿分组成为小鼹鼠去探索地底下的植物,让幼儿自己创新游戏。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反思
在解读小松鼠的信时,可以再大胆一点让幼儿猜测,不要马上限制他们的思维,等他们将感兴趣的东西说完以后,再研究什么是“信”, “信”的意义,从而将整封信连起来解读。接下来,老师还可以设置悬念,如谁看到了信?会怎么做呢?等等,帮助孩子理解整个故事的内容,体会故事浓浓的朋友之情。
对于找朋友的方法,幼儿不是很了解,教师应进一步启发,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孩子感受朋友间的关怀。
领域
语言
活动类型
故事
活动内容
朋友的信
活动来源
实施时间
教育价值分析
现在的小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过多的保护使的许多孩子交往能力较弱。为培养幼儿与他人交往能力,感受到与朋友之间交往的快乐,为此我们开展了这一活动《朋友的信》。
活动目标
1、 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有朋友的快乐。
2、愿意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找朋友的办法。
活动难点
介绍自己找朋友的办法
难点剖析
许多孩子交往能力较弱,在家与他为伴的都是大人,即使去外面与其他小朋活动,那也是在大人的陪同下,很少主动去找朋友。
活动过程
幼儿预期效果
一、引题
朋友的'信,朋友是谁?是一封怎样的信?一起来听故事。
二、分段将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一,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提问:故事里的小松鼠想要干什么?他是怎样做的?猜猜谁会看见蘑菇信?他会怎样做?
2、出示图二、三,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提问:谁看到了信,他是怎样做的?最后,小松鼠找到朋友了吗?
3、思考:故事的题目是《朋友的信》,这“信”有什么特别?
三、讨论找朋友的方法
通过图片,教师生动的分段讲述提问,帮助幼儿很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并从故事中感受到找朋友的快乐。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故事内容,能简单讲述故事情节。
2.尝试进行角色表演。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故事PPT图片、配乐《夜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展示几朵花,与蓝色小花对比,引导幼儿观察,导入故事。
二、完整讲述蓝色小花故事。
(一)教师一边展示PPT图片,一边讲述故事。
(二)提问:"这个故事叫什么?故事里有谁?老星星说了什么?蓝色小花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三)引导幼儿简单复述图片内容。
(四)提问:你们喜欢这朵蓝色的小花吗?为什么?
(五)教师:蓝色小花很善良、有爱心、帮助了老星星、还很勤劳,我们也要像蓝色小花一样帮助别人。
三、情景表演
(一)教师和幼儿互动表演角色。
(二)幼儿分两组表演角色。
延伸活动
(一)回到家把《蓝色小花》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二)把《蓝色小花》的故事图片、教具投放在语言区域里,让幼儿看图讲述故事和表演用。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够区分两个物体的长短。
2.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用卡纸做的小蛇头饰2个。
活动过程:
1.认识长短。
教师伸出同一只手的中指和食指。
教师: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做,看看这两个手指有什么不一样。这两个手指的长短不同,这根手指长(伸出中指),这根手指短(伸出食指)。
教师请幼儿伸出双手,引导幼儿观察手指间长短的差异,并进行总结。
教师引导幼儿继续观察教室里的物体,鼓励他们大胆说说什么是长的,什么是短的。
2.游戏:贪吃蛇。
教师: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贪吃蛇。
教师先选出一位小朋友做裁判,在游戏结束后比较队伍的长短。
教师让幼儿随意站在教室各个位置,选出两个小朋友做蛇头(戴头饰),教师喊开始时,这两个小朋友从同一起点出发,让他们去碰站在教室里的其他小朋友,被碰到的小朋友成为它的.蛇身(被碰到的小朋友可以拉着前一个小朋友的衣服),一分钟后教师喊结束,比较两队的长短,教师加以指导。(可循环多次进行游戏,每次选出不同的幼儿做裁判)
有效提问:
1.这两根手指有什么不一样?
2.什么东西是长的,什么东西是短的?
3.哪条小蛇长,哪条小蛇短呢?
有用词汇:长的、短的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可提供一些用于链接或拼插的玩具,让幼儿进行长短练习。
区角活动:在区角处提供长短不一的物体或玩具,让幼儿加深对长短的认识。
家园共育: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通过对比判断长与短。例如:妈妈的头发是长的,宝宝的头发是短的;爸爸的手指是长的,宝宝的手指是短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