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内战烽火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内战烽火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和教学理念特别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选择和探究。因此我在本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上,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实现学生对知识的主动选择和探究,以培养学生对类似事件的学习能力。《内战烽火》一课线索比较清晰,也是教学中的重点,我便以此为突破点,进行了由教师主讲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质疑、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尝试。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知识,在教材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本课的主题在于使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的情况有比较全面清晰的了解。第一个子目“重庆谈判”是内战烽火燃起前,国共双方在谈判桌上的政治较量。第二个子目“转战陕北”是内战烽火燃起后的第一年,战争初期双方的军事斗争。第三个子目“挺进大别山”是内战发生后第二年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全国性战略进攻的战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掌握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国民党破坏《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掌握党中央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和解放区战场的反攻。
⑵组织学生讨论:“毛泽东应不应该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口头表达能力。
⑶通过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回忆,培养学生新旧知识联系与整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⑴运用多媒体手段与教师生动讲述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对重庆谈判、解放战争中双方激烈斗争的场面有直观、形象和生动地认识。
⑵通过分析讨论、采访和回答问题等形式,培养学生探索性和合作性学习的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并增强对党的热爱之情。
⑵通过感知在中共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强意志。教学重点及突出重点的方法:
重庆谈判。突出这个重点内容的方法是在学生探究、学习完成之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围绕这个“重点”设置了由学生进行现场采访,要求由学生自己组织采访的语言和对象,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以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印象。教学难点及突破的方法:
挺进大别山;对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和平、民主斗争中,坚持革命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认识。突破方法:播放两段视频资料的同时让学生从中摘录有效信息;
直接提出有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教师提示学生:从科学分析研究历史史实的一般性方法和规律入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帮助和指导。
教学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进行质疑、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质疑,再通过探究学习去解疑,最后运用掌握的历史知识联系现实创新思维。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知识和思想基础,对于学习存在着有利的一面,但同时,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和平、民主斗争中,坚持革命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缺少应有的客观的评价和认识,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形成科学的认识;再加上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分析、思考与他人合作、拓宽知识、发散思维的能力,因此对于本节课实行“质疑、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意义。
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到上节课为止,我们学完了第四单元“抗日战争”。八年中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你知道吗?谁来举个例子。(学生举例)
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几幅画面,再去回顾一下那段悲惨的历史。(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播放几幅日本侵略者罪行的画面)饱受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在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和平)对,是和平!然而蒋介石却在人民最需要和平的时刻挑起内战,再一次把中国人民推向战争的苦难之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第17课内战烽火(屏幕显示)
(设计意图:感染课堂学习气氛,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只有自己发现才会有真实的感悟,才能激活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创设情境、组织新课。
演绎历史———多媒体展示一封电报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切悬盼之至。
八月十四日
从字面看,蒋介石急于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他这样做是否为了国家大计?是否为了国家利益?其真实意图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还应该不应该去谈判呢?(学生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蒋介石的“假和平、真内战”阴谋和毛泽东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形成鲜明对比。以此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和图片中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3、引出问题,探究新知。
下面我们结合老师给大家提供的一组资料,更进一步探究、分析,加深对这一段历史的了解。
⑴多媒体出示《美国空运国民党士兵图》,提出这幅图反映了什么时候事件?说明了了什么?
(设计意图:了解美国的扶蒋政策。以此培养学生从多方面了解史实,得初结论的能力。)
[2](屏幕出示):毛泽东到重庆图片,毛泽东的到来使整个山城为之沸腾,我们仿佛也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站在了重庆机场的人群中。假如你是当时一名记者,你最想问毛泽东什么问题呢?我们来模拟一下当时的场景好不好?
(选几位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现场采访,采访对象有毛泽东、蒋介石、群众等。)向毛泽东提出:“为什么要来重庆谈判?”
向蒋介石提出:“为什么要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
向群众提出:“怎样看待毛泽东来重庆谈判。”
(设计意图:为学生理解教材而创设一种特殊氛围,把教材某些内容形象地再现出来,让学生随着“报导与采访”步入其中,那种身处其境、亲历其事的感受,岂能不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重要的是毛泽东来重庆谈判争取实现国内和平局面及美国的扶蒋政策和蒋介石的“假和平、真内战”阴谋,学生会有进一步了解。)
[3]在谈判中达成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但蒋介石自认为做好内战准备之后,公然撕毁了《双十协定》,1946年6月挑起全面内战。(过渡)
⑷(利用多媒体播放全面内战爆发的视频资料)
(设计意图:从感性上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请看下面国共两党力量对比表,发现什么问题?(屏幕展示)
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式,我们以陕甘宁解放区为例,看看中国共产党是怎么做的?(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
通过刚才的国共两党的对比表格和视频资料这两个材料,我们分析讨论:毛泽东著名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利用多媒体显示转战陕北示意图)
以四人为一组,讨论转战陕北获得胜利的原因及毛泽东思想提出这一论断的依据。
(设计意图:通过西北人民解放军转战陕北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掌握“蘑菇”战术,分析西北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给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表现和发展的机会,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去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体验到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成功喜悦,对培养学生的“自觉兴趣”和发展学生的智能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事实证明,在解放战争头一年里,人民军队平均每月歼敌8个旅,总计112万人,而自己的兵力却发展到195万人,反攻的时机已经到来。反攻开始的标志就是挺进大别山。(过渡)
⑸下面我们通过挺进大别山的几组视频资料共同去了解当时的情景。师问:看完这段影像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了解挺进大别山的意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总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⑹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国共两党在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的斗争,结果都是共产党取得胜利,从而也进一步证明了毛泽东的英明和伟大。结合本课中与毛泽东有关的事件,简要评价毛泽东这个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设计意图:巧设问题,让学生跟随历史教材的发现,经过思考,懂得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也培养了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⑺这节课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哪位同学还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让同学们和老师帮助你一起探讨解决好吗?(简单的问题由学生间互相解答,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解释说明。)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发扬了教学的民主性,把教学主体——学生置于发现者、探索者的位置上,教师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
4、归纳小结,交流收获。
⑴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⑵本节课我有什么体会吗?
⑶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什么感受?
⑷本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使学生真诚地表达了对这堂课的学习感受,培养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有利于学生掌握、巩固新知识,并促使学生能深入思考和探索。)
5、反馈巩固,体验成功。
【内战烽火教案】相关文章:
卢沟桥烽火教案03-24
《卢沟桥烽火》教案07-23
《美国内战》说课稿08-01
《卢沟桥烽火》教案10篇02-25
《卢沟桥烽火》教案11篇07-23
《卢沟桥烽火》教案9篇03-30
《卢沟桥烽火》教案(9篇)03-30
《卢沟桥烽火》教案通用9篇03-30
《卢沟桥烽火》教案(集合9篇)03-30
《卢沟桥烽火》教案合集9篇03-30