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秀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秀

时间:2024-03-02 07:23:21 教案 我要投稿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秀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秀1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独树一帜。

  【设计理念】

  语文能力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语文课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言语和精神携手走向丰妙的境界。

  本节课教师引领学生扎扎实实的品析文字,以一首的学习带动多首诗的学习,以多首诗的补充促进一首诗的理解。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是诗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诗。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教学一二句扣住“柳”,体会作者营造的送别环境,感受美丽环境中那份浓浓的离别情;三四句扣住“酒”,体会这杯杯酒中融入的`深情。

  本节课,既注重学生语言系统的丰富和优化,又注重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着力构建对话的课堂、诗意的课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词语的情味,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3、感受诗人与好友的深情厚谊;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咀嚼和体悟重点字词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

  【教学准备】

  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

  搜集送别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有一首曲子叫《阳关三叠》,也叫《渭城曲》这首曲子是后人根据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创作的。

  (设计理念:人的情感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儿童更是如此。优美、有些淡淡哀伤的古筝独奏《阳关三叠》,帮助学生架起想像的桥梁,将学生带到了几前年的渭城。入境,为理解古诗奠定基础。)

  (点评:新课程倡导,教学中老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此环节中,老师为学生展示古典乐曲《阳关三叠》,首先就为学生创设了诱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环境。通过创设符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为学生提示了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理解诗意。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读准“朝”“舍”“更”的读音。

  3、引导学生理解“浥”“更尽”等字、词的意思。

  (设计理念: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初知大意,为深入理解古诗扫清障碍。)

  (点评:“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这一提问非常必要。的确,学生的阅读思维是看到信息后,信息马上会触动其思维,即可就会产生“这写的是什么呢?”的疑问,有疑问就有思考。老师此时提问,给学生提供发表感知课题、分析问题、交流逐步思维收获的机会,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表现,也是了解学情、展开后面继续学习的前提,更是引发、培养学生学习时要产生问题的意识的需要。)

  三、感悟“柳”“酒”中蕴涵的情意。

  1、渭城这里的景色怎样,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

  2、指导感情朗读。

  3、体会“柳”的寓意:一个柳字,你能读懂诗人的情吗?带着这种情怀,再来读诗句。

  4、拓展关于“酒”的诗句,理解“酒”中蕴涵的情。

  写话练习:相聚的日子,他们曾————————

  5、这是一杯怎样的酒?

  6、感情朗读。

  (点评:文中情来自何方?靠咀嚼字面意思是很难生成的。“情”要靠“象”去显。老师紧紧抓住“柳”“酒”这一“诗象”,感悟古诗。将古诗化为画面:青青碧柳里诗人怎样的难舍难分?相聚的日子是怎样的其乐融融?由此来体会两人深深的情谊。,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也就品味出了。)

  四、互文理解,感情升华。

  1拓展:“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寒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从这首诗中体会什么?对比想象安西与渭城的不同。

  2感情朗读。

  3结合诗句“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体会别后的思念。

  4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引入王维《送间司直赴西安》帮助学生感受元二出使安西将要面临的艰难险阻,感受王维对好友离乡背井的牵挂、忧虑;引入王维的《山中送别》帮助学生理解王维对好友的无限思念之情。以一首的学习带动多首诗的学习,以多首诗的补充促进一首诗的理解,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五、拓展延伸。

  学生背诵课前搜集的其它送别诗。

  (设计理念:优秀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我们民族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形式。优秀古诗文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中国古代诗歌中,送别诗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离别的人不同,但那份真挚的情意是相同的,此环节旨在以一篇的学习带动多篇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情感的迁移。)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秀2

  活动目标

  有感情、有韵味地朗读背诵古诗

  感受古诗意境

  活动准备

  幻灯片、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老师想和你们每一个人都成为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的小朋友伸出你的左手,很愿意的小朋友再伸出你的右手,如果想永远和我做好朋友那么请你用右手拍一拍你的左手。老师一下子拥有了这么多好朋友,真高兴。

  现在请小朋友看黑板上老师画的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能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么?看谁说得又完整又全面而且声音洪亮。(我看到了房子、绿绿的柳树,路、还有很多雨点,还有两位老爷爷再喝酒。)你猜一猜老爷爷为什么要喝酒,认识吗?(两位老爷爷事好朋友,他们看上去很难过,他们要分开了吗?)小朋友说的真好,老师告诉你,没被包的`那位老爷爷叫王维,他在喝他的好朋友元二喝酒呢,因为好朋友元二要走了,两个好朋友要分开了,所以他们特别伤心。于是,王维老爷爷就写了一首好听的古诗,表达了他此刻难过的心情,你们想听听么?

  二、学习古诗

  1、听录音范读。

  2、向小朋友介绍诗的作者、所在朝代、生平及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做,大意:渭城早上下了一场雨,洗涤干净了整个城市,连轻轻飞扬的尘土都不见了。旅店边的柳树都换上了清新的绿色。劝元二再喝一杯酒,你走出了阳关去安西就没有知己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3、一句一句教小朋友朗读。

  指导读古诗的语气,要抑扬顿挫,有诗的韵味。注意题目的停顿:送元二使安西

  4、小朋友齐读古诗。

  5、指名读古诗,读的好的给与鼓励。

  6、指导小朋友看黑板的图画背诵古诗。

  7、想象:如果你的好朋友要和你分开去别的地方了,你会和他说些什么?

  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学会《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了么,把它教给你的小弟弟小妹妹好么?背给爸爸妈妈听好么?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秀3

  一、找地名,初读解题

  (李叔同的《送别》引入古诗。)

  1、(课前播放幻灯片《送别》)才华横溢的李叔同先生创作的这首《送别》,在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中尤其脍炙人口,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离情别怨可以说是永恒的旋律。今天,我们将要送别的是千古传唱中的哪一曲呢?板书:

  送

  (播放课件。)

  2、读题,你从诗歌题目中明白了什么?理解使。解读安西:

  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3、初读全诗:

  (古诗幻灯片。)

  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诗歌,注意把生字读准。

  找一找这首诗里还有哪些地方名?解读渭城: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一样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这几个地名跟送别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细细地体味这首古诗。

  二、知诗人,以画解诗

  1、师:是谁送元二使安西?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一些什么?

  2、课件显示王维简介: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3、读王维的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你是从诗歌的哪几句中看到的?

  雨: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

  板书:

  雨

  客舍:客中送客。

  板书:

  客舍

  柳:留的谐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板书:

  柳

  我们来读一读王维诗中的这幅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三、品诗意,三叹故人

  1、师:王维和元二是什么关系?从诗歌哪个词中直接可以看出?

  板书:

  故人

  2、师:再读读古诗,和同桌讨论一下,诗中哪些地方,还能找到元二和王维是好朋友的依据?

  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读出他们是好朋友。

  师:(板书:酒)(播放课件)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

  (离别的酒,友谊的酒,祝福的酒,连心的酒)

  引读这是一杯( )的酒──生接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师:读读整首诗,再想想,元二和王维看到哪些景物,离别的愁绪会更浓?

  透过客舍的窗外,他们看到了──(指板书:雨)

  师:女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透过客舍的窗外,他们看到了──(指板书:柳)

  师:男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指板书:客舍)王维为送友人,从长安一路送到离长安城三十里外的渭城,在此地的客舍摆上一桌酒席为朋友饯别。客舍,本来只是旅客的暂留之地啊,自己都漂泊在他乡,却要在这里送别朋友,怎能不伤感别离──齐读劝君。

  4、师:真的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也真的记不清说了多少遍祝福的话。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安西有多远?

  (课件显示地图。)

  师指地图:安西在远离中原的新疆,那时的安西时局常常动荡不安。

  渭城又在何处?

  (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阳关呢?

  (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一样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

  (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若是元二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车,也要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安西。阳关以西,千里迢迢,人烟荒芜。)

  师:自古人生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而此次朋友远离故人,奉命出使千里之外,此一去,固然也能得胜回朝,衣锦还乡,然而长途跋涉,其艰难痛苦,何以想象?况且古人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切换到幻灯片。)

  师: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却──黄沙满天。

  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却──满目荒凉。

  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

  (切换到古诗课件。)

  师: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漂泊,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漂泊,前途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生读劝君。

  5、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门外的马车就要起程了,朋友之间就说最后几句话吧!快快把它写下来,可以是元二对王维说的,也可以是王维对元二说的。

  (背景音乐。)

  板书:

  依依惜别

  6、指名朗读依依惜别的话。

  四、明古风,体会别意

  师:你在课外还搜集了哪些送别诗?

  (课件别诗欣赏。)

  人生自古伤离别──配乐诵读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秀4

  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2、教学准备

  3、课件、学生收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

  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20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诗?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三、练习

  比比谁的反应快

  1.___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这个字读________。

  4.柳树的颜色是________。

  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学们反应都很快,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课外拓展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生字书写本。

  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秀5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展开想象,获得诗中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中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朋友元二去安西上任时舍不得朋友的离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提醒同学们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了解诗人王维,熟悉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当时两位友人之间的情谊。接下来是按照古诗学习的方法来自学古诗。我给学生读诗的第一目标是:读准字音。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并通过组词练习初步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将古今义进行对比。然后,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在这里,我重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同学说说自己不懂的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诗意的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己班上里的同学和老师。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再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接着,我请同学们想象诗中的情节,体会诗人用字的巧妙,熟悉古诗的特点,进行儿童诗的现场创作。最后,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会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自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的朋友多吗?在你的朋友或亲人要和你分别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我在读大学时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什么知心话都说,可毕业后,她去深圳工作了,我回到了黄石。我们有六年没见面了,真想去深圳看看她呀,她是胖了还是瘦了呢,我们常常写信、打电话,还时常在梦里相见呢。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大家把它朗诵一遍吧。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读诗题《送元二使安西》

  2、解题:谁送谁从哪儿出发去哪里?“使”:出使的意思。指导学生读题。(师板书)

  3、了解作者: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些什么?(师作相应的准备:学过他的什么诗?;他是一位什么样的.诗人?他和元二之间的情谊。)

  4、师生交流:安西在哪儿呢?(是唐代中央政府为管理西域地区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朋友的奉朝廷之命,从长安出发前往安西,唐朝时期,凡是去往西部,都在长安渭城送别,在今天的西安渭河北岸。)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初读: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诗,特别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读准。

  2、认读生字词卡片:

  渭城:讲解词义。

  (结合诗中词语,对比古今词义的不同。)

  3、再读古诗,注意它的停顿。

  4、指名读古诗,生评议;(抓住学生的优点对字音、节奏等方面作评价);再指名读。

  三、理解诗意

  1、师:诗里的词和每句诗的意思你明白吗?(师作上记号。)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呢?(生自由说)

  3、师帮助归纳:老师给大家三条求助方法:

  1〕多读看图,用心思考;

  2〕查工具书;

  3〕向他人求助。

  4、生开始自主学习,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学习。

  5、指名说说自己的收获,比比谁知道的最多。重点词句教师板书。

  朝雨;轻尘;客舍;更尽;阳关(古今义比较,“阳关大道”);

  6、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的意思。(前两句告诉我们送别时的环境,后两句作者送别时的情景。师板书:景、情)

  四、体会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老师与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老师也学习了这首古诗,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我的老朋友元二今天跟我告别从渭城出发,去千里之外的西域当差。恰巧这天公作美,今日清晨下起了绵绵细雨,滋润了道路两旁的青青柳树。平日里,这条人来人往的大道上车水马龙,尘土飞扬,而现在一场小雨刚停,天气清朗,仿佛是上天特意为朋友安排的一样。也不枉我特意赶来为君送行呀。来,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此行一去,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见,这份情怎能让人割舍得下呢?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从诗中的哪些字词中最能看出王维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呢?(“劝君、更尽、无”作者先写景,再写情,是借景抒情。师板书。)

  3、想象自己与亲人朋友分别时的场面,加上你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再读这首诗。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师生评议。(从情感上去评价)再指名读。

  5、指导:有时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我们还可以加上动作朗诵这首诗。(生练习)

  6、师:请一位同学试着用他的朗诵把我们带到渭城去。(指名读背,师为他配乐。)

  生评议,再指名背,齐背。

  五、拓展赏析

  1、师:同学们还收集到了很多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再好好读一读,然后把它工工整整地抄下来,咱们一会来个书法及诵读比赛,好吗?(别董大、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2、请学生上台展示书法,朗诵古诗。

  3、师小结:生活中美丽风景和难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诗表达出来。(试着即兴创作诗歌)

  六、布置作业:

  1、检测本课生字词,读字组词。

  2、今天你想做什么作业?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秀6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送别元二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诗导入,营造氛围。

  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特别是在古代那样一个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的社会,一旦离别,也许便是天涯海角。所以,以送行饯别表达深情厚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行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生:不及汪伦送我情。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生:唯见长江天际流。读过“莫愁前路无知己,”——生:天下谁人不识君。读过“洛阳亲友如相问,”——生:一片冰心在玉壶。还读过“海内存知己,”——生:天涯若比邻。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师板书课题。生齐读,师纠正。

  二、理解题意,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

  1、理解诗题。

  要想读懂古诗首先我们得知道题目的意思,谁来结合注释说一说诗题的意思?(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师明确:这里的元二是王维的朋友,他姓元排行第二,也就是在元二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我们称为老大。如果姓董,排名第一,就叫董大。再读诗题。

  2、介绍时代背景。元二为什么要出使安西呢?我们来看看当时的社会背景:唐朝的时候,国势强大,很多国家都想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长安城经常有人被派到国外去出使。而每一次出使,对于当事人来说是既高兴又忧伤的事情,高兴的是可以为国家建功立业,做出贡献,忧伤的是要和多年的老友故交分别。这一别就是海角天涯,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了。

  安西在哪?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附近。

  3、简介作者。

  你了解本首诗的作者吗?指名简介作者

  三、初读诗歌,掌握节奏。

  1、生自由反复地读。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要读准字音和节奏。

  2、指名读。

  3、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生读前四个字,师读后三个字,再换过来读。最后连起来读一读,师读题目和作者,生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四、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生思考回答(伤心、难过、惆怅、依依不舍、痛苦、忧愁)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读课题。生读题。

  五、品读诗歌,入境悟情。

  (一)感受送别景。

  1、送别时的景是怎样的?谁来读读有关诗句?

  2、指名汇报并相机出示第一、二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大诗人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读了王维这两句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生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这幅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用一个词来说。(清新生机勃勃清爽明丽欣欣向荣)师:这就是景语。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5、创设情境导读。

  让我们走入景中,去感受渭城的美。

  师:我们看到了春回大地,柳枝吐绿的盎然生机——

  生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看到了春雨润轻尘的清新,闻到了雨后空气的芳香——

  生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看到了春雨绵绵,道路湿润洁净,客舍青青。柳条嫩绿的清爽——

  生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渭城的景色美吗?这么美的景色正适合王维和好友愉快地游玩哪,可王维却无心流连这良辰美景,因为他心中装着一个“别”字。你从这两句诗中感受到了王维的离别情怀吗?

  7、诗哪两个字最能让我们感受到离别的情感呢?幻灯片出示(板书:雨柳)。

  师引导: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飘飘洒洒的细雨和随风摇曳的柳条,王维为什么选了这两种事物,他要向我们传达什么呢?雨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生:绵长、惆怅)师:愁的感觉。

  而柳在古人眼里更是有含义的,古代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来到送别的地方,折下柳枝送给行人,表示折柳赠别。从汉魏到隋唐,这一习俗相沿下来。所以,古人看到柳就会产生离别之意。非常巧的是,;柳树的“柳”跟“留下来”的“留”音相近。表示挽留的'意思。这一雨一柳搅扰着王维的情思,蒙上了淡淡的情愁。再读这两句

  (二)体会送别情。

  1、细雨如丝柳色青,离别情深意更浓。诗中有两句直接写离别之情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了王维浓烈的离别情了吗?

  2、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你感受到了什么呢?(板书:依依不舍)从哪儿感受到的?王维为什么会这么依依不舍呢?因为这次离别可不是一般意义的离别。

  3、了解安西的荒凉。

  (1)王维要去的地方是哪儿?。生:要到安西去。

  (2)在你的想象中,安西是个怎样的地方?

  (3)出示安西的图片。看了图片,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安西呢?(荒凉、环境恶劣)

  4、体会渭城的繁华。

  安西满目荒凉,人烟稀少。而王维和元二喝酒的渭城又是怎样的呢?(春雨绵绵、生机勃勃)

  5、体会路途艰险。

  (1)从渭城到安西有多远呢?

  (2)出示唐朝疆域图。

  从渭城到安西有3000多公里,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飞机,就是用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去也要用上半年时间。

  从渭城到安西要经过阳关。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的西南。它和玉门关都是古时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

  (3)出示阳关图、沙漠图

  阳关以西就是安西的范围了。这一路上云山浩渺,大漠茫茫,黄沙漫天,举目无亲,陪伴他的是无尽的戈壁和满目的荒凉。

  (4)唐朝著名诗人岑参曾经有诗云:(出示)齐读: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5)读了这四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王维的依依不舍。

  从欣欣向荣的渭城到大漠茫茫的安西,这一路上会发生什么事呢?到了安西,他能顺利完成使命吗?又能平安地回来吗?张骞出使西域用了十三年,苏武用了十九年时间才回到祖国。更何况,王维此时已到了晚年,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和元二能否再相见很难预料啊。

  师:现在,你就是王维,元二即将远行,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7、背景音乐中学生写作。

  8、交流、反馈,指导朗读。

  9、师:是的,此时此刻,王维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元二倾诉,千言万语只化作这一杯又一杯的酒……王维举起第()杯酒,()地对元二说:“()”

  10、教师创设情境导读。

  六、深情诵读全诗

  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5年后就病逝了,在这期间,王维和元二是否重逢过,我们不得而知。现在,你理解了王维的依依不舍了吗?全班起立,诵读全诗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送元二使安西

  雨柳

  依依不舍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秀7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画、唱、写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

  2、体味景语皆情语,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3、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

  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诵古诗,初读解题

  1、和着《阳关三叠》,大屏幕出示诗文。读题导入:

  运用组词,归类法教学使。

  2、元二谁?他与王维的关系?教学故人。

  3、元二出使至哪儿?(安西)解读安西。生找资料明确地点。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找地名,明了诗意

  1、找出诗中其他表示地名的词。

  (渭城、阳关。)

  2、探究以上两地点具体位置:

  生找资料──师补充──课件地图明确地点。

  3、课件同时出示标有三地名的`地图:

  用上三个地名,再说说题意。

  (渭城──阳关──安西。)

  4、路程,体会离情:

  看地图,算算元二出使安西的大致路程。

  三、诗配画,领会诗旨

  过渡:王维不仅是伟大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画家。如果你就是王维,你若给自己的这首诗,配上一幅画,该画上些什么?需要强调些什么,并说说根据。

  (小组讨论──交流──点拨。)

  1、雨:

  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浥)

  2、客舍:

  客中送客。

  (王维是山西人,在陕西送别,倍感神伤。)

  3、柳:

  留。古人折柳赠别。

  4、酒:

  美酒?千杯万盏?借酒饯行。

  四、明古风,体味别意

  人生自古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

  人生自古伤离别,配乐吟诵。

  五、悉评价,赏读古诗

  1、前人对此古诗的评价。后之咏别者,众有千言万语,贻不出其意之外。

  2、此诗的别名:《渭城曲》、《阳关三叠》。

  3、欣赏并咏唱跟据此诗创作的古曲《阳关三叠》。

  六、写回信,拓展延伸

  据说,元二来到安西一年后,曾给王维写过一封信,课件出示:

  王维兄:展信问安!记得去年今日

  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这封信已残缺不全,聪明的你,能根据今天这堂课,补全这封信吗?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秀8

  教学目标

  1.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收集描写友情方面的名诗名句。

  2.安西指的是现在哪个地方?

  3.王维和元二在分别的时候可能说些什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

  1.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谁有知心朋友?

  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

  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指名回答。

  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名句?

  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

  3.师:这浓浓的友情,这难以割舍的友情,就这样在人们之间一直传递着。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

  4.师:看课题,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课文。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谁知道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安西是个什么地方?

  师补充: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元二是要去安西赴任。

  5.师:这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送别诗。打开书,结合后注释和插图,反复的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二、情读古诗,想象画面,走入诗境

  (一)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1、师:读完了吗?我们来看这两个字“朝”、“舍”(板书)它们在诗中怎么念?指名认读。

  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字的发音,并提醒学生注意它们是多音字。

  师:好,把这两个字放回诗中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指名回答。

  估计:生:小雨,柳树,客舍,酒宴。

  4.师:嗯,让我们闭着眼睛想一想,这景真美。你再来读读前两句。(学生读诗)结合课下注释,你能把前两句的.意思讲讲吗?(学生讲诗意)

  师:这是你自己理解的,真了不起。

  5.师:谁还想读?

  指名美读。

  6.师: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苍翠欲滴,你觉得这景美吗?让我们带着这感觉一起美美的读一下。

  生齐读。

  7.引导学生背这两句。指名背诵。

  (二)了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遥远及艰辛。

  1.就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从课题我们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师:我们来看地图,从地图上看,只有这么短,而实际距离呢?大概有3000多里。我们来看这段文字

  那时火车只通到西安,从西安到新疆,我们有时搭车,有时还步行,整整走了二个多月,终于来到了新疆,一路的辛苦自不必说。

  ──《母亲和我们》.韩天航

  这是我国当代作家协会会员韩天航描写他小时候去新疆的情景。而在古代是没有火车、汽车的。可以想象在古时那得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旅途中元二可能会经过……(师拖长声音引学生说出重重山,万条河)还可能要经受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气候、路上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等等……是啊!出使西域,张骞用了十三多年,苏武用了十五年……。这酒中能不盛满了一份思念吗?

  是呀!西出阳关荒漠绝域,安知千里外,不有风兼雨。朋友保重啊!这酒中分明有一份祝愿。千种语言,万种情感汇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师问:元二啊元二,既然去安西这么艰辛、危险,你为什么还要去安西?估计:皇帝下的命令谁敢不从?

  4.师讲解: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经常有关于贸易或外交活动。从军或出使阳关(唐出使西域的必经之路)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作为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想到好友要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于是,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他的朋友。这份情可谓重矣!

  此时,他们来到了一家小客栈里。正在惜惜相别。让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一起读一下。

  5.生齐读。(注意听学生的发音是否正确。尤其是“故人”)

  (三)抓“劝”、“更”想象当时情景,师生互动谈话,进行多元感悟

  1.师:“好一个“劝”字啊!(板书“劝”)我们想一下这是谁在劝?(副板书:谁在劝)说说你的理由。

  生回答(估计:诗人在劝元二)师:只是王唯在劝吗?先放到这,让我们来想一下,诗人可能在和元二说些什么?师引导学生说课前准备的话。(指名叫五位学生,当堂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2.师:我们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师拿道具酒杯。)

  (1)难忘当初,我们一起饮酒赋诗,纵吗驰骋,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这一切美好的快乐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怎不让人有种落花流水的伤感呢?罢罢罢,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齐读后两句。

  (2)元二啊,你到了异地他乡,言语不通,水土不服,想念故土又身不由己,那时的孤单又谁和你一起承担呢?人生难得一知己,可我又不能随君远去,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齐读后两句。

  (3)元二啊,你这一走,我们再难相见,送君钱里终须一别,就此分手吧,愿我们美好的情感温暖你的旅程,祝愿你在安西那遥远的边疆建功立业,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齐读后两句。

  师范读全诗,师有感情朗读。

  语已多,情未了!

  师:王兄,多谢你从长安赶来送我,你的这份情,我元二领了,来让我们干了这杯酒。

  师:皇上此次派我去安西,我一定会不辱使命,扬我大唐雄威。只是,家中老母年纪已大,想到不能在娘身前尽孝,心中又平添几许惆怅,还望王兄,常去看看她老人家。兄弟在这里谢你了!

  师:我实在舍不得你们啊,还有家中犬子尚还年幼,就请王兄,多加指点。

  3.师:这是他们在互相劝。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啊!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啊!而现在两位情深意重的好友就要分手了。让我们带着这份痛心,这份难过,这份不舍,这份依恋,一起读这两句。

  生齐读

  4.师:就这么喝啊说啊,说啊喝啊,不知不觉,分离的时刻到了,不得不分开了。什么也不说了,什么也不能说了,就让所有的情都化在这杯酒里吧。那就更进一杯酒吧!(板书“更”字)。读。

  5.师:窗外,柳枝上那挂着的雨滴正悄然滑落,你觉得这还是雨吗?这哪是雨啊!那分明就是点点离人泪啊!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看到柳树就想到分别。此时,他们还有心看窗外的美景吗?让我们再读这一句。

  6.一个“劝”字,一个“更”字,生动的描绘出朋友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板书:友情)

  7.师:这两句中有一个生字:君。(师板书)谁能组词?(多组几个。)

  三、音乐渲染,品味诗境,情读古诗。

  1.让我们在静静的读古诗,体会一下诗的意境。

  师放音乐生默读古诗。

  2.学生展示读古诗。

  四、走出文本,回归现实,练习写话

  1.这首诗是描写友情的极品,当时曾被人们编成乐曲,这就是著名的《阳关三叠》(师板书)广为传唱。尤其后两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是著名。想一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也可以用这两句。

  2.生:……

  3.师:对,学过的好诗、好句、好词要学会运用。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可以为你的文章添色。

  4.师:此时,可能你也有些话想对朋友说,或者你也有一个和你分开很久的朋友,拿出你的笔和纸,把它写出来。

  (提醒学生用上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名句为文章添色。一句两句即可。)

  5.音乐。学生写,师巡视。

  6.示读。

  五、总结升华

  师: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知音人。除了友情,还有亲情,乡情,师生情等等,等等。用你的心去感受人间真情吧!课下同学们可以找一下王维的其他诗篇进行阅读积累。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的习惯,放手让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送元二使安西》优秀教案09-09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秀07-05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05-29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02-14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04-01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优秀【热门】10-11

[实用]《送元二使安西》教案11-23

(必备)送元二使安西教案12-25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15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