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3-10 08:17:10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用自然、较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孩不小歌》,体验歌曲自豪、自信的情绪。

  2、通过学习歌曲,懂得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

  1、唱出歌曲自豪的情绪

  2、将声音音乐化、节奏化编成故事

  教学准备: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播放事先录制好的一段声音,生根据这段声音编故事小朋友,你刚才听到了哪些声音?你能用这些声音编个故事吗?

  (生:清晨,小闹钟响了,妈妈赶紧起床洗脸、刷牙、做早饭,吃完早饭,妈妈开门走出家门,骑上摩托车上班去了)

  二、新授歌曲《小孩不小歌》

  1、导语:

  小朋友个个都能干,洗衣、扫地样样行,谁说小孩小?

  2、幼儿说说平时自己在家做哪些事。

  3、听范唱《小孩不小歌》。

  思考: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初步了解反复记号的意思)

  4、这首歌曲情绪怎样?(生:自豪地)

  5、用自豪的语气读一读这首儿歌,初步熟悉歌词。

  6、在熟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如:"嗨"字要唱得神气、有力。还可以配合动作表演。

  三、欣赏歌曲《变妈妈》

  1、导入:生活中,如果你和妈妈换了一个角色,你最想做什么?(学生自由说)

  2、初听歌曲。

  问:歌曲中的小姑娘变妈妈后她是怎么做的?

  3、再听歌曲。说说歌曲给你有什么感受?(活泼、有趣的)

  4、听熟后模仿角色表演。

  四、小结、下课。

  这节课同学的表现很好,仿佛一个个都长成大人,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回到家也一样的像大孩子,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关于这类的歌曲,我相信,同学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呢。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让我们一起起立拿出你的双手一起击掌。(大家在《小孩不小歌》的歌声中下课)

  活动反思:

  这首《小孩不小歌》歌曲内容简单有趣,贴近幼儿,乐曲风格诙谐、欢快,在我翻唱歌曲后,这首歌就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因为幼儿感兴趣,喜欢这首歌曲,所以掌握的速度也很快。

  这首歌曲是一首2/4拍的歌曲,节奏感比较明显,因此,我在范唱时让孩子们打着节拍来熟悉旋律。这首歌曲的重点是让幼儿学会唱准“一字两音”处,所以我把这句单独让幼儿打着节奏来唱;在第三个句式里,有2个附点音符,我是先让孩子们集体来朗诵歌词,这样子孩子们熟悉了歌词演唱起来也会很快,朗诵两遍后,我提醒他们要和我读的一样,并强调了带有附点的“你”字必须拖的长一点;在活动过程的最后环节,我让孩子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样的演唱方式来演唱,接着照他们的演唱方式来演唱,第一次是分男女轮唱,第二次是分组轮唱、合唱。一开始我以为幼儿会唱不好,但他们的表现超乎我的想象,并能完整的演唱歌曲歌词,说明孩子们很喜欢这节音乐活动。

  通过本节活动的开展,我觉得在歌唱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问的有效性,来吸引幼儿。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活动设计的基础来源于幼儿身边的物品——纸。纸是幼儿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东西。幼儿常常用它来画画、写字、做手工作品。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在创造思维上有了明显地发展,他们已不满足于已经发现的几种玩法、用法,而是喜欢去探索新的方法,去重新利用“旧”的事物。例如:中班玩纸时,幼儿常用平面的纸折扇子;到了大班下学期,如果再请他们折扇子,则多数采用摺摺皱的方法。在剪、贴、画、折的各项活动中幼儿显示出很大的热情,根据幼儿的兴趣,我设计了“神奇的会站立的纸“这节课。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

  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变化与承受图书重量的关系。

  2、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打印纸若干。

  2、图书多本

  3、小组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呢?(幼儿自由回答,画画、折纸、玩游戏等等)。

  师:瞧,小朋友你们前面也有一张纸,它们都是躺着的,它们好想粘起来呀?你们能有什么方法帮助它们站起来吗?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

  幼:把纸对折,然后竖起来,它就站起来了。

  幼:我把他折扇子那样折,折了三次,它就站起来了。

  幼:我把它卷起来,它就站起来了。

  3、小结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纸真的很神奇,纸通过了折纸、卷的方法,改变了它原来的形状之后,它就可以站起来了。

  师: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看看谁的纸站得最稳?

  二、再次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探索。

  1、这些纸要来比一比谁的力气大,它还邀请了一些图书和它一起来玩游戏,

  师:就是让站起来的纸上能摆放图书。

  2、幼儿猜测后,教师拿一本图书尝试,全体幼儿发现纸上是可以放图书的。

  3、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图书的'数量。

  4、鼓励幼儿尝试。

  师:确实纸上能放图书,纸的哪种变化能让放的图书又稳又多呢?我们每个人可以用纸试试,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几本图书。

  5、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规则和要求。

  师:四人一组试一试,每一组一张表格,让我们把纸折的样子画在这个格中,猜的数量都记在“?”号的格子中。两人商量一下,一个记,一个放,也可以轮流放。

  6、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

  7、分组尝试将纸折叠后可放多少本图书。

  三、交流讨论,再次进行实验。

  1、设置挑战,再次尝试,比一比谁放的图书最多。

  2、师:怎样才能放更多的图书?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纸折的次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纸对齐折;先让纸自己能站稳,再小心地轻放图书,不能碰桌子。

  四、交流

  1、细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记录。

  师:把纸的折法记下来,把放积木的结果也记下来。

  2、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发现。

  教学反思:

  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东西,他们常常用它来画画、做手工作品等。可大班幼儿已有了明显创造性,他们喜欢去探索新的玩法、用法。因此在科学活动《神奇的会站立的纸》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了不同折法的纸所承受的力也不同的经验。

  首先,第一环节是让小朋友想办法怎样才能让纸站起来。因为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折纸经验,所以,这个环节对幼儿来说是不成问题的。果然,每个幼儿都能想出至少一种的方法,有的折了一个圆柱体、有的在纸的中间折了一个折痕、也有的索性折出了一个尖尖的宝塔……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已有的经验和具体的动手操作,去发现、去探究让纸站起来的方法。接下来的一环节是让幼儿探索纸的承受力,把事先准备好的书放在折好的纸上,看看谁的纸承受的书最多。在活动中,孩子们兴致极高,都想试试是不是自己的纸承受的力量最大。然后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自己的方法。先完成的幼儿与同伴互相自主的交流、分享,共同探索纸的承受力,获取具体经验。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没有更换新的纸,因为在第一个环节中已经折过的纸有了折痕对承受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这样就影响了实验的结果。

  活动将近尾声时我请上来两名书放最多的幼儿进行比赛来选出一名最佳魔法师,下面的幼儿数着越来越多的书都兴奋不已,最多的是一位男孩子一共放了8本书。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激发了幼儿的强烈探索欲。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1、通过看看、说说、画画,激发幼儿热爱家人、热爱家的美好情感。

  2、通过折、画等多种方法表现家的欢乐、温馨。

  准备:课件、水彩笔、纸、背景图、折房子的经验、幼儿呈弧形座,桌子若干(视幼儿数决定)

  过程:

  1、欣赏课件,理解家的含义。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看完后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根据回答,一一给出图片,并总结

  蓝蓝的大海就像是鱼儿们的家,鱼儿们在海里游来游去。家是个快乐的地方。

  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鸟儿在树林里叽叽喳喳地唱着。家是个热闹的地方。

  辽阔的草原是狮子的家,爸爸、妈妈和宝宝们相亲相爱地在一起,家是个温暖的地方。

  出示空房子,提问:

  “这是什么”

  “只有一幢空空的房子能算是家吗。”

  “对,空空的房子不能算是家,那家是什么样子呢?”(……)

  “家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看。”

  欣赏 让爱住我家

  “现在谁来说一说家是什么样子?”

  总结:家是爱的港湾,家里住着一群爱着我们,我们也爱着他的人;家里每天都会发生一些爱的故事。

  二、幼儿动手装扮自己的家

  “孩子们,你们家中发生过哪些爱的故事呢?”(幼儿交流)

  “原来我们每个人家里都发生了许多爱的故事,今天我们来造一幢房子,把你们家的这些故事都画出来吧!”(出示折好的房子,一页一页地翻一翻)

  三、呈现并介绍自己的家

  “孩子们,把你的家安到你喜欢的地方找。”

  “好热闹啊,把你家的爱心故事说给你们的新邻居听一听。”

  “来,我们把爱和欢乐带给我们更多的好朋友吧!”

大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节奏游戏,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会歌曲节奏的重难点节奏,并能把节奏与生活中的声音联系起来。有利于对歌曲更好正确的掌握。

  2、能用轻巧、纯真的声音整齐的演唱《大风车》,并体会天真、欢快的情绪。

  3、紧密结合歌曲内容,边唱边进行风车转的律动。

  4、鼓励学生表演歌曲,激发其表演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用轻巧纯真的声音唱出歌曲的天真、欢快的.感情。

  2、切分节奏、八分休止符的掌握。

  教学难点:

  1、引导孩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并创设活动,给予儿童表现自己的空间和手段。

  2、激发学生的表演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大风车》多媒体课件。

  2、录音磁带:《开火车》、《大风车》(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节奏游戏

  (一)、师:小朋友们坐过火车吗?大家坐火车时的心情怎样?今天我们来做个与火车有关的游戏先请看这些节奏

  节奏一:4/4 ×0 ×0 ×0 × × | ×0 ×0 ×0 × × |

  轰 隆 隆 轰 隆 轰 隆 隆 轰 隆

  节奏二:4/4 × × × × × × | × × × × × × |

  轰 隆 隆 轰 隆 隆 轰 隆 隆 轰 隆 隆

  节奏三:4/4 ×·× × - | ×·× × - |

  轰 隆 隆 轰 隆 隆

  节奏四:4/4 × - - 0 | × - - 0 |

  呜 嚓! 呜 嚓!

  (每出示一条节奏,都请学生先读节奏再用轰隆隆的节奏来读)

  (二)、师:小朋友们,你们如果细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音乐。火车在启动、开的过程当中、减速、到站时所表达出来的节奏是不一样的。下面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看看这四种节奏哪一列是火车启动;哪一种是火车正在开;哪一种是火车减速;哪一种是火车到站。

  生:讨论。

  总结得出

  节奏一:4/4 ×0 ×0 ×0 × × | ×0 ×0 ×0 × × |

  轰 隆 隆 轰 隆 轰 隆 隆 轰 隆 (火车启动)

  节奏二:4/4 × × × × × × | × × × × × × |

  轰 隆 隆 轰 隆 隆 轰 隆 隆 轰 隆 隆 (火车正在开)

  节奏三:4/4 ×·× × - | ×·× × - |

  轰 隆 隆 轰 隆 隆 (火车减速)

  节奏四:4/4 × - - 0 | × - - 0 |

  呜 嚓! 呜 嚓! (火车到站)

  (三)、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来演示一段火车从启动到火车到站的整个过程,好吗?

  师:火车火车准备开喽,呜!…火车启动了(学生读“火车启动”节奏);火车正在开(学生读“火车正在开”节奏);火车减速了(学生读火车启动节奏);火车到站了(学生读火车到站节奏)。

  (游戏时,老师和学生边拍节拍边读)

  二、学唱歌曲《大风车》

  师:火车到站了,听什么歌?

  (一) 、初听歌曲《大风车》

  师:这首歌曲小朋友们是不是很熟悉呀?它叫什么名字啊?对了,它是我们小朋友最爱看的《大风车》节目的主题曲《大风车》,它表达了小朋友们看节目时快乐的心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曲。

  (二)、再次听范唱《大风车》

  1.师:下面请小朋友来听一听,边听边体会歌曲情绪。

  2.师:这首歌曲用怎样的情绪演唱的?(欢快地)你还能说出跟欢快相近的词语吗?(高兴地、愉快地、兴高采烈地、愉悦地…)。

  (三)、第三次听范唱《大风车》

  师:让我们用欢快的心情跟着音乐一起轻声地演唱《大风车》。

  (四)演唱歌曲《大风车》并解决重难点。

  1.师:小朋友们唱得很不错,在演唱过程中有没有觉得哪些乐句比较难唱的。

  (生说出难唱乐句,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2

  .师:小朋友们学的真快,唱的真好!大家注意到第一句的休止符号了吗?这里要唱的简短跳跃些。

  3.还有这个地方你注意到了吗?这叫什么呢?(反复跳跃记号)出示反复跳跃记号的图谱边讲解边演示

  4.第二段最后一句“好朋友”的“友”字应该唱几拍呢?(课件出示“友”唱三拍)一定要唱足拍子,我们来练习一下。

  5.师:小朋友们,这首歌你们学会了吗?让我们连起来把这首歌曲唱一遍。

  (生跟音乐完整演唱歌曲。)师提醒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6.歌曲处理。

  师:4/4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请大家跟着伴唱唱一遍,把每一小节的第一拍强拍唱出来。

  (五)、为歌曲声势伴唱。

  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为这首歌曲加点伴奏,好吗?一部分小朋友唱歌曲;一部分小朋友用啦为歌曲伴唱;一部分小朋友用转转吱悠悠的转为歌曲伴唱,我们一起跟音乐来试一试。

  三、集体舞:风车舞

  (一)、师:我们今天唱起来了,老师还要请小朋友跳起来呢!先请看我们要站的图形(出示图形)师讲解动作说明。

  (二)、请8位小朋友到前台来排列成图形状,跟音乐做动作,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伴唱。老师引导学生唱的节奏要准确,跳的队形不能乱,动作尽量不错。)

  (三)、师总结:小朋友跳得很不错,由于时间关系其他小朋友课后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玩“风车舞”。

  四、布置作业。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在开展班级课题《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幼儿普遍都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开展年级组教研活动时,我们特意邀请了部分家长参与共同教研,探讨如何在假期里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由此产生了本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本活动旨在通过家园合作制订寒假计划书。

  2、让幼儿主动参与策划内容,家长提出合理建议,利用表格、图画等形式制订一份有针对性、个性化、具有可行性的寒假计划书。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活动前,我们在班级网站上公布了本活动的目标和内容,邀请家长参加本次活动。

  活动中,首先教师、幼儿和家长一起讨论怎样过寒假最有意义,并从生活、学习、运动、兴趣、安全等方面具体分析寒假中的各种细节;

  其次,教师出示相关的图片,提出希望幼儿在寒假完成的任务,同时指出寒假计划书应该体现幼儿的想法、教师提出的'任务以及父母的要求三方面的内容;

  第三,幼儿和家长一起制订寒假计划书时,教师提醒家长不要代替幼儿完成计划书;

  第四,教师还设计了每天计划完成情况记录表,方便幼儿每天进行记录,家长也可了解幼儿的任务完成情况。

  【活动反思】

  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包括对任务的感知、完成任务的自我评价及任务行为的自我调节三部分。任务的感知包括听清任务的内容及要求;完成任务的自我评价及任务行为的自我调节要在寒假中去实现,家长由于参与了寒假计划书的制订过程,在寒假中他们能及时鼓励和督促幼儿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从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任务意识。

大班教案 篇6

  一、目的:

  1、培养幼儿的倾听力。

  2、学习动物的叫声。

  二、准备:

  1、五种动物的图片、挂件。

  2、录有动物叫声的磁带

  3、图谱一张。

  三、过程:

  (一)放动物录音,激发幼儿的兴趣。

  1、“你们想去森林里玩吗?”那我们就坐着火车一起去吧。

  2、幼儿坐到位置。

  3、“森林晨的小动物听到小朋友来玩,非常高兴,听,它们来欢迎我们了。”

  4、放录音一遍。

  5、“你听见有哪些小动物来欢迎我吗?”(幼儿自由说。)

  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都听出来了,它们是小猫,小狗,小鸭,公鸡,青蛙。

  (二)学小动物的叫声。

  1、小动物的叫声可真好听,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叫声吧。

  (1)放录音。

  “你听到是谁的声音呢?”

  “那我们就把它请出来吧。(出示图片)”

  “它是怎么叫的呢?”“我们一起来学学它的叫声吧。”

  “谁愿意把你学的.叫声,来叫给大家听一听呢?”

  (2)每次叫四五个幼儿。

  2、依次学习以下几种动物的叫声。

  (三)游戏。

  1、幼儿自由选挂件。

  小动物来到我们班了,那你们喜欢谁呢?你可以自己去选小动物,但是小动物要我告诉大家,你们去选它们时,要一边学着佗们的动作,一边学着它们的叫声,如果小动物没有听到你学它们的动作,你学它们的叫声,那小动物就不请你了,知道了吗?

  2、开始游戏。

  现在你们都到了小动物家里了,都成了动物宝宝了,老师就请动物宝宝们来做游戏,当你听到录音机里是谁的叫声,就请这个小动物站起来把你好听的叫声叫给大家听好吗?一种声音一次。

  3、放录音,游戏一遍。

  现在,小动物都听到自己的声音站起来,那我们再来听一听这回录音机里放的是谁的声音,听到是谁的声音,就请这个小动物一边发出声音一边做动作,坐回自己的家。

  4、放录音游戏一遍。

  (四)看图谱,学儿歌。

  森林里的其它动物看到你们今天这么能干,它们也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①老师念儿歌一遍。

  ②引发兴趣,这首儿歌里有五种小动物的叫声,是不是有和你一样的动物呢?

  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③幼儿跟念儿歌一遍。

  小结:今天,动物宝宝学会了自己的叫声,又学会了好听的儿歌,现在,请被请到的动物宝宝跟我们到外面去做游戏。但是请到的小动物要一边学叫声一做动作到我们这边来,听到了吗?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折、揉、撕、搓等方法制作报纸树,并能通过树干、树冠、树枝等的造型变化,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树。

  2、学习用浮雕的方法和同伴一起在长条纸上合作制作树林,拓展有关排列、重叠、遮挡等各种布局的经验。

  3、通过欣赏、操作表现各种形态的树,感受树的多样性,探索与同伴合作的方法。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课件:树和树林的图片。

  2、报纸、卡纸、浆糊。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观察树的造型以及树林的布局方式。

  导入语:小朋友,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一看。

  播放PPT(边放音乐边放PPT)(一个一个的放,最后定格在总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一片美丽的树林)你最喜欢哪一片树林呢?为什么?这些树是什么样的?像什么?(重点观察,比较树冠和树干的形)

  师:这几幅图的树林有什么不同?(树的品种不一样,树的排列方式不一样)

  (幼儿回答)

  总结:树林里的树可真多啊!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粗;有的细;有的是直直的;有的是弯弯扭扭的;有的树冠圆圆的;有的尖尖的;树叶一片红、一片绿,密密麻麻,茂盛极了。(这里让孩子和老师一起总结)

  二、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树和树林。

  1、尝试用身体的动作表现一棵棵树,引导孩子观察表现的树的特征。

  师:树林的树各种各样,如果让你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一棵树,你会表现什么样的树呢,谁来试试看?

  师:你来。(请一位幼儿)这颗树真不错:……的树干,……的树枝。谁也来表现一颗不同样子的树,请一幼儿来表现。

  2、小朋友一起表现树林。

  师:大家都想来学一学,那么大家都来试试看,我说一二三,大家就变成一棵树。

  师(边指边说):这棵树的树干直直的;这棵树有点弯;这棵树的树冠圆圆的;这棵树的树冠尖尖的;这棵树的树枝真漂亮,这颗树的树枝真特别。这儿是一棵小树苗呢。这么多棵美丽的树在一起就变成了一片美丽的树林了。

  (如果孩子站的位置比较工整,可以再来一次。)

  师:这片树林有点像这篇树林,小树站在一起比较整齐,我们这次要表现一片密密的和刚才不一样的树林,想想可以怎么站?

  (幼儿讨论)

  师:要变成密密的树林,有的树在前面,有的树在后面,有的树高一点,有的'树矮一点。

  师:先现在我说一二三,大家可要站好哟!

  (幼儿随口令,评价:这片树林和刚才不一样了,树都靠在一起了,有的树在前,有的树在后,姿势也不一样呢。)

  三、幼儿创作报纸树林。

  1、刚才大家用身体表现了树和树林,下面呢,朱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用报纸变出一片树林来。

  师:怎么变呢?(请小朋友说说看。让幼儿说说。教师操作(变出树干——树枝)让幼儿关注报纸揉捏的方法,树干的表现手法,弯曲的表现方法。)

  (演示树的造型及粘贴过程)

  2、交代操作要求。

  师:我知道小朋友们也想变一片小树林,待会儿两人一张黑色卡纸,一起合作完成一片小树林,注意要一起商量,想想怎么样去设计你们的小树林。

  师:好现在找一个好朋友开始吧。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提供帮助)

  四、展示并欣赏作品。

  师:把你们的小树林送上来吧。哇,一片片的小树林连在一起,就变成了一片大树林!你最喜欢上面的那片树林呢?

  (幼儿回答)教师的评价语要围绕树的造型及树林的布局来评价。

  师:我们把这片树林带给班上其他小朋友去欣赏吧。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觉得值得肯定的是孩子一直是在自主探究,而老师只是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幼儿总结经验。所以孩子感觉很自由、很放松、很快乐,整个活动的气氛也很轻松,活动目标达成度也很高。

  小百科:树林,汉语词汇。通常范围比树丛大而比森林小的成片生长的许多树木。

大班教案 篇8

  目标:

  1、通过电脑课件和动作,理解诗歌的语言,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比拟手法。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图片和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准备:

  1、电脑课件。

  2、图片。

  3、背景图:蓝天、大地、小河、单个动物图样:小鱼、小草、月亮、小鸟等。

  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时候,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哄你们睡觉的?现在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宝宝也要睡觉,他们都是谁呢?让我们来听听吧。”

  二、出示课件,理解诗歌内容:

  1、欣赏第一遍录音:

  ——“诗歌的名字是什么?摇篮里都有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出示课件,欣赏第二遍诗歌:

  ——“刚才小朋友听的.可认真啦!现在,我们来看着图再欣赏一遍吧。”

  欣赏后提问:

  ——“这些宝宝都睡在摇篮里,他们的摇篮是什么呀?”(根据幼儿回答出示背景图)

  三、初步学习朗诵诗歌:

  ——“这首诗歌这么好听,刚才有的小朋友都忍不住跟着学了,还做好看的动作呢,你们想不想学呢?那我们边看图边轻轻的说好吗?”

  “小朋友说的真不错,会说的小朋友声音再大点,我们再来说一遍吧。”

  “为什么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引申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要动作轻轻的,在家里,爸爸妈妈睡觉时也要轻轻的)。

  “小朋友真聪明,一学就会了现在,我们开始比赛了,看看谁说的最好听,最有感情。”

  四、运用已有经验仿编诗歌:

  1、小结:

  ——“这首诗歌真有趣,把星星比作小宝宝,把小鱼比作小宝宝。你们想想还可以把什么比作小宝宝呢?”(幼儿回答)

  “老师想把月亮比作小宝宝,还把它编到了诗歌里。你们想听听吗?”

  “蓝天是摇篮,摇着月亮宝宝,风儿轻轻吹,月亮宝宝睡着了。”(边说边出示月亮图片)

  “你们能把刚才想的编到诗歌里吗?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动脑筋编了。”

  2、幼儿创编,教师指导鼓励。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今天真是能干,编出了这么多好听的诗歌,有的小朋友还想编呢,请你们回家后编给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听好吗?”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字。

  2、尝试根据图画,象形字认读相对应的汉字。

  3、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汉字,产生对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象形字

  2、课件:单词树

  3、汉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找汉字

  1.出示课件4

  图片上有什么?这些文字一样吗?有谁知道这是哪些国家的文字。

  (中国,英国、美国 ,韩国)

  2.谁能找出图片中的汉字?

  (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和使用的文字。)

  二、看图猜字

  1.出示课件1

  以游戏方式启发幼儿辨识象形字。

  2.引导幼儿观察汉字“日,木,山,川”的图画部分和象形字,

  猜一猜,认一认,并说说这些汉字是怎么认出来的。

  3.出示课件2

  帮助幼儿了解我国最早的文字叫“象形字”,它是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创造演变过来的`。

  4.出示课件3

  观察图片,引导幼儿了解象形字的演变。

  三、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 出示汉字图片:

  1.你看见过这些字吗?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你们会认汉字吗?

  2.在认读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

  四、尝试看图识字。 出示课件:单词树

  1.请幼儿根据图片认读汉字。

  (电风扇,空调,冰箱,扇子)

  2.鼓励幼儿和同伴互相交流、讨论。

  启发幼儿在活动室寻找汉字。

  五、教师简单介绍

  “象形字”的由来与“现代汉字”的产生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不会写字,如果要告诉别人一些事情,就会用画画的形式,时间长了,他们就发明了像“日”这样的象形字。而现在的人呢,越来越聪明,把字写得既端正又漂亮,就成了现在的汉字。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经典)09-05

大班教案[精选]08-11

[经典]大班教案08-21

(精选)大班教案08-21

[精选]大班教案08-14

大班教案(精选)08-19

(经典)大班教案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