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家庭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族大家庭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民族大家庭教案1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表,培养获取信息、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教具准备:电脑ppt课件展示教学方法:启发谈话法讲述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爱我中华》,引出题目《多民族的大家庭》
3、请同学们拿出一元纸币,对照屏幕上“我爱中国”的蒙、藏、维、哈、朝、彝、壮七种少数民族文字的写法,得出有哪几个少数民族的文字
4、请同学们看这一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屏幕显示)
二、达标活动
(一)56个民族
1、讲解少数民族概念。请同学们读“汉族和其他55个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图”,通过图可以得出结论: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2、通过两幅柱状图分析出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在400万以上的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
(二)民族的分布
1、读图“我国的民族分布”。学习该图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总结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二是学会阅读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
3、请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阅读分布图:(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
4、总结:全国没有一个省、市、自治区是单一民族的。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进一步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三)民族风俗
1、民族邮票(均有链接,点击各民族的邮票即可观看相应的风俗习惯)
2、将习俗分为四类(主观):传统类、惊险类、残暴类、浪漫类
(1)传统类——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节日期间,划龙舟比赛、“孔明灯”和“放高升”都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到节日最后一天,大家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将活动推向高潮。(穿插图片讲解)
(2)惊险类——爬刀竿、达瓦孜。
(3)残暴类——叼羊。叼羊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哈萨克有句谚语:“摔跤见力气,叼羊见勇气”。叼羊多用山羊,两岁左右,割去头蹄,紧扎食道。有的还把羊放在水中浸泡或往羊肚子里灌水,这样比较坚韧,不易扯烂。叁加叼羊的人事先要组队。每一队中都有冲群叼夺掩护驮遁和追赶阻挡等分工,而且讲究战略战术。比如一旦夺得羊羔,其他同伴有的前拽绳,有的后抽马背,前拉后推,左右护卫才能冲出重围,它既需要个人娴熟的技巧,又要集体的密切配合。
(4)浪漫类——姑娘追、风花雪月。姑娘追,哈萨克语叫“克孜库瓦尔”,哈萨克族的马上体育、娱乐活动,多在婚礼、节日等喜庆之时举行。(配合图片讲解姑娘追的传说与形式)云南白族少女的头饰蕴含着风花雪月的含义。风就是指头饰左下边飘逸传神的长须带;花指帽沿上绣着的一排排美丽的山茶花朵;雪是指帽沿上白色的绒毛;月是指整个头饰的外形,像一轮弯月。在大理,人们通常把令人神往的四大美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说成是大理的“风花雪月”。(配图说明风、花、雪、月各自的特点)
(四)民族政策
1、得益于我国少数民族风格各异的风俗习惯,为了将其更健康地传承和发展下去,需要国家出台一些政策来维持各民族的这份和谐与安宁。
2、我国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民族大家庭教案2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要从疆域、人口和民族三个方面认识我国的国情,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围绕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及民族分布而展开。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第二节众多人口的延伸和扩展,又为以后深入地学习民族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我国民族的基本构成,初步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掌握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和民族政策。
二是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运用图片等资料,说明我国民族的概况,从而提高学生对我国国情的认识。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悟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家庭 , 激发学生对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树立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本节课的难点是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我确定的依据是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形式多样,不容易理解记忆。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
四、教学方法:
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结合我组的科研课题,《有效开发地理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上设计了学生汇报学习与教师引导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课前明确任务,查找资料,献计献策,用他们所喜欢的方式,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我们献上了精彩的民族风情展,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能够折射出他们的学习热情,折射出他们在课下所进行的准备,可以说我也被孩子的热情所感染,他们从心底里喜欢这种方式,当我们给他们这样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时,同学们用了他们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去展示。在精彩的展示中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对于民族构成、少数民族政策和我国民族分布特点这些内容,则是教师进行点拨、引导。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效果
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民族大家庭教案3
设计意图
创设爱国氛围,使活动更顺利的开展,通过说一说,猜一猜,贴一贴等活动,让幼儿认识更多的民族文化,让幼儿知道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绚丽的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提高幼儿收集资料的能力,识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少数民族的习俗、文化和风情。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通过讨论、实践、思考、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知道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文化,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各民族彼此之间血脉想通、命运相系、文化相连。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我国石油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他们各自有不同的服饰和生活习惯,提前编排的情景表演“56个民族”。
2.物质准备:、课件《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服装、音乐、图片、地图一张、民族大家庭粘贴表。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在歌曲《爱我中华》当背景音乐下,孩子们换上民族服装,随音乐表演。
2.提问:刚刚那些表演小朋友跟我们有什么地方不太一样呢?他们都是哪些民族呢?有什么风俗习惯?喜欢吃什么?住在哪里吗?
小结:这些跟我们不同服饰不同装扮的人是少数民族。
二、了解少数民族---五大民族。
1.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出示一部分少数民族的图片和视频“展现民族风采”,让幼儿直观感受各民族的民风民俗。
2.了解主要的五大少数民族,幼儿模仿表演
(1)汉族人:喜欢吃什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小结:汉族人喜欢吃大米和面粉做的东西。如:米饭、汤圆、粽子、馒头、面条、包子、饺子等。
(2)傣族人:最喜欢跳什么舞?
小结:傣族人最喜欢跳傣族舞。(欣赏傣族舞视频,幼儿模仿表演)
(3)藏族人最喜欢吃什么?
小结:农区的藏族人以粑为主食,用茶水拌食,喜欢酥油茶和奶茶。牧区的藏族人以牛羊肉为主食,日食五六餐。
(4)维吾尔族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他们喜欢跳什么舞?
小结:新疆的土鲁藩有葡萄和哈密瓜。他们喜欢跳新疆舞。(欣赏视频,幼儿模仿表演)
(5)蒙古族人喜欢吃什么?他们穿的衣服有什么特点?他们居住在哪里?他们喜欢干什么?
小结:蒙古族人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身穿长袍,腰间束腰带,脚穿靴子。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总结:这些跟我们不同服饰不同装扮的人是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特殊文化、服饰及生活习惯。
三、贴图游戏----给五大民族找家
1.现在有“汉族、蒙古族,傣族,维吾尔族,藏族”五大民族图片,每个民族在地图上的位置也不同。教师带领幼儿找一找中国地图上“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在哪里?找一找他们的家。
四、观看PPT,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其他少数民族。
1.结合PPT内容和自己的.所见所闻尽可能多的说出更多的少数民族。
2.小结:我国各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但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里,互相帮助,相亲相爱,我们彼此之间血脉相通、命运相系、文化相连,我们拥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她是56个兄弟民族的总称。
五、制作民族娃娃。
1.教师提供材料,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漂亮的民族娃娃,教师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作背景音乐。
2.师生同唱共舞“爱我中华”,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活动总结
本节活动是以情景舞蹈表演的形式导入新课内容,创设爱国氛围,使活动顺利地开展,各民族有着极为特色的民风民俗,本次获得通过五个大的活动内容,从而使得幼儿感性认识少数民族风情,民俗习惯和服饰特点,是本节课的一个大亮点,
是贴图游戏,让幼儿玩中学。进一步了解区别各民族的特征和地理位置。最后结束让全体幼儿同唱共舞“爱我中华,让幼儿再次感受各民族之间应该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融洽,共同建设祖国,祖国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民族大家庭教案4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通过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知道各民族平等、团结、友爱、合作的意义,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从而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智育目标: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全国设有5个自治区。
素质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培养交往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全国设有5个自治区。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培养交往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相关教学资料的搜集
学生活动设计小组讨论、交流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长期的融合中,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二、世代友好的家庭
1、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哪些民族人口比较多呢?
2、西藏自然风光美丽,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许多没被人们攀登过的冰山雪峰,还有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和独特的藏族文化。你们知道布达拉宫最初是为谁修建的吗?
3、学生听穿九曲珠走迷宫的故事。
三、幸福生活在一起
1、出示各民族同学在一起的.照片,从服饰上判断他们属于哪个民族?
2、收集带有少数民族人物头像的人民币,说出画面上的人物是哪个民族的?
3、为什么人民币上有少数民族头像?
四、多民族的家庭
1、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些少数民族的人口虽然较少,但居住的地区却很广大,主要居住在祖国的边疆地区。解放以后,党和国家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先后建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2、学生活动:在祖国政区图上指出5个自治区的位置和首府所在地。
五、总结
结合书上的图片认识少数民族的小伙伴。
民族大家庭教案5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课时安排】1~2课时。
【总体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了兴趣、培养了情感。教师可以将本节课分成两个部分:(1)拓展辅助活动部分,(2)课堂教学部分。
【拓展辅助教学设计】
拓展辅助活动部分。教师可以尝试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
设计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华民族园、民族风俗展览、民族文艺演出。
设计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各种媒体(报纸、电视、网络、书籍)收集一些有关各民族生产和生活的景观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带、生产生活实物等,搞一次成果展览交流会。
设计3:设计一张民族基本情况调查表,让学生在同学、家长、亲戚、朋友等范围内进行相关内容调查,了解我们身边的民族情况。
设计4:组织学生举办一场少数民族文艺演出联欢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部分。主要进行理论学习、把握思路、总结提高。
【56个民族】
1.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第15页的景观图片:图1.14“多民族的大家庭”。并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的人民属于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的服饰是不同的。接着,教师可以总结出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有56个民族。
2.让学生拿出一张人民币(纸币),提出一个问题:你可知道人民币上有哪些民族的文字?可以提示学生观察课本第16页的图1.15“几种民族文字”作为参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又使学生了解到有些民族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字。老师在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有些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3.让学生完成第17页活动2和活动3。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参照教师用书中的参考资料作一些补充,使学生了解到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信仰。同时开拓学生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祖国丰富璀璨的文化是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
4.完成了以上几项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理解了民族的概念,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区分不同的民族(不同民族的居民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文化、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5.讲解少数民族的概念。首先列出汉族的人口数和全国人口总数,其次让学生计算出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比。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9页的少数民族数据表,找出人口超过1 500万和400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计算出55个民族的人口之和以及它们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最后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这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民族的分布】
1.读课本图1.17“我国民族的分布”。学习该图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总结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二是学会阅读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
3.请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阅读分布图:(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
4.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全国没有一个省、市、自治区是单一民族的。相对来说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进一步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5.指导学生开展课本第20页活动3。讨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的好处。
【民族政策】
1.先思考有关问题,例如:(1)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分布在内地还是边疆?(2)因汉族的人口多,是否可以要求其他55个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信仰而遵从汉族?
2.教师最后总结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并针对上述问题讲解相关的民族政策。
(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定统一,尊重人权,各民族一律平等)
(2)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初二地理教案:多民族的大家庭,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民族大家庭教案6
主题名称:
民族
重点领域:
社会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知道自己属于哪一个民族。(认知)
2、能区分主要的少数民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知道他们的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技能)
3、萌发做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情感)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知道他们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惯。
难点: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已有经验,有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民族服饰(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
2、民族图片或课件。
3、音乐《北京的金山上》、《蒙古人》、《掀起你的盖头来》、《最炫民族风》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二、基本部分:
(一)认识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知道他们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惯。
(重点环节,通过看图片,听民族音乐,学民族礼仪等多种形式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也使得幼儿对于民族文化的了解更为全面)
1、请幼儿穿民族服饰,逐一认识。
(1)认识藏族,了解藏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教师:咦!你们认识她吗?知道她是哪个民族的人吗?
教师:藏族的人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知道藏族人最喜欢吃什么吗?
(幼儿交流讨论)
教师:我们一起听听音乐,学学藏族人民献哈达的礼节动作。
(师幼听音乐《北京的金山上》做动作)
小结:藏族人以粑为主食,用茶水拌食,喜欢酥油茶和奶茶。牧区的藏族人以牛羊肉为主食,日食五六餐。并且藏族人民也能歌善舞。
(2)认识蒙古族,了解蒙古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教师:我们看看第二位客人是哪个民族的朋友,他是哪个民族的人呢?
教师:他们穿的衣服有什么特点?他们居住在哪里?他们喜欢干什么和吃什么呢?
(幼儿交流讨论)
教师:我们也一起学学蒙古族人民骑马的样子吧。
(师幼听音乐《蒙古人》做动作)
小结:蒙古族人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身穿长袍,腰间束腰带,脚穿靴子。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3)认识维吾尔族,了解维吾尔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教师:看看接下来这位客人是哪个民族的,知道他是哪个民族的'人呢?
教师:他们主要生活在哪里?他们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喜欢干什么和吃什么呢?(幼儿交流讨论)
教师:知道维吾尔的人们是怎么跳舞的吗?我们一起学学吧。
(师幼听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做动作)
小结:新疆的土鲁藩有葡萄和哈密瓜。他们喜欢跳新疆舞。
(二)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知道自己属于哪一个民族。
(难点,可以结合幼儿去少数民族旅游的经历让幼儿去讲述)
1、观看图片或课件,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1)幼儿交流讨论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来自不同地方的客人,除了这三个民族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民族呢?
(2)观看图片或课件,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小结: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分部在祖国各地,并且每个民族他们的习俗都不同。
2、知道自己属于哪个民族。
教师:你知道自己是哪个民族的吗?我们汉族人喜欢吃什么?
(幼儿交流讨论)
教师:我们汉族人喜欢吃大米和面粉做的东西,如:米饭、汤圆、粽子、馒头、面条、包子、饺子等。
(三)民族服装秀
1、选择简单的道具和服饰进行装扮。
2、随着音乐进行民族服装秀
(播放歌曲《最炫民族风》幼儿表演)
三、结束活动:
(通过以上活动幼儿已萌发出作为中国人强烈的自豪感)
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大物博,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们自豪吗?让我们穿着民族服装,也表演给其他的小朋友好吗?
活动延伸:
在区角中可以投放制作民族娃娃,进行装饰;以及在表演区进行装扮继续进行表演。
民族大家庭教案7
教材分析
“多民族的大家庭”中蕴涵着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课文通过图片以及设计的问题和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其中汉族占百分之九十二,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局,小聚居”的特点。我国民族数量多,分布不均,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在衣、食、住、行、节日等方面,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俗,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绚丽多彩。这些都是中国人文社会环境的基本概况,本部分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区域地理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民族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们好奇心强,对中国的民族风俗感兴趣,有的学生还会表演民族舞蹈,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会基本的电脑操作,如浏览网页,复制和粘贴。教学设计中具体方案的难易程度,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能力相适应,同时也顾及程度较好的学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进行意义建构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占有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爱我中华”MTV,渲染气氛,让学生置身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引起学生注意,集中学生思维,使学生放松心情,为上课做好准备。
在学生课前欣赏了“爱我中华”优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风情的情景中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华,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美丽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二、自主学习
1、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2、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哪个民族?哪些民族人口超过了400万?
5、中华民族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三、释疑解惑
1、中华民族的数量共有56个,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占中国人口总数的91%,所以其他55个民族被成为少数民族,约占中国总人口的9%。
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约有1500万,主要集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另外,还有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满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的人口数量也较多,超过了400万。
3、我国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人口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在边疆,汉族多与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有20多个少数民族。
课堂体验
民族大家庭教案8
活动意图:
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为了能够让孩子了解我国多民族的相关知识,提高孩子对五十六个民族的喜爱与对祖国的认知。使孩子们在了解中国的多民族的同时会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民族状况,习俗和文化。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萌发爱国情感。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民族大家庭》。
2、幼儿事先对中国的民族状况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交流调查表
中国其他地方的人是不是跟我们都一样?
小结:这些跟我们不同服饰不同习俗的人是少数民族。
你知道哪个民族的名字?有什么风俗习惯?喜欢吃什么?住在哪里?(幼儿交流调查表)
小结: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习俗都不同。
二、了解少数民族,幼儿模仿表演
1、汉族人喜欢吃什么?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小结:汉族人喜欢吃大米和面粉做的东西,如:米饭、汤圆、粽子、馒头、面条、包子、饺子等。
2、傣族人最喜欢跳什么舞?
小结:傣族人最喜欢跳傣族舞。(欣赏傣族舞视频,幼儿模仿表演)
3、藏族人最喜欢吃什么?
小结:农区的.藏族人以 粑为主食,用茶水拌食,喜欢酥油茶和奶茶。牧区的藏族人以牛羊肉为主食,日食五六餐。
4、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他们喜欢跳什么舞?
小结:新疆的土鲁藩有葡萄和哈密瓜。他们喜欢跳新疆舞。(欣赏视频,幼儿模仿表演)
5、蒙古族人喜欢吃什么?他们穿的衣服有什么特点?他们居住在哪里?他们喜欢干什么?
小结:蒙古族人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身穿长袍,腰间束腰带,脚穿靴子。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总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平安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三、制作民族娃娃
自己动手制作漂亮的民族娃娃。(教师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作背景音乐)
活动反思:
活动始终把对幼儿的情感教育一直贯穿其中,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效拓展孩子们的心灵空间,从而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效能。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让幼儿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等。通过活动的教学实践,认识到教学成功与否,幼儿掌握程度如何,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教学。
民族大家庭教案9
第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活动,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充分利用地理图表,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充分利用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2.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表,培养获取信息、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和合作竞争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开拓视野,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2.通过角色扮演、课堂竞赛和讨论等活动,进一步理解我国民族构成和文化差异性,为下节学习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奠定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2.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3.培养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
三、分析教学任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着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知识,是学生必备的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前面所学中国疆域和人口知识紧密联系,也为下节学习民族分布、民族政策以及以后学习初中区域地理和高中地理打下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年龄特点上:八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
知识障碍上:学生对少数民族知识了解较少,民族观念不强。
动机和兴趣上:由于当前初中地理教育的现状造成了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二)重点、难点及处理
1.教学重点
我国民族构成状况。
2.教学难点
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重点难点突破
powerpoint软件制成地理课件
四、教法、学法和媒体
(一)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谈话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竞赛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尽量多渠道、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图;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把握要点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归纳;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收集与整理;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与竞争。
(三)教学媒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成地理课件,将文字、声音和图像等综合一体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民族大家庭教案10
活动来源:
在近期的舞蹈活动中,我们学习了藏族舞蹈“草原水牧民”,孩子们兴趣极高,模仿着藏族的舞蹈动作,跳得有板有眼,总是说着相关的话题。但是,由于他们知识的局限和生活经验的缺乏,孩子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蒙古的服装是什么样的?藏族的服装是什么样的?他们有些什么风俗习惯等,为此我们生成了社会活动“少数民族大家庭”,力求通过多样的活动形式,引领幼儿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习惯以及服饰等,从而培养幼儿对少数民族的热爱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都是中国人。
2.能从服装上尝试辨认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四个民族,了解他们的主要生活习惯及居住地。
3.萌发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具有有关地理知识与音乐舞蹈方面的技巧。
2.材料准备:相关课件资料;自制投影片;中国地图;四个民族娃娃(彩色图片);居住地标记(蒙古包、大雪山等彩色图片大小各一套);彩色挂图;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地图:儿歌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知道少数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
(1)出示中国地图,复习儿歌“中国地图”,巩固以前所学的地理知识。
(2)让幼儿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3)出示朝鲜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四个民族的娃娃,一起找出他们居住在“大公鸡”的什么地方,并将民族娃娃与他们居住地的标记贴在地图上。
2.利用课件和多媒体,通过提问、讨论方式,引导幼儿认真观察,了解四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以及服饰、音乐等知识。
(1)放映投影片,并出示挂图,认识四个民族的服饰特征并了解其生活习惯。
提问:四个民族的服饰相同吗?哪里不一样?
少数民族在生活中习惯相同吗?他们都吃什么?用什么?
①放映蒙古族的投影片,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了解蒙古族人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
②出示蒙古族的挂图,深入引导幼儿观察,并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其服饰、生活、乐器等部分特征。然后由教师小结,加深幼儿印象。
教师小结:蒙古族人身穿长袍,斜开衣襟,头上扎着头巾或戴着皮帽子,腰间束丝带,脚穿皮靴。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以放牧为生,住在可以随拆随搭的蒙古包里,他们爱吃牛肉、羊肉、喝奶茶。蒙族人喜欢唱歌、跳舞、弹马头琴。
③用同样的方法,介绍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2)利用投影片,组织添色游戏“为民族娃娃穿花衣”,让幼儿再次辨认不同的民族服饰及居住地,巩固所学知识。
(3)欣赏四个民族的音乐,尝试创编民族舞蹈。
3.教师在幼儿了解少数民族的基础上,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在音乐的带动下,自己创编出少数民族的不同动作,从中体验少数民族大家庭的快乐。(以游戏方式,在幼儿对少数民族有了了解后,自编民族舞,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
放映民族大团结的投影片,幼儿随音乐自由舞蹈,结束。培养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延伸:
1、在美工活动中,教师提供废旧物品,以及成品,引导幼儿制作民族娃娃。
2.把少数民族的图片、照片等材料放到语言区,供幼儿讲述。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通过地图、儿歌等方式,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了解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以及少数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以提问、讨论、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认真观察、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与主要生活习惯,并自编民族舞,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评析:
培养孩子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民族,应是每个幼儿园的自觉行为。“少数民族大家庭”这一活动,教师利用幼儿的以往经验,从复习儿歌认识中国地图开始,知道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让幼儿知道除了汉族外,其他的各个民族都是少数民族。引入本课的具体内容,认识四个民族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这样通过大地图(中国)——许多民族——四位客人。一步步深入到课题,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让幼儿观察幻灯片,认识各民族的服饰特征与生活习惯。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然后,通过自制幻灯片的添色游戏,调动幼儿兴趣,快速辨认并参与游戏,这样幼儿既动手参与了游戏,对所认识的四个民族又有了近一步的认识。最后,让幼儿欣赏四个民族的音乐,谈听后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创编民族舞蹈,让幼儿沉浸在音乐及各民族的舞蹈旋律中,在这种美的意境中,来理解“大家庭”的含义。通过浅显的讲解与欢快的动作,让幼儿感受“团结”、“欢乐”的氛围,在活动中了解了各族人民的主要特征,萌发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民族大家庭教案11
一、主题生成
民族团结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很好地开展起来。为祖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和共同繁荣贡献我们的力量。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互相尊重生活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2、能力目标:通过搜集有关民族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热爱民族大家庭,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活动重点:
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互相尊重生活习俗,增进民族团结,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四、活动方法:
讨论法、调查法、研究法等。
五、活动准备:
以学生个体需要为出发点,学生按兴趣、需要自由组合,以上网、询问家长、查阅报纸、书籍等形式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这种团结协作、民主愉悦的学习气氛里去自主探究,在主动质疑、主动释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六、活动流程:
(一)、游戏导入、设疑激趣: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来做猜图游戏,看看谁以最快的速度猜出这幅图画的是什么?(从一点线画出中国地图)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在我国960万平方公时的土地上,生活着多少个民族?各民族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共同为祖国的建设而奋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团结友爱的多民族大家庭(板书)。
(二)、成果汇报
师: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各小组先来介绍一下自己,(多族宝贝、水晶葡萄、青藏高原、牧羊人、五彩云霞)同学们在前几节课,搜集并整理了各民族资料,现在就请你们把研究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吧,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1、报纸、电脑
生:我们小组先来汇报,为了方便介绍,我们把搜集到的图片办成了报纸,做成了民族采风报。
生:高山族、彝族、壮族、东乡族、白族、京族、独龙族、赫哲族、阿昌族、羌族。
生:我们上网搜集到了一些少数民族的图片,请同学们看(朝鲜、布依、哈尼、回族、苗族、土家族)师: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各民族的人们在衣着、打扮方面,也各不相同。你们看他们穿的是哪个民族的服装(2名女同学身穿维吾尔族衣服)请你们小组来介绍吧。
2、维吾尔族:
生(1):我先请同学们看一段维吾尔族的录像。(放录像)录像看完了,我想问一问,新疆都有哪些好吃的水果?生:葡萄、哈密瓜、香梨、西瓜、无花果
师:新疆各地盛产西瓜,围着火炉吃西瓜,吃到深冬。
生(2):我接着来介绍,维吾尔族人不吃猪肉、驴肉、动物的血。只吃穆斯林宰杀的牛羊骆驼、马肉、鱼肉等。
生(3):主要有抓饭、拉面、肉粥、薄皮包子、烤包子、烤羊肉、烤馕。
生(4):我还知道维吾尔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佳节婚事喜庆活动都要演唱和舞蹈。我想考考同学们维吾尔族舞蹈中有一个典型动作是什么?(动脖)
师:谁会动,一起来动一动。
生(5):我们编了一个舞蹈,献给大家。(跳舞)师:感谢你们优美的舞姿,还有哪个小组来介绍。
3、藏族
生(1):我们小组介绍藏族。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草原辽阔,水草肥美,生产多以牧业为主。主要有绵羊、山羊、牦牛。
生(2):牦牛被称为高原之舟,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以青稞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放图片)。
生(3):(出图)同学们看介绍布达拉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坐落于西藏拉萨市突起的`红山上。
生(4):藏族常用哈达来表示敬意和诚心,他们认为白色象征着纯洁吉利,因此哈达一般是白色的。出示哈达。我们小组想把哈达献给来我们学校听课的老师。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拿蒙古包)
4、蒙古族
生(1):蒙古牧民多住圆形的蒙古包。它便于拆迁。蒙古族是精骑善射的民族。主要从事游牧业,有游牧民族之称。
生(2):蒙古族素有民间体育运动的优良传统。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就是以群众性体育盛会为主要内容,竞赛项目有赛马摔跤射箭。同学们看,这就是蒙古式摔跤(放2张图片)。
师:摔跤是蒙古人民机智勇敢的象征,谁愿意到前面来做一做摔跤的姿势。(表演)
生(3):蒙古人民非常好客,坦率诚恳。在茫茫的草原上每一座蒙古包的主人热情的留住素不相识的客人,平常待客在喝完奶茶之后总是把黄油、奶皮、奶酒、炒米、手把羊肉摆在客人面前。
生(4):老师,我姑姑就住在呼和浩特,这是她寄来的奶茶,奶米,奶酥,我想请老师、同学们品尝一下(放吉祥三宝)。
师:同学们介绍了这么多民族,我也想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民族:傣族。傣族有著名的泼水节,敬爱的周总理平易近人,热爱、关心少数民众,给傣族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放录像)
5、画、诗
生:同学们看,我们小组画了几幅少数民族小朋友的图画,还给每一幅图配上了一首好听的歌。
生:举画、读儿歌。(彝族、壮族、瑶族、哈萨克族)
(三)、联系实际,深化观点。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使我们对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为少先队员,应该带头尊重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尊重各民族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行动起来,设计有关倡导人们促进各民族团结的宣传语。(学生写在花上)
宣传语:
1、尊重各民族习俗,热爱民族大家庭。(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
2、在雷锋小学学习非常自豪,在祖国大花园中生活非常幸福。
3、56颗星座、56朵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应该努力学习,为校增光,为祖国增光)。
(四)、归纳总结、深化观点:
我们56个民族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让我们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共同繁荣进步,让我们高唱爱我中华,去创造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学生贴花,放爱我中华歌曲,师生同唱。)
民族大家庭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维吾尔族、蒙古族的服饰、风俗习惯等。
2、知道维吾尔族和蒙古族是少数民族。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3、激发了解更多少数民族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少数民族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特色。
教学难点:
能通过各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和特色辨认不同的少数民族。
活动准备:
课件、服装,《爱我中华》《娃哈哈》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坐飞机去旅游好吗?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有三个地方,我们先出发去第一站吧!(课件出示飞机飞行音乐《小飞机》幼儿同时动作飞机飞行状)飞机慢慢降落,大家下飞机,轻轻地坐下。我们来到了维吾尔族小朋友的`家乡—新疆(出示中国地图画面课件。)
二、认识维吾尔族。
1、 演示课件:
(1)你们了解维吾尔族,了解新疆吗?
(2)他们在干什么?(跳舞。维吾尔族喜欢跳舞,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3)他们还是一个很好客的民族,瞧,有两个维吾尔族的小朋友来欢迎我们了!(维吾尔小朋友问好)维吾尔族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款式的?(都戴小帽,女的穿黑色坎肩、长裙、男的穿对襟长袍。)
(4)维吾尔小朋友端出葡萄干款待大家。(丰富词汇:亚克西。)
新疆还有什么特产?(哈密瓜、葡萄、葡萄干)
(5)维吾尔族人在干什么?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弹冬不拉、吃羊肉串、摘葡萄)
(6)我们今天交到了维吾尔族的好朋友大家高兴吗?我们邀请维吾尔小朋友一起来跳个新疆舞吧。(大家一起跳新疆舞蹈。)
(7)今天,大家在新疆的旅程就结束了,和维吾尔小朋友再见!(维吾尔小朋友: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三、认识蒙古族
1、听,机场在催我们登机呢!(音乐:小飞机)飞机慢慢地降落,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演示课件。
(1)我们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这里是蒙古族人民的家乡,让我们跟着导游阿姨去逛逛大草原吧!(观看视频)
(2)反馈:跟着导游阿姨逛了一圈,你对蒙古族有什么了解?(住蒙古包,放牧,骑马)
三、拓展延伸
1、认识了两个少数民族你们高兴吗?那你们是什么民族的?(汉族)
小结: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人口较少,这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叫少数民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都是少数民族。
2、你们还听说过那些少数民族?
接下来让我们走入行程的最后的一站就是民族村。
3、参观民族村(放课件)教师讲解。
介绍傣族、苗族、藏族。不管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我们都是中国人!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生活在一起,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放音乐《爱我中华》)现在让我们邀请老师们伴着欢快的乐曲团结起来,跳一支团结舞。
民族大家庭教案1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大物博,在艺术活动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引导学生对我国多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教学重难点结合国画作品,阿凡提的故事多媒体的介绍来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的自治生活然风光和生活习俗。装饰自己的新疆帽。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1、播放歌曲《娃哈哈》,师生手拿小鼓共舞,引出本单元的主题——中华民族大家庭。
2、“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由这个问题引出本课题,先让学生来说说对新疆的了解(从发型、特产等方面)。
二、艺术活动展开
1、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二方连续图案,新疆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歌舞特色,对新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结合国画作品——说一说)
2、“新疆有个传奇人物是谁呢?”——引出《阿凡提的故事》
①先请小朋友来讲讲所知道的阿凡提的故事。
②观看动画片《种金子》,说说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语言能力)
3、根据新疆的男女老少都爱戴四楞小花帽,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折一顶新疆帽,回过头来为教材上的图形排列调整顺序,并且为新疆帽添上好看的二方连续图案。
4、孩子们戴着心爱的自己做的新疆帽,学唱歌曲《娃哈哈》,并且学习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
5、师生共同创设情景,进行表演“我们的新疆之行”,其中以小导游为线索,穿插一系列的民族风情,包括碰到阿凡提,学生表演《种金子》,加深学生对维吾尔族的了解。第十单元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教学补充、后记课题歌曲《敲响长鼓》教学要求学习朝鲜族的歌曲和舞蹈和游戏,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我国朝鲜族的风土人情的了解,感受其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
2、学习朝鲜族的歌曲和舞蹈和游戏,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3、从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各具艺术特色的舞蹈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教学重难点感受少数民族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学习朝鲜族的歌曲和舞蹈和游戏。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1、教师在朝鲜民歌《桔梗谣》的音乐伴奏下,跳起了朝鲜舞,从而引入课题。
2、介绍《桔梗谣》是一首朝鲜民族,出示大地图,点出从西北的新疆又来到了东北的朝鲜,又一次体现祖国大地的辽阔。
3、结合多媒体,以《桔梗谣》为背景音乐,引导学生了解朝鲜的服饰特色,舞蹈、民歌、饮食习惯、特产等。重点介绍朝鲜族的服饰特点。(如果学校里有演出服装的,可拿到教室里让孩子们试一下)。
4、在《桔梗谣》的乐曲中,学习跳朝鲜族的基本舞步,如喜鹊步、平步拍手以及一些基本手位,感受朝鲜舞中蕴涵的优美、抒情的,让人感到轻松活动的鼓点节奏。
5、多媒体展示朝鲜族的一些乐器,生活用品、工艺品等(这些都需要网上去搜集),学生拿起画笔,画中他们心中的朝鲜。
6、在欢快地音乐声中,师生一起学习朝鲜儿童集体舞(要求动作简单些、少一些),主要让学生感受集体舞的快乐。
7、来到教室外面,师生一起玩起了朝鲜的体育游戏活动“跷跷板”,游戏过程随音乐高低进行,分组进行,培养学生的协调性。
民族大家庭教案14
[教学内容]
1、民族百花园
2、雪山小雄鹰
3、草原小牧民
[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中“民族百花园”的图片或其他艺术作品,通过模仿交流让学生知道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培养学生对艺术形象特点的观察、模仿能力以及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2、在欣赏歌舞作品、学唱儿童歌曲和学跳舞蹈的艺术活动中,初步了解藏族、蒙古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表现欢快的情绪,感受藏族、蒙古族儿童快乐的生活。
[教材分析]
我们的祖国就像一个色彩缤纷的大花园,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娇艳的花朵,在祖国锦绣的大地上竞相绽放。神秘的雪山,圣洁的哈达,辽阔的草原,欢乐的歌舞——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心,友爱和关爱在民族间传递。让孩子们了解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和艺术风格。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了解,发现个民族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艺术感受,为我国多民族灿烂的艺术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本单元设置了《民族百花园》《雪山小雄鹰》《草原小牧民》三个课题。学生通过欣赏、表演、绘画、等艺术活动,让学生知道祖国是一个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初步认识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和辽阔草原的蒙古族,了解两民族服饰的特点。
[课时]三课时
课题一 民族百花园
执教时间:6月23日——6月24日
[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中“民族百花园”的图片或其他艺术作品,通过模仿交流让学生知道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2、培养学生对艺术形象特点的观察、模仿能力以及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中国各民族行政分布版图和歌曲《爱我中华》录音带。
2、不同民族问候语言汇集的录音带。
3、请学生广泛收集不同民族环境、风俗的图片和民族歌舞、乐曲、民族民间工艺品、饰物等艺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创造情境:
·师生共同收集不同民族环境、风俗的图片和民族歌舞、乐曲、民族民间工艺品、饰物等资料,举办“小小民族园”的展览,开展“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活动。
1、学生运用多种艺术手段,相互交流自己知道的民族,如:模仿民族语言,介绍民族礼仪动作,唱跳民族风格的歌舞等。
2、教师适当进行艺术要素的点拨和必要的指导、评价,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二、 欣赏:
1、欣赏教材中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发现和了解各民族人物形象的姿态、神情或舞蹈动作的特点,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现表演。
2
听赏、听辨不同民族的乐曲、歌曲,比较它们的风格特点。学习或交流多民族的日常礼仪用语“你好”、“谢谢”等,丰富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与生活联系的了解。
3、欣赏《爱我中华》的歌曲。师生共同跳集体舞,体验民族大团结的温馨与快乐。
三、情感升华:
1、课件出示艺术家创作的有关民族风情的展览或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的艺术表现手法,增进对各民族的了解。
2、通过书报、广播、影视等媒介或在外出旅游是有意识的观察了解、收集不同民族的风情、民俗、民间歌舞等,丰富自己的艺术感受,增长对不同民族的感性认识。
札记:一年级配套的光盘比起二年级的有些逊色,所以我就把二年级的光盘的一部分内容用到了一年级的课堂上。通过看、听、说、画、舞、做等欣赏形式,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几个少数民族的地理位置、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增长学生多方面知识,能够用语言、音乐、美工、舞蹈等活动来表现自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题二 雪山小雄鹰
执教时间:6月27日——6月30日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藏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
2、表现欢快的情绪,感受藏族儿童快乐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藏族风景的图片或歌舞作品的影视资料。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藏族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
2、表现欢快的情绪,感受藏族儿童快乐的生活。
[活动准备]:
音像资料、画纸、彩笔、打击乐器、录音带
[活动过程]:
活动一:
一、组织:
听音乐《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进教室。
二、谈话:
《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这首歌曲是一首藏族儿童歌曲,你们对这个民族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表达,并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教师补充——西藏高原上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和我们相比,那里的人距离太阳最近,所以他们的脸晒的红扑扑、黑黝黝的,西藏有许多建筑奇特的寺庙,最著名的是布达拉宫,牧区还有用牛毛布缝制的帐篷,如果你们做客,好客的藏族人会给你们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哈达”是“礼巾”,献哈达是表示主人欢迎、尊重客人,这里的人们各个能歌善舞,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舞蹈。
活动二:
一、欣赏:
欣赏藏族儿童舞蹈。
仔细看看他们的衣服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二、绘画:
设计漂亮的藏族服饰,方法:可以制作也可以绘画,
合作与个人创作相结合,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形式与方法。
在绘画过程中对歌曲旋律以有所熟悉和掌握,重点是歌词特别是衬词部分,可按照节奏读歌词,轻声随琴模唱衬词部分,歌曲掌握后由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分组创编恰当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评价:
学生互评,表扬积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的同学。
札记:这节课上,我采用了学生自由结合,交流、讨论的方法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并设计、制作所需要的头饰及其他道具,教师小结、归纳、学生完整表演,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效果还不错。
课题三 草原小牧民
执教时间:7月1日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歌舞作品、学唱儿童歌曲和学跳舞蹈的艺术活动中,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
2、学习骑马、挤奶、摔跤等律动,感受蒙古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内蒙古族草原风光、节日欢庆场面以及舞蹈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歌曲录音带。
2 常用打击乐器,如:撞钟、木鱼、双响筒、串铃、响板等。
3 美术用具和制作材料。
[活动内容]:
利用绘画、歌唱等形式表现草原
[教学目标]:
欣赏歌舞作品,初步了解蒙古族的生活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学习骑马、挤奶、摔跤等律动,感受蒙古族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美术用具
[活动过程建议]:
活动一:
一、组织:
听音乐《草原赞歌》拍手进教室。
二、交流: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蒙古族的资料。
2、欣赏牧歌。
3、教师简单补充:
内蒙古大草原上有肥美的牧场可以放牧牛羊,人们住的蒙古包可以拆装,人们经常搬家,哪里水草旺盛就搬到哪里居住,蒙古族人民十分喜欢运动,每年都举办运动会,项目有摔跤、赛马、射击等,比赛结束后大家都要唱歌、跳舞庆贺,可热闹了,特有的乐器马头琴音色优美。
活动二:
欣赏:
欣赏马头琴曲《赛马》,感受音色的独特优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与掌握马跑的不同节奏和赛马时的欢快、热烈的气氛,了解蒙古族与马的不解之缘和“马背上的民族”的特点。
运用形体动作和打击乐器模仿表现骑马、马蹄声,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三:
一、朗诵:
朗诵古诗《敕勒歌》。
教师讲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用多种节奏朗诵,在强弱不同的节奏中,加深对草原的认识。
二、创作:
绘画或手工制作,表现蒙古大草原的风情,制作蒙古人漂亮的头饰,展示并评价。
三、舞蹈:
伴奏音乐《草原赞歌》,基本动作——手腕组合和马步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和参与热情为主。
结束:随音乐作动作出教室。拓展:搜集、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资料。
教学思路拓展:
1、 观看草原风光电视片,欣赏古诗,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制作头饰、马鞭或进行歌舞表演。
2、 讲述草原上的故事。
[课后札记]:
通过这种精心设计的细致的活动程序,在以歌曲为基础教材设计的若干个层次的系列活动中每一个层次、每一个环节都针对学生提出了不同要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说: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对综合性、游戏性、团体性、参与性、创造性活动的需要,最大限度的挖掘教材的内在教育潜力,对一个完整的艺术材料,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感知和表达,引导学生学习和促进学生发展。
【民族大家庭教案】相关文章:
民族大家庭教案04-09
大班教案《民族大家庭》10-26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11-18
《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09-20
大班社会民族大家庭教案03-24
民族大家庭教案(通用5篇)07-26
多民族的大家庭说课稿07-01
我们的民族教案04-05
世界民族之声教案01-09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