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2-16 07:35:36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体验分享水果的快乐,对水果感兴趣。

  2、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水果特征,知道其名称。

  3、逐步养成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

  4、激发了幼儿对秋天的水果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水果特征,认识水果名称。

  2、大胆与同伴交流尝试给水果分类

  活动准备:

  1、秋天的水果图

  2、幼儿带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布袋、水果盘、牙签。

  3、家长带幼儿一起参观水果店的各种水果,幼儿对水果有初步的认知。

  活动过程:

  一、小朋友好,我是红苹果,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朋友,除了红苹果还有谁来做客?

  二、出示神秘布袋:

  1、让小朋友用手摸一摸,长长的有点软,形状像小船的是什么水果?

  2、用同样的方法闻一闻、看一看来感知水果特征:看看水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摸摸看什么感觉

  尝一下什么味道?”

  幼儿自由选择水果,通过各种感官来感知水果的主要特征。

  教师引导幼儿(个别、全体)尝试说说对各种水果的感知

  教师小结:

  出示水果图卡,教师以水果皇后的身份(教师戴上皇冠),请幼儿按教师指定的颜色、形状、口味、触觉、吃法(剥皮、削皮、切开、洗净直接吃)等等分类。

  这些都是秋天的水果,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身上有许多的水分和营养,多吃水果会使小朋友更聪明。

  3、以卖水果为例鼓励新朋友说出水果的主要特征。

  4、现在老师就请小朋友们来尝一尝、(出示水果拼盘)尝完后你要说说你品尝的是什么水果,它们的'味道怎样?

  5、请品尝同一种水果的小朋友站在一起,回答你吃的水果的味道怎样?

  6、秋天天气干燥,小朋友一定要多吃水果,多吃水果有益健康。

  三、活动延伸:

  1、小朋友齐唱英文歌曲《苹果、苹果我爱你》

  四、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秋天的水果,这个活动进行完后,漏洞及不足之处颇多,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下反思,以待在以后的工作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1、准备不足。在讲课之前就应该做到熟记教案并且做到备学生,并且在讲课之前就应该预设到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怎样对待。

  2、注重表皮,无本质。本节教学目标应该让幼儿更深层次的去认识一到两种水果,通过一种水果深入到对其它水果的认识。可以认识水果的"果皮、果核、果肉。"

  3、教师对待课堂的突发情节不能灵机对待。像"幼儿到超市一个挤一个的拿水果,有个别幼儿拿起后还咬了一口水果"对待这种突发环节,教师不知所措,这时完全可以引导孩子,到超市选水果应该是有规则的,可以让孩子们说说应该怎样做,而不是一味的埋怨与训斥。

  4、缺少适当评价。我在活动中缺少教育机制,教育评价语言匮乏。像"你太棒了、你的手真灵巧、你真不错。"评价语言单一。在活动中对于幼儿的每一次回答和表现没有即使给予评价。在每个环节完成后没有即使给予小结,尤其是作品完成后没有给予总结性评价。《纲要》中指导教师评价应自然伴随整个教育过程中,让幼儿时时获得成功体验。

  5、问题提出注意有效性。问题的提出总有指示性属于无效提问。像"你喜欢吗?你感觉漂亮吗?"活动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对于幼儿来说缺乏有效性,活动中让幼儿带着问题进行实践性观察与思考,明确参与目标,这样活动有针对性,结果才会更有效。

  6、上课下课毫无界限,应该做到有紧有松。

  以上几点不仅是在公开课活动后进行反思,更应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多注意多积累多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中班教案 篇2

  数学活动:

  认识1、2、3

  一、活动目的

  1、目测点数3以内的数,并说出总数。

  2、认识数字1、2、3,知道其实际意义。

  二、活动准备

  背景图、幼儿每人一套1-3的数字卡片和实物卡片。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以"过生日"的形式,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的礼物,让幼儿目测、点数礼物的数量,并做"看物拍手"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

  2、以"送礼物"的'形式做"听音举卡"的游戏。幼儿听老师敲铃,根据敲铃的次数举相应数量的卡片。

  3、认读数字1、2、3,并想象它们像什么?

  4、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里数量是1-3的实物。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找找家中数量是1-3的物品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2、能在游戏中观察,讨论和反复练习,总结并尝试投的更远的方法。

  3、学习肩上投掷,尝试用右手将沙包向前上方投出。

  4、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5、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肩上挥臂投掷,锻炼上肢力量,发展身体的协调能力。

  活动难点:激发投掷兴趣,养成勇敢、大胆、勇于接受挑战的品质。

  活动准备:

  沙包,体能条,汽车轮胎若干个,垒成轮胎城堡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听口令运动)

  师:小朋友真棒,和解放军叔叔一样听从指挥。解放军叔叔都有什么本领?(幼儿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解放军叔叔的本领——丢炸弹,炸碉堡。

  2、基本部分:探索扔沙包的方法。

  (1)出示沙包,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今天我们把沙包当成“手榴弹”,这儿有一条架高的红线,站在地上的横线后面把“手榴弹”使劲投出去,一定要注意让“手榴弹”从红线的上方飞过去,而不是从红线下面飞过去。

  现在小兵兵们右手投一投,左手投一投,两只手都试试,看看怎么能投的远。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个别指导。(幼儿一排站在红线前向前投掷)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怎么投“手榴弹”的,鼓励他们用不同的办法“扔”,并引导幼儿分别用左右手尝试。

  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投的并演示,比比谁投的远。

  动作要领:(右手为例)两脚前后分开,左脚在前,右手拿“手榴弹”放置肩上,投掷时,身体后倾重心放右脚,迅速转动身体,挥臂,把“手榴弹”投向碉堡。(教师在幼儿身上找出动作要领)

  教师总结并示范投“手榴弹”的方法。

  儿歌总结:两脚分开站,拿起手榴弹,眼睛看前方,用力向前扔。(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说儿歌。)

  (3)练习肩上挥臂投掷。

  师:我们一起来练习投“手榴弹”,将“手榴弹”放在肩上,向前上方投掷出去。

  幼儿集体练习2次,比比谁更远。(幼儿站一排,听哨音一起扔炸弹)

  (边练习边说儿歌)

  (4)炸碉堡游戏。

  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

  师:小兵兵们,你们已学会了本领,现在就要进行实战演练,去炸敌人的.碉堡,你们准备好了吗?前面有两个碉堡,大家分成男女两队,听我的指挥,口哨响起的时你们就可以出发了,拿上“手榴弹”,跨过小河,钻过山洞,到达投掷点,向对面的碉堡使劲投出去。注意要投得准才能炸掉。幼儿游戏(1—2次)。

  3、结束部分: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好,现在也累了,我们做做放松运动吧。

  (在放松中进行谈话)

  师:解放军叔叔在艰苦的环境中每天训练,练就许多本领,保家卫国,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也要锻炼身体,学习本领,来保护自己,保护爸爸妈妈,保护小朋友,保护我们的家。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基本合理,但热身活动不够有趣,没有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在自由探索过程中,充分让幼儿自己寻找投掷的要领。不过此环节由于设计及材料的限制,导致时间过长,使集体游戏的时间太短。而在集体游戏中,因为没有考虑幼儿的动作能力,导致大多数的幼儿没有获得胜利的喜悦。

中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中学生在校礼仪,具体细致地了解在校学生应该做到的礼仪细则,去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2.学生通过学习在校礼仪,能够指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做个社会有用之人。

  重点和难点:

  运用礼仪指导学习和生活,学会良好的人际交往。

  教具准备:

  PPT软件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PPT照片:

  2、大声朗读:

  [春秋]孔子:“不学礼,无以立。”

  [战国]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校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生存。”

  校风:“和谐温馨,知书达礼。”

  学风:勤奋、自主、善思、创造。

  (说明:两分钟预备铃时,通过大声朗读古训,让学生进入学习礼仪的良好状态,了解礼仪是中国古老的优良传统。)

  二.新授:

  1.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我们中学生在学校应该具备哪些礼仪呢?

  (1)中学生服饰:

  仪容:面必净,发必理。

  服饰:以校服为主,衣必整,钮必结。

  (说明:通过此环节,让学生了解在校应该做到的规范礼仪,杜绝攀比风气,杜绝追赶流行,养成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的良好姿态。)

  (2).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A.上课:

  ●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

  ●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

  ●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B.听讲:

  ●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

  ● 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

  ● 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

  C.下课:

  ● 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3)。尊师礼仪

  A.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

  B.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或宿舍,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

  C.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说明:通过此环节,具体指导学生尊敬师长应掌握的礼仪规范,并落到细节处。同时教育学生尊师的礼仪也是尊敬长辈,以及今后踏上工作岗位后尊敬领导的基础。)

  (4)同学之间的礼仪

  相互尊重和帮助。

  宽容理解,善解人意。

  讲究礼仪

  (说明:通过此环节,教育学生同学间也需要讲究礼仪,要学会合作,团结友爱,营造和谐温馨、知书达礼的校风,做个合格的基地附中人。)

  2.学习和掌握礼仪的意义

  (1)是尊敬家长、领导的基础;

  (2)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都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

  (说明:希望学生带着礼仪这张无形的名片,迈向社会,打造自我,并踏着礼仪的台阶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3.讨论:

  我们将以怎样的形态出现在我们学校、家中、如何和别人交往?

  (说明:教育学生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学了礼仪能用在日常的行为中。)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使幼儿知道要节约用水,并探索简单的水的过滤的方法。

  活动准备: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一小盆清水,米、青菜、土豆若干,沙子、石头、树叶、棉花等若干,小盆、漏斗几个,过滤水用的小瓶与幼儿人数相等。预先通知好四名家长共同参与活动。

  活动过程:

  一、清洗

  1、创设情境,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师:今天我们来做个娃娃家的游戏,娃娃家里都有些谁呢?

  师:今天要请娃娃家的人来共同完成一个任务,请你们将这些米、青菜、土豆洗干净,但是,要请你们用最少的水将这些全部洗干净,等一会儿我们比一比,哪一个娃娃家用了最少的水将这些洗得很干净。

  2、幼儿讨论清洗的方法。

  师:你们先商量一下,怎样洗才能用最少的水却又将这些菜洗干净?每个娃娃家还为你们请来了一位小朋友的爸爸或妈妈来当特约佳宾与你们共同商量。

  教师注意倾听并参与小朋友的谈话,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来清洗。

  3、幼儿动手操作。

  对于幼儿的操作,老师不加以任何的评价和指点,完全体现幼儿自己学当家的精神。

  4、比比谁的方法好。

  请每个娃娃家选一个代表来说说他们用的是什么办法清洗的,并比一比谁的方法好,为什么?

  二、水的.过滤

  1、启发幼儿说出脏水的用途。

  师:我们知道水很宝贵,那么这洗过菜的脏水能不能随便倒掉呢?它可以用来做什么?你有没有办法让这些水变得再干净一点呢?(启发幼儿说出水的过滤)

  2、幼儿动手操作。

  师:这边有好多的材料,你们可能自己去选一样或几样东西去试试看,能不能将脏水变干净些,你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并邀请你们的特约佳宾来与你们共同做这件有趣的事。

  教师也参与幼儿的活动,并提醒幼儿用多种方法来尝试。

  3、评价水的过虑结果。

  将幼儿过滤前的水和过滤后的水进行对比,让他们真实感受到脏水变干净了。

  师:这些水真的变干净了许多,但这还没有真正的干净,要想让这些水真正变干净,那得请自来水厂帮忙了。

  师:现在我们就让这些水去发挥它们的作用吧,你想用它来做什么,带它们去吧。

中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1、由于我班的小朋友每逢遇到事情或困难,都不愿意想办法解决,所以,我通过语言活动“奇怪的桥”这个故事里面发生的事,让孩子大胆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

  教学目的:

  1、以故事角色的身份想象、思考、理解故事的内容,发展创造

  2、懂得当同伴有困难时,应热心相助的道理。

  准备:

  1、录音机、录像带、废旧材料。

  2、小鸡及鸡妈妈头饰。

  3、在活动室内布置三个故事场景:小鸡的家、河面、对岸的。

  教学过程:

  1、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在轻快的音乐中到“对岸的小山坡”上捉虫子吃,然后愉快地回家。

  2、鸡妈妈在家里听到雨声,启发小鸡猜想这会对它们家产生什么影响,将会发生事。

  3、雨停了,鸡妈妈启发小鸡们讨论过河的方法,选出一个最可行的方法.

  4、正当小鸡们准备用自己想的办法过河时,忽然它们发现水里已经有了一座桥,这是谁搭的呢? (启发幼儿大胆想象。)

  5、在音乐声中,鸡妈妈带领小鸡们排队过河,来到对岸的'小山坡上,回头发现不见了。妈妈让小鸡坐在自己身旁简单讲讲各自的过河经历,推测桥可能是谁搭的,为什么桥不见了。(放录像)

  6、吃完虫子后,鸡妈妈启发小鸡自己想办法过河回家。

  7、引导幼儿带着疑问完整看一遍故事,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圆圆的石头是否真的是石头。8、提供废旧材料,让幼儿利用这些废旧想办法过河回家。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2、知道不怕冷的秘密是多运动。

  3、能积极主动的说出自己的见解。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故事《不怕冷的大衣》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在冬天怎样才能使自己不冷?”请幼儿回忆有哪些保暖用品。

  2、教师讲故事《不怕冷的大衣》,请幼儿仔细倾听。

  3、提问: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小白兔为什么不起床?

  兔妈妈说姥姥有什么东西要送给小白兔?

  小白兔是怎么去姥姥家的?

  小白兔拿到不怕冷的`大衣了吗?

  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

  4、带着问题再请幼儿听故事,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

  5、延伸活动 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体会“不怕冷的大衣”。

  附:故事

  《不怕冷的大衣》

  下过雪,又刮风,天好冷啊!小白兔在被窝里睡懒觉。

  “快起来,快起来,我的小乖乖。”兔妈妈叫小白兔起来。

  “不起来,不起来,起来要冻坏。”小白兔怎么也不肯起来。

  兔妈妈想了想,忽然自言自语起来:“唉,天也真冷,要是穿上姥姥家那件不怕冷的大衣,那就太好了,冻不着,还冒汗呢。”

  “真的吗?”小白兔听了,觉得很奇怪,从被窝里伸出小脑袋,“姥姥家真有不怕冷的大衣?您穿过吗?”

  “没有,没有。姥姥说,这件不怕冷的大衣,是给她的小外孙做的……”

  “姥姥的小外孙就是我呀!是给我做的,是给我做的,妈妈,妈妈,您快上姥姥家去,把大衣拿回来。”

  “这可不行。姥姥说的,不怕冷的大衣呀,谁来拿都不给,只有小外孙来拿才给。” 小白兔一蹦,从被窝里蹦出来,稀里哗啦的,穿上小棉袄,套上小棉裤,围上小围巾,戴上小绒帽。

  “妈妈,妈妈,我到姥姥家去了。”

  “哎呀,别去吧,外面风大着呢,你不怕冻坏吗?”

  “没关系,不要紧。姥姥给了我不怕冷的大衣,我就冻不坏了。”

  小白兔说完话,就往外跑。哟,风刮在脸上,像刀子割的一样疼。小白兔想早一点拿到不怕冷的大衣,就飞快地跑起来。跑呀,跑呀!怎么了?脖子热烘烘的。他把围巾拿了下来,跑呀,跑呀,怎么了?头顶热乎乎的。他把帽子拿下来。跑呀,跑呀,到了姥姥家,额头上都冒汗了。

  兔姥姥看见小白兔,心里可高兴了,拣了个挺大的胡萝卜给他吃。

  小白兔说:“我不要吃胡萝卜,我要穿大衣,不怕冷的大衣。”

  兔姥姥呆住了,想:“哪有什么不怕冷的大衣呀?

  “妈妈说的,您给我做了一件不怕冷的大衣,穿上它,冻不着,还冒汗呢……”

  兔姥姥想了想,明白了“小乖乖,看你头上汗滋滋的,不怕冷的大衣不就穿在你身上吗?”

  小白兔想了想,也明白了。

  小朋友,不怕冷的大衣是什么,你们明白了吗?

  活动反思:

  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了,孩子们总喜欢粘在暖暖的被窝里迟迟的不肯起床,宁愿呆在室内而不愿去室外活动。本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故事,了解运动能让人暖和,从而产生不怕冷的意念,了解不怕冷的方法,锻炼和培养不怕冷的意志,努力争取做一个勇敢的好孩子。我先是设置了悬念,让幼儿带着好奇心去听故事,加上我利用了丰富的肢体语言,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对于我提出的问题,他们基本上都能轻而易举地回答出来,但当我问到"什么是不怕冷的大衣啊?"孩子的回答是"棉袄",一连问了几个,答案都差不多。这时我意识到了,也许对于中班的孩子这个问题确实有点深奥,孩子可能理解不过来。于是我适时地进行了启发,通过做出各种动作举出了孩子们平时喜欢的活动,并让他们一起做,谈谈感受(身体变暖了)。然后总结出这些活动都可以称为运动,所以让他们理解"不怕冷的大衣"其实就是运动已经很容易了。尤其结尾处小兔布偶出现时更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随着"兔子舞"的音乐,孩子们跳得可高兴啦!总的来说,这节活动实施效果还是不错的。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变得爱运动了,而且早晨也没有小朋友迟到了!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名称:

  1、激发幼儿对数的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的正确性和灵活性。

  3、引导幼儿学习7的形成,能手口一致地点数7个物体,理解7的实际意义,认读数字7。

  活动准备:

  1、活动前通过交谈让幼儿知道“买6赠1”的含义。

  2、准备有关7的形成的.图片,玩具,如:小河里有6只小鱼,又游来了一只小鱼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观察玩具及图片,通过讨论初步学习6添上1是7。

  二、幼儿在一起玩一玩自己选的玩具,并相互数一数,说一说6个上1个7个,了解7的形成。

  三、借助其他东西进一步学习7的形成,理解7的实际意义,认读数字7(7像镰刀) 。

  四、引导幼儿利用学具在桌子上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加深理解7的形成和实际意义.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能根据画面信息进行描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尝试提出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具有初步的推测能力。

  3、理解故事情节,体验动物之间相互友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标记纸若干,四种动物标记图。

  2、故事画面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要和你们一起来讲故事,今天呢,我们讲的方法要和以前有点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

  我要请你们一边看图一边做小老师,讲给大家听。你们想试试吗?

  二、观察画面,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1、观察画面一

  (1)师:可能发生一件什么事情?把你看出来的事告诉大家。

  (2)师:这张图片,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教师重复并归纳幼儿的问题,并在纸上图示记录:怎样过河?)

  (3)师:这个问题,谁能来回答?

  2、观察画面二

  (1)师:这张图片告诉我们,小动物们想到的是用什么办法来过河的?

  (2)教师小结:小蛇把自己长长的身子搭在小河的两岸,做成了一座独木桥,好让伙伴们从它身上过河。

  (幼儿学着一起说)

  (3)师:这张图片。你们有问题要问吗?

  (师在纸上记录幼儿的问题:谁先过河?)

  二、幼儿讨论确定小动物过河的顺序。

  师:谁能来说说,你觉得哪个小动物第一个过河?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三、幼儿观看课件并进行描述。

  1、师:一起看看动物是怎样过河的?把你们看到的告诉大家。

  2、师:你们看到小蛇的表情了吗?

  小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它是怎样想的?你能猜出来吗?

  3、教师小结:小小的、轻轻的蚂蚁从小蛇身上过去,小蛇几乎感觉不到重量,小蛇眯起眼睛,感觉很轻松。(幼儿练习描述)

  (按照此法,引导幼儿观察小蛇表情,猜测小蛇的心理,并描述。教师分别小结后,再让幼儿练习。)

  (1)蚯蚓过河,小蛇感觉到了有那么一点重量。小蛇竖起眉毛,睁大了眼睛,感觉有一点点累。

  (2)老鼠过河,老鼠比蚯蚓重多了。小蛇为了不让老鼠把自己压垮,用力把身子拱起来。小蛇感觉累多了,头上都流汗了。

  (3)小鸡走到小蛇身上时,小蛇已经力不从心了,它硬挺着。好不容易支撑着,头上流下了很多汗,勉强让小鸡顺利地从自己身上过了河。

  四、幼儿重新讨论,再次确定小动物过河的顺序。

  1、师:刚才你们商量的小动物过河的顺序,现在要调整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联系小蛇表情,讨论确定:

  小动物过河的顺序是从体重最轻的动物开始,依次体重逐步增加。

  五、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1、师:在小蛇的帮助下,四只小动物都顺利地过河了,它们真的应该要谢谢这条小蛇了。

  你们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蛇呢?

  (好心的小蛇,爱帮助别人的小蛇,可爱的小蛇。)

  2、师: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这个故事,来学习这条好心的.小蛇好吗?

  六、延伸活动

  1、出示图片:小狗来了

  师:你觉得小狗能在小蛇帮助下过河吗?为什么?

  2、师:这个问题,请你们回去想,想好以后编进这个故事里,让小蛇的故事更加精彩,再给故事取个名字,好吗?

  附故事:好心的小蛇

  一群小动物来到小河边,它们是小蛇、小老鼠、小鸡、蚯蚓和蚂蚁。

  它们要过河,但是它们中间只有小蛇会游泳,其他的动物都不会游泳。怎么办呢?

  好心的小蛇想了个办法,它把自己长长的身子搭在小河的两岸,做成了一座独木桥,好让伙伴们从它身上过河。

  首先是身躯微小的蚂蚁从它身上过河。小蛇简直感觉不到小蚂蚁的重量。

  接着是蚯蚓过河。这一次,小蛇感觉到了有那么一点重量。

  再接着是老鼠过河,老鼠比蚯蚓重多了。小蛇为了不让老鼠把自己压垮,用力把身子拱起来。

  当小鸡走上小蛇身上时,小蛇已经力不从心了,它硬挺着,好不容易支撑着,让小鸡顺利地从自己身上过了河。

  这时,忽然走过来一只小狗,这只小狗也想从小蛇身上过河。那可不行,小蛇迅速地缩回了身子。小狗那么重,小蛇哪能承载得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