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发挥想象力讲述艾玛奇妙的旅行经历。
2.喜欢艾玛乐观开朗的性格,并享受故事带来的乐趣。
3.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1.介绍人物,引起兴趣
(1)出示封面,介绍花格子大象艾玛。
师:这是谁,你们认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它是大象?
艾玛和普通的大象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清楚讲述其色彩、(花纹)图案的不同。)总结:它就是大象家族里最与众不同的家伙,你们知道什么叫与众不同吗?与众不同就是和其他大象长得不一样。它的身上都是五颜六色的方格子,它的名字就叫方格子大象艾玛。它还是大象家族里的开心果,所以大象们都很喜欢它,你听了这个故事,你也一定会爱上艾玛的。
(2)引出故事主题。
师:到底是艾玛和谁的故事呢?听听声音,这说的是艾玛和谁的故事?
2.欣赏故事,感受乐趣
(1)出示第2页:虽然是春天了,可是外面仍然刮着好大的风,大象们都躲在山洞里不敢出去,听艾玛的弟弟表演口技。
师:你知道,山洞里哪个是艾玛的弟弟吗?(也是格子的,只是他的颜色和艾玛不同,是哪两个颜色的?)艾玛的弟弟在山洞里表演什么呀?口技就是学各种各样的声音,学得很像很像。你会学谁的声音,请你来学一学。
第2页:艾玛的弟弟是个口技高手,大象们在山洞里听得可有趣了。可是小鸟说了,这天气真不好,真想出去走走,飞一飞,可是一出门,准会被大风吹跑的。大象说,别说你们小鸟了,就是我们出去也会被风吹走的。这时艾玛心里有了个有趣的主意,他带着他的弟弟说:"走,我觉得那是件挺有趣的事。"第3页:说着,他就带着弟弟走出了山洞,弟弟心里有点害怕,问:我们真的要在这个大风里走吗。
(2)出示第4页:
提出问题:他们真的会在大风里走吗,看看,艾玛到底带着弟弟去哪了?那个山洞离得远不远啊?
讲述故事。艾玛说:我们和他们开个玩笑吧,开个什么玩笑呢,我们想办法说点话,说的'话要让朋友们以为我们已经被风吹得很远很远了。
师:这个玩笑有趣吗,那我们小朋友们帮艾玛想一想,说些什么呢,别的大象就会以为他们已经被风吹走了。
(3)出示图片5。师:你们觉得被大风吹走了真可怕,可是艾玛可不这么想。这张图片代表了艾玛的心情,你们觉得他心情怎么样啊。
总结:大家都觉得被风吹得很可怕,可是艾玛不这么说,艾玛说:哦,被风吹起来的感觉太快乐了,真凉快,哇塞,我飞得比山还要高,这个风还让我打转转了,就像在坐转椅一样。
(4)出示第6页:大象朋友们听了,原来被风吹走会有这么奇妙的事情啊,他们也很想出去看看。可是他们真的很怕被风吹起来。
师:你们觉得他们该不该出去看看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大象不被风吹走,又能看得到。
出示图片7:
师:看看,他们用了什么办法呢?
后面的大象用他们的长鼻子勾着前面朋友的尾巴。可是他们才走出山洞,才发现艾玛和他的弟弟就躲在山洞里。哪儿也没去,大家都哈哈哈得笑了。天哪,这是艾玛和我们开的一个玩笑,真有趣。
出示图片8:哦!大家都很快乐,小鸟说:这真是一件好笑的事情,我就知道这么大的风,没一个人敢出去,艾玛看了看小鸟说:不,我敢。说着,艾玛就走了出去。
(5)出示第9页:不久,就传来艾玛的声音,同伴们都听到了,"真的被风吹起来喽,这真是奇妙的旅行。(.教案出自:星星教案.网.)哈哈,真是太有趣了,小鸟,我比你们飞得还高。朋友们,再见我旅行去喽。"师:你觉得,这次艾玛是真的被风吹走了吗?为什么。
你觉得艾玛不会被风吹走,这个是玩笑,请你站这边。如果你觉得大象真的会被风吹走,你就站这边。
(6)出示第1 0页:
师:到底谁对了?这回,艾玛真的被风吹走了,风儿带着艾玛开始了奇妙的旅行。会被吹到哪儿去呢?
总结:就像你们说的那样,艾玛被风吹的吹过了大海,吹过了小河,翻过了山坡....不停得往前飞,你们希望艾玛回来吗?为什么?看看,艾玛会回来吗?
艾玛又从沙漠那头,穿过了鳄鱼大桥,越过了鳄鱼岛,飞过了大海...
(7)讲述故事结尾:森林里可热闹了,因为大家的开心果又回来了,朋友们都在欢迎它。
艾玛就像你们说的那样,是个快乐的大象,它不仅自己快乐,还会把快乐带给大家,是大家的开心果,你可以把快乐带给谁。(除了...还有更多的人吗。)小结:能给别人带去快乐的人,总是会得到大家的喜爱。
反思:
一阵奇异的大风足以让所有的动物感到害怕,但艾玛却不害怕,他永远期望有新鲜的事情发生。当他顶着大风,走出山洞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奇思妙想不仅为自己带来一次奇妙的旅行,也为同伴们赶走了恐惧、带来乐趣。与此同时,艾玛的冒险精神和乐观态度也感染着每一个朋友。
整个故事富有童趣,充满想象力。主人公花格子大象艾玛本身就是吸引幼儿的,他的外形、色彩、行为表现都是与众不同的,乐观开朗的个性更是让有趣的事频频发生。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了解故事情节,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述。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对于幼儿来说是个难点,我拓展了图画书本身的内容,让幼儿根据视觉提示有序地讲述"风先把艾玛带到了哪里,再到了哪里"。
同时在课堂中也要更注重课堂的有效性。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嗅觉猜测各种食物的名称。
2、在亲子互动中体会亲情的温暖。
3、培养幼儿边玩边记录的学习技能,并能够用自己简短、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的意思。
4、培养机智、勇敢、灵活及遵守纪律的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事先请每位幼儿的家长带一种运动嗅觉能猜测得到的食物,如:三明治、薯条、爆米花、咖喱鸡、臭豆腐、香蕉、苹果等。
2、眼罩或蒙眼的丝巾,数量与幼儿数一样多。
活动过程:
1、请幼儿闭上眼睛仔细地闻闻妈妈精心准备的爱心餐。
2、若幼儿猜不出,家长可以喂他尝尝看,并提供线索让幼儿猜谜。
--闻起来的味道是什么?
--吃起来的味道是什么?
--是平常你最爱吃的菜,是用鸡肉做的喔......
3、摘下眼罩,请幼儿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
4、游戏告一段落,请家长和幼儿一起享用爱心餐点。
课后分析:
幼儿大多时只注意其他小朋友准备的餐点而导致课堂注意力不足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当中可请幼儿闻一闻食物味道,猜测食物名称。午餐或点心时间可一起享用这些食物。
教学反思:
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幼儿仔细看图,感受画面中表现出的“春意盎然”的春天美,了解大白鹅的外形特征。
2、初步学念儿歌。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CD。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头戴一顶小红帽,身穿一件大白袍,脚蹬一双红靴子,唱起歌来啊啊啊,小朋友猜猜是谁?
二、观察图画。
1、你看到图上有什么?
2、你从这里看出来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3、大白鹅长得什么样?它走起路来是什么样子的?
4、大白鹅张开嘴巴在干嘛?
三、欣赏儿歌。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大白鹅》。大家听听儿歌里说了什么?
2、放CD,欣赏儿歌。
3、提问:儿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在儿歌里听到了什么
4、儿歌里说了大白鹅是什么样的?它做了什么?我们再来听一遍。
四、再次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儿歌里说大白鹅是怎样的?它是怎样下河的'?我们来学一学它走路的样子。
2、大白鹅唱歌时是怎样的?儿歌是怎样说的?
3、青了杨柳,绿了河是什么意思?
五,学念儿歌。
这首儿歌真美,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带领幼儿念儿歌。
中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感受乐曲、熟悉乐曲、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
二、重点与难点
生活中的声音有很多,要感受音的高低,区分出音的强弱,这首先应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本教材的重点就是引导幼儿在感受乐曲、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难点是区分音的高低、强弱后学习用乐器等表现出音乐的高低、强弱。
三、准备
1.小钢琴若干架让幼儿感受音的高低。
2.三角铁和小鼓各一件。
3.音乐磁带《快乐之歌》。
4.分类图片让幼儿感受音的强弱。
5.提供各种各样的乐器,数量多一些。
注:《快乐之歌》的旋律应在高音区,低音区分别出现而且有强弱之分。
四、设计思路
幼儿能区分音的高低、强弱最主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因此找来小钢琴让幼儿感受音的高低,找来许多许多卡片让幼儿回忆各种声音的强弱是相当重要的,除此以外就要让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音的高低和强弱。如运用乐器,运用四肢的活动等等,通过多种形式就可以让幼儿不断感受、不断表现,从而正确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
五、活动流程
角落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集体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角落中再次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
1.角落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强弱。
①用小钢琴让幼儿体会音的高低。
幼儿在角落中自由探索,老师可以通过不断地讲评让幼儿知道音有高低,如同样是乐曲“两只老虎”分别在高音区,低音区弹奏,让幼儿发现不同。知道在小钢琴上高音的位置、低音的位置。
②给卡片找家让幼儿回忆分辩生活中音的强弱。
让幼儿回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给卡片找到自己家,如打雷的.声音是响的,就把它归到“强”的家里,反之归到“弱”的家里。
③在角落游戏里让幼儿听赏《快乐之歌》。
熟悉旋律,感受旋律,会用乐器来打击音乐的节奏,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乐器,如小铃,三角铁,鼓等表现音乐,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敲击出不同的节奏。
2.集体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
①让幼儿听赏音乐《快乐之歌》,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发现乐曲有的时候出现在高音,有的时候出现在低音,并请幼儿找出高音、低音。
②请幼儿做“小小乐队”,听到高音、低音能用不同方式代替,老师可示范用三角铁代表高音,用小鼓代表低音,听到乐音在高音部分出现就用三角铁打击节奏,听到乐曲在低音部分出现,就要用小鼓来打击节奏,并引导幼儿一起在试试。
③可引导幼儿自己想出各种办法来区分:如让幼儿提出用铃鼓表示高音,用跺脚表达低音;用拍手表示高音,用小铃表示低音,一名幼儿讲到的方法,老师和其它幼儿都可以跟他一起玩玩,这样反复可多次。
④老师除了引导幼儿区分音的高低,还该引导幼儿区分音的强弱。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再次引导幼儿听赏音乐,体会出音乐的强弱之分。
⑤老师和幼儿一起游戏,听到强音由弟弟打击节奏,听到弱音由妹妹打击节奏,也可以请小朋友想出其他表示方法表示,如小朋友可提出用小手拍手表示弱音,用跺脚表示强音;用小鼓表示强音,小铃表示弱音。一名
幼儿讲到的方法,老师和其他幼儿都可以跟他一起玩,这样反复多次。
注1:为了提高幼儿的趣味性,老师可以增强一些规则如用一些小帽子,谁能分清音的高低强弱就戴上一顶小帽子,反之则摘掉小帽子,看最后谁戴帽子的时间最长。
注2:集体活动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分为二次完成,可以第一次就是区分音的高低,第二次区分音的强弱。
3.角落游戏中再次感受音的高低、强弱。
幼儿在角落游戏中,老师可引导幼儿互相协商好如何表达音高音低。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经过一学期的编织活动中,孩子们尝试了各种不同的编织方法,孩子们玩得很快乐,对编织活动也很喜欢。与上学期相比,在本次活动中我对材料进行了丰富,用纸条和皱纸来引导幼儿进行编织的方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可以看见一些整合编制的东西,如:杯垫、席子、扇子等。利用平时的时间我们会让幼儿欣赏一些编织的物品,让幼儿感知这是编织的方法。花朵很美丽,幼儿都很喜欢,而且也经常接触,于是就设计了《漂亮的花朵》这一节编织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纸条插编的方法来打扮花朵的花心,学习搓皱纸的技能装饰叶子。
2.体验插编的有趣,喜欢编织活动。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习插编的方法和搓皱纸的技能。
活动难点:
两条纸条交替插编。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题
1.出示已经编织好的花朵,激发幼儿兴趣。提问:这些花朵和我们平时看见的有什么不一样,它漂亮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充分说出感受。
3.花心和花的叶子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花心是用纸条进行编织的,而花的叶子是用皱纸搓在一起绕起来的。)
4.教师小结,讲述这样的编织方法叫间接交叉编织。
二、编织的方法
1.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动手编一朵小花吧,看谁编的最漂亮!
2.教师讲解花心和花叶子不同的编织方法。
3.引导幼儿观察两条纸条的.不同顺序。
4.重点示范编连续两条纸条的不同顺序。
三、幼儿操作
1.提示幼儿要将编好的每条色纸铺平,并与上一条色纸紧挨着。
2.提示幼儿可以运用规律排序的方法搭配色彩。
3.观察幼儿操作,注重个别幼儿的指导。
4.引导编好的小朋友对空白的地方进行装饰。
四、作品展示
1.你最喜欢那一朵小花,为什么?
2.幼儿共同欣赏,分享快乐。
活动反思:
因为有了上学期的经验,幼儿已经知道了间接交叉编织的方法,所以在活动中教师介绍编织方法的时候不是很仔细,也没有细化,只是适当地提醒了下,第一条编织和第二条编织方法是一样的,但是顺序是不同的,刚好相反,可是让幼儿自己操作的时候,发现有部分幼儿每一条的纸条都是一样的顺序,因此,没有成功。如果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去发现,然后教师再进行小结,让幼儿知道第二张纸条怎样来插编,让幼儿找到插编的规律,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在下一个活动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克服活动中的难点。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练习钻的动作,发展动作的灵敏性与力量。
2、培养幼儿喜欢民间游戏的情趣。
3、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苹果、香蕉的头饰若干、布置游戏场地(城门、城墙)中间画一个直径约5米的圆圈若干个、选择民乐作活动背景及准备操。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教师和幼儿骑大马念民谣,一个个从“城门”钻过到城里去玩。
教师请幼儿两人一组用手来搭一搭城门并边念民谣边学习游戏的开门关门规则。
2、基本部分:
教师请一位幼儿面对墙,搭成拱形城门,其余幼儿依次钻过城门。
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当念到“瞧一瞧”时,做城门者下蹲放下手关城门,并问被关住的人选择要“苹果”还是“香蕉”,幼儿选择好以后,把头饰挂在脖子上,站到城门的队伍做城门。
幼儿第2次做钻城门的游戏一次。
教师继续提出游戏玩法及规则:“苹果”和“香蕉”站在场地的一个圆圈内,相互用肩膀、臀部把对方挤出圆圈外,看圆圈外“苹果”多还是“香蕉”多就哪对胜。
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游戏一次。
增加城门的`高度再次游戏。
教师小结游戏并告诉幼儿此游戏是我国的一个民间游戏,以后小朋友可以和家人、邻居玩。
3、结束部分:做放松活动,带幼儿回教室。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词语:急急忙忙、慢悠悠、丢三落四。
2、比较鹌鹑蛋、鸭蛋、鹅蛋、鸡蛋等不同的特征。
3、知道做事不能丢三落四,要细心。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配套幼儿画册、操作卡片。
2、若干种蛋。
活动过程:
1、理解故事情节。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中有谁?鸭妈妈找到蛋了吗?
(2)出示幼儿画册,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交流、讨论:
(1)鸭妈妈为什么要去找蛋?她把蛋生在哪儿了?
(2)在草丛里鸭妈妈遇到谁?她是怎么说的?蛇蛋是怎样的?学习词语:急急忙忙(可组织幼儿讨论)
(3)鸭妈妈在鹌鹑妈妈家找到蛋了吗?她是怎么说的?鹌鹑蛋是怎样的?
(4)在沙滩边鸭妈妈遇到谁?她是怎么说的'?乌龟蛋是怎样的?学习词语:、慢悠悠(可组织幼儿讨论)
(5)鸭妈妈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谁?她是怎么说的?鹅蛋是怎么样的?
(6)鸭蛋是谁找到的?鸭蛋是什么样的?
(7)你喜欢鸭妈妈吗?为什么?学习词语:丢三落四(可组织幼儿讨论)
(8)再次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2、收集和进一步探索其他的卵生动物。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会生蛋的动物?回去找找,明天和小伙伴交流,好吗?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建立等量概念。
2.能够发现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3.体验快乐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玩具若干,玩具篓两个;苹果标记10个,西瓜标记8个;红色、黄色发圈各5个,蓝色、绿色发圈各9个。
活动过程
1.引出等量问题
(1)师交代比赛规则: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运玩具比赛,大家在规定时间内跑到指定地方拿玩具,每次只能拿一个。
(2)幼儿随着《运动员》的音乐出发“运玩具”。比赛结果:苹果队获胜。
(3)师:你们猜猜苹果队为什么能获胜呢?(他们人多)
2.解决怎样等量的问题
(1)师:聪明的雯雯发现苹果队人多了,有谁能有好办法很快知道苹果队比西瓜队多几个人呢?
(2)幼儿互相讨论。(一个一个地数;小朋友手拉手,谁没有好朋友就是多了)
(3)苹果队和西瓜队的幼儿手拉手,发现苹果队幼儿多了两个,让其中的一个幼儿把苹果标记换成西瓜标记。
(4)师:现在大家都有了好朋友,也就是两队人数一样多了,我们再次进行公平的“运玩具”比赛。
3.提出新要求
(1)师:我们分男孩子和女孩子再来一次比赛,请女孩子自由选红色和黄色发圈。幼儿自选后,发现两队不等,由男孩子帮助检查并调整。
(2)女孩子进行“运玩具”比赛,男孩子做啦啦队为女孩子加油。
(3)同样的方法,男孩子自由选绿色和蓝色发圈。幼儿自选后,发现两队不等,由女孩子帮助检查并调整。
(4)男孩子进行“运玩具”比赛,女孩子做啦啦队为男孩子加油。
(5)引导幼儿说说哪队运玩具多又快,为获胜队发奖牌。
(6)大家戴上奖牌一起跳舞庆祝。
4.放松活动
活动评析
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将教材、教法、幼儿三方面作周密考虑,简而言之就是“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幼儿。以教学活动《运玩具》为例:
一、备教材——直击教学目标,思考核心教育价值
“运玩具”是中班的一节数学活动,它的核心是等量关系的教学。按照《纲要》要求,中班的幼儿已经需要学习和了解等量的'概念。因此,教师首先需要的就是找准教学原点,仔细思考本次活动的目标(核心价值)是什么,以定位准确、指向清晰的教学目标来引领教学全程。品读三个目标,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等量”这一教学核心适合于中班幼儿学科学习:而游戏化教学手段,借助问题发现来引导幼儿学习的方式则体现了较好的策略和手段运用。认知对象(内容)、认知主体(幼儿)、认知策略三要素通过目标得到了有效整合,整体表述精确到位、逐渐递进,教学活动的核心价值得到了体现,目标建构成螺旋式上升态势。
二、备教法——推敲教学环节,营造自然“发现之旅”
在“运玩具”这节教学活动中,我们能够比较充分地看见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发自内心地想要习得知识。借助于教师的无形牵引,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做到了“以数学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一切显得水到渠成,教学设计显出环环相接、层层推进的特点。比如,为了使幼儿更加熟悉“等量”概念,灵活运用已得的经验来解决问题,教师安排了幼儿最为感兴趣的竞赛游戏环节。初看似前面游戏的重复,仔细推敲,我们会发现:“幼儿自由分组”区别于先前的教师预先分发水果标记,幼儿的游戏自由度得到增加;“男生女生互相检查”区别于先前的个别幼儿检查,促进了幼儿团体间的交流和伙伴关系的建立;人数不一样多时的相互调整,既有经验的运用,更增添了一丝帮助和关怀的意味。这样的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欢笑中发展了思维、丰富了技能。
三、备幼儿——了解所需。传递恰当学习方法
纵观“运玩具”的整个活动过程,没有呆板的说教,没有生硬的讲解,借由最初的比赛,人数多少的问题在幼儿的面前得到呈现。教师紧紧抓住幼儿对于公平性的质疑,发起了新的互动,以求知者的姿态来请教于幼儿:“谁能很快知道人数不等?究竟多几个?怎样才能一样多呢?”类似这样的提问,深化了幼儿自我的探究行为,逐步理解了“等量”的概念,摸索出如何使不同人数的队伍实现“等量”的方法,使学习质态得到提升,问题在摸索尝试中迎刃而解。这样的一种学习氛围,将幼儿的主体感受与教师、与教育情境紧密联系,使学习不再是教师驾驭主导之下的被动学习。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名称:《我有好办法》
活动目标:
1、能动脑筋尝试使用小工具,运用粘贴订等不同方法,将小图片固定在不同质地的展板上。
2、乐于动手、动脑筋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磁盘、大头针、糨糊、透明胶、棉花、KT板。
2、收集生活中爸爸妈妈小朋友做事情的照片或者绘画作品。 活动建议:
1、布置“大手和小手”的展览,引导幼儿讨论布置方法。
2、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相处不同方法进行尝试,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1)请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讲给同伴听,如何以用糨糊贴,大头针等。
(2)幼儿在此尝试使用不同的小工具,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固定,同时适当与幼儿进行交流。
(3)组织幼儿讨论:不同的展板使用的方法一样吗?那种方法最好?教师注意鼓励幼儿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做法。
(4)幼儿第三次尝试,并注意在不同质地的板上选用不同的工具,运用不同的方法固定。
3、幼儿共同欣赏“大手小手”展台,感受做事的成功感。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和爸爸妈妈做小人书,联系运用穿线、打孔等办法订书,感受订书机、打孔机的用处。
2、请家长帮助手机各种安全的、便于幼儿使用的工具,在活动区中增设“小小工具箱子”,供幼儿尝试使用,感受工具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教案04-15
教案中班教案02-23
【经典】中班教案08-15
中班教案02-27
中班教案02-27
中班教案02-27
中班教案02-27
中班教案02-27
中班教案02-27
中班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