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20 08:55:5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鼎尖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

  一、读拼音,写汉字。

  jǔ ju? hu huàn wǔ rǔ chān fú páoxiào jiān dū

  ( ) ( ) ( ) ( ) ( ) ( ) dù jì jǐ liáng wán bì guī zhào chà zǐ yān hóng

  ( ) ( ) ( ) ( )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好(hào)客 似(sì)乎 蒙(měng)古包 B.清平乐(la) 亡(wáng)赖 剥(bāo)皮

  C.应(yìng)声 暖和(h?) 情不自禁(jìn)

  三、按要求写成语。

  1.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描写人物尽职尽责的成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描写景色的成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四、用“坚”字组成四个不同的词,恰当地填入括号里。

  “5·12”汶川大地震,使中华民族更( )。即使时间过去了100个小时,救援人员依然在( )的石板下搜寻,瓦砾堆下的生还者还在( )着,中华民族将迈着更加( )的步伐前进。

  五、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严格 严厉 严峻 严肃

  1.老师( )地对同学们说,我们一定要( )要求自己。

  2.饥饿威胁着我们,在这样( )的形势下,我浪费粮食的行为受到了老班长( )的批评。 不是??而是?? 因为??所以?? 宁可??也不??

  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只有??才??

  3.( )草原里的河水十分清澈,( )从远处看就像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

  4.在洪水到来之际,老汉( )牺牲自己,( )让一个老百姓受到伤害。

  5.我童年时的'发现( )没有科学依据,( )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六、给下列词语中带下划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欲:①欲望 ②想要,希望 ③需要 ④将要

  ) )

  2.拥:①抱 ②围着 ③群众拥护 ④聚到一块

  ) )

  七、读文言文要注意其节奏和韵味,下列朗读停顿最正确的一句是( )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八、请细细回忆本学期所学内容填空。

  1.一叶渔船两小童,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

  3.梁国杨氏子九岁,___________。孔君平___________,父不在,乃呼儿出。

  4.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死之交。

  6.船夫的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______________,毫不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其中《草船借箭》选自《______________》。

  九、根据下面的情境写话。

  1.一块草坪上写着这样的广告语:严禁践踏草坪。总觉得少了一点情趣,你可以改为________________。

  2.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可谓入木三分,李红、黄莉对“入木三分”一词争论不休,你能替他们解释一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2

  【1】背景

  有一种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只是一种“文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科书等等),更是一种“体验课程”(这个课程是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和思考到的课程)。

  “体验课程”,意味着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即对课文,有着自身的理解,对意义有着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会进行不断地变革与创造,因此,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教学中我们就理应加强体验学习。

  对于这样一种观念,我是深深认同,但是到底如何体现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倒是需要不断思考与实践的,下面就以《公仪休拒收礼物》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体会。

  【2】教学思路

  本文拟用“公仪休是怎样的人”作为话题来组织学习。

  课始,请同学们谈谈从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件事中,你觉得公仪休是怎样的人?然后根据回答进行下面两个环节的教学。(随机而定两个环节的先后顺序)

  一、“演、说、读”,感受公仪休爱吃鱼

  1、演:鼓励加上动作。

  2、说:“很久”这个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

  3、读

  二、“读,体验,说”,感受公仪休不收鱼

  1、设置冲突:前面这么爱吃鱼,可是后来他却说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2、体验:要是你,你会怎么收?你会怎样说?

  3、说: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说完请学生简练地将观点写在黑板上。

  4、议论:这么多观点,请你按顺序联起来说说。孩子们说不可以,因为有很多是重复的。于是学生通过读与议论来确定保留什么。这个过程中,讨论非常激烈。

  5、到最后,学生剩下几个词语:三思而后行、不爱钱财。于是,我通过设问等,使得学生自己明白——他不是不爱钱财,而是不贪钱财。总之,他是一个廉洁的人。

  【3教学情景】

  情景一:

  师:课文里面有两段话,一段是说公仪休非常爱吃鱼,一段是说公仪休一闻到鱼腥味就呕吐,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学生读这两段话。

  师:你有什么想问的,想说的吗?

  生:公仪休这么喜欢吃鱼,可是人家送鱼来了,他又不收了,还说一闻到鱼腥味就呕吐。

  生:公仪休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公仪休不收鱼有两大原因,第一个是他可以自己买鱼吃,第二个是他想活着自己买鱼吃。

  师:从这两段话以及文章的其他地方,你体会到公仪休是个什么样的人?请读课文,好好思考。

  生读课文。

  万程:我感觉到公仪休很狡猾,他想到要是吃了别人的鱼,会有什么后果。

  请他读后果那部分。师将“狡猾”写在黑板上。

  马耀:我觉得他很有礼貌。

  师:你们有没有补充。

  生:他说谢谢,还说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

  生:公仪休看不起人,因为他不收人家的礼。

  生:他很聪明,他知道人家送礼物,肯定有求于他。

  生:他很警惕。

  下面学生纷纷要说自己的看法,我请同学们安静地想想,看看能不能将自己的想法用一两个词语来说一说,片刻后我请同学上黑板来写一写。

  情景二:

  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了对公仪休的看法,教室里非常“热闹”!

  学生们在黑板上写了很多。我请同学先想一想,然后根据自己的板书来说一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

  生:我写的是三思而后行,因为假如别人送鱼给我,我会想,别人怎么那么。而他想别人送鱼给他,肯定要他办事的。

  师:他有没有三思而后行?请读一读有观句子。

  生: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

  戴天成:他性子慢。

  师:我觉得他反映非常快。你看,人家一说完,他就回答了。

  生:有同学帮你买鸡蛋,但是不肯收钱,于是你就买了书送给这些同学。

  师:是有这么回事,我很感谢他们。

  生:他很懒,因为他怕收了别人的鱼,就要帮别人办事。

  生:要是我,肯定收下,可是他还想到后果。

  生:想得真周到。

  师:说得周到吗?

  生: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得腥味就要呕吐。他这样说,表示不收鱼得原因不是怕帮你家主人做事,而是我实在不喜欢吃鱼,这样说就不会伤害别人得心意了。

  生:这是有礼貌地拒绝。

  说着说着,黑板上有了很多观点,于是我对同学说:这里有很多是重复的。请你通过议论来确定保留什么。经过激烈的讨论。到最后,黑板上只剩下几个词语:三思而后行、不爱钱财。接着,我通过设问等,使得学生自己明白——他不是不爱钱财,而是不贪钱财。最后黑板只剩下三个词语:“廉洁”、“三思而后行”与“周到”。

  情景三:

  师:他有礼貌地拒绝了什么呀?

  生:两条鱼。

  师:两条鱼算什么?

  生:不能算什么,比鱼值钱的东西有很多。

  师:要是你,你会收吗?

  学生有的说收,有的说不收。

  生:我收了,可以过两天也送两条鱼给人家,这样不是更好吗?

  生:我觉得不好,要看情况,如果送鱼的人是好的,那么收下,然后再送给人家同样的鱼,这没什么关系。如果送鱼的人是不好的,那么是不能收的。

  生:还是不收好,我觉得是好人,不收,如果可以帮他做的事情,又不违背国家的法纪,那么就帮个忙。反正不收为好。

  生:如果是朋友的收下,有什么关系?反正我也会送给朋友的。

  师:古人说,礼尚往来么。

  ……

  师:是的,课文里面提到的那个送鱼的管家来送鱼肯定是有目的的。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观点,再来说一说。

  公仪休拒收鱼的故事,讲的是很实在的小道理:受贿就要丢官,丢官以后,人家当然不会再送贿赂给你,你自己却又因为失去了俸禄,什么爱好也都无法实现了,因此,受贿是不合算的。

  ——观点一

  公仪休爱吃鱼,可不收鱼。公仪休不徇私受贿,这是好的,值得称赞;但他反对贪赃受贿的出发点是怕自己因受鱼而被免相,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

  ——观点二

  师:现在,假如你是公仪休,你会收鱼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我也觉得受贿是不合算的。

  生:我觉得这样做,可以保住我的官位,我还可以做我的宰相,别说鱼了,我还可以享受别的美味呀!

  生:我认为这样做很清廉,对于其他做官的是榜样,我做宰相的不瞎收人家的钱财等东西,如果有别的官受贿了,我就可以批评他、惩罚他,甚至不让他做官了,可是如果我也受贿,我怎么管别人?

  师:是的,这的确是上梁不正下梁怎么正?

  ……

  师:同学们,每个人不收这鱼,都是有各自的理由的,但是我感觉从这不同的理由里面,我感受到了做人的境界。怕丢官是一种境界,树正气是一种境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一种境界。我认为境界最高的是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下课!

  【4教学反思】

  课程不再仅仅被理解为“制度课程”,更为重要的还是“体验课程”。这就表明课程研究不能再仅仅局限于课程开发程序的论争,而应将课程联系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生活体验中促进课程意义的生成。学生不再是课程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课程发展的主体,每个学生都会基于自己的经验和兴趣创造性的建构“自己的.课程”,学生个体获得解放成为课程活动的终极目标,并预示着课程理论以及课程实践必将产生深层次的变革。

  一、多渠道感受——建构学生自己的课程的基础

  在感受公仪休吃鱼的环节中,我请学生说说他有多爱吃鱼,并结合课文中的词句来说说,说的过程中,我注重的是学生用口读、用眼看、用手做、用舌品、用耳听(结合起来就是用心会),这样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世界的渠道立体化,这种感受文章的渠道,可以调动读、看、听、做等各个渠道的经验,这种感受方式,可以调动现时的与历史的经验,这成为了建构学生自己的课程的基础。

  二、多元化理解——建构学生自己的课程的关键

  打开了感受的渠道与方式,其实就等于开放了学生的经验,他们以各自的经验去看文中景、文中事、文中情、文中人,肯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但是,如果我们老师只有一种理解,那么学生的那些与老师相悖的理解,肯定没有机会见到天日了,比如本课例中,有些学生认为他是周到的,三思而后行的,如果老师只认为学习这课,就只应该感受他的廉洁,那么,这些学生的经验没有得到认可,尽管这些经验是合理的,自然,这部分学生他们建构自己的课程是多么地困难。长期如此,定有碍于学生的语文成长。因此,允许多元化地理解,是建构学生自己的课程的关键。

  三、多样性表达——建构学生自己的课程的保障

  所谓多样性表达,主要指的是表达方式的多样性,表达内容的多样性,表达情感的多样性。本课例中,学生感受方式不一样,表达方式也是有差异的,要允许,更要鼓励。正如罗素说的,“幸福的命脉,乃是参差多态。”是的,表达方式,尤其是表达内容的个性得到张扬和保护后,学生自己的课程建构才有了保障。

  四、自己的语言——建构学生自己的课程的目的

  作为语文课程,到最后他的目的就是建构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我也觉得受贿是不合算的。”“我觉得这样做,可以保住我的官位,我还可以做我的宰相,别说鱼了,我还可以享受别的美味呀!”“我认为这样做很清廉,对于其他做官的是榜样,我做宰相的不瞎收人家的钱财等东西,如果有别的官受贿了,我就可以批评他、惩罚他,甚至不让他做官了,可是如果我也受贿,我怎么管别人?”这些语言,就是学生的感受,也是建构自己课程的成果,我认为这也是语文学习的目的。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八、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

  元知

  临终所议 但悲 (生)

  示儿 渴望统一

  九州所盼北定 告翁 (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重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有人说,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说,我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有人说,我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我们也曾是雄心勃勃,也想卧薪尝胆,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

  二、解题

  劝,劝勉,鼓励。学,学习。

  三、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段:

  1.我们已经粗略地翻译完了这篇课文,大家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答:学不可以已,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

  2.从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看,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让我们很容易想到古代的老学究,穿着灰色长袍,正襟危坐,拖着长腔,讲着一堆枯燥、乏味、单调的大道理时的情形。这篇文章是这样吗?

  (二)让我们分析第二段(学生齐读,老师纠正读音)。

  1.大家思考:本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学生回答:五个)请读出并翻译前两个。(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却比蓼蓝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成的,却比水温度低得多)经过提取的过程,靛青不再是蓼蓝的颜色,经过凝结的过程,冰的寒冷也不同于水,说明经过某种人为或自然的变化过程,事物可以改变原有的性质。第一句已发展成固定的成语。(学生回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里是说明事物可以有所提高。我们还记得孟子用了“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什么吗?(答: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那么就此看来,这两个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呢?(答:因为荀子提出的“性恶论”,说明人经过一定的学习,本性就会发生变化,知识就会丰富,能力就会提高。)

  2.那么通过学习改变了的本性是否又可以回复到过去的特性呢?作者又用了一个比喻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个比喻是什么?(答: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为然也。并翻译: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已经改变的本性,是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特性的,学习对于人的本性的改变有着决定的不可逆转的作用。

  3.略讲: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同样的道理推出:人只有经过广泛地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4.请同学们概括本段所讲的内容。(答:学习的意义)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三)朗读第三段。(老师正音)

  1.第一句话的前半部分讲到了思和学,强调的是什么?(答:学习。)后半部分,用了哪个比喻句?(答: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学习的作用可以开阔人的视野。)

  2.找出四组比喻句并翻译: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使…..快;致,达到。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这些比喻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浅显的,易懂的,好似信手拈来的,但它却是作者细心安排的`,是为了说明一定道理的。我们思考:“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种效果的获得,是由于人的本身固有条件发生了变化吗?(答:不是。)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才有这种效果呢?(答:是善于借助外物“登高,顺风,假舆马,假舟楫”的缘故,凭借外界条件,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人工条件,都能帮助我们弥补不足。)自然导出本段最后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根据这个道理可以推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罢了。

  请一位同学概括本段的内容:学习的作用是弥补不足。

  (四)导入下一段:学习能够改变、提高自己,能够弥补不足,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四段。大家齐读第四段。并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共10个)。

  1.先分析前四个比喻句。(学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由土到山,是一个由少到多的积累过程。)这是哲学上的一个量变过程,堆积成高山,那里的气候条件就发生了变化,请大家用地理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答:迎风坡降雨等),是哲学上讲的质变,是一个飞跃。(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相反“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明不积累就将一事无成。找一位同学概括这四句话所强调的内容是什么。(生答:学习要善于积累。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积累的好处,学生说及:我们的读书笔记,成语,名言警句等的积累是一种量变过程,伴着积累,伴着成长,气质就发生了变化,是质变过程。)

  2.要想做到长期积累,我们该如何做呢?让我们分析下两组比喻句。第一组比喻:骐骥与驽马对比,说明客观条件的优劣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只要坚持就能取得成功,(为了活跃气氛,更易于理解,举龟兔赛跑的故事。)第二组比喻:“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生举铁杵磨针的故事,滴水石穿的事实,说明做事要坚持不懈。)

  3.做到坚持不懈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做什么呢,请看最后一组比喻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学生译出两个定语后置的句子,说出“上”与“下”的用法以及实词“强”的用法)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学生说出“寄托”的古今异义)通过蚓与蟹对比,说明学习要专心。

  四、略析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五、分析语言特色

  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并不是开始我们所想象的老学究那枯燥、乏味的说教。

  六、总结

  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好文章,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会赋予它新的内涵,我们推想荀子写此文的初衷,是针对自己提出的“性恶论”中的“恶”采取的一种措施,要加强后天的学习,来增强自身的修养,去除恶的本性,改变自己不良的天性,成为有学问、有修养的谦谦君子。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应该超越古人,上升到我们这个时代的高度: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因为学习能开阔人的视野,学习能增长人的学识,学习能改善人的生活,学习能提高人的品位,学习能改变人的命运。请学生举例子(张海迪、海伦·凯勒……)

  七、作业

  1.写一篇一二百字劝学文字。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用多媒体)

  劝学

  《荀子》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板书设计1

板书设计2

语文教案 篇5

  自读要求

  1、根据电影剧本用文字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的特点,体会画面以及画面组合的内涵。

  2、把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注意剧本是怎样通过人物动作、表情来描绘人物性格的。

  3、体会男女主人公面对死亡表现了怎样的态度,理解两人诀别时的对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侧重点

  1、体会男女主人公面对死亡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2、理解两人诀别时的对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说:提出上述自读要求和学习侧重点的重要依据是课文及本单元的单元提示,意在品味作品精华,从中获得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有益影响。)

  [自读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观看《泰坦尼克号》全剧。

  二、粗读,与作者同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剧本作者借助这个故事与我们探讨了一个怎样的话题。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观看《泰坦尼克号》全剧

  利用互联网或书籍搜集有关“泰坦尼克号”海难的资料,从宏观上把握故事的背景,从整体上了解故事情节。

  二、粗读,与作者同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剧本作者借助这个故事与我们探讨了一个怎样的话题。集导演、编剧、制片人和剪辑于一身的詹姆斯·卡梅伦说:“泰坦尼克号这艘梦之船的首航在噩梦中悲惨地结束了。正是人类独有的弱点:傲慢、自负和贪婪将人类征服自然的雄心碾成粉碎。我拍摄这部影片既想再现这艘巨轮有着浓重悲剧色彩的死亡之旅,又想展示它短暂而又壮观的生命历程。在剧中重现泰坦尼克号的美轮美奂,表现出乘客和船员们的激情、乐观和希望的同时,揭示这场灾难中人类表现出的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泰坦尼克号》是警世箴言,是一部人类时时审视自己劣根性的明镜。它还是一则包融信念、勇气、牺牲,当然还有爱的不朽传奇。”

  课后心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体会男女主人公面对死亡表现了怎样的态度,理解俩人诀别时的对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述爱情故事,理解真爱内涵。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三、精读,与角色同感

  体会男女主人公面对死亡表现了怎样的态度,理解俩人诀别时的对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方法指导:

  根据电影剧本用文字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的特点,体会画面以及画面组合的内涵,把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注意剧本是怎样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及表情来描绘人物性格的。

  讨论交流:

  说说你认为最感人的一处对话。

  说说你认为最动人的一个细节。

  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画面。

  四、联读,思维延展

  讲述爱情故事,理解真爱内涵。

  1、阅读另一个千古罕见的爱情故事《落基山的雪》,加深对杰克和罗斯之间爱情的理解,并比较这两种爱的方式的异同。

  落基山的雪

  赵荒(加拿大)

  那是很多年以前一个冬天的早晨,太阳很灿烂地照耀着雪后的风景。在落基山脉普利斯特里山谷附近,年轻英俊的橄榄球运动员卡罗吻着他心爱的未婚妻贝蒂,用极其温柔的声音说:“让我们享受圣母玛丽亚带给我们的快乐,明天我们就要踏上教堂的红地毯,你将是我永远的新娘了!”

  贝蒂含羞地依偎在卡罗的胸前,什么也没说,她早巳沉醉在诗一般甜蜜浪漫的幻想中了。

  卡罗和贝蒂情意绵绵了一会,然后开始滑雪。在那枚巨大的红色水晶下面,他们用各种荚妙的姿态来宣泄憋闷心中许久的悒郁。现在,他们终于拥有一片自由而绚丽的天空了,他们因过度的激动而变得有些颤栗,以至于当太阳已悄悄地在厚重的乌云后面藏起它的脸时,他们仍然乐而忘返。但是很快两个人就迷了路,闯入一块也许从来没有人到过的雪域。

  这已是迷路的第二天。

  一阵凛冽的寒风推搡着贝蒂单瘦的身躯,卡罗赶忙扶住她。贝蒂无力地说:“亲爱的,我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也许,也许我就要撇下你,一个人先去见上帝。”卡罗阻止她再这么说,他把贝蒂抱到附近一个积雪半掩的山洞里,用从雪野上拾来的为数不多的树枝为贝蒂燃起了一堆生命之火。然后卡罗转身去外面弄吃的,但他回来时两手空空。在这样一个寒冷荒芜的季节里,在这样一个

  鸟兽罕至的山谷中,哪儿来的食物呢?

  落基山的雪呀,只是一个劲地落!它似乎要把这对年轻的恋人埋葬在嫉妒的深渊里!

  就这样,俩人又在饥寒交迫的痛苦中熬过了一日,贝蒂已变得极度虚弱。第二天上午,仍不肯放弃希望的卡罗又回到了山洞,这时他脸色苍白,脚步踉跄,左臂已不见踪影,只剩着血淋淋的残缺的袖管。贝蒂搂着心爱的恋人哭着询问,原来卜罗遇见一只觅食的棕熊,在与那头罪恶的野兽搏斗时,卡罗的一条胳膊被残忍地咬掉了。贝蒂再也不奢望着能够走出雪谷,俩人紧紧依偎在一起,带着泪水也带着颤栗的微笑,尽情享受着临别这个世界时的最后的温存。夜幕降临了,贝蒂沉沉入睡,然而当她在次日早晨醒来时,却发现火堆上置放着一块烤肉。“我衣里逮到一只冻僵的野兔。”卡罗神情疲惫地说。贝蒂于是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卡罗却没有吃,贝蒂于是留了将近一半烧得漆黑的烤肉,准备在俩人最需要的时候吃。有了食物,上帝总算给俩人的生存带来了一线生机。然而,卡罗因为昨日失血过多,加上这几天体力消耗太大,池终于倒在了落基山的雪地上,再也没有站起来。

  贝蒂是在卡罗永远逝去后的第五天下午被搜索小组救出的。那时,她已两眼呆滞,形容枯槁。在萨斯卡通红十字医院的病房里,当一个教授想了解贝蒂何以在满地冰雪的绝境里坚持了这么久时,贝蒂说:“是爱,还有这个!”她出示了她保存下来的小半截烤肉。

  “这是人的肉啊!”教授在凝视和检查了一会儿那截烤肉后大叫,“这是人的左臂!尽管已烧得模糊不清,但骨头的构造我还是辨别得出来!”

  贝蒂的脸色刹时苍白无比,她又想起了落基山上晶莹的雪,又想起了男友卡罗痛苦的微笑和血淋淋的臂膀。她似平看见了卡罗在锋锐的岩石上自戕的惨烈场面,她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贝蒂把卡罗送给她的那枚订婚的蓝宝石戒指,紧紧地捂在胸口,然后失声痛哭起来……

  每个听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忍不住热泪盈眶,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当约翰的叔叔在春日花开的下午告诉我这个人间旷古未闻的奇情绝爱时,我的泪水顿时像小河一样汹涌而出。约翰的叔叔还告诉我,贝蒂后来嫁给了辛普森堡一个很富有的商人,不过两年后就离了婚。那富商不喜欢贝蒂,原因是她半夜老做恶梦,并且喃喃地呼唤着卡罗的名字。

  (摘自《读者》,1995年第10期)

  2、讲述自己所知道的其他的爱情故事,思考并理解真爱的内涵。

  谈谈你对“真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或者借用名人名言来表达。

  例:真爱是一种崇高的责任。

  真爱是一种无私的付出。

  真爱是一种完全的舍己。

  真爱是生命的托付。

  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将变成一座坟墓。

  爱是自然界第二个大阳。

  生命因为付出了的爱情而更为富足。

  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梵高)

  爱是理解的别名。(泰戈尔)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暗。(罗曼·罗兰)

  爱是不会老的,它留着的是永恒的火焰与不灭的光辉,世界的存在,就以它为养料。(左拉)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回读全文,再次观看《泰坦尼克号》全剧,就某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

  教学内容与步骤:

  五、回读全文,再次观看《泰坦尼克号》全剧,就某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或观后感。

  例:《假如泰坦尼克号没有沉没》

  凡妮《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一段如歌如诗的爱情,还没有正式公映,宣传攻势已铺天盖地而来,几乎稍微像点样子的杂志里,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片中男女主人公的大幅剧照,附带或多或少的文字介绍。然后就忻到有些先睹为快的朋友给我讲故事情节,讲那故事是如何催人泪下,那爱情是多么多么魅力无穷。我无意于评价影片的好坏,只是突然间就那段爱情生出了许多假想,产生了一些疑问。男女主人公冲破层层阻力,终于结合!我想,这也是好多人的希望。但我们再往下想,男主人公放浪不羁,贫穷不堪,过惯了好日子的女主人公真正和他走到一起,真的就能够爱情当面包吗?也许他为了谋生苦于奔波,做一个整天忙于生计的住家男人,他的自由自在

  大打折扣,他不再有阳光般无忧的笑容。她呢?她会对他大为失望,因为她所倾心的他已经面目全非了。也许他还会一如往日,今朝有酒今朝醉,继续穷画家贫穷快乐的日子,她呢?又怎能不在窘迫的生活里怀念从前美食美宴,又怎能不在自己亲自动手洗衣服时,怀恋旧日沙龙聚会的闲情雅趣?那时,浪漫的爱情还能延续吗?

  反之,如果她心甘情愿追随他,每日劳作,辛苦维持生计,他的眼里,她不再是美丽温柔的贵族小姐了,双手红肿,头发蓬乱,衣衫不整,每日里计算着每一分钱,他还会爱她吗?是他使她变成这样,他不会愧疚吗?他会不会很晚回家,逃避她?他艺术家的气质是否容得下这样一个俗气的女人?如果她抱怨贫穷,无法生活而贫病交加,卧床不起,那么,他可以为她而死,却不见得能够忍受她烦心的唠叨,疾病的纠缠,怎能担保他不会憎恨她的烦躁,她的拖累?他的眼里怎么保证不会有别的健康活跃的女孩子闯入?因为他是那样的自由自在,他是那样的快乐生活!多残忍啊,我简直无法再假想下去,这浪漫的爱情还能延续吗?

  男主人公的死是惟一能够使这爱永恒的条件。只有他死去,一切都无法继续,才能让浪漫在应该结束的时刻戛然而止,才不会因为现实生活而变得丑陋不堪。让女主人公活在美好的回忆里,当然好过让她在贫病交加的时候,只剩下抱怨。不是吗?

  爱情可以浪漫,可以为爱人而死去,但却不一定都能经受生活的考验,只因为生活太现实了,容不得一丝的不切实际。童话里,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结婚了,故事也就结束了。孩子的心里,是无法理解结婚之后的生活的,他们认为结婚就是一切的了结,然而,大人们都知道,结婚仅仅是一个开始。看那些让人回肠荡气的爱情,多是以相爱的人死去一个作为了结,这让人多添了无数遗憾,也回避了无数的尴尬和不快乐的场面。不是吗?谁能保证罗密欧与朱丽叶假如不死,假如结婚,会不会有分手的一天呢?就算他们结婚了,生了一大群孩子,幸福地过了一辈子,恐怕这爱情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无人愿看了,太实际的东西,搬到电影上,大多是遭排斥的,虽然不想承认,这却是真实的。

  《泰坦尼克号》正是抓住了人们过着实际的日子,骨子里却渴望浪漫的心理,大赚一笔。那些在影院里为爱情唏嘘垂泪的女孩子们,在回家的路上如果遇上一个主动搭话的街头画家,我敢保证不会有人停下来等待发生点什么,因为她有一个职业还不错的男友,收入也比较可观。现实就是如此让人沮丧,容不下一点梦。

  于是我说,还是让泰坦尼克号沉没吧!让我的心里多一个美丽的爱情。

  虽然我明天还要早起上班,但就在今夜里有个梦也好啊!

  (解说:此过程注重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笔者认为阅读的能力素质中有一个重要的元素,那就是同感心,它不等同于同情心,同感心指的是能够设身处地地进入对方的感受,与他有同样的心境,感同身受地去理解他的处境和选择。如果不能与作者同感,不能与角色同感,可以说,这种阅读是失败的。虽说阅读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阅读也是读者与作品之间对话的过程,如果不能与作者同感,不能与角色同感,这种对话就是不成功的。你首先得理解作者想要通过他的作品向你传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或内涵,你得感同身受地去理解角色的深层次的情感、追求与信念。首先是理解,但理解并不等于接受,你理解,你也可以不认同,你可以有自己的见解。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的个性化。事实上,这种同感心并不仅仅是一种阅读能力的要素,它更是现代社会中人与人沟通交流所必须的一种基本素质,理解别人的心情,理解别人的处境,理解别人的选择,这是人与人之间能够实现对话的重要前提。同时,在此自读程序的设计中,还注意了联系生活,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由此及彼,更为深刻地理解剧本的主题。也正如新课标中对阅读能力的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写读后感或观后感的过程是充分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拓展学生创作自由空间的过程。凡是学生所不认同的、不理解的、或者是超越作者的独到见解,都可畅所欲言。)

  [自读点拨]

  一、精彩的对话描写

  在课文节选部分的对话中,杰克以美好的生的祝愿表达了对罗斯的爱,罗斯以坚定的生的许诺接受了杰克的爱的祝愿。罗斯放弃了乘坐救生艇逃生的机会,义无反顾地留在了杰克的身边,预备与恋人生死相依。而杰克此时也已暗下决心要鼓励罗斯勇敢地活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杰克做了他最想做的事:鼓励罗斯勇敢地活下去,祝愿并相信罗斯会活得幸福美

  满,表达了自己对这段感情的珍视与对命运的感激,再三强调罗斯“永远不放弃”。在恋人的真情包围之中,罗斯心中的绝望与软弱一点点被融化,她终于向恋人允诺“永远不放弃”。所以,虽然后来罗斯在醒悟到杰克已经死去时觉得“所有希望、愿望和志气都化为乌有”,但是,在痛失恋人的虚弱与绝望中她又能够猛然决定呼喊求救,因为她清楚地记得她对杰克的允诺,杰克的话语还萦绕在她的耳边,似乎还带着杰克的体温,所以,她情不自禁地对着已经死去的恋人再次答应:“我不放弃,我保证。”

  即使再过一千年、一万年,这样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的表白也不会落伍,因为它是人类崇高爱情的一种升华,是真爱的最高境界。

  二、完美的画面组合

  课文节选部分的画面组合有明有暗,有动有静,有快有慢,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虚有实,有起有伏,有点有面,有巨有细,有死的威慑也有生的热望,有崇高的舍己也有卑琐的利己,有冰冷的海水也有爱情的.火焰,有罗斯的绝望软弱也有杰克的乐观坚定,罗斯自己有先前的软弱也有后来的坚定。角度丰富,立面繁多,手法富于变化,意境凄美壮阔,十分震撼人心。

  三、动人的情感内涵

  面对生死抉择,杰克与罗斯的态度是从容的,是无悔的,是动人的,是充满了生命热力的。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爱,实在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两情相悦,他俩都愿意因为爱而选择死,而与此同时,他们也用爱战胜和超越了死亡。

  杰克的放弃与永不放弃:杰克放弃的是自己的生命,是与爱人终身相守的美丽与温馨,还有自己热爱的艺术、美好的前程,以及他所热爱的充满梦幻和机遇的生活本身的变化无穷的魅力。他所热爱和向往的这些,全都无怨无悔地放弃了。但是自始至终有一样东西是他永不放弃的,那就是对罗斯的爱和鼓励,他点燃了罗斯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勇气、兴趣与信心。

  罗斯的放弃与永不放弃:罗斯放弃了金钱,放弃了地位,放弃了高贵优雅的上流社会的生活,放弃了乘坐救生艇逃生的机会,义无反顾地留在了杰克的身边,预备与恋人生死相依。作出这种选择的罗斯几乎让卡尔觉得她不可理喻。那是因为她永不放弃的是对生活中自由与平等的追求、对人性中真诚与美善的追求、对个性中热情与豪迈的追求。所以她接受了杰克的爱的祝愿,决定好好地活下去,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怎样没希望,永远不会放弃。

  四、独特的生命理念

  人对科技力量的笃信和对自身理性的信心是同一的,因而任何一种怀疑也同时指向这二者。影片在爱情故事的缝隙中不断描绘着人们一步步走人悲剧的过程,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语意表层的乐观与底层的危机之间造成巨大的张力,从而也就为最后灾难场景中的惶恐和绝望进行了铺垫,这种安排更多地反映出把目光投向历史的现代人,其内心对于自身的怀疑和命运中不可知力量的畏惧。然而作为一部商业片,《泰坦尼克号》所展现的就不只是弥漫世界的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惧和反省自身的怀疑,它之所以把爱情故事作为主线,正是强调现代人在困境中自我拯救。这正是这个批量制造神话的时代所具有的特征,虽然其中蕴涵的历史性必然呈现出当代人真实的情绪,但其审美立场使得它不得不采用一定的修辞策略去弥合现实与想像结构之中日益扩大的裂痕。无论我们如何夸大爱情的力量,她所能拯救的只是历史中的个别人。这使得我们在感动之余陷入更大的惶恐。实际上纯洁的爱情本身就包含了一种修辞策略。爱情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厌倦了上流社会虚伪生活的没落贵族家的少女,而她内心之中充满了火一样的激情。这团火焰从她遇到男主人公,那个波希米亚式的艺术家起就被点燃。正是这种激情战胜了金钱、地位对人的诱惑与异化,使她回归到生命原初的纯真与活力,恢复了生存下去的勇气,直到在沉船的灾难中爱与信念拯救了她的生命。这种拯救本身就是一个个人主义的神话,而这一主题更多地出现在一个社会开始走上现代化道路的阶段;自由战胜桎梏,个性战胜世俗,平民(当然还有新兴的暴发户)战胜贵族——对于西方读者而言这已是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的滥调,但这种二次启蒙似乎正是影片作者所关心的。

  (解说:以上“自读点拨”中共讲解了四点知识,归纳起来其实就是形式与内容两个大的方面。阅读这一剧本,要准确把握、深刻体会其形式关与内涵美。)

  [自读思考]

  1、为什么罗斯在醒悟到杰克已经死去时会觉得“所有希望、愿望和志气都化为乌有”?

  2、为什么罗斯在痛失恋人的虚弱与绝望中又猛然决定呼喊求救?

  3、为什么罗斯在小艇向她走去时仍“不断地吹”,“及至洛从她嘴里拿下哨

  子之前她也没停止吹”?

  4、哪些画面让你感觉到了死亡的威慑力?又有哪些画面让你感觉到了真爱的力量和拥有信念的重要?

  5、为什么罗斯没有一辈子沉浸在对杰克的怀念中而独守终身?想像罗斯后来的人生伴侣是怎样的一个人。

  6、假如泰坦尼克号没有沉没,罗斯与杰克的爱情结局又会如何?

  (解说:以上思考题的设计,本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的原则,力图引导自读走向全面、准确、深入、开阔。)

  参考答案

  1、因为罗斯在前面说过,只有在与杰克相处的时候,她才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真谛。对她来说,跳海以前的岁月,她只是没有生命的躯壳,是杰克赋予了她新的生命,就像上帝再造了一个罗斯。他不仅挽救了她的肉体,也打开了她心灵的窗户。从那时起,她才感到活着真好。是杰克点燃了罗斯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她一切的勇气、兴趣、信心、热情都来源于杰克和杰克的爱,杰克的死去等于切断了她生命的源头,所以她觉得所有希望、愿望和志气都化为了乌有。

  2、如果他们离去,罗斯必死无疑。她不能死,她必须为了杰克活下去,否则,杰克的死就毫无意义,是杰克用自己的死换来了罗斯的未来。她怎么能不珍惜生命呢?况且她答应过杰克“永远不放弃”,她必须对深爱着她且为她舍弃了生命的恋人遵守诺言。

  3、此时的罗斯只有一个念头: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为了杰克活下去。所以她以她全部的力量和惟一的信念拼了命地去追求生命。此时,杰克给予她的力量与激情开始在她身上复苏与燃烧。

  4、略。

  5、她从杰克那里学到了对生命的珍惜。“去享受人生”,她必须完成对杰克的允诺,她必须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很好,“生儿育女,看着他们长大成人”,她要让杰克的灵魂在她的躯体中得到永生,这样,他们就永远在一起。罗斯明白,她能够无声无息地把这份爱消耗在永恒的向往之中……

  6、略。

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更、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课,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感受文中美的因素,培养环保意识,使学生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脑袋圆圆、眼睛圆圆,满身绒毛,尾巴像伞。

  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松 sōng 是平舌,鼠 shǔ 是翘舌。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想知道什么呢?

  二、熟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老师读:

  同学们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朗读反馈指导。

  三、自读感悟

  1、练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2、汇报交流:

  ⑴ 指名读第一段:

  说说读这段时是什么心情,怀着这种心情朗读课文。

  ⑵ 谁喜欢第二段?指名读:

  注意读出思考的语气。

  ⑶ 谁喜欢第三自然段?

  说说读第三自然段时是什么心情:

  用担心的语气朗读课文。

  生试读──师指导──师范读──生练习──指名读──齐读。

  ⑷ 指名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并读出喜悦的语气。

  ⑸ 其实每一段都很美,课文缺了哪一段都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让我们捧起书,从头到尾有感情地读一遍。

  四、实践活动──“画未来”

  1、学了这篇文章,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

  2、小松树埋下的松果已经长出了一棵棵挺拔的小树,请大家用画笔让小松树章得更加高大吧。

  五、教学反思

  在上课之前,我以一个松鼠的谜语导入,再书写板书的过程中,我顺势讲了“松”是平舌音,“鼠”是翘舌音,我觉得及时解决一个问题比后来单独拿出来讲效果会好些。之后我让他们看着题目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再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接着我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看一看在课文中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要学生自己去寻找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会比平常有兴趣的多。在后一阶段的朗读中,我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划出生字词,在朗读前必须对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有目的性地去听朗读,而不是盲目为之。

  第二课时

  一、认字

  1、初步感知:

  ⑴ 出示生字词:

  聪明 活泼 突然 眨眼睛 如果 主意 总有一天 以后

  ⑵ 自由认读:

  不会的看拼音,也可问同学。

  ⑶ 同桌之间检查。

  2、巩固练习:

  ⑴ 给带点字交个朋友,组成新的词语。

  ⑵ 认读生字练习:

  全体同学把卡片摆放好,老师或学生读生字,全体同学赶快从卡片中找到生字并举起来。

  ⑶ 游戏:

  ① 编、猜字谜。

  ② “智慧博士送信”:

  先将字(词)卡发给部分学生,老师语言描述,拿到该卡的学生把字卡送给老师)

  二、写字

  1、示范引导:

  ⑴ 出示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⑵ 教师范写:

  学生仔细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⑶ 讲解要点:

  “心字底”要注意不要把“卧钩”写成“竖弯钩”。

  “意”中的心字要比“总”中的心字更扁一些。

  “更”字的关键一笔是“竖撇”,一定要先“竖”后“撇”,而且要从竖中线起笔,穿过日字开始拐弯。

  “以”字的第二笔点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后”字中出现了两个撇:“平撇”和“竖撇”,平撇要写平,竖撇要先竖后撇。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⑴ 要求学生临一遍、对照一下,找到不好的地方,再观察前边的范字,看准后再临写。

  ⑵ 教师巡视,发现姿势、书写等问题及时纠正。

  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个人自我感觉最好的环节便是游戏巩固的`环节,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两个游戏,我在黑板上贴上所有的生字,再找两个学生,让他们以比赛的方式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我说一个字,让学生尽快在黑板上找到,学生的积极性就特别高,后来的一个游戏便是“智慧博士送信”,我让学生听我说的词语,并把相应的卡片送还给我,气氛显得特别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