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庄水韵》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周庄水韵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周庄水韵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周庄水韵教案1
教学目标:
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5、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方法:
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以学生介绍周庄为重点。
教学课件:
运用了Authorware技术,并将在网络上下载的图片以及有关周庄的资料应用于课件中,显出真效。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注音及解释
1、生字注音
木橹(lǔ)-搅动(jiǎo)-斑斓(bān)(lán)-漾动(yàng)
彩绸(chóu)-连缀(zhuì)-仲春(zhòng)-屋脊(jǐ)
覆盖(fù)-目眩(xuàn)-屋檐(yán)-渗出来(shèn)
谛听(dì)-参差(cēn)(cī)-娴熟(xián)-轨迹(guǐ)
剔透(tī)-丝弦(xián)-勾勒(lè)-黑黝黝(yǒu)
缤纷(bīn)-隐匿(nì)-璀璨(cuǐ)(càn)-摇曳(yè)
2、词语积累
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闪烁:光亮的样子。
朦胧:不清楚,模糊。
连缀:相接。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仲夏、仲秋、仲冬以此类推。
丝竹:代指弦乐器。
清澈剔透:形容水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
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勾勒:画出形象的轮廓。
黑黝黝:形容黑的样子。
隐匿:藏起来,不显露。
凝重:聚集在一起,很浓。
蔓延:不停地生长。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周庄简介课件。
三、探究学习
1、作者简介
赵丽宏,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递员、教师、县机关工作人员。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后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一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2、结构探究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走进周庄,包括小河泛舟与古镇风貌。
首段安排很巧妙,开门见山,先来一段描写,就像一个特写镜头,让人随着文字自由想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支在水面上搅动的木橹,弯曲的,颇有点小镇古朴之风。接下来你的视线延伸到了周围的地方:石桥、楼屋、树影、云彩和飞鸟,这些景物可以被你随意组合成一幅幅水墨山水画,而且很美,你看:它们“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丝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的花纹……”如此美景,多么让人流连忘返,让人随着作者的思路继续下行,探个究竟。
一句“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到对周庄的实物描写,而且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显得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周庄的桥多,有特色,因此作者把第二段用于对桥的描述,视角是从河面看桥,“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当然,由于笔墨有限,不能一一概述,只能统而言之,“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一道风景。”“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则化用于一首现代诗,诗的原句是这样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意境是一样的。“相看两不厌”则源自于李白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虽然表面上语言很平常,但细细琢磨,可以看出作者的功底非常深厚。
水和桥都看完了,该说说古镇了。作者仅用丁一个“井”字,就让我们对古镇的概貌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就是语言的精辟之处。这是一个古镇,它永远都不可能与往事割裂,因此作者笔调一转,想起了当年的古镇,“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这样的景象,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以前是这样,我们不难想像现在的周庄也差不到哪里去,这不,作者又正正经经提到了现在的水:“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这句话承上启下,后一部分就是自己作为一个外乡人来看周庄的水了。
第二部分(第4~6段),作者三次到周庄的所见所感。
先交待一句,“我曾经三次到周庄,每一次都乘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那么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不禁很好奇,这也是课文设下的玄机。接下来,作者开始介绍第一次到周庄的时间——仲春、天气——“天下着小雨”,那么在这样一个下着小雨的仲春时节,作者看到了什么呢?“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在这样的时刻,作者“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这句比喻手法的运用将雨中山河写得生动了。
紧接着作者写第二次到周庄,仍然是先交待时间——冬天、天气——刚刚下过一夜小雪,不同的是,作者这次可比第一次看得仔细了,他不仅看到“阳光穿破石层抚摸大地”,看到路边、屋脊、树梢、河边石阶的积雪,还看到了小镇四处滴水、淌水的情景。这段景物描写作者写得非常细心,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启动各种感官,将雪后小镇写得妩媚动人,“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不禁让人十分向往。
作者的重点不是前两次周庄之行,而是第三次,所以他在安排文章结构时将前两次放在一个自然段,而第三次则单独一段,费墨颇多。第三次去周庄“是在一个温暖的春夜”,正是那里的旅游节,“古镇把这天当成一盛大的节日”,既然是个节日,肯定很热闹,于是描绘当时的盛况,“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作者开始坐船夜游,接下来的景物描写就是以船行驶时的所见为顺序的。先写船娘,“轻松”一词将她娴熟的动作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出来。接着写船行后留下的轨迹和橹的划痕,再写船经过一座拱桥时传来的音乐及当时的水面,再写划过来的花船,最后写泛舟结束后的小河,“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星光出来了,大家不免往天上看,“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在这焰火的烘托下节日的氛围突然变得这么浓,它给夜晚的古镇增添了一份新的光彩。“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后,作者的思想又回到了水中,他把由“天上的辉煌和璀璨”映照的“平静幽深的河水”比喻成“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而倒映在水里的河畔楼屋则“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他甚至赋予它们生命,“当新的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如此良辰美景,虽然泛舟结束,但惊喜仍在蔓延,这是人们陶醉于大自然中的快乐,作者很好地渲染了周庄水乡节日欢乐的气氛,巧妙地将古镇水乡悠久的历史和欢乐、五彩缤纷的现实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第六段是这部分的最后一段,也是课文的结束。作者回忆起这个奇妙的夜晚,他的言词之中还是充满了喜爱和向往:“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四、课堂练习
课件展示《基础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游记线索
文章以作者三次游周庄为线索,虽然记叙的对象都相同,但随着时间转换,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时的所见及感受,也各不相同,这些不同也正反映了周庄随着时间悄无声息的变化,体现了周庄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
二、主旨探究
文章描述了三次去周庄的所见所感,表现了古镇水乡的勃勃生机及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
三、写作探究
1、文章开头安排特写镜头,独具匠心。
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这是周庄,而是安排了一个特写镜头:“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随着这搅动的木橹,我们也不知不觉走进了这个世界。原来这个世界里还有这么多丰富的东西:桥、楼、树、云、鸟,还有那美丽的似彩绸一般的水面,真是让人浮想联翩,无限向往。达到了这个目的,作者才笔锋一转,告诉你这就是周庄,而且是富有诗意的周庄,于是牵引着你不断随他的文字探索。这种独特的开头方式安排得非常巧妙,也很有吸引力,值得我们学习。
2、文中写景语言清新优美,抒情性强。
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也像周庄水乡一般让人赏心悦目,“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古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小雨中,“飘动的雨雾”、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的古桥和屋脊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头带面纱的少女形象,朦胧、绰约、富有魅力。“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则使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和视觉融合起来,很形象,仿佛水声的热闹伸手可及。而且,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将水声比喻成“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水声仿佛也有“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用“江南丝竹”和“万般柔情”表现水声的轻婉、柔媚、悠扬。这些清新可人的语言不仅将当时的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同时也告诉我们作者对这些景色是多么喜爱,因为他的感情在这些抒情性的语言中已溢于言表。
3、文中运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使所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文中比喻之处很多,“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等,都用了生动形象又不乏淡雅清新的比喻将我们带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里,仿佛亲眼目睹了如此这般的一番景物,这是比喻的妙处,也可见作者的功底。
四、课堂训练
课件展示《阅读拓展》
附板书设计:
整体水韵图画(1段——3段)。
“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印象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
第一次——烟雨迷蒙的周庄水墨画
第二次——冰雪消融的周庄动感版画
“水”(雪)之“色”——黑白分明对比强烈的版画
“水”之“声”——如诉如泣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
第三次——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周庄节日的夜景——多姿多彩的光带-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
节日夜晚的周庄——似梦境,像神奇的童话
教学反思:
《周庄水韵》讲过之后,我脑中的记忆好像也没有多少,回过头来再读这篇散文,觉得这么优美的文章,还应该让学生学习其好的写作方法,应该让学生在朗读中闭眼体会优美而又有诗情画意得特写镜头——文章的开头。
1.文章开头安排特写镜头,独具匠心。
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这是周庄,而是安排了一个特写镜头:“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随着这搅动的木橹,我们也不知不觉走进了这个世界。原来这个世界里还有这么多丰富的东西:桥、楼、树、云、鸟,还有那美丽的似彩绸一般的水面,真是让人浮想联翩,无限向往。达到了这个目的,作者才笔锋一转,告诉你这就是周庄,而且是富有诗意的周庄,于是牵引着你不断随他的文字探索。这种独特的开头方式安排得非常巧妙,也很有吸引力,值得我们学习。
2.文中写景语言清新优美,抒情性强。
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也像周庄水乡一般让人赏心悦目,“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古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小雨中,“飘动的雨雾”、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的古桥和屋脊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头带面纱的少女形象,朦胧、绰约、富有魅力。“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则使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和视觉融合起来,很形象,仿佛水声的热闹伸手可及。而且,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将水声比喻成“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水声仿佛也有“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用“江南丝竹”和“万般柔情”表现水声的轻婉、柔媚、悠扬。这些清新可人的语言不仅将当时的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同时也告诉我们作者对这些景色是多么喜爱,因为他的感情在这些抒情性的语言中已溢于言表。
周庄水韵教案2
一、教材分析
《周庄水韵》是一篇语言优美,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的游记散文。作者从不同的时间、季节入手,分三次描写了周庄水乡给人的印象,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由于周庄离我们遥远,我们又地处山区,学习起来还不太容易;再者,本校学生都是来自农村,主动意识不强,在分析和表达方面也还是有待训练的,考虑到这一点,在教学内容及练习方面做了适当的调整,积极引导,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训练。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习游记,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这个要求,特制订了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
2、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能力目标
1、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3、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情感目标
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新课
由学生预习的“水韵”入手,教师补充。
结合预习,说说对课题中的“韵”的理解。
从题目入手,直接切入文章的题眼,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把握。
(二)品味“水韵”
1、快速阅读三次游周庄,说说作者抓住了周庄什么特点来表现“水韵”的。
2、作者在文中写道第一次是春雨朦胧的水墨画,第二次是雪后初霁的版画,那么根据作者的描写你认为第三次是什么画呢?
3、除了三次游让我们感受到了周庄独特的韵味以外,文中还有哪些描可以写体现周庄的水韵。
4、教师小结:
正如作者所说,前来古镇的人印象最深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起来的事物。那是一种如诗如画,富有诗情画意的情趣。水成全了周庄,周庄因水而久远,周庄因水而闻名。
1、自由阅读:圈划并交流自己感受到的文中三次游周庄体现“水韵”的文字。
2、同桌间交流,得出结论:第三次游是浓墨重彩的油画(色彩艳丽的水彩画)
3、学生自由读课文前三小节,圈划、交流,体味周庄带来的图画美之外的诗意的美。
4、学生总结,周庄的韵不仅在于风景的优美,更在于周庄古老的建筑、淳朴的民风。
引导学生,沉浸文本,抓住景物的特点,从不同角度,由浅入深的感受文章所展现的“水韵”。
(三)拓展
延伸
根据我们学过的对联特点和你对文章的理解,补写对联。
“走双桥,感陈逸飞传周庄画意。 ”
例:(系兰舟,思马致远品水韵诗情)
结合综合学习中对联的内容,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小组合作完成对联的.补写。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把语文教学与综合学习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布置
作业
1、“蒙眬”是什么意思,文中出现过两次,是否用得准确?
2、以《校园一景》为题,借鉴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写一个300字的片段。
在积累词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并通过写作借鉴,把语文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加强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的整合,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生活的感受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
雨 水 版画
雪 水 水墨画 韵
河 水 油画
七、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 这节课你积累了哪些词语?
2、这节课你学会了运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描写景物的方法吗?
3、你在这节课里的收获是什么?
八、教学反思
赵丽宏的《周庄水韵》重点写了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所见所闻所感,“水韵”是本文的线索,作者紧紧抓住周庄最突出的特点——“水韵”,多角度地表现了江南水乡的多姿多彩,体现出了一种柔美。“水韵”并非只在重点三次游中才有,文中的前半部分也是水韵的体现,作者也正是抓住了不同角度来表现景物的特点,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深入的沉浸文本,在文本中体味作者所表现的“水韵”。
周庄水韵教案3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重点: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预习
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生字生词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赵丽宏,上海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1951年2月出生于上海,种过田,学过木匠,做过乡村邮递员。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在《萌芽》月刊从事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成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20xx年被华东师大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等共40余部。
2.周庄简介
周庄——江南第一水乡,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的昆山市境内,始建于公元1086年。原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宋代迪功郎周君在此设庄,舍宅为寺,百姓感其恩德,故称此庄为“周庄”。由于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故历代免遭战乱,900多年来仍保留独特的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
“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水巷、拱桥、石板街、古屋构成了周庄水乡特有的风貌。镇内河汊纵横,四条水道将古镇分割为“井”字型,形成八条长街;小小周庄,就有14座石桥,分别建于元、明清三代;镇上的建筑,古色古香,粉墙花窗,傍水而建,全镇近千座民居中明清及民国初年建筑占一半以上;这些形成了周庄独特的风景。
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名副其实。
三、朗读课文
下面,就请同学来朗读这篇优美的'《周庄水韵》,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江南水乡——周庄。
为突破难点,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理清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可分两部分
一(1—3自然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二(4—6自然段):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五、探究:
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印象?
水中倒影:漾动的彩绸
小河泛舟:接连掠过的拱桥 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井”型河道:古镇缀为一体
2、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见到的周庄景象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飘忽朦胧——水墨画 第二次:纯净、简单、明快、对比强烈——版画
3、第三次所看到的节日夜景和前两次又有什么不同?
前两次:宁静、含蓄、朦胧、庄重的周庄
第三次:极力渲染周庄的节日热闹气氛,是一幅色彩斑斓,气氛热烈的油画。
作者语言功底深厚,为我们展示了三幅风格迥异的周庄风景图。
4、作者描写古镇的节日夜景,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坐船从古镇的这头到古镇的尽头
空间顺序:水中——屋脊——天空——屋脊——水中。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
5、此文与《巴东三峡》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巴东三峡》:按时间、空间顺序记叙作者游历的全过程
《周庄水韵》:记叙对象的空间相同,但随时间的转换,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的所见和感受都不相同。
六、作业
1、字词积累听写并解释
2、课后练习一、三。
周庄水韵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
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之美。培养学生依据文本,由浅入深的品析文章关键词句。
2、方法与过程:创设情境探究拓展
指导朗读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情感与价值观:
领略全文的境界和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之美,能引发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的思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之美,体会作者抓住水乡特征来体现周庄的优美和韵致的写法。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
走出文本,联系历史与现实,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引发学生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初步思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提问引导法、点拨拓展法
【教学用具】PPT多媒体
【课前准备】师:1准备播放的音乐和教学课件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生:课前预习,朗读课文,完成学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文导入:(约3分钟)
师:让学生以游客或者导游的身份对周庄简介(每人不超过100字)。
几位同学已经非常出色地给我们简介了周庄。下面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感悟他笔下的“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周庄水韵》之美。(板书)。
我们这节课的任务是:有感情的诵读中,品析文章关键词句,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之美。老师呢,只提一个小小的要求:专注投入,用情读文,大胆感言。同学们能做到么?
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亲近周庄:(约10分钟)
师:要想走进文本,体味作者的情感,必须要抓住课题。大家看课题《周庄水韵》,字典义有四种解释,你认为哪一种最适合本文?从题目入手,请从1-3段中找一句话来阐释:体现作者对周庄饱含感情,又印证了本文课题的恰当?
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答案不必唯一,能从文本中找出依据,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小结:
周庄的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平添了韵味。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这里的情趣,不仅仅体现在它是水乡,水多。还包括: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水中倒影如画,水面波动如绸。一声声好听的声音,和面临水人们的美好感受等多方面的元素。因此,情趣一词能更能全面的概括文章内容。用文章1——3段的一句话概括——周庄水的情趣包含:周庄的水和一切与水有关的事物。
三:局部品味——对话文本,欣赏周庄。(15分钟)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以一个外乡人的身份去泛舟周庄的小河,领略它富有诗意的水乡情趣。看前三段,你认为哪一段最富有诗意,通过你精彩的朗读和品评,带领大家初游周庄,领略它的情趣?
学生朗读后,按照: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么写的思路来点评
学生活动:朗读、评点自己喜欢的段句(比喻句、描写句、关键词),教师点评,引领同学补充。
教师小结:这几位同学的朗读舒缓悠扬,并且能关注重点词句去赏析给我们描绘了一副倒影如画,波动如绸的胜景,一下子把我们带入了美丽的周庄中去,恍惚我自己,忍不住放慢脚步,放松心情,悠闲自在地细细品味这水乡的韵味。在这样美丽的小河里泛舟,怎能不更富于诗意呢?因而也深深地吸引了作者不止一次流连忘返于周庄的小河中,从不同季节感悟它的水韵之美。
学生活动:学生可选择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前两次游览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游览,作者把的周庄比作?(板书)
教师:哪一位同学愿意带领我们欣赏春雨雾中的周庄水韵?
学生活动:朗读、评点自己喜欢的段句(修辞句、描写句、关键词),教师点评,引领同学补充。
教师小结:也许,因为雨阻住了游客们的脚步罢,这一天的小镇一下子恢复了昔日的宁静。近看,雨雾飘动,视线逐渐远行,石桥屋脊也失去往日的明艳线条,随着雨雾忽隐忽现变得飘忽起来。烟雾迷离中的周庄,静穆在清新的春雨中,恬静、安详。一切是那么的素雅,朦胧,把我们带回一座古朴的有着悠远历史古镇中。此时泛舟周庄怎能不更富有诗意呢?
请同学们再次体味,自己朗读一遍,注意朗读的时候语速舒缓,语气轻柔,读出朦胧、神秘、水墨周庄的特征。
第二次游览,作者把的周庄比作?(板书)
江南的雪天是十分可贵而短促的,她的美犹如昙花一现。一层薄薄的雪,根本经不住阳光的照射,阳光下,积雪消融了。
请大家细细品味,作者给我们描绘的这两幅画的确很美。可是,这仅仅停留在视觉欣赏的角度,让我们觉得这只是这两幅平面画,像是?梦境,这样的画似乎缺少点什么。很好,作者笔锋一转,从视觉引入到听觉的美。
作者觉得周庄冬天的积雪融化声和流水声好听吗?
学生活动:轻声朗读积雪融化的句子,点评、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
教师预测学生评点的难点:“如诉如泣”,形容水声的柔细,并非悲凉。用“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比喻水声。又说“人类乐曲无法模仿”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实则不然,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雪水初融化时的优美动听,后面的句子强调这种声音是自然造就的,难以人为模仿,突出各种水声的悦耳动听赏心。
教师小结:这部分,作者用两个完整的比喻句分别先从视觉角度写出色彩对比强烈的街景,后从听觉角度写出水声的悦耳动听,多角度描绘周庄之美。富有韵味的叠词,形象生动的拟人比喻,描绘出了雪后初晴的水声轻婉、柔媚、悠扬,如同人们赏画时的背景音乐,令游览者的心情随乐声的变化而变化,增添了游览的情趣。大家在读的时候,要抓住轻柔和绵长不绝的水的韵味
配乐,朗读接龙,邀请两位同学。
前面同学读得那么好,也感染了老师,激发了老师的读的`信心,我想邀请咱班朗读水平最好的两位同学和我一起朗读这一部分,请大家闭了眼仔细聆听,并用一句话概括你听读后的感受。
学生活动:畅所欲言,教师加以肯定、指导。
四、合作探究,拓展发散(约10分钟)
1、虽然我们不能亲临周庄,但是通过作者优美的文笔,在大家绘声绘色的朗读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写意的画卷,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你读文后感悟周庄水韵之美的句子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形式:周庄的水韵在于:
教师示范:周庄水韵在于:清明时节的杏花雨,撑一支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寂
寥的青石板雨巷。远看飘忽的雨雾笼罩古镇,近赏静淌缓流的小河拥抱拱桥。
周庄的水韵在于:踏一叶扁舟,悠然穿行于碧水蓝天中,仰首是桥,座座别致;俯首是水,闪烁迷离。
2、展示两张未来周庄图片,让同学们观察:一张古朴典雅、小桥流水、青瓦白墙、木橹轻摇;一张高楼林立、马路宽阔、水星点点。对比讨论,哪一幅更适合未来周庄?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之后,推选代表回答,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评定。设计意图:
三:课堂总结(约2分钟)
周庄的情趣在于它多变的水,阅读的乐趣在于深入探究之后的惊喜发现。只有投入的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才能读懂作者,才能与文本对话。也才能走出文本,引发你的独特思考。
紧张,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常多浮躁,也让我们的心蒙尘埃,希望这节课,能带给大家一些启示,静下心去读书,品味文字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放牧心灵于美文中。回归古朴的宁静,净化灵魂,陶冶性情。
四、课后作业:
1、自学赏析课文5、6段,圈点批注,选择你最喜欢的1、2个句子,深入感知周庄水乡童话世界绚丽之美。
2、课文为我们描绘不同风格的三个周庄,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随笔:推荐课外阅读:本文与《感悟周庄》《绝版的周庄》,联系历史与现实,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五、板书设计
周庄水韵
雨雾中水墨画灰蒙蒙、朦胧、清新、写意
情雪后初晴版画黑白分明、色彩对比强烈
水声如音乐
趣温暖春夜童话变幻多姿、流光溢彩
周庄水韵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理清写作思路。
3、品析清新优美的抒情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品析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熟读课文,自行解决文中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周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被称为 “漂浮之都”的“水城”是意大利哪个旅游城市?(威尼斯)被称为“中国第一水乡”的旅游景点在哪?(周庄) 这两个旅游景点的共同点是什么?(水多、桥多)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一下他笔下的周庄,以及周庄给予他心灵的感悟。
二、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作者及周庄的材料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思考: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讨论、明确: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
第四幅——春夜(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
3、全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6):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1)齐读第1—3段的文字。
(2)找出文中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
讨论、明确:“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3)找出作者对这样的印象评价的句子。
讨论、明确:“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4)说说作者将周庄与威尼斯比较的用意。
明确:突出周庄所具有的特别的“水”的特点。
(5)第一部分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周庄所具备的这些特点。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水中的倒影是清晰的还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一些词来形容,(斑斓)、(朦胧炫目)(斑斓迷离);作者还描写了小石桥,都举了哪些桥?这些桥都是一个样的吗?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很有特色,各呈风采 ;“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则化用于一首现代诗,诗的原句是这样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意境是一样的。“相看两不厌”则源自于李白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除此以外,作者还用什么将街道和楼宅连缀为一体?(桥)
(6)小结:第一部分叙述了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河水、波光、倒影、古桥、小舟、行人、游客,古雅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板书:
小 水中倒影 斑斓迷离
桥
流 水上石桥 各呈风采 诗情画意
水
人 水傍古镇 浑然一体
家
四、作业:课后习题二、三
周庄水韵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3、重点研读、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
1、选一幅周庄水乡的图画,张贴于黑板。
2、画一幅周庄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2、教师检预习效果。
斑斓
顔色错杂灿烂
迷离
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眩目
耀眼
晶莹
光亮透明
参差
指不整齐,不一致
谛听
仔细听
娴熟
熟练
摇曳
摇动
如诉如泣
形容声音柔细
瞬息万变
形容极短的时间
内变化多
稍纵即逝
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3、自读课文,并思考:
(1)“我”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
(2)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1、讲解前三个自然段
提问:开头三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那么,“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讲解“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
仲春
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3、齐读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并细细品味。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讲解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旱情景和感受。
1、默读第5处自然段,并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思考:
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按时间先后顺序
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
由“天上”写到“地上”
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镇的欢呼。
2、历史与现实相联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将古镇悠远的历史与现实有机的联系起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3、提问: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外,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写一个古镇为什么要这样写?
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所表达的效果。
三、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四、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
五、布置作业。
周庄水韵教案7
教材分析
《周庄水韵》的作者用优美的文笔将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犹如欣赏了一幅有声有色、韵味十足的动态风景画。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其自由发挥、发展的空间,在朗读、品味课文的语言中欣赏美,感悟美,把对课文的学习转化成个人独具个性的创造性审美活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等文言文,因此对游记这一体裁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应该再加深对游记的理解,学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同时考虑到我们的学生身处北京,没有去过江南水乡,现有的认识水平不够理想,在欣赏景物时抓不住景物景物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促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学习掌握写景的顺序和方法,品味本课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体会祖国山川美丽多娇,享受美的乐趣,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周庄水韵的古典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写作方法。
2、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
板书设计
周庄水韵
赵丽宏
仲春——雨雾朦胧——水墨画
周庄、冬天——冰雪消融——版画
春夜——盛大节日——梦境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
新课情境导入
相信大家对这样一句话都非常熟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在江苏苏州还有一个令人瞩目的小镇,它四面环水,因其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历代免受战乱,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然保持着独特的古朴神秘的江南水乡的水乡的风貌,这就是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
现在就让我们乘着一叶小舟,摇着木橹,在水面上缓缓前行,也许你就会获得很美的享受。
看图片,考眼力
看图片,挑出不属于周庄的一幅,并说明理由。欣赏周庄的图片
一.整体感知
作者曾经三次游览周庄,到底周庄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的印象呢?下面来学习课文。
作者曾经三次游览周庄,都是在什么样的季节里,印象如何?
1)作者第一次游周庄,是在什么季节?
赶上了怎样的天气?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当时的情境?
给作者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文章的题目是《周庄水韵》,那它体现周庄水的那份情致,那份水韵的?
2)第二次游览是在什么季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冬天?用一个词来形容给作者留下的印象?
3)第三次游览是在什么季节?
赶上了一个什么样的特殊日子?
用一个词形容这个日子的特点?
这一次带给作者的既不是水墨画,也不是版画,而是什么呢?
小结:刚刚我们在浏览课文时,从找到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作者三次游览周庄,每一次带给作者的感受都不一样,那么到底作者是怎样展示它不一样的感受呢?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接下来我们一具体的来看课文。
二.研读课文
1.在作者描写周庄的语句中,哪些词语体现了水墨画的特点?
2.第二次游览周庄,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作者遇见的是“小雪”?作者为什么刻意强调是“小雪”?
作者从什么角度表现了周庄的“水韵”?
除此之外还选取了怎样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描写周庄的?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如果说前面两次走入周庄带给作者的是平面的周庄,是妙不可言的周庄,那么作者第三次走入周庄,走入梦境一般的周庄,那感受就更不一般了。
我想想问一问同学们,什么样的情境称为梦境?
3.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能给人带来梦境般的感受?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盛大”的节日?
这段所写内容很多,但是却很有条理,那么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顺序来描写的呢?
提示:作者怎样游览的'?经过了哪些地方?找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人们常说,再美的景色如果少了人的活动的话,好像就缺少了几分生气,那么这段中表现了周庄人怎样的生活呢?
课堂小结:
1.写景方法灵活多样
---移步换景
---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去描写
2.先略后详,逐步加深了描写3.文章语言清新优美,抒情性强
---比喻生动、贴切
三.品味赏析
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一幅图画,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放声朗读出来。
友情提示:
可以从修辞方法、词语运用等角度去品味,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示例: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
赏析:
词语运用:“悠然”“不慌不忙”等词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恬静与闲适的周庄。
修辞角度:作者将小船划过、木橹搅动的河面比做“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比喻十分形象,既抓住了河面晃动、倒影纷杂而富有光泽的特点,而且显得极其柔美。
春天—仲春
雨天---雨雾笼罩水墨画
冬天版画
春天---夜晚旅游节
盛大梦境
看第一次游览周庄
词语:雨雾笼罩、隐约
飘忽、出没
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斑斑积雪
参差交织、黑白分明
视觉
齐读课文“在阳光下”至本段结尾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阅读课文第5段
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
一座拱桥---桥洞---古镇的尽头
(移步换景)空间方位顺序
船娘….
几个当地农民摆弄丝弦
齐读诗歌
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出示问题1及词语
出示问题2及语句、词语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
出示杜荀鹤的《宋人游吴》
课堂小结
不错,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古镇周庄,有着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周庄水韵》通过作者在不同季节里三次游览古镇周庄时的所见所感,运用优美的文笔将这座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回味无穷。课下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好好从这优美的字里行间领略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妙风情。
作业
1.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2.将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并仿照其句式、修辞等特点进行仿写。
课后反思
1.通过阅读,学生是否感悟了周庄水韵之美境,真正受到了美的熏陶。
2.学生是否体会了本文语言的精妙,理解了多角度描写以及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3.学生能否在实际写作中得以恰当的运用。
周庄水韵教案8
教学目标
1、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 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3、 重点研读、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
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
1、 选一幅周庄水乡的图画,张贴于黑板。
2、 画一幅周庄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2、 教师检预习效果。
斑斓 顔色错杂灿烂
迷离 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眩目 耀眼
晶莹 光亮透明
参差 指不整齐,不一致
谛听 仔细听
娴熟 熟练
摇曳 摇动
如诉如泣 形容声音柔细
瞬息万变 形容极短的时间 内变化多
稍纵即逝 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3、 自读课文,并思考:
(1)“我”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
(2)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1、 讲解前三个自然段
提问:开头三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那么,“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讲解“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 仲春 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3、 齐读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并细细品味。
第2课时
一、 复习巩固
二、 讲解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旱情景和感受。
1、 默读第5处自然段,并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思考:
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按时间先后顺序
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
由“天上”写到“地上”
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镇的欢呼。
2、 历史与现实相联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将古镇悠远的历史与现实有机的联系起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3、 提问: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外,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写一个古镇为什么要这样写?
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4、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所表达的效果。
三、 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四、 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 ,用人类的乐器永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
五、 布置作业。
周庄水韵教案9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与景的写景方法。3.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4.欣赏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课型:新授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看到这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可能对周庄产生了无限的向往。的确,那黛瓦粉墙,长街曲巷,小桥流水式的江南风光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过目不忘的。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所描绘的周庄风光,那么在这节课上课之前呢,我想考考大家的眼力,看看周庄的小桥流水,波光倒影到底在你的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老师会给大家提供几幅图片,看看哪一幅图片它不属于周庄。一定要看仔细了,一定要根据周庄建筑的特点来进行判断,发现了就可以大声说出来。(课件展示图片)
学生观赏图片并找出不属于周庄的图片,并说出理由。(找出水城威尼斯的图片)这是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作者在游览周庄的过程中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的确,人们把周庄的景色看作是中国水乡的一个代表,所以人们说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那么这节课我们将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游览周庄,看一看作者在他三次游览周庄的过程中到底周庄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课文第二部分
(课件出示问题)作者三次游周庄,都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印象如何?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三幅图,那么在他每一次游览周庄的时候所留下的印象都不太一样。下面我们把书打开,浏览一下课文,看看作者到底对周庄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作者第一次到周庄是在一个怎样的季节?(仲春)第一次到周庄赶上了一个怎样的天气呢?(天下着小雨)课文中有一个词语说明了当时天气的状况,有同学找到吗?天下着小雨是一种怎样的情境啊?(雨雾朦胧)在一个雨雾迷蒙的春天作者第一次游览了周庄,所以周庄留给作者的印象是怎样的?就像什么?(像一幅水墨画)文章标题是《周庄水韵》,那它体现出周庄水的那份神韵了吗?体现在哪一个方面?(打着伞坐船游览)打着伞坐船游览有着一份诗情画意在里面,就是这样一个朦胧,诗意的周庄吸引着我们的作者第二次来到周庄。那么作者第二次游览周庄的时候是在什么季节呢?(冬天)不一样的季节,当然也是不一样的感受,作者说他到周庄的时候正好赶上下了一场下雪,那么当时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冰雪消融)在这样的冬天里,周庄留给作者的印象不再是仲春时节的水墨画,而是(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那第三次到周庄呢,又是在什么时候?(春天)那么和第一次一样吗?(不一样)第三次到周庄是在春天的一个夜晚,赶上了一个特殊的日子(旅游节)这是一个怎样的旅游节啊?(盛大的节日)这一次带给作者的印象不是水墨画,不是版画,而是(仿佛进入了梦境)。
三、研读课文
从我们刚才浏览课文找到的信息来看,作者三次游览周庄的感受都不一样,那么作者到底怎样展示他不一样的感受,他又抓住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接下来我们具体的来看一下课文。
(一)研读作者第一次游览周庄的语句
作者第一次到周庄,周庄留个作者的印象是一幅水墨画。思考:在作者描写周庄的语句中,哪些词语体现了周庄水墨画的特点?(隐约出没飘忽笼罩雨雾)这几个词语给人怎样的感觉?作者说它是水墨画,那你的感受呢?(朦胧,具有神秘的色彩)就是这样一个雨雾朦胧的春天,周庄带给作者水墨画一般的感受。
(二)研读作者第二次游周庄的部分
他第二次到周庄的时候,作者说刚下过一场小雪。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他描写的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小雪?南方的雪肯定跟北方的鹅毛大雪不一样,哪些地方体现了江南雪的特点?(——还没来得及将古镇覆盖)这雪下了一夜都没能将古镇覆盖,说明这雪下得小。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是“下了一场小雪”呢?(大雪过后肯定是将整个古镇覆盖,古老的黑色砖石会被积雪掩盖住,就不会有砖石与积雪对比强烈的景象出现,也就不会体现出版画的特点。)下过一场小雪之后的周庄,白色的积雪与黑色的砖瓦、石阶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在作者眼中就像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这是作者在视觉上为我们展示的黑白对比强烈的版画,周庄冬天的这样一个特点。那么除此之外,作者在第二次游览周庄的过程中,他还选取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写周庄。
思考:作者除了从视觉上表现周庄的水韵,还从哪个角度来表现周庄水的神韵呢?
明确:听觉。
滴滴答答的流水声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江南的音乐同样是那样的委婉动听,缥缈不绝,所以他说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这是一种怎样的声音,谁能用一个词来描绘一下。(轻柔,悠扬,天籁之音)所以我们说从听觉的角度,作者再一次展现了周庄水的韵味,水的情趣。
第二次就是这样一番妙不可言的感受,那第三次呢?作者的游览一次比一次精彩,如果我们说前两次作者走入周庄,带给他的是一种平面的画一般的周庄的话,那第三次走入周庄,走进这样梦一般的情境中,感受自然就大不一样了。
(三)研读第五自然段作者第三次游览周庄
作者第三次走入周庄的时候,他说仿佛走入了一个梦境。我想问问同学们,什么样的情境我们称为梦境?或者说你常做什么样的梦?(学生举手回答)梦想就不是现实生活里有的,但是它又是我们渴盼得到的,而周庄给作者的就是这样一个梦一般的感受。
同桌之间讨论,谈谈你读第五自然段的体会,看看哪些句子带给了作者梦一般的感受。
(学生讨论)
哪些语句给了你的的确确是梦一般的感受,而哪一些带给你的感觉好像真的见过一样,你也去过这样一个很美的地方,它也给我这样一种美的感觉,你不想用梦境来形容也可以用别的词来形容。(学生自由发言)
作者之所以能描写这样生动的景象,他其实还得助于一个正好赶上了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旅游节),作者用了盛大的.节日来形容它,从哪儿能看出来这个节日盛大呢?怎么就带给我们这么美妙的感受呢?(焰火,缤纷的礼花;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
作者在这一段带给了我们梦一般的感受,而且语言也特别的生动形象,但是我们却觉得杂而不乱,内容很多,却有条不紊。那么我们来看一看作者采用了怎样的顺序来写作的?提示:作者是怎么来游览周庄的?(坐船)那我们追随作者游览的经历看看他坐船都经过了哪些地方?在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把表示地点的语句划出来,这样你就觉得这段是在有条不紊的表述。(经过一座拱桥—船摇过桥洞—划到古镇的尽头)作者的行踪在游览过程中一直在不停的变化,视角也在变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写作手法当中的(移步换景法)他既采用了时间的顺序,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的,同时也展现了空间方位的变化,空间方位的变化通常是以作者视角的变化来展示的。到一个地方,看到的景象不同,描述一下,再转一个地方,景象又变了,又描述一番,所以我们说这种写法是写景的文章中通常会用到的。
我们说作者在文章中为我们描绘了生动的周庄的风光,但是人们也常说,再美的景色如果缺少了人的活动的话,就会缺少几分生气。同学们在分析这篇文章的时候,可能有这样的感受,作者有大段大段写景的句子,描写得很形象,那他有没有展现周庄人的生活,你有没有在字里行间发现周庄人的生活?周庄人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船娘以娴熟的动作,轻松地摇着撸;几个当地的农民在摆弄丝弦。轻松,惬意,充满情趣)周庄人的生活是如此的幸福安乐,让我们向往,让我们感动。
四、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庄的景色也留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我想着最美的景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得益于作者灵活多样的写作的手法。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之前讲过的移步换景法,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学会应用移步换景。其实作者在这里面不仅仅给人强烈的视觉的冲击,而且还从听觉的角度来写,因此我们说你要把一篇文章写得精彩一些,自然需要调动人各方面的感官,这样的话才能获得更加立体的感受,而不是平面的感觉。文章的语言怎么样?(清新优美,抒情性很强)这主要得益于作者最常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
五、拓展延伸
所以我们说这篇文章能给我们展现周庄生动的风景,能给我们展现令人羡艳的周庄的风情,的的确确可以称得上是一篇散文的上佳之作,那看到美景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可能非常激动,那么我们也来牛刀小试一把,看看作者笔下的周庄能不能触发你内心最微妙的感情。跟作者比试一下,看谁写得更精彩?
根据作者在文章中为我们描绘的梦境般周庄的景色,仿照下面的句式,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例:最奇妙的,当然是,顿时变成了。
(学生举手发言)
六、议一议
这样的景色都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就像周庄,每个人都向往着去,但是到的人多了自然也就带来了麻烦。所以人们也在感叹,说周庄已经湮没在现代都市的经济大潮中,古镇好像也已经渐渐褪去了古的色彩。鳞次栉比的酒楼,游船如织的河流,都让慕名而来的游人心中有了一丝失落和怅惘。所以,我们也给很多对周庄心存向往的人们提提建议,我们怎么样既保持周庄古朴的风格,同样又使对周庄充满热爱的人们心中不再有任何的遗憾?
思考:周庄正湮没在现代都市的经济大潮中,你对开发周庄的旅游以及保护周庄古朴的风格有什么好的建议?
(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同学们的建议都非常不错,都具有可实施性。那么最后就让我们在《梦里水乡》这首歌中再重温一下周庄带给我们的那一份惊喜,希望把周庄留在我们永远的记忆中。
欣赏《梦里水乡》,回顾本文内容。
七、课后作业
完成《学法大视野》
周庄水韵教案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的抒情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实情感;
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3.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4.体会山川美丽多娇,享受美的乐趣,培养审美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游记散文的写法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2、难点:理解“水韵”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就曾居住周庄,它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一个周庄”。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她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正如著名画家吴冠中所言“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周庄被评为中国“第一水乡”。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这中国第一水乡的风韵。今天让我们随散文家赵丽宏一起去游览周庄,感受周庄的水之韵。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解题。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人在“行万里路”后才写出优美动人的游记,本文作者赵丽宏三次神游周庄写下此篇《周庄水韵》,这个“韵”字指什么?周庄水的“韵”具体体现在哪儿呢?同学们要带着这个问题来欣赏本文。
2、复习游记知识,请学生完成下列填空。
游记,要点明、,交代、,抓住,并做到。
(答案:时间;地点;游踪;观赏顺序;景物特点;情景交融。)
3、朗读课文。
朗读时教师加以指导,并指出一些字词的音义。(1)提出疑难字词。(2)解释重点词语。
(3)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学生现场评价,教师指导。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欢快和喜悦的,朗读时要语调舒缓轻柔,语音清晰自然,不要过于造作。注意节奏与停顿,但语断情不断,个中韵味要把握好,朗读时以头脑出现一个个形象的画面为最佳。
1、师:大家初步领略了周庄的美,那么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生:周庄让我想起了“小桥流水人家”的诗句。
生:周庄充满了诗情画意,尤其是水为周庄这座古城增添了神采和韵味。可以说是周庄包容了水的生机,水为周庄增添了活力。
2、师:假如要我们打个比方,把三峡和周庄比作两个不同的人,你觉得三峡是一个什样的人,周庄又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周庄像一位温柔、婉约的古典女子;三峡像一位热情、奔放的热血男儿。生:周庄像少女,矜持恬静;三峡像男孩,活泼调皮。
3、师:同学们的联想真可谓丰富,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将我们对三峡和周庄截然不同的感受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这种感受不仅可以化作人物形象来感知,甚至可以用不同类型的乐曲来模拟,不是吗?
生:周庄像妈妈哼唱的摇篮曲,充满柔情;三峡像摇滚乐,让你浑身激荡着豪情。生:周庄让我联想到了《春江花月夜》:三峡让人想起琵琶曲《十面埋伏》。
三、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1、师: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说,周庄像一位典雅女子,像一支温柔夜曲。怪不得我们的作者曾三次游览周庄。请大家迅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找出起止段落,并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相互交换修改评选优秀的标题,师生共同评价、赏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加以板书。)
如:图一,从“我曾经三次到周庄”到“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图二,从“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到“用人类的乐曲永远也无法模仿。”——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师:照此看来,你觉得,灯火缤纷的周庄像什么画?学生讨论后明确:它色彩艳丽、浓烈,像是一幅抢眼的油画。
师板书:图三,从“最近一次去周庄”到“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春天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油画。2、把握文章整体脉络。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指出文章的整体脉络为总分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第二部分:(4—6自然段)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四、分析课文。
(一)讨论第一部分。
1、阅读第一自然段,讨论问题:
(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印象?
学生讨论明确:从水中迷离的倒影、河道上应接不暇的拱桥及井字形的河道,这三个方面来写,突出周庄是东方的“威尼斯”。(2)本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要点:本段描绘了一幅乌篷船水中摇橹时,水面出现倒影的美丽画面。(3)这个画面体现了什么?
要点:周庄水美:倒影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4)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指出本体、喻体,并说出其作用。2、阅读第二自然段。
(1)首先使用了一句反问句“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作者强调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最富有诗意,同时也引起读者的思考——如何有诗意?
(2)请学生找出在周庄泛舟有诗意的景物。
要点:小小的木船,窄窄的河道;拱形的桥孔,古老的形状风格不同的石桥;桥上的行人,船上的乘客。这些景物就如同诗中所描绘的一样,充满诗情画意。
3、阅读第三自然段。
(1)周庄布局有什么特点?请学生在原文中找出。
要点: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为一体。(2)“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这句话如何理解?要点:这是对周庄水乡整体的高度评价。
4、小结:第一部分叙述了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河水、波光、倒影、石桥、行人、小舟,古雅幽美,充满诗情画意。
五、课后作业。
1、阅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4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字词。
2、请学生背诵文章第4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二、讨论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周庄美丽的风光吸引作者几次游玩周庄,近距离接触、欣赏周庄。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如何与周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亲密接触的。请同学们速读第二部分,完成下列表格。
次数时间观察角度作者感受特点详略安排第一次游览仲春雨中视觉(色彩)水墨画恬淡宁静概括写第二次游览冬天雪后视觉(色彩)听觉(声音)色如版画
声似音乐略写色彩鲜明万般柔情
第三次游览春夜旅游节视觉(色彩)光带、梦境
多姿多彩详写
2、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1)本段的结构形式是什么?
讨论后归纳:总分的结构形式。第一句话先总括三次去周庄,每次的印象各不相同。后几句话分述前两次去周庄的印象。
(2)学生从描写的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等方面,重点分析本段写得较精彩的一两个句子或表现力较强的词语。(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从中点拨)
参考:① “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的周庄令人目眩的色彩,却仍旧蕴含着凝重的历史韵味。②用词丰富。雪融化的声音用“滴、淌、渗”等动词形容,不单调,足见作者文学功底。③“抚摸”一词用得极为准确,把阳光拟人化,突出阳光的温暖、轻柔,给人以舒适感。
3、分析第5、6自然段。讨论、归纳:
(1)第三次游周庄描绘了哪些景物?
参考:第三次游周庄描绘了节日夜景,如岸上的彩灯、倒影、花船、丝竹管弦之声、礼花等。(2)细读第5自然段,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旅游节欢乐气氛的。
分组讨论后归纳:作者先由岸上写到河中。写河中景物先写河中倒映的光带,再写河中张灯结彩的花船,写船上传来的丝竹管弦之声,再写到小船划到古镇尽头所见的景色和突然看到的缤纷礼花,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欢呼声。有条有理,顺序井然。(3)这样的描写与作者所要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
参考:文中描绘了节日夜景下五彩缤纷的周庄,表现了改革开放后的人们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及对改革开放的讴歌之情。(4)作者为什么写三次游周庄?第三次为什么详写?
要点:作者多次游周庄水乡,这正表明周庄景色情韵深深吸引了作者。有些景点,单凭一次游览,浮光掠影,感受肤浅,难以领悟其奥妙,体会其神韵。两次,三次,仔细观赏,细细品味,才能多角度地领悟其境界之妙处。故而本文写了三次游周庄水乡的情景,感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文章的详略也就自然形成了。
小结:文章的第二部分,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详略得当,充分体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也表现了周庄这个古镇在改革开放后的勃勃生机,更表现了周庄人民的幸福生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总结。
1.内容:本文紧扣住“水韵”二字,从不同的季节(春、冬)、不同的情态(动态、静态)、不同的角度,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的描述了这个水乡的景色。先写总体印象:周庄的水美——倒影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周庄泛舟有诗意——桥多舟多,桥上低头看舟,船里抬头看桥;周庄的水多——无处不在,凭桥连缀,此中情景,恰似水城威尼斯。5
接下来,作者略写了前两次的情景:第一次是在春天,春雨蒙蒙,犹如一幅水墨画;第二次是在冬天,雪后景美,色声动人。然而作者并没有满足于一两次的浮光掠影,于是他又三游周庄,把周庄又做了个更仔细的观察,详细描写了周庄的水韵:在一个温暖的春夜(旅游节)周庄彩光映河,多姿多彩,船过波起,光斑漾动,蓝天黑屋脊,相映成图画,庆典的焰火,缤纷的礼花,水光相映,摇曳生辉,周庄的夜晚如梦如幻。
2.主题:这篇游记作者通过三次写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表现了周庄的“水韵”,写出了它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表现了周庄水乡在改革开放以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和对外开放意识。
3.特点:①按照时空顺序,多角度描写景色。②先略后详,逐步加深了描写。③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描写。
(2)学完《周庄水韵》,请同学们谈谈这个“韵”字的含义。(各抒己见)参考:古朴,宁静,清幽,柔美,多姿多彩最主要指的是一份柔美。(3)归纳本文的特点。
与《巴东三峡》不同,这篇游记随着时间转移,记叙的对象、空间虽相同,但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所见所感也各不相同,可见游记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
四、比较阅读,思考问题。
课外已布置同学们阅读《远去的周庄》,现在思考:文章为何称周庄是“远去的”,谈谈你的看法。(各抒己见)
参考:周庄原本是以它的清幽、别致、宁静、柔美的水乡神韵闻名于世的,是与外界尘嚣互不沾染,超尘脱俗的,如今匠气的装饰,喧哗的商贾,使清静的地方变成奢靡浮躁之所。一切都人让“现代化”的色彩涂抹、淹没。周庄已“远去”,已日渐失去了它的宁静,它的灵魂,商业铁踢粗暴地践踏着我们文明与文化的命脉。
附板书设计:第一课时水中倒影——美丽
对周庄水乡的总体印象小河泛舟——诗意只有威尼斯才能见到整体布局——巧妙
第二课时
第一次游周庄:仲春水墨画恬静宁静
第二次游周庄:冬天版画色彩鲜明、声音柔美多姿多彩第三次游周庄:春夜旅游节仿佛进入了梦境动人心弦
四、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优美,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写水,课文中有哪些你喜欢的描写水的句子,请摘录下来,加以体味,说说它们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的。
1、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这一段从听觉的角度来写的,展示了周庄水韵的迷人之处。突出了滴水和流水声的轻柔,作者把它比做裹着万般柔情的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非常形象。带有古典风味,在措词方面也很讲究多用叠词如:细细、重重叠叠,如如袅袅,读起来富于音乐的美感,真的感觉到流水叮咚作响。
2、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
从视觉角度突出了河水一改先前的平静幽深,突然变得光彩夺目。“落”这个词用得好,比“映”来到有动感。作者把此时的河水比作一条彩带,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文中句式整齐,多为四字词,节奏鲜明,读起来欢快和谐,如:面目一新、瞬息万变、辉煌璀璨、平静幽深、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缤纷的现实与古香古色的周庄形成了对比。
3、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作者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景象描绘得富有诗意。“木橹”“悠然搅动”“石桥”“不慌不忙”“彩绸”等词语写出了周庄的古朴、宁静。“斑斓”“迷离闪烁”“朦胧眩目”等词又写出了周庄的神秘,令人捉摸不透。
4、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再次把灯光倒映的小河比作光带。
5、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变成一片漾动的光斑,水中倒影变得模糊朦胧,难以捉摸。
突出了河水的神秘莫测。
6、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作者的感觉很独特,水居然因丝竹声而变得清澈剔透,而且想像出是有荧光从水下射出。
7、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平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
写礼花盛开前的宁静,水面上除了点点星光外什么都没有,有静有动,使得文章错落有致,引人入胜。
(二)研读1—3段。
1、找出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和作者对这样的印象高度评价的句子。印象:评价:
2、作者把周庄和威尼斯比较的用意何在?
3、三段描写对象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4、1段中“悠然”、“不慌不忙”表现了周庄什么特点?5、2段第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6、3段中“据说”、“大概”等词有什么作用?
7、这部分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1、仔细朗读文章第二部分,三次游周庄作者去的时令不同,描写的景物不同,感悟也不同,请你说说有哪些不同。
2、文中提到了“水墨画”和“版画”,请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赏析文章第4段。
1、这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2、作者叙述第二次游周庄较第一次着墨多了许多,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述周庄特有的神韵的?
3、从全文来看,作者写前两次到周庄所见所感的用意是什么?
4、这一段的语言运用方面有什么特点?
(三)赏析第5、6段(重点)
1、作者第三次游周庄与前两次有何不同?
2、第三次游周庄,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描写周庄?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3、第5段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周庄水韵的?举例说明。
4、如果说前两次作者是抓住雨水和雪水描写周庄的景观,那么第三次作者是借助什么来描写周庄的?
周庄水韵教案11
【教学目标】
1、 能通过欣赏、朗读初步体会周庄的水韵美。
2、 能划出优美的句子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3、 通过探究训练,学会用生动贴切地句子描述自己的所见。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通过朗读、寻找优美语句感受语言美。
2、 学会描述自己的所见。
【教学设想】
1、 本篇课文属于写景抒情散文,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周庄、感受周庄的水韵美。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有同学到过周庄吗?
学生回答
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古镇周庄,有着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它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睡莲,清丽可人。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家赵丽宏走进周庄,一起去体味周庄的'水情与水韵。(幻灯片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展示播放周庄视频资料(以“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后,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眼中的周庄。(幻灯片出示)
(三)、细读课文部分选段
通过昨天的预习大家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文章主要通过写作者在不同季节里三次游览古镇周庄时的所见所感,以“水”突出周庄特色,以“韵”点化周庄灵气。在作者笔下,第一次所见之景犹如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所见之景犹如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那么,第三次呢?
请同学们听课文片段朗读后,并试着同样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第三次所见之景。
参考:可以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幻灯片出示)
(四)精读课文第五节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三次所见之景,划出你认为能突出周庄美景的句子,读读并说说理由(幻灯片出示)
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贴切传神的词语等角度入手。
组织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评价。
小结:文中运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将周庄之水描绘地柔情万般,韵味十足,这与所描写的水乡景物正好相匹配。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另一个水世界“威尼斯”。
(四)拓宽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
看了这一组图片后,说说你的发现。
(出示一组周庄和威尼斯的图片)
参考:周庄:朴素清纯 威尼斯:富丽堂皇
小结:这一节课,同学们和我在作者的带领下,通过观赏、朗读、寻找优美语句一起感受了周庄的美,其实像我们身边的美景比比皆是,只是需要我们一起去发现、去保护、去描绘。相信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世界会应为我们人类的存在而更加精彩。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创建美好的家园而努力奋斗吧。
(五)作业
1、写作训练
如果我去周庄,我会这样来描写它……
2、辩论题
如果你是当局者,你认为一座城市是发展经济重要还是保持古镇旧貌重要?
1 师:作者三次游历的过程,都对周庄有一个整体比喻,请大家细读课文,把这三个句子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比喻?
2 抽学生回答。
3 让学生指出三次游周庄的时间和天气,据此领略比喻的贴切之处。
作者第一次去周庄,时值“仲春”,又在雨中,景色虽美,印象却不深,所以用“水墨画”比喻,恰到好处;第二次游周庄是在雪后的冬天,古老的小城与清新的白雪,色彩对比强烈,所以喻之为“版画,”与前者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一为粗线条的勾勒,精深细致的刻画;第三次游周庄,虽也是春天,却是晚上,而且正是旅游节。景色和情调与前两次又有不同,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作者“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实际情况这一夜的景色,由岸上写到河中,由光带写到花船,有章有法,意境幽美,衬以节日的礼花,惊喜的欢呼,都渲染了周庄水乡欢乐的气氛,并且将小镇古老悠远的历史和五彩缤纷的现实联系了起来。
周庄水韵教案12
【教材分析】
《周庄水韵》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周庄水韵》是当代作家赵丽宏所写的一篇游记。这篇游记以优美的笔调,记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展现了周庄的“水韵”,写出了周庄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表现了周庄在改革开放以后充满生机的现状,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和对外开放意识。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抒情性强的词语;熟读精彩语段,增强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重点)
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重点、难点)
3.领悟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体会祖国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
【教学流程】
一、以心聆听,以灵感受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赵丽宏的《周庄水韵》,了解了它的结构与内容。作者在文中1-3自然段向我们描写了周庄所具有的“水”的特点,以威尼斯作比点明了周庄给作者的整体印象。然后在4-6自然段描述了三次游周庄的印象,给我们留下了三幅各具特色的风景画。赵丽宏笔下迷人的周庄,真是令我们留恋忘返啊!今天,我们将与周庄进行一次最亲密的接触,去深入地感受文中那宁静恬淡、古朴典雅、绚丽多姿的周庄美,去仔细地品味文中那优美的语言,去学习作者那高超的写作手法。
师:首先,请大家闭上眼睛,打开你们的耳朵,敞开你们的心房,用你们的耳朵去聆听录音,用你们的心去感受赵丽宏笔下的三次游周庄所展现出来的美。听完以后就请大家相互交流交流感受。
师:相信大家都被文中优美的语言陶醉了,被这美丽的周庄吸引住了。你看,现在还有几个同学沉醉其中,不愿睁开眼呢!我想大家心中肯定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吧!没关系,我再给你们三分钟时间整理你们自己的思绪,然后就请同学把这种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收获。(三分钟时间静思。)
生1:简直太美了。我已经无法用我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只感觉自己当时就如在周庄中。春天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就像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仿佛身处周庄之中。
师:好!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生2:这次听课文的录音,让我有了与以往所不同的感受,因为这次我不再仅仅是用耳在听,而是用心在听。这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呀!我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细雨迷蒙中的那种宁静、恬淡、悠闲。真愿意沉醉其中不愿醒呀!
师:哦,看来周庄迷住了你。
生3:我感受到冬天雪后的周庄,像一幅版画。下了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突破云层抚摸大地。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我从周庄雪后的独特景色中感受到了一种美,这种美有一种典雅、古朴的神韵。
师:你有着独特而敏锐的欣赏美的能力!周庄是美丽的,无论是春天细雨中的迷离朦胧,还是冬天雪后的黑白分明,都是作者游历周庄后笔下自然的流露,难得被你感受到了。
生4:我跟他们的感觉不同。在这优美的朗读声中,在作者描绘的美景中,我被带到了一个盛大的节日里。小船在静静的河面慢慢“滑”行,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阵阵音乐声,水面变得清澈剔透。慢慢船摇过桥洞,旁边划过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船舱里,几个当地的农民摆弄着丝弦。突然,一声迅捷清脆的爆炸声响起,伴随着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满天盛开着缤纷的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满天焰火照得通明。这时,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我觉得这时的周庄更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师:这个同学感受更多。天上、楼屋、水中;忽明忽暗,有静有动;有人、有物,有光、有影,有色、有声,有趣、有情。人在缓缓移动,周围景象却如憧憧幻影,光怪陆离,变化万千。这不正是奇妙的梦境吗?如果要从梦境中找出诗意的话,我想应该是一首表现“意识流”的新诗。诗写完了,梦也醒了,作者的游历结束了,可是这“梦幻般的夜晚”却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很好,刚才几位同学都谈了自己用心听后的感想,收获还真多。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的。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叫大家谈了。大家可以在下课后与同学再交流或把你的这种感受写下来。
二、融入情感,读进心灵
师:这么优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语言,我想大家肯定想走近它,与之接触,与它进行面对面的对话,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它的喜爱。请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如大声朗读、轻声朗读、用心默读体会、反复咀嚼等去表达你的感情,去寻找文章的美,去感受语言的美,去体会文中的感情。老师也为你们寻找到一些周庄美景的画面,大家可边欣赏画面,边读文章。在读的过程中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并加以欣赏品味,想想精彩之处在哪?可以从课文的美句、佳句、画面、情感、手法、主题……等方面入手。好,现在开始读。
三、听读体味,大胆表达
师:时间到了。大家先相互交流自己读后的所得与所感。前后桌之间为一组。
(学生互相交流。)
师:好!现在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让大家分享你的所得。请举手发言。
生1:我认为第一次游周庄语句写得很精彩。“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朦胧、清新、朴素,不着色彩不加雕饰的画面,整个构建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水墨画,给人一种安静而和平之感。
师:春天细雨中的周庄有种“安静而和平之感”。好!
生2:作者以“雾”比“雨”,生动的展现出春雨之细小;以“飘动”饰“雨雾”悄悄地将缕缕春风藏匿于雨雾之中;以“飘忽”画“雨雾”,将风的羞涩、雨的温柔以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并增加了画面的朦胧隐约之感,给石桥、屋脊蒙上了一层轻轻的面纱,微风一吹,面纱微微飘动,石桥屋脊便“隐约出没”了。多么空灵的画面,多么秀美的景象!
师:说得好。你很用心,分析的非常透彻。
生3:第二次游周庄里,我的感受如下:雪有多小?——“还没‘来得及’将古镇覆盖”,怎见“初晴”?——“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小雪对古镇的疼爱是多么的细致,阳光对古镇的怜爱又是多么迫切。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阳光写活了。
师:对,口味语句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这位同学做的很好。
生4:“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这个句子作者从视觉的角度对雪后的周庄进行描写,非常生动形象。
师:调动感官进行描写,分析的好。
生5:“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悠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这句写得好。本句从听觉的角度表现周庄的水声充满柔情,且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和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大自然造就的天籁之音,体现了“水韵”二字。
师:好,有视觉也有听觉的角度,这是游记中描写景物的一种可行的方法,同学们都发现了。
生5:“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不仅仅是“版画”,你看,“在阳光下”,薄薄的积雪正在悄悄“融化”,于是,一切都变得灵动起来:“小街”“檐下”“桥栏”“桥洞”和“小河的石河沿上”,滴滴、缕缕融化的雪水正在悠然坠落、蜿蜒而从容地缓缓流淌……“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重重叠叠,如诉如泣”,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呢?作者“细细谛听”努力回想,觉得“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却又无法用人类的乐器模仿。可不,这是宁静而幽远、纯净的天籁之音。——仅仅用一幅版画怎么能描画出周庄的神韵呢?
师:嗯,我从这位同学的表达中感受到了一种诗意,好!有诗人的潜质。(大家都笑起来。)
生5:第三次游周庄里的语句“船摇过桥洞,才发现从旁边交叉的水道中划过来一条张灯结彩的花船,船舱里,有几个当地农民在摆弄丝弦。”这里与第二次游周庄中的语句响应,先虚后实,前后照应,意境优美。
师:这位同学是从结构上进行口味,不错。
生6:“已经隐匿在夜色中的古镇,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奇妙的,当然是我身畔的河水,天上的辉煌和璀璨,全都落到了水里,平静幽深的河水,顿时变成了一条摇曳生辉、七彩斑斓的彩带。”作者在这里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动静结合,色彩交杂,多变的景色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生7:“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我来不及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便在水中消失。当新的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这里也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形象写出了倒映河中的岸上景物,“表情的更换”更是新颖地替代了“景色的更换”,从视觉角度描绘了“水韵”。
生8:“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这句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水波是实写,历史的宁静与现实的多姿则是作者概括出来的,而恰恰是这古朴美和现代美的结合,让周庄的水韵味无穷。更表现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之后充满生机,反映周庄人民幸福欢乐的生活及对外开放的意识。
……
师:嗯。大家都有很独到的见解。好了,刚才很多同学都谈了读后的所得,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在文中发现的美。老师认为这篇文章不仅形式完美,而且内容丰富,激人想象;不仅结构清晰,而且语言优美。可以说,美蕴含在文章中的每一个画面中,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下面就请大家以我们刚才的发现为基础,讨论归纳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点。看看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四人为一组,开始进行讨论,讨论好的小组就派代表发言。
(生四人一组讨论,师巡视。)
生1:我们发现作者在描写景物中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还调动了视觉和听觉的感官进行描绘。
师: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感官的调动。
生2:我们觉得文章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美。“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师:语言美,自然、朴素。
生3:散文的开头可谓独具匠心,它先从“木橹、石桥、楼屋、树影,云彩、飞鸟以及相看两不厌的游人”写起,总体上给我们读者一个“周庄很美”的初步印象,这就为下文记叙自己三次游览周庄时的所见所感作好了应有的铺垫。
师:开关独具匠心。
生4:作家按照自己三次游览周庄的时间先后顺序,条理清楚地为我们记叙了他的所见所感——有斑斓的色彩:不必说那“石桥”的青、“楼房”的黄、“树影”的灰、“云彩”的白、“飞鸟”的黑,“……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
生5:对,有美妙的声音:木橹搅动周庄之水发出来的有节奏的“啪啪”声;小鸟飞过头顶时欢快的“啾啾”声;初春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而温暖春夜坐船夜游时又听到了“有几个当地农民在摆弄丝弦”的“一阵音乐声”;还有礼花“盛开”时发出的“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以及“从古镇的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等。
生6:还有盎然的情趣:在作家的眼里,游览周庄惟一不缺少的便是“诗意”——“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也正因为这个原因,美丽的周庄才引得作家三次对它进行“拜访”,且每次都有不同的情趣:第一次——“我”眼中的周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我”则欣赏到“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第三次——“我”更是观赏到了一幅绚丽缤纷的动态美景画。
师:结构清楚,层次井然。
师:同学们谈得都比较好。根据大家的讨论,综合大家观点,老师把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请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体显示:1、诗情与画意的结合,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2、结构严密,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3、语言朴实、隽永,通俗易懂。4、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更生动形象。)
四、听说读写,融会贯通
师:赵丽宏以生花的妙笔描绘出多彩的周庄,文中字里行间都凸现着美。朗读它,品味它,不仅会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更会令我们对美产生一种追求。纵观全文,作者之所以能把周庄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来源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感受,来源于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与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全文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听觉视觉等感官的调动,把情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了。现在,我们虽然不处在周庄,不能亲自领略无限的周庄景物美,但读了文章,必定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我们本地也有很多优美的景点,我想同学们游玩过后肯定有独特的感受吧!现在,就让你们把自己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写出来。如游巾峰山,你可以选择白天或夜晚的不同景观来写,用一段话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和感受写出来就可以了。看谁写得快,写得好。注意在写的过程中学习游记的写作特点。
(学生自由练习写作,师巡视、指导。几分钟以后挑选几个同学所写的当堂朗读,并给予适当评价。)
师:“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的。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赵丽宏《周庄水韵》一文中美的所在,感受到了美的魅力,领略到文章语言给我们带来的神奇感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开启你们的心智,用你们的眼睛去寻找美,用你们的心去感受美,用你们的手去创造美!下课!
五、小结本课,积累经验
对于本课作者写景的优美语言,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口味、赏析,有着自己的感受,但是毕竟我们的学生以农村学生为主,因为基础的问题,对于语言感觉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可以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对于上面同学的表述,能做到的毕竟是少数几个,而且已经是有着比较充足准备的情况下才做到的。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只能一点一滴的努力,引导着学生们不断提升,不断进步。另外,也可以结合练习册,在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如能做到当堂解决问题,尽可能不拖到课后,我想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有所帮助的。对于学生语文的学习也相应的会有更大的促进。
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它们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体现。我们只有时刻谨记于课堂上开展这四种基本能力的训练,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课后反思】
赵丽宏的这篇《周庄水韵》,个人认为是初中语文游记当中比较经典的篇目。从教这些年来,我已经教学过几遍这篇文章了,但感到这次是最成功。
前几次上课我都是这样设计──先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逐段讲解:1.水中倒影,斑斓迷离;2.水上石桥,各呈风采;3.水傍古镇,浑然一体。这是第一部分。4.作者第一、第二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5-6.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而这次教学,我把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自主理解,重点放在让学生在课文的诵读中,体会周庄的美景。之前每次教完课文,对自己课堂的分析也颇感满意,从学生书本上满满的笔记也感觉学生收获挺大的。
但这几年,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在不断反思自己教学的同时,我也意识到课堂教学上的不足──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再次教《周庄水韵》这篇文章,我用新的理念作指导,从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使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
一、给学生思想松绑,引导学生追寻自己的独特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的思想松绑,放飞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发挥学生积极创造力是十分必要的。这将改变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的状况,形成师生之间互动学习的良好局面,有利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上,学生在闭眼听配乐朗读以后,所产生的联想是意想不到的,也是来自他们心灵深处的体验。我深深感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避免人为的设置障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对于此类写景文章,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重视纯理性的分析,而轻视学生的认知和心理体验。教师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知品位,从每个句子的结构修辞到每个词语的妙用,从语言特点到整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一个个昏昏沉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在这堂课上,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品读,对课文内容进行积极的探究。我倡导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去揣摩、品味、欣赏文中的语言,做一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鉴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学生在各自体验和相互启发之中,兴致十足地领略课文的“美”,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富于教益的精神生活。
三、重视“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根据大多数人的共识,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割裂了这四个方面。习惯上,我们在学习课文时,只是把一篇文章整体感知后,再把课文内容分析给学生听,把听说与读写割裂开了,而忽略这四种语文基本能力的内在联系。事实上这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课堂中,我让学生以心聆听,以灵感受、融入情感,读进心灵、听读体味,大胆表达、听说读写,融会贯通,真正的想要在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周庄水韵教案13
【教学目标】
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学会生动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
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会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
2、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有关周庄、丽江、威尼斯体现“水乡、水城”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几幅对比画面。(以“高山流水”或“泉水叮当”作为背景音乐),以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配乐朗读,感性感知:
展示播放周庄的四幅画面: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河泛舟、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四幅——春夜张灯结彩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配乐:以“高山流水”或“表现节日热闹气氛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2、“听”读感知内容结构:
学生“听读”课文时,教师同时布置“听读”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教师播放的“图画”及“听读”到的课文内容,在听完朗读后,完成下列初步感知的任务。
提问:“听”完朗读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
参考提示:由总写到分写,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即
整体水韵图画(1段——3段)。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
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三次——春夜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星火辉映、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3、细读加深印象,熟悉内容,学会描述。
找出作者游历周庄时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描述的句子,并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周庄水韵”。采用竞赛的形式。
4。诵读精彩语段,增强感悟能力。
引导学生诵读作者“第二次游周庄的情景”——“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三)、巩固:朗读课文。
(四)、小结“作者在不同的季节游周庄,选择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
(五)、作业:
1摘录课文中你最喜欢的精彩语句或语段。
2背诵“第二次游周庄”的语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学会生动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会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一)、复习导入。
检查背诵情况,抽查后一齐背诵。接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精读局部重点语段(第5段)。
1、学生默读第5段“第三次游历周庄”的文段。
2、采用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有选择地点拨归纳小结的方法:
(1)、描写景物方法多样。
提问:前面春冬两次游周庄,作者差不多已经写完了周庄的(“桥”)和“水”,那么第三次游历周庄时,作者又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有什么作用?
释疑参考:
移步换景法。
烘托渲染写景。
虚实结合,前后照应。
(2)、写作顺序有条有理。
提问:作者写第三次游历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参考提示:作者写第三次夜游周庄水乡,以时间先后为序。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最后由“天上”写至“地上”。
画出最能表现周庄“水韵”的语句,说一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的。
3、品读散文语言。
分小组竞赛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及妙处。
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
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如诉如泣,仿佛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
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
(三)、小结:
文中运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使所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文中语言清新优美,如周庄之水,柔情万般,韵味十足,与所描写的水乡景物十分融洽。
(四)、巩固:
熟读课文
(五)、作业布置:
1、课后完成“思考练习四”
2、用“移步换景”法,以“逛(游)……”或“雨中行”“烈日下的……”为标题,写一篇描写“所见所闻所感”的小短文(200——500字),要求用五个以上的比喻句。
周庄水韵教案14
一、学习目标
(一)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二)理清顺序,明确思路。
(三)品析语言,体会情感。
二、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1、字音及词义:
橹lǔ: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安在船艄或船旁,用人摇。
缀zhuì:用针线等使连起来。
泊b ó:船靠岸;停船。
斑bā n斓l án:颜色错杂灿烂。
眩xu àn目:耀眼。
相看两不厌:相互之间怎么看也看不够。
晶莹:光亮透明。
谛dì听:仔细听。
如诉如泣:像是在诉说,又像是在小声哭泣,形容声音柔细。
娴xi án熟:熟练。
难以捉摸:不容易猜测、预料。
张灯结彩:陈设辉煌的灯光,扎结美丽的丝绸。
瞬sh ùn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多。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2、相关背景:
A、关于作者
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散文家,诗人。
B、关于周庄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被誉为“梦里水乡”,古称贞丰里,是江南六个著名古镇之一。
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河流呈井字形从镇中穿过,“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小小的的周庄共有十座四百年至八百年历史的古桥。
三、整体感悟
1、谋篇立意
作者曾经三次到过周庄,然而每次都能使他有新的感觉:小雨中的周庄,隐约缥缈;小雪后的周庄,一片晶莹,令人目眩;节日里的周庄,光华四射,摇曳生辉……作者将带你走进这如诗如画的境界。
2、文章脉络
全文共5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5),作者叙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3、写作方法
⑴文中运用了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使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⑵文中语言清新优美,与所描写的水乡景物十分融洽。
4、重难点导析
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作者在不同的季节游周庄,选择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前两次到周庄,为略写,第三次到周庄为详写。
第一次正值“仲春”,“天下着小雨”,春雨蒙蒙,雨中游览,眼中所见皆朦胧迷离,较之晴日,更多了一分诗意,所以作者感受到这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游周庄写得较详细。所选季节为冬天,写小雪后的景色。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白雪,黑白分明,鲜明对照,“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水墨画”与“版画”,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眩目”的色彩,而且还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第三次游周庄,虽也是春天,却是晚上,而且正是旅游节。景色和情调与上两次不同,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作者“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这一夜的景象,使作者感到如梦幻、如童话一样神奇美妙。写第三次游周庄,由岸上写到河中,先写到河中倒映的光带,再写河中张灯结彩的花船,写船上传来的丝竹管弦之声,条理分明。写第二次游周庄时,听到流水声“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而此时却真的在河面上聆听江南丝竹管弦声了。先虚后实,前后照应,意境都很优美。文中写小船划到古镇的尽头,以幽静暗淡的环境,衬托出镇上节日的礼花及倒映在水中七彩斑斓、摇曳生辉的光带,将节日周庄的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听到从古镇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渲染了周庄水乡节日欢乐的气氛。作者巧妙将古镇水乡悠久的历史和欢乐、五彩缤纷的现实有机地联系了起来。非油画不足以表现其内容。
过程
1、自读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文下注释。
斑斓眩目娴熟摇曳竹篙
gǒng形如sù如泣晶莹tī透勾lè隐nì
2、《周庄水韵》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周庄在江苏昆山,有“ ”之称。
3、全文先写,再写,共两个部分四幅“图画”。先描绘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再写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分别是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冬天的周庄动感画、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星火辉映、水天一色的周庄图。三次游历中详写_____。
4、研读
A学生朗读全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B梳理作者行文的思路,概括全文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第1—3段)述说周庄水乡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第4—6段)抒写三次游览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C讨论第一部分内容。
(1)齐读第1—3段的文字。
(2)找出文中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
明确:“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3)找出作者对这样的印象评价的句子。
明确:“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4)说说作者将周庄与威尼斯比较的用意。
明确:突出周庄所具有的特别的“水”的特点。
(5)概括这部分内容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周庄所具备的这些特点。
明确:水中倒影斑斓迷离
水上石桥各呈风采
水傍古镇浑然一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堂课我们理清了全文的思路,同时也分析了文章的第一部分内容,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文章第二部分的内容。(可在讲述新课前,让学生回顾第一堂课所讲的内容)
(二)研读
赏析文章第4—6段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4—6段。
2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明确:叙写三次去周庄的印象。
3三次游历周庄的.时令不同,感悟不一,作者所抓住的景象特点也迥异。说说给你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
示例(1):第一次,作者描写了春雨迷蒙中的周庄,周庄的一切笼罩在飘忽的雨雾中,犹如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讨论水墨画特有的韵味。
明确:一切的景观全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一种迷离朦胧的美感。
示例(2):第二次,作者描写了冬天雪后的周庄,周庄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幅版画。
①讨论版画不同于水墨画的韵味。
明确:黑白分明,线条流畅,带有一种典雅、古朴的神韵。
②比较而言,作者在叙写第二次到周庄时,较之于第一次的描述,用墨重了一些。想想作者除了从色彩的角度描述周庄所特有的神韵外,还写了什么?
明确:滴水和流水的声音。
③这种声响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融万般柔情的神秘幽远,它纯粹是天籁之音,是任何人为的乐音都无法比拟的。
④那么,从全文的角度而言,作者描述前两次到周庄所见所感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一方面,展示不同时令周庄的不同风采;另一方面引出后文描写第三次到周庄的非同一般的景象和感悟。
⑤品味这部分内容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
示例:“斑斑”、“袅袅”、“重重叠叠”等叠词的运用,产生音韵的和谐美;“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长短句的交叉运用,形成节奏的参差美。
(学生只要说的是有关语言方面的特点,比如,修辞方面的特点,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示例(3):第三次,作者描写了春夜里节日的周庄。
①如果说第一次、第二次作者是抓住“雨水”和“雪水”描写周庄的景观的话,那么这部分的文字,作者又是借助什么来描写周庄的?明确:借助于河水。
②我们从绘画的角度了解了作者第一、二两次到周庄的主观印象分别是水墨画和版画,那么作者第三次到周庄,该是一种怎样的主观印象?明确:流光溢彩的周庄更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③想想作者又是从哪两个视角描写春日里节日的周庄的?明确:一是仰看天上的情形,一是俯视河中的倒影。
④找出这段文字中你以为最富韵味的句子(也可以是你以为用得好的一个词),并简洁地说明理由。
(提示:扣住热烈、奔放,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就应该充分地肯定。)
⑤由此可见作者三次到周庄,他的感受是全然不同的,这样的感受呈现在读者的心里也是不一的。如果说第一、二两次的游历,作者更多的是试图展示周庄古朴的美的话,那么第三次的游历则是要表现出周庄所具有的另一种美,那就是极具现代意识的美。这样的两种美糅合在一起,在周庄可谓一绝。
3、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
4、朗读下文,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中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江南
火车在雨下飞奔,车窗上都是水珠,模糊了窗外景色。
火车车窗是最好的画框,如果里面是春雨江南,那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画。
清明之后,谷雨之前,江南田野上的油菜花,一直伸展到天边。
只有小桥、河流切断它,只有麦田和紫云英变换它,油菜花伸展到下一站,下一站。
通过最好的画框,江南旋转着身子,让我们从后影看到前身。
周庄水韵教案15
一、学习目标
1、在掌握有关游记散文知识的基础上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理清游踪,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学习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优美意境。
3、学习运用多种修辞写景的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4、让学生了解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游记散文的写法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
2、难点:理解“水韵”的含义。
二、知识储备
1、
周庄镇旧名贞丰里。据史书记载,北宋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200亩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老百姓感其恩德,遂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
2、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市境内西南33公里,是个具有九百余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被澄湖、淀山湖和南湖所环抱。
周庄虽历经900多年沧桑,由于有河湖阻隔,使它避开了历代兵焚战乱,至今仍完整的保存着原有的水镇建筑物及其独特的格局,全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居民为明清建筑;如元末明初巨富沈万三后裔所建的沈厅、明初中山王徐达后裔所建的张厅,都是明清住宅的典范。周庄环境幽雅,建筑古朴,四面环水,河道成井字形,居民傍河筑屋,依山成街,河道上横跨14座古桥,还有那份敦厚纯朴的古镇民风,构成一幅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画。周庄一直成为摄影师、作家、艺术家、甚至电视电影的取景最佳地点。
周庄,是国内极少数仍然保留着浓重的古文化内涵的古镇之一。镇区不大,港汊分歧,两岸古朴的房舍紧贴着河面,一叶叶扁舟轻轻摇曳,河道十分狭窄,几乎一脚可以横跨对岸,而即便如此,一座座小桥还是安稳地落在两岸,成为过往的要道,人们称之为“东方的威尼斯”。
周庄的桥最典型当数双桥。当年陈逸飞就是以双桥为素材画了一幅油画,名为《故乡的回忆》,并由美国石油大亨哈默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邓小平,从此双桥就闻名遐迩了。双桥建于明代,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横跨两条小河上,一横一竖,桥洞一圆一方,错落有致,人行在桥上,看流水从脚下流过,听那橹船节奏分明的吱吱声,仿似走进了那连绵不断的画卷之中。
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盛赞周庄“不但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3、搜集赞美周庄的诗歌
4、搜集周庄水乡的照片或图片
三、前提测评
正音释义
眩目(xuan)
谛听(di)
瞬息万变(shun)
摇曳(ye)
稍纵即逝
如泣如诉
难以捉摸
四、预习、讨论、展示
1、解题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人在“行万里路”后才写出优美动人的游记,本文作者赵丽宏三次神游周庄写下此篇《周庄水韵》,这个“韵”字指什么?周庄水的“韵”具体体现在哪儿呢?
2、整体感知课文,作者向我们描述了周庄的哪几幅图画呢?
3、读1至3段,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文中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
(2)说说作者将周庄与威尼斯比较的用意
(3)根据这部分内容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周庄所具备的这些特点
4、读4至6段,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这部分主要内容。
1、周庄美丽的风光吸引作者几次游玩周庄,近距离接触、欣赏周庄。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如何与周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亲密接触的.。请同学们速读第二部分,完成下列表格。
次数
(2)三次游历周庄的时令不同,感悟不一,作者所抓住的景象特点也迥异,说说你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
(3)比较而言,作者叙写第二次到周庄时,较之于第一次的描述,用墨重了一些,想想作者除了从色彩的角度描述周庄所特有的神韵外,还写了什么?这种声响的特点怎样?从全文的角度而言,作者描述前两次到周庄所见所感的用意是什么?
(4)如果说第一次、第二次作者是抓住“雨水”和“雪水”描写周庄景观的话,那么第5段作者又是借助什么来描写周庄的?
(5)从绘画的角度了解作者第一、二两次到周庄的主观印象分别是水墨画和版画,那么作者第三次到周庄,该是一种怎样的主观印象?
(6)作者是从哪两个视角描写春夜里节日的周庄的?
5、找出这部分中你以为最富韵味的句子(也可以是你以为用得好的词),并说说理由。
我的思考与疑问
展示
1、读一读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朗诵赞美周庄的诗歌
2、画一画
画周庄
3、说一说
模拟导游介绍周庄
描述自己在“周庄”的“所见所闻所感”。
你觉得课文中什么地方、哪些语句或语段写得最精彩?说说你的理由。
五、提升、拓展
(1)学完《周庄水韵》,请同学们谈谈这个“韵”字的含义。(各抒己见)
(2)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六、达标测评
1、下列哪一项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
例: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
A.最难得的,是在三峡中绝不容易见到的几十株潇洒的竹子,石崖上还倒悬着不少的红色紫色的花。
B.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C.小船经过一座拱桥时,前方传来一阵音乐,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
D.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阅读第5段,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①(
②(
③(
④(
2.“飘绕不绝”在画线句子中是指什么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的是(
A.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
B.水面也突然变得清澈剔透,仿佛是有晃荡的荧光从水下射出。
C.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
D.随焰火忽明忽暗的河畔楼屋倒映在水里,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
4.你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中“蔓延”这个词?
【周庄水韵教案】相关文章:
《周庄水韵》教案09-01
《周庄水韵》说课稿12-31
周庄水韵说课稿07-02
《周庄水韵》教学反思03-03
《周庄水韵》教学反思05-10
《周庄水韵》教学反思[合集6篇]12-22
八年级《周庄水韵》说课稿06-29
对韵歌教案03-14
《对韵歌》教案09-17
对韵歌教案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